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傅青竹
妇科病是指妇女特有之疾病,其主要者如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及胎前产后诸病,即所谓之:经、带、胎、产病也。实则即子宫病与月经病两大类。有器质性病变与非器质性病变之别,其中以器质性病治之较难。
对妇女影响较大之经脉即为奇经八脉,其中尤以冲、任、督、带更为重要。考《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而任督二脉,一在体前,一在体后,上下周循关系至切。带脉者,环腰一周与诸经脉均有联系,各经之伤皆能影响带脉。故古人云,带分五色,五脏皆令人有带下者,职是之故耳。
妇女月月周期性之子宫出血,中医谓之月经或云为天癸。以经脉属阴,月经周期相应太阴之盈仄,故谓之月经。云为天癸者,因其为天真之气,壬癸之水也。月经以时下为其常,若不及期而至或过期而至,均非正常。丹溪云“先期而至血热也,后期而至血虚也”。王子亨曰“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期而来”。若未届更年期而月经闭止,除怀孕之外,谓之经闭。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任脉主胞胎,冲脉为血海,若血气不充,经水不至即语谚:“无水不能行船”之意。不可用攻破峻剂,而宜用大量养血培补本元药物,如
鹿胎膏、
紫河车,及诸胶之属,血盈则经自至。但确为血瘀经闭者,其脉沉涩。可用
元胡、
丹皮、
茺蔚子、
泽兰叶,效甚显著;或用
桃仁、
红花、益
母草、
山甲、
鳖甲、
五灵脂、
丹参、生
蒲黄、刘
寄奴、
苏木、
牛膝、及归芎之类,均属习用;其甚者可用抵当汤、
大黄蛰虫丸,然必须详审脉证,方免失治。攻破峻剂,尤应谨慎使用也。月经诸病虽是
血证,然不能单纯治血,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血相关极切。早年曾治二龙坑一女子师范老师,
闭经日久,已用过通、破、攻、补诸法,,全为血药,迄无少效。余诊之则一反前法摈诸血药不用,一派行气,降气之药,如
柴胡、
苏梗、
桔梗、
木香、
乌药、
枳壳、
陈皮、
香附、
厚朴之类,当日即通。此后遂常用气血两通法屡效。
经来
腹痛,多为不通之象,以胶艾
四物汤加元胡治之最为有效。
茴香、
橘核、苏梗、
肉桂、五灵脂、香附、川楝亦所常用。
若经
水过多,或崩或漏,必须详辨气血、寒热、虚实。经云:“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前世医家治血证皆本诸于此。然崩漏之病虽是血症亦必须治气;虽多属虚证,亦不宜补止太过;虽多为热证,亦不可用药过寒。故气血、寒热虚实,辨证不能拘于一偏,用药尤须有技巧。
治子宫出血或用四君、六君、八珍、十全或用归脾、归芪建中、补中益气等类,此外余时加用赤
鸡冠花、生
熟地、
杜仲、
续断、贯仲、棕榈、侧柏、
莲房、
禹余粮、
血余炭等;更常用炭类药;若出血不止,则用
伏龙肝煎汤代水煮药,或以
米醋合水煎汤,其效颇显。
若出血百治不验,形气均衰,垂危将绝,急用大量独参汤,可挽狂澜。昔在津沽曾治一蔡姓妇,患子宫肿瘤,忽大出血不止,倒悬床位,棉纱堵塞,止血药用之殆遍,毫无少效,患者唇色如蜡,气息奄奄。予以大山参60克浓煎随时服,一昼夜间,血止气复,后加调补,此人至今仍在津市街道做居民工作。若此类病例在余临床六十年中已非少见,且在古人文献中亦屡见不鲜,足见补中要药——
