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临证病案:20080029精神分裂症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某男,15岁
初诊:2008-05-24。体型胖,面色暗。
2006年发病,经县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曾患幻听幻视,药后好转。
刻下:行为能力低下,懒惰,嗜睡,反应迟钝,目光呆滞。感觉精神空虚,精力下降。平时多汗,流口水,手足颤动,容易激动,烦躁,夜里打鼾。服西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偏高,血红蛋白186g/L。舌淡润,舌颤,苔白。脉滑90次/分。
黄师处方:【1】

二诊:2008-06-28。觉药味麻辣,主症改善。仍有嗜睡,腰酸痛。
前方加两味药:【2】
2008-08-30。之前患者又到诊两次,处方同前。最近患者药后恶心呕吐,病情反复。懒言,乏力,嗜睡。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思维缓慢,注意力下降,多疑。自觉本病由手yin引起。偶尔上网,食欲旺盛,多食后打寒战。便干。舌淡红体大,苔白腻。稍动则自觉腰痛。2008年7月24日心电图提示:心率53次/分,心动过缓。刻下脉84次/分。身高170cm,体重100kg。
处方:【3】

2008-10-14 。上方服用效果明显,感如常人,学习成绩班级第一名。但停药后有所反复。2008年10月2日辅助检查:窦性心律过缓,左室高电压,心率53次/分,总胆红素28.1umol/L,直接胆红素11.4 umol/L,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正常范围内。舌红苔薄白。
处方:上方药量调整。
(请回答,要求写出处方名、药物组成及剂量,并谈谈您的用方思路及对本案的思考)
[ 此帖被刘西强在2008-10-17 00:30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rencai/]

-------------------
1、柴加龙牡汤加栀子连翘甘草
2、加炙麻黄、炮附子
3、温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
1.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
2.+麻黄、细辛
3.柴胡龙骨牡蛎汤加甘草
[ 此帖被空穴来风在2008-10-16 23:41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纵观此案,患者乃痰蒙清窍,痰湿作祟,治则化痰祛湿为主。
1.“手足颤动,容易激动,烦躁,夜里打鼾”乃真武汤证
?? 汗出流口水可视为水液代谢紊乱乃五苓散证
2.嗜睡腰痛乃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味麻辣可推测为附子汤方
3.方有桂甘龙牡蛎汤之意,专治手yin后遗症

-------------------
1.麻黄附子细辛合理中汤
3.柴胡温胆汤

-------------------
1.柴胡加龙牡汤合除烦汤:患者有癫证的表现,加之有多汗,流口水,手足、舌颤动等水液代谢不利的表现,可用苓桂剂,柴胡加龙牡汤较合适。容易激动,烦躁,夜里打鼾,脉滑数提示又有热象,故可合除烦汤。
2.嗜睡是精神不能充分兴奋的表现,同意加麻黄、附子
3.同意李小荣方,此患者应属半夏、麻黄复合体质

-------------------
1真武汤合桂甘龙牡蛎汤,或常规剂量四逆汤合桂甘龙牡蛎汤,2加杜仲仙灵脾3合温胆汤

-------------------
.在黄师处方期间是否还在服西药?药量是否有调整?因为此患者好多症状似是服西药所致.服西药所致的反应是否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着眼点?

-------------------
据患者反反映:初诊前服用西药,转氨酶比较高。9月初到10月14日,开始服用中药时效果明显。后来因家在外地、黄师出国等原因停中药,找西医治疗,但病情反复。
楼上所言很有道理。临床上,或者弃而不用西药,但中医治疗水平要高,效果要确切,能够独当一面;或者要中药西药联合使用,西药所致的反应也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着眼点。西药的使用,对辨证会形成一定的影响。是否联合应用中西药及怎样具体操作,必须对两者都有比较深的把握,一切从疗效出发。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做一个好中医是比较难的,希望大家联合起来,交流临床经验,共同提高。谢谢。

-------------------
引用第5楼zure于2008-10-17 00:03发表的  :
1.柴胡加龙牡汤合除烦汤:患者有癫证的表现,加之有多汗,流口水,手足、舌颤动等水液代谢不利的表现,可用苓桂剂,柴胡加龙牡汤较合适。容易激动,烦躁,夜里打鼾,脉滑数提示又有热象,故可合除烦汤。
2.嗜睡是精神不能充分兴奋的表现,同意加麻黄、附子
3.同意李小荣方,此患者应属半夏、麻黄复合体质

