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谈艾叶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忘不了


采   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诗经.王风》中的一首情诗,很美,现在人们常常还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挂在口头上。从时代考察,《诗经》包括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即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就地域说,主要产地是黄河流域,也远及长江、汉水一带,即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省的一些地方。
      从诗中可以看出,采艾,是当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事活动。艾灸,也是很普遍的治疗手段。
      下面是关于艾叶的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及患痢人后分寒热急痛和蜡并诃子烧熏神验。

《开宝本草》: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本草图经》:近世有单服艾者,或用蒸木瓜和丸,或作汤空腹饮,甚补虚羸。然亦有毒发则热气冲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

《汤液本草》:气温,味苦,阴中之阳,无毒。

《本草》云: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辟风寒,令人有子。久百病。重午日,日未出时,不语采。

《本草发挥》:洁古云:艾叶苦,阴中之阳。温胃。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苏恭言其性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盖不知血随气行而行,气行则血散,热固久服致火上冲故尔。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带漏之人,以艾和归,附诸药治其病,有何不可?而乃忘意求嗣,服艾不辍,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躁,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痢,收产后妊娠下血,尤著奇效。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苦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之经。苦酒香附为之使。
温三阴逐冷除湿。

《本草经疏》:艾叶禀天地之阳气以生,故味苦微温,熟则大热。可升可降,其气芳烈,纯阳之草也,故无毒。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烧则热气内注,通筋入骨,故灸白病。性能通窍,澼恶杀鬼精,故止鬼击吐血。芳烈之气必燥,故主下部匿疮,若治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者,皆以之导引凉血补血药为用者也。使人有子,盖指气血两虚之人,风寒乘虚入子宫不孕者设也。澼风寒,其性辛温也。捣汁服止伤血者,生寒而兼辛散也。杀蛔虫者,辛而苦也。主衄血者,伤寒邪热郁而不汗则发衄也。风邪入大肠则下血,湿热伤脾胃则下痢脓血。煮则上升,故亦止崩漏也。理金疮,血热则行也。胎为风寒之气所犯则不安,风寒散则胎自安也。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者,杀虫之功也。治妇人带下,温中除湿而升也。止霍乱转筋者,因寒而得也。为治白带之要药,调经之妙品,故妇人方多须之。
简误:艾性纯阳,善澼风寒湿气及非时邪气。然性气芳裂而燥热,凡妇人胎动不安由于热,而不由于寒;妊娠下利脓血由于暑湿,肠胃热甚而非单湿为病;崩中由于血虚内热;经事先期由于血热;吐血不由于鬼击中恶;霍乱转筋不由于寒邪,而由于脾胃虚弱停滞,或伤暑所致;不孕由于血虚而不由于风寒入子宫,法并忌之。

《本草蒙筌》:味苦,气生寒熟温。阴中之阳。无毒。煎服宜新鲜,气则上达;炙火宜陈久,气仍下行。揉碎入四物汤,安胎漏腹痛;捣汁搀四生饮,止吐衄唾红。艾附丸同香附末醋糊丸,开胡结,调月经,温暖子宫,使孕早结。姜艾丸同干姜末蜜丸。驱冷气,去恶气,免证久缠。和研细雄黄,熏下部★疰湿痹及疥癣神效;和蜡片诃子,熏痢后寒热急痛并带漏殊功。作炷灸诸经穴不差,凿窍拔风湿毒尤验。《本草乘雅》:艾即少艾,有生息、止息二义。霜后始枯,所谓大劳已艾,言其止也;望春再发,所谓更历美艾,言其生也。灸百病者,陷下则灸之,火郁则发之也。所陈诸证,悉属火郁于下,而无散大之令,及阴气承阳,致血衄妄行也。生肌肉者,艾以气胜。使有子者,亦生息之义也。勿令见风,恐气散耳。

《药性解》:艾叶,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主炙百病,温中理气,开郁调经,安胎种子,止崩漏,除久痢,辟鬼邪,定霍乱。生捣汁理吐衄血。
按:艾之温能令肝脾疏畅,而无壅瘀之患。夫人之一身,惟兹气血两端,今土木既调,则荣卫和而病自此却矣。至于温中等效,又举其偏长耳。煎服者宜新鲜,灸火者宜陈久。生用则寒,熟用则热。

《景岳全书》:味微苦,气辛,生用微温,热用微热。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故能安胎,止心腹痛,治带下血崩,暖腰膝,止吐血、下痢,辟风寒寒湿瘴疟、霍乱转筋,及一切冷气鬼气,杀蛔虫并下部匿疮。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久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本草备要》:宣,理气血,燥,逐寒湿。
甘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良。阿胶、艾叶煎服,亦治虚痢。治吐衄崩带,治带要药。腹痛冷痢,霍乱转筋,皆理气血、逐寒湿之效。杀蛇治癣。醋煎。外科有用干艾作汤,投白矾二三钱洗疮,然后敷药者,盖人血气冷,必假艾力以佐阳,而艾性又能杀虫也。以之灸音九。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血热为病者禁用。灸火则气下行,入药则热上冲,不可过剂。○丹田气弱,脐腹冷者,以熟艾装袋,兜脐腹甚妙。寒湿脚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陈者良。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妇人丸散,醋煮捣饼,再为末用。入茯苓数片同研则易细。香附为使。艾附丸,调妇人诸病。

《本经逢原》:艾性纯阳,故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肝、脾、肾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生用则性温,炒熟则大热。用以灸火,则透诸经而治百病。苏颂言其有毒,误矣。夫用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带漏之病,以艾和归、附诸药治之,夫何不可!艾附丸调经而温子宫,兼主心腹诸痛,胶艾汤治虚痢,及胎妊产后下血,雷火针同丁香、麝脐熨寒痹挛痛。若老人脐腹畏冷,及寒湿脚气,以熟艾入布兜之。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有人患风瘙瘾疹,不时焮发,以绢裹擦之即消,亦取其辛散开发之力。

