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蜱螨学 > 正文
医学蜱螨学-授课讲稿:第四章上
来源:皖南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第四章  恙  螨

绪  言

恙螨(trombiculid mite)又称沙螨(sand mite)、沙虱、恙虫,它们的生活史中幼虫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才能继续发育,且宿主广泛,主要是啮齿类、鸟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基本上没有宿主特异性,因此,恙螨接触和传播病原体的机会很大。恙螨是恙虫病的媒介,还可能传播肾综合症出血热及流行性出血热等其它的疾病,故是一类重要的医学螨类。目前世界恙螨已知种数有超过3 000种 ,我国己发现500多种,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第一节  形态特征

   恙螨的生活史各期中,只有幼虫寄生于动物或人,若虫及成虫两期均营自由生活。成虫与若虫的体形如“8”字形,头、胸和腹的分界线明显,有4对足。 鉴别虫种以幼虫为主。这里对恙螨生活史中各期的形态特征分别加以描述。

一、幼虫

   恙螨幼虫体长约0.2~0.5cm,椭圆形,红色,橙色、黄色或乳白色,体分颚体和身体两部。

(一)颚体(gnathosoma) 又称假头或口器,在身体的前端,包含须肢(颚肢)与螫肢各一对。

 须肢(palpus)在螯肢的外侧,分为基节、转节、腿或股节、膝节、胫节和跗节。转节甚小,与基节融合,仅在腹面留有痕迹,故一般只见5节。左、右基节在中间愈合,形成颚基或须床。颚基两侧各有l根羽状刚毛,称基节毛。颚基向前伸展,发出2对叶片,中间一对在腹面,称颚基内叶,外侧一对向背方卷包螯肢基节,形成螯肢鞘(galea Gl),螯肢鞘的一侧有1根分枝或光裸的刚毛,称螯肢毛。腿节与膝节的背面各有1根长刚毛,分别称为腿毛或股毛及膝毛。胫节的背、侧、腹三面各有1根刚毛,分别称背胫毛、侧胫毛 、腹胫毛,末端并有简单或分2叉~7叉的爪 。跗节在胫节的内腹侧,和须肢爪相对,似指状,具有5~8根刚毛(通常是在背面有l~2根羽状刚毛,其余几根均在腹面),多为羽状,某些种类可能有1~2根是光裸的,即亚端毛及1根棒状具横纹的光裸刚毛(在腹外侧),称感棒(solenidion)或距(spur)。通常用的须肢毛公式:fp=股毛分枝或光裸/膝毛分枝或光裸/背胫毛、侧胫毛、腹胫毛分枝或光裸。例如fp=B-B-BNB,式中B代表刚毛分枝,N代表刚毛光裸。此公式为分类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

鳌肢(chelicera)在颚体的中间,由基节、远节及表皮内突三部分构成。基节又称螯基,很大,近三角形,主要组成是肌肉,背面有许多点状构造,前内侧有一指状突出,称假螯,后内侧常有一片状构造,称后侧瓣。表皮内突或内骨骼近螯基后内侧,为凹陷状,似具有呼吸器官的作用。远节又称螯肢爪(Chelostyle,CS)近弯刀片形,顶端多戴有三角冠(tricuspid cap,TC),能刺入皮肤取食。螯肢爪背缘和腹缘各种不同的齿的数目、形状与排列为分类的特征之一。

(二)躯体   为颚体以后的部分,呈椭圆形。躯体包含背板、背毛、腹毛和足等结构。

背板:又称盾板,呈长方形、方形、五角形、梯形或舌形等,因种类而异。背板上面有3~10根以上的刚毛,通常为5根,前中刚毛1根,前侧刚毛1对,以上三根刚毛都生在靠近盾板的前缘;后侧刚毛1对,生在背板后缘转角。此外,在盾板的中部有1对圆形感器基(sensillary base),上面有呈丝状、羽状或球杆状的感器(sensillum)1对。盾板的两侧常有眼板1对,上面有眼1~2对。背板上刚毛及感觉毛的长短、位置和距离在恙螨的分类上均很重要。

背毛:在背板与体后端间成行排列的刚毛,多呈羽状,其长度、数目与位置很固定,且各种不同,亦作为鉴别种类的特征之一。第一排通常为2根,分列于体最宽处的两侧,又名肩毛,之后依次分别为第二排毛、第三排毛……等。常示以背毛公式(dorsal setation formula,fDS),如2.8.6.6.4.2。

腹毛:腹面有胸毛和腹毛。在足基节间通常有胸毛2对,常示以胸毛(sternal formula,fst)2对。在足Ⅱ、Ⅲ基节间为1~2对或更多的肩下毛或基间肩毛,在足Ⅲ基节后为腹毛,在肛门前的较短小,肛门后的较粗大,亦呈横式排列,但不甚规则,示以腹毛式(ventral setation formula,fVS)。在体后端尚有臀毛。体后端的1/3处有肛门。

足:腹面有足3对(图4-3)。足分为6或7节,如为7节则股节又分为基股节和端股节。足的末端有爪1对和爪间突1个。有些种类在虫体腹面有气门, 气门如存在,则位于颚基与第一对足基节之间。足的节数,足上的各种刚毛亦为分类的依据。

二、若蛹

若蛹(nymphochrysalis)体躯饱满,第一对足向上举起,甚至全部伸直搁在“肩”上,随虫体发育躯体自椭圆形变为狭长,后端突出一个钝圆部分,并在幼虫背板后方的表皮出现一个若蛹的角突,在背板后缘顶破幼虫皮,腹面则呈现若虫的足芽痕迹。随后原来幼虫的附肢均变为空壳,体色亦有改变,例如地里纤恙螨若蛹躯体正中呈深红色,前、后端为浅红色。

三、若虫

若虫(nymph)形态与幼虫基本相似,但有4对足。 颚体上的刚毛较幼虫多,螯肢远端背面有一列齿缺;颚床不向前侧面伸展或卷曲,螯鞘前侧缘有一簇短光裸刚毛。颚肢转节有明显的分界,颚肢爪不分支,其基部常有爪形刚毛1对。 在Ⅲ、Ⅳ足处,两侧向内陷入,故成“8”字形,全身密被刚毛。背板分三部分:后端的感觉区具l对感觉毛,中背的中背板为一条狭长的沟道(sclerotiged groove),称为背嵴(crista);前端扩张的前背板常具有刚毛。眼点1对或2对,位于感觉区或背嵴中部之侧。足基节I与Ⅱ和足基节Ⅲ与Ⅳ均各相连,而Ⅱ与Ⅲ间有明显的距离。在足基节Ⅳ附近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生殖孔(genital opening),其旁各有一块生殖吸盘(genital sucker)。雌雄不易区别。生殖孔之后为肛孔(anal opening)。

