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儿科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儿科-电子教材:第十五章 寄生虫病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十五章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parasitic disease)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常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小儿生长发育障碍或出现并发症。本章主要介绍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蛔虫病(ascariasis),是小儿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临床以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大便下虫,或粪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男女老幼都可感染,但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在农村尤为多见。7、8月份最易感染蛔虫卵。由于成虫寄生于小肠,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故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若蛔虫误入邻近器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则危及生命。

我国古代对于肠道虫证记载很早,《诸病源候论·蚘虫候》说:“蚘虫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者。……其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行来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清水,贯布心者,则死。”《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疝蚘虫脉症治》提出:“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对于蛔虫寄生于肠腑及其产生的并发症已有明确论述。

【病因病机】

1.西医病因病机

蛔虫形似蚯蚓,雌雄异体。雌虫每日产卵约20万枚,受精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温度与湿度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吞入人体后,大多被胃酸杀灭,少数进入小肠孵化为蚴虫;蚴虫经肠粘膜微血管进入门静脉,经体循环回流入右心而达肺,或经肠粘膜淋巴管至胸导管,经右心达肺。蚴虫在肺泡内发育,沿小支气管、气管上行到咽喉,再被吞下,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蚴虫及成虫均有致病作用。蚴虫在肺部,可引起肺出血、水肿、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多。成虫寄生于小肠内,对肠壁的刺激和损伤,可引起肠痉挛、肠套叠肠梗阻,甚至肠坏死。此外,蛔虫易窜入胆道、阑尾引起并发症。

蛔虫卵感染者或蛔虫病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口吞入感染性蛔虫卵是主要传播途径。蛔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可污染土壤、蔬菜、瓜果等,小儿通过污染的手、或生吃蔬菜、瓜果、喝生水,均易受感染;蛔虫卵亦可随灰尘飞扬被吸至咽部而吞入。

2.中医病因病机  蛔虫寄生于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故可见面黄、少华等气血不足之证。由于蛔虫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如蛔虫上窜入胃,使胃失和降,引起恶心呕吐、吐蛔;钻入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蛔厥”;钻入阑门,使气滞血瘀,肉腐血败,则形成“肠”;蛔虫数量多时,缠结成团,阻塞肠中,使传化不行,腑气不通而成“虫瘕”。

【临床表现】

1.蚴虫移行期症状 虫体异性蛋白引起的过敏可见荨麻疹、颜面浮肿、鼻粘膜及咽部瘙痒等症状;蚴虫进入肺泡引起的炎症反应,可有咳嗽气喘、发热等,肺部可闻及干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呈点状、絮状或片状肺部阴影,且病灶阴影多变,出现与消失均快,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一般于1~2周内消退,称为蛔虫性嗜酸细胞肺炎。偶有蚴虫移行至肝、脑、眼等器官,出现肝大、右上腹痛癫痫、眼睑肿胀、视网膜炎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 最常见的是腹痛,位于脐周,不定时、不剧烈、喜按摩。有时伴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腹泻便秘。大量而长期的蛔虫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延缓等,出现神志不安、夜惊、磨牙、异食癖、易怒等神经症状。

3.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症(蛔厥):蛔虫窜入胆道、胆囊可引起胆道蛔虫症。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痛时患儿屈体弯腰、辗转不安、全身冷汗、面色苍白,呕吐,吐出胆汁和蛔虫,腹部扪诊多无肌紧张;随着虫体完全钻入胆道、胆囊,可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还可出现黄疸。若蛔虫深入肝内胆管,可导致肝脓疡。蛔虫除钻入胆道、胆囊外,还可钻入阑尾或胰管等引发炎症。

(2)蛔虫性肠梗阻(虫瘕):因蛔虫扭结成团阻塞肠道,或蛔虫毒素刺激肠壁引起痉挛所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常急骤起病,出现脐周阵发性剧痛,伴呕吐蛔虫,腹胀可见肠型,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充气或有液平面。

(3)肠穿孔及腹膜炎:多继发于持续较久的蛔虫性肠梗阻或阑尾炎,由于肠壁循环障碍、缺血、坏死而致穿孔,发生腹膜炎。表现为剧烈腹痛,伴以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但当全身衰弱时可只有进行性腹胀;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蛔虫卵的检出率一般可高达95%,血象检查可有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特别是有吐蛔虫或排蛔虫史,或粪便检查找到蛔虫卵可予确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有并发症出现时,需与外科其它急腹症相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 蛔虫病的治疗在于及时有效地驱虫,中医治疗在驱蛔杀虫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若出现并发症时,则应解痉止痛,控制感染;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及时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2.西医治疗

