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田丽君 于 2010/11/12 09:03 编辑 www.med126.com/wszg/请教一下
止嗽立效丸跟麻杏
止咳片的区别?
咳嗽到今快半个月了,现在有时候会觉得一股气往上冲然后就咳嗽几下,感觉嗓子里还是丝丝拉拉的不太对劲,唉。。。
-----------通用名称:止嗽立效丸
汉语拼音:Zhisou Lixiao Wan
【作用类别】
【成 份】
麻黄 苦杏仁(去皮炒)
石膏 甘草 葶苈子
罂粟壳
莱菔子
通用名称:麻杏止咳片
汉语拼音:ma xing zhi ke pian
【作用类别】本品为内科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 份】
胡颓子叶、
百部、
太子参、
穿心莲、麻黄、罂
粟壳、南
沙参、
黄荆子、
桔梗。
-----------感觉这两个配方都不太对证。建议考虑一下
桂枝汤加
厚朴杏仁。
桂枝加厚朴
杏子汤
[原文]
喘家,作
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
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提要]
太阳中风兼喘的治法。
[阐论]
本条文论述平素患有喘疾,又感外邪的太阳中风证。风寒之邪,外束肌表,上壅于肺,致肺气不利,诱发喘息发作,故用桂枝汤疏解风邪,加厚朴、杏仁理气利肺以治喘息。这种治疗方法较单纯用桂枝汤为好,所以称为“加厚朴、杏子佳”。
本证的辨证关键:(1)以风寒表虚证兼咳、喘者为宜,必见汗出恶风。并以此区别于
麻黄汤证的表实无汗而喘。(2)苔见薄白,脉现浮缓,以内无热象为宜。
一、喘息
许叔微医案:戊申正月,有一武弁在仪真,为张遇所虏,日夕置于舟蝗板下,不胜险伏,后数日得脱,固饱食,解衣捉虱而自快,次日遂作
伤寒。医者以因饱食伤而下之,一医以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惭觉昏困,上喘息高,医者怆惶罔知所指。予诊之曰;太阳病,下之表未解,微喘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仲景法也。医者争曰:某平生不曾用桂枝,况此药热,安可愈喘?予曰:非汝所知也。一投而喘定,再投而饿然汗出,至晚,身凉而脉已和矣。医者曰:予不知仲景之法,其神如此,岂诳惑后世也哉。人自寡学,无以发明耳。
(《伤寒九十论·证三)
按语:解衣受寒,肺逆作喘,虽得于饱食之后,但无食滞之征,故下之为误。病合桂枝加厚朴杏子之法,故一投而喘定。
二、咳喘(
感冒并发
肺炎)
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33岁,1994年1月25日初诊。感冒并发肺炎,口服先锋4号,肌注
青霉素,身热虽迟,但干咳少痰,气促作喘,胸闷。伴
头痛,汗出恶风,背部发凉,周身骨节废痛,阴囊湿冷。舌苔薄白.脉来浮弦。证属太阳中风,寒邪边肺,气逆作喘。法当解肌祛风,温肺理气止喘。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姜lo克,炙首草6克,大枣12克,杏仁lo克,厚朴15克。
服药7剂,咳喘缓解,仍有汗出恶风,层起吐稀白痰。
桂枝、白芍、生姜增至12克。又服7剂,咳喘得平,谙症悉除医院复查,肺炎完全消除。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bl 996:22)
按语:本案喘而兼见汗出恶风、头痛背凉,显为中风表虚兼肺失宣降之证,故径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之。刘老经验,本方用于风寒表不解,而见
发热、汗出、咳喘,屡屡获效。
三、奔豚
孙志远医案:项某某,女,36岁,1987年2月4日诊。主诉少腹胀痛,气上冲胸,胸闷室塞,气息短促,一日发作数次。伴
失眠、烦躁。素有此疾,常因情绪刺激而诱发。舌偏暗,苔白腻,脉弦滑。证属肝郁心虚,
冲气上逆。治宜养心柔肝降逆:
桂枝、白芍、
酸枣仁(研吞)各15克,制厚朴12克,大枣6枚,
檀香(后下)6克,杏仁9克,
炙甘草4.5克,生姜3片。
3剂后,奔豚即止,夜寐转安,唯少腹胀满不好,原方去檀香加
乌药L 5克,又3剂后告愈。
(浙江中医杂志l 988;(4>:175)
按语:本案为心胸阳气不振,下焦冲气上逆,又有肝部之扰,每因情绪刺激而诱发。辨证抓住了胸闷
气喘等肺气逆乱之重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斡旋胸中大气,伸胸中大气一转,则其气乃散‘加檀香以增平冲降逆之力,则奔豚立止。
补述-----王商等《经方应用》:新感引动旧病,临床屡见不鲜,在不妨碍治疗外感的前提下,适当兼顾旧病是完全必要的,本方就是一个相好的范例。我们在防治侵性气管炎中,经常遇到病人因感冒诱发旧病,所谓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凡符合本方证的,投以此方,每有良效。但临床必须要辨证确切,注意与其他不同类型的症情别。如外有风寒(表实)、内有水饮的
