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懊 ào 音傲。[懊憹]胸膈间一种自觉的
嘈杂、烧灼感。汪必昌《医阶辨证》:“~~之状,心下如火烧不宁,得吐则止。”[78条]“心中~~,
栀子豉汤主之。”
B
檗 bǎi 音白。[黄~]即
黄柏,药名。[261条]“
伤寒身发黄,栀子~皮汤主之”(~皮,即黄柏)。
暴 bào 音抱。①突然。[287条]“自下利,脉~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②急躁、忿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象雷,逆气象阳。”③又猛又急。《素问·至真要大论》“诸
呕吐酸,~注下迫,皆属于热。”④同爆(音pù)。晒的意思。
柸 bēi 音杯。汉代耳状部分的量具。[63条]“
麻杏石甘汤方后……本云,黄耳~。”(也作“黄耳杯”或“黄耳桮”)。
婢 bi 音敝,又读 bèi 音备。①旧时年轻的女仆、丫头。②通“脾”。[越婢]“~~者,发越之力,婢之职,不似
大青龙之张大也。”[27条]“
桂枝二~~一汤。”
禀(稟) bing 音丙。①受,承受。《伤寒论·原序》“人~五常,以有五脏。”(五常即五行,木、火、土、金、水)。②旧时向尊长或上级的报告,如~告,~报。③通廪(lin 音林)“谷藏曰仓,米藏曰~”。
搏 bó 音薄。①扑,搏击,搏斗。[97条]“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②跳动,搏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搏而长。”
博 bó 音薄。广博,宽广。《伤寒论·原序》“多闻~识,知之次也。”②广泛。《伤寒论·原序》“乃勤求古训,~采众方。”
擘 bò 音拨。又读 bāi 音掰。①剖开,分开。[12条]“
桂枝汤方……
大枣十二枚~。”②大姆指。
辨 bian 音便。①辨别、分析、分别。《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上”。②bàn 音办。治理、办理。这个意义写作“辦”,现简化为“办”。③通辩,辩论。《难经·五十九难》“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智也。”
晡 bū 音捕。申时,下午3~5点钟。[107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不呕,日~所发潮热。”
C
痓 cè 音厕。又读 chǐ 音翅。①脊强直,或释为“抽筋”,即肌肉收缩,手足
抽搐。《素问·气厥篇》“肺移热于肾,传为柔~。”[87条]“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②通痙(痉)。
尝(甞、嘗)cháng 音常。①用口辨味。《荀子·荣辱》“~之而甘于口。”(甘,甜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嚐”现简化为“尝”。用于抽象意义,表示经历,成语有:“艰苦备~”。②副词。曾经。《伤寒论·原序》“未~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曾 céng 音成。又读 zēng 音增。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直系亲属。如“~祖”、“~孙”。②姓。③通层,重叠。④从来。《伤寒论·原序》“~不留神医药。”(留神,注意)。⑤通增。
圻 chè 音彻。裂开。[318条]“
四逆散方……加
附子一枚,炮令~。”
掣 chè 音彻。①抽,拔出。如“~剑在手。”[180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痛不得屈伸。”(掣痛即掣痛)。②牵引。《素问·五邪》“行善~节,时脚肿。”(节:关节)。
沈 chén 音陈。①没入水中,如沉没。②下沉,陷入。③程度深。[148条]“脉~,也在里也。”[注意]沉字在古代写作‘沈’和姓沈的‘沈’同字,所以《伤寒论》里的脉沉的沉字均作‘沈’。后来为了区别才把上述①②③写作沉。而沈阳的‘沈’原来是“瀋”,现简化成“沈”。
