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某些颈部疾病的预防和外科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四年级的实习及见习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四年级的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和见习,要求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口腔颌面外科的业务范围及发展趋向,熟悉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基本手术操作原则;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实习的内容包括示教、操作、书写病历、病案讨论分析以及多媒体、录像等多种形式。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为五年级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实习总学时数84学时。本年度实习基本按照本实习指导进行。由于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病种较多,临床患者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因此,在实习过程中,随时根据临床情况对实习内容作出调整。
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3学时)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临床常用局麻药物的用法、用量。
2. 掌握临床常用局部麻醉的方法。
3. 掌握局麻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实习内容]
1. 结合头颅标本讲授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
2. 示教临床常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步骤。
3. 同学互相操作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实习用品]头颅标本、局麻必备的药品及器械。
[方法和步骤]
1. 结合头颅标本讲授解剖结构及各种局部麻醉方法。
(1) 讲授头颅标本的解剖结构,如圆孔、卵圆孔、腭大孔、切牙孔、眶下孔、颏孔、下颌小舌、下颌孔、上颌结节等解剖部位。
(2) 重点讲述解剖结构与局麻的关系,培养同学形象记忆的方法。
(3) 总结局麻的方法及其并发症。
2. 示教局部麻醉方法
(1) 局部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1) 接待病员,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2) 查看病人病历并核对其姓名、年龄、麻醉部位、有无过敏史、全身禁忌症等。
3) 调节头位、椅位、灯光。
4) 病人用口腔含漱剂漱口。
5) 铺小方巾。
6) 准备麻醉药物及器械。
(2) 局部麻醉的操作步骤:
1) 请护士协助打开灯光。
2) 请病人开口,再次核对麻醉的部位。
3) 核对麻醉药物及检查注射器械。
4) 用干棉球拭干注射部位,然后用1%的碘酊消毒进针部位。
5) 按正确的麻醉方法注射麻醉药物,注射前应排除针筒内的气泡。进针后在回抽无血的情况下注射麻药。
6) 观察病人反应,询问有无其他不适。
7) 麻效的检查。
3. 同学间互相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1) 要求同学按照教师示教局麻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
(2) 在操作过程中,强调操作要领及无菌观念。
(3) 检查麻醉效果,如有麻醉失败者,应分析麻醉失败的原因。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实习完成后书写实习报告。
2. 教师评定。
临床检查与基本操作(9学时)
实习一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与病历书写(3学时)
[目的与要求] 初步掌握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涎腺的检查方法和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实习内容]
1. 口腔检查。
2. 颌面部检查。
3. 颈部检查。
4. 颞下颌关节检查。
5. 涎腺检查。
6. 病历书写。
[实习用品] 教科书、口腔一次性器械盒、直尺、橡胶检查手套、手电筒、额镜、鼻镜、听诊器。
[实习方法与步骤]
二人一组相互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1. 口腔检查
(1) 口腔前庭检查:调节病人体位,用手套依次检查唇颊黏膜、牙龈、唇颊沟及唇颊系带、腮腺导管口。注意有无颜色异常、瘘管、溃疡、增生物,腮腺导管口有无红肿溢脓。
(2) 牙及咬合关系检查:以探诊和扣诊的方法检查牙体、牙周、根尖周情况;检查有无龋坏,缺损,牙齿松动;区分正常合与错合、检查有无智齿及萌出情况;测量并记录开口度开口型。
(3) 固有口腔与口咽检查:依次检查舌、腭、口咽、口底、软腭、舌腭弓、咽腭弓的颜色、质地、形态、大小及运动功能;检查舌的味觉功能;检查舌系带、颌下腺、导管开口情况;双手合诊检查唇、舌颊及口底是否存在异常肿块。
2. 颌面部检查
(1) 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根据面部表情变化,判断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表现,还是全身疾病的反映。同时可了解意识状态、体质和病情轻重。
(2) 外形与色泽检查:观察与比较颌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有无突出和凹陷。皮肤的色泽、质地和弹性变化。
(3) 面部器官检查:观察眼、耳、鼻等情况。
(4) 病变部位和性质: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深度、形态及有无移动度、触痛、波动感、捻发音等体征,另外还需进行面部左右对称部位的触觉试验及“扳机点”检查。
(5) 语音及听诊:检查有无病理语音、颞下颌关节有无弹响
3.颈部检查
(1)一般检查:观察颈部外形、色泽、轮廓、活动度,是否有肿胀、畸形。
(2)淋巴结检查
①了解淋巴结的引流解剖区域,明确淋巴结检查的重要性。
②扪诊顺序:环行链淋巴结 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面颊部、下颌下、颏下,由后向前。纵行链淋巴结 颈深上、中、下淋巴结以及脊副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由上向下。
③记录各区域淋巴结的数目、大小、性质、硬度、活动度等情况。
4.颞下颌关节检查
外耳道内前壁触诊:检查髁状突的动度、有无弹响和杂音。
开口度、开口型、侧方动度。
关节区、咀嚼肌群有无压痛。
5.唾液腺检查
(1) 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触摸;
(2) 下颌下腺、舌下腺触诊,采用双手合诊法检查。
(3) 检查腺体的大小、形态、有无肿块、腮腺导管口有无充血、肿块、变硬、有无结石等。
(4) 检查腺体分泌情况。
6.门诊病历的书写格式与要求:
门诊病历由主诉、病史、检查、诊断、处理、建议和治疗计划、签名七部分组成。
[实习报告]
1. 书写门诊病历一份。
2. 教师评定。
实习二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6学时)
[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头面颈部消毒铺巾法、绷带应用技术、常用手术器械识别及其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切开、止血、缝合、打结及拆线的方法,引流的建立和各类创口处理原则及换药的注意事项。
[实习安排] 本次内容共六学时,根据每次实习学生掌握情况酌情分配实习时间。
[实习内容]
1. 口腔颌面外科消毒铺巾技术,包括:消毒方法、范围,铺巾法(包头法、手术野铺巾法)。
2. 头面部基本包扎技术,包括十字交叉法、四头带包扎法以及单眼包扎法。
3. 几种基本手术操作技术,包括辨认常用手术器械,海绵切开、缝合、打结及拆线。
4. 示教常用的止血方法。
5. 示教放置引流。
[实习用品] 11号尖刀、刀柄、组织剪、线剪、血管钳、持针器、皮钳、铺巾钳、三角针、圆针、缝线、海绵、卵圆钳、新洁尔灭棉球、酒精棉球、消毒巾、绷带。
[方法和步骤]
1. 消毒铺巾
(1) 消毒方法:以新洁尔灭酊棉球从术区中心开始,逐步向四周环绕涂布,但感染创口相反。涂布时不可留有空白区,并避免药液流入呼吸道 、眼内及耳道内。同一术区应消毒3~4遍。