(1)驱虫治疗

甲苯咪唑:为广谱驱虫药,可破坏虫体细胞,对成虫、幼虫及虫卵都有作用。剂量为>2岁每次100mg,每日2次,连服3日,副作用小。

② 枸橼酸哌哔嗪:有麻痹蛔虫肌肉的作用,使虫体肌肉麻痹而随粪便排除。剂量为每日150mg/kg,全日量不超过3g,空腹或睡前顿服,连服2日,便秘者可加轻泻剂。

阿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2岁以上儿童,剂量为每次400mg(2片),顿服,偶有胃肠道不适的副反应。

噻嘧啶:为广谱驱虫药,对蛔虫的神经肌肉有阻滞作用,能麻痹虫体使之止动,安全排出体外。剂量为每次15~30mg/kg,全日量不超过1g,睡前1次顿服,连服3日。副作用有轻度恶心、眩晕、腹痛,偶有呕吐、腹泻、畏寒,一般不需处理。

(2) 并发症的治疗

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控制感染和驱虫。可用阿托品颠茄酊或东莨菪碱解痉止痛。并发胆道感染或肝脓肿者,应及早采用进入肝胆浓度高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驱虫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

② 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解痉等。腹痛缓解后可予驱虫治疗。当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需及时手术治疗。

③ 蛔虫性肠穿孔、腹膜炎或阑尾炎需及早手术治疗。

3.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蛔虫病临床表现有轻有重,病势有缓有急。轻者仅见脐周时有腹痛;伴有并发症者,则较急重。治疗原则为驱蛔杀虫,调理脾胃;出现蛔厥证时先安蛔止痛,继以驱蛔杀虫。

①蛔虫证

证候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饮食不振,日见消瘦,大便不调,面色萎黄,或恶心、呕吐,或吐蛔虫,或大便下虫。睡眠不安,寐中磨牙,甚则爱挖鼻孔,咬衣角,嗜食泥土等;有的患儿面部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蓝色斑点,或下唇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粪便镜检有蛔虫卵。

治法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方药  使君子散加减。若腹痛明显,加元胡木香川楝子;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竹茹。驱虫药应在空腹时给服,每日一剂,可连续服用2~3天。

②蛔厥证

证候  具有蛔虫证的一般症状。突然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弯腰曲背,辗转不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常吐出蛔虫。重者腹痛持续,时轻时剧,畏寒发热,甚则出现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安蛔定痛,继以驱虫。

方药  乌梅丸加减。若畏寒发热,巩膜出现黄疸,舌苔黄腻者,则去附子桂枝干姜,加茵陈大黄枳壳槟榔清热利湿,安蛔退黄。剧烈疼痛时,可用陈米醋口服,每次20~30ml,1小时服1次,连服3~6次。待疼痛缓解,可按蛔虫病治法继续驱虫。

(2)单方验方

①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小儿每岁1粒,最大剂量不超过20粒。晨起空腹,连服2~3天。服时不进热汤热食,否则可引起打呃。

②驱虫粉:使君子肉粉8份,生大黄粉1份,和匀。每次剂量为年龄加0.6g,日服3次,饭前1小时吞服,连服3天。

③当出现蛔虫性肠梗阻时,可口服麻油30~60ml,每小时1次,连服3~4次。

(3)针灸疗法

①腹痛剧烈:针刺天枢、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等。

②蛔厥:先刺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后刺内关、足三里、中脘、人中。

(4)推拿疗法:推压按摩法:可在剑突下3~4cm处按摩,手法宜轻,以能耐受为度。

【预防与护理】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手,不吸吮手指,不在地上爬玩,不吃生冷及未洗净的瓜果。

2.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染途径,减少感染的机会,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

3.服用驱虫药时,应注意休息和饮食,并注意服药后是否有反应及排虫情况。

第二节  蛲虫病

蛲虫病(enterobiasis)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常见寄生虫病。儿童多见,集体儿童机构或人口众多集居场所易引起流行。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瘙痒及会阴部瘙痒,饮食异常、精神烦躁、睡眠不安、消瘦等。

蛲虫古今同名,古代医学文献对蛲虫病很早便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九虫候》云:“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居胴肠间”,这是对蛲虫形态及生活环境的详细描述。又《圣济总录·蛲虫》云:‘蛲虫咬人下部痒。”这也是蛲虫病所产生的主要症状之一。