怵 chǜ 音触。①害怕,恐惧。[226条]“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除 chǜ ①减去,减。[341条]“热不~者,必便脓血。”②不计算在内。如“除此之外”。[除中]为胃气绝,本不能食,而反求食,食后中焦气绝的死候。[333条]“伤寒脉迟,……今反与
黄芩汤,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必死。”
崇 chóng 音虫。①高大。如~高,~山峻岭。②尊敬、重视。《伤寒论·原序》“~饰其末,忽弃其本。”(饰:讲究。末:枝节)。
悴 cuí 音萃。①忧愁、悲伤。②劳苦。③面黄肌瘦。如憔~。[引]内部虚弱。《伤寒论·原序》“华其外而~其内”(外表光彩,内部很虚弱)。
歠 chuò 音辍。①饮,吃与啜同义。[12条]“桂枝汤方……服已须臾,~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②羹汤。《戰國策·燕策》“酒酣乐进热~。”(乐进饮酒兴尽又喝热汤)。
啜 chuò ①饮,喝。[14条]“桂枝
葛根汤方……不须~粥。”②哭泣时抽咽的样子,如~泣。
D
疸(瘅) dān 音丹。又读 dàn 胆。①
黄疸的总称。②热邪也。《素问·脉要精微论》“岐伯曰:风成为寒热,~成为消中。”[谷瘅]黄疸病之一。[200条]“此欲作谷~也。”
谛(蒂) dì 音帝。证据确实之意。[129条]“小便自利,其人如狂,
血证~也。”②详细,仔细。《列子汤问》“王~料之。”③含有至理的话,常“真谛”连用。
蒂 dì 音帝。果实连枝处。[
瓜蒂][166条]“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散。”
E
厄(戹、阨) è 音扼。①穷困、灾难。《伤寒论·原序》“下以救贫贱之~。”②阻塞、危险、险要的(地势)。《伤寒论·原序》“遇灾值祸,身居~地。”③通“轭”。架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尔(爾、尒) ěr 音耳。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的,如~等。②指示代词。这、那、这样、如此。如不~,果~。[127条]“与
调胃承气汤,若不~者,不可与。”③语气词。表示肯定。[53条]“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乃]如此,这样。[30条]“胫尚微拘急,重与
芍药甘草汤,~~胫伸。”
F
烦 fán 音凡。①烦躁,烦闷。[120条]“欲自解者,必当先~,~乃有汗而解。”[注意]“烦”是胸中热而不安;“躁”是手足扰动不宁。烦躁常并称,但有寒热虚实的不同。若烦而身冷,手足无意识的动作,形神疲倦,口干不欲饮,脉细弱,称为“躁烦”。[48条]“当汗不汗,其人躁烦。”
仿 fǎng 音访。①照样做,效法。《伤寒论·辨脉法》“四时~此。”②[仿佛]好象,似乎。又写作‘髣髴’,《傷寒論·原序》“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
趺 fū 音夫。①脚背。[趺阳脉]在脚背正中凹陷处。[249条]“~~~浮而涩。”
怫 fú 音付。①郁,不高兴。[怫郁]心情不舒畅,郁而不宣。[48条]“阳气~~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怫然]忿怒的样子。
(口父) fú 音斧。[~咀(jú 音居)]碎成小块。李东垣“~~古制,古无刀口,以口咬细。”
复(復、複) fù 音付。①回来,回去。《金匮·妇人产后篇》“
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②再,又,重复。[154条]“
柴胡证仍在者,~与柴胡汤。”[156条]“脉浮而紧,而~下之。”③报复。④回答。⑤通“複”。
覆 fù 音付。①遮盖,掩蔽。[12条]“桂枝汤方……温~令一时许。”②翻,翻转过来。《荀子·王制》“水能载舟,也能~舟。”[引]覆没,如“全军~~。”③颠~,[辨]復、複、覆三字在古代很少通用,现“復”、“複”已简化为“复”。
负 fü 音付。①背,用背驮物。②背靠着依托。“~隅顽抗。”③背弃,违约,如负约。④失败,与“胜”相对,如胜~。⑤与“正”相对。[258条]“阳明与少阴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者,为顺也。~者,失也,互相剋贼,名为~也。(症与脉不相符合为负;或说脉象有克伐现象时,逆证为负。)”
G
膈 gé 音格。胸腹腔中的薄膜。[146条]“白散方……病在~上必吐,在~下必利。”