(2) 消毒范围: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至少在术区10㎝,四肢、躯干则需扩大到20㎝,以保证与足够的安全范围为原则。
由教师示教消毒。
(3) 消毒巾铺置法
1) 包头法:主动或被动抬头,将两块重叠的消毒巾置于头颈下手术台上。头部放下后,将上层消毒巾分别自两侧耳前或耳后向中央包绕,使头和面上部均包于消毒巾内并以巾钳固定。
2) 手术野铺巾法:①孔巾铺置法:将孔巾之孔部对准术区而将头面部遮盖,一般无需巾钳固定。②三角形手术野铺巾法:用三块消毒巾分别,呈三角形遮盖术区周围皮肤,以巾钳固定。③四边形手术野铺巾法:以四块消毒巾分别铺置呈四边形并遮盖术区周围皮肤,以巾钳或缝线法固定。
由同学分组进行铺无菌巾。
2. 示教并练习头面部基本包扎技术
(1) 十字交叉法,由教师示教十字绷带包扎。
(2) 介绍四头带包扎法及单眼包扎法。
3. 基本手术操作
(1) 正确辨认常用的手术器械,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手术刀片的拆、装及握法。
(2) 指导同学在海绵上进行切开、缝合、打结及拆线等手术操作。
1) 切开:切开时,海绵用手绷紧或固定,手术刀与组织面垂直、准确、整齐、深度一致地切开。
2) 缝合:示教缝合的基本原则,介绍常用的缝合方法。
①切口两侧组织要接触良好,缝线包括的两侧组织应该等量、对称,避免留有死腔。
②缝合应在无张力或最小张力下进行。根据手术性质、部位和术中情况确定合适的针距和边距。
③缝合顺序应先游离侧,后固定侧。
④缝合面颈部皮肤时,除沿凹陷皮纹的切口可做内卷缝合,均要防止创缘内卷及过度外翻。为此缝合应包括皮肤全层,进针时,针尖与皮肤垂直,并使皮肤切口两侧进出针间距等于或略小于皮下间距。
⑤皮肤缝合进针点离创缘的距离和缝合间隔密度应以保持创缘接触贴合而无裂隙为原则。
⑥缝合组织间不应夹有其他组织。
⑦打结要松紧适度。
⑧在功能部位要避免过长的直线缝合。
⑨选用合适的缝线。
⑩张力过大的创口缝合,应作潜行分离和减张缝合。
3) 打结:示教单手打结法和钳式打结法后由同学自行操作。
4. 介绍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效的止血对减少出血,保持手术野清晰,防止重要组织损伤,保证手术安全、促进伤口愈合有重要意义,常用方法有:
1) 钳夹止血。
2) 阻断止血。
3) 压迫止血。
4) 药物止血。
5) 热凝止血。
5. 介绍放置引流的适应证,引流常用的方法,引流的注意事项。
(1) 放置引流的适应证:感染或污染创口;渗液多的创口;留有死腔的创口;止血不全的创口。
(2) 引流方法:片状引流;纱条引流;管状引流;负压引流。
(3) 引流的注意事项:
1) 引流的时间:一般多在24 ~48小时后去除;脓肿或死腔的引流物应放置至脓液及渗出液完全消除为止;负压引流一般应在24内引流量不超过20~30毫升,即可拔除引流管。
2) 引流的部位:一般应位于创口的重力低位;负压引流管应避免放在大血管神经附近,其戳创口应封闭。
3) 引流物的固定。
4) 负压引流的装接。
6. 介绍创口的临床分类及各类创口的处理原则。
(1) 临床创口分类:无菌创口、污染创口、感染创口。
(2) 各类创口的处理原则。
7. 换药。
(1) 换药的目的:保证和促进创口的正常愈合。
(2) 换药的注意事项:
1) 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 换药的动作要准确、轻巧、细致。应用棉球清洁暴露创面时是“蘸”而不是“擦”的动作。
3) 持镊应在上1/3处,并勿使镊子碰及非换药区。使用过的棉球或纱布等物不可再置入消毒的换药碗内。
4) 多个病员换药应遵循先无菌创口后污染创口,再感染创口的顺序。
8. 拆线。
颌面外科常用手术器械(3学时)
[目的和要求]熟悉颌面外科手术操作中常用的器械,掌握各器械的使用方法。
[实习内容]
1. 识别各手术器械。
2. 练习各器械的使用要领。
[实习用品]
牙颌模型、弯盘、口镜、镊子、探针、各种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刮匙、咬骨钳、骨锉、骨膜剥离器、手术刀和柄、缝针、缝线、持针器、手术剪、气管套管、开口器。
[方法和步骤]
1. 器械的识别:
(1) 讲述各器械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观察牙钳的结构、形态,识别出直钳、反角式钳及刺枪式钳。
(3) 识别并区分上颌牙钳、下颌牙钳。
(4) 识别牙挺,区分直挺、弯挺、横柄挺。
(5) 了解气管套管的结构。
(6) 掌握开口器的使用。
2. 掌握牙钳、牙挺的握持方法及操作要点。
(1) 在模型上示教并练习正确的握钳方法及操作要点。
(2) 在模型上示教并练习正确的握挺方法及操作要点。
3. 牙挺使用的力学原理及注意要点。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牙颌模型上操作并掌握牙挺使用中的三大力学原理即楔力、杠杆、轮轴原理。
(2) 示教及讲解如下要点:
1) 牙挺置入部位、方向要正确,支点要可靠,挺刃用力合理。
2) 挺刃在牙根与骨之间楔入,并尽量与牙长轴平行,勿以邻牙及舌侧牙槽嵴顶作支点。
3) 各种力的结合使用。
4) 控制用力,用手指保护,防止滑挺。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实习完成后,书写实习报告。
2. 教师评定。
医学检验网牙槽外科(12学时)
实习一(6学时)
各类普通牙拔除术示教
[目的和要求] 通过示教,熟悉各类普通牙拔除术的过程及特点。
[实习内容]
1. 上颌前牙拔除法。
2. 上颌前磨牙拔除法。
3. 上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法。
4. 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法。
5. 下颌切牙拔除法。
6. 下颌尖牙拔除法。
7. 下颌前磨牙拔除法。
8. 下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法。
9.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法。
10. 残根、残冠拔除法。
[实习用品]
一次性口腔器械盘、各类拔牙钳、各类牙挺、牙龈分离器、刮匙、注射器、局麻药品、一次性手套、敷料、1%碘酊。
[方法和步骤]
1. 上颌前牙拔除法示教。
(1) 准备上颌前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上牙槽前神经浸润麻醉及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对尖牙的拔除,需行同侧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 麻醉起效后行牙拔除术。
(4) 操作要点:
①正确选用上颌前牙拔牙钳。
②唇腭向摇动,配合牵引力拔除;上颌尖牙可配合扭转力。握紧牙钳,夹紧患牙。
③力量要有控制,避免损伤下颌牙。
2. 上颌前磨牙拔除术示教。
(1) 准备上颌前磨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上牙槽中神经浸润麻醉及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 麻醉起效后行患牙拔除术。
(4) 操作要点:
①正确选用上颌前磨牙钳。
②握稳牙钳,夹紧患牙,颊腭向反复摇动,逐渐加大向颊侧的力量。
③勿用扭力。
④对稳固牙,可用牙挺挺松后,牙钳拔除。
3. 上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法示教。
(1) 准备上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上牙槽后神经组滞麻醉及腭前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需要行上牙槽中神经浸润麻醉。
(3) 麻醉起效后行患牙拔除术。
(4) 操作要点:
①常规先用牙挺挺松,颊腭向反复摇动,使牙槽窝扩大,向颊侧方向牵引脱位。
②因牙钳有左右之分,需正确选用。
③脱位时,力量要有控制,勿用扭转力。
④对于稳固的上颌第一、二磨牙常需用分根法拔除。
4. 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法示教。
(1) 准备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及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 挺松患牙,牙钳拔除。
(4) 尽量避免断根。
5. 下颌切牙拔除法示教。
(1) 准备下颌切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
(3) 牙钳拔除患牙。
(4) 勿用扭转力。
6. 下颌尖牙拔除法示教。
(1) 准备下颌尖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
(3) 安放牙钳,拔除患牙。
(4) 唇舌向摇动,向唇侧牵引脱位,可稍加扭转力。