同意处方1的分析。对于2,3不能认同。我觉得经过处方1的治疗,症状好转,但嗜睡未除,当减西药量。抗精神病药大多有嗜睡的副作用,凭麻黄、附子兴奋提神既不可取,也不可能。且处方1提示有热象,处方2时岂无热象?加麻黄、附子似乎有失考虑。我认为患者应属半夏体质,可与温胆汤加减

-------------------
在黄师处方期间是否还在服西药?药量是否有调整?因为此患者好多症状似是服西药所致.服西药所致的反应是否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着眼点,有道理。应该考虑到西药的副作用。但还是要辨证论治。中药一样可以消除减轻毒副反应

-------------------
抗精神分裂症的药常用吩噻嗪类,代表药物是氯丙嗪,这类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是椎体外系反应。表现震颤、流涎、运动障碍、甚至抽搐,用苯海索可对抗。其他也可出现无力、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等。
1方选真武汤,柴胡加龙牡适用于躁狂者,抑郁状态不太适合。
2加麻黄,细辛。
3温胆汤和麻附细辛汤。

-------------------
一、7楼提示很值得重视!
二、同意楼主分析的“西药所致的反应也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着眼点。”
三、此患者半夏体质的判定当无异议!但半夏体质的选方除温胆汤系列外,还有诸如柴加龙牡汤、半夏厚朴汤、解郁汤、除烦汤、外台茯苓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等。
四、体胖,平时多汗;懒惰、嗜睡、精力下降,食欲旺盛,懒言,乏力。可排除麻黄体质;是否要考虑夹杂黄芪体质?后期的治疗黄师是否会考虑对体质用方药而合用黄芪类方?如果合用会选择那张方?
五、至于柴加龙牡汤用下去得看体质状态,其方证对应者,躁狂或抑郁或躁狂-抑郁混合型均当有效。

-------------------
“体胖,平时多汗;懒惰、嗜睡、精力下降,食欲旺盛,懒言,乏力”等表现几乎都有可能是西药的副作用,与其说是黄芪体质,不如说是半夏体质恰当些,也就是说,这类病人与其说以气虚为主,不如说以痰湿为重,尽管两者可以兼有。初诊时“舌淡润,苔白”,我觉得对舌象的描述未必恰当,应当是第二次的舌象更合乎实际些(呵呵。。。),也就是“舌淡红”,再从脉滑,多汗,食欲旺盛看,似乎有内热,为石膏证。请各位参考。

-------------------
处方3是否为瓜蒂散?因为“最近患者药后恶心呕吐”说明气机有所上逆,用药当考虑“其在上者,因而越之”之可能。

-------------------
佩服楼上!
西药的副作用也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表现的,也可以理解为这种体质状态或体质反应。
张锡纯就有用阿司匹林制造石膏证的经历。
至于说有“石膏证”的存在亦值得思考,但石膏证一般舌面偏干。

-------------------
应该认为黄芪证而不是黄芪体质!
谢谢仆本恨人 ! 700)this.width=700;" >

-------------------
因有 食欲旺盛 大便干 胖等
是不是可以考虑平时让患者服 防风通圣散 以通腑和减肥辅助缓解精神症状

-------------------
哈哈。真是五花八门啊。精彩

-------------------
非常同意经方中的观点!

-------------------
1 行为能力低下,懒惰,嗜睡,反应迟钝,目光呆滞。感觉精神空虚,精力下降,舌淡润,苔白--------少阴证。  
  手足颤动-----------真武汤证。
  易激动,烦躁,脉滑-------石膏证
  处方1-------真武汤加石膏
2 腰酸痛-------少阴表证
  处方2--------处方1加麻黄、细辛
3 懒言,乏力,嗜睡。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思维缓慢,注意力下降,--------少阴证。  
  食欲旺盛,舌淡红-------石膏证
  腰痛,寒战-------少阴表证
  恶心呕吐,舌体大,苔白腻-------半夏证
  处方3-------真武汤加麻黄、细辛,石膏,半夏
 

-------------------
引用第11楼经方中于2008-10-17 13:55发表的  :
1方选真武汤,柴胡加龙牡适用于躁狂者,抑郁状态不太适合。
2加麻黄,细辛。
3温胆汤和麻附细辛汤。


赞同!

