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传染病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
传染病-作业习题:作业习题2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脊髓灰质炎

A型题

1 我国流行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为哪型?

A Ⅰ型   B Ⅱ型  C Ⅲ型 D Ⅰ+Ⅱ+Ⅲ 型   E Ⅱ+Ⅲ型

2 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 发病后第一周B 发病后第二周C 发病后第三周 D 发病前一周 E 发病后第四周

3 我国以1~5岁小儿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其原因哪项是错误的?

A 新生儿从母体内获得被动免疫,生后数月逐渐消失

B 成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免疫力

C 人群免疫水平通过隐性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D 1~5岁儿童免疫功能相对的低

E 1~5岁儿童活动增多,接触病毒机会多

C型题

问题4

A 柯萨奇病毒

B ECHO病毒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无

4 在肠腔内能干扰脊髓灰质炎的病毒:

问题5

A 飞沫传染

B 粪便传染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无

5 急性期过后脊髓灰质炎病人主要传播途径是:

问题6~8

A 经口传播

B 经呼吸道传播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6 急性期的脊髓灰质炎的传播方式是:

7 密切接触脊髓灰质炎患者主要传播方式是:

8 甲型肝炎传播途径是:

问题9~10

A 呼吸道隔离

B 肠道隔离

C 两者都采用

D 两者都不采用

9 脊髓灰质炎发病第一周:

10 麻疹初疹五天后并发细菌性痢疾时用:

A型题

11 脊髓灰质炎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世界各地都有本病发生

B 散发病例终年可有,以夏秋季为多

C 热带发病无季节性区别

D 病毒污染水源可形成较大流行

E 成人不患病

K型题

12 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主要是:

A瘫痪病人

B 病毒携带者

C 隐性感染者

D 非瘫痪型病人

13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A 呼吸道传播

B 皮肤接触

C 粪——口途径

D 蚊虫叮咬

14 脊髓灰质炎病病人的处理哪些措施是错误的?

A 投给抗菌素

B 发病后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

C 可用丙种球蛋白控制瘫痪进展

D 自发病起至少隔离40天

15 可降低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效果的因素为:

A 细菌性肠炎

B 肠道病毒感染

C 患急性传染病的患儿

D 先天免疫缺陷者

16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促进发生瘫痪的主要因素是:

A 创伤

B 受凉,过累

C 免疫功能缺损或障碍

D 结射,手术,拔牙,鼻咽部手术等

A型题

17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综合性措施应以下列哪项为重点?

A 隔离治疗病人

B 粪便管理

C 切断传播途径

D 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E 注射丙种球蛋白

18 关于脊髓灰质炎自动免疫哪项是错误的?

A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口服病毒活疫苗

B 初种年龄以2月到7岁小儿为主

C 疫苗应以Ⅰ型Ⅱ型Ⅲ型顺序服用,每型间隔1个月

D 肠道内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可干扰本疫苗效果

E 本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有效疫苗之一

19 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多在冬春季节使用的理由是:

A 气温低便于保存运输

B 避开流行季节

C 早一点产生免疫

D 此时肠道其他病毒少可避免发生干扰

E 此时肠道细菌性感染机会少

20 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分型分次口服的理由是:

A 为了减少各型病毒间干扰机会

B 为了提供一种增强免疫力辅助剂

C 为了降低嗜神经毒性

D 为了对接种者进行系统的检查

E 为了增加对天然病毒进行干扰机会

21 脊髓灰质炎病变部位主要在:

A 大脑  B中脑

C 延髓 D 小脑

E 脊髓

22 3岁,男孩,8月12日突然发烧,体温38℃,咽痛,轻咳,三日 热退正常。五日后体温又上升,伴有头痛,多汗,全身肌肉痛,拒抱,四肢活动尚好,有轻度脑膜刺激症状,四日后体温下降到正常,症状消失。便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该患儿属于哪类型?

A 隐性感染

B 顿挫型

C 无瘫痪型

D 瘫痪型

E 脑炎型

23 一发热,轻咳,食欲减退,腹泻的患儿大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

病毒,双份血清检查,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均为阴性,IgM正常,你认为

此患儿符合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哪一种类型?

A 病毒携带者

B 隐性感染

C 顿挫型感染

D 潜在型感染

E 非瘫痪型感染

24脊髓灰质炎确诊依据

A 瘫痪性质和依据

B 有无感觉消失

C 脑脊液改变

D 有无意识

E 以上都不是

25脊髓灰质炎因病变部位不同,瘫痪可分为:

A 脊髓型,病变主要发生在前角细胞

B 脑干型,病变主要发生在延脑和桥脑

C 混合型,主要在脊髓和延髓

D 脑型,主要是上神经元瘫痪

26脊髓灰质炎脑脊液改变是:

A 细胞数多在20~500/立方毫米,初起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以后转为淋巴细胞为主

B 可出现细胞和蛋白分离现象

C 瘫痪前期脑脊液可分离出病毒

D 氯化物减少,糖减少

A 型题

27脊髓灰质炎早期诊断主要依靠:

A 中和试验

B 补体结合试验

C 病毒分离试验

D IgM抗体试验

E 脑脊液常规检查

28 6岁男孩7月15日因发烧5天,右下肢弛缓性瘫痪

2而入院。查体:神志清,无颅神经受损现象,右下肢肌张力

低下,反射未引出,感觉正常。脑脊液:压力稍高,无色透明,

细胞数50个/立方毫米,糖40㎎﹪,蛋白50㎎﹪;氨化物720㎎﹪

;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 脊髓灰质炎

B 传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C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D 乙型脑炎

E 钩端螺旋体病

29 在脊髓灰质炎的流行中,哪种类型为最多见

A 瘫痪型

B 隐性感染或顿挫型

C 无瘫痪型

D 脑干型

E 混合型

K型题

30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 隐性感染

B顿挫型

C无瘫痪型

D瘫痪型

31 下列哪些组符合常见的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

A 发病急,持续高热,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B 有上感或轻度胃肠道状,多汗,关节肌肉痛

C 有脑膜刺激症状,嗜睡,惊厥,肢体瘫痪

D 烦躁不安,肢体瘫痪,脑反射消失,可有脑膜刺激症状

32 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特点是:

A 头痛,多汗, 吐,烦躁

B 全身肌痛,拒抱

C 克式症阳性

D 脑脊液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33 脊髓灰质炎肢体瘫痪的特点是:

A 不对称,不规则,下肢多见

B 感觉保留不受损

C 弛缓性瘫痪

D 近段重于远段,热退后不再进展

34 脊髓灰质炎膈肌瘫痪时临床表现:

A 呼吸浅表,声音低微

B 吸气时上腹部不外凸,反而内凹

C X光透视可见吸气时膈肌上升,出现反常现象

D 双手限制胸部活动时不加重呼吸困难

35 脊髓灰质炎脑干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A 颅神经麻痹

B 呼吸中枢麻痹

C 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D 频繁惊厥

36 哪些表现属于中枢呼吸衰竭

 A呼吸浅表,鼻翼扇动,声音低微

B 呼吸表浅,节律不正

C 咳嗽无力,讲话断续

D 发绀,出现双吸气

37脊髓灰质炎主要死亡原因是:

A 延髓麻痹

B 呼吸肌麻痹

C 继发吸入性肺炎

D 脑疝

38 下列血清学检查哪些检查表示近期感染过脊髓灰质炎?

A 补体结合抗体阳性

B 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初期有4倍以上增长

C IgM抗体上升

D 中和试验阳性

39 脊髓灰质炎的隔离要求是:

A 自发病日起至少隔离四十天

B 只需隔离到热退

C 发病第一周需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其后又实行消化道隔离

D 只需肠道隔离

40  脊髓灰质炎的病变特点

A 病变部位主要在脊髓,其次在脑干

B 病灶散在而广泛

C 以脊髓颈段和腰段的前角运动细胞受损最为严重

D 脊髓后角及中间柱,亦可受累

C型题

问题41~42

A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B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41 脊髓灰质炎肢体瘫痪属于:

42 脊髓灰质炎脑型可出现:

问题43

A 全身酸痛消失

B 热退正常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43 提示脊髓灰质炎瘫痪不再进展的指标是:

问题44~45

A 乙型脑炎

B 脊髓灰质炎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44 可引起延髓麻痹:

45 主要引起下神经单位瘫:

K型题

46  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治疗包括:

A绝对卧床休息到退热后一周

B 避免运动劳累两周

C 尽量避免肌肉注射或进行手术

D 加兰他敏肌肉注射

A型题

47 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治疗哪项是不适宜的?

A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B 口服VB ,VC

C 肌肉注射抗菌素

D 肌痛可以热敷

E 较重症可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四 伤 寒

A型题

1 关于伤寒杆菌哪项是错误是?

A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D族

B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鞭毛,不形成芽孢

C 在胆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D 伤寒,副伤寒甲,乙,丙细菌含有共同   O抗原成分

E 60℃加热30分钟可杀死

2 病人及带菌者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钩端螺旋体病

C 流行性出血热

D 伤寒

E 麻疹

3 能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传染源是:

A 伤寒极期病人

B 潜伏期末的病人

C 恢复期带菌者

D 缓解期带菌者

E 慢性带菌者

4 伤寒患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

A 潜伏期   B 极期

C 缓解期   D 恢复期

E 慢性带菌者期间

K型题

5 下列哪些病在潜伏末期即具有传染性?

A 伤寒  B 麻疹

C 甲型肝炎 D 细菌性痢疾

6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经水传播

B 经食物传播

C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D 苍蝇媒介传播

7 引起伤寒爆发流行多由于:

A 水源被污染

B 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

C 食堂与饮食业人员有伤寒带菌者

D 与伤寒带菌者密切接触

8 下列哪些病,病后可发展为慢性病源携带者?

