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肾蕨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蜈蚣草、圆羊齿、夭鹅抱蛋、蕨薯、凤凰蛋、落地珍珠、马骝卵、凤凰草、圆蕨、蜈蚣蕨、凉水时、麻蛋、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篦子草、梳篦草、凤凰卵、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石上丸、石黄皮、凤凰蕨、石窝蛋、蛋果、何汗蕨、蛇蛋参、金鸡尾鸡蛋、圆牙齿、芒蛋、狗睾丸、雉鸡尾、乌脚蕨、狗核莲
汉语拼音 shen jue
英文名 Tuberous Sword Fern,Tuberous Sword Fern Rhizome, Herb of Tuberous Sword Fern
药材基原 肾蕨科植物肾蕨的根茎、叶或全草。
动植物形态 植株高达70cm。根茎近直立,有直立的主轴及从主轴向四面生长的长匍匐茎,并从匍匐茎的短枝上生出圆形肉质块茎,主轴与根茎上密被钻状披针形鳞片,匍匐茎、叶柄和叶轴疏生钻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cm;叶片革质,光滑无毛,披针形,长30-70cm,宽3-5cm,基部渐变狭,一回羽状;羽片无柄,互生,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似镰状而钝,基部下侧呈心形,上侧呈耳形,常覆盖于叶轴上,边缘有浅齿;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先端;囊群盖肾形。
资源分布 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生态环境 土生或附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下、溪边、树干或石缝中。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挖取块茎,刮去鳞片,洗净,鲜用或晒干。或夏、秋季采取叶或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块状茎球形或扁圆形,直径约2cm;表面密生黄棕色绒毛状鳞片,可见自根茎脱落后的圆形疤痕,除去鳞片后表面显亮黄色,有明显的不规则皱纹;质坚硬。叶簇生;叶柄略扭曲,长6-9cm,下部有亮棕色鳞片;叶轴棕黄色,叶片常皱缩,展平后呈线状披针形,长30-60cm,宽3-5cm,一回羽状分裂;羽片无柄,披针形,长约2cm,宽约6mm,边缘有疏浅钝齿;两边的侧脉先端各有1行孢子囊群。气微,味苦。
中药化学成分 块根中含有羊齿-9(11)-烯[(fern-9(11)-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里白烯(diplopten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yl-palmitate)和环鸦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地上部分含红杉醇(sequoyitol)。全草还含有24-乙基胆甾醇[24(α)-ethyl-cholesterol],24-甲基胆甾醇(24-methylcholesterol),24-乙基胆甾-5,22-二烯醇(24-ethylcholest-5,22-dienol)和胆甾醇(cholesterol)及痕量24-甲基胆甾-5,22-二烯醇(24-methylcholest-5,22-dienol)。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甘;淡;涩;凉
归经 肝;肾;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祛湿药
主治 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小便涩痛;泄泻痢疾带下;疝气;乳瘰疬;烫伤;刀伤;淋巴结炎;体癣;睾丸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全草或根茎捣敷。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治刀伤,吐血,淋浊,不孕。
2.《四川中药志》:治乳痈及产后乳肿。
3.《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气。
4.《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肺热咳嗽,蜈蚣咬伤,汤火伤,小儿疳积,淋巴腺结核。
考证 出自《广西药植志》。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Herba Nephrolep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Nephrolepis auriculata(L.)Trimen[N.cordifolia(L.)Presl]
科属分类 肾蕨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