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考试大纲 > 中医综合大纲 > 正文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5/9/24 字体:

  (五)切诊
  1.脉诊的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2.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的含义及其脉象表现特征,脉象的生理变异。
  3.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主病。
  4.相似脉的鉴别,常见相兼脉的主病,真脏脉的概念、特征和临床意义。
  5.诊妇人脉与小儿脉,脉症的顺逆与从舍,脉诊的临床意义。
  6.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六)八纲辨证
  1.阴阳
  (1)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亡阴证和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表里
  (1)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表里同病的类型和临床表现。
  (3)表里出入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3.寒热
  (1)寒证和热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寒热转化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
  (3)寒热错杂的类型和临床表现。
  (4)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其鉴别。
  4.虚实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1)虚证和实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虚实转化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
  (3)虚证夹杂的类型和临床表现。
  (4)假实真虚、假虚真实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其鉴别。

  (七)病因辨证
  1.病因辨证的概念、分类及临床意义。
  2.风yin证候、寒yin证候、暑yin证候、湿yin证候、燥yin证候与火yin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疫疠证候的概念及特点。
  3.情志内伤证候的表现。
  4.劳伤、食积、虫积、外伤所致证候的表现。

  (八)气血津液辨证
  1.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分类及临床意义。
  2.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和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5.津液不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6.阳水、阴水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7.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8.痰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九)脏腑辨证
  1.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运用范围及意义。
  2.心与小肠病的常见病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阻暴脱证、心脉痹阻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小肠实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肺与大肠病的常见病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大肠湿热证、肠燥津亏证、大肠虚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脾与胃病的常见病证: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寒滞胃脘证、胃火炽盛证、食滞胃脘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5.肝与胆病的常见病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胆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6.肾与膀胱病的常见病证:肾精不足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虚水泛证、肾不纳气证、膀胱湿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7.脏腑兼证的概念: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肾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十)其他辨证方法
  1.六经辨证的概念,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
  2.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形式。
  3.三焦辨证的概念,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三焦病证的传变形式。
  4.经络辨证的概念,十二经脉病证和奇经八脉病证的基本特点。

  三、中药学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点击查看:2016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