7. 下颌前磨牙拔除术示教。
(1) 准备下颌前磨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下牙槽神经、颊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
(3) 安放牙钳,拔除患牙。
8. 下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法示教。
(1) 准备下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3) 安放牙钳,拔除患牙。
(4) 操作要点:
①正确选用牙钳。
②对于稳固或牙冠无法夹持者,可选用牛角钳或牙凿分根拔除。
9.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示教。
(1) 准备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实施下牙槽神经、颊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
(3) 操作要点:
①下颌第三磨牙变异大,根尖近下颌神经管,尽量避免断根和损伤下牙槽神经。
②力量要有控制,避免损伤对颌牙。
10. 残根或断根拔除术示教。
(1) 准备根挺和根钳等手术器械,调节病人椅位。
(2) 示教各种拔除残根或断根器械的使用和实际操作。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见习完成后,书写实习报告。
2. 教师评定。
实习二(3学时)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示教
[目的和要求] 了解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切口设计、翻瓣、去骨、分牙、及挺出的操作及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实习内容] 选择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及垂直阻生牙,依次示教。
[实习用品] 常规拔牙手术器械及口内外消毒铺巾用品、尖刀、刀柄、骨膜剥离器、单面骨凿、牙凿、缝合器械、剪刀等。
[方法和步骤]
1. 拔牙术前准备工作。
2. 询问病史,局部检查,拍x线片。
(1) 结合临床及x线片所见,了解牙根数目、弯曲程度、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邻牙状况,分析阻力。
(2) 根据分析结果,拟定手术方案(切口设计、方法、去骨量、分牙方向和估计牙脱位方向)。
(3) 依据手术方案,准备器械。
(4) 除向病人作一般解释外,应根据病牙状况,重点交待手术时间、创伤程度,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5) 调节椅位。
(6) 术区消毒。
(7) 铺巾。
3. 拔除步骤及方法:
(1) 麻醉:一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2) 切开翻瓣:用11号手术刀切开,并用骨膜分离器掀起粘骨膜瓣,显露手术野。
(3) 去骨:用骨凿去除冠周骨质。
(4) 分牙;根据阻生类型,选择劈开方法。
(5) 拔牙:挺出和(或)拔除阻生牙或被分开的牙片。拔除后应仔细检查牙根是否完整,避免残留牙根或牙片于牙槽窝内。
(6) 处理拔牙创:搔刮牙槽窝,清除残留碎骨、牙片或炎性组织或残余囊肿,恢复牙槽窝。
(7) 缝合切开的龈瓣并局部垫无菌纱布压迫止血。
(8) 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对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久的拔牙术,应在术后立即给予患者冷敷,并给予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药物。
实习三(3学时)
牙槽骨修整术
[目的和要求]掌握牙槽骨修整术的目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步骤。
[实习内容]
1. 复习牙槽骨修整术的适应证。
2. 示教手术步骤。
[实习用品] 消毒盘、口镜、镊子、口内外消毒用品、消毒巾、麻药及注射用品、手术刀及柄、骨膜剥离器、咬骨钳、骨凿、骨锉、手术剪、止血钳、缝合器具、纱布。
[方法和步骤]
1. 术前准备
(1) 复习牙槽骨修整术的适应证。
(2) 根据牙槽骨隆突畸形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重点选择合适的骨凿、骨锉及咬骨钳。
(3) 当修整范围较大时,应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创伤程度及术后可能的反应及并发症。
(4) 调节椅位。
(5) 口腔消毒液含漱后,口内外局部消毒。
(6) 铺无菌消毒巾及调节好灯光照明。
2. 手术步骤及方法
(1) 麻醉:采用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必要时可用阻滞麻醉法。
(2) 切口:根据牙槽骨畸形部位、大小及类型选择弧形、“L”形或梯形切口,蒂在牙槽底部。
(3) 翻瓣:翻起粘骨膜瓣时应仔细、轻柔,显露骨尖及周围少许骨面即可,切勿超过唇颊沟,以免术后广泛血肿及水肿.
(4) 去骨:用咬骨钳或骨凿去骨。注意骨凿斜面应贴骨面,逐量去骨,避免去骨过多或造成新的骨尖畸形。
(5) 修整、缝合:锉平骨面,冲洗清除骨屑,粘膜瓣复位后用手指触摸检查,发现骨尖即可锉平。粘膜瓣过多时应作粘膜边缘修剪,最后间断或连续缝合创口。
(6) 置无菌纱布于手术区,对手术创伤较大者宜立即给予冷敷,术后酌情给予抗菌消炎、消肿及止痛药物。
[实习报告与评定]
1.实习完成后,书写实习报告。
2.教师评定。
口腔颌面部感染(6学时)
实习一(3学时)
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病例诊治及口内脓肿切开引流术示教
[目的和要求] 掌握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掌握口内脓肿的诊断方法和口内切开引流术的操作步骤。
[实习内容]
1. 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病例诊治示教。
2. 口内脓肿切开引流术示教。
[实习用品]消毒盘、口镜、镊子、5ml或10ml注射器、冲洗针头、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液、1:5000高锰酸钾、2%碘酒或10%碘甘油或碘酊、11号尖刀、刀柄、口内外消毒用具、表面麻醉药物、血管钳、橡皮条。
[方法和步骤]
1. 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病例诊治示教。
(1) 病史:病员就诊的主要原因、有无诱发因素、主要症状、演变过程、伴随症状、诊疗经过等。
(2) 体格检查:测体温,酌情行血常规检查。检查通常以颌面部为主。
1) 口外检查:
①面部是否对称;
②有无肿胀、压痛,若有则记录其部位及范围,有无波动感,并酌情行穿刺抽脓检查;
③表面皮肤有无充血,皮温有无升高;
④头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并检查其大小、质地、活动度、压痛情况等。
2) 口内检查:
①记录张口度,轻度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入二横指,约2~2.5cm;中度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入一横指,约1~2cm;重度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小于一横指,约<1cm。
②局部情况:下颌智齿萌出情况及排列方向,智齿和邻牙有无龋坏。冠周软组织及牙龈肿胀、充血及糜烂程度,局部压痛,龈袋有无溢脓。相当于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粘膜处有无充血、肿胀、波动。
③X线检查可了解阻生齿的萌出方向、位置、牙根形态、牙周和颌骨情况,有助于了解病情和制定日后的拔牙方法。另外,还可了解下颌第二磨牙颈部有无龋坏及决定该牙是否可保留。
(3) 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检及辅助检查,正确诊断冠周炎及其并发症。并根据病例分析下颌智齿冠周炎的扩散途径。
(4) 治疗:
1) 全身药物治疗:根据局部炎症程度(是否伴有骨髓炎和间隙感染)及全身情况(体温及血常规检查等情况),选择抗生素种类及其配伍和全身支持治疗,或口服或肌注或静脉滴注。
2) 局部治疗:
①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含漱剂或生理盐水,每日进食前后含漱。