-------------------
同意楼上。

-------------------
再重新分析本案如下:
1:患者行为能力低下(退缩表现),懒惰嗜睡,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又感觉精神空虚,且精力下降,此乃一派阴寒之征,当属于抑郁证之表现:而其平时多汗,容易激动烦躁,夜里打鼾,这又具躁狂特征,既有抑郁而又兼躁狂,这算不算双相情感障碍呢?-所以我认为该患者诊为“精神 分裂症”的正确性?!但具体再分析其临床表现,其易激动烦躁又当是由于过分的抑郁而来,正所谓物极必反嘛,加之该患者的年龄正 处于“懵懂少年”时期,是否存在(比如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精神上长期的处于紧张或压抑等)一些不良的精神刺激或可说是打击(有时也可以是意外的),换句话说其抑郁为本而躁狂为标,故我考虑方选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附片10(先煎30分钟)   干10   生甘草5  麻黄9  细辛6
2:二诊上方加入茯苓白术各15克
3:三诊方我考虑用柴胡加龙牡汤合核承气汤再加半夏
还有一点:该患者并非初诊,且同时(之前)已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此种情况,其临床表现很不容易区分哪些症状是原发的还是一些药物造成的,以及这类疾病现在在临床上并不鲜见,而在治疗上我个人感觉很无把握!还请版主将黄师临证这方面的经方治疗经验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事项,以供咱们沙龙的学友们提高水平啊!!谢谢您了!

-------------------
还请版主介绍黄师临证这方面的经方治疗经验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对这一点我万分赞同.这个病人的西医诊断没有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影响中医的治疗.我的问题是,我们的治疗是针对精神病本身,还是兼顾西药的副作用?换句话说,如果同一个病人,在服西药以前和以后用中医治疗会有什么不同?事实上,不同的精神病人,无论体质如何不一样,如果都给他服用氯氮平(一种高效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的话,那么90%或更多的患者会有流口水,肥胖,嗜睡,乏力等表现.而这些证并非精神病所固有的,在论治时,将这些证也一并考虑进去的话,有些匪夷所思;不考虑进去的话,又违背辨证论治的原则.还请版主介绍黄师临证这方面的经方治疗经验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事项.

-------------------
引用第11楼经方中于2008-10-17 13:55发表的  :
抗精神分裂症的药常用吩噻嗪类,代表药物是氯丙嗪,这类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是椎体外系反应。表现震颤、流涎、运动障碍、甚至抽搐,用苯海索可对抗。其他也可出现无力、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等。
1方选真武汤,柴胡加龙牡适用于躁狂者,抑郁状态不太适合。
2加麻黄,细辛。
3温胆汤和麻附细辛汤。

柴胡加龙牡适用于躁狂者,抑郁状态不太适合。我的看法正好相反,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说的似乎就是抑郁者意志活动下降的表现.躁狂者不会如此,表现为意志活动增强,多动,多话,情绪高涨.当然,从一句话强分彼此,或易附会,故提出来请大家参考.

-------------------
还有,经方不是针对某一两个临床症状去用药,而是一种体质状态,比如烦躁,如果草率的就只想到石膏我认为是不太正确的,因为主治烦躁的又何止石膏呢,如黄师常用的黄芩黄连栀子连翘等均可用来治疗烦躁。总感觉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有待临床细心体会和研究。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于亢奋性精神异常可以镇静,对于抑郁型同样可以疏肝解郁。

-------------------
????????目前找中医治疗的病症多已接受过西医治疗,这使得很多原本或许简单的病症变得错综复杂,这给当今中医用药及疗效评价带来很大困难。

???? 黄教授临证,对于使用西药而评价为无效者,则多建议患者停服西药,而仅用中医治疗,以便观察疗效;而对于使用西药毒副作用大而不能耐受的患者,则根据具体情况或停服西药仅用中药治疗,或用中药配合以改善症状,减少西药的副反应。

???? 如黄师曾治疗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激素治疗后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满月脸、水牛背、多毛、多汗、四肢肌肉减少等,一开始处以大剂量生地炙甘草汤,后效果不明显,因得知患者一直在服用激素,而出现小便有隐血难消时,黄师便改从调节免疫入手,使用小柴胡合猪苓汤,效果明显,患者很快指标正常,激素副作用减轻,而渐渐恢复健康。

???? 又如黄师治一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患者经验:停服中药芍药甘草汤纯用西药则大便干结难解、腰腿疼痛、腿抽筋、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上升,而纯用中药指标亦上升,表明熊去氧胆酸与中药对此患者有协同作用。

????   在肿瘤治疗方面,黄师临证发现患者放化疗期间服用经方与未服用中药者相比,服用经方者放化疗的反应明显减小,而患者也有体会,服用中药进行放化疗与某疗程未服用中药自我感觉也有明显不同。这说明经方放化疗期间配合服用经方能减少放化疗的反应。

????   中西药并存,前人这方面没有经验可供我们参考,需要临床者与患者一起摸索,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留意,多总结,多交流,把成功的案例,好的经验让更多的人分享。

-------------------
中西医怎么结合
是个问题?