足有6节,各节都有羽状刚毛,还有膝毛与跗毛等特殊光裸刚毛。附节I扩大。各跗节均具2爪,但无爪间垫。

四、成蛹

成蛹(imagochrysalis)形态与若蛹基本相似,惟其个体较若蛹为大,躯体亦为饱满的长椭圆形,第l对足向上举起达肩部,后3对足鼎立。背面出现一个角形突起。

五、成虫

成虫(adult)形态似若虫,足4对, 但体较大,刚毛较多,且生殖孔已发育完全,可以辨别雌雄,颚肢爪的基部常有爪形刚毛3根,生殖孔旁各有生殖吸盘3个,且较若虫的为大。雌性外生殖器与若虫的相似,但较若虫的为大,有许多羽状刚毛及生殖刚毛(genital seta),生殖刚毛4~6根(光裸或分枝),位于生殖板的后l/2或1/3处。雄性生殖孔与雌性的相同,亦有生殖板和生殖盘。但雄性生殖板上的刚毛较雌性的为多,雄性的生殖刚毛较粗大。雄性的生殖孔内尚有一个大的阴茎(Penis),略呈卵圆形,其后半部有8根光裸刚毛,排成倒“V”形。

六、卵

卵(egg)近球形,直径约130um,但不同种类其直径亦有差异,乳白色至淡土黄色。光镜可见卵壳表面具有密集的“痘痕”,扫描电镜可见孔道开口,这些开口有圆或椭圆或不规则裂沟等形状。在光镜下见有一小裂纹,称破裂线。外壳较厚,内壳为薄的膜。

七、次卵

次卵(deutovum)近卵形。从球形变成卵形,颜色加深变成深黄色,卵壳破裂,则成次卵。卵外壳自破裂线处分裂为两半,内壳显露在两半外壳间,成环带状,围绕虫卵。

第二节 恙螨分类

恙螨的成虫和若虫营自由生活,幼虫营寄生生活,因此幼虫期从动物宿主体上较容易采集。我国用人工培养的方法,获得少数种类的成虫和若虫进行形态描述,但大多数种类成虫期和若虫期资料不易获得,因此恙螨分类均是以幼虫定种。目前对恙螨的分类研究仍以幼虫形态特征为依据。

一、 恙螨幼虫的标准测量常用符号

恙螨种类描述和鉴定过程中, 需要观察和测量恙螨幼虫体表的结构和数据, 现将恙螨幼虫标准测量常用符号总结如下:

AW(前侧毛距)

背板前侧毛基间的距离

PW(后侧毛距)

背板后侧毛基间的距离

SB(感毛基距)

背板二感毛基间的距离

ASB(感毛基前长)

背板前缘与感毛基间的距离

PSB(感毛基后长)

背板后缘与感毛基间的距离

SD(背板长)

ASB+PSB

AP(前后侧毛距)

背板前后侧毛基间的距离

PS

后侧毛与感觉毛基间的距离

AM

前中毛或前中毛的长度

AL

前侧毛或前侧毛的长度

PL

后侧毛或后侧毛的长度

PPL

后后侧毛或后后侧毛的长度

S(Sens)

感觉毛或感觉毛的长度

VS

腹毛数

DS

背毛数

NDV

背腹毛数

H

肩毛长

PLs(后侧线)

后侧毛基间的水平线

fDS  背毛序

即背毛公式

St

胸毛长

Cx

足基节长

Ip(足指数)

3对足的长度相加,即P1+P2+P3

Als(前侧线)

前侧毛基间的水平线

B

分支(毛)

N

光裸(毛)

fcx(基节毛式)

足基节Ⅰ~Ⅲ毛的数目

fp(须肢毛式)

须肢股节、膝节以及胫节背、侧、腹5根毛的形态(分支或光裸)

fT(跗毛式)

须肢跗节分支与光裸毛数目

--  

表示在同一水平线

二、恙螨的分类

恙螨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为: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蜱螨目(Acarina),恙螨科(Trombiculidae)。恙螨科种类的主要特征为:幼虫体圆或椭圆形,若虫和成虫为“8”字形,刺吸式口器,须肢发达,胫节爪和指状的跗节相对,成拇一爪复合体(thumb claw complex)。

我国恙螨种类主要属于恙螨科(Family Trombiculidae)的恙螨亚科(Subfamily Trombiculinae)和背展恙螨亚科(Subfamily Gahrliepiinae); 列恙螨科(Family Leeuwenhoekidae)的列恙螨亚科(Sabfamily Leeuwenhoekiinae)。

第三节  中国重要医学恙螨种类

恙虫病是目前已知的由媒介恙螨传播的虫媒病,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均已得到证实。至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恙螨种类主要为恙螨科的恙螨亚科和背展恙螨亚科及列恙螨科的列恙螨亚科,总计3个亚科的40余属的超过500多种。恙螨种类的地理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恙螨分布的地形有海岛、平原、丘陵地、山区、高原等各种各样的地区,形成不同疫源地类型。研究已证明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um deliense)、微红纤恙螨(L.Rubellum)、红纤恙螨(L.akamushi)、高湖纤恙螨(L.kaohuense)、小板纤恙螨(L.scutellare)、苍白纤恙螨(L.pallidum)、于氏纤恙螨(L.yui)、东方纤恙螨(L.orientale)印度囊棒恙螨(Ascoschoengastia indica)、中华无前恙螨(Walchia chinensis)、巨螯齿恙螨(Odontacarus majesticus)等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其中目前已确证地里纤恙螨、小板纤恙螨、微红纤恙螨、高湖纤恙螨和海岛纤恙螨为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红纤恙螨在日本被证实是恙虫病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广泛。地里纤恙螨和小板纤恙螨分别为我国长江以南和以北的重要传播媒介,前者为夏季型,后者为冬季型的流行型。老流行区如海南、广东等地区和近年发生爆发流行的山东、江苏等地区,分别以地里纤恙螨和小板纤恙螨为优势种传播恙虫病东方体。 现将有关与传病有关的重要媒介种类介绍如下。

一、地里纤恙螨

地里纤恙螨的幼虫细小,肉眼仅能见到,活体标本未饱食桔红色,饱食后淡红色,虫体饱食后短胖,近椭圆形,无腰缩,有鲜红色的眼点。体长246μm~537μm,宽180μm~378μm。体壁上有明显的横纹,上有背板、背毛和腹毛及足。背板(scutum)或称盾板,是最重要的鉴别特征。在躯体背面的前端,略呈长方形,宽大于长,背板刚毛5根(前中毛AM=1,前侧毛AL=2,后侧毛PL=2),后侧毛距(PW)略大于前侧毛距(AW),背板后缘微向后突,中部微凹,两侧缘向内凹。感觉毛丝状,近基部光裸,油镜下可见少量微小分支,端部1/2处有5-6对细长分枝。感毛基(SB)位于后侧毛基水平线(PLs)的上方,前后侧毛距等于感毛基距(AP=SB),前后侧毛距(AP)大于后侧毛基与感毛基间的距离(PS),后侧毛距与前后侧毛距的比例(PW/AP)=2.6。背板各部位测量(单位:μm):前侧毛距(AW)63~67;后侧毛距(PW)77~89;感毛基距(SB)31~33;感毛基前长(ASB)26~28; 感毛基后长(PSB)12~15; 背板长(SD=ASB+PSB)39~43; 前后侧毛距(AP)28~31; 前中毛长度(AM)41~48; 前侧毛长度(AL)41~43; 后侧毛长度(PL)54;感觉毛长度(Sens) 54~58。眼点:鲜红色眼点,在背板外两侧,近后侧毛附近,有2对位于眼板上。