②龈袋冲洗上药。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液、1:5000高锰酸钾或含漱剂10~15ml,局部冲洗是将龈瓣间隙内的食物残渣及腐败物冲洗干净。冲洗时用弯形平头针,将针头插入盲袋内龈瓣与牙齿之间的间隙内缓慢冲洗,用棉球蘸干患处,局部置棉球或纱布隔湿,用镊子将碘甘油或2%碘酒或碘酚导入盲袋内,溢出部分用酒精棉球擦干,以免灼伤粘膜。嘱病员15分钟内勿漱口,以免局部药物浓度下降。
③如龈瓣已形成脓肿,应及时行切开引流。
④若伴有间隙感染和(或)骨髓炎,需进行相应治疗。
2. 口内切开引流术示教(以牙槽脓肿为例)。
(1) 切开引流术前准备工作:与拔牙术前准备基本相同。
(2) 口内切开引流术操作步骤:
1) 请护士协助打开灯光。
2) 用镊子先自口内病灶区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三次,再用酒精棉球口外消毒三次,将镊子弃置于器械盘外。戴好手套。
3) 以干纱布擦干麻醉区,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 于脓肿最低处和(或)最膨隆处,以11号尖刀片切开脓肿区粘膜(粘膜下脓肿)或粘骨膜(骨膜下脓肿),用血管钳探入脓腔,扩大引流口以利于引流。要求动作准确、迅速、轻柔。
5) 切开引流后,向脓腔内置入橡皮条引流,留置引流条末端约0.5cm长在引流口外。要求将引流条一次置入脓腔底部,切忌反复塞入,以免堵塞引流口,致引流不畅。引流条通常每日或隔日更换,直至肿胀消退、无脓液渗出为止。
6) 嘱咐病人术后注意事项。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实习完成后,书写实习报告。
2. 教师评定。
实习二(3学时)
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诊治及口外脓肿切开示教
[目的和要求]了解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实习内容]
1. 颌面部感染的病史采集、检查、读片方法及治疗原则。
2. 复习口腔颌面部感染手术治疗的目的、切开引流的目的、切开引流的指征和切开引流的要求。
3. 颌面部脓肿的诊断方法及口外切开引流术示教。
[实习用品]消毒盘、口镜、镊子、5ml注射器、冲洗针头、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液、1:5000高锰酸钾、2%碘酒或10%碘甘油或碘酊、11号尖刀、刀柄、口内外消毒用具、表面麻醉药物、血管钳、橡皮条。
[方法和步骤]
1. 颌部间隙感染的病史采集、检查、读片方法及治疗。
(1) 病史采集要点
主诉要点:局部红、肿、热、痛、牙关紧闭、发热、寒颤、呼吸、吞咽困难等,及其发病时间。
(2) 病史:疾病发生的时间及其经过,病变是缓慢进行还是急剧发展,注意发病原因(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医源性等),如发病之前有无牙痛、上呼吸道感染、外伤等。发病以后有无发热、寒颤、局部肿痛、张口受限、口底抬高、吞咽及语言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部位、程度及性质,并分析目前病人的主要症状及健康状态。曾进行过何种治疗,效果如何。
(3) 既往史:过去是否曾患感染性疾病,有无牙痛、龋病、残根、牙周病、智齿冠周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颌骨骨髓炎、淋巴结炎等病史;有无外伤史。
(4) 检查要点
1) 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营养发育、神志、面容,有无中毒、脱水、贫血、昏迷及严重呼吸障碍的现象。
2) 一般检查:全身皮肤状态,有无感染灶、出血点、脱水等。必要时作心、肺、肝、脾等内脏器官及神经器官及神经系统的检查。
3) 局部检查:口腔颌面部的系统检查。明确肿胀所在的解剖部位及其范围,检查肿胀部位的皮肤色泽及弹性、有无浸润、有无凹陷性水肿、有无压痛点及波动感、有无口腔及肌-骨的功能障碍,如上下颌关系、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运动的状态。
4) 实验室检查:血液,血红蛋白、粒细胞计数、细菌培养等。尿液、常规检查及镜检所见,如红细胞、脓细胞、管型等。脓肿穿刺或分泌物检查,如涂片镜检、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及其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度。
(5) X线读片:了解是否有骨质破坏,是否合并骨髓炎。读片时,应注意有无炎症改变,如骨质脱钙、破坏、死骨形成、病理骨折、病变所在的部位及范围等。
(6) 诊断:结合以上收集的资料,首先是分析感染的来源是牙源性或血源性或腺源性等。然后根据局部检查的结果,结合蜂窝组织间隙的应用解剖,以确定间隙感染所在的部位,是单个间隙感染或多个间隙感染。
如果考虑到全身其他脏器已发生并发症,如肺炎、毒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应提出相应的诊断依据。
(7) 治疗:制定治疗计划必须考虑到全身情况。若欠佳,应及时给予全身支持治疗,如营养、输液、药物等。在局部治疗中,判断有无切开引流手术指征,在颌面部深层间隙感染中,单纯依赖脓肿波动感来检查是否切开引流是不准确的,还应从患者体温、粒细胞计数、局部肿胀的程度及时间、触痛点、凹陷性水肿、穿刺是否有脓、口底咽侧压迫程度及中毒状况等多种因素来考虑。不同的间隙感染,需不同的手术切口,应考虑是从口内还是从口外引流;是作单一切口,还是多个切口。除注重引流的彻底性外,还应重视颜面部的重要解剖结构(如神经、血管、唾液腺等)和美容(按皮纹和自然沟纹作切口)。
(8) 讨论:联系实际病例分析病因、临床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 复习口腔颌面部感染手术治疗的目的、切开引流的目的、切开引流的指征、切开引流的要求。
3. 口外切开引流术示教:
(1) 口外切开引流术前准备:与拔牙术前准备基本相同。
(2) 口外切开引流手术步骤
1) 请护士打开灯光。
2) 术区消毒。
3) 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4) 用11号刀片切开脓肿区皮肤及皮下组织,长度以充分达到引流目的又不超过脓肿边缘为好。切口部位应选择在最低隐蔽处,与皮纹相一致,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
5) 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到脓腔,充分引流,引流的脓液应作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
6) 脓液引流后,置橡皮引流条,敷料覆盖创面。要求将引流条一次置入脓腔底部,不宜填塞过紧,不要折叠,保持伸展。敷料应根据脓液的量来定,以脓液不能渗透表层敷料为好。
7) 嘱咐病人术后注意事项。
[实习报告评定]
1.实习完成后,书写实习报告。
2.教师评定。
口腔颌面部损伤(6学时)
实习一 牙及牙槽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3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读片,熟悉牙损伤后松动、脱位及牙槽骨骨折的X线表现,并作出正确地诊断,掌握其处理原则及固定方法。
[实习内容]
1. 牙及牙槽骨损伤的检查方法及其X线表现。
2. 学习牙及牙槽骨损伤后的结扎固定方法。
[实习用品] 头颅标本、典型牙及牙槽骨损伤X线表现的X线片、结扎丝、牙弓夹板、持针器、钢丝剪、牙颌模型。
[方法和步骤]
1. 复习牙及牙槽骨损伤的情况:如牙脱位、牙槽骨骨折等。并复习离体牙的处理原则,脱位牙及牙槽骨骨折后的复位固定方法及其适应证。
2. 读片:牙脱位及牙槽骨骨折X线片。
3. 在牙颌模型上进行各种结扎方法。
(1) 主副丝结扎法:用一根长结扎丝围绕损伤牙及其两侧2~3个健康牙的唇(颊)舌侧,作一总的环绕结扎;再用短的结扎丝在每个牙间作补充垂直向结扎,使长结扎丝圈收紧。
(2) “8”字结扎法:用一根长结扎丝一折二后,一根由唇(颊)侧穿过牙间隙,围绕损伤牙舌侧自另一侧牙间隙穿出;另一根围绕损伤牙唇侧穿入牙间隙,围绕邻牙舌侧牙间隙后自牙间隙穿出,最后将两结扎丝扎紧。
(3) 牙弓夹板固定法:现将脱位的牙或牙槽骨复位后,在将牙弓夹板弯成与局部牙弓一致的弧度,与每个牙的唇(颊)面相紧贴,夹板的长度应为脱位的牙或牙槽骨加上相邻两侧至少两个牙以上的长度,然后用直径0.25~0.5mm的不锈钢丝结扎,将每个牙与夹板固定在一起,先结扎健康牙,后结扎脱位牙,所有结扎丝的头,在扭紧后剪短,并推压至牙间隙处,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实习完成后,书写实习报告。
2. 教师评定。
实习二 颌骨骨折诊断与处理(3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读片、熟悉上、下颌骨、颧骨、颧弓等骨折的X线表现,掌握颌间牵引固定方法。
[实习内容]
1. 读片。
2. 带钩牙弓夹板的外形弯制、结扎和橡皮圈牵引。
[实习用品] 头颅标本、典型的上下颌骨骨折X线片、结扎丝、牙弓夹板、持针器、钢丝剪、牙颌模型、橡皮圈。
[方法和步骤]
