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它和供应脑部的动脉一样,彼此之间无吻合支,属于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阻塞,血流中断即成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被供应区的视网膜立即缺氧、坏死、变性。两小时以后,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遭受严重破坏,很难恢复。因此,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的一危重急症,必须予以紧急诊治。
一、症状
患眼视力急骤严重下降至光感全无。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视网膜动脉显着变窄,血柱颜色发暗,常呈节段状。视网膜静脉亦狭窄,但程度不如动脉明显。视网膜呈乳白色水肿混浊。黄斑由于视网膜组织菲薄,能透露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与周围乳白色混浊对比,形成典型的樱桃红点。中心凹反射消失。如有睫状视网膜动脉,则可保留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在该区域内视网膜局限区域呈正常橘红色。
二、病理与病程
病理上,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3h后,内层视网膜细胞膜破坏。血管内皮和壁间周细胞变性。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吸收并清除。神经纤维、节细胞和内核层被神经胶质代替。数周后,视网膜混浊吸收,动脉细并有白鞘。有的动脉细如白线。黄斑区色素紊乱。视盘颜色苍白。两月以后,如虹膜上长新生血管,则有可能发生血管性青光眼。但其发生率远比视网膜静脉阻塞后为少见。
三、荧光血管造影
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阻塞动脉管腔呈低荧光。视网膜静脉充盈也迟缓,串珠样荧光。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小动脉呈钝形残端。异常的血管与毛细血管渗漏荧光,管壁着染。数周后,阻塞动脉重新开放,血流恢复,出现正常荧光。若仍有部分阻塞,动、静脉管径仍细百不规则。荧光造影显示管内荧光的恢复,并不表示视网膜功能的恢复,还取决于阻塞时间的长短。
四、病 因
血栓形成、栓塞或痉挛是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时,管壁内面粗糙,管腔逐渐呈不规则狭窄,易于盛开血栓。栓子并不多见,老年人栓子多来源于有病的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年青人栓子多来源于风湿性心脏病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特别是心导管或瓣膜手术后。长骨骨折后可能产生脂肪栓子。痉挛发生在血管壁健全的青年人中,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血管舒缩障碍。在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病,或伴有血管硬化,有时发病与内源毒素(如流感、疟疾)、外源毒素(如奎宁或铅中毒)、球后麻醉、面颌部注射药物,以及俯卧位全麻手术,使眼球长时间受压等有关。
五、治疗
必须尽快解除血管痉挛,或将栓子推移到远端较小分支内,以缩小视网膜受累的范围。
(一)扩张血管鼻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含服硝酸甘油片;球后注射乙酰胆碱或妥拉苏林;静脉或肌内注射烟酸,或静脉点滴4%碳酸氢钠。
(二)急降眼压 反覆间歇按摩眼球或(及)行房穿刺术。注射或口服醋氮酰胺以降低眼压,促使血管扩张。
(三)病因治疗 ①内科治疗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②有炎症者用抗炎药物与激素;③血栓形成者用尿激酶静脉点滴;④支持疗法如维生素B1,B12,ATP;⑤中医中药。
视网膜静脉阻塞比动脉阻塞较为常见,阻塞可发生在中央主干,更多见于其分支。阻塞发生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广泛的出血、水肿和渗出物。
视网膜静脉阻塞对视网膜的损害虽不如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所致那样迅速而严重,但也可以造成内层视网膜的广泛萎缩和变性。
一、临床表现
(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1.症状 视力下降,可仅能辨识手指数目,或只见到手动,但不似中央动脉阻塞时那样光感消失。多半在清晨起床时忽然发现视物模糊。
2.眼底 视盘色红,边界模糊,整个视网膜满布出血斑,以后极部最为显着。主要为浅层火焰状或条状,在出血较少或近周边处也可见到圆形或不规则的深层出血。渗出斑掺杂于出血之间。视网膜水肿,尤以后极部为明显。视网膜动脉管径狭窄,可能因反射性功能性收缩或有动脉硬化。静脉扩张与迂曲。视网膜水肿与出血将血管部分遮挡,黄斑经常受累及。当阻塞不完全时,上述眼底改变的程度较轻,有的阻塞发展缓慢。
