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真菌  B.细菌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立克次体

2.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B.可用细菌滤器除去  C.含DNA和正RNA

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  E.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3.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

A.cm  B.mm  C.μm  D.nm  E.dm

4.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下列哪种微生物相似?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立克次体

5.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E.DNA或RNA

6.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7.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

A.毒性噬菌体  B.溶原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前噬菌体  E.以上都不是

8.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

A.毒性噬菌体  B.前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β噬菌体  E.λ噬菌体

9.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

A.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

B.其核酸组成与宿主菌是否相符 C.噬菌体的形态  D.细菌的种类  E.噬菌体的核酸类型

10.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

A.快速繁殖  B.停止繁殖  C.产生毒素  D.基因突变  E.裂解

11.细菌的H-O变异属于:

A.  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鞭毛变异   D.菌落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2.BCG是有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

A.  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抗原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菌落变异

13.S-R变异是指细菌的:

A.  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抗原变异 E.菌落变异

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

A.  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  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

C.核质、核糖体、质粒  D核质、质粒、转位因子

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

15.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

A.  F质粒 B. R质粒   C.Vi质粒   D.  Col质粒   E.  K质粒

16.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 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D. 是细菌必备的结构

E. 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

17.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自然发生  B. 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  C. 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

D .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   E. 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

18.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

A. Griffith   B.  Avery   C.  Luria   D.  Lederberg  E.  Delbruck

19.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的细菌称为:

A.  F+菌 B.  F-菌 C.  F’菌  D.  Hfr菌  E.  溶原菌

20.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1. 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  溶原性转换执业护士网  E.  原生质体融合

21.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1. 染色体突变 B. R质粒的转移 C. 转座子的转位 D. 溶原性转换E. 插入序列的插入

22.关于耐药性质粒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1. 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组成 
  2. B.RTF与F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性菌毛

C.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 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23.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1. 转化  B. 接合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24.转化过程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

A.  通过鞭毛  B.  通过性菌毛  C.  通过噬菌体 D.  直接摄取 E.  细胞融合

25.关于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1.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 B.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  D.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DNA上

E. 转位因子能在DNA分子中移动

26.能将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沟通而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1. 鞭毛   B.性菌毛  C.中介体  D. 核糖体  E. 普通菌毛

27.细菌的性菌毛:

A.化学成分为多糖  B.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是接合时的必要结构

D. 是转导时的必要结构  E.是细菌吸附于易感细胞的必要结构

28.Hfr菌是:

A.  含有R质粒的细菌 B.  含有Col质粒的细菌  C.  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的细菌

D.  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E.  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

29.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A.  转导  B.  接合  C.  转化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30.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需R质粒参与  B.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C .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  D. 需F质粒参

E. 由性菌毛介导

31.接合与原生质体融合的共同特点是:

A.  需性菌毛介导  B.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  C. 需R 质粒参与 

D. 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  E. 需处于感受态

32.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A.  R 质粒 B. 游离的F质粒 C. F,质粒  D. 染色体上的F质粒 E. 染色体基因

33.F+菌与F,菌的主要区别是:

  1. F+菌含性菌毛,F,菌不含性菌毛 
  2. F,菌含性菌毛,F+菌不含性菌毛
  3. F,质粒可含染色体基因,F+菌的F质粒不含染色体基因
  4. F+菌可与F-菌接合,F,菌不能与F-菌接合
  5. F,菌能与F-菌接合,F+菌不能与F-菌接合

34.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包括:

  1. 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  B. 质粒上的基因  C. 染色体上特定部位的基因

D. 染色体上任何部位的基因   E. 噬菌体基因

35.关于流产转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 是普遍性转导的形式之一  B. 外源性DNA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

C. 外源性DNA不能自身复制  D. 产生的菌落比正常菌落小得多

E. 完全转导比流产转导更多见

36.下列关于局限性转导,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又称特异性转导 

B.  仅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

C.  受菌获得供菌染色体DNA特定部位的遗传性状

D.  转导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

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高

37.溶原性转换转移的遗传物质是:


A.   细菌染色体基因 B. 噬菌体基因  C. 转座子  D. 插入序列  E. 质粒

38.白喉棒状杆菌染色体上整合β-棒状噬菌体基因后,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这种基因转移方式属于:

  1. 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39.溶原性转换:

  1. 由R质粒参与  B. 由性菌毛介导  C. 由温和噬菌体参与

D. 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E. 受菌与供菌直接融合而发生基因转换

40.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区别是:

