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三第 感染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第三章

一、选择题

【A型题】

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A.菌血症 B.脓毒血症 C.内毒素血症  D.毒血症  E.败血症

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

A.芽孢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

A.核心多糖  B.特异性多糖  C.LPS  D.脂质A  E.脂蛋白

4.类毒素的特点是:

A.有抗原性,无毒性 B.无抗原性,有毒性   C.无抗原性,无毒性   

D.有抗原性,有毒性 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

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以上都不是

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

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

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

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

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

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LPS    D.O抗原 E.荚膜多糖

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

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B. 受体基本相似C. 抗原性基本相似 D.无抗原性E.以上都不是

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

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  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

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 D.其受体为D-甘露糖

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

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

A.伤风溶血毒素   B.肉毒毒素 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

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   E. 破伤风痉挛毒素

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

A.0.1%~0.2%  B.0.2%~0.3% C .0.3%~0.4%  D.0.4%~0.5%  E.0.5%~0.6%

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脑膜炎球菌  C.痢疾杆菌   D.链球菌   E.白喉杆菌

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

A.白假丝酵母菌 B.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肺炎球菌

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

A.痢疾杆菌  B.链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伤寒杆菌

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A.脑膜炎球菌  B.淋球菌 C.伤寒杆菌   D.军团菌   E.结核杆菌

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膜磷壁酸  B. 肽聚糖  C. M蛋白  D.荚膜   E.壁磷壁酸

18. 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志贺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

A.病原菌均属正常菌群  B.常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均为菌群失调症

C.也可发生于使用激素后,即为医院内感染   D.是一种自身感染

E.以上都不是

20.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

A.侵袭性酶  B.菌毛   C.膜磷壁酸   D.荚膜   E.Vi抗原

21.下列哪组细菌均不产生外毒素?

A. 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   B.霍乱弧菌、结核杆菌  C.炭疽芽孢杆菌、白喉杆菌 

D.脆弱类杆菌、肉毒梭菌  E.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22.关于细菌内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其化学成分是LPS C.对热不稳定 

D.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E.不能制成类毒素

23.无菌毛的革兰阴性菌是:

A.志贺菌 B.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C.伤寒杆菌  D.淋球菌  E.霍乱弧菌

24.胞内菌不包括:

A.结核杆菌   B.李斯特菌  C.军团菌   D.伤寒杆菌 E.痢疾杆菌

25.下列病原体中引起潜伏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Kuru病病原

26.关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无病毒特异性  B.可使细胞免受损伤   C.可激发相应抗体产生 

D.由宿主基因编码产生 E.各类病毒均可产生

27.下述哪种感染类型是病毒感染特有的?

A.急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慢发病毒感染   E.亚临床感染

28.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

 A.麻疹病毒   B.肝炎病毒   C.沙眼衣原体   D.风疹病毒  E.乙脑病毒

29.下列哪种病毒被认为与鼻咽癌发生有关?

A.HAV   B.EBV   C.HBV   D.HPV   E.CMV

30.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内外毒素作用 B.侵袭性酶类  C.干扰素的作用  D.多聚酶  E.以上都不是

3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范围主要取决于:

A、病毒表面的蛋白  B.病毒的衣壳  C.细胞表面的受体 

D.病毒包膜   E.病毒表面的血凝素

32.下列哪组病毒一般不引起垂直传播?

A. 风疹病毒,HIV   B.CMV,风疹病毒   C.HSV,HBV  

D.HIV,CMV   E.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

33.关于垂直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感染方式是亲代直接传给子代   B.感染途径是产道或胎盘

C.可致死胎,早产或先天畸形 D.是病毒独特的感染方式

E.以风疹病毒等常见

34.关于病毒的整合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可致细胞转化  B.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   C.整合后致癌变

D.逆转录病毒要整合才能复制  E.可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

35.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大多数是:

A.  致病性真菌  B.产毒素真菌  C.条件致病性真菌  D.多细胞真菌 

E. 具有变应原的真菌

36.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

A.真菌性中毒  B.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C.真菌超敏反应  D.真菌毒素的致癌作用  E.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酸酶而致病

37.下列哪种因素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无关?

A.皮脂腺脂肪酸的分泌量 B.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某些激素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是否接种真菌疫苗  E.患糖尿病、肿瘤、白血病等疾病

38.关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主要是内源性感染 

B. 是肿瘤、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中的疑难问题 

C. 致病性强,常造成肿瘤等病人的致死性感染

D. 目前无特异预防措施 

E. 临床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X型题】

1.下列哪些细菌代谢产物与致病有关?