人参之功效。而中医谓营出中焦,脾主统血,颇具实际意义也。
子宫出血疾病,若为血小板减少,血凝能力降低,则用
阿胶、
鹿胶、
龟胶、老
紫草、
鸡血藤及
石榴皮炭等,治之甚效。
子宫肿瘤良性者,如
子宫肌瘤余习用元胡、
没药、紫草、
茜草、
黄精、
益母草、
三棱、
莪术、
鹿角、
琥珀、苏木、
木蝴蝶、
脐带诸药,亦有消去肿瘤之例。至于恶性者,如
子宫颈癌以往治之不多,故从略。
现代医学诊断之
盆腔炎,子宫附属器官之炎症,以中医论之,多属寒证,其痛则为寒结之痛,用四物汤选加香附,
艾叶、
吴萸、茴香、橘核、元胡、滴
乳香、肉桂(
桂枝)、
九香虫、
蛇床子、公
丁香、
菟丝子、
肉苁蓉、
血竭等药,此外,丹参、
川楝子,性虽寒但去瘀止痛之力强,用于群温性药中,亦不显其寒也。盆腔炎急性期有
发热者,多属湿热内蕴,应予清热利湿解毒诸药。
子宫下垂或脱出者,以
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另有
枳实、枳壳、
白蔹、
卷柏、香附、
葫芦巴等,亦可选用。
妇女微有带下,为正常生理现象,不以病论,若带下绵绵量多,且有粉、黄、褐、黑等色均属病态。如腰酸痛即下白带者,其督脉亦受病矣。前世医家论带下多属虚证。亦有因湿盛者,气郁者,痰注者,阳隔者。习用二陈、二妙、
完带汤、柴胡加
龙骨牡蛎汤、
逍遥散、补中益气汤、景岳之克应丸等方。常用药物如龙骨、牡蛎、
桑螵蛸、
海螵蛸、禹余粮、
赤石脂、醋香附、
苍术、
薏仁等。
妇女有性欲不感症者,前世医家曾以
女贞子合续断,主治妇人隐疾。余则用
麝香、
樟脑、乳香、
巴戟天、破
故纸、yin羊藿、蛇床子、
葫芦巴、
楮实子、
覆盆子、肉桂、
仙茅等兴奋性药。此病妇女多讳言,然在临诊常常遇及。亦有妇女患
梦交者,与前症相反。余用
黄柏、丹皮、
百合、
知母、
金樱子、
刺猬皮、
五倍子、桑螵蛸、赤
白石脂、龙骨、牡蛎、
龟甲、
莲须等,与治男子梦遗抑其相火,固其精
元同法,即抑制法也。
癔病者,即所谓
脏躁病,于神经衰弱篇中已论之,然妇女患此病者,殊非鲜见,并有其特殊病理。
妇女患本病与脑及子宫之关系密切。任脉主胞宫,督脉起于下极之俞,至风府入于脑内,任督两脉上下周循,故治癔病,一面治脑,一面治子宫,并需以
藁本、
川芎、
白芷、丁香,诸药沟通之。甘麦
大枣汤为治此病之主方,然尚须合以百合知母
地黄汤、
黄连阿胶
鸡子黄汤,或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疗效始显。
癔病有奔豚逆上之象者,似有物堵于喉间,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谓之日:梅核气,昔日西医有谓之日歇斯替里球者。结合辨证,选用
苓桂术甘汤、
吴茱萸汤、小柴胡龙骨牡蛎等方均有疗效;若为气结不舒,七气汤易效。
妇女每届经期即患偏
头痛者,是神经受其影响,曾用
石楠叶、川芎、白芷、
天麻、吴萸、
当归、
山栀、女贞子等药治之,疗效良好。若于经期即见腿脚酸软肿者,
地黄饮子治之最宜。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地黄饮子阴阳均补,缓急协调,故有是效也。
妇女生育,本为生理机能。若婚后久久不孕,如非男子有病,则需检查妇女子宫,卵巢是否发育不全,抑为经血不调,或则子宫位置有异,甚则患有它病,审其因,寻其源,治之匪难。除辨证服汤药之外,再以成药协助,多有疗效,晋产之