1. X线片读片及骨折种类:华氏位、上下颌骨正侧位片、曲面断层片、颧弓切线位片,讲授正确地读片方法。骨折种类:上颌骨LefortⅠ、Ⅱ、Ⅲ型骨折;下颌骨正中线、颏孔、下颌角、髁突颈部骨折、颧骨、颧弓骨折。
2. 带钩牙弓夹板的外形弯制、结扎和橡皮圈牵引
(1) 沿塑料模型的牙弓外形弯制夹板:将预成的带钩牙弓夹板沿塑料模型的牙弓外形弯制,挂钩向上安放于上颌牙弓于颊侧牙颈部,并使挂钩与牙长轴成35°~45°角,挂钩的末端离开牙龈2~3mm,以免挂上橡皮圈时压伤牙龈。使夹板与每个牙至少有一点接触。同样方法做好下颌夹板,但必须挂钩向下。
(2) 结扎夹板:将细钢丝由每个牙的近或远中牙间隙处从唇(颊)侧向腭侧穿入,再从另一个牙间隙穿出,注意勿刺破牙龈乳头。尽量拉紧钢丝。穿好所有需要结扎的牙,将每个牙的两股金属丝向夹板的上、下分开,并依次将每个结扎丝扭紧。在扭紧钢丝时,应顺时针方向扭转,扭时稍加拉力,使扭结均匀而紧密,剪断多余钢丝,留下3mm末端,并推压到牙间隙处,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3) 安置橡皮圈:将上下颌模型合拢,用内径4~6mm、厚度1.5~2mm的橡皮圈(可用止血带剪成),于适当的方向,连接上下颌夹板的挂钩,使其产生与骨折错位方向相反的牵引力。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实习完成后,书写实习报告。
2. 教师评定。
口腔颌面部肿瘤(12学时)
[目的和要求] 掌握专科病史的采集、写法及要求,熟悉口腔颌面颈部肿瘤的检查方法、淋巴结检查方法、正确的读片方法及不同性质肿瘤的X线表现、活组织检查。
[实习安排]
本章节实习共四次内容,每次内容三学时。第一次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病历书写及各种辅助检查的适应证、方法等内容的复习;第二、三、四次内容以临床实习为主,包括活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查体(病房住院病人良、恶性肿瘤患者各一例)及病历书写等内容,时间安排以病房、门诊患者情况随机确定。
实习一(3学时)
[目的和要求] 掌握肿瘤患者病史采集、临床检查的方法及要点、颌面颈部淋巴结检查方法、病历书写格式。
[实习内容]
1. 病史采集。
2. 临床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4. 活组织检查。
5. 穿刺及细胞学检查。
6. 实验室检查。
[实习用品]检查盘、橡皮手套或指套、规范住院病历一份、典型肿瘤X线片若干张、观片灯。
[方法和步骤]
1. 病史采集
由同学模拟不同部位肿瘤患者互相采集病史。在采集病史时,应当查询症状出现的最初时间、肿物部位、生长速度以及最近是否突然加速生长等。还应询问患者的年龄、职业和生活习惯,过去有无损伤史、炎症史、家族史以及患病以来接受过何种治疗等。
2. 临床检查
(1) 全身检查:不要忽略任何一个体征,包括患者的精神和营养状态,有无远处转移、恶病质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特别是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并判断是否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复习全身检查及由同学互相进行心脏听诊、测量血压等。
(2) 肿块检查:一般通过望诊、触诊进行检查。望诊了解肿瘤的形态、生长部位、体积大小以及有无功能障碍。触诊可以了解肿瘤的边界、质地、活动度、有无波动、有无压痛以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同学间互相进行由口外再口内的检查。
(3) 淋巴结检查:参照临床检查与基本操作实习内容。对淋巴结的触诊检查尤为重要,主要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同学间互相进行颌面颈部淋巴结检查。
(4) 影像学检查:选取典型肿瘤X线片若干张,分析影像学表现,得出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
(5) 各种辅助检查的适应证、方法。以知识复习为主。
3. 病历书写
按照河北省病历书写规范,书写住院病历一份。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专科检查、初步诊断、诊疗计划、医师签名及病历记录日期等内容。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书写模拟住院病历一份。
2. 教师评定。
实习二(3学时)
[目的和要求] 掌握活组织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门诊消毒、铺无菌巾的方法。
[实习内容] 由带教老师选取门诊行活组织检查术患者2例,采取示教形式教学。
[实习用品] 门诊患者2例、门诊常规消毒药物、常规手术器械两套、无菌巾(单)两套、无菌手套4付。
[方法和步骤]
活组织检查(穿吸或切取)穿吸活检适用于肿瘤深在表浅组织完整者;切取活检适用于肿瘤表浅有溃疡者。
(1) 体位:患者一般取坐位或半卧位,术者佩戴帽子、口罩,带无菌手套。
(2) 消毒、铺无菌巾:常规先口内后口外消毒、铺无菌巾,注意病灶区消毒不宜使用有色消毒液。
(3) 麻醉:可采用表面涂敷麻醉或神经干阻滞麻醉,避免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后者可能挤压肿瘤组织,易致转移或组织变形)。
(4) 穿吸:尖刀将皮肤或粘膜刺开0.2cm创口,用带芯的穿刺针接上50ml 针筒,自皮肤小口处刺进肿瘤;强抽针筒的栓子保持负压,然后将针向各方向穿刺2~3次,缓慢拔出针头解除负压;针头内穿吸物应注射于滤纸上,立即送病理科,作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5) 切取:采用11号尖刀片,在肿瘤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切取0.5cm~1cm一块楔状组织,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6) 术后伤口可用纱条轻轻压迫10~15分钟以防出血,如无效者可缝合1~2针,5~7天后拆线。
(7) 注意事项:①术区消毒应用无色消毒液。②术中应动作轻柔,减少对肿瘤的刺激。③切取标本不可挤压、钳夹,以免影响诊断。④切取物应包括周围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切取组织要深;如肿瘤有溃疡,切取应在溃疡边缘进行,不可以在溃疡中心切取,以免影响病理诊断结果。⑤术中切取器械要锋利,最好使用新刀片。⑥穿吸过程中始终保持穿刺针筒内负压,并作多方向穿吸,穿吸物应注射于滤纸上,立即送病理科,作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书写门诊切取活检术病历一份。
2. 教师评定。
实习三(3学时)
[目的和要求] 掌握专科病史的采集、临床检查的方法及要点,掌握专科病历的书写规范,熟悉口腔颌面颈部肿瘤的检查方法、淋巴结检查方法。
[实习内容] 以良性肿瘤为例写一份门诊专科病历
[实习地点及病例]
1. 实习地点:口腔颌面外科病房。
2. 病例:选取住院患者中良性肿瘤患者2~3例。
3. 同学分成2~3组完成病史采集、临床检查、病历书写。
[实习用品]
听诊器、血压计、直尺、口镜、镊子、橡皮指套或手套等。
[方法和步骤]
1. 病史采集
2. 全身检查
3. 专科检查
4. 影像学检查
5. 病历书写,写法及要求见下。
(1) 主诉: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概括,包括时间、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等内容,应简明扼要,与诊断相呼应,原则上不使用诊断性名词。
(2) 病史:以现病史为主,既往史中有阳性病史者亦应记录。现病史应围绕主诉详尽描述发病全过程,原则上应包括: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主要症状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演变、伴随症状、与本病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诊治经过以及目前的全身情况。
(3) 检查:以口腔颌面部检查为主,如有全身性疾病时应作必要的检查。如心脏听诊、测量血压等。专科检查先口外再口内。
①口外检查内容:面部对称情况,如肿瘤累计面部,则应记录周界、直径大小(cm)、色泽、性质、活动度以及是否有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及运动)。必要时图示。淋巴结有无肿大,如肿大应记录部位、数目、性质、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检查方法见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另外如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等疾病应作相应的检查。
