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角膜没有血管,免疫学上处于相对的“赦免状态”因此,角膜移植是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 | | |
|
2 | 角膜表面并非标准球面,前表面中央1/3区域称光学区,接近球面。 | |
|
3 | 角膜屈光力占眼球全部屈光力的3/4,改变角膜的屈光力可明显影响整个眼的屈光状态。 | |
|
4 | 角膜真菌感染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以镰刀菌居多,其次为曲霉菌。 | |
|
5 | 角膜炎在角膜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
|
6 | 我国不同地区的研究表明,在细菌性角膜炎中,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居第二位,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
7 | 角膜感染细菌谱的变迁,与临床上滥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有密切有关。 | |
|
8 |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最主要、最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易致盲。 | |
|
9 | 邻近组织的炎症可波及角膜,如结膜、巩膜、虹膜睫状体等的炎症。 | |
|
10 | 由于角膜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角膜炎最明显的症状是眼痛。 | |
|
11 | 由于虹膜血管的炎症性挛缩,可引起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 | |
|
12 | 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和角膜溃疡形成是角膜炎的基本体征。 | |
|
13 | 对角膜炎的诊断应常规在病变早期尚未使用抗生素前,进行角膜病变区刮片镜检、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 |
|
14 | 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过程中应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 |
|
15 | 治疗细菌性角膜炎局部使用胶原酶抑制剂,如依地酸钠、半胱氨酸等,可抑制溃疡形成。 | |
|
16 | 当角膜刮片及角膜培养均为阴性,而临床又高度怀疑为真菌性角膜炎时,可考虑做角膜组织活检确诊。 | |
|
17 | 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感染灶,可直接发现真菌病原体。 | |
|
18 | 角膜基质炎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侵犯角膜基质所致,也可能为微生物抗原与血循环抗体在角膜基质内发生的剧烈的免疫反应。 | |
|
19 | 先天性梅毒是胎儿在母体内感染的梅毒。 | |
|
20 | 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是先天性梅毒最常见的迟发表现。 | |
|
21 | 结核性角膜基质炎的基质浸润常表现为扇形、周边性、单侧性且较为表浅。 | |
|
22 | 圆锥角膜是一种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在青春期发病,缓慢进展。 | |
|
23 | 大角膜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男性多见,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在先天性青光眼家族中,也可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 |
|
24 | 小角膜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无性别差异。 | |
|
25 | 大角膜除角膜扩大外,整个眼前段均呈不成比例地扩大。常见于健康男性,除可能出现近视及散光外,大部分病例无其他眼部异常。 | |
|
26 | 在角膜周边部或角膜缘,易发生免疫性角膜病,而一些感染性角膜病则易发生于角膜中央区。 | |
|
27 | 严重的角膜炎,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多为一种反应性、无菌性炎症。 | |
|
28 | 糖皮质激素在细菌性角膜炎急性期一般不用;慢性期病灶愈合,可酌情使用。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 | |
|
29 | 角膜营养不良根据其遗传模式、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组织化学等的不同而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医学检验网 | |
|
| | |
|
| | |
|
| | |
|
| | |
|
| | |
www.med126.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