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教程:答友问(一)
来源:答友问(一)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7-30 答友问(一)


17.答严××代友问痰饮治法

详观来案,知此证乃寒饮结胸之甚者。拙拟理饮汤,原为治此证的方,特其药味与分量宜稍为变更耳。今拟一方于下,以备采择。方用生箭一两,干八钱,于术四钱,桂枝尖、茯苓片、炙甘草各三钱,浓朴、陈皮各二钱,煎汤服。方中之义∶用黄耆以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自能运化水饮,仲景所谓“大气一转,其气(指水饮之气)乃散”也,而黄 协同干姜、桂枝,又能补助心肺之阳,使心肺阳足,如日丽中天,阴霾自开;更用白术、茯苓以理脾之湿,浓朴、陈皮以通胃之气,气顺湿消,痰饮自除;用炙甘草者,取其至甘之味,能调干姜之辛辣,而干姜得甘草,且能逗留其热力,使之绵长,并能缓和其热力,使不猛烈也。

[按]∶此方即《金匮》苓桂术甘汤,加黄耆、干姜、浓朴、陈皮, 亦即拙拟之理饮汤去芍药也。原方之用芍药者,因寒饮之证,有迫其真阳外越,周身作灼,或激其真阳上窜, 目眩耳聋者,芍药酸敛苦降之性,能收敛上窜外越之元阳归根也(然必与温补之药同用方有此效)。 此病原无此证,故不用白芍。至黄耆在原方中,原以痰饮既开、自觉气不足者加之。兹则开始即重用黄耆者,诚以寒饮固结二十余年,非有黄耆之大力者,不能斡旋诸药以成功也。

[又按]∶此方大能补助上焦之阳分,而人之元阳,其根柢实在于下,若更兼服生硫黄,以培下焦之阳,则奏效更速。所言东硫黄亦可用,须择其纯黄者方无杂质,惟其热力减少,不如中硫黄耳。其用量,初次可服细末一钱,不觉热则渐渐加多。一日之极量,可至半两,然须分四五次服下。不必与汤药同时服,或先或后均可。

【附原问】敝友患寒饮喘嗽,照方治疗未效。据其自述病因,自二十岁六月遭兵燹,困山泽中,绝饮食五日夜,归家急汲井水一小桶饮之,至二十一岁六月,遂发大喘。一日夜后,饮二陈汤加干姜、细辛、五味渐安。从此痰饮喘嗽,成为痼疾。所服之药,大燥大热则可,凉剂点滴不敢下咽。若误服之,即胸气急而喘作,须咳出极多水饮方止。小便一点钟五六次,如白水。若无喘,小便亦照常。饮食无论肉味菜蔬,俱要燥热之品。粥汤、菜汤概不敢饮。其病情喜燥热而恶冷湿者如此。其病状暑天稍安,每至霜降后朝朝发喘,必届巳时吐出痰饮若干,始稍定。或饮极滚之汤,亦能咳出痰饮数口,胸膈略宽舒。迄今二十六七载矣。近用黎芦散吐法及十枣汤等下法,皆出痰饮数升,证仍如故。《金匮》痰饮篇及寒水所关等剂,服过数十次,证亦如故。想此证既能延岁月,必有疗法,乞先生赐以良方,果能祓除病根,感佩当无既也。又《衷中参西录》载有服生硫黄法,未审日本硫黄可服否?