A 伤寒 B 乙型肝炎

C 菌痢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 关于伤寒自动免疫接种,哪项是错误的?

A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伤寒杆菌及副伤寒甲,乙杆菌三联疫苗

B 伤寒菌苗中主要含O,H,及VI抗原

C 接种后2~3周后可产生免疫力,一般可保持一年

D 伤寒疫苗是预防伤寒病的最重要措施

10 伤寒的预防措施重点是:

A 早期隔离和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接触者进行医疗观察

C 伤寒菌苗预防接种

D 疫区消毒

E 切断传播途径

11 减少伤寒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是:

A 及早隔离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

C 接触者进行医疗观察

D 疫区消毒

E 伤寒疫苗预防接种

12 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准是:

A 体温下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B 血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

C 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嗜酸细胞恢复正常

D 肥达试验阴转

E 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大便培养两次阴性

C型题

问题13~17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13 志贺氏痢疾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

14 伤寒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

15 脑膜炎双球菌,主要致病物质是:

16 福氏痢疾杆菌,主要致病物质是:

17 霍乱弧菌,主要致病物质是:

A型题

18 伤寒菌血症持续和临床症状的产生是由于:

A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的细菌入血引起

B 粘膜下吞噬细胞内繁殖的细菌入血引起

C 肠孤立淋巴滤泡内繁殖的细菌入血引起

D 小肠集合淋巴结内繁殖的细菌入血引起

E 周身网状内皮系统内繁殖的细菌入血引起

19 伤寒的原发菌血症期在临床上相当于:

A 潜伏期

B 发病初期

C 增剧期

D 极期

E 缓解期

C 型题

问题20

A 原发菌血期

B 第二次菌血期

C 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

20 伤寒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在:

问题21~23

A 人体防御功能主要靠分泌型IgA

B人体防御功能主要靠血清内IgG

C 两者均起作用

D 两者均不起作用

21 对伤寒杆菌感染:

22 对痢疾杆菌感染:

23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

K型题

24 伤寒发病有关的主要因素:

A 细菌毒力强

B 感染细菌数量多

C 细菌侵袭力强

D 人体胃酸低

25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

A 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大单核细胞增生性反应,回肠末端的淋巴组织病变最显著

B 结肠粘膜有弥散性,渗出性炎症

C 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常有巨噬细胞增生

D 在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炎症处有多核巨细胞出现

A 型题

26 伤寒病消化道病变主要位于:

A 空肠粘膜上皮细胞

B 小肠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结滤泡

C 回肠粘膜

D

E 肠系膜淋巴结

27 伤寒病肠壁淋巴组织坏死是由于:

A 伤寒杆菌直接作用

B 内毒素毒性反应

C 外毒素毒性反应

D 对内毒素引起的变态反应

E 继发性感染

28 伤寒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伤寒杆菌直接作用

B 内毒素作用

C 外毒素作用

D 免疫复合物损伤

E 继发感染

29 伤寒病患者肾脏损伤的原因是: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Ⅴ型变态反应

C型题

问题30~31

A 坏死期

B 溃疡形成期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30 伤寒病极期肠管病变相当于:

31 伤寒病初期肠管病变相当于:

A型题

32 慢性伤寒带菌者,细菌主要存在哪个器官?

A 肝  B 脾

C 肠道淋巴结

D 肾脏   E 胆囊

K型题

33 产生伤寒不同临床型的原因是:

A 发病年龄

B 人体免疫状态

C 细菌毒力和数量

D 不规则应用抗菌素

34 典型伤寒的临床症状是:

A 起病较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B 食欲减退,无欲状

C 脾大,相对缓脉

D 周身可出现玫瑰疹

35 伤寒病极期临床表现有:

A 相对缓脉,多汗

B 少数斑丘疹,便秘

C 无欲状,面潮红

D 稽留热,肝脾肿大

36 伤寒发病过程中临床表现可出现:

A 发热及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B 玫瑰疹

C 血培养常阳性

D 伤寒菌H抗体滴明显增高,而菌体抗体滴度不高

B型题

问题37~41

A 斑丘疹

B 瘀点

C 红斑疹

D疱疹

E 荨麻

37 乙型肝炎可出现:

38 伤寒可出现:

39 流脑可出现:

40 猩红热可出现:

41 麻疹可出现:

K型题

42 能发生原发性肝损伤的传染病有:

A 伤寒

B 痢疾

C 钩体病

D 霍乱

43 下列哪些传染病可以继发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A 见日疟

B 伤寒

C 乙型肝炎

D 细菌性痢疾

44 沙门氏菌属感染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哪些?

A 伤寒型

B 急性胃肠炎型

C 脓度败血症

D 脑膜脑炎型

C型题

问题45

A 迁延型

B 逍遥型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45 伤寒合并慢性血吸虫病常表现为:

问题46~49

A 复发

B 再燃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46 伤寒

47 见日疟

48 甲型肝炎

49 细菌性痢疾

K型题

50 老年伤寒的特点是:

A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B 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C 病程易迁延,恢复较慢

D 部分病人肥达氏反应始终阴性

51 儿童伤寒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A 年龄越小症状越不明显

B 起病缓,稽留热,肝脾多不肿大

C 胃肠道症状明显,病早期多并发支气管炎

D 玫瑰疹多见,肠道症状多见

52 伤寒的临床诊断依据是:

A 突起高热,表情紧张,全身出现暗红色斑丘疹,

压之不褪色,脉快

B 起病较慢,发热持续,表情淡漠

,皮疹分布于胸腹部,淡红色,压之褪色

C 周围血白细胞增高,血清外婓氏反应阳性

D 周围血白细胞减少,血清肥达氏反应阳性

53 伤寒复发的特点是:

A 恢复期后1~2周发生

B 复发时,症状较初发时轻

C 复发可以是一次或多次

D 复发时血培养多为阴性

54 伤寒可发生的并发症是:

A 中毒性心肌炎

B 肠穿孔

C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D 肠出血

A 型题

 55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中毒性心肌炎

D 血栓性静脉炎

E 肺炎

56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霍乱通常有小肠的明显病理改变

B 伤寒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C 钩体病通常伴有显著的肾脏损害

D 爆发休克性流脑通常伴有脑膜刺激症

E 流行性出血热通常在热退后病情好转

57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小儿伤寒白细胞常不减少或可增高

B 老年伤寒症状不典型,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C  再燃多发生在恢复期

D 复发多在恢复期1~2周内出现

E 肠出血多发生在第2~3病周

K型题

58 副伤寒的临床特点是:

A 一般病程较伤寒轻,病死率较低,并发症较少

B 副伤寒甲皮疹有时可布满全身

C 副伤寒乙常有明显胃肠炎症状

D 副伤寒丙可在其他脏器形成局限性化脓病变,如关节,胸膜,心包等处

59 副伤寒甲乙与伤寒比较有以下特点:

A 皮疹较迟出现

B 肠出血,肠穿孔较少见

C 胃肠症状较轻

D 复发与再燃较常见

60 在病程早期即易于发生休克的传染病有:

A 乙型脑炎

B 重症肝炎

C 伤寒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型题

问题61~65

A 脑膜刺激症状

B CSF细胞数较多,蛋白增多,糖,氯化物减少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61 流脑

62 结核性脑膜炎

63 乙型脑炎

64 伤寒

65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

B型题

A 伤寒

B 细菌性痢疾

C 阿米巴痢疾

D 钩体病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66 中晚期可发生肉芽肿

67 恢复期可发生肠出血

68 中晚期可发生闭塞性脑动脉炎

C型题

问题69~73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69 伤寒病可出现

70 流行性出血热可出现

71 霍乱可出现

72 阿米巴痢疾可出现

73 乙型脑炎可出现

A型题

74 伤寒确诊依据是:

A 典型伤寒临床表现

B WBC减少,嗜酸细胞减少

C 血培养阳性

D 肥达氏反应阳性

E 氯霉素治疗有效

75 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是:

A 大便培养

B 肥达氏反应

C 血培养

D 尿培养

E 补体结合试验

76 曾用氯霉素治疗而未能确诊的伤寒患者,哪种方式培养为优?

A 血培养

B 骨髓培养

C 粪便培养

D 尿培养

E 胆汁培养

B型题

问题77~79

A 血培养

B 骨髓培养

C 粪便培养


D 尿培养


E 胆汁培养

77 伤寒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是:

78 伤寒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最高的是:

79 确定慢性伤寒带菌者常采用:

问题80~82

下图曲线为伤寒病程中,骨髓、血、便、尿培养阳性率及肥达氏反应阳性率曲线(见图)

80 肥达氏反应曲线为:

81 便培养曲线为:

82 血培养曲线为:

问题83~86

A 确诊伤寒病人

B 伤寒带菌者

C 伤寒杆菌骨髓炎

D 斑疹伤寒

E 临床诊断伤寒

83 长期发热、脾大、粒细胞减少,骨髓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可为:

84 10日男婴,发热仅一日,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可为:

85 慢性腹泻患者,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可为:

86 持续发热、脾大、白细胞减低,肥达、外婓反应

H 1:320 O 1:320OX19 1:80可为:

问题87~91

A 仅只H抗体升高>1:160

B仅只O抗体升高>1:160 

C V1抗体>1:40

D O抗体>1:80,H>1:160

E O>1:80,副伤寒甲H>1:160

87 伤寒菌苗注射后回忆反应者是:

88 推测为社会类感染:

89 伤寒带菌者:

90 伤寒病人:

91 副伤寒甲:

A型题

92 一持续发热6天的病人,疑为伤寒,最简便而阳性诊断率又高的检查是:

A 便培养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肥达氏反应

E尿培养

93 关于肥达氏反应哪项是错误的?

