【内科学】:请老师讲解一下抗生素的应用,特别是什么病该用什么药,哪一类的药,帮助整理一下。这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还有就是书上一直讲很多病都是用青霉素,可实际临床上用青霉素不安全,尽量都不用了,该分别用什么代替呢,谢谢!
答案及解析:理论和实践就是有差距。这个问题很广泛,提供几个例子以供参考。
总 结:
1.如果决定不用青霉素(或β内酰氨类),可以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根据具体情况,如小儿,肝肾功能、过敏史等等酌情选用。
2.严重的感染选用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3.在有感染的表现时,应尽早正确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4.具体情况涉及到药物抗菌谱、病变部的PH值,药物的分布、药敏和耐药性等因素。
参考内容
一、抗生素的应用
1.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如果希望更好地应用抗生素,则要了解当地细菌的耐药情况。因为不同地区、医院甚至病房,细菌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
2.了解患者以往抗生素使用情况,因为既往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细菌的耐药性。
3.对于严重感染患者,要早期、迅速地使用正确的抗生素治疗,选择合适 的剂量,单药或联合用药均可。
4.一旦有了细菌学检查结果,就要调整至降阶梯治疗,调整抗生素种类,限制疗程。因为疗程越长,细菌耐药的几率越大。
5.不要只用1种或Ⅰ类抗生素,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充分利用可获得的所有广谱抗生素,即所谓的抗生素轮替。不要受疾病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6.有效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二、举例
1.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和流感不用抗菌药)
酌情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左旋氧氟沙星)等。
首选青霉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左旋氧氟沙星)等;必要时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3.慢性支气管炎
经验性治疗+药敏;青霉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左旋氧氟沙星)、头孢菌素类等。
4.重症急性胰腺炎
按常用抗生素效应因子排列,可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碳青霉烯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并联合应用甲硝唑。
5.继发性腹膜炎(腹腔感染时其PH值偏低)
经验性用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目前有看法认为单一广谱抗生素治疗大肠杆菌的效果可能更好。严格说应根据药敏和细菌培养选用。
6.阑尾炎
以头孢类+甲硝唑应用最多。
三、喹诺酮类药物是否可用于小儿?
从说明书上看是不能用于未成年人的(理由是对未成年人可能有骨髓抑制作用),但从相关的研究来看,有学者认为在有使用指征时,可短时间内使用。故对小儿而言,只能是避免使用,酌情处理。
四、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时机
各种指南都非常强调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机。美国的指南指出,要在患者入院4小时或感染发生4小时内就开始应用正确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欧洲的指南虽然 没有严格地规定,但也主张尽早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经验性治疗。究其原因,许多人引用了阿根廷Luna教授的研究结果: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即使应用了正确的抗 生素,如果用药时间晚,患者的病死率仍可达70%.因此,不仅要正确还要尽早使用。一旦获得了细菌学检查结果,则应进入降阶梯治疗。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五、规范抗生素治疗的疗程 所谓降阶梯治疗,不仅指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窄谱抗生素,也指有效控制抗生素治疗的疗程。因为抗生素的用药时间越长,耐药菌继发感染的几率越大。研究显示,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抗生素治疗14天减至7天,耐药菌导致的二重感染由24%降至7.7%.
【传染病学】: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IgG(+)。其3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
学员提问:老师选什么,谢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其导致的感染是为水平感染。
2、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导致的感染称为垂直感染。
3、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侵入宿主体后,因病毒种类、毒力和机体免疫力等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感染类型。根据临床症状有无,区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 染;按病毒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4、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称为隐性感染。又称非显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过去认为病毒感染主要以急性显性感染为主,事实上隐性感 染也十分多见,这种感染易被漏诊或误诊。但隐性感染的机体仍有向外界散播病毒而成为传染源的可能,所以隐性感染在流行病学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5、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细胞破坏、死亡达到一定数量因而产生组织损伤或在毒性产物(包括病毒成分和细胞自身的崩解等)积累达一定 程度时,机体就将出现症状,即显性感染。显性感染也可表现在局部如腮腺炎、单纯疱疹等,也可以是全身感染。全身性显性感染一般都是病毒侵入机体并在局部增 殖然后进入血流,再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继续增殖,病毒再次进入血流,最后侵犯靶器官,引起组织损伤、病变和症状。如脊髓灰质炎V.
6、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患者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如HBV、巨细胞V、EB病毒等常有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