背毛(DS):在背板与体后端之间成行排列的刚毛,长度、数目与位置很固定,为鉴别的特征之一。背毛纤细具短小分支,背毛长44μm~49μm; 背毛排列(背毛公式,dorsal setation formula, fDS)为2.8.6.6.4.2=28(即DS为28根)。腹毛(VS): 腹毛数(VS)=20~22根,腹毛长28μm~47μm。足:3对,每足分7节。足的末端有爪1对和爪间垫1个。足Ⅲ基节毛位于基节前缘下方,足Ⅰ长243μm,足Ⅱ长www.med126.com/Article/225μm,足Ⅲ260μm。足指数(3对足的长度相加,即P1+P2+P3)=728。综合鉴别式:SIF=7B-B-3-2111.0000。

地里纤恙螨是我国南方地区恙虫病的主要媒介,主要分布于北纬30o以南的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台湾等省区。在海拔低的沿海地区及河流沿岸、开阔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密度较高。宿主达30余种。在自然界地里纤恙螨的繁殖季节为夏秋季,广州地区地里纤恙螨全年都有出现,5~11月是种群数量高峰季节。福建4月份开始出现,6~8月份种群数量达到高峰,9月以后数量开始下降,冬季几乎看不到。地里纤恙螨是实验培养成功的一种媒介恙螨之一,也是在形态、生活史、生理、生态、遗传、经卵传递和经精胞传递等方面研究较多的一种媒介恙螨。在实验室条件下,地里纤恙螨培育得最佳,因而对地里纤恙螨的成虫、幼虫、卵的形态都有比较详细的研究。实验生态、为控制恙虫病而进行地里纤恙螨的遗传杂交实验等。

二、微红纤恙螨

微红纤恙螨活体标本深桔红色,PW/SD=1.73,AP>PS,SB/PLs,SB<AP,ASB>2PSB.FDS=2.8.6.6.4.2=28,VS=20~22。未食幼虫饱食后虫体体短胖,无腰缩,虫体长246~688μm,宽176~636μm。fp=N-N-BNN。背板后缘微向后突中部略平直,PW/AP=2.2,PW略大于AW,感毛近基部1/3处无小棘,在油镜下见有微小分枝,端部1/2处有11~14个细长分枝,PL>AM>AL。眼点2×2。

背板各部位测量(单位:μm):前侧毛距(AW)53~62;后侧毛距(PW)64~75;感毛基距(SB)22~24;感毛基前长(ASB)26~29;感毛基后长(PSB)11~13;背板长(SD=ASB+PSB)37~42;前后侧毛距(AP)29~33;前中毛长度(AM)44~51;前侧毛长度(AL)40~46;后侧毛长度(PL)51~62;感觉毛长度(Sens) 48~59。背毛分枝, 稀而短小。足Ⅲ基节毛位于基节前缘下方,足I长264~268μm,足Ⅱ长242~246um,足Ⅲ长286~293um,Ip=792~807。 SIF=7B-B-3-2111.0000。

微红纤恙螨(L. rubellum)主要寄生于黄毛鼠的耳壳内,分布范围较窄,目前仅知分布在福建省长乐至厦门一带的部分沿海地区的海边及傍海江边的草地。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的生活力和繁殖力较强。繁殖季节为夏秋季,从不同代数的卵、幼虫、若虫和成虫体内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证明可以经卵传递和经期传递,至少可传递至4代,阳性幼虫通过叮咬可将病原体传递给健康的动物宿主,是福建沿海地区的恙虫病传播媒介。

三、温州纤恙螨

温州纤恙螨又名高湖纤恙螨(L. kaohuense Yang et al., 1958),活体标本未饱食时呈桔红色,饱食后呈淡红色。须肢膝毛长不超过须肢爪。PL长于感毛,背板上各毛及背毛均较短且具浓密分枝,PLs/SB,AP>PS,fDS=2.8.6.6.4 (2).2(0)=28~32。感毛近基部1/3处具细小棘。足Ⅲ基节毛位于基节亚前缘上。虫体椭圆形,长323~587μm,宽237~380μm,fp=N-N-BNN。背板近似长方形,后侧角钝圆,后缘平直。PW/SD=1.5,PL位于SD中线上,SB离PLs线较远,约位于SD后l/3线上。眼点2×2。背板各部位测量(单位:μm):前侧毛距(AW)44~48;后侧毛距(PW)45~50;感毛基距(SB)20~23;感毛基前长(ASB)19~24;感毛基后长(PSB)12~15;背板长(SD=ASB+PSB)30~36; 前后侧毛距(AP)12~15;前中毛长度(AM)20~23;前侧毛长度(AL)23~26;后侧毛长度(PL)36~41;感觉毛长度(Sens) 27~30。背毛长38(35~40)μm,VS=33~39,长20(18~23)μm。足Ⅰ长185μm,足Ⅱ长163μm,足Ⅲ长188μm,Ip=536。SIF=7B-B-3-2111.0000。

温州纤恙螨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和福建东北部的山麓耕作地附近的草地,是这些地区恙虫病的主要媒介。不仅多次从自然界采到的高湖纤恙螨分离出立克次体,实验室也证明可经卵传递至少2代,并可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动物,具有较强的叮咬人能力。幼虫出现季节与恙虫病流行季节相符,又是疫区流行季节里的优势种类,是浙江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地区的夏季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四、小板纤恙螨

小板纤恙螨又称小盾纤恙螨,活体标本未饱食桔红色,饱食后呈均匀的粉红色。虫体饱食后短胖,近椭圆形,无腰缩。虫体长238~377μm,宽137~238μm,fp=N-N-BNN。背板长方形,前缘和侧缘微向内凹,背板后缘向后呈弧形突出。PW/SD=1.64,AP>PS或AP=PS,眼点2×2。背板各部位测量(单位:μm):前侧毛距(AW)63~67;后侧毛距(PW)77~89;感毛基距(SB)31~33;感毛基前长(ASB)26~28; 感毛基后长(PSB)12~15; 背板长(SD=ASB+PSB)39~43; 前后侧毛距(AP)28~31; 前中毛长度(AM)41~48; 前侧毛长度(AL)41~43; 后侧毛长度(PL)54;感觉毛长度(Sens) 54~58。fDS=2.10(10~12)……=45-56, VS=31-40。足Ⅰ长185μm,足Ⅱ长163μm,足Ⅲ长188μm,Ip=536。 SIF=7B-B -3-2111.0000。

