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库 网 校 微 信 搜 索
执业医师
资讯
考试报名 准 考 证 技能查分
笔试查分 成 绩 单 证书领取
专业
临床医师 口腔医师 中医医师
临床助理 口腔助理 中医助理
公卫医师 中西医医师 乡镇助理
公卫助理 中西医助理 考试试题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医师 > 综合信息 > 动态咨讯 > 正文
福建省城乡基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来源:福建卫生局 更新:2010/4/5 字体:
 
(十)皮肤科(1个月)
1.基本理论
(1)总论
掌握:皮肤病的各种临床症状。掌握常用外用药的性能、剂型及外用药治疗原则。
熟悉:预防原则、常用内服药物的使用;各种急性传染病皮疹的鉴别诊断,如: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
了解:正常皮肤的组织构造及生理功能。
(2)湿疹
掌握:湿疹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重症湿疹的处理原则。
了解:湿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接触性皮炎
掌握:一般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重症接触性皮炎的处理原则。
了解: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药疹
掌握:一般药疹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防方法。
熟悉:重症药疹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5)荨麻
掌握: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重症荨麻疹的急救处理。
熟悉:特殊类型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了解:荨麻疹病因及发病机制。
(6)银屑病
掌握: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了解:银屑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特殊类型银屑病表现。
(7)皮肤真菌感染/癣
掌握:手足癣及体股癣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头癣甲癣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了解:浅部真菌病的常见病原菌及检查方法。
(8)带状疱疹
掌握: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9)寻常性脓疱疮
掌握:寻常性脓疱疮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10)
了解:各种疣(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11)性传播疾病
熟悉:梅毒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后天性梅毒的分期、各期的临床表现及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梅毒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了解:性传播性疾病概念及目前我国性传播性疾病的概况;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12)日光性皮炎
掌握:日光性皮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了解:病因、发病机制。
(13)痤疮
掌握: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痤疮病因、发病机制。
(14)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的皮肤表现。
了解:结缔组织病的内脏病变。
(十一)康复医学(2个月)
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病、伤、残的特点,以及康复评定、治疗和注意事项;骨关节、软组织常见病、伤、残的特点及康复评定、治疗和注意事项;各部位炎症、伤口、瘢痕、粘连的特点及康复评定、治疗和注意事项;心肺疾病的特点以及康复评定、治疗和注意事项;其他病症的特点以及康复评定、治疗和注意事项。常用物理疗法种类和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常见康复器械、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日常生活运动能力(ADL)等适应症、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糖尿病的特点以及康复评定、治疗和注意事项;常见恶性肿瘤残疾的特点以及康复评定、治疗和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  社区实践(3个月)
 
本部分学习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员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养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能力,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巧;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开展科研的基本素质。掌握重点人群的特殊预防保健问题。
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形式有讲课、示教、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社区调查、科研等。
本部分的具体要求细则如下:
(一)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掌握:
1.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与病人沟通技巧,建立彼此依赖的医患关系的技巧;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
2.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模式,能够在医疗活动中体现全方位的、终身的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并恰当地组织利用家庭资源。
3.掌握全科医疗的病历书写(包括家系图)。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病历。
4.个体化的病人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
5.随访和家访技能。在全科医学导论课结束后的整个培训期间,要求每位受训者至少与一个家庭建立起长期联系,该家庭中至少有老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等四类人中的两类,尽量包括儿童(最好为新生儿)。培训结束时,受训者应能够独立承担随访和家访的任务。
6.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与评估技术、社区卫生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技术,参与社区诊断,建立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培训时应深入社区有关部门实地考察,如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药店、养老院、康复机构、托幼园所、学校、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资料处理与分析,结业时写出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7.社区常见疾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处理。掌握压力的评价与调适方法、焦虑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与处理、常见心身及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
8.社区高血压筛查、登记、治疗、管理操作流程,家庭测血压技术及其传授给病人的技巧;掌握糖尿病的社区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管理程序,病人自测尿糖血糖方法及其传授技巧;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各一例;掌握脑血管病的一、二、三级预防;掌握哮喘病和肿瘤的社区管理;熟悉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
熟悉:
1.社区传染病管理:掌握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计划免疫程序,安全性与有效性。熟悉社区常见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的社区管理方法。
2.社区用药:掌握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驱虫药、五官科药及其他外用药的用量、用法。熟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了解:
1.常用药物的外观性状、储存方法及能引起粪便、尿液变色的药物。了解膳食及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药物中毒主要表现和简单处理方法。
