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药学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 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 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 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 250 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 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 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 麦、萆薜;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11)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白茅根、苎麻根;白芨、仙鹤草;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12)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 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 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 母、瓜蒌、胆南星、桔梗、竹茹;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紫菀、 白果。
(14)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15)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16)开窍药:麝香、石菖蒲。
(17)补益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yin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蛤蚧、冬虫夏草;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北沙参、南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玉竹、石斛、百合、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
(18)收涩药:五味子、乌梅、诃子、肉豆蔻、赤石脂;山茱萸、覆盆子、金樱子、莲子、芡实、椿皮、桑螵蛸、海螵蛸。
(19)涌吐药:常山。
(20)攻毒杀虫止痒药:硫黄、雄黄、蟾酥、蛇床子。
(21)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炉甘石、硼砂。
7.下列临床常用 120 味非重点药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藁本、辛夷、葱白;淡豆豉、浮萍。
(2)清热药:淡竹叶、密蒙花;秦皮;穿心莲、野菊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红藤、马勃、马齿苋、鸦胆子、漏芦、山慈姑、半边莲;紫草;银柴胡、胡黄连。
(3)泻下药:番泻叶、芦荟;郁李仁;商陆。
(4)祛风湿药: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络石藤、稀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海风藤;狗脊。
(5)化湿药:草豆蔻、草果。
(6)利水渗湿药:香加皮;海金沙、篇蓄、地肤子、冬葵子、灯心草;珍珠草。
(7)温里药:小茴香、荜茇、荜澄茄、胡椒。
(8)理气药:柿蒂、荔枝核、青木香、佛手、香橼、大腹皮、刀豆、绿萼梅、玫瑰花。
(9)消食药:神曲、麦芽、谷芽。
(10)驱虫药:南瓜子、鹤草芽、榧子。
(11)止血药:侧柏叶;棕榈炭、血余炭、紫珠;降香、花蕊石;炮姜、灶心土。
(12)活血化瘀药:夏天无、苏木、自然铜、骨碎补、儿茶、刘寄奴;虻虫。
(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皂荚;前胡、礞石、天竺黄、竹沥、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浮海石;马兜铃、胖大海、枇杷叶、洋金花。
(14)安神药:夜交藤、合欢皮、灵芝。
(15)平肝息风药:珍珠母、刺蒺藜、罗布麻;珍珠。
(16)开窍药:冰片、苏合香。
(17)补益药:白扁豆、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仙茅、益智仁、锁阳、沙苑子、核桃仁;龙眼肉;桑椹。
(18)收涩药:麻黄根;五倍子、禹余粮、石榴皮、罂粟壳。
(19)涌吐药:瓜蒂、胆矾。
(20)攻毒杀虫止痒药:土荆皮、白矾、大蒜。
(21)拔毒化腐生肌药:砒石、铅丹、轻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