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幼幼新书教程:卷19 诸热痰涎
来源:卷19 诸热痰涎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卷第十九 (诸热痰涎)凡十门

胎热第一

茅先生∶小儿生下二七日,有中胎热候,遍身黄胆肿满,眼不开,作呻吟声。此候本因母受www.med126.com/jianyan/胎时,身体不安而服药,牙儿在胎中受毒药,至有此候。所治者,先以紫龙水,一日三次洗牙儿;然用牛黄膏奶上吮下(方见膈热门中,)一日下四服。如此调理,三日愈。如见肚膨、身黄肿不退,握拳、眼视不治。(紫龙水方无。)

钱乙论胎胆云∶小儿生下肌肉浓,遍身血色红;盈月以后渐肌瘦,目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生涎,浴体法主之。又云∶胎怯者,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当浴体法主之。又云∶胎热,则生下有血气,时叫哭,身壮热如淡茶色,目赤,大便赤黄,粪稠,急食乳,浴体法主之。更别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也。(浴体法见搐搦门中。)

茅先生小儿中胎热歌∶

孩儿生下中胎热,面睑口鼻悉皆黄。此是血殂须细审,忽然着病见危亡。

《灵苑》银液丹 治大人、小儿一切诸风诸痫,手足拘急,眼目不定,心烦吐逆。兼治小儿胎热,攻注脾胃,面色多变;水泻、涎滞,并皆治之。

(半斤,炼十遍,秤取三两,再于锅内熔成汁,水银三两投入汁中,结作砂子,分为数块,用绢袋子盛,以甘草水煮半日,候冷细研) 南星(三分,为末) 腻粉(一分) 朱砂(半两,细研) 铁粉(将水飞过,候干,秤三两用)
上五味,同一处研匀,以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用薄荷蜜汤下,不计时候。大人丸如梧桐子大,汤下,吃后微利为妙。

《万全方》治小儿胎热,心脏气壅,烦热惊悸。朱砂丸

通明朱砂 龙胆(去苗) 黄连(各半两) 铅霜(研入) 铁粉(细研。各一分) 牛黄(细研,一钱)
上件为细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以薄荷蜜水送下。量儿大小加减。

膈热第二

(亦名壅热)

太医局 凉膈散 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安,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膈热,并宜服之。

大黄(锉) 朴硝 甘草( 。各二十两) 山栀子仁 薄荷(去土用叶) 黄芩(各十两) 连翘(二斤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太医局 龙石散 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口舌生疮,咽嗌肿塞,疼痛妨闷。每用少许掺贴患处,咽津。小儿疮疹毒瓦斯攻口齿,先用五福化毒丹扫,后用此药掺贴,立效。

朱砂(飞,研,二两) 生脑子(研,一分) 寒水石(烧通赤,二斤)
上为末。每日五、七次用,夜卧掺贴妙。

太医局牛黄凉膈丸 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躁,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颌颊赤肿,口舌生疮。

牛黄(一两一分,研) 甘草(十两,锉, ) 寒水石粉 牙硝(枯过,细研) 石膏(细研。各二十两) 紫石英(细研水飞) 脑麝(研。各五两) 牛胆制天南星(七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温薄荷人参汤嚼下,食后服。小儿常服半丸,治急惊一丸,并用薄荷水化下。

太医局 甘露丸 治大人、小儿风壅痰热,心膈烦躁,夜卧不安,谵语狂妄;目赤鼻衄,口燥咽干。疗中暑解热毒方。

寒水石粉(二斤) 马牙硝(枯过,三两) 甘草(炙,锉,一两) 铅白霜 龙脑(各三分)
上为细末,用糯米粉为糊,丸如弹子大。每服用生姜蜜水磨下半丸,新汲水亦得。小儿一丸分五服,食后。

太医局 朱砂丸 镇心神、化痰涎、利咽嗝、止烦渴方。

朱砂(飞研,五十两) 寒水石(烧通赤,研,四两) 脑子(研) 牙硝(枯研。各一两) 梅花脑子 麝香(各研半两) 硼砂(一分,研) 甘草(五斤,浸汁熬成膏子)
上研匀,用甘草膏和。每两作一百丸,每服一丸,含化。小儿夜多惊啼,薄荷水化下一丸。

茅先生小儿牛黄膏 治膈热及诸热,镇心解毒方。

郁金(半两,用皂角三寸,巴豆七粒,水一碗,铫白煮干,不用皂角、巴豆) 马牙硝 甘草(炙。各半两) 朱砂(一钱) 硼砂 寒水石(各一分) 脑麝(随意入)
上件为末,炼蜜为膏○许大。每服一丸,麦门冬熟水化下。

《良方》解暴热、化涎、凉膈、清头目。龙胆丸

草龙白矾(烧沸定。各四两) 天南星 半夏(各二两半,水浸,切作片,用浆水、雪水中拌,同煮三五沸,焙干取。各秤二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腊茶清下,食后临卧。面糊须极稀,如浓浆可也。应痰壅膈热、头目昏重,服之顿清。岭南瘴毒,才觉意思昏闷,速服便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凡上壅热涎诸证,悉可服。小儿尤食。

《张氏家传》龙脑饮 治小儿上膈壅热,目赤多泪方。

川郁金(半两,炮) 牙硝(一两,别研) 肉桂(生) 甘草(炙) 白蒺(炒,去皮。各一分)
上件五味为末。用薄荷蜜水调下半钱或一字。量儿大小加减,食后临卧,日进三、二服。

《庄氏家传》初夏上焦壅热方。

钩藤 紫河车芍药(等分)
上为粗末。每一钱,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冷服夜卧。

《庄氏家传》老张万回小儿方,洗心经,退膈热。牛黄散子

牛黄(一分) 胡黄连(三两) 大黄(一两半) 甘草(炙) 犀角(末。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字,薄荷温水调下。

《庄氏家传》小儿镇心凉膈。朱砂膏方

朱砂 甘草(各半钱) 龙脑(半分) 人参(一分)
上件捣为末,滴水为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汤或竹叶汤调下。

《王氏手集》生金散 治膈热方。

寒水石(半两,生) 甘草(二两,炙) 郁金(三分) 干山药(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生姜薄荷汤化下,食后。

《朱氏家传》凉心脏,治膈热方。

草龙胆 甘草(炙) 铅白霜 白矾 白药子(各等分)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心肺壅热,唇口涩,面赤口干,惊热,大小便不利。四时饮子

山栀子仁 甘草(炙) 芍药 大黄(煨。各等分)
上件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澄清,温服,作二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天竺黄散 治小儿上焦热,烦躁方。

天竺黄 甘草(炙) 朱砂(研) 雄黄(研) 附子 全蝎 轻粉 郁金(皂角水煮,焙干。各一分) 牙硝(半两) 脑麝(各少许)
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蜜丸亦得。

胃热第三

(脾热附)

《巢氏病源》小儿胃中有热候∶小儿血气俱盛者,则脏腑皆实,故胃中生热。其状大便则黄,四肢温壮,翕然体热。

钱乙论∶弄舌者,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方见本门。)亦或饮水,医疑为热,必冷药下之者,非也。饮水者,脾胃虚,津液少也。又加面黄肌瘦,五心烦热,即为疳瘦,宜胡黄连丸辈(胡黄连丸方见病后虚羸门中。)大病未已,用药弄舌者凶。

《婴童宝鉴》小儿胃热歌∶

胃热皆因气血强,四肢温壮小便黄,表里热时烦躁甚,渴多身体恰如汤。

《圣惠》治小儿胃中热,心腹烦闷,不欲乳食。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 黄芩 茅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 芦根(二分,锉) 犀角(屑,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胃中热,烦闷,不欲乳食,身体黄,多渴。栝蒌散方

栝蒌 芦根(锉) 柴胡(去苗) 黄芩(各三分) 川大黄(炒) 甘草(炙) 川芒硝 麦门冬(去心,焙) 石膏(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胃中热,烦闷不食。芦根散方

芦根(锉) 茅根 赤茯苓 黄芩 麦门冬(去心,焙)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小麦五十粒、糯米五十粒、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胃中热,日渐肌瘦。栀子仁散方

栀子仁 甘草(炙) 黄连(去须) 黄芩(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圣惠》又方

甘草(炙微赤,锉) 川大黄(锉,微炒。各半两) 栝蒌根(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胃中热,便利赤黄而难,或四、五日乃便利,此为胃中热故也。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炙) 栝蒌(二两) 枣(二个)
上以酒、水各一升,煮一升。服一鸡子许,日进三服。