小板纤恙螨(L. scutellare)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动物宿主范围也很广,达26种之多,主要寄生于耕作地栖息的鼠类。小板纤恙螨是日本富士山和八丈岛等地区秋冬型恙虫病的主要媒介,也是我国江苏、山东等地秋冬型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福建、山东、江苏等地秋冬型恙虫病流行区采集到的小板纤恙螨体内检测到恙虫病东方体并能通过叮咬传播。此外,小板纤恙螨还可自然感染并能经卵传递和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989~1990在陕西省得到证实,该螨幼虫出现的季节与当地秋冬型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季节相一致,又是当时的优势种,因此,小板纤恙螨既是我国秋冬型恙虫病的传播媒介,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媒介,而且还可能是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传播媒介。

五、苍白纤恙螨

苍白纤恙螨的饱食幼虫体呈筒状,略有腰缩,AP=PS,PW/SD=1.49,PLs/SB,感毛近基部有明显的小棘。背板毛及背毛略粗壮分枝密长。DS=48~57,VS=52~60。活体标本呈桔红微带黄色,浓密的背毛在体背部呈白色,饱食后淡桔黄色,长201~421μm,宽151~304μm,fp=N-N-BNN。背板宽度约为长度的1.5倍,前后缘均较平直,后侧角略钝圆,PW略大于AW,PL位于SD中线略上方,感毛端部2/3处有8对左右细长分枝。背板各部位测量(单位:μm):前侧毛距(AW)50~58;后侧毛距(PW)54~62;感毛基距(SB)24~29;感毛基前长(ASB)24~27; 感毛基后长(PSB)12~15; 背板长(SD=ASB+PSB)36~42; 前后侧毛距(AP)16~17; 前中毛长度(AM)32~39; 前侧毛长度(AL)27~33; 后侧毛长度(PL)44~48;感觉毛长度(Sens)45~53。眼点2×2。fDS=2.14.11.10.8.6.4或2.12.15.11.7.2.2=48~57,排列不规则。第一列背毛排列不整齐,背毛长36~44um,腹毛长23~30um,fst= 2.2。足Ⅲ基节毛位于基节前缘下方,足I长178~221μm,足Ⅱ长175~205μm,足Ⅲ长198~224um,Ip=551~650。SIF=7B-B-3-2111.0000。

苍白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pallidum)在日本已证实是冬季型恙虫病的传播媒介,在我国目前已知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浙江、山东、黑龙江等省。寄主广泛,主要是鼠类,在实验室里,苍白纤恙螨已成功培养,幼虫必须到10月下旬才相继大量出现;在自然界,幼虫大量出现的季节为冬、春季。

 

第四节 恙螨生物学

恙螨(恙虫)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恙螨几乎遍及全国。已证实恙螨是恙虫病东方体和某些病毒的储存宿主,本节描述有关恙螨生物学资料。

一、恙螨生活史

   恙螨生活史包括卵、次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稚虫)、成蛹与成虫 7个时期。幼虫具有3对足,若虫与成虫都具有4对足。各期发育概况叙述如下:

(一)卵  恙螨成虫产卵于泥土表层。卵近球形,不同恙螨种类,其卵的大小亦有差别。卵壳表面具有密集的痘痕,并有一小裂纹,称破裂线。壳分为2层,外壳较厚,内壳为较薄的膜。恙螨卵在孳生地泥土表面,在适合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开始发育,最适宜温度25℃,在室温25℃~30℃下,经过4~8d(平均6d)发育,卵内胚胎形成和膨大,从球形变成卵形,颜色由淡黄色加深变成深黄色,卵壳破裂(一般都在卵壳中横部位裂开,即破裂线处破裂),则成次卵。

(二)次卵  卵经过发育膨大,卵壳破裂逸出一个包有薄膜的幼虫,称为次卵(前幼虫)。次卵似蛋形,外壳自破裂线处分裂为两半,内壳显露在两半外壳间,成环带状,围绕虫卵。透过内壳可见幼虫的红色眼点和3对足鞘。再经7~14d(平均10d)的发育,次卵在显露的内壳处又裂为两半,成熟的幼虫则孵化而出。

(三)幼虫  次卵再经约10d的发育。幼虫破膜而出。幼虫孵出后,群集一处,称“螨岛”。幼虫孵出时体色因种而异,未进食蚴比饱食蚴体色深。幼虫孵出后即能爬行走动,至孳生地附近泥土表面的最高处或爬在草丛上等待宿主,遇到适宜宿主如鼠类包括人体等,就爬至适宜的部位,它的2个螯肢爪刺入宿主的表皮层内,营寄生生活,吸取被分解的组织细胞和组织液。一般叮咬2d可达饱食,体积膨胀,可增大几十倍或更多倍,幼虫饱食后,随即离开宿主,落到地上,寻找缝隙躲藏。但有极少数幼虫也做第二次叮咬的。在室温20℃~30℃与相对湿度80%~l00%时,经3d渐进入不活动状态,4~10d为静止状态的若蛹期。

(四)若蛹  恙螨若蛹虫体饱满,表皮包裹幼虫,经10~16d的发育,原来幼虫的附肢变为空壳,体色发生变化,躯体正中呈深红色,前、后端为浅红色。第]对足向上举起,甚至全部伸直搁在“肩”上,躯体自椭圆变为狭长,后端突出一个钝圆部分,并在幼虫背板后方的表皮出现一个若蛹的角突,齐背板后缘顶破幼虫皮,腹面则呈现若虫的足芽痕迹。约12~14d左右(平均12d)发育成若虫。

(五)若虫  恙螨若虫在若蛹内发育成熟后,若虫从若蛹背面逸出。若虫形状与成虫相似,4对足,躯体呈8字形,密彼绒毛如红绒球状,体色又恢复均匀的红色。自角突裂口处蜕皮而出。孵化出的若虫,开始体刚毛潮湿,粘在体壁上,不久即干而竖立。刚毛的数量比成虫少,个体也比成虫小。 若虫十分活跃,喜爬动,用第1对足为感觉器官,其他3对足支持身体和运动,营自由生活,以小昆虫及其卵等为食。在实验室中可饲以蚤卵、蚊卵和弹尾目昆虫及其卵。在室温和有足够食物的条件下,经l0~35d(平均17d)的发育,在若虫的表皮下出现成蛹,又进入静止期,为成蛹。

(六)成蛹  恙螨成蛹发育过程与若蛹基本相似,个体较若蛹大,躯体变为饱满的长椭圆形,第1对足向上举起达肩部,后3对足鼎立。在泥土缝隙中经7~15d(平均12d)发育,背面出现一角形突起,前缘破裂、蜕皮,化为成虫。