  1. 前者参与的是温和噬菌体,后者参与的是毒性噬菌体
  2. 前者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后者转移的是供体菌基因
  3. 前者可引起受体菌耐药性改变,而后者不能
  4. 前者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后者以噬菌体为载体进行基因转移
  5. 前者进行基因转移需受菌处于感受态,后者则否

4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1. 需质粒参与  B.需处于感受态  C.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

D. 需毒性噬菌体介导  E. 需性菌毛介导

42.关于R质粒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1. 含编码细菌耐药性的基因  B. 一种R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

C. 为接合性质粒   D. 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

E. 耐药决定子上的转座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43.原生质体融合:

A.  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 

B.  是两细菌的细胞壁发生融合

C.  融合细胞的胞质混合,但无遗传物质交换

D. 细菌通过该方式传递耐药性十分常见

E.  是一种人工基因转移系统  

44. 临床上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

A.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  B. 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

C.  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D. 长期、大量、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E.  在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45.下列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

A.  转化  B. 溶原性转换  C. 普遍性转导  D. 原生质体融合 E. 接合

4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测定致癌物质?

A. Aems test  B. transformation test  C. fluctuation test  D. 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47.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F+菌与F-菌接合,转移的是F质粒

B.  Hfr菌与F-菌接合,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

C.  F,菌与F-菌接合,转移的是F质粒

D. F+菌与F-菌接合后,F+菌并不失去F质粒

E.  F菌与F-菌接合后,F菌失去F质粒

48.细菌L型变异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属于细菌的形态变异

B.  是由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受阻

C.  L型细菌多为革兰染色阴性

D. L型细菌呈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滤器

E.  L型细菌在低渗高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上能缓慢生长

49.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供体菌DNA片段:

A.  不能进入受体菌

B.  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

C.  进入受体菌后能自身复制,但不能与染色体整合

D. 进入受体菌后既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与染色体整合

E.  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后不能表达相应的性状

50.决定细菌耐药性的遗传物质是:

A.  R质粒 B. F质粒  C. 细菌染色体 D. 噬菌体E. 插入序列

51.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菌间通过性菌毛进行接合

B.  接合转移的基因主要是质粒DNA

C.  R质粒为接合性质粒

D. F质粒丢失,细菌接合的能力随之消失

E.  接合是革兰阴性菌中F质粒的特征,革兰阳性菌中尚未发现

52.关于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A.  临床分离的非典型菌株,要从细菌变异的角度去分析、鉴别

B.  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须进行药敏试验以正确选择抗生素

C.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制备疫苗

D. 可利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测定致癌物质

E.  细菌的耐药质粒与耐药性有关而与毒力及致病性无关

53.转位因子不包括下列哪种成分?

A.  转座子  B. 插入序列 C. 转化因子  D. 前噬菌体  E. 转座噬菌体

X型题

1.噬菌体的特点是: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C.分别以细菌、真菌、螺旋体及放线菌等为宿主  D.可通过滤菌器  E.对人致病

2.电子显微镜下,噬菌体的形态有:

A.蝌蚪形  B.微球形  C.棒形  D.砖形  E.丝形

3.溶原性细菌的特点是:

A.能正常繁殖,不产生噬菌体,但能将产噬菌体的能力传递给后代  B.溶原状态有时自发地终止  C.能抵抗相应噬菌体的侵袭作用 D.溶原性细菌某些性状可发生改变  E.能产生细菌素

4.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A.大肠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伤风梭菌  E.肉毒梭菌

5.噬菌体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是由于噬菌体:

A.能诱导细菌变异 B.能寄生在细菌内  C.寄生作用具有种、型特异性  D.能裂解细菌  E.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

6.噬菌体的应用包括:

A.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B.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C.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D.用于治疗某些局部感染性疾病  E.用于追踪传染源

7.可产生性菌毛的细菌有:

A.  F+菌 B. F,菌  C. Hfr  D. 含R质粒的细菌  E. 雄菌

8.下列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中,哪些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

A.转化  B. 转导  C. 接合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9.关于普遍性转导的特点,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B. 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DNA的任何部位

C. 能转导质粒  D. 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

E. 转导频率比局限性转导高

10.下列哪些属于细菌的遗传物质:

A.  染色体  B. 质粒  C. 插入序列  D. 转座子  E. 前噬菌体

11.下列哪些遗传物质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转移?

A.  染色体基因   B. F质粒  C. F,质粒 D.Col 质粒  E. R质粒

12.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下列哪几种方式在细菌间转移?