②口内检查内容:张口度、病变部位、周界、大小、性质等,溃疡型者应注意深部浸润块的大小及活动度。对于粘膜、牙列以及牙体、牙周情况亦应记录。
(4) 记录特殊检查的结果。
(5) 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分析结果作出诊断,包括肿瘤部位、良恶性、组织来源、还应作出TNM分类。如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可写出“初步印象”。
(6) 诊疗计划:治疗计划或进一步检查意见。
(7) 医师签名:医师签名,实习医师应有上级医师签名。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书写良性肿瘤患者住院病历病历一份。
2. 教师评定。
实习四(3学时)
[目的和要求] 掌握专科病史的采集、临床检查的方法及要点,掌握专科病历的书写规范,熟悉口腔颌面颈部肿瘤的检查方法、淋巴结检查方法。
[实习内容] 以恶性肿瘤为例写一份门诊专科病历
[实习地点及病例]
1. 实习地点:口腔颌面外科病房。
2. 病例:选取住院患者中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患者2~3例。
3. 同学分成2~3组完成病史采集、临床检查、病历书写。
[实习用品]
听诊器、血压计、直尺、口镜、镊子、橡皮指套或手套等。
[方法和步骤]
1. 病史采集
2. 全身检查
3. 专科检查
4. 影像学检查
5. 病历书写:写法及要求见下。
(1) 主诉: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概括,包括时间、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等内容,应简明扼要,与诊断相呼应,原则上不使用诊断性名词。
(2) 病史:以现病史为主,既往史中有阳性病史者亦应记录。现病史应围绕主诉详尽描述发病全过程,原则上应包括: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主要症状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演变、伴随症状、与本病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诊治经过以及目前的全身情况。
(3) 检查:以口腔颌面部检查为主,如有全身性疾病时应作必要的检查。如心脏听诊、测量血压等。专科检查先口外再口内。
①口外检查内容:面部对称情况,如肿瘤累计面部,则应记录周界、直径大小(cm)、色泽、性质、活动度以及是否有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及运动)。必要时图示。淋巴结有无肿大,如肿大应记录部位、数目、性质、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检查方法见实习一)。另外如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等疾病应作相应的检查。
②口内检查内容:张口度、病变部位、周界、大小、性质等,溃疡型者应注意深部浸润块的大小及活动度。对于粘膜、牙列以及牙体、牙周情况亦应记录。
(4) 记录特殊检查的结果。
(5) 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分析结果作出诊断,包括肿瘤部位、良恶性、组织来源、还应作出TNM分类。如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可写出“初步印象”。
(6) 诊疗计划:治疗计划或进一步检查意见。
(7) 医师签名:医师签名;实习医师应有上级医师签名。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书写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病历病历一份。
2. 教师评定。
涎腺疾病(6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专科病例示数,以及同学互相的专科检查,掌握正确的专科病史采集、检查及病历书写方法;通过读各种常见的影像学图片,熟悉正常及各种常见疾病的影响学特点。
[实习安排]
本章节实习共两次内容,每次内容三学时。第一次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病历书写及各种辅助检查的适应证、方法等内容的复习;第二次内容以临床见习为主,时间安排以病房、门诊患者情况随机确定。
实习一(3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同学相互的专科检查,掌握正确的专科病史采集、检查及病历书写方法;通过读各种常见的影像学图片,熟悉正常及各种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实习内容]
1. 示教病例,包括问诊、专科检查。同学互相检查专科情况。
2. 示教阅读各种用于涎腺疾病诊断的常见影像学图片的正确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学特点。
3. 示教专科病历书写。
4. 写一份专科病历。
[实习用品] 口镜、镊子、指套或手套、正常及各种涎腺疾病的影像学资料片、观片灯、滤纸、白蜡等。
[方法和步骤]
一、 涎腺疾病问诊、专科检查、读片示教,同学互相体检。
1. 病史采集:要求基本同前。
2. 临床检查
(1) 一般检查
①望诊:观察正常涎腺的形态和大小,腮腺、下颌下腺导管口的位置和分泌物的特征。
②触诊: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触诊则以双手合诊检查为宜。检查的内容包括:各腺体的大小、形态、有无肿块,口内的导管口有无充血、肿块、变硬、有无结石,同时以示、中、无名三指由后向前检查腮腺及下颌下腺的分泌情况。此项由同学互相作专科检查。
(2) 分泌功能检查
① 唾液流量测定:采用5g白蜡,嘱一位同学咀嚼3分钟,由另一位同学负责收集全唾液,低于3ml为分泌减少。
② 泪液滤纸试验或称Schirmer试验。用5mm×35mm的滤纸两条,置于睑裂内1/3和中1/3交界处,闭眼5分钟后检查滤纸湿润长度:低于5mm属于泪液分泌减少。
(3) 复习涎腺影像学读片
①下颌咬合片,观察下颌下腺导管结石。
②正常腮腺造影正侧位片。
③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良恶性肿瘤的腮腺造影特点。
④正常腮腺的CT影像。
⑤腮腺肿瘤的影像特点(参见口腔颌面影像学)。
(4) 唇腺活捡:准备、操作同活组织检查,取下唇组织行病理学诊断。由带教老师示教。
二、 腮腺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
1. 询问病史。
2. 专科检查:阳性体症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症。
3. 写一份病历。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以腮腺疾病为例写一份专科病历。
2. 教师评定。
实习二(3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涎腺疾病患者的专科检查,掌握正确的病史采集、检查及病历书写方法。
[实习内容]
1. 通过门诊或住院患者示教病例,包括问诊、专科检查。
2. 示教专科病历书写。
3. 学生分组采集病史、查体。
4. 写一份涎腺病历。
[实习地点及用品]
1. 实习地点:根据患者情况随机确定。
2. 门诊或住院患者2~3例,常规检查器械及检查手套。
[方法和步骤]
涎腺疾病病史采集及专科检查。
1. 病史采集:要求基本同前。
2. 临床检查
(1) 一般检查:
①望诊,观察正常涎腺的形态和大小,腮腺、下颌下腺导管口的位置和分泌物的特征。
②触诊,见实验一。
③同学互相作专科检查。
(2) 分泌功能检查:视患者情况酌情作相关检查。
(3) 视门诊或病房患者情况,示教导管冲洗、涎腺造影、唇腺活检等临床操作。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写一份涎腺疾病住院或门诊病历。
2. 教师评定。
颞下颌关节疾病(3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病例示教,以及同学互相的专科检查,掌握正确的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及病历书写方法;通过读各种常见的影像学图片,熟悉正常及各种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实习内容]
1. 示教颞下颌关节疾病病例,包括问诊、专科检查。同学互相检查专科情况。
2. 示教阅读各种用于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的常见影像学图片的正确方法及常见病的影像学特点。
3. 示教专科病历书写。
4. 以颞颌关节病翼外肌功能亢进为例写一份专科病历。