(七)成虫  从成蛹背面逸出,成虫亦营自由生活,主要以昆虫卵如蚤卵为食。恙螨成虫的身体较若虫大,刚毛的数量也较多,第1对足较长,向前作为感觉用,而其他3对足支持身体和运动。成虫在自然界生活于泥土中,在30cm深处也能找到它们。在实验室培养管内,喜钻入裂缝或小孔,亦有群集的习性。成虫羽化出后l~2d内开始摄食,食性与若虫相同,吸食的成虫腹部膨大,迅速发育长大,性成熟后,雄虫产精球于外界,雌虫摄取精球受精。 实验室培养管底炭粉裂缝处可见雄虫产出树立的精胞。成虫受精后可以辨别雌雄性别。一般雌、雄成虫从成蛹羽化出后,雄虫于2~7d内开始产置精胞;一生可持续产精胞的时间为3~52d,平均30d。每虫可产精胞总数最高可达150个,平均60~70个。精胞由精珠和精丝2部分构成。精珠为圆珠形、桔红色的小囊,直径约27μm,外围一层薄膜,内含精液。精丝长89μm,为无色透明的细丝,顶部为分叉的精珠托座,根部变粗,为树根状,直立于土缝裂隙中。雌螨于5~8d内摘取精珠而受精(间接的受精方式),雌虫受精后7~25d开始产卵于泥土的表层,一般可持续41d,平均30d。雌虫的产卵同成虫本身情况和外界因子中的温度、湿度、食物来源等都有关系,如实验室在同等的条件下培养地里纤恙螨成虫,有一些个体产卵量大,一些个体产卵异常少或完全不产卵;雄虫也有这个现象,一些雄虫甚至不产精胞的。一般的雌虫,在28±1℃,相对湿度100%及有充分食物的条件下,通常在羽化后6~7d(少数12~21d)开始产卵。恙螨产卵情况一般比较稳定,有时产卵,有时停产,产几天停几天,无规律可循;每天的产卵数量也有变化。产卵期变化较大8~253d,或更长些时间,雌螨一生可产卵229~4 450个。每天每只雌螨产卵量为1~3个(平均2.61个),最多达12个。雌虫产下卵后,即用其颚肢与颚肢爪将卵在泥土表面上盘滚,使卵粘上泥土,并将卵送到隐蔽的缝隙处。

恙螨从卵发育到成虫经历7个发育时期,总共需约2个月左右,完成一代生活史时间约3个月左右。在实验室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适宜,食物足够等,一年可传3~4代。成虫寿命的长短,随种类而不同,一般3个月到400多天;实验室恒温(25±1)℃环境下培养的地里纤恙螨有长达2~3年和少数甚至可长达4~5年在自然界每年完成1~2代。

二、恙螨的种类及宿主

恙螨种类多,全世界已描述的恙螨已超过3 000种,占吸血医学昆虫总数(17 000种)的18%以上。我国恙螨种类超过500种,占吸血医学昆虫总数(2 170种)的17%以上。据野鼠体和孳生地检获的恙螨种类的分布,多数恙螨种类无宿主的特异性,同一种恙螨幼虫可以寄生在许多种宿主体上。不同鼠种携带各种恙螨的百分比,有明显的不同,致使恙螨数量随不同地区和鼠种不同而有差异。每个宿主体上寄生的恙螨数量通常较多。

恙螨一般无宿主特异性,恙螨幼虫寄生的动物宿主是相当普遍,种类繁多。寄生的宿主种类越多,地区分布当然也随着越扩大。红纤恙螨和地里纤恙螨普遍存在于东南亚及其附近边缘,在我国由上海至昆明这条线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地里纤恙螨,在广东该恙螨分布遍及全省。近年,进行恙虫病现场监测调查,在怀疑恙螨孳生地做泥土漂浮法检查一个小洞内恙螨数量,检到成虫达50只以上,结果既说明恙螨数量,另方面又说明在大自然界由于地区间条件如气候因素不同,造成恙螨区系的差异,食物的来源亦可影响一个地区孳生点的分布。成虫数量在必要时也可以从抽样调查恙螨孳生地所得到的相对数值得到启示。

三、恙螨分布

我国恙螨种类的地理分布广泛, 遍布全国,包括广东、香港、海南、福建、台湾、云南、广西、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四川、贵州、江西、湖南、湖北、河北、北京、河南、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32个省、市、地区。其中广东、福建、上海、云南、安徽、贵州、江苏、江西、浙江、山东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研究比较多。我国传播恙虫病的恙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沿海各省,86年以后山东和江苏、山西、河北等地相继发生了恙虫病暴发流行,该病在我国的分布区域不断扩大。恙螨分布的地形有海岛、平原、丘陵地、山区、高原等各种各样的地区,形成不同疫源地类型。我国疫源地类型根据划分的标准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

(一)按地区  我国恙虫病疫源地可分为南方疫源地、北方疫源地及其间的过渡型疫源地。

1. 南方疫源地  位于我国北纬31°以南地区,除贵州和江西两省情况不清外,其他省(区)均有存在。查出带菌动物有20多种,以黄毛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云南)为主。地里纤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主要流行于夏季,北纬25°以南的广东地区全年均有流行。

2. 北方疫源地  位于北纬40°以北与俄罗斯和朝鲜半岛接壤的沿海地区和岛屿,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疫源地。带菌动物已经证实的有: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大仓鼠。人群感染率在10%左右,个别地区达到30%,发现少数病例。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发现疫源地。吉林从东方纤恙螨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

3. 过渡型疫源地  位于北纬31°~40°之间,即南北两个疫源地中间地带,山东、江苏、可能还有天津、山西、河北属于此型。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小盾纤恙螨为传播媒介。主要流行于秋季。

(二)按景观  我国疆域辽阔,景观多样。不同的地理景观地区有着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同的生物群落带有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流行特征也不一致。据调查,在福建、浙江、江苏三省存在景观具有代表性的三型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其主要植被、宿主动物、媒介、流行季节、Rt型别均有所不同,因此,采取的预防措施(例如杀灭宿主、媒介的场所和季节)也应有所区别。

四、医学重要性

(一)恙螨的媒介作用  我国发现的恙螨种类中,根据病原体的检测和经卵传递试验、流行病学等研究结果,7种恙螨已证实为我国恙虫病的传播媒介,它们主要是恙螨科,其中以纤恙螨属为主,包括地里纤恙螨、微红纤恙螨、红纤恙螨、苍白纤恙螨、小板纤恙螨、高湖纤恙螨、海岛纤恙螨。另外还在7种恙螨体内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包括于氏纤恙螨、东方纤恙螨、须纤恙螨、印度囊棒恙螨、中华无前恙螨和巨螯齿恙螨等,要证明以上这些恙螨是否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还需要更多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证据,但也说明了自然界中存在多种恙螨有可以作为媒介的条件,中是地域的限制和种群数量使它们暂时未起到媒介的作用。一旦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使得这些恙螨有机会大量增殖,种群数量增加,幼虫有机会接触叮咬人群,这些恙螨就可能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在恙虫病流行区,除了主要媒介恙螨外,可能还存在其它的次要媒介,这些次要媒介在流行区高峰期过后起着传播疾病的作用,并且在保持恙虫病东方体在自然界得以长期延续中起着作用。在研究中发现,一般流行区有一种主要媒介,但从各地报道的病例来看,除在媒介高峰季节有出现较多病例外,很多流行区均是全年有病例。

随着恙虫病流行区的扩大,新的恙虫病媒介将不断被发现,有些种类不断被证实可以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或有自然感染。

