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医话:我的大学(五)——没有忘却的病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在医院,我成天和病人打交道,当时能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的,倒不是教科书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例。可以说,学中医,我是在坐在病人身边学的。过去很多年了,还想得起初为中医时让我沮丧,让我高兴的病例。

      我的叔叔,那年秋天胃病发了,疼得不能吃,不能睡。我忙不迭地给他开方。止痛药如川楝子延胡索,理气如白檀香、佛手片,消炎如蒲公英、制酸如瓦楞子。还有健脾如太子参,和胃如麦芽谷芽。满心欢喜可以邀功,第二天就去看他,结果叔叔黄着脸,依然是痛。最后,还是吃当时流行的偏方,用痢特灵加维生素B6治愈了老胃痛。那时,我真是失落!现在想来,那不过是个痞证,用半夏泻心汤就可以了。但当时,哪能想到呢?

      陈老师,男,中年,住我家街对面。主诉上腹部疼痛,发作时痛感如波浪状向两胁及背部放射,并有嗳气、恶心等。我也不知何病,但告知是气滞,方用佛手、陈皮旋覆花、焦山楂等。几番更方,无效。后来,陈老师告诉我,检查出来是胆结石,手术后就不痛了。那时,好难为情!如果现在,肯定明确诊断,用大柴胡汤,必效!

      也是位老师,他黄瘦,但唇红,四肢常冷,经常来看病拿药,每次都是神情默默,话不多,只是讲疲倦,讲食欲不振,讲睡不着觉。我用健脾药,用安神方,也没有多少效果。后来,我认真地劝他去外地检查,他说是不是很严重,我说脾肾亏虚,这两脏是先后天之本,不能不重视。他一听,就去上海了。后来,在路上遇到他。他一脸不悦,说:检查了,我的肝脾肾均好,根本没有病!从此,他也不再来看病了。现在来看,那不就是用点四逆散、半夏厚朴汤之类不就行了?我还大动干戈,他也吓得不轻。

      至今我忘不了是那张脸,那张愤怒的脸。那是病房里的一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我见其喘,便开了葶苈大枣泻肺汤,有怕冷,就加附子:痰黄,是肺热,加黄芩。第二天查房,病人怒目园睁,说你开得好方,让我一夜泻了好多次!我脸红至脖,尴尬至极!

      最让我心痛的,是治疗更对我打击的,那是在80年的夏天,隔壁邻居的孩子突发高热,继而昏迷,住院诊断为乙型脑炎。我到病房,用中药配合治疗。我受陆九芝先生影响,认为昏迷都是胃家有热,所以,就用小承气汤攻下。药后,大便是有了,是黄色的稀便,但昏迷依然。最后,还是没有救过来。当听到孩子母亲凄惨的哭声,我的心也如同刀绞,作为医生,那是无能!

      失败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说实话,那个时候,没有几个疗效好的,古人所说的“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的标准,犹如远古的神话,在我身边不可能看到。但话也说回来,临床上也有让我兴奋异常的病例,只是很少,但留给我的印象却很深。

    有次,病房中收治了一位晚期肠癌患者。他剖腹后见广泛转移,无法根治而关闭。术后出现严重腹胀,呃逆连连。考虑腹膜炎,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无效,因病人已经神志模糊,便请中医会诊。先请一位资深中医,记得方用枳壳白术刀豆克、柿蒂、陈皮等,药进二服,症状依然。后主治医生让我小中医看看。我刚得到郁祖祺先生所传治呃验方血府逐瘀汤,再看患者腹胀便秘,当用下法,略为思考,便用血府逐瘀汤合小承气汤。第二天,病人呃逆除,神志清醒,从此病情稳定。后来,病人告诉我说:他当时在昏昏糊糊中闻到一阵异香,那药入口,也是清香可口,服下,顿感胸腹间舒畅开来,然后出现排气,人就舒坦地睡着了。那位老人望着我,充满感激的神情。我第一次感动了,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一种只有医生才能体会到的感觉!