定坤丸,以及京市熟知之八宝
坤顺丸,
安坤赞育丸,益仙救苦金丹,胜金丹,妇宝金丹,宫寒不孕者,
艾附暖宫丸,往往服药一、二个月即见怀孕。
至于中药避孕,余经验不多,不若使用避孕工具较为妥贴,或口服避孕药亦佳,尤其妊娠坠胎,常致出血过多,不如早期刮宫,优于服药坠胎也。
妇女妊娠之后,最易产生
呕吐,即谓之恶阻。重用白
扁豆最良,再加
刀豆子、
砂仁壳、
豆蔻壳、黄连、
橘皮、
竹茹、
黄芩、
白术等药。前世医家用白术汤、竹茹汤、
半夏茯苓汤,均甚安妥。但要避免香燥下气之类。若孕期已久仍然呕吐者,前方重加熟地(有热者用
生地),伴以少许
苏叶,其效颇佳。
妊娠期间最好少服药物,注意饮食调剂,适当活动,对于母子均有利也。切忌大热,破血动胎,及收缩子宫之药。古人已有禁忌之说,不作赘述。但平时用药常易于忽视者,如白疾
藜有破恶血,去瘕积,通经作用;血竭可逐瘀破积;
麦芽、
远志有收缩子宫之力;
冬葵子、
沙苑子可催生下胞衣。尤其对于有习惯
流产者,用药更要慎重,如误用上列药物,胎虽下而医生尚不知其故,特此提出以引起注意。
安胎、保胎,余有验方,另列入验方篇中不赘述。
子宫外孕者,如早期发现以中药治疗,不动手术亦多有效。用
归尾、红花、泽兰、丹参、川芎、
赤芍、苏木之类,常达预期效果。
正产之后,世俗拘于“产后多瘀,产后无补”之说,而频饮
生化汤,余有异议。张石顽曾云:“大凡血之为患,欲出未出之际,停在腹中即成瘀色,未必尽为瘀热,又曷知瘀之不为虚冷乎?若必待瘀血净后止之,恐并其人而不存矣”。尤其腹痛则必云“积而腹痛”,孰不知产后子宫收缩,其痛并非因有积瘀。
昔年余曾诊北京排子胡同天门会馆某妇,产后连服生化汤旋即发热。医为瘀血作祟也,更进大量破瘀之药,非但发热不退,而血流不止,饮食不进,气息奄奄。余诊其脉三、五不调,形如
雀啄。病妇语低声微,频言:“流血即将流死矣!”立即以独参汤,继进大剂十全大补汤加
姜、附频频饮之,始得挽回。产后妄用破血活瘀之剂,应深以为戒。产后发热,即产褥热病,余另有验方,屡用辄效,已列验方篇中,但不得不突出一点而论者。时医常云:“产后当大补气血,既有杂病亦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等语,医者墨守此法常致贻误。产后气血均虚,虽不可否认,然虚中有实,亦不可一笔抹煞,况乎产妇素质亦有健弱之别,绝不可一律言虚而忌表。
余治产褥热用炒黑
芥穗为主药者,以其既人血分,又可引邪外出,而不致表散太过,引起汗出
亡阳。产后血分本虚,外邪极易人血,若按习用解表办法,是必表益虚,津益伤,而热仍不退。但如只治其里,或因产后之虚而补之,是必邪出无路。炒黑芥穗之妙用,即在于引邪由里外出,表里均无伤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语应深思之。
产后血晕,一曰恶露乘虚上攻,一曰
气脱而晕。临床所见,实以后者多于前者。凡属气脱,独参汤饮之即回,不可拘于“新产不用参”之说。但形、脉、证确属血逆之晕者,芎归汤、
失笑散亦宜。
产后乳汁不下,用
猪蹄汤、涌泉散等医者已熟知,若用花生米(连薄皮)数两,煮极烂,连汤服之,下乳甚速。
-----------非常好!收藏!!
-----------非常好!我也收藏了!!
-----------收藏了,也复制到本机了,谢谢!
-----------请问先生可有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