A.  转化  B. 转导  C. 接合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13.耐药性突变的特点是:

A.  产生耐药性突变的是菌群中的个别细菌

B.  是由于细菌接触药物后引起的

C.  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

D. 突变率可因理化因素诱导而增高

E.  回复突变不一定会恢复原来的基因型

14.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扩散,临床用药应采取哪些措施?

A.  治疗前做药物敏感试验  B. 足够剂量用药  C. 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D. 少量多次用药  E. 使用广谱抗生素

15.关于转位因子,下述正确的是:

A.  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三类

B.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特异性DNA序列

C.  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

D. 可在染色体与质粒、质粒与质粒之间进行转移

E.  转位因子的转位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

16.S-R变异可伴有下列哪些变异?

A.  抗原变异  B. 毒力变异  C. 结构变异  D. 耐药性变异  E.  生化反应的变异

17.与噬菌体有关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

A. transformation B. transduction  C. conjugation 

D. protoplast fusion  E. lysogenic conversion

18. 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F+菌与F-菌接合时,F质粒被转移

B.Hfr菌与F-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被转移

C.  F菌与F-菌接合时,F质粒及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D.  F+菌与F-菌接合后,F+菌失去F质粒而变为F-

E.F菌与F-菌接合后,F菌不变为F-

19.下列关于转化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  被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  B. 转化转移的DNA片段比转导要小

C. 转化比转导的效率高   D. 只有受体菌处于感受态才能进行转化

E. Ca2+与Mg2+处理,可增加感受态细菌摄取DNA的能力

20.关于流产转导,下述正确的是:

A.  外源性DNA片段不能进入受体菌  B. 外源性DNA片段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

C. 外源性DNA片段不能自身复制 D. 流产转导是普遍性转导的一种类型

E. 流产转导的菌落大小与正常菌落相同

21.关于局限性转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B.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

C.  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

D.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

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低

22.关于原生质体融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而形成

B.  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缺乏细胞膜

C.  融合细胞的胞质可互相混合

D. 融合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互相交换

E.  融合仅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

23.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各项哪些是正确的?

A.  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  B. 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 一个细菌内只能含有一种质粒 D. 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后消除

E. 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结构

24.细菌间进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外源性遗传物质包括:

A.  核质  B. 核糖体  C. 质粒DNA  D. 转座子 E. 噬菌体基因

 

二、填空题

1.噬菌体有    和 三种形态,大多数噬菌体呈

 形。

2.以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例,其结构可分为   和  两个部分,化学组成主要是  。

3.噬菌体可以作为  的载体,把某些  带到宿主细胞中与DNA整与DNA整合,引起后者发生变异。

4.噬菌体具有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具有抑制相应噬菌体使之失去  的能力。

5.根据噬菌体侵人菌细胞后,是否增殖并裂解细菌,可以分为  噬菌体和 噬菌体。

6.毒性噬菌体以 方式进行增殖,增殖过程包括  、   几个阶段。

7.常见的细菌性状变异有     

8.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    

9.根据质粒是否具备自身转移能力可将质粒分为 

10.转位因子主要有       三类。

11.接合性质粒主要包括     

12.噬菌体参与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      

13.R质粒由 两部分组成,分别编码    

14.普遍性转导根据供体菌DNA进入受体菌后是否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而  分为    

15.F-菌亦称  ,可经 方式变为F+菌。

16.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的基因转导时间分别发生于温和噬菌体的    

17.R质粒可通过      等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在细菌间传递耐药性,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为  

18.通常把细菌的鞭毛从有到无的变异,称为  变异,把细菌因受青霉素、免疫血清等作用而致细胞壁缺陷称为  变异。

 

三、名词解释

1.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

2.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4.前噬菌体(prophage)

5.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6.溶原性转换( lysogenic convension)

7.质粒(plasmid)

8.卡介苗(BCG)

9.转化(transformation)

10.转导(transduction)

11.接合(conjugation)

12.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13.高频重组菌(high frequency recombinant,Hfr)

14.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

15.转座子(transposon,Tn)

16.突变(mutation)

17.转座噬菌体

18.转位因子

 

四、问答题

1.简述噬菌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2.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怎样?各有何医学意义?