A.细菌素 B.膜磷壁酸  C.扩散因子 &n住院医师bsp;D.溶血毒素 E.血浆凝固酶

2.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

A.耐热且抗原性强 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  C.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  

D.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  E.引起DIC

3.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

A.黏附因子或黏附素  B.菌毛和膜磷壁酸  C.细菌的内、外毒素 

D.细菌的侵袭性酶  E.细菌的表面结构

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发热反应 B.神经毒作用  C.Shwartzman现象  D.食物中毒  E.细胞毒作用

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   D.毒素  E.分解代谢产物

6.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

A.荚膜 B.芽孢   C.鞭毛  D.菌毛  E.包膜

7.能使细菌吸附到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

A.荚膜  B.芽孢   C.菌毛    D.R因子   E.膜磷壁酸

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均由活菌分泌释放  B.性质稳定,但可被甲醛灭活  C.毒性强且组织特异性高

D.抗原性强,可被抗毒素中和 E.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9.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感染源来自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  B.感染源来自体内的称内源性感染

C.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  D.感染源来自体表的称外源性感染

E.感染源来自医院的称医源性感染

10.下列哪些物质可构成病原菌的侵袭力?

A.荚膜 B.芽孢   C.性菌毛   D.壁磷壁酸   E.膜磷壁酸

11.关于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其毒素作用大致相同   C.多数外毒素有A、B两个亚单位

D.均经60℃30分钟灭活  E.可制成类毒素

12.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

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B.补体的调理作用   C.IgG介导的ADCC

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  E.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13.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感染源系指患者、病畜和带菌物品   B.内源性感染菌多属体内正常菌群

C.隐性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亦无传染性   D.感染源来自体内和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

E.只要细菌有侵袭力即可引起机体感染

14.关于毒素,下列哪些正确?

A.只有革兰阴性菌产生内毒素 B.多数外毒素均拥有毒性亚单位和亲嗜性亚单位

C.内毒素对热稳定,但用甲醛处理可脱毒

D.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E.外毒素一般可分为A、B两个亚单位

15.内毒素可引起:

A.发热反应 B.多克隆B细胞激活  C.细胞毒作用  D.食物中毒   E.促进T细胞成熟

16.隐性感染的特点为:

A.无明显临床症状 B.无传染性  C.产生亚临床感染   D.无特异免疫力产生

E.感染率降低

17.细菌致病性的含义:

A. 细菌致病性质   B.细菌致病的对象(宿主)   C.细菌致病的能力

D.细菌致病的部位 E.细菌致病的途径

18.反映细菌毒力强弱的指标是:

A.LD50 B.ID50 C.TCID50 D.CPE E.PFU

19.细菌的毒力包括:

A侵袭力  B.内毒素 C.毒素   D.外毒素   E.黏附素

20.全身性感染包括:

A.毒血症   B.败血症 C.脓毒血症   D菌血症   E.内毒素血症

21.根据病原体与机体两者力量对比,将感染的类型分为:

A.亚临床感染  B.显性感染  C.潜伏感染  D.垂直感染  E.带菌者

22.细菌毒素包括:

A.TSST-1   B.霍乱外毒素  C.链球菌致热毒素   D.葡萄球菌溶素 E.杀白细胞素

23.内毒素血症可引起:

A.小血管功能紊乱  B.凝溶血功能紊乱  C.I型超敏反应性休克   D.酸中毒

E.组织缺氧

24.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反应表现在:

A.白细胞减少 B.白细胞增多  C.白细胞左移   D.白细胞右移   E.白细胞变形

25.能释放具有内毒素活性LPS的微生物有:

A.钩端螺旋体  B.痢疾杆菌  C.肺炎支原体   D.恙虫病立克次体  E.沙眼衣原体

26.能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有:

A.鼠疫杆菌  B.绿脓杆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痢疾志贺菌  E.霍乱弧菌

27.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是:

A.病毒毒力较低   B.宿主抵抗力强   C.病毒不能到达靶器官  D.病毒不入血

E.病毒抗原性稳定

28.隐性感染的特点是:

A. 不产生临床症状 B.不排出病原体  C.不产生免疫应答  D.可作为传染源 

E.可产生Tm、Bm细胞

29.关于潜伏性病毒感染的发病间歇期,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不能分离病毒 B.不能测出抗体  C.无临床症状  D.可测出病毒核酸 

E.可测出IgM型抗体

30.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杀死细胞 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  C.形成包涵体  D.细胞转化  E.细胞增殖

31.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

A.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  B.病毒引起宿主细胞转   C.病毒致宿主细胞融合