(二)恙螨传播恙虫病东方体的机理  我国恙虫病的主要媒介是纤恙螨属的恙螨,有恙虫病流行的地方,都以此属恙螨占优势。它们既是啮齿动物的传播媒介,又是人的传播媒介。我国主要媒介地里纤恙螨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已为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恙虫病的发生与恙螨幼虫的季节消长情况密切相关。恙螨传病机理研究的焦点是恙螨如何获得恙虫病东方体和获得东方体后恙螨体内病原体动态变化及其东方体经卵传递。恙螨不论是以何种方式获得恙虫病东方体,能否起传病作用,关键是能经卵传递到子代,才具有流行上的重要意义。

1. 恙螨叮咬宿主获得恙虫病东方体  恙螨生活史的卵、次卵、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7个时期中,只有幼虫行寄生生活,其它营自由生活,因此,只有恙螨幼虫才有机会通过叮咬宿主获得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恙螨幼虫通过叮咬途径,从感染动物宿主可吸入恙虫病东方体,能经变态期传递和经卵传递至子代。因此在疫区内只要有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野鼠,媒介恙螨就能获得感染和传播恙虫病。

2. 宿主通过阳性恙螨叮咬感染恙虫病东方体  未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人或动物,如被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可感染恙虫病东方体。

3. 恙螨幼虫2次叮咬及其传病作用  恙螨幼虫叮咬宿主饱食后,离开宿主,掉落地面上营自由生活,继续发育,这是恙螨幼虫叮咬宿主一般过程。但是在动物体上已经叮咬的恙螨幼虫,如遇到宿主死亡或其它因素,就有可能转移到另一宿主继续叮咬吸食。

第五节  恙螨生态学

恙螨幼虫寄生于鼠类、鸟类的耳窝、肛门等处。多孽生于潮湿、遮阴的丛林或河沟岸边草丛等场所,活动范围不大,多呈点状分布。其传播主要靠宿主携带或随水漂流而扩散。恙螨的生活史较复杂,其各发育期的生活习性亦不完全清楚。本节主要描述恙螨成虫、若虫和幼虫的有关生态学资料。

一、成虫和若虫

成虫和若虫均行自由生活,两者生活于自然界的泥土微小空隙中,微小环境保持适宜的湿度,即主要在小溪流、山沟等有水的两旁,常群集在小泥洞、泥石孔等处,可以是垂直分布。红纤恙螨成虫一般在地表面至8cm深处的泥土中,以3cm深处的范围内为最多。当地温下降或泥土过干时恙螨的成虫可向深处钻移,多为集中于4cm~6cm深的泥层内。

(一)食性  恙螨的食性复杂,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些种类可能具有明显的杂食性或甚至是单纯的腐食性,但多数恙螨主要喜爱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小型节肢动物的卵和早期幼虫,包括同种和异种恙螨的卵和蛹在内(在实验室恙螨培养观察中特别饥饿时常见现象)。我国报告地里纤恙螨和巨螯齿恙螨非常喜欢新鲜的蚤卵,直至现在实验室培养各种恙螨均用新鲜蚤卵,效果很理想。在自然界,地里纤恙螨可能以弹尾目和等足目节肢动物作为食物的来源。苍白纤恙螨和背展属的一些恙螨对蚤卵在实验室内仍然是可以发育、繁殖传代的。蚊卵培养某些种类恙螨,能吸食,但效果不佳。地里纤恙螨在饥饿时可吸食蚊卵,但发育、产卵较差,甚至不产卵,寿命短。因此实验室里一般不使用蚊卵作为恙螨的食物。

(二)受精和产卵  经观察证实,恙螨用间接交配的方式进行受精。恙螨成蛹羽化为成虫后,经过短暂时间的发育,完成性成熟,雄虫产出精胞,雌虫遇到后,活动增加,把躯体高抬,在精胞上面爬过去,并以其颚肢向精胞触碰,然后把躯体匍匐在精胞上,用其外生殖器摘取精珠受精。受精的雌虫过几天开始产卵。一个雌螨每次仅产卵1个,一生可产卵229~4 450个,平均900个。

雌螨产卵情况与恙螨的种类及外界的温度、湿度、食物来源等有关,雌虫在(28士1)℃,相对湿度100%的恒温恒湿及有充分食物的条件下,通常在化出后l周(少数2~3周)开始产卵,一年中的产卵情况比较稳定,似无明显的周期性,每一雌虫4个季度的产卵数平均为159.28个、183.22个、163.44个和156.11个,全年平均662.05个。在某一限度之内,产卵数量的增长可能大大地超过食物量的增长,如食物供应减少至原来的l/6则全年平均产卵数大约减少到只有原来的l/66。另外,产卵受温度的影响特别大,如果让成虫化出后立即生活在一种恒温和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中,18~28℃温度范围内,产卵量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温度对产卵和幼虫孵出的影响,还表现在产卵量和幼虫孵出的季节性的明显变化。在亚热带地区,冬季成虫虽继续产卵,但幼虫孵出很少。3~5月是全年产卵最多的季节,出现幼虫数量也最多。8、9月间产卵量少,孵出幼虫也显著减少。

(三)寿命  恙螨成螨寿命一般为100多天到2年以上,而雌螨寿命比雄螨长,但寿命的长短因恙螨种类不同而异,如红纤恙螨的雄虫寿命长达332d,平均116d,雌虫最长443d,平均185d;地里纤恙螨雄螨寿命15d~8ld,平均44d,雌螨75d~107d,平均91d。外界因素,特别是温度对寿命长短的影响很大。在23℃左右时,恙螨成虫的寿命最长。

二、幼虫

(一)宿主  恙螨幼虫可寄生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节肢动物等。在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种类如牛、羊、马、猴、虎、猫、犬、鼠以及小的食虫动物等都可寄生。多数恙螨种类没有宿主的特异性,同一种幼虫可寄生于多种动物宿主体上。恙螨幼虫在宿主体上的寄生部位多为毛羽稀少、皮薄而嫩、又较湿润之处,但对各种不同宿主,似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如啮齿动物宿主,恙螨幼虫可叮咬宿主的耳窝、耳壳、肛门区、睾丸、乳头、眼缘和足;鸟类宿主,恙螨幼虫主要叮咬宿主的腹股沟、翼腋下和胸骨两侧;对于爬行类宿主,恙螨幼虫则主要叮咬宿主的鳞片下;而对于节肢动物宿主,恙螨幼虫主要叮咬宿主的节间膜处。有些恙螨种类甚至进入宿主体内固定部位寄生,如珠恙螨属(Doloisia)只生活在啮齿动物的鼻腔内;肺恙螨属(Vataoarns)只在宿主的肺内。

恙螨幼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主要有:后头发缘、颈部前后、前肩、前臂、乳房、腋下、脐周、腹股沟、膝关节、踝及外阴等,几乎是全身性的。