3.简述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及其意义。

4.简述F+菌、F-菌、Hfr和F, 菌的区别。

5.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现象的类型。

6.简述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7.简述质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8.简述L型细菌的形成、特点及临床意义。

9.简述耐药性质粒及其在细菌间传递耐药性的方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A   3.D    4.B    5.D   6.A7.D 8.C   9.A   10.E 11. C 12. B  

13. E 14. D 15.B 16. D 17 D 18. A    19.D 20. B 21. C   22. D   

23. B   24. D  25.D  26. B  27. C   28. C   29. A   30. B   31. D  32.E   33. C  

34. A   35. E  36. D   37. B   38. D   39. C  40. B 41.C   42. B   43. E

44. E   45. B   46. A  47. E   48. E   49. D   50. A  51.E    52. E   53.C  

 

注解

1.除立克次体外,其余现在都发现有相应的噬菌体。

17.细菌的耐药性突变是基因突变,按照基因突变的规律,耐药性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也可经理化因素诱导而发生;根据影印实验,耐药性突变是细菌在未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并非是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成为耐药菌株,药物在此过程中只起筛选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

20.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R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如致病性大肠埃希菌90%有R质粒。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或原生质体融合(细胞融合是一种人工基因转移系统)的方式在细菌间转移,而接合是质粒转移的主要方式,R质粒为接合性质粒,可通过接合的方式转移。故正确答案为B。

32.Hfr即高频重组菌,是F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形成的。Hfr菌也为雄菌,可通过性菌毛与F-菌接合而转移遗传物质。由于整合上去的F质粒位于Hfr菌染色体的末端,Hfr菌与F-菌通过接合进行基因转移时,任何震动都能使转移终止,故F-菌获得位于染色体末端的F质粒的机会很少,主要是获得Hfr菌的染色体基因。故正确答案为E 。

 

X型题

1.ABCD   2.ABE    3.ABCD  4.BCE* 5.ABCD 6.ABCDE 7. ABCDE  

8. ABCE   9. ABCD  10. ABCDE 11.ABCDE   12. ABE 13. ACDE 14. ABC  

15. ABCDE   16. ABCE 17. BE   18. ABCE 19. ABDE 20. BCD   21. ACD  

22. ACD   23. ABD 24. ACDE 

注解

4.大肠杆菌肠毒素和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的产生由质粒决定。

 

二、填空题

1.斟抖形  微球形  丝形  斟抖

2.头部  尾部  核酸  蛋白质

3.DNA  基因

4.特异性  侵袭敏感细菌

5.毒性  温和(溶原性)

6.复制  吸附  穿人  生物合成  成熟与释放

7.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8.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

9.接合性质粒,非接合性质粒

10.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前噬菌体

11. F 质粒,R质粒,Col质粒, Vi质粒

12.转导,溶原性转换

13.耐药性传递因子/RTF,耐药(r)决定子,性菌毛,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4.完全转导,流产转导

15.雌菌,接合

16.裂解期,溶原期

17.转化,接合,转导,接合

18.H-O,细菌L型

 

三、名词解释

1.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根据噬菌体侵入菌细胞后,是否增殖并裂解细菌,可以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2.毒性噬菌体是能在敏感菌中增殖并能使之裂解的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是指感染细菌后可将其基因组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但随细菌DNA的复制而复制,也不裂解细菌。

4.前噬菌体是指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5.溶原性细菌是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6.溶原性转换是指温和噬菌体的DNA(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7.质粒: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链DNA,经人工抽提后可变成开环状或线状。

8.卡介苗:卡-介二氏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杆菌在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230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留免疫原性的变异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9.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性状。

1www.med126.com/zhuyuan/0.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形状。

11.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12.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了噬菌体的DNA片段而成为溶原状态,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3.高频重组菌:有少部分F质粒进入受体菌后,可插入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中,与染色体一起复制。整合有F质粒的细菌能高效地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故称之高频重组菌。

14. R质粒:又称接合性耐药质粒,可通过细菌间的接合进行传递,它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

15.转座子(Tn):是转位因子中的一种,可携带耐药性基因、抗金属基因及毒素基因等。当Tn插入染色体或质粒上的某一基因时,一方面可引起插入部位的基因突变,另一方面可因带入耐药性基因而使细菌获得耐药性。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Tn有关。

16.突变: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细菌形状的遗传性变异。

17.转座噬菌体:又称前噬菌体,是一些具有转座功能的溶原性噬菌体,当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时,能改变溶原性细菌的某些生物学形状,如β-棒状噬菌体就与编码白喉毒素有关。

18.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能在DNA分子中移动,改变其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转位因子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三类。

四、问答题

1.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属于非细胞性微生物。具有以下这些主要的生物学特性。  

(1)体积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结构简单,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仅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

(2)是一种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3)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4)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寄居在易感宿主菌体内。

2.根据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可将噬菌体分成两种类型: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者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后者感染宿主菌后,将其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中,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将噬菌体基因  传给子代细菌,在细菌体内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不引起宿主菌裂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溶原性细菌。