2.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能够为不同经济水平的病人合理用药。
(二)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掌握重点人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相关的预防保健、健康咨询技能、技巧。了解重点人群特殊的生理、心理问题及其保健需求。
1.儿童保健
掌握:
(1)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掌握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如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并能针对体检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2)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掌握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
(3)儿童智力发育测查(DDST)及评价;有关视力、龋齿问题的健康教育;掌握计划免疫程序和其他预防接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冷链管理。
(4)儿童系统管理方法。熟悉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具体措施以及小儿保健组织机构;学校卫生、安全教育、性教育内容。
2.老年人保健
掌握:
(1)功能上评估老年人健康及老年残疾的内容和方法(ADL/IADL/体能测试)。了解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的内容和意义;健康预期寿命的内涵和表达方法。
(2)老年人常见负性情绪及其表现特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处理。熟悉老年人常见负性情绪问题的处理方法;老年常见精神障碍的类型。
(3)社区医疗中老年人常用的家庭护理和特殊治疗的适应证与指导。了解社区老年人分级护理概念及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的评估。
(4)末期照顾的概念、止痛、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照顾原则。
熟悉:
(1)影响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因素。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学特点;心理
因素在老年人保健中的重要性以及精神因素在发病学中的作用;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社会环境在维持老年人健康中的重要性。
(2)影响老年人功能减退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了解运动锻炼的积极作用;老年安全问题与老年营养的要求。了解老年保健的最高目标;生活质量的内涵、概念、测定方法。
3.常见老年疾病
掌握:
(1)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患病特点、用药特点,一、二、三级预防,长期规范管理的基本技术。
(2)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心病的定义、高危人群、预防方法。
(3)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病表现、处理;了解老年人骨钙代谢的特点和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了解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方法;熟悉一、二级预防的方法,及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原则。
(4)痴呆定义、分类、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
(5)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
熟悉:
(1)老年人肿瘤的常见类型、病程;掌握临床表现的特点、早期监测方法以及在循证医疗指导下的治疗方法。
(2)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了解处理原则。
了解:
老年耳聋的特点、预防、助听器的使用方法。
4.老年常见健康问题
(1)掌握老年人体温调节的特点、中暑和低体温的处理。
(2)掌握跌倒病因的多源性和危害性,预防措施及助步器选用的原则。
(3)熟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4)掌握便秘原因与预防原则。
(5)掌握尿失禁和尿潴留、应力性尿失禁原因与处理原则。
(6)熟悉皮肤瘙痒防治原则与方法。
(7)了解围手术期准备、目的、措施和方法。
5.妇女保健
(1)掌握妇女“五期”特点及保健要点。
经期:掌握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
婚期:掌握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
孕期:掌握孕妇饮食、营养、起居环境、性生活、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护理。
产褥期:掌握产后访视、产褥卫生、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
更年期:熟悉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了解激素替代疗法。
(2)掌握妇科病普查的意义和内容,建立育龄妇女的健康档案。
(3)建立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档案。
6.残疾人保健
了解残疾人心理特点及其特殊的心理需求,能够作相关的咨询与康复指导。熟悉国家与残疾人权益相关的政策、法规,能够协助解决残疾人教育、职业、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等问题。
(三)全科医疗服务管理
1.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熟悉团队建设的技术、意义和程序;掌握人际交流技术;与社区管理者沟通,掌握病人满意度调查方法。进行1次满意度调查。
2.掌握全科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熟悉全科医疗服务中的整体质量管理的方法、常用的质量指标、评价方法和程序。了解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医疗保险有关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3.熟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药品、财务与信息等管理原则及程序。
4.熟悉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如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护法、医师法、赔偿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社区中的实施要点。掌握有关病人权益和医生权益的知识。
 
 
福建省城乡基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为加快培养适应城乡基层卫生工作特点、掌握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合格全科医师,促进我省全科医师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我省省情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师,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二、培养方法
城乡基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2年。
培训分三个部分,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习。
(一)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1.《全科医学基础》(集中辅导、考试); 2.《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自学、考试);3.《社区预防医学》(自学、考试);4.《社区保健与康复》(自学、考试)。以自学为主,集中辅导为辅的方式进行。
(二)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21个月。在轮转期间,实行12小时负责制,学员参加二级学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管理制度依照临床住院医师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此外,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半天的集中学习,学习《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等理论知识以及专题讲座等。
医院轮转临床科室及时间安排:
科  室
时 间(月)
科  室
时 间(月)
内科
10
急诊科
2
外科
2
传染科
1
妇产科
1
皮肤科
1
儿科
2
康复科
2
(三)社区培训基地实习:时间为3个月。社区培训基地指定经师资培训合格的医师实行一对一带教,要求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理论学习(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
 
本部分学习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培训相关课程和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