      有效病例,不仅仅让我感到满足,更重要地是让我产生思考。有位男青年,是位白面书生,患上消化道溃疡,多次出血,颇为苦恼。补气养血的药吃了很多,但依然轻度贫血,更恼人的是头昏乏力和比较严重的盗汗。那时,我从夏奕钧先生处学得桂枝龙骨牡蛎汤的用法,便用此方治疗居然立竿见影,症状明显缓解!原来总认为是失血须补血,要用当归熟地枸杞;盗汗要用瘪干、麻黄根,而事实让我对原先的这种套路感到了怀疑。以后,这张方我用在很多病种上,如春天以后,很多咳喘病人依然不能出院。我发现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有效果,但这些患者大多消瘦,面白浮红,舌嫩苔薄,多伴有失眠心悸、盗汗等。而一般止咳平喘药无效,用此方则能迅速改善症状,如果加上生脉散,更好。此方用来治疗一些神经衰弱、胃痛等患者,也有效。从此,我喜欢上了桂枝汤,看《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有关桂枝汤的条文,就有点味道了。

      做中医,就是要在病人堆里滚。我这几十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我敬重病人。是病人,让我摸索和积累经验;也是病人,让《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变得生动起来。说的更直白些,是病人教我学中医。做医生,不能没有病人!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

-------------------
我感到学中医是在快乐和迷惘,自信和失望中交替、迂回着前进的。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所以要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
是啊,中医要学好没有真实的临床经历是不可能的!我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第一次开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治女儿发烧时的心情.5岁的亲生女儿,我还是自学的中医.女儿喝第一碗后我一直呆在她身边观察她的反应,让她看电视分散注意力,紧张地思考会不会出现副作用,焦急地等待她体温降下来.喝第二碗时突然想起应该让女儿盖被避风休息,知道女儿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那种急吼吼的感觉,电话中大声告诉老妈女儿体温降下后没有反弹的欣喜(以前吃西药肯定会反弹的),在女儿身上初试身手一举成功后对中药开方恐惧感的消失,没有女儿那一战我是不可能战胜自我的....

-------------------
谢谢黄老师贴出了自己的失败案例,听到用药无效的那种失望的心情,可能每一个医生都遇到过……作为后学,我们更感谢黄老师作出的可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
有失败的茫然,有胜利的喜悦.让我们永远敬重那些信赖我们的病人!

-------------------
当年,章次公先生就让学生整理他的失败案例,在上海国医学院院刊上发表,这在中医届是前所未有的事。

-------------------
曾有人说黄师是学术派。
听后,第一念? 愤怒!
? ? ?      第二念? 可怜!
愤怒其自以为是,可怜其无知。
我看到的黄师是真正的实践家,有着深厚的理论,朴实的人格,丰富的临床。
做为一个病人,与黄师接触越久,信心就越深。放心的把自己交给他,因为心中很笃定:他可以带来安乐!
做为一名初学者,每每读黄师的文章,总是让我心潮澎湃,尤如磁石般将我深深吸引!
? ? ? ? ? ? ? ?                翻阅黄师的著作,虽是同样的内容,但次次翻看却各有收获,真是常读常新!
病人对医生的感激是发自内心,但医生对病人的感激又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呢?
不是真正的实践,怎能有如此体会?
感谢黄师与我们分享失败和成功!

期待“我的大学(六)”

-------------------
病人需要医生;医生更需要病人!

-------------------
引用第6楼心于2008-06-26 10:12发表的  :
曾有人说黄师是学术派。
听后,第一念? 愤怒!
? ? ?? ? ?  第二念? 可怜!
愤怒其自以为是,可怜其无知。
我看到的黄师是真正的实践家,有着深厚的理论,朴实的人格,丰富的临床。
.......



我理解您,不过不必要生气甚至愤怒。
学术派,很好嘛!
学院派也是啊,先生就是大学的教授啊!
不必太在意别人说什么,经方学者要做的太多,不要理睬那些逞口舌之能的人。

-------------------
但病人都觉得我年轻,不信任我,每次和主任查房,病人都是听主任的,好郁闷呀,我觉得很多病人都是挺无知和愚昧的!特别是一些老人家 700)this.width=700;" >

-------------------
我也有很多失败的病例,每次的失败,都能让我多日的沮丧,但是每一个成功的案例又能让我重新唤起对中医极大的信心,我总是在这种交织的感受中去细细的体验我的人生......

-------------------
看了黄师的文章,也让学生更加的惭愧!!!

-------------------
引用第10楼王晓军于2008-06-26 22:48发表的  :
我也有很多失败的病例,每次的失败,都能让我多日的沮丧,但是每一个成功的案例又能让我重新唤起对中医极大的信心,我总是在这种交织的感受中去细细的体验我的人生......