垢 gòu 音够。①尘土,污秽,不清洁的。[224条]“口不仁,面~,谵语
遗尿。”②耻辱,成语有“含~忍辱。”
怪 guài ①奇怪,诧异,惊疑。《伤寒论·原序》“~当今居世之士。”②希奇,不常见的。③很,十分。如“~好听。”
H
鼾 hān 音酣。①熟睡时的鼻息音。[6条]“多睡眠,鼻息必~。”
蛔 hui 音回。古“蚘”字与“蛔”通用,即蛔虫。[338条]“蚘者,其人当吐~。”
华(華) huá ①华丽,美丽,光彩。《伤寒论·原序》“~其外而悴其内,”②浮华。《伤寒论·原序》“趋世之士,驰竟浮~,不固根本。”③huā 花。王安石《游褒(bāo 音包)禅山记》“曰花山,今言~,如~实之~者,盖音谬也。”④huà 音化。姓。
肓 huang 音慌。①心下膈上。成语有“病入膏~”。[膏肓]比喻病势深重,治不好了。《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之上,膏之下。”
恍 huang 音晃。①忽然,恍然,如“~然大悟”。[恍惚]不清晰,看不清楚或记不真切。[90条]“汗家,重发汗,必~~心乱。”(惚 hu 音忽)
H
鼾 hān 音酣。①熟睡时的鼻息音。[6条]“多睡眠,鼻息必~。”
蛔 hui 音回。古“蚘”字与“蛔”通用,即蛔虫。[338条]“蚘者,其人当吐~。”
华(華) huá ①华丽,美丽,光彩。《伤寒论·原序》“~其外而悴其内,”②浮华。《伤寒论·原序》“趋世之士,驰竟浮~,不固根本。”③huā 花。王安石《游褒(bāo 音包)禅山记》“曰花山,今言~,如~实之~者,盖音谬也。”④huà 音化。姓。
肓 huang 音慌。①心下膈上。成语有“病入膏~”。[膏肓]比喻病势深重,治不好了。《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之上,膏之下。”
恍 huang 音晃。①忽然,恍然,如“~然大悟”。[恍惚]不清晰,看不清楚或记不真切。[90条]“汗家,重发汗,必~~心乱。”(惚 hu 音忽)
J
濈 jì 音辑。①出汗。[濈濈]连绵不断。[185条]“而反汗出~~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瘕 jiǎ 音贾。①腹中因气滞
积聚成块的疾患。[196条]“此欲作固~。”②通“瑕”。
竭 jié 音杰。①完,尽,用尽。成语有“~尽全力”。[引]亏乏。[111条]“阴阳俱~,身体则枯燥。”②干涸。
痉(痙) jìng 音竟。病名,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痉挛]抽筋。
厥 jué 音决。①代词。他的,那个。《伤寒论·原序》“~身已毙。”②副词。乃,就。《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有{国语}。”(左丘:《国语》的作者)。③病症名。其义有三:⒈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能逐渐甦醒的一类病证。如《素问》所论的各种厥,以及后世文献中出现的厥证,如尸~、薄~、疾~、食~、气~、血~等。⒉指四肢寒冷。[337条]“~者,手足逆冷者是也。”⒊指
癃闭之危重者。《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病名曰~。”
K
慨 kǎi 音楷。①叹息,叹气。②愤激,情绪激昂。[慨然]感慨的样子。《伤寒论·原序》“未尝不~~叹其才秀也。”
尅 ké 音克。①制伏,克制。[258条]“互相~贼。”②战胜。③约定或限定时间。④通“刻”。
窥 kuí 音亏。①从小孔或缝隙里看。《伤寒论·原序》“所为管~而已。”成语有“管中~
豹。”[引]观察,侦察。
裈(褌) kūn 音昆。即裤裆。[391条]“伤寒阴阳易之为病……烧裤散主之。”
愦 kuí 音愧。昏乱,糊涂。[愦愦]烦乱。[226条]“若发汗则躁,心~~,反谵语。”
L
潦 lǎo 音老。积水,路上的积水。王勃《滕王阁序》“~水尽而寒潭清。”[潦水]李时珍说“~~乃雨水所积。”[263条]“
麻黄连轺
赤小豆汤……右八味,以~~一斗。”[潦倒]颓丧,失意;放荡不羁。杜甫《登高》诗“~~新停浊酒杯。”
酪 laò 音烙。①人或牛、羊等哺乳动物的奶制品,如奶酪,牛酪。[12条]“桂枝汤……禁生冷……五辛、酒~、臭恶等物。”②果实煮成浆。如“杏~。”
羸 léi 音雷。①瘦弱。[146条]“三物小白散方……强人半钱匕,~者减之。”②缠绕。注意:赢 yíng 音盈,与羸两字读音、意义均不相同。