小青龙汤证: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助麻杏甘石汤证,虽均有发热、恶寒、喘息等症,但病因病机各有不同,不容混淆。
四.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
表邪为主不先解表,仅与宣肺定喘
例如:患者赵X×,女,成。咳喘三个多月持续不止。某院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子抗生素,氨
茶碱等治疗一个多月无效,转请中医治疗两个多月仍无效。又邀余治,遍试
定喘汤、
小青龙汤等20余剂仍无功。余思良久,难于措手,求教于恩师李翰卿先生。云:患者阵阵恶寒,身痛鼻塞,乃表寒之证,表寒者应先解表,而诸医均以化痰定喘治之,致表邪不解,肺
气闭郁,喘咳不减,又病已将三月余,表气已虚,非麻黄发散所能治,因麻黄汤发汗较剧,过汗必损表阳,卫阳虚则易受外邪之复客,而喘咳难愈,故治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调和营卫,宣肺定喘。方用: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4片,大枣5枚,厚朴10克,杏仁10克。服药2剂,喘咳果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而安。
五.余泽润医案——小儿哮喘:
王某,男,1岁半,2006年12月16日诊。
初起发热咳喘,在县医院以“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一周,症状缓解出院。后每天早晚气温稍低即咳喘,再次治疗效果不佳。回本乡医院治疗仍无效,一周后到本所就诊。
刻诊:咳嗽气喘,喉中哮鸣,每天早晨及夜晚加重,汗出恶风,咳声清脆而痰稀白,面色青白,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
辩证:风寒表虚,营卫不调,兼肺失宣降。
治以解肌祛风,宣降肺气。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从龙汤。
桂枝8g,白芍8g,
炙草6g,生姜8g,大枣3个,厚朴6g,杏子6g,
龙骨10g,
牡蛎10g,炒
苏子8g,炙
冬花6g,连壳
白果仁6(打碎)。水煎服,3剂。
06年12月19日2诊:咳止喘平,汗止神爽,听诊双肺哮鸣音消失。用从龙汤3剂善后。
按:感受风寒所致之哮喘有虚有实,表实之喘多无汗,小青龙汤为的对之方;表虚之喘多
自汗,为体虚素有喘疾,复感风寒,表虚不固,每感风寒即引动内伏之痰饮而诱发哮喘。桂枝汤能解肌祛风调营卫,厚朴、杏子、白果、苏子、冬花降气化痰定喘,龙、牡敛汗固表。待哮喘控制,师法张锡纯用从龙汤善后,可减少哮喘的发作以期彻底痊愈。
六.聂惠民医案--喘证
×,男,14岁。1987年2月初诊。
自二岁患肺炎后,哮喘反复发作,多于春季喘息为重,每当外感时,咳喘必作。近日外感,身热不显,唯咳嗽,伴有喘息,痰多色白,微汗恶风,不得平卧,胸闷不适,不欲饮食,脉沉弦,苔薄白。两肺可闻干哕音,面色暗黄,形体消瘦。证属风寒束表,内迫于肺而致喘,治以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取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
金银花、
贝母、
桑皮治疗,服药20余剂,喘咳基本消失。继以
苓桂术甘汤加金银花、杏仁、
五味子、贝母,善后调理,共治疗二月而愈。追访三年,咳喘证未发。
七.产后伤寒
蒙某,女,25岁,本院护士。产后体虚,腠理不固,伤于风寒,咳嗽不已。住院治疗七天,疗效甚微,求服中药。刻下,咳痰甚多,清稀白沫,倚息不得平卧,恶寒发热、汗出头痛等表证始终未解,口干思饮,舌边尖红赤,脉象浮数无力。观其脉症。知病在太阳,营卫不和,支饮留肺证也。今口干思饮,舌边尖红,虽属热象,然口虽干,喜热饮,且痰涎清稀,得冷即咳,显然不可清热。治宜调和营卫,宣肺化饮。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杏仁10g 厚朴10g
细辛6g 五味子6g 生姜3片
红枣5枚二剂
二诊:咳嗽喘促减轻,可平卧。进食及活动则发热汗出,汗后微恶寒,为外邪未净,阳气已虚。守原方并加
党参10g ,
附子6g ,二剂。三诊:咳喘停,痰涎净,恶寒发热止,出汗减少,口渴亦轻,舌尖仍红。此病邪已退,气血未复之故,改用圣愈汤善后。
李映淮老师评语:本案舌边尖红,口干思饮为饮邪化热。《金匮要略》
小青龙加石膏汤,为治表寒兼内饮化热之方,宜斟酌行之。
-----------学习了,这年头咳嗽是个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