(二)吸食  恙螨幼虫利用“外消化”的方式,刺吸宿主体液。当其螯肢刺入宿主皮肤后,首先分泌唾液(内含抗凝血物质和多种溶酶),溶解周围的表皮组织,使上皮细胞、棘细胞和基细胞等消化,然后吸入,同时使宿主的组织发生上皮细胞、胶原纤维及蛋白变性,而出现凝固性坏死,在唾液周围形成一个环圈。随着唾液继续第二、三……次的分泌,继之出现延伸的第二、三……等圈坏死性环圈的增长,逐渐形成一根“吸管”,又称为“茎口”(stylostome)。茎口的长短不等,有的可长达饱食幼虫躯体的2~3倍,在幼虫吸饱离去后,宿主茎口反应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被吸收或随表皮脱落。

恙螨幼虫在宿主体上吸饱或刺吸时间的长短与恙螨的种类、宿主的种类、寄生部位以及外界的温度、湿度等有关。一般时间较长,至少要在ld以上。幼虫叮稳后转换到另一宿主体上不易进行再叮咬。幼虫吸饱后,即很快离开宿主,有的只要5~15min,就跌落到地面,但也可在宿主体上停留较长时间,甚至少数留在宿主体上化为若蛹到若虫。

(三)孳生地  恙螨吸食前后的幼虫及其他各期均在地面表层生活,常在小溪两岸、田梗边、杂草丛生的场所,以及灌木丛或森林中,比较潮湿、有遮荫的浅层泥土内孳生。也可在城市内,比较潮湿、建筑简陋、环境卫生不好的地区孳生。

(四)群居与活动  恙螨主要孳生于隐蔽、潮湿、多草、多鼠场所,以河岸、溪边、山坡、山谷、林缘、荒芜田园等杂草灌木丛生的地方为多,也可见于村镇附近的农作物区(莱园、花园、瓦砾场、墙角等处),常呈点状分布:在外界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恙螨的分布点也是比较稳定的,它和鼠类等动物宿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外界各种因素对恙螨幼虫的影响是复杂的、综合的,不同恙螨种类对外界因素发生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1.   光强度和光源方向的改变都能影响恙螨幼虫的活动。不同恙螨种类的幼虫对光强度的选择也不相同,秋恙螨具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有趋光性,地里纤恙螨有明显的向光性,但当强光与弱光同时存在时,幼虫反集中在光弱的一面。

2. 温度  正常活动的温度范围是12~28℃,但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在正常活动的温度范围内,幼虫的爬行速度和温度间呈直线的关系。地里纤恙螨幼虫在室温中的爬行速度是约10cm/分钟,温度降低时,爬行速度也跟着减低,当温度减低到13℃以下时就停止活动了。

3. 湿度  湿度对恙螨生活力亦有重要的作用。恙螨幼虫的活动具有一定向湿性。饱和湿度对幼虫生活最为有利。阴天潮湿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中寻找恙螨孳生地较易。不同恙螨种类的幼虫在不同类型水中的发育和生活力均不相同。幼虫对水抵抗力的强弱,对恙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地里纤恙螨未进食幼虫,在温度(25土1)℃的恒温环境中,当相对湿度为20%时,生存(12.06士0.30)h,湿度30%时,生存(12.37土0.40)h,生存时间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延长,愈近饱和湿度延长得愈明显,到相对湿度为100%时,生存时间增至(7.78±0.28)d。

4. 音响、气流、颜色及物面状况等  巨大的音响可以使静止不动的恙螨幼虫活动。气流的缓速能影响恙螨的活动,一般气流低时幼虫活动较慢,但太高的气流又可使恙螨停止活动。恙螨幼虫具有群集于尖端的习性。在实验室内观察到地里纤恙螨在石膏体表面群集的情况,似与锥形石膏体表面的倾斜度及颜色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倾斜度的范围内,倾斜度愈大,幼虫集中的愈多愈快,但若超过一定倾斜限度时,幼虫就会跌落下来。在同样的锥形石膏体上幼虫在白色的比在黑色的锥体面上要集中得多。而在野外恙螨幼虫常聚集在植物叶子的尖端。未进食的恙螨幼虫极易受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所影响而展开活动,因此藏匿于地面凹处的小板纤恙螨(Lscuttellare)在行人接近时迅速爬上地面等待攀登人体。恙螨幼虫常有向附近物体移动的习性,并且正在走动的物体,尤其是黑色的,对它们似有特别的吸引力。

5. 季节消长  各种恙螨幼虫的季节消长和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温度和湿度。温度适量而湿度大的季节有利于恙螨繁殖和活动。炎热干燥季节不适于恙螨繁殖。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恙螨种群的分布不同。恙螨一般于5月开始出现,7~9月最多,11月后渐减少。如福建地区鼠体上的地里纤恙螨的带虫数,一般在6~7月份密度较高;而广州地区鼠体上的地里纤恙螨的带虫数则以7~9月份密度较高。媒介恙螨幼虫种群密度较高的季节,也往往是恙虫病的流行季节。根据一年中恙螨幼虫出现的数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可将恙螨分为3型:夏季型、春秋型和秋冬型。

6. 越冬  由于不同种类季节消长的不同,恙螨越冬的形式亦各异。夏及春秋型的恙螨常以其若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秋冬型的恙螨则无越冬现象。

第三讲  2学时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恙螨是小型螨类,它的生活史中的幼虫阶段必须叮咬人或其它脊椎动物,恙螨叮咬人可引起恙螨性皮炎。恙螨是恙虫病东方体的传播媒介,主要传播恙虫病。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恙螨可能会传播出血热病毒和肾综合症病毒。

一、恙螨性皮炎

恙螨性皮炎是因恙螨幼虫叮咬人而引起的。恙螨幼虫以螯肢刺入宿主皮肤,以唾液分解和液化宿主上皮细胞和组织,由于上皮细胞变性而出现凝固性坏死,形成一条吸管、称“茎口”。人体被恙螨幼虫叮咬以后6~12h,刺螫处可出现一个直径3~6mm的丘疹,中央有一水泡。周围有红晕,并且发痒难忍,且有痛感,水泡破裂可产生细菌感染。水疱可发生坏死和出血,随后结成黑色痂皮,成为焦痂。

二、恙螨与恙虫病

恙螨是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的传播媒介。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 其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gamushi)(原称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 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

(一)病原学  恙虫病东方体体呈双球或短杆状,多成对排列,大小不等,约0.2~0.5μm×0.3~1.5μm,寄生于细胞浆内,为原核微生物,类似革兰氏阴性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质内存在核糖体和高密度DNA核。恙虫病东方体的细胞壁内层小叶比外层薄,外周具有柔软脆弱的胞膜,易受刺激而被破坏。用姬姆萨染色,细胞核呈紫红色,胞浆为淡兰色,东方体体为紫红色靠近胞核旁,成堆排列。患者的血液等标本接种在鸡胚卵黄囊,Hela细胞中均可分离出病原体。病原体耐寒不耐热,低温可长期保存,经真空冻干,强毒株和弱毒株在-28℃分别可保存3年半和10年半。