【病因病机】

1.西医病因病机

蛲虫虫体细小如线头,乳白色。成熟雌虫大都寄生在大肠。雌虫不在肠内产卵,常在夜间小儿入睡后爬出肛门,在肛周、会阴部皮肤皱褶处边爬边产卵,引起该处奇痒。产出的虫卵大多在6小时内发育为传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消化道,在胃或十二指肠内孵化出幼虫。幼虫向下移行脱皮两次在小肠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下端及大肠内发育成熟。成虫寿命短,—般不超过2个月。在干燥环境中虫体自行破裂,或产卵时卵尽虫死。

蛲虫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吸吮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及手指,或吸入含虫卵的尘埃而感染。虫卵可在肛周皮肤上自行孵化成幼虫,再经肛门入肠内发育为成虫,称为逆行感染。

2.中医病因病机 蛲虫寄生在肠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脾胃失健,运化失司,出现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等症;雌虫移行产卵时,使肛门发痒,影响睡眠,甚或产生其他症状,如尿急、尿频、遗尿等症。

【临床表现】  雌虫移行至肛周及会阴部而致局部奇痒,夜间尤甚,影响睡眠,表现为半夜突然惊哭,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消瘦、腹痛、腹泻、呕吐、恶心等。可因搔损局部皮肤而发生皮炎,以致继发感染。偶有蛲虫爬入女孩尿道、阴道,出现尿频、尿急或阴道炎。如果侵入阑尾或腹膜,可致阑尾炎、腹膜炎。

【实验室检查】  可用棉拭子或玻璃棒拭抹肛门周围皱襞处,然后洗脱涂于玻片上,于镜下检查蛲虫卵。

【诊断】  有肛周、会阴瘙痒的典型症状,再找出成虫或检出虫卵即可确诊。由于雌虫不在肠内产卵,故大便中查虫卵阳性率低,最好于小儿入睡1~3小时后,细致查找肛周会阴处,找到白色线样成虫;或在肛周皱襞上刮取、擦取或粘取污物镜检虫卵。

【治疗】

1.治疗原则  蛲虫病的治疗主要在于杀虫止痒。采用内服与外治结合的方法。本病还要重视预防,防治结合,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2.常用驱虫药物

(1)甲苯咪唑:是目前治疗蛲虫病主要药物之一,疗效高,副作用少。每次100mg,顿服,或每日2次,连服3日。

(2)阿苯达唑(肠虫清):2岁以上儿童,400mg/次,顿服。

(3)中药驱虫采用追虫丸以杀虫止痒;也可采用槟榔煎剂,槟榔30g,煎服,或槟榔60g,浓煎灌肠。均连用5日;也可用百部粉,炒百部根研粉,每日每岁1g,总量不超过8g。晨起空腹顿服,或分2~3次于2小时内服完,隔2小时服泻药,连服2日,停7日,再连服3日,或百部煎剂,百部30g,浓煎灌肠,10天为1疗程。

3.局部外用药 每次排便后或睡前,用温水洗净肛门,再涂以2%白降汞软膏或10%氧化软膏,即可止痒,又可减少自身再感染。也可用蛲虫软膏注入直肠以止痒杀虫。或用双羟萘酸噻嘧啶栓剂,每粒0.2g,每晚塞肛l粒,连用3~5日;或用此药的3%软膏剂,每晚涂肛周及肛内,连用7日。

【预防与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勤洗肛门,勤换衣裤、被褥,勤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纠正吮指等不良习惯。

2.防止重复感染,对彻底治疗蛲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或集体儿童机构中的患者应同时治疗,每日更换衣物,衣被应用开水浸泡或煮蒸后再在日光下暴晒,以避免再感染。

3.居住环境应大扫除,采用湿擦湿扫,防止虫卵飞扬,清洗并煮蒸玩具、用具等。

第三节  绦虫病

绦虫病(taeniasis)是由绦虫成虫寄生于肠道所致的一类寄生虫疾病。成人感染率高,小儿较少见。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生活习惯(如生食肉类)有关。

古代医籍将绦虫称为白虫或寸白虫。对绦虫的形态、感染途径很早就有明确的认识,并寻找到效果良好的治疗药物。如《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景岳全书·诸虫》说:“寸白虫,此虫长寸许,色白其状如蛆。母子相生,有独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二丈。”而早在《千金要方·九虫》里,就采用槟榔、石榴根皮等治疗绦虫病。