D.包膜病毒释放LPS致病 E.免疫病理损伤

32.能引起机体持续感染的病毒有:

A.麻疹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EB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3.病毒的持续感染包括:

A.慢性感染   B.潜伏感染   C.隐性感染   D.慢发病毒感染  E.水平感染

34.常致垂直传播的病毒包括:

A.乙型肝炎病毒  B.风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腮腺炎病毒

35.包涵体的组成包括:

A.病毒抗原  B.病毒颗粒  C.病毒生物合成的产物  D.宿主细胞器  E.宿主核酸

36.病毒在体内扩散方式包括:

A.细胞融合  B.神经周树轴索扩散  C.血流播散  D.淋巴播散  E.整合后传代

37.病毒感染细胞可使细胞发生:

A.裂解   B.融合   C.转化   D.抗原性转变  E.整合

38.真菌的感染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生理年龄  B.性别  C.局部组织结构  D.机体非特异免疫力  E.机体细胞免疫

39.目前认为能诱发肝肿瘤的真菌代谢产物有:

A.T-2毒素  B.灰黄霉素  C.展青霉素  D.黄褐毒素  E.黄曲霉毒素

40.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的真菌有:

A.假丝酵母菌  B.曲霉菌  C.皮肤癣菌  D.毛霉菌  E.组织胞浆菌

41.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

A.荨麻疹  B.接触性皮炎  C.哮喘   D.变应性鼻炎  E.肾小球肾炎 

42.真菌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

A. 真菌引起超敏反应  B.真菌毒素作用  C.真菌直接毒性作用  D.真菌引起细胞恶变 

E.真菌降低机体免疫力


 

二、填空题

1.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   ,其强弱程度称   ,常用     作为衡量指标。

2.感染的后果与病原菌本身的   侵入的      密切相关。

3.细菌的毒力由      构成。

4.内毒素主要是   菌细胞壁中的   成分。其他微生物如         中亦存在类似物质。

5.内毒素引起发热的机制是作用于机体的   细胞,使之产生具有   的细胞因子。

6.因为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所以可用   处理制备成   用于预防疾病。

7.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细胞壁中      部分,而菌体抗原则是   部分。

8.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         三类。

9.多数外毒素的分子结构由      亚单位组成,其功能前者是   ,后者是   ,二者缺一既无致病作用。

10.导致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多数属   ,少数是   菌。

11.接触感染是指人与   或人与   密切接触所致的感染。

12.整体水平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包括  

13.病毒水平传播常见的途径有 及__等。

14.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可分为      及 感染等三种类型。

15.SSPE的病原体是  

16.一般情况下,    的病毒造成的感染会产生全面而持久的免疫力。

17.在细胞水平上,裸露病毒常引起 感染,有包膜病毒常引起  感染。

18.真菌的致病形式有多种,其中深部感染主要是  致病性真菌感染。常见的有

    和    等。

三、名词解释

1.感染

2.侵袭力

3.内源性感染

4.隐性感染

5.带菌者

6.毒血症

7.败血症

8.脓毒血症

9.慢发病毒感染

10.潜伏感染

11.垂直传播

12.水平传播

13.真菌中毒症

 

四、问答题

1.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2.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细菌性感染的类型有哪些?

4.简述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发生的变化。

5.真菌的致病形式有哪些?其中几种主要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B   3D 4A  5B 6E   7C   8A  9E   10B  11C  12A  13C   14D   15B   16E17A  18C   19D   20A  21A   22C   23C   24E  25C  26C 27D  28A  29B  30E  31C  327E  33D  34C  35.C  36.E  37.D   38.C

【X型题】

1、CDE 2、CD    3、ABDE   4、ACE  5、CD   6、ACD  7、CE   8、CD  9、ABC 

10、AE 11、CE  12、ABCE  13、BD   14、BE 15、ABCE 16、AC 17、ABCDE 

18、AB 19、ABDE  20、ABCDE 21ABC  22、ACDE  23、ABDE 24、ABC  25、ABCDE26、ABD  27.ABC 28.ADE  29.ACD   30.ABCDE  31.ABCE  32.ABCDE 33.ABD  34.ABCD  35.ABC  36.ABCDE 37.ABCDE  38.ACDE  39.BDE  40.BCDE  41.ABCD 42. BC

二、填空题

 

1.致病性  毒力   ID50   LD50

2.毒力   数目 侵入部位

3.侵袭力   毒素

4.革兰阴性   脂多糖(LPS) 螺旋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5.巨噬 内源性致热原

6.蛋白质   甲醛 类毒素

7.革兰阴性菌 脂多糖 脂质A  特异多糖

8.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9. A  B毒素活性部分(决定毒性效应)与特殊受体结合(介导毒素进人靶细胞)