钱乙论泻黄散 又名泻脾散

香叶(七钱) 山栀子仁(一两) 石膏(半两) 甘草(三两) 防风(去芦,切,焙,四两)
上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同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南方多以寒水石为石膏,以石膏为寒水石,正与京师相反,乃大误也。盖石膏洁白坚硬,有墙壁;而寒水石则软烂,以手可碎,外微青黑,中有细纹。方书中寒水石则火 用之,石膏则坚硬不可入火。如白虎汤用石膏,则能解肌热,破痰,治头痛,若用寒水石则误矣。又有一等坚白全类石膏而方,敲之亦皆成方者,名方解石也,代石膏用之。南人有不信此说者,孝忠尝相与同就京师大药肆中,买石膏、寒水石、方解石三种,又同诣惠民和剂局,及访诸国医询证之,皆合此说,乃信服。孝忠顷编《保生信效方》已为辨论,恐小儿尤不可误,故复见于此。

钱乙藿香 治脾胃虚有热,面赤,呕哕涎嗽及转过度者。

藿香(一分,用叶) 半夏(曲炒)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焙干秤) 石膏(各半两)
上同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活人书》甘露饮子 治胃中客热,口臭,不思饮食,或饥烦不欲食,齿龈肿疼,脓血,舌口咽中有疮,赤眼,目睑重不欲开,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

熟干地黄干地黄 天门冬、麦门冬(各去心,焙) 枇杷叶(去毛) 枳壳(麸炒,去瓤) 黄芩 石斛(去苗) 山茵陈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聚宝方》四倍散 治小儿胃热,咽喉不利,发歇如疟、喘。

真珠(末,四钱) 生犀(末,二钱) 香附子(一钱) 龙脑(半钱)
上四味为细末。一服一字,煎仁汤调下。乳母忌生冷。

《孔氏家传》治小儿脏腑不调,脾胃有热。大便黄色。

灯心(一把) 扁竹(一钱) 槐花(一钱) 甘草(炙,二钱)
上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冷细服。

风热第四

《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而病热,脉细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圣惠》论∶夫小儿心肺壅滞,内有积热。因母解脱,风邪伤于皮毛,入于脏腑,则令恶风壮热。胸膈烦闷,目涩多渴,故曰风热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发热,烦叫不时,面青,谓之风热。

钱乙论急欲乳不能食云∶犹客风热传于脐腹,流入心脾经,即舌浓唇燥,口不能吮乳,当凉心脾。

《颅囟经》治孩儿风热。侧柏散方

侧柏 郁金 天麻(酒浸一宿) 干蝎 天南星 地黄(去土) 子芩 大黄(以上各半两)
上为散。治风及惊,暖酒下,退热,每夜熟水下半钱。

《元和纪用经》蜀脂饮 主小儿百病。服之消风凉肌,解热止烦,不生疮; 除寒热痰涎,赤目咽痛,血痢渴躁。长肌肉,利心肺,有补身体。有疮脓溃亦肿,悉能疗之。

蜀脂(炙黄 也,一味末之。黄 生陇西即阳者,火焦色黄白,甘美,生白水者冷补,性陇西省最好,皮赤色,专主消疮磨肿。出原宁宜洲者亦佳,折之若绵不断者为上等也) 甘草(四分之一)
上为末,方寸匕,水一升,煎三分,减一分、三服。温凉通性,大小以岁加减之。一方每服水五合,二说不同。今以药末随病、随岁揆度而准之。《经》以四味饮、黑散丸、至圣散、加皮治,不能行麝香丸。此蜀脂饮七方,谓之育婴七宝,紫阳道士一方名保子七圣至宝方,专为一书者,此方是也。

《圣惠》治小儿风热,心膈烦闷,身体壮热,嗜睡多渴。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 白藓皮升麻 茯神 人参(去芦头) 黄(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分为二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心肺风热壅滞,胸膈不利。白藓皮散方

白藓皮 犀角(屑) 黄芩 知母 防风 沙参 人参(三味去芦头。以上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肝肺风壅,致心膈不利,痰嗽。大麻仁散方

大麻仁 犀角(屑) 百合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以上各半两) 槟榔(一分) 牛黄 龙脑(各细研,一钱)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煎生姜甘草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风热,心神烦躁,少得睡。牛黄丸方

牛黄(一钱,细研) 朱砂(细研,水飞过) 犀角(屑) 川升麻(各半两) 人参 防风(各去芦头) 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 赤茯苓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竹叶汤研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风热,心神惊悸,卧不眠安。真珠丸方

真珠(末) 龙胆 防风(各去芦头) 羌活 钩藤 川升麻 天竺黄 牛黄(二味细研。各一分) 茯神 人参(去芦头) 羚羊角(屑) 犀角(屑。各半两) 铅霜 脑、麝(并细研,一钱)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荆芥薄荷汤研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圣惠》治小儿心肺风热。龙胆丸方

龙胆(三钱,去芦头) 牛黄(一钱,细研) 川大黄 胡黄连 犀角(屑。各二钱)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入牛黄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薄荷汤化破,服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风热,心神惊悸。犀角丸方

犀角(屑) 天竺黄(研) 朱砂(研,水飞过) 铁粉 人参 赤茯苓(各半两) 牛黄 脑麝(各研,一钱) 铅霜(研) 蚱蝉(锉,炒) 白附子(炮裂。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薄荷汤研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风热,镇心安神化涎。铅霜丸方

铅霜 牛黄 天竺黄 麝香(各研) 天麻 甘草(炙。各一钱) 茯神 人参(各二钱) 龙脑(一分,研)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研下一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风热多惊。朱砂丸方

朱砂(细研,水飞过) 茯神 柴胡(去苗) 铁粉(细研) 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 天竺黄(细研) 人参(去芦头) 黄耆(锉)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牛黄 麝香(各细研,一钱)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竹叶汤研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心肺风热,多惊镇心。铅霜散方

铅霜 天竺黄(各细研一分) 柏子仁 白附子(炮裂) 牛黄 脑麝(各细研一钱) 朱砂(二钱,细研)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每服以荆芥薄荷汤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风热,心胸烦闷。牛黄散方

牛黄(一分,细研) 郁金(末,半两) 人参(末,一钱)
上件药都研令匀。每服以荆芥汤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心脏风热,昏愦躁闷,不能下食。梨汤粥方

梨(三枚,切) 粳米(一分)
上以水二升,煮梨取汁一盏,去渣投米煮粥食之。

《圣惠》治小儿心脏风热,精神恍惚。淡竹叶粥方

淡竹叶(一握) 粳米(一合) 茵陈(半两)
上以水二大盏,煎二味取汁一盏。去渣,投米作粥食之。

《圣惠》治小儿风热呕吐,头痛惊啼。葛根粥方

葛根(一两) 粳米(一合)
上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下米作粥,入姜、蜜少许食之。

《灵苑》治小儿惊风内热,浑身如火,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吐逆不止及诸般风热,大效。三解散

川大黄(微炒) 芍药 甘草(炙) 干蝎 白僵蚕 桔梗 人参 郁金(各一分) 白附子 防风(各半两) 黄芩(半两)
上件药一十一味并同捣,罗为细散。如浑身壮热,吐泻不止,用防风、麦芽煎汤调下一字,或半钱,或一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若只浑身热、用甘草、柳枝煎汤下。如不退,用熟蜜、牛蒡子、薄荷汤调下。如吐泻不止者,则用后方。

豆蔻(三个,用糊饼面裹,煨熟,候冷取出)
上为细末,却取裹者面和杵,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用饮汤吞下五丸至七丸,立止。

《灵苑》甘露丸解毒退风热,治口舌干燥,心烦身热,夜卧惊悸,狂躁等候。(方见膈热门,太医局方同。)太医局 洗心散 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疼,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痰涎壅滞,涕唾稠粘,心神烦躁,眼涩睛疼;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咽干多渴,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大便秘滞。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 甘草( ) 当归(去苗,洗) 麻黄(汤浴,不去节,焙干,秤) 芍药荆芥穗(各六十两) 白术(一十五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小儿麸豆疮疹,欲发先狂语、多渴及惊风积热,可服一钱,并临卧服。如大人五脏壅实,欲要溏转,加至四、五钱,乘热服之。