服药愈后谢函∶接函教,蒙授妙方,治疗敝友奇异之宿病,连服四五剂,呼吸即觉顺适。后又 照方服七八剂,寒饮消除,喘证痊愈。


18.答翁××问呃逆气郁治法

详观一百十一号(绍兴医药学星期报)所登之案,其呃逆终不愈者,以其虚而兼郁也。然观其饱时加重,饥时见轻,知病因之由于郁者多,由于虚者少。若能令其分毫不郁,其呃当止。郁开呃止,气化流通,虽 有所虚,自能渐渐复原。特是理虚中之郁最为难事,必所用之药分毫不伤气化,俾其郁开得一分,其气 化自能复原一分,始克有效。拙拟医方篇中载有卫生防疫宝丹,原系治霍乱急证之方,无论其证因凉因热,皆屡试屡验。后有沈阳赵××,得温病甚剧,舁至院中求为延医,数日就愈,忽作呃逆,昼夜不止,服药无效。因思卫生防疫宝丹,最善行气理郁,俾一次服五十粒,呃逆顿止。又数日有陈姓患呃逆证,旬日 不止,眠食俱废,精神疲惫,几不能支。亦治以卫生防疫宝丹,俾服八十粒,亦一次即愈。由斯知卫生防疫 宝丹,治呃逆确有把握,无论其为虚、为郁,用之皆可奏效也。盖方中冰片薄荷冰为透窍通气之妙 药,而细辛善降逆气,白芷善达郁气,朱砂能镇冲气之冲逆,甘草能缓肝气之忿激,药非为呃逆专方,而无 一味非治呃逆必需之品,是以投之皆效也。若其人下元虚甚者,可浓煎生山药汁送服。其挟热者,白芍、麦冬 煎汤送服。其挟寒者,干姜、浓朴煎汤送服。愚用之数十次,未有不随手奏效者。若仓猝不暇作丸 药,可为末服之。


19.答金××问治吐血咳嗽

详观病案,知系因吐血过多,下焦真阴亏损,以致肾气不敛,冲气上冲。五更乃三阳升发之时,冲气 上冲者必益甚,所以脑筋跳动,喘嗽加剧也。欲治此症,当滋阴纳气,敛冲镇肝,方 能有效。爰拟方于下以备酌用∶

生山药(一两) 大熟地(一两) 净萸肉(六钱) 怀牛膝(六钱) 柏子仁(六钱) 生 龙骨(四钱) 生牡蛎(四钱) 生赭石(四钱) 生内金(二钱) 玄参(二钱) 炙甘草(二钱) 日服一剂,煎渣重服。


20.答胡××问小儿暑天水泻及由泻变痢由疟转痢之治法

小儿少阳之体,不堪暑热,恒喜食凉饮冷以解暑,饮食失宜,遂多泄泻,泻多亡阴,益至燥渴多饮,而 阴分虚损者,其小溲恒不利,所饮之水亦遂尽归大肠,因之泄泻愈甚,此小儿暑天水泻所以难治也。而所拟 之方,若能与证吻合,则治之亦非难事。

方用生怀山药一两,滑石八钱,生杭芍六钱,甘草三钱,煎 汤一大盅,分三次温饮下。一剂病减,再剂痊愈矣。方中之意∶山药滋真阴,兼固其气;滑石泻暑热,兼利其水,甘草能和胃,兼能缓大便,芍药能调肝,又善利小便;肝胃调和其泄泻尤易愈也。此方即拙拟滋 阴清燥汤。

原治寒温之证,深入阳明之府,上焦燥热,下焦滑泻。而小儿暑天水泻,其上焦亦必燥热,是以宜 之。至于由泻变痢,由疟转痢者,治以此方,亦能随手奏效。何者?暑天热痢,最宜用天水散;方中滑石,甘草同用,固河间之天水散也。又可治以芍药甘草汤;方中白芍、甘草同用,即仲景之芍药甘草汤也。且由 泻变痢,由疟转痢者,其真阴必然亏损,气化必不固摄,而又重用生山药为之滋阴固气化,是以无论由泄 变痢,由疟转痢者皆宜。若服此药间有不效者,可加白头翁三钱,因白头翁原为治热痢之要药也。


21.答章××问腹内动气冲气症治法

观此症,陡有气自脐上冲至胸腔,集于左乳下跳动不休。夫有气陡起于脐上冲者,此奇经八脉中冲脉发出之气也。冲脉之原,上隶于胃,而胃之大络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为动脉。然无病者其动也微,故不觉其动也。乃因此冲气上冲犯胃,且循虚里之大络贯膈络肺,复出于左乳下与动脉相并,以致动脉因之大动,人即自觉其动而不安矣。当用降冲、敛冲、镇冲、补冲之 药以治病源,则左乳下之动脉,自不觉其动矣。爰拟两方于下∶