10.正常菌群  隐伏的致病

11.人  动物

12.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13.呼吸道黏膜 消化道黏膜 皮肤

14.慢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15.麻疹病毒

16.全身感染 抗原性单一

17.杀细胞性 稳定状态

18.条件  假丝酵母菌  曲霉(毛霉或新生隐球菌等)

 

三、名词解释

1.感染:细菌侵人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2.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的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人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之。

3.内源性感染是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亦称自身感染。其病原菌一般为体再的正常菌群,少数是体内隐伏的病原菌

4.隐性感染:病原体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并且,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即隐性感染。

5.带菌者:若病原菌在显性感染或坠毁性感染后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即为带菌状态,该宿主即称带菌者。

6.毒血症:致病菌侵人宿主后,仅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并不进人血流,但其产生外毒素经血流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此即毒血症

7.败血症:致病菌侵人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

8.脓毒血症:化脓性病原菌侵人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经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和器管,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即为脓毒血症。

9.慢发病毒感染:有些病毒感染后其潜伏期很长,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在这期间,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临床症状。但只要出现症状,即呈现亚急性进行性病变,最终导致被感染者死亡,这种类型的感染即为慢发病毒感染,如   的感染。

10.潜伏感染:某些病毒经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因长期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并不产生有感染的病毒体。但当感染发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如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初级感染后,病毒可潜伏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感觉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反复发作。

11.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其主要见于引起病毒血症或血细胞紧密结合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均可发生垂直传播。

12.水平传播:病毒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黏膜在人群医.学全在线中的传播,或病毒通过输血等途径进入血循环而感染机体的传播方式。

13.真菌中毒症:由于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急、慢性中毒称之

 

四、问答题 

  1.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

   (1)荚膜:具有抗吞噬和抑制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能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而致病。

   (2)黏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为菌毛粘附素和非菌毛黏附素两类。黏附素只与其相应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这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能使细菌翁附在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以免被呼吸道的纤毛运动、肠蠕动、黏液分泌、尿液冲洗等活动所清除。利于细菌在局部定植和繁殖。

   (3)侵袭性物质:有些细菌能产生侵袭素或侵袭性酶,这些物质一般不具有毒性,但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可协助致病菌抗吞噬或向四周扩散。

 

 

 

 

 

 

 

2.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  源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  在   部分革兰阴性菌

  少数由菌裂解释放细胞壁内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热稳定性 不稳定(60~80OC30分被破坏) 稳定(160OC2~4小时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有组织选择性,产生特殊临床表现 弱,无组织选择性,各菌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抗原性   强,其抗体中和作用强其抗体中和作用弱

  可以制成类毒素不能制成类毒素

 

 


3、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①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其中显性感染又可根据病情缓急分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② 根据感染部位分: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其中全身感染又可分为毒血症、内浦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决定因素是:

 

4、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发生的变化如下。

病毒感染人体入易感细胞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损伤或产生其他变化。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使细胞发生下列变化。

(1) 细胞裂解死亡:无包膜裸露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的感染常发生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

形成稳定状态的感染:有包膜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常常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体,故对宿主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细胞在短期内并不死亡,但细胞膜上常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成分,或细胞出现膜融合而出现多核巨细胞。

(2) 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合胞体;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

(3) 细胞内形成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和/或胞核内形成团块。

(4) 细胞淍亡:细胞淍亡使细胞的主动死亡过程。有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能由于病毒本身,或由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间接地作为诱导因子,而激活细胞的死亡基因,导致细胞发生淍亡。如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均可导致宿主细胞的淍亡。

 (5)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其基因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如SV40病毒即可整合入细胞中。病毒基因整合后,往往可导致细胞发生与肿瘤相关的一些变化。

5、目前认为真菌的致病形式及其特点: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一些外源菌,常见的如皮肤癣菌有嗜角质性,主要感染机体浅部。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包括内源真菌和外源性真菌。前者常见的是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后者有曲霉和毛霉等。其致病性不强,仅发生于机体免疫力降低或长期使广谱抗生素时。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由于敏感机体吸入或食入某些真菌的孢子或菌丝而引起。

(4)真菌性中毒病:为小分子化学中毒,发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无传染性和免疫性。

(5)真菌毒素与肿瘤:二者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毒性强,可诱发动物原发性肝癌

 

相关文章
 护理学基础授课教案:第三节 排便护理
 生理学参考文献
 护理学基础研究性学习: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四节 肝性脑病
 内科学作业习题:第一章 总论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五节  疾病模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