太医局 牛黄生犀丸 治风盛痰壅,头痛目眩,咽膈烦闷,神思恍惚,心忪面赤,口干多渴,睡卧不安,小便赤涩,大便多秘,小儿风热痰壅。

牛黄(研) 生犀(镑。各二两半) 牙硝(研) 半夏(用白矾制) 天麻(去苗。各二十两) 羚羊角(镑) 腻粉 黄丹(各研) 雄黄(水飞。各五两)龙齿(水飞) 朱砂(飞研。各十两) 龙脑(研,二两半) 水银(用铅结砂子,秤十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温薄荷汤化下。中风涎潮,牙关紧急,昏迷不省,用腻粉一钱,药三丸,生姜自然汁七点,薄荷水同化下。得吐或利,逐出痰涎即愈。小儿风热痰壅,睡卧不安,上窜 齿,每服半丸。加急惊风,涎潮搐搦,眼目戴上,牙关紧急,用腻粉半钱,生姜自然汁三、五点,薄荷水同化下一丸,更看岁数大小加减。

太医局 如圣汤 治风热毒瓦斯上攻,咽喉痛,喉痹肿塞妨闷,及肺壅咳嗽,咯唾脓血,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久吐脓,状如米粥。又治伤寒咽痛。

桔梗(一两) 甘草(锉,炒,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小儿时时呷服,食后临卧。

太医局 龙脑饮子 治大人、小儿蕴积邪热,咽喉肿痛,赤眼口疮,心烦鼻衄,咽干多渴,睡卧不宁;及除痰热咳嗽,中暑烦躁,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甘草(十斤,蜜 ) 藿香叶(一斤半) 石膏(四十两,细研) 缩砂仁 栝蒌根(各三十两) 大栀子(一百二十两,去皮,微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用新水入蜜调下。又治伤寒余毒,潮热虚汗,用药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五、六片,煎七分,温,并食后服。

太医局 清凉饮子 治小儿血脉壅实,腑脏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理,肠胃不调。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痫。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余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大黄(米下蒸,切,焙) 赤芍药 当归(去芦头) 甘草(炙)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食后临卧服。

太医局 消毒散 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瓦斯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及治大人、小儿风热,上膈壅热,咽喉肿痛,胸膈不利方。

牛蒡子( ,六两) 甘草(炙,二两) 荆芥穗(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用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后。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如治疮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太医局 惺惺散 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流涕方。

桔梗 细辛(去叶)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栝蒌根 白术(各一两)
上七味同杵,罗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同煎至四分,温服。如要和气,即入生姜煎服。不计时候。

太医局 鹤顶丹 治大人、小儿风热痰实,咽膈不利,口干烦渴,睡卧不安,及中暑头痛,躁渴不解方。

寒水石粉(一百一十两) 麝香(研,二两半) 甘草(锉,炒为末,三十五两) 朱砂(飞研,一百两) 牙硝(枯过,研,一百二十五两)
上合研匀,炼蜜搜和,每一两二钱作十丸。大人温生姜水化下一丸。如治中暑,入生龙脑少许,同研细。新水化下。小儿一丸分四服,更量大小加减。又治小儿腑脏积热,心神不宁,夜卧狂叫,口舌生疮,用薄荷自然汁化下,并食后服。

《谭氏殊圣》治小儿风热,狂语烦躁。养心丹

安息香(一两半) 朱砂(飞过,一两) 真珠(末,三分) 玳瑁(三钱,水磨成粉) 牛黄 脑子(各一分)
上研令细,以重汤酒煮,安息香膏和匀,丸如绿豆大。食后临卧,人参汤下三、五丸。

《婴孺》枳实 治小儿瘙痒,痒痛如疥,搔之汁出,身中 如麻豆,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毛发细黄,皮肤薄而光泽,时生鼻气。此是少时热盛极,体当风中,风热相搏所得也,不治成大风疾方。

枳实(六分,炒) 菊花 蛇床子 防风 白薇 蒺藜 浮萍草(各四分) 天雄(炮) 麻黄(去节) 漏芦(各二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许。五岁饮服十丸至二十丸,至大者儿并大人可散服方寸匕,酒服。量儿岁与之。

钱乙抱龙丸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实壅嗽;治惊风潮搐及蛊毒中暑,沐浴后并可服。壮实小儿宜时与服之。

天竺黄(一两) 雄黄(水飞,一分) 辰砂 麝香(各研半两) 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锉,炒干用,然不及。)
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亦治室女白带,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一法用浆水或新水浸天南星三日,候透软,煮三、五沸,取出乘软切去皮,只取白软者薄切,焙干炒黄色,取末八两,以甘草二两半拍破,用水二碗浸一宿,慢火煮至半碗,去滓;旋酒入天南星末,慢研之,旋令甘草水尽,入余药。《孔氏家传》方同,云更加牛黄半分,是孙兆方。

张涣治小儿风热,百合汤方

百合 白术(炮) 紫菀(洗,焙干)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白茯苓 青橘皮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竹叶三片、薄荷两叶,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风热,体如汤火,夜啼绿霞散方

柏叶(二分) 天南星(炮) 僵蚕 蝎 郁金(并末。各一分) 雄黄(末,一钱)
上件都研匀,每服薄荷蜜水下一字,加至半钱。

《良方》治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疮疹发热等。桔梗散

桔梗 细辛 人参 白术 栝蒌根 甘草(炙) 白茯苓 芎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薄荷二叶,同煎七分。三岁以下儿作四、五服,五岁以上分二服。予家常作此药,凡小儿发热,不问伤寒风热,先与此散服,往往辄愈。兼服小黑膏尤善(方见伤寒门中。)此桔梗散与《活人书》方同,名惺惺散。(《孔氏家传》云∶惺惺散加钩藤、蝉蜕与小儿吃,甚妙,理上壅风热。)

《活人书》连翘饮 治小儿一切风热方。

连翘 防风 甘草 山栀子
上件等分,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

《九 卫生》黍粘子散 疗小儿伤寒,斑疮、毒瓦斯,咽膈不利,声不出、疼痛方。

牛蒡子(炒) 甜参 升麻 甘草(炙) 干薄荷(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万全方》治小儿风热,心胸烦闷。牛黄散

牛黄(细研入) 马牙硝(研。各一分) 郁金(末,半两) 人参(一钱,末)
上件都研令匀。每服半钱,以荆芥汤调下,日三、四。

《聚宝方》牛黄丸 治一切风热,化涎止头痛,解蛊毒。

黄牛胆(十二月收取汁,和天南星末入胆袋内,实填捏扁,挂透风处一百日) 水窟雄黄(每煎药一两用一分,水飞) 真麝香(研,炒,一钱)
上三味为末,糯米煮稀糊,丸皂子大。每服一丸。头疼,金银薄荷汤嚼下一丸;伤暑毒,生姜蜜水嚼下;缠喉风,生姜薄荷自然汁化下;小儿风热,麦门冬熟水化下;解蛊,汗●洗汤化下五丸。余疾一丸或二丸。

如坠涎,生姜汤下;暴中风,豆淋酒下;沐浴伤风,温酒嚼下。

《聚宝方》惺惺散 治小儿风热温壮,及外伤风冷。

桔梗 细辛(去叶) 甘草(炙) 人参 白茯苓(去皮) 栝蒌根 白术(炮。各一两)
上七味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六分,薄荷少许,同煎至四分,温服。如要和气,即入生姜煎服。

《惠眼观证》牛黄丸 下风热,取涎泛。常不使 汤丸,只用此药。

雄黄(一钱) 朱砂(二钱) 全蝎(七个) 轻粉(二匣)
上同研令匀,用饭饮丸如此○大。每服一岁以上十五丸,二、三岁以上二十五丸。其余加减,大小服之。

《惠眼观证》乌犀解风热,开胸下膈。

干地黄 元参(润者) 牛蒡子(炒。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龙脑(少许,研)
上为末,炼蜜为膏。每服两皂子大,蜂糖熟水下。

《张氏家传》天竺黄散子 治小儿风热惊风。

天竺黄 蝉壳 白僵蚕 山栀子 甘草(炙) 郁金
上件等分,同杵,罗为末。每服一钱,熟水调下。三岁孩儿可半钱,牙儿只一字。

《张氏家传》治一切风,镇心化涎,疗风壅痰实,头痛目眩,怔忪恶心,神昏语涩,颈项拘急,手足麻痹。及治小儿风热上盛,眠睡不宁,颊赤涎潮,欲变惊痫者,悉宜服之。应有风涎,食后最宜常服。大牛黄丸方

牛黄 生脑子(各秤半两) 朱砂(研,一两半) 天南星(以浆水慢火煮一复时,透心软切,焙,或未软,更煮半日) 乌蛇(酒浸取肉) 白僵蚕(炒)肥白天麻 人参(各一两) 干全蝎 白附子(各炒) 水磨雄黄(研) 生犀(镑。各三分) 麝香(一分)
上除研者药外,一处捣,罗为细末。后入研者,合和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细嚼,煎人参薄荷汤送下;或化亦得。食后临卧服。