[实习用品] 口镜、镊子、指套或手套、直尺、各种常见关节疾病的影像或图片、专科病历表。
[方法和步骤]
1. 颞下颌关节疾病问诊及专科检查方法示教,同学相互检查。
(1) 病史采集:要求基本同前。
(2) 检查内容:①关节;②关节周围肌、骨;③牙合;④颈椎及其他。
(3) 关节检查(包括关节区张力或压痛点、运动度、关节杂音)。
①关节区张力或压痛点:双测关节同时进行,通过触诊外耳道前壁、关节盘后区、关节
髁突外侧,评判闭口时的关节区张力合压痛点。外耳道前壁触诊可用小指,关节髁突外侧可用中指或示指。如关节盘移位患者,可有关节盘后区及关节髁突外侧压痛;骨关节病可有髁突、关节结节区压痛;化脓性关节炎各区均有压痛。
②关节运动度:垂直中切牙张口度、侧方运动度、关节髁突运动度及运动轨迹。其中,垂直中切牙张口度及侧方运动度均以上下中切牙中线及切缘为参照进行测量;关节髁突运动度以触诊髁突外侧作出初步判断;运功轨迹通过观察张闭口运动时的下切牙中线轨迹进行评判。
③杂音:杂音分弹响、摩擦音及破碎音,可由触诊关节外侧判断。
弹响分张闭口初、中、末期,通常由关节盘突发性的撞击关节结节及髁突而引起,常发生于可复性盘移位患者。
摩擦音由骨面与骨面的直接解除或粗糙的关节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常见于关节盘穿孔时的髁突与关节结节直接接触或较严重的骨关节病中。
破碎音由关节盘破裂或软骨性游离体互相撞击和挤压产生。
(4) 肌、骨检查
①对称性:上、下颌骨左右对称性,结合咀嚼或其他习惯进行评判。
②肌张力:肌张力高低,肌痉挛及肌震颤等情况。
③压痛点。
(5) 牙合关系检查
①排除牙源性疾病所引起的疼痛。
②牙合分类:Angle分类、缺牙情况、错位牙、牙合面磨耗情况等。
(6) 颈椎及其他:颈椎的动度及杂音,周围肌肉压痛点及张力等。全身其他大小关节的情况、其他系统性病症及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等。
2. 复习颞下颌关节影像学种类及读片方法(参见口腔颌面影像学)。
3. 病例示教
(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翼外肌功能亢进及翼外肌痉挛病例示教。
(2) 颞下颌关节强直(真性关节强直)病例示教。
(3) 同学互相模拟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方法。
4. 写一份专科病历。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以颞颌关节紊乱病翼外肌功能亢进为例为例写一份专科病历。
2. 教师评定。
神经疾患(3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专科病例示教,以及同学互相的专科检查,掌握正确地专科病史采集、检查及病例书写方法。
[实习内容]
1. 示教三叉神经痛专科病例,包括问诊、专科检查。同学互相间查专科情况。
2. 示教周围性面滩的典型病例。
3. 示教三叉神经痛专科病历书写。
4. 写一份三叉神经痛专科病例。
[实习用品] 颌面部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分布挂图或标本、口镜、手套或指套、棉签等。
[方法和步骤]
1. 用挂图或标本复习三叉神经及面神经分布。
2. 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示数
(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病史。包括:①起病时间;②初发时的症状,包括发作时间的长短。每次发作间隔时间,疼痛的程度,扳机点的位置,在什么情况下可诱发疼痛发作等;③曾用什么方法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经治疗后效果如何,有什么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2) 专科检查
①疼痛的区域(三叉神经痛I、II、III分支)。
②扳机点的位置:用揉诊、拂诊,压诊方法检查。
③疼痛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包括各种动作。
④疼痛发作时是否伴有面肌抽搐(痛性痉挛)。
⑤三叉神经功能检查:三叉神经痛缓解后检查面部感觉、腭反射、角膜反射、咀嚼肌功能。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①介绍药物治疗,尤其是卡马西平的药理性质、用法及其不良反应;②封闭治疗的方法及药物(包括硫酸镁、无水酒精及无水甘油);③手术治疗有神经撕脱+病灶清除术、组织埋线治疗和颅内手术;④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介绍原理、治疗特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每一类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及其适应证评估。
(5) 示教封闭治疗:视门诊患者情况示教封闭治疗,其过程与局部麻醉类似。
3. 周围性(Bell)面滩的典型病例示数
(1) 详细询问病史
①发病前是否有风寒史、病毒感染史、外伤史或中风史。
②发病后的治疗情况,包括药物及理疗等。
③治疗后的效果如何。
(2) 临床表现
①静态时的睑裂大小(与正常侧对比)、鼻唇沟丰满度和口角下垂程度。
②动态时额纹存在与否、眼睑闭合程度、鼓腮或吹口哨是否漏气。
③舌味觉及运动度检查。
④听力检查。
⑤泪腺分泌检查。
(3) 诊断与鉴别诊断:对面神经损害的部位进行定位。着重指出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临床表现不同点及其重要意义。
(4) 简述面瘫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急性期、恢复期的治疗应以药物、理疗为主;同时对可能的病因进行治疗。简单介绍陈旧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4. 写一份三叉神经痛病历。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以三叉神经痛为例写一份专科病历。
2. 教师评定。
先天畸形(9学时)
实习一(3学时)
先天性唇腭裂(一)
[目的与要求] 通过先天性唇腭裂病例示教,以及同学互相检查,掌握正确的专科病史采集、检查及病例书写。通过读病例图片,熟悉各常见疾病的分类及特点。
[实习内容]
1. 示教唇腭裂专科病例。同学之间相互检查专科情况。
2. 示教阅读各种唇腭裂图片。
3. 示教专科病历书写。
4. 复习唇腭裂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 记录一份专科病例。
[实习用品]
口镜、压舌板、手电筒、额镜、专科病历。
[实习方法与步骤]
1. 复习胚胎发育时期、面部发育过程,包括面突的分化和面突的融合。熟悉唇、面裂和腭裂的形成。
2. 复习唇腭裂的发病因素。从生活上分析找到有益的预防措施。
3. 唇腭裂病人的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
(1) 问病史:主诉,现病史:了解是否伴发其他疾病和畸形。既往史:是否有过治疗史,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
(2) 临床检查:
① 口外检查:唇裂的类型、裂隙的宽度;是否有鼻翼及鼻小柱的畸形;是否伴有其他颌面部畸形;面部皮肤是否有湿疹等疾病。
② 口内检查:腭裂、牙槽突裂的类型;裂隙的宽度;鼻翼鼻小柱畸形;牙列及咬合情况;腭扁桃体是否肿大、充血;口腔粘膜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或畸形。
③ 全身检查:有无伴有全身其它部位畸形。
4. 结合病例,简述治疗方法和原则。
5. 示教各种类型唇、腭裂的图片:示教腭裂伴有颌骨畸形的图片及X线片,示教牙槽突裂图片和X线片。
[实习报告]
1. 以先天性唇腭裂为例写一份专科病历。
2. 教师评定。
实习二(3学时)
先天性唇腭裂(二)
[目的和要求] 通过示教,掌握唇腭裂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掌握唇腭裂手术的目的、手术年龄、手术的方法。
[实习内容]
1. 腭裂序列治疗包括的内容。
2. 示教唇腭裂手术目的和手术方法。
3. 示教下三角瓣法的定点、切开及缝合。
4. 同学在实验模型上练习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切开、定点及缝合。
5. 参观唇腭裂治疗中心和语音训练室。
[实习用品]
单侧唇www.med126.com/zhuyuan/裂模型、直尺、圆规、中性水笔、切开缝合器械一套(手术刀、刀柄、组织剪、线剪、缝针、缝线、持针器)。
[方法与步骤]
1. 示教唇腭裂序列治疗所包括的内容和治疗设计。
2. 介绍唇腭裂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
3. 示教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方法(包括定点、切开、分离和缝合)。