(一)全科医学基础
1.了解我国卫生改革的任务与目标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2.掌握全科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包括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师、三级预防等概念,全科医疗的各项基本原则;掌握全科医学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熟悉全科医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全科医师的历史起源、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必然性、迫切性、特点与可行途径。
3.掌握全科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诊疗策略。掌握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原则。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病人管理与教育。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全科医疗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及其与医疗保险的接轨。
4.掌握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家庭周期理论、家系图的编制与家庭结构的分析。熟悉家庭资源、家庭压力事件、家庭照顾的原则及保健的方法。了解家庭系统理论以及家庭功能评估。
5.掌握社区的定义及其要素、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COPC)的基本概念和步骤、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征;掌握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问题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作用及全科医师在其中的角色;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6.掌握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掌握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原则。
7.熟悉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了解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特点以及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原则与方法。
8.熟悉全科医学的健康档案(病历)书写和使用。熟悉慢性病人的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应用。了解基层医疗国际分类(ICPC)的原则和应用。
(二)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
1.掌握医疗中的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以及调整医患关系的主要方法,全科医疗中伦理学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熟悉与患者交流的常用技巧。
3.了解医患关系在全科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现代社会中健康责任与卫生政策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师对患者照顾所涉及的伦理学决策问题。
(三)临床心理咨询
1.掌握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特征。
2.熟悉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咨询方法与咨询技术。
(四)社区预防保健
1.掌握疾病预防的策略与分级预防;掌握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评价、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了解监测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熟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环节;潜伏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及特点;疫源地的概念、范围与消灭的条件;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的种类;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数量与分类;计划免疫的概念;了解各类疾病的免疫程序与内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与流行病学特征,熟悉常见传染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特征。
3.掌握平衡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涵;掌握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膳食指导原则;掌握社区居民营养监测方法。熟悉能量、六大营养素及五大类食物内容;熟悉社区营养干预、检测与评价。了解社区实用营养调查方法。
4.掌握健康传播、健康心理、健康行为的概念;掌握人生三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掌握人类不良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病人管理与教育的原则。熟悉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评价、实施对象及实施场所。
5.了解社区中常见伤害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要点;了解残疾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致残因素及其分类以及残疾预防要点;了解住宅、饮水、空气卫生与健康及安全;了解环境与健康、劳动卫生等。
(五)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1.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性质、任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社区中人、财、物、资料、信息和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结构及其环境,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
 
第二部分  医院科室轮转(21个月)
 
(一)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1)内容真实、书写及时:来源于认真而仔细的问诊,全面而细致的体格检查,辩证而客观地分析以及正确、科学地诊断。                     
(2)格式要规范:病历具有特定的格式,必须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
(3)描述要精练,用词要恰当:要运用规范的汉语和汉字书写病历,要用通用的医学词汇和术语,力求精练、准确,避免使用俚语俗词。
(4)书写要全面:病历各项都应填全,不可遗漏。
2.病历书写的目的
掌握:
(1)疾病诊断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诊断步骤,疾病诊断的正确思维方法。
(2)病历具有临床诊治疾病、教学、科研、法律依据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住院病历的书写
(1)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职业、籍贯、现住址、工作单位、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记录者、可靠程度。
(2)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主诉:字数不超过20个字,应写患者此次就诊主要原因(包括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可分为单主诉和双主诉。
(4)现病史:应与主诉密切相关,包括起病的情况、主要症状的特点、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资料,诊疗经过,一般情况。
(5)既往史:既往治疗经过;预防接种及有无传染病史;有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外伤、手术、输血史;包括系统回顾。
(6)个人史:有无疫区、疫水、毒物接触史,有无烟酒嗜好,有无冶游史。
(7)月经史(女)、婚育史。
(8)家族史:有无类似病史,有无传染病、遗传性疾病史等,如有死亡者应记录原因和年龄。
(9)体格检查:如实系统而全面地记录体格检查时正常或出现的阳性体征。
(10)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记录相关检查的结果和日期,如在其他医院检查,应注明该医院名称及检查日期。
(11)病情摘要: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的重要阳性和具有重要鉴别意义的阴性结果,提示诊断的依据,使其他医师通过摘要内容能了解基本的病情。
(12)初步诊断。
(13)医师签名。
