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
拚音 DUANZANXINGNAOQUEXUEFAZUO
别名 中医:中风先兆,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脑血管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动脉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暂时性的供血不足,导致受累脑组织出现一过性的功能缺损而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持续时间短则数秒至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症状和体征全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多因以下几种触发因素而发病。 1.微血栓: 主动脉-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微栓子循血流进入视网膜或脑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微栓子经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末梢而不足为害,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2.血液动力学改变: 患者原已有某一脑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平时靠侧支循环尚能勉强维持该局部脑组织的血供。在一过性血压降低时,脑血流量下降,该处脑组织因侧支循环供血减少而发生缺血症状。 3.头部血流的改变和逆流: 急剧的头部转动和颈部伸屈,可能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昏和不平衡感,甚至触发TIA,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颈椎病等更易发生本病。 4.血液成分的改变: 各种影响血氧、血糖血脂、血液粘度和凝固性的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病理状态,如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能成为TIA的触发因素。
中医病因 近年来中医有关中风先兆证的现代研究有多方面的进展,综合历代医家所论及近代医家的研究、中风先兆证的病因如下: 1.五志过极:恼怒过度,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或伤肾阴,阴虚阳亢,引动肝风,则可发生中风先兆证。 2.饮食不节:饥饱失宜或过食肥甘醇酒,损伤中气,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肝风挟痰上扰发生本病。 3.劳倦过度:操持过度,劳则耗气,气为血帅,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经脉痹阻,而发生本病;yin欲过度或房室不节,损伤肾精,肾精血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阳化风动发生本病。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1.肝阳上亢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赖肾精以充养。素体阳盛之人,肝阳偏亢,亢极化火生风,风升火动上扰清窍则发生眩晕;风阳煎灼津液为痰,风痰阻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发生短暂性偏瘫、语言赛涩等症。 2.湿痰内生 饥炮失宜,嗜食肥甘厚味,酒食无度,皆可损伤脾胃,脾虚水湿不化,湿滞酿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闭清窍,发为眩晕。痰浊停滞,郁而化热,热盛即可动风,肝凤挟痰上壅,痹阻气血则可发生一过性偏身不用、肢麻等症。 3.气虚血瘀 气为血帅,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迟滞不畅则成瘀血,瘀血阻于经脉,经脉失养则可出现一过性偏瘫或不用或语言蹇涩等。 4.肾精不足 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肾精血不足,水不涵木,肝阳鸱张,阳亢风动,风阳上扰,可发中风先兆的症状。 总之,中风先兆证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气虚或肝肾阴虚,标实为风、痰、瘀血等上扰清窍或痹阻气血经络而发本病。
病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缺血部位的脑组织常无病理改变。主动脉弓发出的大动脉、颈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也可有动脉硬化改变,或可见动脉炎性浸润。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风病先兆证诊断标准。 (1)主症 a. 阵发性眩晕; b. 发作性偏身麻木; c. 短暂性言语蹇涩; d.一过性偏身软瘫; e. 晕厥发作; f.瞬时性视岐昏瞀。 (2)次症 a. 头胀痛; b. 手指麻; c.健忘; d.筋惕肉(目闰); e. 神情呆滞; f.倦怠嗜卧; g. 步履不正。 (3)理化检查 a. 血压; b. 血糖:尿糖; c. 血脂; d. 血液流变学; e. 心电图; f.眼底。 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两项主症以上,结合次症、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必要时可做CT、MRI等检查,以确定诊断。
中医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可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四型。
(1)肝阳上亢:
证候:平素头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突然眩晕或发作性偏身麻木或一过性偏身瘫软,短暂性言语蹇涩,舌红少苔,脉弦数或弦细数。
证候分析:肝阳上亢,上冒巅顶则头晕耳鸣,视物昏华;肝肾阴虚则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虚火上扰心神则失眠多梦,肝阳上亢,阳化风动,风阳煎的津液为痰,风痰阻于经脉则出现发作性偏身麻木或一过性偏身瘫软,风痰阻于舌部络脉则出现短暂性言语蹇涩;舌红少苔,脉弦数或弦细数均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征象。