《张氏家传》∶小儿风热,肌瘦,五心烦热,不长肌肉,面黄痿瘦,夜卧不安,时发虚汗;或脏腑泄泻变痢,难服凉药,可服四顺散

银州柴胡(去芦) 真地骨皮 白桔梗(各三钱) 甘草(炙,钱半)
上件焙干为末。每服一钱、半钱,大小加减。水三分煎一分半,温温服。

《庄氏家传》治风热坠痰方

甘草(末,二两) 腻粉 青黛(各五钱) 麝(一钱)
上用白面五钱,滴水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用倒流水化破。

《庄氏家传》初春风热拥毒,利脏腑方。

黄芩 大黄 荆芥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一撮。水一盏,煎五分,量儿大小与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风热。天竺黄散方

天竺黄 人参 甘草(微炙。各一两) 郁金(二两,湿纸裹煨) 白药子(二两,大皂角三捶捶碎,浸三宿,焙干)
上件一处捣,罗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用温蜜水调下,常服甚妙。此药是知广州南海县殿中丞张士明传。

《赵氏家传》青芝散 解风化热,凉利咽喉,清心肺经。春初冬末最可常服方。

鼠粘子(微炒出汗) 甘草 元参(各二两) 荆芥穗(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七分,温服。小儿伤风,风热疮疹尤宜服之。大人每服三钱。

《吉氏家传》治心脏风热。地黄膏方

马牙硝 郁金 豆粉 甘草(炙。各等分) 脑麝(各少许)
上为末,用生地黄汁炼蜜为膏。用薄荷汤化下。

《吉氏家传》治风热,调脾胃。人参饮子方

人参 茯苓(煮) 甘草(炮) 紫河车 藿香(各等分。续入白附子、白术尤佳)
上细锉。每服一钱,以水煎作饮子服。大退小儿风热。

《吉氏家传》治风热面赤,浑身壮热如火。蝉蜕散方

蝉蜕(三个,炒) 漏芦 羌活 天麻 防风 当归 升麻 川白芷 射干 苦桔梗 甘草(炙) 川芎 地骨皮
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四分,温服。

《吉氏家传》治惊风热。 散方

蝉蜕 升麻 朱砂 脑子 甘草(炙) 没药 白附子(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麦门冬熟水调下。

《吉氏家传》退惊热,风热。天竺黄散方

天竺黄 蝉蜕(洗) 甘草(炙) 山栀子仁 郁金(煎五次) 僵蚕(炮)
上等分,细末。每服一钱,香熟水调下。薄荷汤亦可。

《吉氏家传》治一切风热。龙脑散方

龙脑 薄荷 僵蚕 川芎 防风 甘草(炙。各半两) 细辛(半钱)
上件末,米饮下半钱,临时看病别使汤使。

《吉氏家传》甘露散 治小儿风热痰多,头皮,多啼烦躁方。

寒水石 石膏(各 红为度) 甘草(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字,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镇心丸 治小儿心脏风热,咽喉干,痰实,睡卧多惊,颊赤方。

朱砂(研,水飞) 人参 茯苓 干山药(各一两) 马牙硝(半两) 脑麝(各少许)
上为末,蜜丸鸡头子大。薄荷汤下,大小加减。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胜金丸 解小儿一切风热,诸般热症等。惊风涎盛,搐搦不定,如服此药,必吐涎或泻出涎,药之功也。

郁金(皂角煮,焙) 雄黄 白矾 朴硝(各一钱) 巴豆(七粒,出油) 轻粉 大黄(各半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粟米大。每服五、七粒,金银薄荷汤下。

烦热第五

(脚手心热并五心热附)

《巢氏病源》烦热候∶小儿脏腑实,血气盛者,表里俱热,则苦烦躁不安,皮肤壮热也。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肺脏伏热歌∶

肺家伏热病难测,夜卧心烦大便结。劝君微取三两行,次进温平药教吃。如加口臭鼻清涎,更问根源须保惜。若还壮热怕难医,妙剂休来谩相逼。此病大小肠风,结涩不通,当进宽大肠槟榔散(方见本门。)潮热口臭,鼻有清涕,恐难治,为脾肺损也。

《本草》去小儿烦热,止渴方。

方诸水上向月取之,得三、二合水饮之。

陶隐居去小儿烦热惊气方
上用景天叶,不以多少,煎汤洗浴,妙。

孟诜治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卒烦热方。
上用白鸭肉和葱豉作汁饮之。

《千金》竹叶汤 主五心热,手足烦疼,口干唇燥,胸中热方。

竹叶 小麦(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三两) 黄芩 麦门冬茯苓(各二两) 人参(一两半) 生姜(五两) 甘草(炙) 栝蒌根 半夏(各一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内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五服。

《圣惠》治小儿脏腑壅实,心神烦热,睡卧不安。黄芩散方

黄芩 川大黄(锉碎,炒) 甘草(炙) 川芒硝 麦门冬(去心) 石膏(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治小儿气壅烦热,心躁目赤。大青散方

大青 川大黄(锉,炒。各半两) 牛黄(半分,细研) 朱砂 甘草(炙赤,锉) 犀角(屑) 元参川升麻 栀子仁(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沙糖水调半钱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烦热多惊。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天竺黄(细研) 钩藤(各一分) 甘草(半两,炙赤,锉) 牛黄(半分,细研)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竹叶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烦热,昏闷多睡。犀角散方

犀角(末,半两) 青黛 代赭 朱砂(各一分) 蛇蜕皮(灰,一钱)
上件药都研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青黛(三分) 麝香(半分) 朱砂(一分) 干地龙(七条,炒,为末)
上件药都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心脏气壅,烦热闷乱。龙胆丸方

龙胆(去芦头) 黄连(去须。各一两) 铅霜(半两) 牛黄(一钱) 铁粉(一分。各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蜜水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心脏积热,烦躁恍惚。牛蒡粥方

牛蒡根汁(一合) 粳米(一合)
上以水一大盏煮粥,临熟投牛蒡汁搅匀,空腹温温食之。

《灵苑》金箔 解大人、小儿心脏壅毒,咽喉不利,上壅口疮,夜卧不稳,心膈烦躁。化痰毒风涎,安魂定魄。治惊邪,镇心神;解室女骨蒸热劳方。

金箔(五片) 朱砂 琥珀 雄黄 硼砂 铅白霜(各二钱) 白龙脑 生犀(末) 天竺黄 寒水石(过。各三钱) 牛黄(少许研)
上十一味同入乳钵内,细研如粉,用粟米饮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用竹叶熟蜜水下。旧方云∶大金箔丸治大人疾,小金箔丸治小儿疾,今亦互服。但小金箔丸正凉,大金箔丸小温而治风。

《婴孺》治小儿烦热。雷丸浴汤方

雷丸(二十个) 大黄(四两) 黄芩(一两) 丹参(二两) 苦参 石膏(研。各三两)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半。浴儿讫,粉粉之,勿浓衣,一宿复浴,避阴及目。一方只用石膏末半升,雷丸五两,以雪水六升煮二升,用帛染拭头体。

《万全方》治小儿烦热多惊。茯神散

茯神 人参 天竺黄(研) 钩藤(各一分) 牛黄(半分,研入) 郁金 甘草(炙。各半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煎竹叶汤调下。

《万全方》治小儿烦热惊悸。竹沥犀角饮子

竹沥(二合) 犀角(不计多少)
上件药将犀角于竹沥内磨,令浓。量儿大小分减服。

《四十八候》治伏热心烦,疏风顺气。槟榔散方

槟榔(生) 大黄(蒸) 青皮(各一分) 黑牵牛(一钱,微炒) 木香(少许,炮)
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蜜水调下。

《庄氏家传》∶初冬阳盛热壅,卧不稳,手脚心烦热。

川大黄 川升麻 白芍药(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用竹茹水七分,同煎四分,去滓温服。三、两夜一服,冬至后一夜一服。

潮热第六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发热,早晚两度者,谓之惊热,世呼为潮热。

汉东王先生《家宝》潮热病证∶小儿潮热,盖因血气壅盛,五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发热。大体与温壮相类,或夹伏热,或带宿寒。夹伏热者,大便黄而臭;带宿寒者,大便白而有酸气。皆缘脏腑不调,冷热之气俱盛,肠胃蕴积,是为温壮候也。其不至热盛者,宜进麦汤散三、二服解之(方见伤寒发斑门中,)次下金莲散三、二服退热(方见夹惊伤寒门中,)更须进七宝轻青丹三、二服(方见单伤寒门中。)如依次用药不退,其热转盛,睡里多惊,宜进铁涎膏三、二服(此见本门。)如用此药不退,是有惊积、食积,须当下之。依前法用水精丹一服利之(方见夹食伤寒门中,)至天明,有五色积毒,状如鱼涎粘滑之物下,即其验也。宜用人参散(方见夹食伤寒门中,)观音散调理(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如有余热末退,用轻青丹退之。