生山药(八钱) 生牡蛎(八钱) 生赭石末(四钱) 生芡实(四钱) 清半夏(足四钱中有矾须用温水淘净晒干) 柏子仁(四钱炒捣不去油) 寸麦冬(三钱)

上药七味,磨取铁锈浓水煎药。

又方∶用净黑半斤,用铁勺屡次熔化之,取其屡次熔化所余之铅灰若干,研细过罗。再将熔化所余之铅秤之,若余有四两,复用铁勺熔化之。化后,用硫黄细末两半,撒入勺中,急以铁铲炒拌之,铅经硫黄灼 炼,皆成红色,因炒拌结成砂子。晾冷、轧细,过罗,中有轧之成饼者,系未化透之铅,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务皆去净。二药各 用一两,和以炒熟麦面为丸(不宜多掺,以仅可作成丸为度),如桐子大。每服六七丸或至十余丸(以服后觉药 力下行,不至下坠为度),用生山药末五六钱,煮作稀粥送下,一日再服。以上二方单用、同用皆可。


22.答章××代友问病案治法

详观病案,知系胃阴亏损,胃气上逆,当投以滋胃液,降胃气之品。然病久气虚,又当以补气之药佐之。 爰拟方于下,放胆服之,必能止呕吐,通大便。迨至饮食不吐,大便照常,然后再拟他方。方用∶生赭石 二两,生山药一两,潞党参五钱,天冬八钱,共煎汤两茶杯,分三次温服下。渣煎一杯半,再分两次温服 下。一剂煎两次,共分五次服,日尽一剂,三剂后吐必止,便必顺。用此方者,赭石千万不可减轻。若 此药服之觉凉者,可加生姜四五片或初服时加生姜四五片亦可。


23.答庞××问大便脱肛治法

脱肛之症,用曼陀罗煎浓汤洗之甚效。仆常用鲜曼陀罗四五斤,煎取浓汁两三大碗。再以其汁煎萸肉二 三两,取浓汁一大碗。再用党参二两,轧细末调汁中,晒干。每用四五钱,水煎融化洗之,数次可痊愈。


24.答徐××读《伤寒论》质疑四则

古人之书不可不信,又不可尽信。愚不揣固陋,敢将徐××所疑《伤寒论》四则,反复陈之。

第一疑∶在太阳下编第二十节。其节为病在太阳之表,而不知汗解,反用凉水 之、灌之,其外感之寒 已变热者,经内外之凉水排挤,不能出,入郁于肉中而烦热起粟,然其热在肌肉,不在胃府,故意欲饮水而 不渴,治宜文蛤散。夫文蛤散乃蛤粉之未经 炼者也。服之,其质不化,药力难出,且虽为蛤壳,而实则 介虫之甲,其性沉降,达表之力原甚微,借以消肉上之起粟似难奏功。故继曰∶“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其 方取其能利湿兼能透表,又能健运脾胃以助利湿透表之原动力,其病当瘥矣。然又可虑者,所灌之凉水过多,与上焦外感之邪互相胶漆而成寒实结胸,则非前二方所能治疗矣。故宜用三物小陷胸汤或白散。夫白散之辛 温开通,用于此证当矣。至于三物小陷胸汤,若即系小陷胸汤,用于此证,以寒治寒,亦当乎?注家谓此 系反治之法。夫反治者,以热治寒,恐其 格而少用凉药为引,以为热药之反佐,非纯以凉药治寒也。盖注 者震摄于古人之隆名,即遇古书有舛错遗失之处,亦必曲为原护,不知此正所以误古人而更贻误后 人也。是以拙着《衷中参西录》,于古方之可确信者,恒为之极力表彰,或更通变化裁,推行尽致,以穷其妙用;于其难确信者,则 恒姑为悬疑,以待识者之论断。盖欲为医学力求进化,不得不如斯也。

此节中三物小陷胸汤,唐容川疑其另为一方,非即小陷胸汤。 然伤寒太阳病实鲜有用水 、水灌之事,愚疑此节非仲景原文也。

第二疑∶在太阳下编三十二节。其节为∶“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 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 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治。” 按此节文义,必有讹遗之字。阴阳气并竭句,陈氏释为阴阳气不交,甚当。至无阳则阴独句,鄙意以为 独下当有结字。盖言误汗误下,上焦阳气衰微,不能宣通,故阴气独结于心下而为痞也。