慄 li 音立。①害怕的发抖,如“战~”、“~~危惧”。②冷的发抖。[89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而振。”
了 lìao ①懂得,明白。[150条]“昼日明~,暮则谵语。”②结束,完毕。③清楚。[了了]“风家,表解而不~~者,十二日愈。”
挛(攣) luán 音孪。①互相牵连。②手足踡曲,不能伸直。[30条]“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拘挛]《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经之络,令人~~背急,引胁而痛。”
M
冒 máo ①头目昏蒙。陈修园说:“首如有所覆载之象而为~。先下之而不愈。”[95条]“太阳病,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家汗出自愈。”②用手按住。[64条]“病人叉手自~心。”③犯,冲犯。《素问·五脏生成篇》“下厥上~,过在足太阴、阳明。”④向外透出,如冒汗。⑤不顾险恶,如~雨、~险。⑥不小心,如~失,~犯,~昧。⑦假托,如“~名顶替”。
蝱(虻) máng 音忙。蝇一类的飞虫,长约1~2cm。[
虻虫]药名。活血化瘀药。
寐 mèi 音妹。睡,睡着。[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辨]寝(寑、寢 qìn 音请)卧、眠、寐、睡。寝:中止或休息。指在床上睡觉,引伸为躺在床上,不一定睡着。[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汗出不烦。”眠:本意是闭上眼睛,与“瞑”同义,引伸为睡眠能睡着,长期睡着,如“冬眠”、“长眠”。[226条]“烦躁不得~。”寐:是睡着。[300条]“少阴病……自利,复烦躁不得卧~者,死。”睡:闭上安息或坐着打瞌睡。中古以后,睡是睡着,与寐同义。
弥(彌) mí 音迷。①更加。[145条]“其热被劫,不得去,~更益烦。”②满,遍。成语有“~天大谎。”③补,合。
瞑 míng 音明。闭上眼睛,如“~目”。[目瞑]闭上眼,不想睁开,视力衰弱的样子。[46条]“其人发烦,目~。”[辨]瞑、暝、溟,三字音同义不同,不能通用。瞑:从目,表示眼睛的活动。暝:从日,表示光线的变化(昏暗、日落、天黑)。溟:从水,表示水的变动。
嘿 mó 音墨。①不说话,意义同默。[嘿嘿][98条]“~~不欲饮食。”
N
逆 ní ①误,抵触,违背,不顺。与顺相对。[6条]“一~尚引日,再~促命期。”[引]错误。[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随证治之。”②性质相反。《素问·至真要大论》“~者正治,从者反治。”③预先。成语有“未可~料。”④迎,迎着。
衄 níu 音牛。①
鼻出血。[46条]“剧者必~,~乃解。”②挫折,失败,战败。如“败~。”
P
擗 pǐ 音辟。心里十分痛苦,捶自己的胸。[擗地]站立不稳,将要倒地的样子。[84条]“头眩,身瞤动,振振欲~~者,真武汤主之。”
痞 pì 音皮。①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154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
Q
碁 qí 音棋。通棋,古代棋子。[110条]“内
大黄,切如~子,更煮一两沸。”
瘈(瘛、痸) qí 音契。又读chí音赤。①证名。《素问·玉机真脏论》“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瘈:筋脉拘急而收缩)[瘛疭]病证名。又写作“瘛疭”或“痸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脉急甚为~~。”[6条]“居则如惊痫,时~~。”文献上瘛疭又称抽搐、搐搦、抽筋、抽风。疭:筋脉缓纵而伸。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称瘛疭。~~常见于外感热病、痫、
破伤风等症。
圊 qīng 音清。即厕所。[23条]“其人不呕,~便欲自可。”(大便正常之意)。
强 qiāng ①硬。僵。[1条]“头项~痛而恶寒。”②健壮,有力,与弱相反。[29条]“
四逆汤方……去渣,分温再服。~人可大附子一枚。”③qiǎng 音抢。竭力、尽力。[284条]“小便必难,以~责少阴汗也。”
