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针灸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 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月 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经络各论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材《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30-33。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经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经分布情况。
3.了解内经相关主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及时间安排:

1.基本概念(10min)、经络循行分布(20min)
2.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50mi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教授经络理论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经络理论实际运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点:1.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2.本经分布情况。
难点:1.内经相关主治

突破:引用古典医籍、现场示教及病例举例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经络腧穴各论

慨述

出处:《灵枢·经脉》

内容:

经穴: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奇穴:

掌握:定位、主治、操作方法

学习方法:循行与脏器结合----理解腧穴主治特点

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1.1循行释疑

胃口:胃上口(喷门)

膈: 膈者,隔也。凡人心下有隔膜与脊肋周围相著,所以遮隔浊气也,不使上熏于心肺也。

肺系:气管。系,相连接的部位。

臑:上臂。

心主:心所主者,即心包经也。

臂:前臂。

上骨:桡骨。

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其支者:即支而横者,络脉也。如木之有枝,正经之外的旁通之络也。 

提问:

1.何以十二经脉起于肺

经,肺经起于中焦?

答曰:

①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

经,连脏腑,行气血。

 ② “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经气是诸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综合表现。

2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2.1主治概要:

  喉、胸、肺部病证,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2主要病候:

A脏腑病:咳嗽气喘、胸部胀满、咽喉肿痛。
   B经脉病: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

《内经》主治原文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自)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课后思考

“是动则病”与“是主……所生病者”的区别与关系。

结合中基所述肺的功能思考分析肺经病变症候及主治。

3重要腧穴

3.1中府

[主治] 募穴、与大肠相表里

  ①肺系:

  a肺主皮毛:+肺俞。(外感)

  b肺为储痰之器:+丰隆(咳痰,无论黄白清稀)

  c肺主呼吸:+ 膻中(胸中胀满)

  ②消化系: + 足三里(纳差、腹胀)。


现代应用: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肋间神经痛。肺及支气管疾患常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操作]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 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导致气胸

  (胸薄似饼)

上臂部

云门(LU2)

天府(LU3)

侠白(LU4)

3.2云门(LU2):治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主穴。

天府(LU3):治疗同上。两种取穴法。

3.3侠白(LU4):为肺经之别,散于胸中,主治胸痛心悸

3.4尺泽(LU5)

【穴性】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法】仰掌,微屈肘,在肘关节掌侧面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取穴。

 【命名】尺,寸关尺

   泽,水聚之处(阴经 合穴属水。)

【主治】合穴

  a合主 逆气:咳嗽,咯血,

 泻:+ 委中(中暑吐泻)

  b局部舒筋解痉:(瘫痪肘臂挛痛。先针1周健侧鼓动经气,再针患侧以驱邪)

【刺灸法】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咽炎,扁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鼻出血,肘臂疼痛等。

3.5孔最(LU6)郄穴

【定位】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取法】伸臂仰掌取穴。

【命名】最主要的孔穴。(肺主诸经之气,通七窍最宜)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主治】

血症:阴郄主止血

   上:+ 曲池(结核咳血)

   下:+ 长强(疮)

日本泽田健氏:灸治肛痔名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鼻出血,肘臂疼痛等。

为什么可治咳血?痔疮?

答:①该穴为郄穴,郄乃气血深聚之处,肺经为阴经,阴郄主血症,故多用于急症之各种肺出血(肺结核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之首选穴)。

  ②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a大肠之别络入肛b肛门为大肠之下极)

3.6列缺 络穴  八脉交会穴  通任脉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命名】  肺居诸脏之上,肺叶四布,有垂天之象。穴为手太阴之络,手太阴自此分支别走阳明,脉气由此别裂而去,似天上之裂缝。

又,列缺乃雷电之神名。闪电之形如天庭破裂。

 (《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主治】

a本经穴(肺系): 咳嗽、咽痛

b 络穴(大肠经),四总穴(头项寻列缺):三叉神经痛, 偏正头痛、头项强痛+合谷

c 八脉交会穴(任脉列缺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咽喉痛+ 照海(阴跷脉)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椎病等。  

病例:

    患者,王宏淑,女,48岁。以①三叉神经疼痛就诊。伴②慢支炎反复咳嗽,近日出现上感③咽喉充血疼痛。

辩证:少阳风热外感

处理:翳风  合谷  肺俞

   列缺(络穴、四总穴;本经穴、八脉交会穴)

疗效:加入列缺穴后神经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由

20分钟减为3~5分钟。咳嗽、咽痛减轻。

按 : 三叉神经痛严重,保守治疗不能缓解者需手术治疗,或酒精阻滞处理。

针灸治疗主要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如效果不明显且病情进行性加重者,注意结合西医检查排除小脑脑桥角肿瘤、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肿瘤、鼻烟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腕掌部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3.7太渊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命名】《道德经》:鱼不可脱于渊。故鱼际之后有太渊穴,如鱼之不离水。

  经脉气血最充盛之处,故为脉之大会(脉会)能通达十二经脉,此处如水流交汇之处,故又名太泉。(唐时曾避李渊即而改为太泉)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主治】

1.原穴:咳喘

2.输穴:胸背痛、腕关节痛

3.脉会:心血管

   ①心痛+内关、神门

   ②无脉症、脉管炎、干性坏疽(吸烟)

   ③动脉硬化,高血压

 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气肿,扁桃体炎;结膜炎,角膜炎;血管性头痛.无脉症.脉管炎,心动过速, ;肋间神经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3.8鱼际  荥穴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a肺热主穴(荥穴):肺热气喘,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消化不良,咳血,身热。

b小儿营养不良(推拿、割治--板门)

现代常用治疗: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咽喉炎,头痛,发热,心动过速,,腮腺炎,拇指腱鞘炎等。

3.9少商  井穴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中指甲角0.1寸。

 【命名】肺于五音中属商,此处脉气浅小,故为少商。

【主治】

   井穴(主心下满,急症)

①咽痛+ 耳尖放血(风邪犯肺,上先受之。咽部抵抗力薄弱)

②a中风、中暑昏迷   + 人中

b癫狂   +十二井 (情志失常、发为狂癫,多为阴阳经气不相接续为主。故元代张洁古《卫生宝鉴》 “大接经法”)

现代常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腮腺炎,鼻出血,肠肌痉挛,脑血管病,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小儿惊风等。

4课堂复习

4.1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示意

歌  诀: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医学考研网热咽喉痛。

循行方向:

胸──手

起止穴:中府──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

胃、肺、大肠、喉咙
4.2特定穴总结

1.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

   经渠尺泽肺相牵。

2.原、络穴:太渊、列缺

3.郄穴:   孔最

4.俞、募穴: ----、中府

5.下合穴:

6.八会穴:太渊(脉会)

7.八脉交会穴:列缺(任脉列缺行肺系)

www.med126.com媒体教学

课堂随堂点穴归经

分析释疑

提问

点穴

比较

举例

提问分析

举例

提起注意中西医结合看到病情

课堂复习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教学要求:

1.掌握本经重点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经分布情况。
3.了解内经相关主治教学要点:

课后复习

经脉:1.循行(掌握)

  2.是动、所生病(熟悉)

腧穴:定位、取穴、针刺方法、主要治疗作用

   1.常用穴位

   2.特定穴

预习下次课内容:

1 下一条经脉循行、主治

2相关特定穴定位主治

相关文章
 外科护理授课教案:肾肿瘤病人的护理
 中药药理学电子教材: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
 外科手术学考试考核:历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内科学实习指导:第五章 炎症性肠病
 护理学基础电子教案:第五章
 护理学基础教案:实验十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