知耻而能后勇,与您共勉!

-------------------
黄老师之所以是一位好医生,我认为他在用心诊治病人,忧病人之忧而忧,又不断地扩充完善自我,岂能不成名医?老师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学生自当做一个快乐向上的真实的有自信的好中医。

-------------------
黄老师的行医经历,应当是大多数临床医生需要经历的。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深有同感。

-------------------
医学需要实践

-------------------
感动!等待药后反应的焦急、忐忑,效果显著时的欣喜若狂,无效时的愧疚、自责和怀疑……这真是医门中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啊!
我记得高中一个同学,去年因为咯血,又无明显诱因下干咳一个月,我怀疑是肺结核,他也很害怕,连跑了三家医院,检查出来都不是,医生说就是支气管发炎。他告诉我结果的时候,还是在高中同学会上,当时我那个汗啊……
还记得黄老师在《经方的魅力》中说(大意),我的经验,老师教我一半,病人教我一半。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才能说出的话啊!

-------------------
岳老也说过学医三途径:从书本学、从师友学、从病人学。

-------------------
  患者用药后一般有2种情况:一是有效,医生当然能够总结出成功的经验,这是大多数医生能够做到的;一是无效,好多医生就放弃了,感觉这路走不通,到此为止,而不去考虑为什么会无效。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也能从无效的病例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
2年前我开方的水平,自己评价为“打三枪”,意思是第三枪才打准,打准了就有效,但心中依然惶惑。

2年后的今天,我的水平依然是“打三枪”,但有了药证、方证在心中垫底,已经没有惶惑的感觉了。

-------------------
受益匪浅,黄师真大医大师也

-------------------
  至今我忘不了是那张脸,那张愤怒的脸。那是病房里的一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我见其喘,便开了葶苈大枣泻肺汤,有怕冷,就加附子:痰黄,是肺热,加黄芩。第二天查房,病人怒目园睁,说你开得好方,让我一夜泻了好多次!我脸红至脖,尴尬至极!

对证的方剂该是什么?

-------------------
应该是柴朴汤证。

-------------------
我没有想到黄老师会把这个失败的病例写出来,很令我惊讶。一般医生,特别是到了名家以后,都会讲看好哪些重要的病,失败的事情是不会讲的。黄师把几十年前初学中医的事牢牢记住,并把此作为反思和借鉴,另人感动。近几年来,我经常把一些疑难杂症的病人带到黄老师这里看病,没有失败过。我特别相信他就是大师!没有想到大师在成名之前也有这样一段过程。我建议黄老师抓紧时间写,我也准备帮您出个单行本。题目可定为《我是这样走上中医道路的》,或者是《我的从医之路》,还要再思考。

-------------------
感谢黄师能坦言当初失败病例,可见黄师的求实态度和大度,非一般医生可做到,感谢黄师和我们分享,向黄师致敬!!!

-------------------
我感到求中医是在兴奋和迷惘,期待和失望中交替、迂回着前进的。中医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所以要认真读每一位中医生对自己的思路。

-------------------
我是黄老师的病人,是黄老师挽救我于水火,佩服黄师的医术更佩服黄师的人格!谢谢您黄老师!

-------------------
说的太好了!

-------------------
很真实 很感动

-------------------
我是中医爱好者,我最近买了黄教授的《张仲景50味药证》。《经方的魅力》。《经方与药证》三本书学习,感觉获益匪浅!希望黄教授多写临床经验!感谢黄教授!

-------------------
        尽管我们年轻,对很多病人来说有所顾虑,但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观察、望闻问切的真实水平去让病人信服,那病人还是会让我们去尝试的。

-------------------
        尽管我们年轻,对很多病人来说有所顾虑,但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观察、望闻问切的真实水平去让病人信服,那病人还是会让我们去尝试的。

-------------------
失败的病例只能激励我们努力,成功的病例更是如此

-------------------
像这样自曝家丑的人很少了。

-------------------
黄师的《张仲景50味药证》我有第一二版,对于其中的体质辩证本人十分佩服,在本人的实践中,对于自己熟悉的人特别是家里的人,开方时特别有把握,而对于陌生的人则不大有把握,刚开始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读了黄师之书才知道了为什么?不过,本人觉得有点美中不足的就是黄师所说的药证都是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葛根一药,黄师谓其药证为主项背强而下利,此其然而非其所以然,本人以为以所以然当为葛根富含淀粉,能改善肠功能达到生津之目的,而项背强及下利皆为热盛津伤之所见证,临床非必见之证。是以本人临证之时,凡谂知其为热盛津伤者,问知其口渴则用之,其效颇佳。
[ 此帖被经方在2008-11-18 09:30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zhicheng/]

-------------------
读了黄老师的文章.我特别的感动和佩服.这是真正的大家!我相信经方.就是因为我自己的好几个病都是用经方治好的.虽然我现在经方用的不是太好.但我相信经方.