钱乙有潮热问难云∶皇都徐氏子三岁,病潮热。每日西则发搐,身微热,而目微斜及露睛,四肢冷而喘,大便微黄。钱与李医同治。钱问李曰∶病何搐也?李曰∶有风。何身热微温?曰∶四肢所作。何目斜睛露?曰∶搐则目斜。何肢冷?曰∶冷厥必内热。曰∶何喘?曰∶搐之甚也?曰∶何以治之?曰∶嚏惊丸鼻中灌之,必搐止。钱又问曰∶既谓风病温壮,搐引目斜露睛,内热肢冷及搐甚而喘,并以何药治之?李曰∶皆此药也。钱曰∶不然。搐者肝实也,故令搐。日西身微热者,肺潮热用事,肺主身温,且热者为肺虚。所以目微斜露睛者,肝肺相胜也。肢冷者,脾虚也。肺若虚甚,母脾亦弱,木气乘脾,四肢即冷。治之当先用益黄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阿胶散(方见喘咳上气门中),得脾虚证退后,以泻青丸(方见惊热门中)、导赤散(方见实热门中)、凉惊丸治之(方见一切惊门中)。后九日平愈。

《千金》治小儿潮热。蜀漆汤方

蜀漆 甘草(炙) 知母 龙骨 牡蛎(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岁儿少少温服半合,日再。

《食疗》治大人及小儿潮热方。

鸡卵(三个) 白蜜(一合)
上相和服之,立瘥。

《婴孺》治小儿惊啼发,积热潮作,惕惕为病,大便青黄赤白方。

牛黄(八铢) 牡蛎(炒赤) 雄黄(各十铢) 朱砂(末,五铢) 巴豆(二个,去皮,炒)
上为末,炼蜜丸,杵千下。一月、五十日儿黍米大,先发时饮下三丸,日进二服。百日儿服胡豆大二丸,一二岁服麻子大二丸。服了令乳母抱卧炊斗米久,儿常睡,身轻汗出解,一服不解,再服之。若只伤乳不安,肠中有痰,乳溏微下如断鸡子、鸟屎、鼻涕,勿讶,便勿服药。

汉东王先生治婴孩小儿诸惊、夜啼、手足微动及潮热盛者。铁涎膏方

铁焰粉 白附子 辰砂(各一钱) 丁头大赭(半两,生) 脑麝(各一字)
上除脑、麝别研,余为细末,蒸枣子去核,烂 为膏。每服婴孩半皂子大,三、二岁一皂子大,金银薄荷汤化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惊热潮热。牛黄散方

牛黄(一字) 甘草(炙,一钱) 马于硝(研) 天竺黄(研。各一分) 麝香(半字) 朱砂(二钱) 郁金(半两,浆水浸令透,焙干)
上件为散。每服一字半钱,薄荷汤下。

《婴童宝鉴》∶小儿潮热。钩藤饮子方

钩藤 大黄(煨) 甘草(炙) 芍药 干地黄(各一两)
上件粗筛为散。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煎至半盏,服之。

《聚宝方》钩藤散 治小儿风热、惊热、疳热、潮热。

钩藤(一两) 使君子 干蝎 白僵蚕(直者。各七个)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 红芍药 当归 天麻川大黄(各三分)
上十一味为末。每服一大钱,竹叶少许,大豆二十一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张氏家传》退小儿潮热。

当归 芍药(赤者) 柴胡(去芦) 茯苓
上件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二分,通口服。

《庄氏家传》小儿潮热,四顺饮子入地骨皮煎。

《庄氏家传》镇心压惊,退潮热,治盗汗,杀疳蛔,疗腹大,医泻痢,安和五脏,益颜色,治疮疥,长肌肤。宜服龙麝青金丸方

脑麝(一字) 青黛 雄黄 朱砂 胡黄连 芦荟 腻粉(各一分)
上八味杵,研为末,猪胆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瓷器内收之。凡用每服二丸至三丸。一切惊悸,体热,疮疥,薄荷汤下。一切疳气,泻痢蛔虫,米饮下。常服百病不生。

《孔氏家传》金箔麝香丸 退小儿潮热方。

郁金(一两) 皂角(三枚) 巴豆(四十个)
上件都拍破,用水三碗,同煎至水尽,只拣郁金切作片子,焙干为末,以面糊为丸如粟米大,以麝常熏之。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效。

《孔氏家传》治小儿寒邪时气、疮疹、变蒸、潮热、涎漱、头痛。羌活散方

川羌活 白独活 柴胡 芎 人参 枳实(去瓤,麸炒)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 前胡 桔梗 地骨皮 天麻(酒浸,炙。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入薄荷少许,同煎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赵氏家传》朱砂膏 治小儿惊风潮热,神志不宁,惊惕忪悸,夜卧不安,狂语惊啼。久服凉药过多,脾胃虚寒,阴极似阳,颊赤神昏,引饮烦躁,不进乳食。此药性温不冷,非与脑、麝寒药之比,常服大有所益,肥健孩见。

朱砂 人参(各二钱) 蝎梢(二十一个) 白僵蚕(酒浸,焙干) 天仙子(好酒少许炒熟。各一分) 大天南星(一个,先用酸齑汁洗去滑,火炮裂,先为细末,生姜汁和作饼子,火炙令黄色,凡如此三次)
上为末,炼蜜为膏。每服皂儿大,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潮热。朱砂膏

朱砂 人参 茯苓 甘草(炙。各一钱) 蝎 轻粉(各一分) 大黄 天南星(去皮,炮。各半钱) 马牙硝(一钱半) 脑麝(各少许) 雄黄 郁金(皂角半条揉,水煮干为度。各半两)
上件为末,蜜为膏,皂子大。每服一粒,用荆芥煎汤化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秦艽散 治小儿潮热方。

秦艽 柴胡 大黄(各一分)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水五分,入韭白三寸,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小儿潮热方。

知母 贝母(各一分半) 牙硝 寒水石(各一分) 荷叶(一两,水煮五、七沸,焙干)
上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惊风潮热,身体温壮等,兼治夜啼。天竺黄散方

天竺黄 郁金(各二钱) 甘草(炙,三钱) 朱砂 麝香(各少许,别研) 山栀子仁(十个) 干葛 全蝎(炙) 马牙硝(各一分) 僵蚕(七个炒) 蝉蜕(三、七个,洗,去尾、头、足)
上件为末,入朱砂、麝香和匀、再匀。每服一字,薄荷蜜水调下。夜啼不止,灯心汤下。

积热第七

《玉诀》论积热者,因口不慎味,常餐粘食、腥膻、肥腻、冷滑、瓜果之物,已伤脾胃病也。胃腑虚微,结实难化,生疮瘢积,或胸胁之间,攻冲荣卫,呕逆气粗,眼涩,加渴,泄泻,两胁胀满。以汤散续,便宜疏宣,服千金丸(方见本门。)

《形证论》四十八候心脏积热歌∶

孩儿有积饶多渴,乳食都忘困难拨。壮热泻食食不消,四肢逆冷吐时厥。须知心脏积居中,取积于中方退热。热退调和即有功,莫使结毒恐惊掣。此病先取积,后调气。此小余热不妨。取虚中积,皂角膏。(方见本门。)

《灵苑》治小儿诸惊、积热,解痰毒。金砂丹方

光明砂 麒麟竭 没药 甘草(炙。各一分) 生白面 麝香(各二钱)
上件六味各研,杵为末,同合和匀,以软饭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临卧时用薄荷水化下一丸。如解食毒,用好茶下三丸,更用四。量小儿年数大小,临时加减。