第三疑∶在太阳下编五十四节。其节为伤寒脉浮滑。夫滑则热入里矣,乃滑而兼浮,是其热未尽入里,半 在阳明之府,半在阳明之经也。在经为表,在府为里,故曰表有热,里有寒。《内经》谓“热病者,皆伤寒 之类也。”又谓“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此所谓里有寒者,盖谓伤寒之热邪已入里也。陈氏之解 原如斯,愚则亦以为然。至他注疏家,有谓此寒热二字宜上下互易,当作外有寒里有热者。然其脉象既现 浮滑,其外表断不至恶寒也。有谓此寒字当系痰之误,因痰寒二音相近,且脉滑亦为有痰之证也。然在寒温,其脉有滑象原主阳明之热已实,且足征病者气血素充,治亦易愈。若因其脉滑而以为有痰,则白虎汤岂为 治痰之剂乎?

第四疑∶在阳明篇第七十六节。其节为病患无表里证,盖言无头痛项强恶寒之表证,又无腹满便硬之 里证也。继谓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此数语殊令人诧异。夫脉浮宜汗,脉数忌下,人人皆知,况其脉 浮数并见而竟下之,其病不愈而脉更加数也必矣。故继言假令已下脉数不解云云。后则因消谷善饥,久不 大便而复以抵当汤下之。夫寒温之证脉数者,必不思饮食,未见有消谷善饥者。且即消谷善饥,不大便,何 以见其必有瘀血,而轻投以抵当汤乎?继则又言若脉数仍不解而下不止云云,是因一下再下而其人已下脱也。 夫用药以解其脉数,其脉数未解,而转致其下脱,此其用药诚为节节失宜,而犹可信为仲景之原文乎? 试观阳明篇第三十一节,仲景对于下证如何郑重。将两节文对观,则此节为伪作昭然矣。夫古经之中,犹不 免伪作(如尚书之今文),至方术之书,其有伪作也原无足深讶。所望注疏家审为辨别而批 判之,不至贻误于医界,则幸甚矣!


25.答徐××阳旦汤之商榷

阳旦汤即桂枝加桂汤再加附子,盖此系他医所治之案,其失处在证原有热,因脚挛误认为寒,竟于 桂枝中增桂加附,以致汗出亡阳,遂至厥逆,仲景因门人之问,重申之而明其所以厥逆之故,实因汗出亡阳。 若欲挽回此证使至夜半可愈,宜先急用甘草干姜汤以回其阳,虽因汗多损液以致咽干,且液伤而大便燥结成阳 明之谵语,亦不暇顾。迨夜半阳回脚伸,惟胫上微拘急,此非阳之未回,实因液伤不能濡筋也。故继服芍药甘草汤以复其津液,则胫上拘急与咽喉作干皆愈。更用承气汤以通其大便,则谵语亦遂愈也。所用www.med126.com之药息 息与病机相符,故病虽危险可挽回也。


26.答王××问《神州医药学报》何以用真武汤治其热日夜无休止立效

《伤寒论》真武汤乃仲景救误治之方。其人本少阴烦躁,医者误认为太阳烦躁而投以大青龙汤,清之散 之太过,遂至其人真阳欲脱,而急用真武汤以收回其欲脱之元阳,此真武汤之正用 也。观《神州医药学报》所述之案,原系外感在半表半里,中无 大热,故寒热往来,脉象濡缓,而投以湿温之剂,若清之散之太过,证可变为里寒外热(即真寒假热),其 元阳不固较少阴之烦躁益甚,是以其热虽日夜无休止,口唇焦而舌苔黄腻,其脉反细数微浮而濡也。若疑脉 数为有热,而数脉与细浮濡三脉并见实为元阳摇摇欲脱之候,犹火之垂垂欲灭也。急用真武汤以迎回元阳,俾 复本位,则内不凉而外不热矣。是投以真武汤原是正治之法,故能立建奇功,此中原无疑义也。特其语 气激昂,务令笔锋摇曳生姿,于病情之变更,用药之精义皆未发明,是以阅者未能了然也。