A O效价在1:80以上,H在1:16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B 接受伤寒菌苗预防注射后,可使体内H抗体升高,并可持续数年

C 伤寒或副伤寒甲乙患者,O抗体效价均可升高,故单纯O抗体升高

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

D H抗体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不同,故当某种H抗体超过正常

值,可初步诊断为哪种细菌感染

E 伤寒、副伤寒甲、乙、丙细菌O抗原含有共同抗原,故对上述四种细菌诊断

均有意义

K型题

94 少数伤寒患者肥达氏反应始终呈阴性,其原因是:

A 感染轻

B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乏

C 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物

D 伤寒杆菌的变异

95 伤寒与副伤寒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

A 发病急骤

B 胃肠道症状是否明显

C 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

D 细菌培养及肥达氏反应

96 伤寒肠穿孔

A 多发生型病程2~3周

B 肠道病变,此时正处于溃疡形成期

C 穿孔部位多发生在回肠末端

D 小儿较成人多见

A型题

97 伤寒病程中动态观察哪项化验对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A 白细胞计数

B 血培养

C 肥达氏反应

D 粪培养

E 嗜酸细胞计数

B 型题

问题98~102

A 氯霉素

B SMZco

C 氨苄青霉素

D 呋喃唑酮

E 甲砜霉素

98 治疗伤寒首先药物是:

99 治疗伤寒慢性带菌者首先药物是:

100 孕妇患伤寒首先药物是:

101 因有肠肝循环作用,最宜用于治疗伤寒所致胆囊炎药物是:

102 伤寒病人末梢血象WBC在3000/立方毫米以下时,应选用哪

种药物治疗为宜?

K型题

103 伤寒病人发生腹胀,腹泻时恰当的处理是:

A 调整饮食,给胃蛋白酶合剂

B 给予鸦片

C 松节油外敷,肛管排气

D 投给新斯的明

104 伤寒病人便秘时,恰当的处理是:

A 生理盐水300~500毫升,低压灌肠

B 甘油灌肠

C 液体石蜡灌肠

D 50﹪硫酸镁50毫升口服

105 伤寒治疗措施,下列哪项不适宜:

A 质坚多渣的食物

B 便秘使用泻剂

C 腹胀使用新斯的明

D 高热使用激素

106 3岁男孩,7月5日突然高热,热型不规则,持续两周,食欲明显下降,

偶有恶心及腹泻。查体:表情淡漠,心率110次/分,心肺检查正常,腹平软,肝

肋下3㎝,脾肋下4㎝,未见皮疹。血白细胞11000/立方毫米,N70﹪。L30﹪

E0﹪.肥达氏反应:O1:80,H 1:160,C8F:细胞数10个/立方毫米,淋巴细胞7个,

蛋白50㎎﹪,GPT50u,总胆红质2㎎﹪,便常规白细胞3~5个/HP,血片疟原虫(-),

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 中毒性消化不良

B 伤寒

C 病毒性肝炎

D 乙型脑炎

E 疟疾

107 18岁男性,持续发热14天,食欲不振,有轻度腹痛3~5次/日,稀便,有轻度咳嗽,

耳鸣。查体:无欲态,舌厚苔,背部散在大中水泡音少许,肝肋下2cm,脾肋下1cm。血WBC

5100/立方毫米,肥达氏反应O1:80,H 1:160,GPT60u,尿蛋白(+),HbsAg(+),X光透视肺纹理增强,

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 急性病毒性肝炎

B 斑疹伤寒

C 粟粒型肺结核

D 伤寒

E 钩体病

108 29岁男性,持续发热两周,食欲减退,腹胀,尿少色黄。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肺有少许罗音,肝肋下1cm,

脾大1.5cm.WBC2800/立方毫米,N60﹪,L40﹪,GPT180u,血清胆红脂2.0㎎﹪。HbsAg(-),肥达氏反应O1:80,H 1:160,

最可能诊断是:

A 副伤寒

B 伤寒合并肝损害

C 肝炎、中毒性肝炎

D 病毒性肝炎

E 钩体病

109 氯霉素0.5克,Q6H治疗4天之伤寒病人,体温逐渐下降,第五天患者突然发生剧烈腹泻,

为水样便,内含蛋花样物,体温再度上升,出现脱水现象,便

常规检查:少许粘液,WBC10~20个/HP,便涂片革兰氏染色有

少许G(-)杆菌及G(+),球菌(+~++)。诊断应考虑为:

A 伤寒病肠道并发症

B 伤寒再燃

C 氯霉素引起的赫氏反应

D 氯霉素药物毒性反应

E 肠道二重感染

110 21岁男性,持续发热和腹泻7天,4~5次/日,有粘液及少许脓血,右下腹隐痛,

有头痛和恶心,吐一次,食欲不振。查体:T39.7℃,神志清,表情淡漠,肝肋下2cm,

脾肋下1cm,WBC2900/立方毫米,N80﹪,L20﹪,便常规检查WBC++,RBC少许,未见虫卵,

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上述病例为了确诊首先检查下列哪一项?

A 骨髓穿刺常规检查

B 血培养

C 肥达氏反应

D大便涂片及培养阿米巴原虫

E 大便细菌培养

111 一般伤寒患者WBC2500/立方毫米,GPT80u,肝大2cm,轻压痛(+),肥达氏反应O 1:80,H 1:320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治疗时选用哪种药物?

A 氯霉素

B 复方新诺明

C 氨苄青霉素

D 呋喃唑酮

E 四环素

112 15岁女性,持续发热16日,体温38~39℃,乏力,腹胀,大便每日2~3次,为稀便。胸前可见充血疹数个,

肝于肋下1cm,脾肋下1cm,血象中白细胞20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44﹪,血清肥达氏反应结果为O 1:160,H 1:320,

A(-),B(-),肝功能SGPT48单位,血清总胆红素1.4㎎﹪,尿蛋白(+),病因治疗应首先:

A 氯霉素

B 氨苄青霉素

C 复方新诺明

D 青霉素

E 甲砜霉素

113 10岁女孩,持续发热12日,体温38~39℃,每日腹泻3~5次,稀便,

肝于肋下1cm,脾于肋下2cm,血象白细胞5100/立方毫米,肥达氏反应O 1:160

,肝功能试验SGPT80单位,(正常<40单位),尿胆原(+),胆红素(-),抗HBs(+),

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病毒性肝炎

B 伤寒

C 疟疾

D 钩端螺旋体病

E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114 成人发热7天,脾大,血WBC3500/立方毫米,N55﹪,L45%,患病前有涉水史,

其体温、脉搏曲线见下图,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 流感

B 斑疹伤寒

C 粟粒型肺结核

D 伤寒

E 钩体病

五  霍乱与副霍乱

K型题

  1关于霍乱及副霍乱孤菌哪项是正确的?

A为革兰氏阴性小豆点状弧菌,有鞭毛,活动强

B 任何培养基中均能很好生长

C 均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

D 霍乱及副霍乱弧菌主要区别是借助霍乱红反应

2 关于霍乱、副霍乱病原学诊断应采用下列哪项?

A 粪便悬滴镜检

B 便涂片革兰氏染色

C 碱性蛋白胨培养基培养

D 碱性琼脂平皿培养

A型题

3 霍乱流行期间主要的传染源是:

A 重症病人

B 典型病人

C 隐形感染及轻症病人

D 恢复期带菌者

E 慢性带菌者

4 霍乱大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食物传播

B 水源传播

C 直接传播

D 苍蝇

E 污染物间接接触

K型题

5 霍乱与副霍乱传染源是:

A 典型病人

B 健康带菌者

C 轻型病人

D 慢性带菌者

6 副霍乱的流行特点是:

A 感染的多,发病的少;轻症的多,重症的少

B 来势猛,传播快,波及面广

C 没有严格的季节性

D 可远距离传播

7 能区别霍乱与爱尔—托弧菌的试验有:

A 羊血细胞溶解试验

B VP试验

C 碱性血清凝集试验

D 霍乱红反应

C型题

问题8~9

A 能产生溶血素

B 能产生霍乱红反应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8 Eltor弧菌是:

9 霍乱弧菌是:

问题10~11

A 霍乱内毒素

B 霍乱外毒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0 在霍乱的发病机制中大量肠液的产生是由于:

11 霍乱弧菌在碱性肠液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素是:

问题12

A 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

B 外毒素作用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2 霍乱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主要原因:

K型题

13 霍乱隔离期:

A 临床症状消失后一周

B 症状消失后不少于2周

C 症状消失,便镜检正常

D 腹泻停止2日,隔日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14 一旦发生霍乱疫情时的紧急措施是:

A 核实诊断,确定疫区、疫点,实行封锁

B 严格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彻底消毒排泄物

C 接触者登记及医学观察5天

D 疫点消毒及灭蝇

15 霍乱与副霍乱的主要致病物质上:

A 溶血素

B Ⅰ型毒素

C Ⅱ型毒素

D Ⅰ、Ⅱ型毒素

A型题

16 霍乱潜伏期是:

A 1~3天

B 3~5天

C 5~7天

D 7~10天

E 10~15天

17 下列关于霍乱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 剧烈大量腹泻时由于肠毒素引起的

B 循环衰竭主要为失水性休克

C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严重脱水所致

D 本病不产生菌血症

E 急性尿毒症多于脱水期

18 霍乱、副霍乱所特有的“米泔水”样吐泻物,是因为吐泻物中:

A 含有大量粘液

B 缺乏胃酸

C 含有大量胃肠粘膜

D 胆汁分泌减少

E 肠腔炎性渗出物增加

19 霍乱、副霍乱患者临床上有剧烈水样腹泻时由于:

A 细菌的内毒素引起肠细胞功能增加

B 细菌的外毒素激活环磷腺苷介质系统引起小肠过度分泌

C 活菌产生的酶引起粘膜损害和炎症

D 弧菌的溶血素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失调

E 胆汁分泌减少,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20 霍乱患者出现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 毒血症

B 电解质紊乱

C 酸中毒

D 大量失水

E 心力衰竭

K型题

21 典型副霍乱临床表现是:

A 起病急 ,无热

B 先泻后吐,无腹痛及里急后重

C 可有脱水机腓肠肌痉挛

D 吐泻物为清水样物或米泔水样物

22 霍乱、副霍乱腹泻的特点

A 无明显腹痛

B 先腹泻后呕吐

C 无里急后重

D 可以出现水样血便

23 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

A 由于腹泻、呕吐,失钠大于失水

B 血钠小于10mg/L

C 血液总渗透压小于230豪渗压/升

D 尿氯化物减少,比重降低

24 关于霍乱、副霍乱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剧烈吐泻大量淘米水或米泔水样排泄物

B 剧烈腹痛

C 失水性休克

D 血象白细胞增高、中性增高,血色素下降

A型题

25 霍乱、副霍乱确诊依据是:

A 接触史

B 典型临床表现

C 排除食物中毒、菌痢等其他病

D 脱水、血液浓缩

E 便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26 副霍乱实验室确诊的重要依据是:

A 便涂片直接悬滴检菌

B 细菌涂片染色检查

C 碱性蛋白胨培养基培养

D 血清凝集试验

E 固相发射免疫检测血清

B型题

问题27~29

A 对内毒素的变态反应

B 肠毒素

C 溶血素

D 细菌本身的侵袭力及毒力

E 粘蛋白酶

27 副霍乱病人出现剧烈水样腹泻主要因素是:

28 菌痢病人,出现典型腹泻、脓血便致病因素是:

29 中毒菌痢致病因素是:

问题30~31

A 腺苷环化酶

B 磷酸二酯酶

C 环磷酸腺苷

D 环磷酸鸟苷

E 三磷酸腺苷

30在霍乱腹泻发病原理上,起第二信使作用的是:

31在霍乱腹泻发病原理上,起第一信使作用的是:

问题32~33

A 2000~4000ml/24小时

B4000~8000ml/24小时

C8000~12000ml/24小时

D12000~15000ml/24小时

E 15000ml以上/24小时

32 霍乱病人轻度脱水补液量为:

33霍乱病人重度脱水补液量为:

A型题

34 霍乱与副霍乱的病理变化主要为:

A 肠粘膜有炎症病变,表浅溃疡

B 肾有变性及炎症性改变

C 内脏广泛性出血,血栓形成

D 心包胸腔积液

E 严重脱水现象,肌肉及组织干瘪

K型题

35 下列哪项是霍乱与副霍乱的常见并发症:

A 低钾综合征

B 尿毒症

C 酸中毒

D 肠穿孔

36 霍乱病人静脉补液通常选用:

A 生理盐水

B 5%葡萄糖

C 糖生理盐水

D 复方氯化物溶液

37 副霍乱的病原治疗主要用: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四环素

D 卡拉霉素

E 磺胺嘧啶

38 霍乱病人用抗毒素是主要目的是:

A 缩短排菌时间

B 治疗肠毒素所致的病理过程

C 减少带菌现象

D 抗休克

39 处理一个重症霍乱患者应掌握的原则:

A 迅速纠正脱水和循环衰竭

B 严密隔离病人

C 抗菌治疗

D 迅速采用胶体液扩容

40 抢救霍乱病人最紧急的措施是:

A 补液

B 抗菌素

C 给升压药

D 给止泻止吐药

E 投给肾上腺皮质激素

41 有脱水休克的霍乱病人其补液原则是:

A 迅速补充糖盐水,纠正酸中毒。尿量增加后补钾

B 迅速补充糖盐水,加用激素及血管收缩药以提高血压

C 先补糖后补盐,先快后慢,纠酸补钾

D 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见尿后补钾

E 口服足量液体

42 霍乱引起肌肉痉挛治疗原则是:

A 及时用镇静止痉药

B 及时补充钠盐及钙盐

C 纠正酸中毒

D 纠正脱水、休克

E 抗菌素控制感染

43 霍乱疫区内,接触者应就地检疫,其解除隔离的标准是:

A 观察5天大便培养3次阴性

B 观察一周大便培养3次阴性

C 观察10天大便培养3次阴性

D 观察2周大便培养3次阴性

E 只要大便培养阴性就解除隔离

44 霍乱病人解除隔离的标准

A 症状消失6天,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

B 症状消失3天,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

C症状消失已4天,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

D症状消失5天,粪便连续3次培养阴性

E症状消失10天,粪便连续3次培养阴性

45 患者腹泻1天,日达4~5次水样便,无明显里急后重,便

常规:脓细胞0~2/HP,红细胞1~3个/HP,结肠阿米巴滋养体0~1/HP,涂片

染色见革兰氏阴性弯曲且排列成鱼群状细菌,悬滴法见运动快的细菌。

最大可能诊断是:

A 细菌性痢疾

B 阿米巴痢疾

C 副霍乱

D 肠滴虫病

E 急性肠炎

46 患者男性,20岁,昨日进食海产品,今日中午有较频的腹泻,便

为水样便,继之呕吐,但无腹痛,不发烧。口渴,尿少,腓肠肌疼痛。查体:

体温:36.7℃,脱水貌,精神不振,呼气较凉,呼吸尚平稳,心肺正常,腹平软,

四肢微凉。血WBC20000/立方毫米,便常规检查:WBC0~2个/HP。哪种可能性大?

A 嗜盐杆菌中毒

B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C 金葡菌食物中毒

D 副霍乱

E 中毒性菌痢

47 男性青年农民,7月15日由农村来城,进城后第2天在饭馆吃海并喝酒(同吃者三人,其余2人健在)。

7月17日晨,突然开始腹泻,初为粘液便,腹泻不止,难以计数并伴有频繁的呕吐,不发烧,无明显的腹痛

及里急后重。查体:体温:36℃,脉细BP60/40mmHg,神志淡漠,声音嘶哑,眼眶内陷,呼气稍凉,心肺正常,腹平软,

无明显压痛,四肢微凉。该患者应考虑为:

A 中毒性菌痢(休克型)

B 嗜盐食物中毒

C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D 霍乱与副霍乱

E 致病性大肠杆菌

细菌性痢疾

B型题

问题1~4

A 志贺氏痢疾杆菌

B 舒密次氏痢疾杆菌

C 宋内氏痢疾杆菌

D 鲍氏痢疾杆菌

E 福氏痢疾杆菌

1 引起痢疾症状轻,非典型病列多

2 我国目前主要流行菌群是:

3 恢复期排菌时间长,易演变成慢性

4 既产生内毒素,亦产生外毒素,因而引起痢疾毒血症状

严重,并发症多

A型题

5 菌痢流行间歇期的重要传染源是:

A 急性期病人

B 轻症病人

C 重症病人

D 急性恢复期病人

E 慢性期病人和带菌者

K型题

6 痢疾的传染源是:

A 急性典型痢疾病人

B 急性非典型痢疾病人

C 慢性带菌者

D 中毒型痢疾病人

7 容易在家庭内发生继发病例的传染病是:

A 乙型脑炎

B 菌痢

C 流脑

D 伤寒

8 细菌性痢疾传播途径有:

A 接触传播

B 食物传播

C 水型传播

D 虫媒传播

9 必须进行粪便消毒的病有:

A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B 脊髓灰质炎

C 乙型肝炎

D 菌痢

A 型题

10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应以哪项为重点?

A 隔离及治疗病人

B 发现和处理带菌者

C 服用“依链”痢疾活菌苗

D 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主的卫生运动

E 流行季节预防投药

11 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发生机理最重要的是:

A 痢疾杆菌内毒素吸收入血,再由大肠粘膜排出引起的炎症

B 痢疾杆菌对肠壁固有层小血管的直接损害,致使局部循环障碍

C 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与溃疡

D 痢疾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引起的炎症反应

E 痢疾杆菌外毒素吸收入血,对结肠粘膜的直接损伤

12 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理,目前主要为:

A 痢疾杆菌大量繁殖引起

B 为毒力强大痢疾杆菌感染所致

C 特异体质对细菌毒素引起的变态反应

D 痢疾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全身毒血症症状

E 机体免疫机能低下

K型题

13 菌痢的发病机理与下述哪种情况有关?

A痢疾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并大量繁殖

B 痢疾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及粘膜固有层引起炎症反应

C痢疾杆菌内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性反应

D 痢疾杆菌对肠壁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14 关于菌痢的结肠病变,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病变累及整个结肠,一般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明显

B 结肠粘膜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C 严重者粘膜剥落、坏死,可深入粘膜下层和肌层

D 中毒性痢疾肠道病变严重

15 细菌性痢疾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A 盲肠

B 回肠下端

C 直肠和乙状结肠

D 升结肠

E 降结肠

16 对细菌性痢疾来说哪项是对的?