-------------------
柴加龙牡汤

-------------------
用经方,有时着重于点,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时着重于面,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如何掌握这个尺度?难啊!须反复验证。我用柴胡加龙牡汤的出的经验就是:对于兴奋的优于抑制的,当然不一定正确。

-------------------
1.真武汤合五苓散
2.+麻黄、细辛
3.恶寒、全身困重、心悸气短而脉缓者,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故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温胆汤

-------------------
“恶心呕吐,多疑,舌淡红体大,苔白腻”,乃温胆汤证
“懒言,乏力,嗜睡。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思维缓慢,注意力下降。多食后打寒战稍动则自觉腰痛。2008年7月24日心电图提示:心率53次/分,心动过缓。刻下脉84次/分。身高170cm,体重100kg”符合经文:恶寒、全身困重、心悸气短而脉缓者,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故处方3用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温胆汤。

-------------------
黄师处方,请参考:
[1]生麻黄10g  制附片20g (先煎1小时)北细辛10g 干姜12g 生甘草10g  红枣20g

[2]葛根30g  肉桂6g

[3]制半夏30g 茯苓30g 陈皮10g 生甘草5g 枳壳30g 竹茹10g 干姜10g 红枣20g

-------------------
此案值得好好学习,我们都想得太多了,方证把握得不好。

-------------------
请版主分析一下,谢了.

-------------------
还是王晓军的方案 与黄老师的接近。

-------------------
  一诊中:"行为能力低下,懒惰,嗜睡,反应迟钝,目光呆滞。感觉精神空虚,精力下降。舌淡润,舌颤,苔白。"与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还能对应得起来。但“平时多汗,流口水,手足颤动,容易激动,烦躁,夜里打鼾。脉滑90次/分。”好像对不起来,流口水似乎是细辛的药证。请楼主谈谈黄师治精神病的体会?谢谢!

-------------------
多 食后畏寒,不知道什么道理?

-------------------
正邪互争吗

-------------------
经方治病不是对症状用药,而是对疾病及对体质状态用药,千万不要对某一两个症状纠缠。

下面我据随师学习经验,结合本案谈谈我对精神分裂症的经方治疗的认识,错误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

患者的主要症状特征包括思维障碍,知觉障碍,情感平淡,紧张症,自知力障碍等。

根据临床症状群的不同,可划分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及未分化型五类。关于精神分裂症信息,下面网页供参考:
http://www。widekast。com/cpo/xlzl/cjxljb/jsflz.htm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胆汤等是目前黄师临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乃调神安神方,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此方不仅可以治疗以“胸满、烦、惊、谵语”为特征的如躁狂症、焦虑症等,也可以治疗以“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为特征的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同时还是既可表现为抑郁又有躁狂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常用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表现均可视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而以伴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失眠、动悸、惊恐等为特征的柴胡体质患者为首选。常与桃核承气汤黄连解毒汤、栀子厚朴汤等合方使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热性止痛兴奋剂,可治疗以极度疲倦感为特征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平淡,运动、姿势和行为的紧张、自觉身体困重、意欲低下时,首先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振奋身体机能,是黄师临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途径,特别适合于形体粗壮,脸色黄暗,肌肉易酸痛,反应不灵敏者。

------温胆汤是壮胆化痰方,主治以惊恐不眠为特征的感觉异常类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障碍、知觉障碍等属于感觉异常,如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口中多粘痰、眩晕、恐高、心悸、失眠多噩梦、易惊者,本方甚为合适。

本案患者形体胖而较壮实、脸色黄暗、嗜睡、反应迟钝等较明显,可视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所主之极度疲倦感,故黄师首诊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麻黄附子甘草汤方,以振奋身体机能。
二诊因患者腰背不适,属葛根所主,加肉桂,则暗合了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因桂、草能定悸,故本方较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更为安全。
三诊患者病情好转,故服药不适,伴见恶心呕吐,故换方温胆汤。
[ 此帖被黄波在2008-10-23 16:10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
我觉得温胆汤有效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健脾胃的功效,其安神的功效也有可能是间接的
有的老中医讲过虚不受补的人首先要顾脾胃,消化功能好对饮食营养和药物的吸收也会变好。我想李东垣写脾胃论有臆测也有根据吧。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源于金匮,但所治之证好像和此案不相关,请问黄波老版主是怎么看这个方的?下面附此方的有关金匮条文:

30.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31.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
请问黄波“恶寒、全身困重、心悸气短而脉缓者,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难道不是宋本伤寒金匮上的条文?