太医局 妙香丸 取小儿积热方。

辰砂(飞研,九两) 牛黄 腻粉 脑麝(四味并研。各三分) 金箔(九十箔,研) 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油)
上合研匀,炼黄蜡六两,入白沙蜜三分,同炼令匀为丸,每两作三十丸。解五毒,治潮热、积热等疾。如治潮热积热、伤寒结胸、发黄狂走,躁热口干面赤,大小便不通,煎大黄炙甘草汤下一丸。毒利下血,煎黄连调腻粉少许下。如患酒毒、食毒、茶毒,气痰伏痞吐逆等,并用腻粉龙脑米饮下。中毒吐血,闷乱烦躁欲死者,用生人血下,立愈。小儿百病惊痫,急慢惊,风涎搐搦,龙脑腻粉蜜汤下绿豆大二丸。诸积食积热,颊赤烦躁,睡卧不宁,惊哭泻痢,并用金银薄荷汤下。更量岁数加减。如大人及妇人,因病伤寒时疾,阴阳气交结,伏毒瓦斯胃中,喘躁、眼赤,胡发不定,再经日数七八日以上,至半月日未安,医所不明证候,脉息交乱者,可服一丸,或分作三丸亦得。并用龙脑腻粉米饮调半盏以来下此药,一服取转,下一切恶毒涎并药丸。泻下如要却收,水洗净,以油单子裹埋入地中,五日取出,可再与大人、小儿依法服一丸,救三人即不堪使。如要药速行,即用针札一眼子,冷水浸少时服之,即效更速。

太医局 天竺饮子 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舌颊生疮,咽喉肿痛,面热口干,目赤鼻衄,丹瘤结核,疮肿痛。又治伏暑躁热,疮疹余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涩方。

甘草(锉,煨,二十斤) 大栀子(去皮,炒) 连翘(各四十两) 栝蒌根(十斤) 雄黄(飞,研,五两) 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子,焙干,秤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食后临卧,用新水调服。小儿半钱,临时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

钱乙桃枝 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桃符丸方。

巴豆霜 川大黄(末) 黄柏(末。各一钱一字) 轻粉 砂(各半钱)
上为细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下,一 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桃符汤下亦得;未 三、二丸,临卧。

《玉诀》千金丸 取积热方。

生大黄 滑石(研) 皂角(炙) 巴豆(去壳,出油尽)
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十丸,茶汤下。

《玉诀》治小儿惊风积热。镇心定魄,安魂去风方。

牛黄 脑子 铅白霜(各三钱) 朱砂 川甜硝(各一钱)
上件药一处研如膏。薄荷温水下一字,二岁以下半字。风搐搦,研犀角温水下。

《四十八候》治小儿心脏积热。皂角膏方

砂(飞过) 粉霜(各一钱) 轻粉 白丁香(各半钱) 乳香(二钱) 巴豆(十五粒,去油)
上用枣肉丸如梧桐子大。量儿大小加减,临卧皂角煎汤下。

《四十八候》皂角膏取积热后,服调胃散

人参(三钱) 白术(二钱半) 甘草(炙) 白茯苓 罂粟子(各一钱) 白附子(半分) 藿香 丁香(各半钱)
上末,紫苏汤下半钱、一钱。

《刘氏家传》李琬防风散 治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宜服之。

防风(去芦头) 甘草(炙黄) 柴胡(去苗) 连翘 山栀子
上件等分,杵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五分,煎三分,去滓温服。一岁儿一服,可分四次;三岁儿可作两服饮之。大小量力加减。

《张氏家传》威灵仙 治小儿积热方。

威灵仙 大黄 当归 甘草(炙) 芍药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粒,食后与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积热。五金丸(一名五毒丸方。)

雄黄(一分) 郁金(一钱) 巴豆(和壳秤一钱,去壳并心膜,十重纸压去油,用霜)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柏枝汤下,午中、一更各一服。治小儿积热,毒生丹疮,并吐血下血等热毒之疾。治药毒、气毒、阳毒、阴毒、食毒,薄荷酒或姜蜜汤下。如中药毒,以伏龙肝为末,水调下。治腹胀气急,大小便不通,痰喘咽疼,腮肿腮高,卒中不语,大消痰毒。

《庄氏家传》治小儿积热诸疾,初冬孩子壅热涎嗽,宜服此药。名为蝉壳丸

蝉壳 麝香 天南星(各半分) 朱砂(二分) 蝎(一个,首足全)
上件为末,烂饭和丸粟米大。一服五、七丸,熟水吞下。

《庄氏家传》退小儿积热。越桃饮子方

山栀子 甘草(炙) 大黄 红芍药(各一分) 连翘 黄芩(各半分)
上件六味一处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蜜汤调下,大退积热。

《庄氏家传》涎寿膏 疗小儿心脏积热,大人、小儿口疮方。

白羯 羊胆(一只,腊日者,或腊月者皆可) 马牙硝(半两) 朱砂(一分)
上细研,盛于胆内,当风悬之,候过清明可开。再研极细,入脑、麝少许,生蜜和为膏子,以瓷器中盛。量儿大小加减。干服如紫雪法。

《庄氏家传》治小儿上膈积热。化涎、利胸膈,治咽喉方。

硼砂 铅霜 牙硝 甘草(以猪胆四个,去火二醮汁炙尽为度。各一两) 龙脑(少许)
上先将四味研细,后将甘草别捣为末,拌匀。每服一字,以新水调下。

《赵氏家传》春疏下积热,切忌用元子药,徒损胃气,积热不行方。

锦纹大黄(生,切碎,煨,一分) 甘草(一寸许,炙,切碎) 不蛀肥皂角(一寸许,不用切)
上件三味用水一平碗,同煎至半碗以下,去滓。临卧带热服,次日取下热气。更看大便,黑色即一年无病,如不动,即别作一料,加生姜、制浓朴二钱,切碎同煎,须天气晴明服。十五岁以上可作一服,小儿量度与之。

《吉氏家传》治积热。金露散方

郁金(一个,水煮五次,焙) 天竺黄 大黄(蒸三次,切) 干地黄 牙硝(各一分) 甘草(半两,炙)
上件细末,每服半钱,浆水调下。

实热第八

钱乙附方∶凡小儿实热,疏转后如无虚证,不可妄温补,热必随生。

姚和众治小儿脑热,常闭目方。
上用大黄一分,粗锉,以水三合浸一宿,一岁儿每日与半合服,余者涂顶。

日华子治小儿热发。

上煎郁李仁,作汤浴之。

《圣惠》碧雪煎 治心神烦热,时行温病。生癫痫,疗热毒风,压丹石,解百毒,去头疼、赤眼、口疮、酒黄。

大人小儿一切热病,悉能治之方。

大青 竹茹 子芩 甘草(生用) 枳壳(去瓤) 地骨皮 龙胆(去芦头) 元参(各二两) 吴蓝叶 麦门冬(去心) 犀角(屑) 赤茯苓 川升麻 羚羊角(屑。各二两)
以上并细锉,以水二斗,煮至一斗,去滓澄清。

龙齿 牛黄(各细研,二两) 麝香(一两,细研) 青黛(五两,细研) 川朴硝(七斤,炼好者)
上件煎了药汁入于锅内,下朴硝以慢火煎,不住手搅,稀稠得所,入研了龙齿、牛黄、麝香、青黛等,搅令匀,入瓷器中收。每有患者,以冷水调下半匙,量大小加减服之。

太医局 八正散 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瞿麦 木通(各锉) 滑石 蓄 车前子 山栀子仁 甘草(炙) 大黄(锉,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太医局 金屑辰砂膏 治小儿心经邪热,颊赤多渴,睡卧不宁,谵语狂妄,痰涎不利,精神恍惚;及大人痰热蕴积,心膈烦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方。

辰砂(研,水飞,三两) 人参(去芦头,一两) 甘草(炙,锉,二两)蛤粉(水飞,八两) 生龙脑(二钱,研) 金箔(三十片,为衣) 铁粉(研) 马牙硝(枯,研。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作二十丸,捏扁,用金箔为衣。每服半皂子大,大人一丸分作两服,并用薄荷汤化下,食后临卧服。

《养生必用》知母柴胡汤 治大人、小儿实热,赤眼口疮,伤寒后烦渴手足热方。

知母 柴胡(去苗) 茯苓 茯神 甘草(炙) 人参(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三。

茅先生治小儿实热。牛黄丸方

雄黄(四钱,别研) 轻粉(二钱) 朱砂(一钱,别研) 全蝎(二十八个,去尾丁) 脑麝(随意入用) 川巴豆(二十个,去皮心膜,并华水浸一宿,烂研,不去油)
上件一处为末,用软饭为丸○此大。每服七丸、十四丸,量儿大小,五更初用薄荷姜枣煎汤下。天明即通三、五行,用匀气散补(方见胃气不和门。)此药常服三、二丸,大假退热。

茅先生治小儿诸热。天竺黄散方

天竺黄 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干) 茯苓(去皮) 麦门冬子(各半两) 蝉蜕(去足) 蝎(去土) 白僵蚕(各十四个)