毒性噬菌体的溶菌作用具有高度的特性,即一种噬菌体只能裂解一种和它相应的菌,故可用于未知细菌的鉴定与分型,这对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溶原性细菌的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这称为溶原性转换。许多细菌毒素产生、抗原结构和血清型别都与溶原性转换有关。此外,温和噬菌体还是遗传物质转运的工具。 

3.简述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及其意义。

  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有:①细菌 L型变异: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或溶菌酶等因素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即L型细菌。某些L型细菌仍有一定的致病力,可引起肾盂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慢性感染。②荚膜变异:如肺炎链球菌从患者体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初次分离时可形成荚膜,致病性强;经传代培养后荚膜逐渐消失,致病性亦随之减弱。③芽胞变异:如将有芽胞的炭疽杆菌在42℃培养10-20d后,可失去形成芽胞的能力,毒力也随之减弱。④鞭毛变异:如将有鞭毛的变形杆菌点种在琼脂平板上,由于鞭毛的动力作用使细菌在平板上弥散生长;若将此菌点种在含1%石炭酸的培养基上,细菌则失去鞭毛,仅在点种处形成单个菌落。

4.简述F+菌、F-菌、 Hfr菌和F,菌的区别。

   F+菌:带有F质粒具有性菌毛的细菌,可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传递给F-菌。F-菌:不带F质粒、无性菌毛的细菌。Hfr菌:F质粒进入受体菌后,不是游离于胞质中,而是整合于细菌染色体的末端,整合后的细菌能高效转移染色体基因,故称其为高频重组菌(Hfr)。Hfr菌能与F-菌接合,但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F-菌获得F质粒的机会很少。F,菌:Hfr菌中的F质粒从染色体上脱离时,可带有染色体上几个邻近的基因,这种质粒称为F,质粒,含F,质粒的细菌称为F,菌,它也能与F-菌接合,转移的是F,质粒。

5.举例说明细菌变异现象的类型。

   ①形态结构的变异:如细菌L型变异、荚膜变异、芽胞变异及鞭毛变异。②毒力变异:包括毒力的增强和减弱。如无毒力的白喉棒状杆菌感染了β-棒状噬菌体后,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而卡介苗,则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230代而获得的减毒株。③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物质敏感的细菌,变异为对该种药物具有耐受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株。④菌落变异:如S-R变异,细菌菌落从光滑型变为粗糙型,这种变异常见于肠道杆菌。

6.简述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转导可分为两类:①普遍性转导:发生于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噬菌体作为载体,可转导供体菌染色体DNA的任何部位或者质粒,供体DNA进入受体菌后可产生完全转导和流产转导两种结果。转导频率较局限性转导低。②局限性转导:发生于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期,可转导噬菌体及供体菌DNA的特定部位,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

7.简述质粒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其主要特征有:①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可不依赖细菌染色体而独立进行复制。有的质粒既能独立复制,又能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与染色体同步复制。②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如F质粒编码性菌毛,与致育性有关;R质粒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③并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资,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④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接合性质粒通过性菌毛转移,非接合性质粒则可以转导、转化等方式转移。

8.简述L型细菌的形成、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或溶菌酶等因素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即L型细菌。L型细菌大小不一,由于缺乏细胞壁而呈高度多形性,如球形、杆状和长丝状等,可通过细菌滤器;革兰染色多为阴性,在含血清的高渗低琼脂培养基上能缓慢生长,形成荷包蛋样小菌落。临床上使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治疗病人时,可产生细菌L型变异。某些L型细菌仍有一定的致病力,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因此,临床上遇有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L型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宜作L型细菌的专门分离培养,并更换抗菌药物。

9.简述耐药性质粒及其在细菌间传递耐药性的方式。

  耐药性质粒指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的质粒,分为两类:①接合性耐药质粒:又称R质粒,能通过接合方式在细菌间传递耐药性。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以单独存在,也可结合在一起,但单独存在时不能发生质粒的接合性传递。RTF的功能与F质粒相似,可编码性菌毛和通过接合转移;耐药决定子则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由几个转座子连接,相邻排列,每个转座子两端以及RTF与耐药决定子之间均有插入序列,可自由结合与分离。转座子的转位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②非接合性耐药质粒:不能通过接合的方式传递,但可通过转导、转化等方式在细菌间传递耐药性。

 

 

相关文章
 卫生学实验指导:实习五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与
 临床麻醉学理论教案:第十九章
 社会心理学考核办法:08年A心理试卷B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图片128
 药理学(专科)授课教案:传出神经药理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作业习题:逆转录病毒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