-------------------

-------------------
好文

-------------------
每每读黄师的文章,总是让我心潮澎湃,尤如磁石般将我深深吸引!翻阅黄师的著作,虽是同样的内容,但次次翻看却各有收获,真是常读常新!
这位仁兄说的太好了同感!

-------------------
 黄老师现在对以前的失败案例那么胸有成竹,什么时候对自己开出的方那么胸有成竹就好了

-------------------
我的叔叔,那年秋天胃病发了,疼得不能吃,不能睡。我忙不迭地给他开方。止痛药如川楝子、延胡索,理气如白檀香、佛手片,消炎如蒲公英、制酸如瓦楞子。还有健脾如太子参,和胃如麦芽、谷芽。满心欢喜可以邀功,第二天就去看他,结果叔叔黄着脸,依然是痛。最后,还是吃当时流行的偏方,用痢特灵加维生素B6治愈了老胃痛。那时,我真是失落!现在想来,那不过是个痞证,用半夏泻心汤就可以了。但当时,哪能想到呢?

陈老师,男,中年,住我家街对面。主诉上腹部疼痛,发作时痛感如波浪状向两胁及背部放射,并有嗳气、恶心等。我也不知何病,但告知是气滞,方用佛手、陈皮、旋覆花、焦山楂等。几番更方,无效。后来,陈老师告诉我,检查出来是胆结石,手术后就不痛了。那时,好难为情!如果现在,肯定明确诊断,用大柴胡汤,必效!

-------------------
引用第2楼神农派于2008-06-25 22:52发表的  :
是啊,中医要学好没有真实的临床经历是不可能的!我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第一次开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治女儿发烧时的心情.5岁的亲生女儿,我还是自学的中医.女儿喝第一碗后我一直呆在她身边观察她的反应,让她看电视分散注意力,紧张地思考会不会出现副作用,焦急地等待她体温降下来.喝第二碗时突然想起应该让女儿盖被避风休息,知道女儿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那种急吼吼的感觉,电话中大声告诉老妈女儿体温降下后没有反弹的欣喜(以前吃西药肯定会反弹的),在女儿身上初试身手一举成功后对中药开方恐惧感的消失,没有女儿那一战我是不可能战胜自我的....


为中医学子感动,为慈母之心感动

-------------------
历经千难百劫才有今日的用方如神!

-------------------
请教黄老师,你说的乙脑小孩,到底该用什么药,请赐教,谢谢。

-------------------
虽然我是西医出生,但特别喜欢中医,只能自学,感到现在年轻医生开处方更是难题,刚开始都只能从自己的亲人开始,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医的悲哀。我开的方子效果也还算可以,有的虽然心里有数,但不敢开方,生怕家属怪罪,有时觉得学中医真的得有勇气,胆大心细才行。有志同道合之士,请联系探讨。QQ65502850

-------------------
“名医不是一年练成的。”“有病人就看病,没病人就看书。”
不急功近利,以病为师,以书为师,确是黄前辈的切身体会和经验之谈,也正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的,耐得寂寞,勤学苦练,争取在三十岁以前立定坚实的经方根基。

-------------------
感动、佩服。

-------------------
黄老师这篇从医初期的经历,非常真实的反映了每一个从医者的真实情况。我有同感!

-------------------
真实见解!

-------------------
黄师的昨日经历,我们今天也正面临着,行医如履薄冰,但峰回路转时的心情是很欣慰的。谢谢黄师!
相关文章
 中医界的朋友请支持一下
 身体很差,探索健康之道,分享感想/疑惑/困扰
 伤寒论条辨 痉书 上课笔记
 朱附丸(《魏氏家藏方》卷二)
 五运六气( 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 )
 特效气功点穴治疗小孩尿床,一周见效,彻底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