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铁粒幼细胞贫血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sideroblastic anemia
拚音 TIELIYOUXIBAOPINXUE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铁粒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铁利用障碍性贫血,在骨髓内出现较多的“铁粒环”幼红细胞。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见“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条):系由于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所需酶的遗传性缺陷,如ALA合成酶等。 (2)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又可分为:①特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又称原发性难治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病因不明,与遗传无关,尚无确凿证据能证明有红细胞的异常克隆增生,但与骨髓增生性疾病关系较密切。近年研究表明患者骨髓中血红素合成酶和ALA合成酶的活力减低。②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可继发于某些药物、毒物和某些疾病,例如异烟肼、环丝氨酸及吡嗪酰胺均系维生素B6的拮抗剂,抑制后者转变为磷酸吡哆醛;氯霉素可抑制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影响血红素合成酶和ALA合成酶的活力;中毒也能抑制ALA合成酶和血红素合成酶等;乙醇及其代谢物可抑制磷酸吡哆醛的形成;铁粒幼细胞贫血可伴发于多种疾病如白血病前期、红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前列腺癌、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感染、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尿毒症及卟啉病等,抗肿瘤药如氮芥硫唑嘌呤、苯氨酸氮芥等也能引起暂时的铁粒幼细胞贫血改变。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基本病变系由于上述病因导致红细胞内血红素合成障碍,线粒体内的铁没有很好被利用,使大量非血红素铁积聚在线粒体内,损伤线粒体的功能。环形铁粒就是这种充满铁粒被损伤的线粒体,环绕在核的周围。典型的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可为大细胞性或“双形性”(低和正常色素细胞并存)贫血,常有嗜碱性点彩细胞。骨髓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有形态异常,核固缩或双核,胞质缺乏血红蛋白或出现空泡,有的呈巨幼红样变化。骨髓涂片铁染色示含铁血黄素颗粒显著增多,铁粒幼细胞显著增多,幼红细胞中粗大铁颗粒环绕核周排列,形成完全或不完全环状,这种铁粒环幼红细胞至少在15%以上,多数超过40%。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及血清铁饱和度显著增高。特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男女均可罹患,以中、老年居多。贫血进展缓慢,约有40%病人可有肝脾肿大,晚期可出现血色病表现,少数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病理生理 正常情况下,转运铁蛋白的铁进入幼红细胞需借助幼红细胞膜上的受体,进入幼红细胞后还原为亚铁离子进入线粒体,进行血红素合成。甘氨酸与琥珀酸-辅酶A,通过磷酸吡哆醛依赖性ALA合成酶,形成δ氨基-γ酮戊酸(ALA)。再经一系列酶的作用,在线粒体内形成原卟啉,亚铁离子与原卟啉结合,最后形成血红素。本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为细胞内铁不能充分和正常被利用于血红素合成和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部分铁粒幼细胞贫血,包括50%遗传性,20%特发性及部分继发性患者,维生素B6(吡哆辛)治疗有效,称维生素B6反应性铁粒幼细胞贫血,一般需要大剂量(100—50Omg/d)。凡幼红细胞内吡多醇代谢或ALA合成酶缺陷所致的铁粒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内原卟啉和粪卟啉含量降低者,维生素B6治疗可望有效。血清叶酸降低或骨髓有巨幼样改变者,用叶酸治疗可使贫血减轻。有些患者对雄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输血需严格掌握,仅限于有心肺症状者,以免加重铁负荷。铁剂应属禁忌。出现血色病者应静脉放血和驱铁治疗。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浮肿
 按摩耳穴的好工具
 神灶丹第十七
 增损乐令汤(《三因》卷十三。)
 首乌散(《揣摩有得集》。)
 邪热瘀结肌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