A 潜伏期1~3天

B 近年来临床上少见

C 粪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

D 通常结肠与小肠均有炎症

E 治疗菌痢首先药物是氯霉素

C型题

问题17~22

A 细菌性痢疾

B 阿米巴痢疾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7 脓血样粪便

18 并发肝脓肿

19 腹痛、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

20 大便有粘www.med126.com/hushi/液及血液、镜检可见红、白细胞

21 乙状结肠镜检,见结肠粘膜有散在性深浅的溃疡

22 乙状结肠镜检,见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溃疡

K型题

23 非典型细菌性痢疾表现是:

A 全身毒血症状及腹痛腹泻均轻

B 无明显里急后重症状

C 大便次数不多,有粘液可无脓血

D 病程短,可不治而愈,但易变成慢性

24 关于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急起,高热,反复惊厥,昏迷,可迅速发生休克与呼吸衰竭

B 肠道症状可不明显,腹痛腹泻常常很轻

C 多见于2~7岁儿童

D 大便检查常为正常

25 菌痢症状的轻重及病程演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A 与痢疾杆菌菌型,数量有关

B 与肠道病变范围和轻重有关

C 与人体健康状态和机体免疫状态

D 与发病季节有关

26 慢性菌痢的原因:

A 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

B 急性期延误治疗

C 合并肠寄生虫病

D 痢疾杆菌毒力强

27 中毒型痢疾可以发生下列哪些现象?

A 感染中毒休克

B 扩散性血管内凝血

C 高热、抽搐

D 脑脊液可有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B型题

问题28~30

A 心源性休克

B 感染中毒性休克

C 失血浆性休克

D 失水性休克

E 失血性休克

28 流行性出血热可发生:

29 细菌性痢疾可发生:

30 霍乱可发生:

问题31~34

A 血尿

B 休克、惊厥、呼吸衰竭

C 头痛、腰痛、眼眶痛

D 转移性化脓性病灶

E 相对缓脉

31 中毒型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32 伤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33 埃及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34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C型题

问题35~38

A 脑水肿、脑疝

B 脑实质性炎症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35 暴发性肝炎

36 乙型脑炎

37 中毒型菌痢

38 流行性出血热

问题39~40

A 侵袭力

B 毒力

C 两者都有关

D 两者都无关

39 细菌性菌痢的发病主要由于痢疾杆菌的:

40 霍乱的发病时由于霍乱弧菌的:

问题41~45

A 再感染

B 重复感染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41 细菌性痢疾

42 疟疾

43 血吸虫病

44 肺吸虫病

4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K型题

46 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A 腹痛、腹泻、脓血便

B 便涂片有大量RBC,少量WBC

C 乙状结肠镜检查有结肠炎症改变

D 便培养细菌阳性

47 为提高菌痢便培养阳性率应做到哪些?

A 新鲜标本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上

B 在应用抗菌药物二天内送检便培养

C 采集脓血部分送培养

D 亦可取与尿液混合的粪便培养

48 通过玻片直接显微镜检查而能确定诊断的病原体有:

A 粪便涂片查痢疾杆菌

B 皮肤瘀点涂片查脑膜炎双球菌

C 咽刷涂片查溶血性链球菌

D 粪便涂片查阿米巴原虫

49 中毒型菌痢的病原诊断可借助于:

A 大便培养

B 血培养

C 大便荧光抗体染色找细菌

D 大便涂片革兰氏染色找细菌

50 慢性菌痢X线钡灌肠的所见主要是:

A 袋形消失

B 肠腔狭窄

C 肠壁增厚

D 填充缺损

A型题

51 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鉴别的依据是:

A 发热及毒血症症状的程度

B 腹部疼痛的部位

C 粪便性状及红白细胞的多少

D 粪便中检查病原体

E X线钡灌肠所见

52 目前我国治疗急性菌痢首先药物是:

A SMZCo

B 氯霉素

C 呋喃唑酮

D 四环素

E 链霉素

53 中毒型菌痢用山莨胆碱治疗的作用:

A 兴奋呼吸中枢

B 抑制频繁腹泻

C 解除微循环痉挛

D 解除肠道痉挛

E 抑制抽搐

54 关于中毒型菌痢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 混合型中毒型菌痢病情最严重

B 须采用综合性抢救措施治疗

C 抗菌药物应采用注射途径

D 常规采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E 以高热惊厥为主而退热无效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

K型题

55 中毒型痢疾综合性抢救措施是

A 抗菌疗法

B 抗高热及控制痉挛

C 抗休克治疗

D 治疗呼吸衰竭、脑水肿

56 菌痢发生休克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目的是:

A 补充糖分

B 防止DIC

C 补充电解质

D 扩容

57 慢性菌痢抗菌治疗应注意?

A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集药物敏感试验选用药物

B 选用过去未用过的抗菌药物

C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D 疗程延长或重复多个疗程

58 慢性菌痢的病原治疗可采用:

A 口服新霉素或卡那霉素

B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

C 口服强的松治疗

D 多价菌苗皮下注射

59 痢疾易出现再感染,其原因是:

A 病后仅产生短暂而不稳定的免疫力

B 菌群或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C 痢疾杆菌分布广泛,感染机会多

D 治疗不彻底

60 5岁男孩,7月15日突然高热,频繁抽搐4小时,呕吐一次。居处蚊子较多,

查体39℃,血压70/40mmHg,嗜睡状,面色苍白,腮腺不肿大,颈和肢体肌肉张力

增强,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肠鸣音稍亢进,四肢凉,皮肤呈花纹状。血WBC20000立方毫米,

N81%,便常规检查:血白细胞2-7个/HP。CSF:压力稍高,无色透明,蛋白30mg%,糖50mg%,细胞

9个/立方毫米,淋巴细胞占多数。下列疾病中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中毒型菌痢

C 腮腺炎脑膜炎

D 肺炎(休克型)

E 脑型疟疾 

61 患儿8岁,8月15日突然高热,反复抽搐。查体:体温40.5℃,

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呈双吸气样呼吸。BP60/40mmHg,瞳孔右>左,光反应消失。

血象:WBC21000/立方毫米,N80%,L10%,杆状10%,便为稀便,脓球5~8个/HP,RBC

1~3个/HP,CSF:压力稍高,蛋白20mg%,糖40mg%,氯化物为720mg%,哪种诊断

可能性大?

A 乙型脑炎

B 流脑

C 脑型疟疾

D 钩体病

E 中毒型痢疾

62 女性,28岁,渔民,7月25日因腹泻腹痛四天而入院。大便3~4次/日粘液,便无明显脓血,

无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四次,为胃内容物。查体:体温37.5℃,一般状况尚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

左下腹轻压痛。便检:红白细胞10个/HP,GPT42单位,经用抗菌素治疗3天,腹泻停止而出院,

出院后5天复查GPT正常。该患者应考虑下述疾病中哪一种诊断?

A 阿米巴病

B 病毒性肝炎(轻型)

C 副霍乱

D 疟疾

E 轻型菌痢

63 男孩3岁,于6月发病。高热6 小时,伴有发冷,病后4小时抽风一次,

吐3次。查体:体温39.6℃,意识朦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肠鸣音

活跃,四肢冷,末梢发绀,脉快而弱。血象:WBC18000/立方毫米,N

85%.该患儿应首先考虑下述哪一种病?

A 中暑

B 流脑

C 乙脑

D 脑型疟疾

E 中毒型菌痢

64 老年患病,腹泻每日便三十余次,脓血便并混有片状伪膜。体温35.5℃, BP70/60mmHg,

应诊断为:

A 急性中毒性痢疾

B 典型急性细菌性痢疾

C 急性重型细菌性痢疾

D 急性非典型细菌性痢疾

E 伪膜性肠炎(金葡菌肠炎)

65 男性患者,5周前因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伴里急后重,10次/日,按“急性菌痢”服痢特灵治疗5天,症状好转。昨日吃西瓜后又出现腹泻,腹痛伴轻度里急后重感,便十余次/日,便镜检:脓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1~2个/HP,既往无腹泻史。诊断为:

A 急性菌痢普通型

B 急性菌痢轻型

C 慢性菌痢迁延型

D 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E 慢性菌痢隐匿型

66 女性,25岁,工人。急起腹泻一天,大便为黄色稀便,伴有少许粘液,共10余次。有轻度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呕吐2次。查体:体温39℃,血压正常,腹部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血WBC17200/立方毫米,N88%,L12%,大便黄色粘液便,镜检:RBC2~4个/HP,WBC++/HP,

发现结肠阿米巴原虫,该患者应考虑:

A 阿米巴痢疾

B 伤寒病

C 霍乱或副霍乱

D 细菌性痢疾

E 急性肠炎

七 阿米巴病

B型题

问题1~4

A 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

B 溶组织阿米巴小滋养体

C 结肠阿米巴大滋养体

D 结肠阿米巴小滋养体

E 溶组织阿米巴包囊

1 阿米巴原虫的致病型是:

2 阿米巴原虫的感染型是:

3 在阿米巴肝脓肿液中,可能找到的是:

4 在粪便中找到哪一型能确诊为阿米巴痢疾

K型题

5 关于阿米巴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阿米巴原虫可借助蛋白水解酶、明胶酶及

伪足运动侵入组织

B 大小滋养体都有吞噬能力和伪足运动

C 小滋养体可变成包囊排出体外

D 阿米巴大滋养体在条件不适合时可直接变成包囊排出体外

6 阿米巴原虫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 滋养体分泌的蛋白水解酶

B 滋养体分泌的明胶酶

C 滋养体的伪足运动

D 滋养体分泌的内毒素

A 型题

7 阿米巴病在流行病学上的重要传染源是:

A 急性期病人

B 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携带者

C 结肠阿米巴包囊携带者

D 微小阿米巴包囊携带者

E 肠外阿米巴病病人

8 阿米巴痢疾肠管主要病变位置是:

A 结肠肝曲

B 结肠脾曲

C 回盲部

D 降结肠

E 横结肠

9 阿米巴痢疾肠道典型病变是:

A 散在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

B 表浅溃疡

C 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D 肠壁淋巴结坏死溃疡

E 肠壁粘膜增厚呈颗粒和瘢痕改变

10 阿米巴原虫侵入肝脏的主要途径为:

A 经肠系膜上静脉侵入

B 经肠系膜下静脉侵入

C 经淋巴管侵入

D 经肠壁直接侵入肝表面

E 经肝静脉

K型题

11 有关阿米巴病,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A 阿米巴原虫侵入肠粘膜下层,形成烧瓶样溃疡

B 病变部位以回盲部、升结肠、直肠为主

C 大滋养体增殖愈多,对组织破坏性愈甚

D 形成粘膜下脓肿,并破坏微血管,故排出脓血便

12 普通型阿米巴痢疾临床表现为:

A 发病急、高热、腹痛

B 每日排便5~10次,有里急后重

C 便量少,脓血混合不均,无臭味

D 便镜检有少数白细胞,红细胞成堆

13 关于暴发性阿米巴痢疾,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肠粘膜大片坏死获脱落,呈广泛性急性炎症改变

B 本型是并发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所致

C 有明显周身中毒症状和肠道症状,血白细胞增高

D 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14 关于阿米巴肝脓肿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阿米巴肝脓肿多见于肝右叶,多为单个

B 阿米巴痢疾后可达数年才出现肝脓肿

C 脓汁的典型颜色为棕褐色,可查见克雷登氏结晶

D 脓汁在可找到滋养体,亦可找到包囊

15 阿米巴病常见肠内并发症有:

A 肠出血

B 肠穿孔

C 阑尾炎

D 结肠肉芽肿及恶变

16 关于阿米巴痢疾,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感染包囊后,多无痢疾症状,仅从大便排包囊

B 无里急后重

C 暴发性多系有痢疾杆菌等合并感染

D 普通型痢疾,白细胞计数往往升高

17 阿米巴肝脓肿的并发症是:

A 继发细菌感染

B 脓胸、肺脓肿或肺肝支气管瘘

C 心包炎心包积液

D 弥漫性腹膜炎

A型题

18 最常见的阿米巴病肠外并发症是:

A 心包炎

B 腹膜炎

C 肺脓肿

D 肝脓肿

E 脑脓肿

19 阿米巴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肝脓肿

B 肠出血

C 穿孔性腹膜炎

D 阑尾炎

E 结肠肉芽肿

20 下列组合哪项是错误的?

A 伤寒并发虚性脑膜炎

B 阿米巴痢疾并发脑脓肿

C 流行性出血热可发生低钠血症

D 甲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E 钩体病可并发肺出血

21 对阿米巴肝脓肿来说,下列哪项是对的?

A 早期手术切开引流

B 首先依米丁治疗

C 多发生于急性肠阿米巴痢疾患者

D 主要流行于7、8、9三个月

E 阿米巴滋养体大部经门静脉侵入肝脏

B型题

问题22~25

A 水样便

B 米泔样便

C 果样便

D 粘液脓血

E 粘液便

22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3 阿米巴痢疾

24 霍乱

25 急性菌痢

问题26~28

A 病情急骤严重,中毒症状明显

B 起病不久即发生中毒性休克

C 肿大的肝脏有不规则的结节

D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E 仅少数人因感染严重而伴有轻度黄疸

26 细菌性肝脓肿

27 阿米巴肝脓肿

A型题

28 在典型阿米巴肝脓肿的体征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常见的“

A 消瘦与贫血

B 肝肿大、压痛

C 肝区局限压痛

D 黄疸

E 右肺下叶呼吸音减弱

29 阿米巴痢疾的确诊依据为:

A 痢疾样腹泻、腹痛、周身症状轻,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

B 便为果酱样,有奇臭,镜检有少数白细胞,红细胞成堆及克雷登氏结晶

C 便中找到有伪足活动有吞噬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

D 用灭滴灵治疗有效

E 乙状结肠镜检查粘膜有散在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

30 阿米巴肝脓肿确诊依据:

A 长期发烧,肝区痛,肝大,有腹泻史

B 肝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

C 同位素扫描,肝内有占位性变

D X线胸透病侧膈肋角有液体

E 肝穿刺抽出典型棕褐色脓液

31 成人女性,有慢性腹泻史五年,每当受冷或饮食不当就出现腹部隐痛,大便

稀或成形便,大便后,排出带有少数棕褐色血样物,大便镜检脓细胞5~10个/HP,

RBC20~30个/HP,乙状结肠镜检肠粘膜色泽正常,有轻度肥厚,有散在大小不等,

边缘不正,稍突起有溃疡,周边有红晕。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 慢性菌痢

B 血吸虫病

C 慢性阿米巴痢疾

D 结肠癌

E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32 成年人男性,不规则发热二月余,右上腹痛,消瘦,既往无慢性腹泻史查体:

体温38.5℃,消瘦,贫血,肝大肋下3cm,有触痛,叩击痛(+),下肢轻度浮肿,脾(-),

化验:WBC16000/立方毫米,Hb7g%,GPT60u,黄疸指数15u,X线胸透右侧膈肌升高,运动

受限,膈肋角有少液体,超声波肝右叶有5cm液平段,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 细菌性脓肿

B 阿米巴性肝脓肿

C 肝包虫病

D 肝结核

E 原发性肝癌

33 患者发烧2有余,伴有右上腹肿块,起病前4个月有腹泻史,体温38.1℃,肝季肋下4cm

,有触痛,脾(-),WBC152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8%,超声波肝区有6×5cm液平段,

经灭滴灵0。6一日三次治疗10天症状减轻,臆断为肝脓肿,最支持阿米巴肝脓肿依据为:

A 以往腹泻史

B 有发烧、肝大、肝痛

C WBC高

D 超声波肝区有液平

E 灭滴灵治疗有效

34 男,45岁,低热,食欲不振,右上腹痛,约三周,大便正常。查体:

消瘦,贫血,右下胸部稍隆起,肝肋下4cm,质中等,有压痛,右腋中线

第10肋间有局限性压痛,脾(-),RBC300万/立方毫米,Hb8g%,WBC11000/

立方毫米,核左移,HbsAg(+),GPT215u,甲胎蛋白火箭电泳法<25ng/ml,

粪检有中华枝睾吸虫虫卵,A型超声波5cm液平段,本列最主要的诊断是:

A 原发性肝癌

B 阿米巴肝脓肿

C 肝吸虫病

D 先天性肝囊肿

E 急性乙型肝炎

35 上述病例采用哪一种措施能得以快速诊断:

A 试验性肝穿刺

B 血培养

C 补体结合试验

D 同位素肝扫描

E 肝血流图检查

36 目前临床上治疗肠内外急性阿米巴的首先药物为:

A 卡巴砷

B 吐根碱

C 喹碘仿

D 甲硝咪唑

E 去氢吐根碱

37 下列哪种组合药物适用于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

A 盐酸吐根碱+喹碘仿

B 氯喹+喹碘仿

C 卡巴砷+喹碘仿

D 去氢吐根碱+氯喹

E 氯喹+阿的平

38 卤化喹啉对阿米巴的作用机理是:

A 直接抑制大滋养体

B直接抑制小滋养体

C直接抑制包囊

D间接抑制大滋养体

E 抑制肠内细菌繁殖

K型题

39 阿米巴肝脓肿临床确诊依据是:

A 发热肝大,肝区有压痛点

B 肝穿刺抽出棕褐色脓汁

C 超声波检查肝区有液平段

D 灭滴灵治疗有效

40 肝脓肿穿刺抽出棕褐色粘稠脓液首先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为宜?

A 手术切开引流

B 肝穿刺排脓

C 投给大量抗菌素

D 投给灭滴灵治疗

41 杀灭阿米巴包囊药物是:

A 吐根碱

B 喹碘仿

C 氯化喹啉

D 甲硝咪唑

42 患者发热,肝肿大,肝穿刺抽出棕褐色有臭味脓液,此病例应首先哪种药物治疗?

A 肝穿刺抽脓

B 抗菌素治疗

C 抗阿米巴治疗

D 外科手术切开引流

43 阿米巴肝脓肿手术治疗适应症:

A 经内科治疗不见改善,脓肿引流不畅

B 继发细菌感染,经治疗仍未能控制

C 多个脓肿同时存在

D 肺支气管瘘形成经内科治疗未治愈

C型题

问题44~46

A 盐酸土根素

B 氯喹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44 治疗肠内阿米巴

45 治疗阿米巴肝脓肿

46 根治阿米巴病

B型题

问题47~52

A 喹碘仿

B 灭滴灵

C 吐根碱

D 氯喹

E 卡巴砷

47 杀灭各型溶组织阿米巴的首先药物

48 幼儿,孕妇有心血管及肾病者禁用

49 甲状腺病者禁用

50 对阿米巴肝脓肿有效对阿米巴无效

51 偶有恶心、腹痛、头昏、心慌、孕妇及哺乳期忌用

52 适用于妇女、儿童及体弱病人,有心血管疾病的肠内外急慢性阿米巴病

阿米巴病考试要求

一 阿米巴病

1 阿米巴原虫的三种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2 分期、分型及发病原理。肠道病变的特点。

3 临床表现,肠内外的并发症。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

二 阿米巴肝脓肿

1 发病原理及病理解剖

2 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疗

八  麻   疹

A型题

1 麻疹病毒入侵后在:

A 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

B 脾细胞中繁殖

C 肝细胞中繁殖

D 巨噬细胞中繁殖

E 粒细胞、淋巴细胞中繁殖

2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是:

A 1~3天

B 3~5天

C 5~7天

D 7~21天

E 被动免疫者1~2周

3 麻疹患儿Kopik’s斑出现于:

A 起病后第五天

B 起病后第2~3天

C 出疹的初期

D 前驱期的末期

E 出疹期

4 麻疹的出疹是

A 发热2~3日出疹,出疹同时有发热

B 发热1~2日出疹,出疹后体温高

C 发热3~4日,热退疹出

D 发热1~2日出疹,热渐退

E 发热3~4日出疹,出疹时体温升高

5 典型麻疹最先出现皮疹的部位是:

A 颈部

B 面颊部

C 耳后发际

D 四肢

E 躯干

6 典型麻疹皮疹出齐的指证是:

A 面部、躯干可见多数红色斑丘疹

B 面部、躯干、四肢可见多数深红色斑丘疹

C面部、躯干、四肢可见多数深红色斑丘疹

D面部、躯干、四肢可见多数深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

E掌心、脚心可见红色斑丘疹

7 麻疹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 发热38℃以上,伴有咳嗽

B 流涕,喷嚏,两眼羞明

C 结膜充血,咽部充血

D 口腔粘膜可见科波立克氏斑

E 耳后可见少许淡红色斑丘疹

8 麻疹的前驱期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A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B Kopilik氏斑

C 皮肤红色斑丘疹

D 糠麥样脱屑

E 棕色色素沉着

9风疹与麻疹鉴别点最主要的是:

A 皮疹为全身性分布

B 皮疹一日出全

C 皮疹为充血性斑丘疹

D 全身症状及结膜炎较重

E 白细胞数减少

10 幼儿急诊与麻疹的鉴别点最主要的是:

A 发热3~4日,热退疹出

B 红色斑丘疹,可见融合皮疹

C 出疹顺序自颈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全身

D 全身症状轻微

E 白细胞数减少

11 麻疹无合并症,自出疹日计算应隔离几天?

A 3天

B 5天

C 7天

D 10天

E 14天

12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肺炎

B 喉炎

C 中耳炎

D 脑炎

E 结核播散

13 麻疹的传染期是:

A 潜伏期到出疹期

B 前驱期到出疹期

C 出疹前后各5天

D 科氏斑出现到皮疹消退

E 皮疹出现到色素沉着斑出现

14 麻疹传染期最强时间: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出疹5天

D 出疹10天

E 麻疹粘膜斑出现时

15 麻疹并发肺炎时,隔离至

A 出疹后5天

B出疹后10天

C 出疹后14天

D出疹后21天

E 肺炎痊愈为止

16 麻疹的隔离期通常是:

A 发疹后3天,并发肺炎延至5天

B 发疹后5天,并发肺炎延至7天

C 发疹后5天,并发肺炎延至14天

D 发疹后7天,并发肺炎延至14天

E 发疹后10天,并发肺炎延至14天

17 麻疹预防方法,最有效的是:

A 口服病毒灵

B 8个月以上患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C 丙种球蛋白3~6毫升肌肉注射

D 胎盘球蛋白5~10毫升肌注

E 成人血浆10~15毫升分两侧臀部深层肌注

18 麻疹疫苗接种时间最好是:

A 发病的季节前一个月

B 易感儿接触麻疹患者后

C 6个月以内的婴儿

D 生后一周的婴儿

E 每年夏季

19 为制止麻疹流行,应在可能发病的季节前一个月,进行免疫接种,最好的方法是:

A 胎盘球蛋白注射

B 丙种球蛋白

C 成人全血注射

D 恢复期病人血清注射

E 以上都不是

20 2岁小儿,未接受过麻疹疫苗注射,2天前接触过麻疹患儿,给予胎盘球蛋白10毫升肌注,家属问医生,在接触麻疹后超过多少天注射,就不能到达完全保护作用

A 3天

B 5天

C 7天

D 9天

E 11天

21 麻疹疫苗皮下注射后,产生抗体最高水平时间:

A 注射后12天

B注射后一个月

C 注射后四年

D 注射后三个月

E 注射后半年

22 保护麻疹易感儿的最佳方法是:

A 每年注射胎盘球蛋白

B 每年注射丙种球蛋白

C 8个月后注射麻疹疫苗

D 半岁内注射麻疹疫苗

E 肌注成人全血或血浆

23 易感儿接触麻疹患者后,进会计资格行被动免疫最佳时间是:

A 接触麻疹患儿后5天内

B 接触麻疹患儿后14天内

C 接触麻疹患儿后7天内

D接触麻疹患儿后1个月内

E 接触麻疹患儿后10天内

24 麻疹被动免疫效果能维持:

A 2周

B 4周

C 6周

D 8周

E 10周

25 对于未患过麻疹的接触者,如曾接受被动免疫,应留检:

A 2周

B 3周

C 4周

D 5周

E 6周

26 下列预防措施,哪项是被动免疫?

A 麻疹减毒活疫苗

B 卡介苗

C 百日咳白喉伤风、混合疫苗

D 丙种球蛋白

E 脊髓灰质炎疫苗

27 麻疹流行区,年幼,体弱及患有其他疾病的易感儿(未注射疫苗者)

在接触麻疹病人后进行被动免疫最佳选择:

A 胎盘球蛋白肌注

B 丙种球蛋白肌注

C 母血肌注

D 成人血浆肌注

E 中草药

28 除去那一项以外,均为一般治疗,护理麻疹应予注意到事项:

A 应予隔离,卧床休息

B 保护眼睛,避免强光照射

C 住室要注意保暖,空气新鲜,但要避免直接吹风

D 护理口腔眼部清洁

E 需要“忌嘴”

29 麻疹的下述观点哪一种是对的:

A 一般易感儿接触麻疹病人5天既有传染性

B 麻疹可有健康带菌者

C 生后6个月从母亲取得的中和抗体完全消失

D 麻疹病毒体外生存能力极差

E 目前每2~3年仍有麻疹大流行

30 对麻疹的下述观点哪一个是错误的?

A Koplik斑是特征性的诊断依据

B 传染高峰出现在发疹期并持续7~10天

C 常见合并症有肺炎、中耳炎、喉炎、和脑炎等

D 合理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都可预防本病

E 推行麻疹疫苗接种后,脑炎并发症大大减少

31 患儿2岁,4天前发热,流涕,咳嗽,今晨发现前额和耳后部

有淡红色斑丘疹,体温39℃,两颊粘膜充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风疹

B 幼儿急疹

C 猩红热

D 麻疹

E 肠道病毒感染

32 一岁半女孩,未出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于半个月前

接触过麻疹患儿,近四天来发热,流涕,打喷嚏,畏明,咳嗽,昨天体温

稍降,今日又发热,耳后发际部出现斑丘疹,红色,疹与疹之间有健康皮肤,白细胞

4500,可能的诊断:

A 猩红热

B 幼儿急疹

C 风疹

D 麻疹

E 传染性红斑

33 有一8月婴儿突然发热,体温38.8℃,第4天烧退出现红色斑丘疹,分散一日出齐,你考虑到诊断是:

A 风疹

B 麻疹出疹期

C 猩红热

D 幼儿急疹

E 病毒感染

34 患儿发热3天,流涕,咳嗽,咽部及颊粘膜充血,畏光,口腔粘膜可见koplik斑,

无其他阳性体征,是麻疹病程的哪一期?

A 前驱期

B 出疹期

C 卡他期

D 恢复期

E 潜伏期

35 一岁女孩,3月份从外地来泸,主诉两周前曾全身皮肤出疹,2~3天出齐伴有烧热型不详,少咳,无吐泻。查体:体温正常,一般状可,咽不红,心(-),双肺呼吸音粗糙,躯干

四肢见少许麦麸样脱屑,伴棕褐色色素沉着(发病时用过青霉素),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猩红热