甘草(一两,炙) 朱砂(一分)脑麝(随意所入)
上件各净洗,研、罗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蜜熟水调下。

茅先生治小儿潮热、实热。三解牛黄散方

白僵蚕 全蝎(去土,炙) 防风 白附子 川黄芩 桔梗 川大黄 甘草(炙) 白茯苓 人参 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干)
上前件各等分为末,各净洗,研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薄荷蜜熟水调下。

《婴孺》治小儿体有热,热实黄瘦,大便涩,食进少,兼惊。不可常服,宜消热。大黄丸方

大黄(十分) 柴胡 升麻 杏仁 芍药(各四分) 枳实(三分,炙) 黄芩 知母 栀子仁(各五分) 钩藤皮(二分,炙) 寒水石 细辛(一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白饮下,三岁十五丸,常取通为度。

《婴孺》治少小服汤丸,得大吐利后,身壮热,精彩慢或微汗出,内有结热。大青汤方

大青(三分) 大黄 甘草 麻黄(去节。各二分)
上切,以水二升煮麻黄,去沫,下药煮一升,为四服。日进三服,夜一服。

《婴孺》治小儿生四十日,服药下后,身壮热如火,状如伤寒,头面丹肿,腹满,此内有伏热。龙胆汤方

龙胆 葵子 葳蕤 大青 柴胡(各一分) 茯苓 甘草(各二分)
上以水二升,煮八合,为五服。日进三服,夜一服。

钱乙治小儿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涩,合卧则气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上下通直。泻心汤
上用黄连一两去须,为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临卧温水调下。

钱乙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反上窜切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卧。宜导赤散方

生干地黄(焙,秤) 木通 甘草(炙。各等分)
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钱乙治小儿肺热,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汤方

甘草(炒,二两) 桔梗(米泔水浸一宿,焙热,用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入阿胶半片炮过,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钱乙三黄丸 治诸热方。

黄芩(半两,去心) 大黄(去支,湿纸裹煨) 黄连(去须。各一分)
上同为细末,面糊丸绿豆大,或麻子大。每服五、六丸至十五丸、二十丸,食后米饮送下。《圣惠》上同,每服只五丸。

钱乙附方 治小儿蓄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

大栀子仁(七个,捶研) 豆豉(半两)
上共用水三盏,煎至二盏,看多少服之,无时。或吐或不吐,立效。

钱乙附方白虎汤 解暑毒,烦躁、身热、痰盛、头痛、口燥大渴。

知母(焙干,秤一两半) 甘草(半两,锉碎) 石膏(四两) 白粳米(八钱)
上同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食后温冷随意服。气虚人加人参少许同煎。

张涣 清肌散 治小儿初春不问有病无病,但宜服疏解积热方。

当归 川大黄(微炮,锉)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芍药 甘草(炙) 犀角(各半两末)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竹叶二片,同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乳食后服。量儿大小加减。

《刘氏家传》凉药 小儿大人皆可服方。

甘草(炙) 黄 防风 越桃仁(山栀是。等分)
上末之。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煎七分,量大小加减服。

《刘氏家传》治热竹茹饮方

人参 白术(微炒) 茯苓 干葛 麻黄(去根节,酒浸,熬。各等分) 甘草(减半,半生用,半熟用) 麦门冬(去心,如甘草炙)
上末之。量大小每服半钱、一钱、二钱。竹茹多于药,水半盏,同煎至四分。如小儿未能饮,可与乳母吃,只作锉散佳。如不甚热,则不用麦门冬。

《张氏家传》治大人、小儿心脏实热。牛黄散方

甘草(二两,炙) 郁金(一两,炮) 马牙硝(半两) 朱砂(二钱)
上件捣,罗为细末,衮拌令匀。每服一钱或半钱,临卧时新汲水调下。

《张氏家传》朱砂散 治小儿实热方。

大黄(三钱,半炒半生) 防风 甘草(炙。各二钱)
上为末,外研入硼砂半钱,再令匀。如大故热,小便赤,大便涩。每服半钱一字,一字入朱砂末子,大小加减,薄荷汤调下,服了并不得吃一物,令睡,食后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心脏热。牛黄膏方

牛黄 脑麝(各少许) 马牙硝 甘草(炙) 雄黄(浆水煮。各半两) 川大黄 郁金(各一两,并浆水煮)
上件八味,内三味用浆水一升煮至三分之二,出晒干,入余药一处研如面,炼蜜为丸,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新水磨下,量儿小大与之。

《孔氏家传》治小儿热,只吃调胃承气汤极妙。李 使家只用此药。才有热,量虚实与之,胜如与他药,最效(方见伤寒卷中)

《王氏手集》心脏实热,安魂定魄。紫霜散子

朱砂(一两半) 铁粉(半两) 铅白霜 天竺黄 甘草(炙) 人参 使君子(各一钱) 脑子(半钱,研入)
上为末,以瓷器盛。每服半钱,蜜水调下。

《吉氏家传》治诸热金花散方

人参 茯苓 朱砂(各一钱) 白附子 大黄(炒。各一分) 蝉蜕(五个) 蝎(二个) 甘草(半两) 僵蚕(七个) 郁金(半两,皂角水一碗,煮干为度)
上件为末。小儿风热、疳热、膈热、赤眼口疮用三服,荆芥薄荷汤调下,米饮亦得。如不思食,以人参汤下。惊热,金银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金华散 退小儿一切风、实热、潮热方。

郁金(皂角水煮) 天竺黄(各一钱) 牙硝( ) 甘草(炒。各一钱) 朱砂(一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字,薄荷蜜水调下。

极热第九

《千金翼》七水凌 主大热及金石发动,金石凌不利;及小儿发热者服之方。

朴硝 卤咸(如凌者。各五斤) 芒硝(三斤,如雪者) 滑石(一斤半) 玉泉石 石膏 凝水石(如雪者。各一斤)
上七味各别捣,粗筛。

冻凌水 寒泉水(各五升) 霜水 雪水 雨水(各一升) 露水 东流水(各五升半)
上七味澄令清,铜器中内上件七味散,极微火煎取七升,一宿澄清,内瓷坩中,净处贮之。以重帛系口一百二十日,皆如冻凌状,成如白石英,有八棱成就,或大如箸,有长一尺者,名曰七水凌。有人服金石发热者,以井华水和五分,分服之。一服极热即定。伤寒发热一刀圭;小儿发热与麻子许。不可多用,神验。买药不得争价,皆上好者合药,以腊月腊日为上。合时以清净处www.med126.com,先斋七日,不履秽污、丧孝、产妇之家及不得令鸡犬六畜,产妇、六根不全具及多口饶言人见之。不信敬人,勿与服之。服药得热退之后七日,乃慎酒肉五辛,勿复喜恶口刑罚。仍七日斋戒,持心清净。

《千金翼》紫雪脚气毒遍内外,烦热、口生疮,狂叫走及解诸石草热药毒发,卒热黄等,瘴疫毒最良方。

通治老小热毒。

金(一斤) 寒水石 石膏 磁石(各三斤,并碎)
上四味,以水一石,煮取四斗,去滓,内后药。

升麻(一升) 元参(一升) 羚羊角(屑) 青木香 犀角(屑) 沉香(各五两) 丁香(四两) 甘草(八两,炙)
上八味 咀,于汁中煮一斗,去滓;内硝石四升,朴硝精者四升,于汁中煎取七升。投木器中,朱砂粉三两,麝香粉半两,搅令相得,寒之二日,成于霜雪紫色。强人服三分,分服之。当利热毒,老小以意增减。

用之一剂,可十年用之。

《千金翼》元霜 主热风、热气、热瘴、热癃,恶疮,毒内入攻心,热闷,服诸石药发动;天行时气,温疫热入腑脏,变成黄胆;蛇螫、虎啮、狼毒所咬,毒瓦斯入腹内攻,心热。须利病出,用水三、四合,和一小两,搅令消,服之两次久,当快利两行即瘥。小儿热病,服枣许大,即瘥方。

金(五十两) 磁石(三斤,碎) 石膏(五斤,碎) 寒水石(六斤,研如粉)
上四味以两斛水煮取六斗,澄清。

升麻 元参(各一斤) 羚羊角(八两) 犀角 青木香(各四两) 沉香(五两?
上六味A细切,内上件汁中,煮取二斗,澄清。

朴硝(末) 芒硝(各六升) 麝香(一两,后入)
上三味内汁中渍一宿,澄取清,铜器中微微火煎,取一斗二升,以匙抄看凝即成,下经一宿,当凝为雪巴黑耳。若犹湿者,安布上日干之。其下水更煎,水凝即可停之。如初毕,密器贮之。此药无毒。又主毒风、脚气、热闷赤热肿、身上热疮,水渍少许,绵贴取,点上即瘥。频与两服。病膈上热,食后服;膈下热,空腹服之。卒热淋,大小便不通,服一、两丸。有患热者,皆宜服之。