(2)痰湿内阻:
证候:平素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突然出现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无力,舌苔白腻,脉象入缓。
证候分析:脾失健运,痰湿上逆,蒙蔽清窍则眩晕头重如蒙;痰湿阻络则偏身麻木无力,痰浊中阻,浊气不降;胸阳不展则胸闷,恶心;痰湿内盛,脾阳不振则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象濡缓,均为痰湿内阻之征象。
(3)气虚血瘀:
证候:平素头晕,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身倦嗜卧,突然出现短暂性言语蹇涩,一过性偏身麻木无力,舌质紫黯或暗淡,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涩或迟涩无力。
证候分析:气为血帅,气虚不能运血,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则出现一过性偏身麻木无力;气虚血滞、舌本失养故出现短暂性言语蹇涩,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则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身倦嗜卧均为气虚之证,舌质紫黯或暗淡,苔白或白腻,脉细涩或迟涩无力均为气虚血瘀之征象。
(4)肾精不足:
证候:平素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或遗精滑泄,突然出现阵发性眩晕或短暂性语言蹇涩,伴耳鸣、发落、齿摇,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证候分析:肾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脑失所养则眩晕、耳鸣、精神萎靡;肾虚腰失所养腰膝酸软;肾虚精关不固则遗精滑泄;肾其华在发,肾精亏虚则发易脱落;肾精不足,舌本失养则语言蹇涩;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均为肾精不足之征象。
西医诊断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
之一、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
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10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发作。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h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h内完全消失。

之二、美国关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标准(美国卒中对策协作委员会(JCSF),1975年)
各种原因引起发作性短暂的脑血流减低,出现一过性(24h内)消失的脑缺血局部症状,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1.颈内动脉系统症状:①运动障碍(单肢或同侧上、下肢)。②感觉障碍(单肢或同侧上、下肢)。③失语(自轻度至高度不等,也可伴谈书及写字障碍)。④一过性单眼失明。⑤同向偏。⑥上述五项的组合。
2.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①运动障碍(单肢,同侧上、下肢,对侧肢,四肢。有时在几次发作中,可由一侧转至另一侧)。②感觉障碍(单肢,同侧上、下肢,对侧肢,四肢感觉钝木或消失。有时在几次发作中,可由一侧转至另一侧)。③同向偏盲。④1/4偏盲。⑤不伴眩晕的共济失调,平衡障碍。⑥上述1~4并有眩晕、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3.需注意的症状(不能单独成立诊断):①单独眩晕。②单独构音障碍。③单独吞咽困难。④单独复视。⑤意识障碍或眩晕发作。⑥强直-阵挛性痉挛。⑦进行扩展性的运动、感觉障碍。⑧大小便失禁。⑨意识障碍伴视力障碍。⑩伴有局灶症状的偏头痛。⑾闪光暗点。⑿单独精神错乱。⒀单独健忘。⒁单独头晕感,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⒂单独雾视。
4.其他:①椎-基底动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有时可表现为一侧性运动、感觉或视力障碍,因此不能仅凭一侧性局灶症状否定椎-基底动脉病变而肯定为颈内动脉病变。②本病约1/4有头痛症状,一般颈内动脉在额部,椎-基底动脉在顶-枕部较多。③倾倒发作(Drap attacks)是椎-基底动脉病变的主要症状之一,但须与多见于中年妇女的隐源性猝倒发作区别。④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可引起同侧椎动脉血流逆行,出现脑干一过性缺血发作。

[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改良爱本堡+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
一、意识(最大刺激、最良反应)
1.两项提问
(1)年龄
(2)现在是几月
(相差两岁或一个月都算正确)
均正确0
一项正确1
都不正确2,做以下检查
2.两项指令(可以示范):
(1) 握拳、伸掌
(2) 睁眼、闭眼
均完成3
完成一项4
都不能完成5,做以下检查;
3.强烈局部刺激(健康肢体)
定向退让6
定向肢体回缩7
肢体伸直8
无反应9
二、水平凝视功能:
正常0
侧凝视动作受限2
眼球侧凝视4
三、面瘫
正常0
轻瘫,可动1
全瘫2
四、言语
正常0
基本可交谈,但有表达困难2
简单交谈3
几个单字式的联系,借助表情、动作5
不能言语表达意思6
五、上肢肩关节肌力
正常Ⅴ00
Ⅳ01
Ⅲ0抬臂高于肩2
Ⅲ0平肩或以下3
Ⅱ04
Ⅰ05
O06
六、手肌力
正常ⅤoO
Ⅳ01
Ⅲ0握空拳,能伸开2
Ⅲ0能屈指,不能伸3
Ⅱ0屈指不能及掌4
Ⅰ0指微动5
O06
七、下肢肌力
正常Ⅴ00
Ⅳ01
Ⅲ0抬腿45度以上,踝或趾可动2
Ⅲ0抬腿45度以上,踝或趾不能动3
Ⅱ0抬腿离床,不足45度4
Ⅰ0水平移动,不能抬高5
006
八、步行能力
正常行走0
独立行走,5m以上,跛行1
独立行走。需扶杖2
有人扶持下可以行走3
自己站立,不能走4
坐不需支持,但不能站立5
卧床6
最高45分,最低0分
轻型0~10分
中型16~30分
重型31~45分

西医诊断依据 TIA的诊断主要是依据病人和家属提供的病史,而无客观检查的直接证据。临床诊断要点为:①突然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②常有反复发作史临床症状常刻板地出现;③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体征;④起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症;⑤无颅内压增高。