27.答刘××问七伤

  1. 大饱伤脾∶因脾主运化饮食,饮食太饱,脾之运化力不足以胜之,是以受伤。其作噫者,因脾 不运化,气郁中焦,其气郁极欲通,故噫以通之;其欲卧者,因脾主四肢,脾伤四肢酸懒,是以欲卧;其色黄 者,因脾属土。凡人之五脏,何脏有病,即现何脏所属之本色。此四诊之中,所以望居首也。
  2. 大怒气逆伤肝∶因肝属木,木之条上达,木之根下达。为肝气能上达,故能助心气之宣通(肝系下 连气海,上连心,故能接引气海中元气上达于心)。为肝气能下达,故能助肾气之疏泄(肾主闭藏,有肝气以疏 泄之,二便始能通顺)。大怒,其气有升无降,甚而至于横行,其中所藏之相火,亦遂因之暴动 (相火生于命门,寄于肝胆,游行于三焦),耗其血液,所以伤肝而血即少。肝开窍于 目,目得血而能视,肝伤血少,所以其目暗也。
  3. 形寒饮冷伤肺∶因肺为娇脏,冷热皆足以伤之也。盖肺主皮毛,形寒则皮毛闭塞,肺气不能 宣通,遂郁而生热,此肺之因热而伤也。饮冷则胃有寒饮留滞,变为饮邪,上逆于肺而为 悬饮,此肺之因冷而伤也。肺主气,开窍于鼻,有病则咳,肺伤,所以气少、咳嗽、鼻鸣也。
  4. 忧愁思虑伤心∶因人之神明藏于脑,故脑为精明之府(《内经》脉要精微论),而发出在心,故心为君主之官(《内经》灵兰秘典),神明属阳,阳者主热。忧愁思虑者,神明常常由心发露,心血必因 热而耗,是以伤心也。心伤,上之不能充量输血于脑,下之不能充量输血于肝,脑中之神失其凭借,故苦惊 喜忘,肝中之魂,失其护卫,故夜不能寐,且肝中血少,必生燥热,故又多怒也。
  5. 强力入房久坐湿地伤肾∶因肾有两枚,皆属于水,中藏相火,为真阴中之真阳,以统摄下 焦真阴真阳之气。强力入房则伤阴,久坐湿地则伤阳,肾之真阴真阳俱伤,所以伤肾。肾伤则呼吸之时,不能纳 气归根,所以短气。腰者肾之腑,肾伤所以腰疼。骨者肾所主,肾伤所以脚骨作疼。至于厥逆下冷,亦肾中水 火之气,不能敷布之故也。
  6. 风雨寒暑伤形∶因风雨寒暑,原天地之气化,虽非若疠疫不正之气,而当其来时或过于猛烈,即 与人身之气化有不宜。乃有时为时势所迫,或自不经意,被风雨寒暑之气侵,其身体气弱,不能捍御,则 伤形矣。形伤则发落,肌肤枯槁,此犹木伤其本,而害及枝叶也。
  7. 大恐惧不节伤志∶因志者为心之所之,必以中正之官辅之,此志始百折不回。中正之官者,胆也,若过恐惧,则胆失其司,即不能辅心以成志,所以伤志。志伤,则心有所图而畏首畏尾,所以恍惚不乐也。

28.答刘××问湿温治法之理由

湿温病状,纯系湿热郁中,致经络闭塞,故其外虽觉寒凉,而内则小便短涩赤黄也。为小便难,水气 必多归大肠,所以兼泄泻也。其肢体酸痛者,湿而兼风也。胸膈痞满者,湿气挟饮也。 欲治此症,甚属易易,用滑石两许煎汤,送服阿斯匹林一片半,汗出即愈。盖二药一发汗,一利水,可令内蕴之湿,由汗与小便而解。且二药之性皆凉,其热亦可随之而解。 阿斯匹林又善愈关节疼痛也。余用此方,连治数人,皆一汗而愈。若热剧者,滑石 或多用,或加生石膏数钱与滑石同煎,亦莫不随手奏效也。