蜷 quán 音权。背弯足曲。[289条]“少阴病,恶寒而~。”
R
稔 rěn 音忍。①庄稼成熟。②年。因谷物一年一熟,故亦叫一年为一~。《伤寒论·原序》“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十稔即十年)。
濡 rú 音如。①水液浸、渍。《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发~滞,其脾脏,……其实~核。”②滋养,滋润。《难经·二十四难》“气主昫(音许)之,血主~之。”③柔软。[347条]“伤寒六七日,不
结胸,腹~。”④ruǎn 音软。同“软”。《难经·二十四难》“骨肉不相亲,即肉~而却。”[濡泻]
泄泻之一,又名湿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盛则~泻。”(濡脉)又叫软脉,脉象小而无力,轻按可得,重按不显。李时珍“~形浮细按需轻,水面浮绵力不禁。……浮而柔细知为~。”
蕤 ruí 音锐。花草下垂的样子。[
葳蕤]药名。又写作
萎蕤,
玉竹的别名。
S 尚 shàng 音上。①爱好,尊崇。《伤寒论·原序》“余宿(宿:素来)~方术,请事斯语。”②还,犹。辛弃疾《永迂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能饭否。”尊崇、注重。如:高尚。 濇 sè 音涩。不滑利,往来不利。[179条]“脉浮虚而~者,桂枝附子汤主之。”②通“澁”、“涩”。现代简化为“涩”。 啬 sē 音瑟。①节俭,节省。如吝~。②通“穑”。[啬啬]形容皮肤收缩之状。[12条]“~~恶寒。” 溼(湿) shī 音失。古“湿”字,现已简化为“湿”。[26条]“所以然者,以寒~在里故也。” 斯 sī ①指示代词。此,这。《伤寒论·原序》“余宿尚方术,请事~语。”②连词。那么,就。③句中、句末语气词。[斯须]一会儿,即须臾。《伤寒论·原序》“相对~~,便处汤药。” 嗜 shì 音示。①喜欢,特殊的爱好。[37条]“脉浮而~卧者,外已解也。”②贪欲。 溲 soū 音搜。尿,小便。 几 shū 音书。鸟之短羽。《韻会》“有钩挑者为几案之几”。[几几]形容项背强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14条]“太阳病,项背强~~。”成无已:“~~,伸颈之貌也。” 宿 sù 音肃。①夜。[38条]“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②晚上睡觉。如夜~。③一向的,经过较长时间的。[243条]“所以然者,本有~食故也。”④旧。如~疾。 数 shù 音术。①数目,数量。②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③规律,必然性。刘禹锡《天论中》:“夫物之合并,必有~存其间焉。”(事物相互作用的时候,其中一定存在规律性的东西)④技艺。《孟子·尽心》“今夫奕之为~,小~也。”⑤shūo 音朔。[4条]“惹躁烦,脉~急者,为传也。”(数脉:一息六至)⑥cù 音促。密也。与疏相对。⑦shǔ 音暑。计算。成语:“不可胜数。” 瞤 shùn 音顺。①目动,眼皮跳动叫目~。②肌肉跳动叫肉~。[38条]“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T 惕 tì 音踢。①小心谨慎。如警~。②惊吓,恐惧。《素问·诊要经脉论》“~~如人将捕之。” 胎 tāi 音苔。①在母腹内还没有生出来的幼体,如胚~、~儿。②衬在东西里边的物品。③根源。④通“苔”。[132条]“舌上白~滑者。”[胎胪药录]流传最早的本草或始传本草。(胎:始也。胪与胎合训为传)《伤寒论·原序》“撰用素问九卷……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W 务(務) wù ①致力、从事。《伤寒论·原序》“孜孜汲汲,惟名义是~。”[引]专心致志。《素问·宝命全形论》“手动若~,针耀而匀。”(运用手法时要专心致志,针具要光洁匀称)②要求,追求。《伤寒论·原序》“省疾问病,~在口给。”③事务,事情。④副词。一定。~必。 恶(惡) wù 音误。①憎恶,讨厌。[1条]“头项强痛而~寒。”(恶寒即憎寒,畏寒。恶风同义)②疑问代词。那里?怎么办?《灵枢·九针十二原》“逆而夺之,~得其虚?”③è 音饿。坏。与善相对。《素问·脉要精微论》“衣被不敛,言语善~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④丑。与“美”相对。