B 风疹

C 麻疹

D 药疹

E 病毒感染皮疹

B型题

问题36~38

A 耳后→前额→面部→躯干→四肢约三天出齐

B 面部→躯干→四肢,一日出齐

C 颈部→躯干→全身,腰臀较多,一日出齐

D 颈部→躯干→四肢,当日出齐

E 面部→躯干→四肢

36 风疹

37 麻疹

38 猩红热

问题39~43

A 发热第1~2天,自颈部开始出现鲜红色斑疹

B发热第1~2天,自面部开始出现淡红色斑丘疹

C发热第3~4天,自耳后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

D发热第3~4天,自颈部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

E发热第1天即在面部及躯干出现丘疹及疱疹

39 风疹

40 水痘

41 猩红热

42 麻疹

43 幼儿急疹

问题44~46

A 皮疹于热退时出现

B 疹间有健康皮肤

C 耳后淋巴结肿大

D 疱疹性咽炎

E 口周苍白圈

44 麻疹可见

45 风疹可见

46 猩红热可见

问题47~51

A 麻疹

B 风疹

C 幼儿急疹

D 猩红热

E 肠道病毒感染

47 疹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

48 疹退后可见大片脱皮

49 热退后出疹

50 疹间无健康皮肤

51 常同时有疱疹性咽炎

问题52~56

A 麻疹

B 幼儿急疹

C 风疹

D 猩红热

E 肠道病毒感染

52 发热3~5天,热退后出疹

53 发热1~2天出疹,卡他症轻,枕部淋巴结肿大

54 发热1~2天出疹,弥漫性密集针尖状水红斑丘疹伴咽峡炎

55 发热3~4天出疹,卡他症较重,口腔粘膜有koplik氏斑

56 发热2~3天出疹,常伴咽部疱疹,腹泻等症

问题57~58

A 麻疹

B 风疹

C 幼儿急疹

D 猩红热

E 病毒感染

57 发高热稽留三天,热退后出斑丘疹,一日出齐

58 高热弛张3~4天,热稍下降又上升之同时,在耳后发际处出现斑丘疹,经三天才出齐

问题59~62

A 麻疹

B 风疹

C 猩红热

D 幼儿急疹

E 药物疹

59 网状内皮系统出现巨细胞

60 高热3~4天后,热退疹出

61 全身症状轻,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62 疹间无正常皮肤,疹退后大片脱皮

问题63~66

A 麻疹

B 幼儿急疹

C 风疹

D 猩红热

E 药物疹

63 烧3~4天出疹,此时体温升高,疹退有色素沉着

63 烧1~2天,出细小淡红斑丘疹,全身症状轻,颊后耳后淋巴结肿大

63 烧3~4天,烧退出疹一日出齐

66.烧1~2天出疹后,体温增高,皮肤猩红,大块脱皮

问题67~68

A.全身弥漫性鲜红色斑点疹,咽扁体充血

B.烧3~4天,热退疹出

C.发热1~2天出疹,颈下淋巴结肿大

D.发热4天前出疹,出疹前可见Koplik’s斑

E.同时可见血疹,疱疹及结痂

67.麻疹

68.幼儿急疹

问题69~72

A.隔离治疗麻疹病人

B.不串门和不去公共场所

C.接种麻疹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或母血

E.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69.麻疹易患人群的预防措施

70.麻疹易患儿童的密切接触史者

71.麻疹流行地区的易患儿童

72.已传染的麻疹患儿

A.隔离观察14天

B.隔离30天

C.观察15天

D.观察28天

E.隔离7天

73.一托儿所麻疹流行,凡接种麻疹的易患儿应该

74.曾做过被动免疫注射的易患儿应该

问题75~76

A.1~2周

B.3~4周

C.6月~1年

D.1年~2年

E.3年~4年

75.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期为

76.被动免疫免疫期为

  问题77~78

A.7天

B.14天

C.21天

D.28天

E.35天

77.未经被动免疫注射而接触过麻疹的易患儿,应隔离观察

78.已经被动免疫注射而接触过麻疹的易患儿,应隔离观察

  问题79~81

A.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B.麻疹疫苗

C.卡介苗

D.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

E.乙型脑炎疫苗

以下月龄的小孩应接种什么?

79.3~6个月小儿接种

80.8个月小儿接种

81.2个月小儿接种

A.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有色素沉着

B.皮肤普遍充血上有鲜红色点疹

C.淡红色小斑丘疹,疹退后可有细小脱屑

D.红色及暗红色斑丘疹

E.大小不等的斑丘疹,可有水泡

82.猩红热

83.麻疹

 C型题

问题84~85

A.全身症状重

B.黏膜症状重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84.麻疹

85.风疹及幼儿急疹

问题86~87

A.麻疹早期

B.猩红热早期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86.荧光抗体法从病人黏膜涂片查抗原

87.荧光抗体法从病人尿沉淀细胞查抗原

问题88~91

A.麻疹

B.风疹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88.发热1~2天出疹

89.疹后有明显色素沉着

90.疹后大块脱皮

91.枕,耳后淋巴结增大

 K型题

92.有关麻疹的几个特点,正确的是:

  A.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

B.口腔黏膜斑在起病后2~3天出现

C.起病第4天出皮疹

D.隔离期为四周

93.麻疹发热与疹的关系:

A.发热七天后出疹

B.发热四天后出疹

C.出疹时体温渐降

D.出疹时体温升高

94.麻疹时皮疹的特点:

A.四周苍白圈

B.疹间皮肤正常

C.疹退后大块脱皮

D.疹后明显色素沉着

95.门诊传染源是:

A.健康带毒者

B.接触患者的人,间接传播

C.患者接触的物品

D.麻疹患者巨沫的传播

96.麻疹肺炎多发生在:

A.恢复期

B.前驱期

C.潜伏期

D.出疹期

97.麻疹的严重并发症:

A.肺炎

B.粟粒性肺结核

98.麻疹前驱期的诊断依据:

A.发热3~5天

B.有卡他症状

C.口内颊部黏膜Koplik’s斑

D.有麻疹接触史

99.下面哪些是诊断麻疹的依据:

A.Koplik’s斑

B.麦麸状脱屑

C.疹后色素沉着

D.耳后淋巴结肿大

100.麻疹早期的诊断依据:

A.黏膜炎

B.Koplik’s斑

C.华-芬氏巨细胞

D.发热

101.小儿疹后有脱屑的发疹疾病是:

A.麻疹

B.幼儿急疹

C.猩红热

D.肠道病毒感染

102.皮疹一日出齐的发疹性疾病有:

A.风疹

B.麻疹

C.幼儿急疹

D.药物疹

103.麻疹患者的治疗:

A.对症治疗

B.保持口鼻眼及皮肤的清洁及护理

C.宜使用减毒活疫苗

D.当有发热或患急性传染病时不宜注射

104.接触过麻疹的易患儿(未做过被动免疫注射的)从预防的角度上应采取:

A.立即接种麻疹疫苗

B.隔离观察14天

C.用青霉素预防细菌感染

D.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105.麻疹被动免疫注射可用:

A.成人全血

B.麻疹疫苗

C.丙种球蛋白

D.过期卡介苗

106.麻疹易患儿,三天内有麻疹接种史,目前最理想的预防措施是:

A.肌注胎盘球蛋白

B.肌注丙种球蛋白

C.肌注成人全血

D.接种麻疹疫苗

        

 

 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87--90)

(简称流脑)

1.细菌特性与分型,与流行的关系

2.流行病学

3.发病原理与解剖(脑膜炎期的和爆发型的)

4.各型的临床表现

5.并发症与后遗症

6.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上的意义。(强调掌握早期脑脊液涂片染色镜检及预防措施培养,以明确病原诊断)

7.治疗:病原治疗,不同类型,特别是爆发型的抢救治疗要点

8.预防:综合性预防要点

K型题

1.脑膜炎双球菌的特点是:

A. 是革兰氏阴性,成对的双球菌

B.  是需氧菌,在含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C.  对寒冷及干燥敏感,体外极易自溶

D. 在生化反应中,不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

2.对流脑来说,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 内毒素是流脑的主要致病物质

B. 人是流脑唯一致病的传染源

C. 感染后多数人表现为“健康”及感染带菌

D. 该病有严格的季节性

C型题

问题3~4

A. 脑膜炎双球菌

B.  伤寒杆菌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3.菌体易产生自身溶解酶

4.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

问题5~6

A.A群

B. B群和C群

C. 两者都有关

D.两者都无关

5.国外引起流脑流行的菌群是:

6.国内引起流脑流行的菌群是:

A型题

7.有严格季节性的传染病是哪一个?

A. 流脑

B. 伤寒

C. 乙脑

D. 菌痢

E. 麻疹

8.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后对多数人来说感染表现是:

A. 普通型流脑

B. 爆发型休克型流脑

C. 隐性感染

D. 出血点型流脑菌感染

E. “健康”带菌者

9.我国主要流行菌群是:

A.A群

B. B群

C. C群

D.W153群

E. D群

10.  流脑流行特点哪项是正确的?

A. 在农村一儿童患病为主,城市以15岁以上患病为主

B. 出血点型为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的意义

C. 发病率在50——100/10万人口可成为小流行

D. 流脑流行时约5%受感染者可发展成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

E. 人群中带菌率超过30%时,就可引起流脑流行

11.  流脑的传播途径有:

A.空气飞沫传播

B. 生活用具间接接触传播

C.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D.食物传播

12.  流脑流行特征是:

A. 儿童患病占多数

B. 隐性感染多

C. 每年1—5月是流行季节

D. 做为传染源来说,出血点型有重要意义

13.  流脑预防原则是:

A. 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

B. 搞好宣传和室内卫生

C. 流脑菌苗预防注射

D. 药物预防

B型题

问题14——16

A. 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B. 感染因子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通透性增强

C. 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D. 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

E.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炎症

14.  钩体病的主要病变是:

15.  流脑的主要病变是:

16.  斑疹伤寒的主要病变是:

K型题

17.  流脑预防可采用:

A. 甲醛灭火A群菌苗注射

B. 甲醛灭火B、C群混合菌苗注射

C. 在流行期可采用药物预防

D. 在流行期,对2岁以下小儿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18.  爆发型流脑(休克型)的发病机制是:

A. 内毒素性休克

B. 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

C. 内毒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 内毒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出血和坏死,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19.  流脑败血症期的皮肤淤点淤斑是:

A. 诊断流脑的重要体征之一

B. 在淤点中可以找到脑膜炎双球菌

C. 淤点的发生、发展趋势可以判断药效的指标

D. 是血管脆性增强,小血管破裂所致

20.  流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位于:

A. 软脑膜

B. 蜘蛛膜

C. 脊髓膜

D. 硬膜

 B型题

问题21——23

A. 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

B. 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腔内,发现大量脑膜炎双球菌和血栓

C. 以软脑膜病变为主,以双侧大脑半球和颅底为主

D. 脑室孔堵塞和脑脊液循环障碍,发生脑积水

E.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21.  流脑败血症期主要病变是:

22.  少数慢性流脑病人可发生:

23.  流脑的脑膜炎期的病变可见有:

相关文章
 医学生物学精品课程:教学队伍
 儿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见习大纲
 内科学图片库: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4
 药理学(专科)作业习题:抗寄生虫药物习题
 健康评估电子教材:泌尿生殖系统的评估
 药理学作业习题: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