4. 同学们在实验模型上练习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定点、切开及缝合。
5. 参观唇腭裂治疗中心和语音训练室。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以先天性单侧唇腭裂为例写一份治疗计划。
2. 教师评定。
实习三(3学时)
先天性唇腭裂(三)
[目的和要求] 通过示教和观看教学录像,对唇腭裂手术治疗、手术操作、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有一个全面和最基本的认识。
[实习内容]
1. 介绍唇腭裂的手术指征和围手术期的护理。
2. 示教上三角瓣的定点、切开、缝合。
3. 同学们在实验模型上练习上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方法(包括定点、切开及缝合)。
4. 观看教学录像。
[实习用品] 单侧唇裂模型、直尺、圆规、中性笔、切开缝合器械一套(手术刀、刀柄、组织剪、线剪、缝线、缝针、持针器)、教学录像光盘(或录像带)。
[方法和步骤]
1. 讲解唇腭裂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的护理。
2. 示教上三角瓣法治疗单侧唇裂的手术方法。
3. 同学在实验模型上练习上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方法。
4. 介绍国际资助项目“微笑列车”的情况。
5. 观看教学录像(包括上三角瓣法、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手术和完全性腭裂手术各一例)。
[实习报告与评定]
1. 写一份不同手术方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治疗效果评定报告。
2. 教师评定。
后天畸形(3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制备全厚皮片和随意皮瓣的方法和作用
[实习内容]
1. 示教全厚皮片的制备和再植
2. 示教移位皮瓣的制备及缝合
3. 示教滑行皮瓣的制备和缝合
4. 示教旋转皮瓣的制备及缝合
[实习用品] 大白鼠一只、消毒铺巾用品一套、2.5%戊巴比妥钠、注射器、11号尖刀、7号刀柄、血管钳、组织剪、皮肤缝合器械1套、凡士林纱布、碘仿纱条、美蓝。
[方法和步骤]
1. 动物称重,麻醉,备皮,消毒,铺巾。
2. 全厚皮片制备和再植:腹部取皮,重新缝合全厚皮片至原缺损区,凡士林纱布加碘仿纱条制成相应大小的包后,打包缝合。
3. 移位皮瓣的制备和缝合:按60b角制备“Z”型皮瓣,相互交叉换位置缝合。
4. 滑行皮瓣制备与缝合:“Y”型切开皮肤,潜行分离后作“V”型缝合;“V”型切开皮肤,潜行分离后作“Y”型缝合。
5. 旋转皮瓣制备和缝合:制备较大的缺损区,设计一有足够长度的旋转半径的邻近皮瓣,切开、分离、旋转、缝合。注意旋转点的选择及旋转的角度不宜过大。
[实习报告与评定] 对全厚皮片和随意皮瓣的有关基础知识评分。
1. 写一份手术记录。
2. 教师评定。
临床总见习(9学时)
实习一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组成及工作概况(3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
[实习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组成主要工作及职能。
[实习用品] 门诊设施及用品。
[方法和步骤]
1. 介绍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各个诊室,拔牙诊室,门诊手术室,专家门诊室,示教室,更衣室、消毒室等。
2. 介绍门诊各个诊室的设施、器械和主要职能。
3.介绍门诊诊疗常规及职能,包括初复诊病人的问诊、检查、诊断、处理、门诊病例的书写等常规程序。
4. 介绍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常用器械、常用药物、各种化验、影像学、检查申请单、处方的存放位置和填写注意事项。
5. 口腔颌面外科综合治疗椅的使用方法。
6. 口腔颌面外科各种常用器械、敷料药品的存放及保养。
7. 门诊常用洗手方法(手和手臂的清洗和消毒,泡手和戴无菌手套)和无菌操作要领。
8. 一般拔牙或门诊手术,手术器械及药品的准备,感染或污染物的处理。
9. 常用急救药物及器械的存放和使用。
10. 参观门诊手术室。
11. 参观口腔颌面外科种植手术室。
12. 参观急诊室、介绍急诊科的功能及诊治范围。
[实习评定] 评定学生对门诊各环节的初步认识。
实习二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组成及工作概况(3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
[实习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组成主要工作及职能
[实习用品] 病房设施及用品
[方法和步骤]
1. 介绍病房、医护办公室、换药室、监护室、手术室的组成。
2. 介绍病房工作的常规流程,巡视病人,了解病情-换药查看病历-交班-查房-手术-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入院、出院病人的办理,大病历的书写,病程记录,医嘱及术前术后需要办理的手续等。
3. 交班及值班制度:随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和确保得到及时的诊治。
4. 查房制度:全面了解及分析病情,明确诊断,并制定检查内容和治疗方案。查房时由实习医师或床位医师汇报病史,准备好必须的影像学图片及其他各项化验检查并报告结果,记录上级医师的各种意见。
5. 换药制度:介绍敷料、器械、药物的存放位置,介绍换药椅及床、换药时的无菌操作原则。
6. 监护制度:每天24小时对为重病人和大手术后病人包括生命体征在内的全身情况及局部手术区域情况严密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会诊制度:凡医疗技术上有疑难问题或怀疑涉及有其他情况的病例,就要及时会诊。会诊工作一般有主治医师执行。
8. 查对制度:在对病人作任何处理时,都必须反复查对,以防差错事故发生。
9. 介绍医护双方配合协同,医生之间配合协同的重要意义,介绍三级医生负责制的意义。
10. 巡视病房,对典型病例做简介,了解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诊疗工作的特点。
11. 介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保护制度。控制院内感染,交叉感染等方面的制度。
12.消毒隔离制度主要为了防止医院内外交叉感染,以保护病人、医护人员双方的健康。病房有具体的消毒隔离制度。医疗保护制度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各种条件,消除对病人的不良刺激,树立其正确对待疾病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从而争取疾病早日痊愈。主要措施: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充分信赖;消除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保证充足的休息;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为治疗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体质保证。
[实习评定] 评定学生对病房各环节的初步认识。
实习三 临床观摩(3学时)
[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主要工作内容。
[实习内容] 临床观察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日常工作。
[实习用品] 口腔颌面外科急诊及门诊的配套设施及器械。
[方法和步骤]
1. 临床观摩:接待初复诊病人、问诊、检查、诊断、处理及病例书写。
2. 熟悉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制度,请护士长讲解门诊消毒,器械的准备和消毒,感染和污染物品的处理方法。
3. 常见病多发病及观摩医师的常规操作,主要内容包括:
(1) 门诊换药。
(2) 乳牙、简单牙的拔除术,观看手术操作全过程。
(3) 参观复杂牙拔除术,注意手术器械的准备和使用。
(4) 参观阻生牙拔除术。
(5) 参观门诊手术室,观看门诊手术,包括消毒、器械准备、手术操作(如:粘液囊肿摘除术、牙龈瘤切除术、口腔粘膜局部切取活检等)。
[实习报告] 写一份关于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范围、工作职能的报告,谈谈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