X 悉 xī 音西。①知道,详尽。《素问·灵兰秘曲论》“~乎哉问也。”②全部,都。[282条]“少阴病形~具。” 淅 xī 音西。微雨或落叶的声音。欧阳修《秋雨赋》“初~沥以潇风。”(淅沥:下雨或下雪的声音)。[淅淅]微雨淅沥的状态。[12条]“~~恶风。”(形容怕风的状态,如裸体浇以凉水,即淅然而畏怕的样子)。 翕(翖) xì 音系。①收缩,收敛。枚乘《七发》“飞鸟闻之,~翼而不能去。”②和好,和谐。[翕翕]鸟合羽状,用来形容人体不舒服拘急的状态。[12条]“~~发热。” 系(係、繄) xí ①带子。②拴,绑,挂,悬。③连结。《灵枢·经脉》“其支者,从心~上挟咽,系目~。”④联系,关联。[192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在太阴。”⑤属,从属。[193条]“伤寒转~阳明者,其人濈汗出也。”[辨]繄、係、系三字的用法:有时通用,有些地方不通用。在①②③的用法上通用。但用于“世系”、“系统”意义上,只用“系”而不用“繄”或“係”;在关联的意义上,一般写作“繄”或“係”而不写作“系”。“係”在古代白话中还可以用作“是”(实~此人,确~事实)。这种用法是“系”或“繄”没有的。 痫(癎、癇) xiǎn 音闲。病名。《素问·大奇论》“心脉满大,~瘈筋挛。”[6条]“剧则如惊~。”(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常癫~并称)。 虚 xū 古虚字。 眗 xuàn 音眩。①转眼,一作“瞬”(shùn 音顺)。[88条]“直视不能~,不得眠。”②目视不明。《素问·疟论》“肾疟者,目~~然。” 潠 xùn 音逊。用口喷水。[145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之。”(潠,又写作噀)。 徇 xùn 音巡。①巡行,宣布命令,如“以~三军。”②示众。③通“殉”字,为某种目的而死。《伤寒论·原序》“忘躯~物,危若冰谷。”④通“侚”字。迅速。《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幼而~齐。”(徇齐:思维敏捷)。⑤通“眴”。目眩。《素问·五脏生成论》“~蒙招尤。”(视物昏花,头部动摇)。
Y 轺 yáo 音摇。古时轻而小的马车。[连轺]即连翘。[263条]“麻黄连~赤小豆汤。” 奄 yǎn 音淹。微弱的样子。[奄然]忽然,突然。[197条]“~~发狂。” 烊 yāng 音羊。溶解固体叫~。[187条]“炙甘草汤方……去渣,内胶~消尽。” 饴 yī 音移。①用米、麦、玉米等制成的糖浆。[102条]“小建中汤方……去渣,内~。”②sí 音寺。通“饲”。[胶饴]即饴糖,药名,补气药。 婴 yīng 音英。①初生的幼儿。如婴儿。②遭受。《伤寒论·原序》“卒然遭邪风之气,~非常之疾。” 鞕 yéng 音硬。①坚,物坚叫~。[98条]“或腹中痛,或胁下痞~。”②通“硬”。 余 yū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伤寒论·原序》“~每览越人入虢之诊。” 馀 yú 音余。①剩下的,多余的。《难经·八十一难》“损不足,益有~。此者中工之所害也。”[引]遗留,遗存。《伤寒论·原序》“余宗族素多,向~二百。”②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127条]“太阳病,过经十~日。”③以后,此外。[辨]余与馀在古代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现“馀”已简化为“余”。 郁 yù 音育。①通“燠”(yu 音郁。又读ào音奥),暖,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化喧暑~燠。”(喧:温热,暖和)②通“鬱”。[云气浓盛的样子]。[郁郁]香气浓烈。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青青”③有文采的样子。 鬱(郁) yù 音育。①忧愁,烦闷。[115条]“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在表。”②树木丛生,茂盛。[鬱鬱]忧愁不乐,沉闷的样子。[106条]“呕不止,心下急,~~微烦者,为未解也。[辨]鬱。在古代很少通用,现“鬱”已简化成“郁”。[郁冒]烦闷,眩晕,甚则发生一时昏厥。但很快自行苏醒的病症。可由外邪阻遏或亡血伤津或肝郁所致。[365条]“下利脉沉而迟,……心~~汗出而解。” 缘 yuàn 音元。①原因。[186条]“问曰:何~得阳明病。”②沿着,顺着一定方向走。陶渊明《桃花园记》“~溪行,忘路之远近。”③古时衣服的边饰。[引]边,边缘。[缘缘]不断之意。[48条]“设面色~~正赤,阳气怫郁在表。” 哕(噦) yue 音月。①呃逆。[114条]“久则谵语,甚者至~。”②干呕(干呕:想吐而吐不出东西)。[100条]“食谷者~。” 嗢 yùn 音温。生气,心里念着,怨怒。如~怒。[愠愠]也作“温温”。心里难受,面色烦闷之貌。[127条]“太阳病,经过十余日,心下~~欲吐。”