【病因病机】

1.西医病因病机

寄生于人体内的绦虫,在我国以牛带绦虫及猪带绦虫为主,均为乳白色、呈长带状、扁平,分头、颈与链体3部分。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虫卵或妊娠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被牛或猪吞食后,卵内的六钩蚴脱壳而出,钻进肠壁血管而达全身,主要在肌肉部位发育为囊尾蚴而致囊虫病。人若食入这种含囊尾蚴而未经煮熟的牛肉猪肉,则囊尾蚴吸附在肠壁上,约经2~3个月可发育为成虫,致人绦虫病。成虫寿命达25~35年。由于人也可作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故人若吞食猪带绦虫的虫卵后,也可导致囊虫病。

2.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即指出:“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其病机主要是绦虫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3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大便中出现白色节片;其次为腹痛,大多为上腹或全腹隐痛,少数可出现肠绞痛。进食后腹痛缓解。患儿可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或亢进等。少数可述头痛、头晕、肛门搔痒。多虫感染时可能引起肠梗阻。多次感染或虫体异位寄生可引起阑尾炎、肝脓肿等。寄生于肌肉与皮下组织的囊虫病为结节型,结节数目可为l~2个至数百、数千个,躯干多于四肢,不痛痒,不粘连,无炎症反应。最危险的、促使患者就诊的是脑囊虫病,常表现为癫痫,精神失常,瘫痪等。眼囊虫病以视网膜受损最多,可在玻璃体内发现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浅灰色包囊,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诊断】  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猪肉史,粪便中检出虫卵,看到虫体节片,或肛拭涂片找到虫卵即可确诊,或皮下结节病理检查见到囊尾蚴亦可确诊;如病久,囊虫已死亡而发生钙化,局部X线检查可作参考;囊尾蚴抗原作皮内试验、补体结合或沉淀试验阳性,亦可作为诊断参考。

【治疗】

1.治疗原则 绦虫病的治疗在于迅速有效地驱虫,中医治疗在驱虫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www.med126.com/kuaiji/

2.常用的驱绦虫药物

(1)槟榔与南瓜子合用:槟榔治猪肉绦虫的效果好,对牛肉绦虫的作用较弱,需与南瓜子合用,可明显地提高疗效。槟榔能使绦虫头部及前段瘫痪,南瓜子可使绦虫中后段节片瘫痪,两者合用可使整个虫体变软,通过小肠蠕动而被排出。空腹口服50~90g南瓜仁粉(如带皮南瓜子则需80~125g),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槟榔10~40g,切碎,文火煎2小时,取汁40~60ml),于清晨空腹顿服,服药半小时后服泻药,3小时内可有完整活动虫体排出。驱虫之后,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

(2)氯硝柳胺:可杀灭牛、猪肉绦虫的头节及体节前段,副作用甚微。该药对虫卵无效。小儿剂量1.5~2g/日,分2次空腹服,间隔1小时,服后2小时服泻药。充分细嚼可提高疗效。因对虫卵无效,有致六钩蚴危险,故治疗猪肉绦虫一般不用此药。

(3)甲苯咪唑:对成虫、幼虫及虫卵都有作用。疗效好,副作用少。小儿剂量200mg/次,每日l~2次,连服3~4日。

(4)鹤草酚:对牛和猪绦虫都有直接杀死作用,对成虫较幼虫更有效,作用快。可作用于头节、颈节和体节,迅速穿透绦虫体壁而致死。剂量为25mg/kg,清晨空腹顿服,1小时后服泻药。

(5)吡喹酮:为广谱驱虫药,对绦虫虫体和蚴虫均有作用。剂量为10~15mg/kg,顿服。服后偶有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数日可自行消失。

【预防与调护】 

1.大力开展宣教,不吃生肉或未煮熟的猪、牛肉。

2.在患者服药后应留24小时全部粪便寻找头节;驱虫2~3个月,如未再出现虫卵或节片,可视为痊愈。应注意服药后排便时让患儿坐在盛有与体温相同温度的0.9%氯化钠注射液的盆内,以免虫体收缩不能完全排出。

相关文章
 外科手术学教学团队:师资培养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二节 围生期保健
 内科护理学授课教案:见习教案三
 内科学图片库:胸膜疾病抽取标本送检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图片7
 临床检验基础授课教案:实验九  尿化学,尿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