3.荧光血管造影 出血遮挡荧光。当浅层出血渐吸收,荧光造影显示大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在发病后约2~3月,荧光造影可显示微血管瘤或新生血管形成,侧支循环或短路交通支。上述典型表现又称为缺血型(ischemic)或出血型(hemorrhagic)视网膜静脉阻塞。当患者眼底出血较少而稀薄,视力较佳,荧光造影未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习惯认为是视网膜静脉不全阻塞,又称为非缺血型或淤滞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二)半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患眼视盘上出现两支中央静脉主干,其中一支发生阻塞。视网膜出血、水肿与渗出出现在阻塞静脉所引流的半侧眼底。
(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临床上较中央静脉阻塞为多见。常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并发症。青年患者可于血管炎后发病。眼底病变局限于阻塞支的引流范围。常位于动静脉交叉处。视网膜出血、水肿与渗出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的尖端指示阻塞所在处。对视功能的影响阻塞支的大小与所在部位而异。黄斑一小分支阻塞也严重地影响视力。
二、视野与玻璃体改变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视野改变,因阻塞部位与范围而异,可表现出中心暗点和旁中心暗点,或局限性视野缺损,或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玻璃体部分脱离易伴有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
三、病因
(一)血管病变 静脉血管壁的改变,高血压动脉硬化。
(二)血液流变性改变 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增强。血液其他成分的改变,如红细胞、血小板增多,血浆脂类和蛋白质增加。
(三)血管炎症 多见于年青患者
四、并发症
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视网膜缺血的严重程度与受累范围有关,它们在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为多见(33.3%)。
五、治疗
(一)全身治疗 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酯、糖尿病、血液情况和感染病灶等均应给予相应治疗。
(二)抗凝治疗 病之初起可谨慎地应用抗凝剂或纤溶制剂,减少血凝,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抗血小板聚集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
(三)光凝治疗 局部光凝与播散性光凝,用以减少黄斑水肿及防止新生血管增殖。以氩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为为佳。光凝后,病变区视网膜水肿、渗出与出血均逐渐吸收,并防止了以后产生新生血管的危害。
本病又称Eales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常两眼先后发病。自觉症状主要为视力突然减退。有的患者在开始数日内感觉视力轻度模糊或有类似飞蚊幻视症状。随后,视力在短期内降至只辨认手指,甚至只存光感。发病轻者可无症状。
一、病理及临床表现
眼底在玻璃体有大量积血时不能看到,只见黑色或轻度红色反射。玻璃体出血吸收后,才能看见本病的主要改变,但玻www.med126.com/wsj/璃体常遗留或多或少的不规则条索状、膜状或尘状混浊。周边视网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充血、管径不规则和纡曲,邻近的视网膜上有火焰状或不规则形状出血,在小静脉壁上或附近可见到白色结节状或不规则渗出。当病变进行时受侵犯的小静脉愈来愈多,并且逐渐波及大支。有时大支先受侵犯。病变附近的小动脉偶然亦有同样病变。有的病例在活动期可合并脉络膜视网膜炎。在出血后几周内,视网膜出血、渗出等病变常自行好转。但在病变未完全吸收之前,又可出现新的出血。反覆发病的过程中,往往发生机化与新生血管增殖,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并可导致继发生视网膜脱离。
二、病因
尚不确切。文献记载在病变区找到过结核杆菌。我国不少本病患者全身有过结核病史,旧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故可能与结核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脓毒病灶如扁桃体、口腔感染、皮肤脓肿等也与本病有关。其他原因如糖尿病、镰状细胞性贫血、结节病、麻见病、内分泌失调以及蛔虫病、钙及维生素C缺乏等均曾报道与本病发病有关。
三、治疗
在眼底急性出血时,应休息少活动。卧床时宜高枕。服用钙剂、维生素C、路丁及安络血等药物。由于本病有复发倾向,激素应用可有暂时抑制病变反应,对整个病程没有效果。详查全身如有病灶立即治疗。对结核患者作抗结核治疗。对旧结核菌素(OT)高度敏感者,可谨慎地用OT脱敏治疗。北京协和医院曾用抗结核或OT脱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中医中药亦可应用。在急性出血阶段,宜以清热凉血为主要治则,如槐花、藕节、旱莲草、女贞子、山栀、连翘等。在出血稳定后可适当加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桃红四物汤。在慢性恢复期可选用昆布、海藻、决明子等助其玻璃体混浊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