4.门诊病历的书写
(1)书写要求: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门诊诊断可在初诊或复诊时做出;急诊患者就诊时,应记录就诊时的确切时间;应有医师签全名。
(2)书写内容:封面应详细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婚姻、住址、职业、电话、过敏史、重要检查项目号),就诊日期,主诉,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处理意见及医师签全名。
5.常用医疗文件
(1)首次病程记录:完整住院病历的简要形式,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注明书写日期和时刻。内容包括:①患者一般情况;②病例特点(主要病史;阳性体征及重要阴性体征;与主要疾病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③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④诊疗计划;⑤急危重患者抢救,应详述抢救经过、措施、效果、上级医师诊疗意见以及向患者近亲属、单位告知病情的记录。要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2)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发展变化和诊治过程的全面记录。记录内容要真实,记录要及时,要有分析判断和预见,有计划,有总结,要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前后连贯,不要记成流水账。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护理级别的不同的要求按时记录。
(3)会诊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现有其他科室情况或疑难问题时,需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其内容应包括该医师对患者病史的简述、专科检查所见、对病情的分析及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的意见。
(4)转科记录:转出记录其内容应包括主要病情、诊治经过、转出理由;转入记录应主要写明转科前的病情、转科原因、转入时查体及拟进行的检查项目及治疗意见等。
(5)出院记录:入院及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号及检查号、住院经过、出院诊断、出院时情况及医嘱。
(6)死亡记录:包括病情摘要、住院情况、诊疗经过、病情转危原因及过程、抢救经过、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对所有死亡病例,尤其是诊断未明的病例,应努力说服死者家属同意为死者作尸体解剖,并将病理解剖报告放入病历中。
(7)抢救记录: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经过抢救过程后,应如实记录,并应在6小时内完成。
(二)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检查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      
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脉搏(脉率、节律、强弱)、呼吸(类型、频率、深度、节律)、血压(正确的测量方法),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
(3)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
(4)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瘀斑、蜘蛛痣、水肿等的辨认及临床意义。
(5)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6)正确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意义。
2.头、颈部检查
掌握:
(1)头面部的检查顺序(头颅、眼部、耳部、鼻部、口咽部)与方法。
(2)颈部检查:颈部活动情况及外形检查,甲状腺及气管位置检查,颈部静脉怒张及静脉或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
熟悉:正常状态下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胸部检查
掌握:
(1)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肺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
(2)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并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
(3)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正常及病态的胸廓。
(4)肺部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5)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等。
(6)心脏各种震颤的临床意义,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界。www.med126.com
(7)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判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杂音的强度分级。
(8)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及心房颤动)。
(9)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
4.腹部检查
掌握:腹部检查方法(注意腹部体检正确的顺序:视、听、触、叩,而书写病历时按如下顺序)。
(1)视诊
①腹部外形;②呼吸运动;③腹壁静脉曲张;④蠕动波;⑤皮肤及其它。
(2)听诊
①肠鸣音;②振水音;③血管杂音。
(3)触诊
①触诊方法。
②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压痛点及反跳痛、肿块、肝、胆、脾、肾的触诊。
(4)叩诊
①肝脾叩诊及肾区叩击痛。
②移动性浊音及波动感。
(5)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腹部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症、腹膜炎。
熟悉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5.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熟悉:
(1)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2)肛门、直肠检查的重要性;肛门指诊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检查体位。
6.神经系统检查
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3)病理反射:锥体束征(巴彬斯基征、欧本海姆征、戈尔登征、夏达克氏征、霍夫曼征、阵挛)。
(4)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布鲁辛斯基征。
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方法(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查)。
(三)合理用药基础知识
1.掌握: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用药途径及特点,儿童、老年人生理与用药特点,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文件;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有关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及分类、管理规定;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则。
2.熟悉:老年人、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各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不良反应等,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解救,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影响因素及注射剂配伍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物制剂特点及临床应用,抗肿瘤辅助药物的合理使用。
3.了解:治疗药物评价原则,药物经济学概述,药物流行病学概述,药物利用研究方法,新药临床知识,临床营养支持疗法,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1年医师资格考试网报时身份证输入错误问
2010年宁夏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合格人
2012年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闭合性颅脑损
2011年广西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网址
2011温州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及时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