发病
病史
症状 1. 颈动脉系统的TIA以偏侧肢体或单肢的发作性轻瘫为最常见。短暂的单眼失明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但并不常见。如主侧半球大脑皮质受累则常出现一过性失语、失用、失读、 失写等症状,短暂的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偶也可见。 2.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 以一过性眩晕、呕吐最常见,其次为一 过性视物成双、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单肢或双侧肢体力弱等。枕后部头痛、猝倒(突然四肢无力而跌倒,一般不伴有意识丧失),特别是在急剧转动头部或上肢运动后发生上述症状,均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体征 本病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体征。当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出现一过性视野缺损,单肢或偏身感觉障碍(如感觉异常或减退)和(或)力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可见眼球震颤,有时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如大脑后动脉分布区受累则可见一过性皮质盲。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一)脑血管造影:在TIA发作当时作全脑血管造影有可能发现脑血管有阻塞影像。但当临床症状恢复后,脑血管造影将不再有阳性发现。 (二)颅脑CT扫描:大多数TIA病人在CT扫描中无阳性发现,但少 数患者有时可显示腔隙性病灶。 (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管腔是否狭窄及其血流速度,有时可为脑内血栓。栓塞的来源提供线索。 (四)颈椎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骨质增生、颈间盘病变、椎间孔狭窄等变化,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依据。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局限性癫痫 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局限性癫痫大多为症状性,并可能查到脑部器质性病灶。如过去有全身性癫痫发作史或有舌咬伤、尿失禁、意识障碍等症状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可助鉴别。
2.美尼尔综合征 本病以发作性耳鸣、眩晕、呕吐、听力减退为特征,容易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相混淆。但美尼尔综合征多发生于年轻人,多次发作后常导致听力减退,眼球震颤为末梢前庭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于中老年,耳鸣、耳聋少见,眼球震颤为中枢性,可用脑干诱发电位和眼震电图以资鉴别。
3.昏厥 也为短暂性发作,但多有意识丧失而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时血压过低。
4.偏头痛 其先兆期易与短暂性脑血发作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和厌食、呕吐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较少表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时间较长。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消失,短期内不再发作。

[附]临床疗效指标:根据下列两点
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
2.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之病残程度)
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
l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
2级基本生活自理。小部分需人帮助。
3级部分生活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
4级可站立步行,但需人随时照料。
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
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
7级植物状态。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之内。
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计分法,根据中风病先兆证的主症和次症进行评定。主症按四级评定,次症按二级评定。
疗效百分数=(治疗前总分数一治疗后总分数)/治疗前总分数× 100%
a. 临床治愈:疗效百分数≥95%;
b. 显效:疗效百分数为60%~95%(不包括95%);
c. 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60%(不包括60%);
d.无效:疗效百分数<20%,乃至疗效百分数为负数,甚至发生中风。
预后 根据有关文献统计, TIA病人中约有20%~35%发生脑梗塞。 颈内动脉系统TIA者发生脑梗塞的可能性更大,但对各个病人的预后目前尚无法预测。
并发症
西医治疗 TIA多次发作容易导致脑梗塞。因此治疗本病的目的是为预防复发或减少复发。本病在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使用血管扩张药的同时,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降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抗心律失常等。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量为30~50mg,每日1次,长期服用。如有溃疡病或出血倾向者禁用。