《本草求真》:[批]除沉寒痼冷,起阳气将绝。
艾叶专入肝、脾,兼入肾。辛苦性温,其气芳烈纯阳,故可用以取火。服之则走肝、脾与肾,能除沉寒痼冷。凡一切病因寒湿而见血衄崩带,腹痛冷痢,霍乱转筋,胎动腰痛,气郁经水不调,子宫虚冷,虫动疮疥者,诸症俱就寒湿论。服之立能见效。故治亦就寒湿起见。若其阳气将绝之候,灸之即能回阳,且能通者经以治百病。百病亦就寒湿论。汪昂曰:艾用火灸则气下,入药则热气上冲。故古方有同阿胶以治虚痢,及胎前后下血;同香附制丸,以调经血而温子宫,兼除心腹诸痛;同干姜以蜜为丸,以除冷恶鬼邪诸气;亦寒湿阴气。同白矾为末,以治疮疥。又熟艾布兜,以治寒湿脚气及老人脐腹畏冷;用绢裹以擦风瘙瘾疹,皆取辛温则散之义。若使症非寒湿,而用是药燥烈以治,其失匪轻。每见今人安胎,不审寒热虚实,辄用艾叶以投,殊为荒谬。是以书载气虚血热者禁用。包尽多少病症。

《得配本草》:苦酒、香附为之使。
辛、苦,温。走足三阴,通十二经,兼入奇经脉络。理气血,辟诸疫。搜僻处接应之虫,除寒湿不时之痢。
生姜,治男女下血;得干姜,驱冷气;得乌梅,治盗汗。热在阴分而汗者,不宜用。
配香附,气以治腹痛。佐阿胶,安胎,兼治虚痢。虚热而胎不安者,不宜用。捣汁饮,治一切冷气鬼气;烧灰,吹鼻血不止。
酒制助其焰,醋炒制其燥.火灸下行,入药上行。煎服宜鲜,灸火宜陈。
产后血虚生热,阴虚火动,血燥者,禁用。久服多服,热气上冲,并发内毒.

《本经疏证》:积艾三年后烧之,津液下流成锡。夫是之谓藉阳通阴,又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艾承其影则有火。夫是之谓隔阴化阳,藉阳通阴,以艾灸病之法也。隔阴化阳,以艾入汤之例也。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者,其治宜灸,病生于内者,其治宜毒药。仲景于阴壅阳微者每用灸法,而汤中入艾必挟寒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可循其绪而推之也。曰脉浮热盛,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必咽燥唾血;曰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此可见灸之为法,能治阳虚阴蔽,而追虚逐实行血脉中者也。曰吐血不止,曰妇人有漏下,有半产后下血不绝,有妊娠下血,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柏叶汤有干姜马通之温,柏叶之寒,胶艾汤有阿胶地芍之寒,芎归之温,此可见皆以艾隔阴而化其阳矣。虽然,灸法犹易明也。隔阴,而阳奈何?盖阴蔽而格阳,阳浮而不入阴。斯时也,以阳药通阴,则助浮阳之焰,以阴药摄阳,则增阴滞之凝。设非此交而通之,承而化之,无十全法矣。譬如别录所列主治吐血妇人漏血,其义既已可识,而下利下部匿疮,不谓之湿在中而阳不得不下可也。以是参之,然乎否耶?

《本草新编》:艾叶,味苦,气温,阴中之阳,无毒。世人俱以蕲艾为佳,然野艾佳于蕲艾。盖蕲艾乃九牛草也,似艾而非艾,唯香过于艾,而功用殊不若野艾。入脾、肾、肺三经。祛寒气而温湿痹,安疼痛而暖关元。胎漏可止,胎动可安,月经可调,子宫可孕,且炙经穴,可愈百病,无如世人舍近而求远,舍贱求贵,为可叹耳。

《本草分经》:苦、辛,生温熟热,纯阳香燥。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而尤为肝脾肾之药。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血温中,开郁调经,杀蛔。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广东人还做艾饼吃,酒楼的早茶里常有这道点心呢。
-----------用晒干的艾叶泡水喝,真正是“艾茶清香,沁人肺腑”啊。
-----------端午节时值初夏,天气开始炎热,又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种疾病。我国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叶的习俗。因为艾叶具有芳香气味,可驱逐蚊蝇,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保持居室卫生。端午前后正是艾叶上市的时候,你不妨买些回去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来保健,这期菜谱向你介绍几款艾叶食疗的做法。  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艾叶甜汤
  做法:艾叶15克,白糖20克,共煮汤饮用。
  作用:经来烦躁,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艾叶饼
  做法:将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理想的点心,还可用于治疗感冒
  艾叶蒜汤
  做法:大蒜50克,生荷叶20克,生艾叶20克,生侧柏叶20克,生地20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
  作用:可平逆气、止血。
  艾叶煎鸡蛋
  做法: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
  作用:健脾开胃。
  艾叶阿胶粥
  做法:阿胶20克,干艾叶10克,红糖1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间经量过多时服用。每日2次。
  作用: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痛经、小腹冷痛的调理。
  艾叶菜团
  做法:将艾叶切碎,放适量面粉,用水、盐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菜团,入锅中蒸熟即可。
  作用:能通气血,还寒湿,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
-----------收藏.
相关文章
 欣喜《近代江南四家医案医话选》出版。
 活络丹
 水部
 豌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伏火二气丹(《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甘草涂敷方(《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