痰涎第十

《圣惠》∶夫小儿多涎者,是风热壅结,在于脾脏,积聚成涎也。若涎多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生壮热也。

钱乙论热不可下云∶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有作伤寒者,有作热治者,以凉药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喜睡,他医以铁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钱氏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术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末一两,煎药汁三升,使任其意取足服。朱生曰∶饮多不作泻否?钱曰∶无生水不能作泻,纵泻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生曰∶先治何病?钱曰∶止泻、治痰、退热、清神皆此药也。至晚服尽,钱看之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术散三升,服尽得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术散三升,其子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二服而安(阿胶散方见喘嗽上气门中。)

钱乙附方∶治小儿惊风,痰热坚癖,能不用水银、轻粉甚便。如不得已用之,仅去疾即止。盖肠胃易伤,亦损口齿。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疾饮,喉水食停积胸膈,结聚成痰。痰多则乳食不下,吐涎壮热,热不止即发惊痫。

《图经》云∶薄荷治小儿风涎,为要切之药。

《仙人水鉴》青虚丸 治阳实涎盛,膈不利,小儿惊风涎盛;伏一切暑毒,镇心祛邪,定恍惚方。

没药 青黛 铅白霜 连珠紫甘遂(微炒) 腻粉(各三钱) 生龙脑(二钱) 水银(半两,黑铅半两,如常法结成砂子。每用三皂子大)
上七味,合研匀,水煮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热极,以麦门冬、龙脑冷热水化下,大燥,生揉薄荷自然汁,入龙脑化下;伏一切暑毒,新汲水入龙脑化下;小儿惊风,金银薄荷冷汤,入龙脑化下一丸。

《圣惠》治小儿脾风多涎,心胸壅闷,不下乳食,昏昏多睡。铅霜散方

铅霜 牛黄 龙脑(各细研) 半夏(汤浸七遍去滑。各半分) 白附子(炮裂) 马牙硝 防风(去芦头) 朱砂 天竺黄(各细研) 犀角(屑) 细辛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各五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不计时候,用姜蜜温水调下一字。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脾肺风热,膈上多涎,心神昏闷,少欲乳食。防风散方

防风 人参(各去芦头) 羚羊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黄芩(各一分) 半夏(半分,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心脾壅热多涎。牛蒡子散方

牛蒡子 栀子仁 甘草(微炙赤,锉) 川硝 郁金(各半两) 枳壳(一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龙脑半钱,同研令匀。不计时候,用薄荷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脾热,乳食不下,胸膈多涎。夏丸

半夏(半分,生姜汤洗七遍,去滑) 皂角子仁(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生姜汁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三丸。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上取东行牛口中沫,涂于儿口内效。

《圣惠》又方
上取白羊粪少许,入水研取汁,涂儿口中效。

《圣惠》又方
上取鹿角末,炒令焦,更研令细,以清粥饮调下一字。

《圣惠》又方
上取牛 草绞取汁,少少与服之。

《博济方》治上焦风壅,化痰涎,利胸膈,逐风秘。白龙丹

雷丸(末,二钱) 甘遂(末,三钱) 龙脑(少许) 牵牛(一两,杵取末六钱,不用再罗者) 粉霜 轻粉(各四钱,入白面少许,三味同研令匀细,滴水和作饼子,于慢火煨令熟,放冷再研令细)
上件同为细末,研令匀,入青州枣煮熟,取肉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温浆水下。如一切风痫惊搐涎滞,并以浆水下七丸及至十丸。如小儿痰热及渴不止,头疼,但频少与服,自然消痰。大人风气壅盛,上焦不利,最宜服此。更在临时酌其加减。

太医局 水银扁丸子 治小儿惊风壮热,涎盛喘粗,或发搐搦,目睛上视,及因乳哺不节,胸满呕逆,精神迷闷,发痫螈 ,并宜服之。

水银 黑铅(同与水银结砂子) 巴豆(去皮心,酸醋煮令黄。各一两) 腻粉 干蝎(全者) 铅白霜 青黛百草霜 牛黄(四味研。各一分) 香墨(烧淬,三钱) 黄明胶(炙令黄燥,一钱三字)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以陈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捏扁。每一岁儿服一丸,二岁服二丸,三岁服三丸,四岁以上服四丸,用干柿汤下,薄荷汤亦得。更量虚实加减服,利下青粘滑涎为度,乳食后服此药,不得化破。

太医局 比金丸 治小儿惊风体热,喘粗涎嗽,心忪颊赤,大小便不利,夜卧不稳方。

腻粉(研) 滑石(各十五两) 青黛(研,二两半) 天南星(炮,十二两半) 巴豆(去皮取霜,七百个)
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岁一丸,薄荷温水下。如急惊风,头热足冷,口噤面青,筋脉抽掣,上膈顽涎,疾状甚者,加一、两丸,煎桃符汤下。疏利下蕴毒热涎,立便安愈。小儿疮疹后余毒不解,尤宜与服,食后。

太医局 灵砂归命丹 治小儿蕴积邪热,潮热不除,颊赤口干,心膈烦躁,痰涎不利,睡卧不安。或发惊痫,涎潮搐搦;又疗积滞不消,下利多日,腹中 痛,烦渴呕哕,服药调和不能愈者,并可服之。
上以妙香丸一丸,分作五十丸。每服二丸,金银薄荷汤下,更量岁数加减。如惊痫搐搦,龙脑腻粉蜜汤下。欲服此药先效尤速,以冷水浸少时服之。(妙香丸方见积热门。)

《谭氏殊圣》治小儿惊悸心忪,化涎痰,利胸膈烦热,止咳嗽。金珠丸方

天南星(炮) 白矾(焙) 半夏(汤浸七遍) 朱砂(研细。各半两) 人参干山药(各一钱) 腻粉(二钱) 金箔(十片)
上为细末,薄荷汁同水打糊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生姜汤下,量力服。

钱乙褊银丸 治风涎膈实,上热及乳不消,腹胀喘粗等方。

巴豆(去皮心、油膜,研细) 水银(各半两) 黑铅(二钱半,同水银结砂子) 麝香(半钱,别研) 好墨(八钱,研)
上将巴豆末并墨再研匀,和入砂子、麝香,陈米粥和丸如绿豆大,捏扁。一岁一丸,二、三岁二、三丸,五岁以上五、六丸,煎薄荷汤放冷送下,不得化破。更量虚实增减,并食后。

钱乙三圣丸 化痰涎,宽膈,消乳癖,化惊风,食痫诸疳。小儿一岁以里,常服极妙方。

小青

青黛(一分) 牵牛(末,三分) 腻粉(一钱)
并研匀,面糊丸,黍米大。

小红丸

天南星(末,一两,生) 朱砂(半两,研) 巴豆(一钱,取霜)
并研匀,姜汁面糊丸,黍米大。

小黄丸

半夏(生,末,一分) 巴豆(霜,一字匕) 黄柏(末,半字匕)
并研匀,姜汁面糊丸,黍米大。
以上百日者各一丸;一 者各二丸,随乳下。

钱乙铁粉丸 治涎盛潮搐吐逆方。

水银砂子(二分) 朱砂 铁粉(各一分) 轻粉(二钱) 天南星(炮裂,去皮脐,取末一分)
上同研水银星尽为度,姜汁面糊丸粟米大。煎生姜汤下十丸至十五丸,二、三十丸,无时。

钱乙银液丸 治惊热,膈实呕吐,上盛涎热。

水银(半两) 天南星(二钱,炮) 白附子(一钱,炮)
上为末,用石脑油为膏。每服一皂皂子大,薄荷汤化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小儿利膈下涎,去心胸噎塞不止,并咳嗽。神白丸方

天南星 半夏(汤洗七遍,各半两) 白僵蚕 白矾(生用。各七分)
上件为末,用杏仁七个去皮尖,巴豆一粒,同研匀,再用去皮生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五丸,暴嗽生姜汤吞下;久嗽嚼胡桃肉、黄蜡各少许吞下。

相关文章
 我对长期手淫的一点见解
 请问经膜炎有没有什么治疗穴位?
 月蟾丸(《袖珍》卷四)
 求助,慢性附睾炎的治疗方法
 肾脏疼痛
 神仙服蒺藜子延年方(《圣惠》卷九十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