29.答刘××问肝与脾之关系及肝病善作疼之理

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人多谓肝木过盛可以克伤脾土,即不能消食。不知肝木过弱不能疏通脾土,亦不能消食。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连气海也,可代元气布化,脾胃之健运实资其辅助。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以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故曰肝与脾相助为理之脏也。特是肝为厥阴,中见少阳,其性刚果,其气条达,故《内经》灵兰秘典名为将军之官。有时调摄失宜,拂其条达之性,恒至激发其刚果之性而近于横恣,于斯脾胃先当其冲,向之得其助者,至斯反受其损。而其横恣所及,能排挤诸脏腑之气致失其和,故善作疼也。

于斯,欲制肝气之横恣,而平肝之议出焉。至平之犹不足制其横恣,而伐肝之议又出焉。所用之药,若 三棱莪术青皮延胡鳖甲诸品,放胆杂投,毫无顾忌,独不思肝木于时应春,为气化发生之始,若植物之有萌芽,而竟若斯平之伐之,其萌芽有不挫折毁伤者乎?岂除此平肝伐肝之外,别无术以医肝乎?何以本属可治之证,而竟以用药失宜者归于不治乎?愚近拟得肝脾双理丸,凡肝脾不和,饮食不消,满闷胀疼, 或呃逆嗳气呕吐,或泄泻,或痢疾,或女子月事不调,行经腹疼,关于肝脾种种诸 证,服之莫不奏效。爰录其方于下。

【肝脾双理丸】

甘草(十两细末) 生杭芍(二两细末) 广条桂(两半去粗皮细末) 川紫朴(两半细末) 薄荷冰(三钱细末) 冰片(二钱细末) 朱砂(三两细末)
上药七味。将朱砂一两与前六味和勺,水泛为丸,桐子大,晾干(忌晒),用所余二两朱砂为衣,勿令余剩,上衣时以糯米浓汁代水,且令坚实光滑方不走气。其用量∶常时调养,每服二十粒至三十粒;急用 除病时,可服至百粒,或一百二十粒。


30.答徐××问腹疼治法

少年素有 癖,忽然少腹胀疼。屡次服药,多系开气行气之品,或不效,或效而复发。脉象无力。以 愚意见度之,不宜再用开气行气之药。近在奉天有治腹疼二案,详录于下,以备参考。

一为门生张××,少腹素有寒积,因饮食失慎,肠结,大便不下,少腹胀疼,两日饮食不进。用蓖麻油下之,便行三次而疼胀如故。又投以温暖下焦之剂,服后亦不觉热,而疼胀如故。细诊其脉,沉而无力。询之,微觉短气。疑系胸中大气下陷,先用柴胡二钱煎汤试服,疼胀少瘥。遂用生箭一两,当归、党参各三钱,升麻、柴胡、桔梗各钱半,煎服一剂,疼胀全消,气息亦顺,惟觉口中发干。又即原方去升麻、党参,加知母三钱,连服数剂痊愈。

一为奉天史姓学生,少腹疼痛颇剧,脉左右皆沉而无力。疑为气血凝滞,治以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各三钱,莱菔子二钱,煎服后疼益甚,且觉短气。再诊其脉,愈形沉弱。遂改用升陷汤一剂而愈。此亦大气下陷,迫挤少腹作疼,是以破其气则疼益甚,升举其气则疼自愈也。

若疑因有癖作疼,愚曾经验一善化癖之法。忆在籍时,有人问下焦虚寒治法,俾日服鹿角胶三钱,取其温而且补也。后月余晤面,言服药甚效,而兼获意外之效∶少腹素有积聚甚硬,前竟忘言,因连服鹿角胶已尽消。盖鹿角胶具温补之性,而又善通血脉,林屋山人阳和汤用之以消硬疽, 是以有效也。又尝阅喻氏《寓意草》,载有袁聚东痞块危证治验,亦宜参观。

相关文章
 豆豉饮(方出《肘后》卷三,名见《采艾编翼》
 死症歌
 脂肪瘤的自我医治方法
 中药造假调查:商贩用猪皮冒充燕窝
 《儿子从出生到7岁,药费不过1千元》
 万病回春 痔瘘门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