Z 啐 zuì 音醉。[啐时]一昼夜。[130条]“抵挡丸方……取七合服之。~~下血。”有时指一年或周岁婴儿。 燥 zào 音造。干焦。[117条]“因火而动,必咽~吐血。” 躁 zào 音造。①性急,不安静。[113条]“胃中水竭,~烦,必发谵语。”动,扰动。[114条]“手足~扰,捻衣摸床。”[辨]“燥”从火,表示干燥、枯燥;“躁”从足,形容人体的行为或动作。 谵 zhān 音粘。①通“讝”(zhān)字,多言。病人自語。[谵语]即“詀语”,病人发高热时或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不自觉的胡言乱语。[217条]“但发热~~者,大承气汤主之。” 孜 zī 音之。勤勉的样子。[孜孜]勤恳,努力不懈。如~~不倦。[孜孜汲汲]匆匆忙忙的样子。《伤寒论·原序》“~~~~惟名利是务。” 渍 zì 音自。淹,浸在水里。[159条]“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之。”[引]污染。 乍 zhà 音榨。①刚,初起。[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有时轻。”②忽然。[48条]“不知痛处,~在腹中,~在四肢。” 漐(挚) zhí 音知。①汗出貌。②小雨不断。[漐漐]形容微汗出如毛毛细雨。[12条]“桂枝汤方……温服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 振 zhen 音震。①兴发,兴起。[104条]“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却复发热,汗出而解。”②动摇,抖动。[89条]“亡血家,还可发汗,发汗则寒憟而~。”③救急,同“赈”字。 窒 zhì 音炙。阻塞不通。[79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者。”[窒息]呼吸不通。 支 zhì 分枝。《灵枢·经脉》“其~者别跗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枝”。[引]动物或人的四肢。《素问·至真要大论》“清阳实四~,浊阴归六腑。”支撑。《素问·至真要大论》“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两胁。”[支结]自觉心下(胃脘)支撑闷结。[151条]“微呕,心下~~。”《活人书》“外证未解,心下烦闷者,非痞也,谓之~~。” 蛭 zhì 音至。蠕虫动物。[水蛭]药名。活血化瘀药。蚂蟥就是水蛭的一种。 纵(縱) zōng 音宗。①放,释放。如~虎归山。[引]放任,放~不加约束。《伤寒论·伤寒例》“服药不如方法,~意违师,不须治之。”②缓而不收。《素问·脉要精微论》“少阳络者,耳聋,百节皆~。”③与“横”相对,在《伤寒论》里“纵”指五行顺次相克。“横”指五行逆次反克。[111条]“此肝乘脾也,名曰~。”[112条]“此肝乘肺也也,名曰横。” 踵 zhǒng 音肿。①脚后根。《素问·刺腰痠论》“刺厥阴之脉,在腨~鱼腹之外。”(腨 zhuāng 音专。即腿肚子)。②继承,延续。《灵枢·玉板》“著之竹帛,使能者~而传之后世。”③跟随。④到,走。[企踵]踮着脚后根望。《伤寒论·原序》“但竟逐荣势,~~权豪。” 铢 zhū 音朱。①汉代重量单位。一两=24铢。②钝,刀锋钝叫~。[铢两]比喻很少。 卓 zhuō ①高,高超。如卓见,疗效卓著。②直立的样子。如卓然。[113条]“大便已,头~~而痛。”
|
转自邀月听风的博客:http://baitouweng333333.blog.163。com/blog/static/169323012008749165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