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肾瘅是因湿热温毒等邪侵及于肾所致。以发热,腰痛,排尿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 |
]病类疾病。 | |
症状描述:
|
发病急骤、高热、体温可达40℃。乏力、食欲不振;肋脊角触痛、肾区叩击痛明显;可侧 |
腹部疼痛或沿输尿管走行方向压痛;可有膀胱刺激征;尿液混浊、血尿、脓尿。 | |
发病原因:
|
下阴不洁,湿热秽污温毒之邪从下入侵,或由他脏积热,传入膀胱,由腑及脏;过食肥甘酒 |
热之品,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湿热之邪侵及于肾而成肾瘅。肾瘅本为肾与膀胱湿热温 | |
毒蕴结之证,但热邪易于灼伤津血,血受熏灼则易凝结瘀塞,而成下焦瘀滞证。 | |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若治疗不彻底,易于复发,反复发作,则发展为肾著。 | |
诊断要点:
|
好发于女性,育龄妇女尤为多见。起病急骤。 |
尿频、尿急、尿痛,腰痛,伴发热畏寒或寒战,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 |
肾区一侧或两则有叩击痛,肾俞、大横穴处有压痛。 | |
小便常规有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白细胞管型,红细胞多少不一,蛋白量一般不多。 | |
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 |
尿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尿菌落数≥10e5/L。 | |
尿路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 |
实验室检查:
|
末梢血象增高:白细胞计数可达15000-20000/mmn3或以上,分类中性粒细 |
胞比例增高。 | |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十分重要,可为诊断提供依据,除尿液常规镜检及尿液细菌培养、菌落 | |
计数之外,还应注意有诊断意义的检查:★ 尿液镜检查检出白细胞管型。★ 尿液镜检检 | |
出细菌管型。★ 尿液镜检查出抗体包裹的细菌。★ 闪光细胞:可见浅兰色的闪光细胞, | |
并可见到原浆内有散在的勃郎运动颗粒。★ 尿β~2-微球蛋白测定:肾盂肾炎时尿液中 | |
β~2-微球蛋白增高。★ 尿溶菌酶测定。★ 泌尿系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发 | |
现病肾肿大、或有肾脓肿、肾周脓肿。还可发现有无结石、、肿瘤、尿道梗阻等诱发因素。 | |
疾病辨析:
|
肾结核。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中医鉴别: | |
热[急]淋:腰痛一般不明显,多无全身症状,症状多于2-3日后消失。尿沉渣抗体包裹 | |
细菌有助鉴别。 | |
肾著[着]:病程长,有肾瘅反复发作、迁延不俞,病程超过半年之病史。 | |
肾痨:血尿为早期常见症,尿频、尿急、尿痛更突出,有痨病史及盗汗、低热等症。尿沉渣 | |
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X线检查有时可见到肾区有结核病灶钙化影或虫蚀样缺损区。抗痨治 | |
疗有效。 | |
肾痈:高热,腰痛剧烈,肾区叩击痛明显,患侧腰背组织局部隆起、有灼热感,尿频、尿急 | |
等症不明显,肾B型超声波、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 |
治疗方法:
|
湿热蕴肾证 |
证候:身热不扬,小便频急不爽,腰部酸胀、重着、疼痛,或有尿浊、尿血,口渴不欲饮, | |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
治法:清热利湿。 | |
主方:除湿清肾汤 | |
用法: | |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尿血,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热毒炽盛,加黄连、黄柏。 | |
膀胱湿热 | |
证候:发热恶心,甚则高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少腹胀痛、腰痛、舌苔黄腻,脉濡数 | |
或滑数。 | |
治法:补肾健脾。 | |
主方:五苓散合济生肾气丸荆加减 | |
用法: | |
加减:兼腰痛者,加功劳叶15g,鹿衔草15g’以尿中白细胞为主但无膀胱刺激征者减 | |
桂枝,加肉桂5g;兼有热寒者,加柴胡10g,黄芩10g。 | |
肝经湿热证 | |
证候:小便短涩不畅或混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寒热往来,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 | |
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
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 |
主方:龙胆泻肝汤 | |
用法: | |
加减:少腹拘急,加川楝子、台乌;恶心呕吐,加白豆蔻、制半夏、藿香;便秘,加大黄。 | |
下焦瘀滞证 | |
证候:腰部或小腹部胀痛与刺痛,拒按,小便色暗红或夹血丝,舌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 |
治法:活血行滞。 | |
主方:小蓟饮子 | |
用法: | |
加减:小便夹血丝,加三七、琥珀、川牛膝。 | |
肾阴不足,湿留恋 | |
证候:头晕耳鸣,采膝腰膝酸软,咽干唇燥,尿频而短,小妨痛,欲出不尽或伴有低热,舌 | |
质偏红苔薄,弦细而数。 | |
治法:清利肝胆,通调水道。 | |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高热无汗者,加金银化15g,连翘10g,荆芥10g,竹茹10g,薄荷6g后 | |
下;兼有外感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10g,板蓝根15g;大便干燥不通者,加生大黄1 | |
0g。 | |
脾肾两虚,余邪未清 | |
证候:面浮足肿,纳呆腹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淋沥 | |
不已,舌偏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 |
治法:补肾健脾。 | |
主方:五苓散合济生肾气丸荆加减 | |
用法: | |
加减:兼腰痛者,加功劳叶15g,鹿衔草15g;以尿中白细胞为主但无膀胱刺激征者减 | |
桂枝,加肉桂5g;兼有热寒者,加柴胡10g,黄芩10g。 | |
其他疗法:
|
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进食易消化食物,保证足够热量和维生素。 |
必要时配合西药复方新诺明、氟派酸、先锋霉素Ⅳ号等抗生素治疗。 | |
体针疗法:取肾俞、膀胱俞、命门、三阴交、大横、阳陵泉等穴,用捻转提插泻法。 | |
单方验方: | |
★ 鲜车前草50-100g,水煎服。 | |
★ 白花蛇舌草、银花、野菊花各30g,石韦15g,水煎代茶饮。 | |
★ 血余炭4份,琥珀1份,人中白4份,共研细末,每次1.5-3g,每日2次,吞服 | |
。用于血尿明显者。 | |
中成药制剂: | |
★ 鱼腥草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 |
★ 癃清片,每次8片,每日3次,口服。 | |
评 介:
|
治愈:症状消失,尿菌转阴,3个月内无复发。 |
好转:症状减轻,尿菌转阴。 | |
未愈:症状未减轻,尿菌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