(2)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可扩充血容量。急性发作后可静点500ml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有心、肾疾患慎用。
2.钙离子拮抗剂 本类药物可阻断钙离子通道,防止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并可使血管扩张。常用药物为脑益嗪25mg口服,每日2~3次。盐酸氟桂嗪5~10mg口服,每晚1次。尼
莫地平20mg口服,每日3次。
3.抗凝治疗 本疗法适用于TIA反复发作者,但应严密监测凝血酶
原时间,以防出血。
肝素12500U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溶液1000ml
中,缓慢静脉点滴,以20滴/分的速度维持24~48小时,同时定期
查凝血时间调整滴数。
②病情发展较缓慢者,可口服抗凝剂如新双香豆素300mg或华法林4~6mg,同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以调整口服药物剂量。
3.外科治疗 如能明确诊断TIA是由于颅外部分的动脉病变所致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目前,对脑动脉闭塞性病变采用的手术方法有①动脉内膜剥离一修补术。②血管重建术,如动脉切除-移植术、动脉搭桥短路术等两类。
中医治疗 (1)肝阳上亢: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平肝潜阳兼能熄风清火。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潜阳配以石决明镇肝潜阳,牛膝、益母草下行,使偏亢之阳气复为平衡;黄芩山栀以清肝火,使肝风肝火平熄;杜仲桑寄生养肝肾以平肝之逆;夜交藤茯神以安神养心。如肝火偏盛可加
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若兼腑热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若肝阳亢极化风加羊角牡蛎代赭石等以镇肝熄风;若肝阳亢而偏阴虚者,加牡蛎、板、首乌、鳖甲等以加重滋养肝肾之药。
(2)痰湿内阻: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本方燥湿化痰为主,方中半夏燥湿化痰:白术健脾去湿;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眩;茯苓甘草、生大枣均为健脾和胃之药。如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加代褶石、旋复花胆星等以除痰降逆;如出现短暂性语言蹇涩者加菖蒲郁金;若胸闷食少甚者加白蔻仁、砂仁化湿醒胃;若痰郁化火者可合用黄连温胆汤
(3)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尾活血祛瘀而不伤好血;川芎赤芍仁、红花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如短暂性言语蹇涩较重者,加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如兼便溏者加炒白术、山药以健脾;如一过性偏身麻木无力甚者加天麻、全蝎以熄风通络。
(4)肾精不足:
治法:补益肾精。
方药:河车大造丸。本方补益肾精,充养脑髓。方中党参、茯苓、熟地天冬麦冬大补气血而益真元;紫河车、龟板、杜仲、牛膝补肾益精;黄柏以清妄动之相火。若每次发作时眩晕甚者加龙骨、牡蛎、鳖甲、磁石珍珠母等以潜镇浮阳;若发作时语言蹇涩较甚者加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若遗精频频者加芡实桑螵蛸、沙菀、复盆子等以固肾涩精。
中药 (1)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用于血瘀较重的中风先兆证;人参再造丸,1丸,每日2次,用于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证;牛黄清心丸1丸,每日2次,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的中风先兆证;大活络丹,1丸,每日2次,用于痰湿阻络的中风先兆证。
(2)川芎10g,鸡蛋一只,堡水服食,治疗气虚血瘀致一过性眩晕。
(3)生明矾绿豆粉各等分研末,用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5丸,常服治痰湿内阻一过性眩晕。
针灸 1.针灸 艾灸百会穴,可治各种虚证眩晕发作;针刺哑门、廉泉、风池可治一过性语言蹇涩;一过性偏身麻木可选:上肢曲池、合谷、外关;下肢选大溪、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风市等。
2.耳针 取心、皮质下、脑干、神门、相应肢体。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发作时应中西医结合对症处理,在发作间歇期应重点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予以不同的方药,并适当配服一些抗血小板聚集药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其中药或中西药并用的目的减少其发作次数,阻止或延缓其发展为脑梗塞。
护理
康复
预防 近年来对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对TIA的预防来说,主要针对可干预的中风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进行单因素的干预或综合性干预治疗,是TIA预防的关键,近几年中医药辨证治疗TIA的疗效也较为满意,对预防TIA的发作和减少TIA的发作也起到积极作用,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历史考证 中医学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内经》,如《素问·调经论》曰:“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至金元时期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指出:“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宜先服八风散、愈风汤、天麻丸”。王清任在《医林改惜》中详细记载中风先兆症状34种,突出描述了一
过性症状的重要。
相关文章
 请问菠菜子和白蒺藜的区别,主治
 经络时辰加上了属性,怎么解释?
 有關「網球肘」的輯錄  並求 治療方法
 黄连散(《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感冒清热冲剂(《中国药典》一部。)
 发颐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