-------------------
引用第42楼aykm于2008-10-23 16:34发表的  :
我觉得温胆汤有效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健脾胃的功效,其安神的功效也有可能是间接的
有的老中医讲过虚不受补的人首先要顾脾胃,消化功能好对饮食营养和药物的吸收也会变好。我想李东垣写脾胃论有臆测也有根据吧。

温胆汤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的,应属宣剂,宣可解郁,精神病人多有心情不畅的情况,方中茯苓《本经》主忧恚、惊邪。有很好的解郁作用。生姜、半夏、陈皮就更不用说了。

-------------------
怪病多痰,久病多瘀,其实温胆汤着重于“痰”上。

-------------------
引用第43楼空穴来风于2008-10-23 17:55发表的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源于金匮,但所治之证好像和此案不相关,请问黄波老版主是怎么看这个方的?下面附此方的有关金匮条文:
30.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31.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


桂枝茯苓丸仲景是用来下死胎方,如果而今我们仍按原文使用,那现该躺在角落里啰!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仲景经方之一,应用研究和讨论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不少争议。我们师兄做过此方的方证研究,他发现本方在条文的归属、原文的阐述注解、方证及适应病症的归纳、症状的解释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分歧。

为什么呢?

受时代局限及医家思维模式的影响,古代方证,包括《伤寒论》中体现的方证的表述是不完整的。它们一般使用自然语言,包括古代的方言等,并带有医家的主观性。往往寥寥数语,将此方应用的最关键的指征点了出来。有的方证,就是某个病,或疾病的某个阶段;有的方证,则是针对几个病的,其方证概括了几个病的共同特征;也有的方证,是对某种体质的,方证应对患者的外貌特征和疾病趋向性给予描述。还有许多方证,是既对病,又对人,这种方证的表述就要求较高,如果表述过于简略,很容易造成他人理解上的困难。

时代在前进,医学在发展,对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是现在却要严格要求自己,即对每张经方的方证构成要逐步加以规范,因此黄教授提出研究现代方证的目的,主要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该方对何种症状或体征有效?
第二,该方对何种疾病或何种症候群有效?
第三,该方对何种体质状态或体质有效?
传统的用药经验,对回答“该方对何种体质的人有用”起到了有力的支撑;而现代的报道,对回答“何方对何病,尤其对哪些现代疾病有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古代经验和现代报道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总结出现代意义上的方证,方剂才能在临床运用中被准确地选择应用并取得理想的疗效。

从通过对仲景原文分析及对临床验案34例进行回顾性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已超出仲景原文论述的范围,治疗的病种范围除了治疗水气病外已有所扩大。当然,不同疾病下,方证表述自然不一样。对于本方现代报道较少的情况,则需要更多人的临床研究。黄师将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便是一种开拓。

-------------------
  看到黄师处方后,一直不很理解,因初诊患者有热象,初诊方却未有清热之药,按说烦躁,多汗,脉滑数应该加石膏才对啊。再看到王晓军的分析,“抑郁为本躁狂为标”“过分的抑郁导致躁狂,物极必反”,再结合患者的舌、体质和行为、反应的表现,才逐渐理解本患者应该是以阴寒的麻黄体质为主,而烦躁、易激动属于次要症状(或后发症状),所以黄师没有加清热之药,以避免掣肘。同时对以上各位(特别是四楼的方证辨得很准确)直接开出附子类方的网友表示佩服。
  另外我的想法,精神类病人,除了那些完全的白痴或严重思维退化的精神病患者会表现出单纯的持续抑郁或持续躁狂的症状外,其它较轻的病人都会表现出抑郁、躁狂(焦虑)这两种倾向,只是有显隐和多少之别,因为这是精神活动的两个方面。由此也可以推测本病人的烦躁是过度抑郁而来(不过也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请大家指点)。
相关文章
 初学的问题
 六、十二经筋
 青金散(《圣济总录》卷一○四。)
 “医之道”与“道之医”---其说明师是谁?
 坐骨神经痛
 牛黄解毒片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