(二)感染方式  恙螨传播恙虫病,主要通过幼虫叮咬把恙虫病东方体传给人或动物宿主如鼠类。恙螨一生中一般只叮咬宿主一次,但某些特殊情况如幼虫未达饱食脱离原来的宿主后就有可能再爬到另外宿主进行第二次叮咬。恙虫病的传播必须是上一代的幼虫叮咬宿主获得感染,然后经过若蛹、若虫、成蛹达成虫,成虫产卵孵出子代幼虫,才具有感染性。恙螨多孳生于潮湿隐蔽的草丛中,幼虫常集栖于草叶之上,当人类或动物进入草地活动,就有可能被感染有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而受到感染。此外,尚有实验证明感染恙虫病东方体而发病濒死的小鼠所排出的尿液中,有大量的恙虫病东方体存在,因而有可能通过皮肤伤口引起感染。实验还证明鼠类间的相互残食,也可能造成健康鼠类经由消化道而得到感染。

(三)致病机理  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的恙螨幼虫叮咬人体后,病原体先在局部繁殖,然后直接或经淋巴系统入血,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生长繁殖,不断释放东方体及毒素,引起东方体血症和毒血症。东方体死亡后释放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本病的基本病变与斑疹伤寒相似,为弥漫性小血管炎和小血管周围炎。小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皮疹由恙虫病东方体在真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引起内皮细胞肿胀、血栓形成、血管炎性渗出及浸润所致。幼虫叮咬的局部,因毒素损害、小血管形成栓塞、出现丘疹、水泡、坏死出血后成焦痂,痂脱即成溃疡。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尤以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体腔如胸腔、心包、腹腔可见草黄色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液,内脏普遍充血,肝脾可因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而肿大。心脏呈局灶或弥漫性心肌炎肺脏可有出血性肺炎或继发性支气管肺炎;脑可发生脑膜炎;肾脏可呈广泛急性炎症变化;胃肠道常广泛充血。

(四)临床表现  恙虫病的潜伏期4~20d,一般为感染后10~14d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的症状为包括发热、焦痂、淋巴节肿大及皮疹。重症病人可引发多脏器损害。

1. 发热  恙虫病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颤,继而发热,体温迅速上升,1~2d内可达39℃~41℃,个别超过41℃,呈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型, 大部分呈稽留型。伴有相对缓脉、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思睡、食欲不振、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个别患者有眼眶后痛。严重者出现谵语、烦燥、肌颤、听力下降,脑膜刺激征,血压下降,还可并发肺炎。发热可持续14~21d, 经合理抗病原治疗后,患者体温可在治疗后3~5d恢复正常。

2. 焦痂及溃疡  本病特征,约见于67.1%~98%的患者。发病初期于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一般不痛不痒,不久形成水泡,破裂后呈新鲜红色小溃疡,边缘突起,周围红晕,1~2d后中央坏死,成为褐色或黑色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1cm,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其底面为淡红色肉芽组织,干燥或有血清样渗出物,偶有继发化脓现象。多数患者只有1个焦痂或溃疡,少数2~3个,个别多达10个以上,常见于腋窝,腹股沟、外阴、肛周、腰带压迫等处,也可见于颈、背、胸、足趾等部位。

3. 淋巴结肿大  全身表浅淋巴结常肿大,近焦痂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尤为显著。一般大小如蚕豆至核大,可移动,有疼痛及压痛,消散较慢,严重者有出现和坏死,但无化脓倾向。但继发感染可呈现化脓性淋巴节炎变化。肿大的淋巴节消散较缓慢,在恢复期仍可扪及。

4. 皮疹  约35~100%的患者在4~6病日出现暗红色斑丘疹。少数病例可在发病开始即出现皮疹,或迟至病期14d才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暗红色粟粒样充血性丘疹,压之退色,少数呈出血性,无痒感,大小不一,直径为0.2~0.5cm,先见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轻症者无皮疹,重症者皮疹密集,融合或出血。皮疹持续3~10d消退,无脱屑,可留有色素沉着。有时在第7~8病日发现软硬腭及颊粘膜上有粘膜疹。

5. 肝脾肿大:50%患者有脾大;10~20%患者肝大。部分病人可见眼底静脉曲张,视乳头水肿或眼底出血。心肌炎较常见。亦可发生间质肺炎、睾丸炎、阴囊肿大、肾炎、消化道出血、全身感觉过敏、微循环障碍等。恙虫病患者如没有及时得到合理的抗病原治疗,易出现多脏器损害,危及生命。

(五)实验诊断

1. 临床特点  有发热、焦痂、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及肝脾肿大。

2. 询问病史  夏秋季节,发病前3周内在流行地区有野外作业史, 有上述临床症状者,应高度怀疑。

3. 实验室检查  血象和外斐氏反应、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血清学检查。

4. 病原体分离  必要时取发热期患者血液0.5ml,接种小白鼠腹腔,小白鼠于1~3周死亡,剖检取腹膜或脾脏作涂片,经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镜检,于单核细胞内可见恙虫病东方体。也可作鸡胚接种、组织培养分离病原体。

5. 鉴别诊断  应与伤寒、斑疹伤寒、炭疽、腺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五)流行病学  恙虫病分布很广,横跨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但以东南亚、澳大利亚及远东地区常见。我国主要发生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云南、四川、贵州,江西、以沿海岛屿为多发。近年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天津、山西和某些地区也有小流行或散发,新疆、西藏和东北等省、自治区也发现动物恙虫病东方体血清学检测阳性。

1. 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如沟鼠、黄胸鼠、家鼠、田鼠等。野、家兔、家禽及某些鸟类也能感染本病。鼠类感染后多隐性感染,但体内保存恙虫病东方体时间很长,故传染期较长。人患本病后,血中虽有病原体,但由于恙螨刺螫人类仅属偶然现象,所以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2. 传播途径  恙螨幼虫是本病传播媒介。世界恙螨种类超过3 000多种,我国恙螨种类超过500种,但目前已证明能传播本病者仅地里纤恙螨,红纤恙螨、高湖纤恙螨等数种。

3.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本病均易感,但病人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这与该组人群野外活动机会多,受恙螨叮咬的几率大有关。感染后免疫期仅持续数月,最长达10个月。且只能获得对园株病原体的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不同株而发病。

(六)治疗  一般病例抗病原治疗药物疗程为7~10d,疗程过短可增加恙虫病复发机会。由于恙虫病东方体的完全免疫在感染后两周发生,过早的抗生素治疗使机体无足够时间产生有效免疫应答,故不宜早期短疗程治疗,以免导致复发。

1.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食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高热者可用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可予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状,有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

2. 病原治疗  可选用氯霉素四环素类如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或红霉素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作病原治疗。 患者多于开始治疗后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也可用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作病原治疗,但其疗效较前3类药物稍差,常于开始治疗后2~5d内体温才恢复正常。对于儿童和孕妇,不宜用氯霉素、四环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而应使用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治疗,以避免由于药物治疗而引起的对婴幼儿的毒副作用。

三、恙螨与其它虫媒病

恙螨除传播恙虫病外,还可能传播如肾综合症出血热等其它已知或未知的虫媒病。而且恙螨还可能是某些细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病的传播媒介。我国恙螨种类多,其中蕴藏的媒介能量难以估计,是虫媒病防治中的一大隐患。因此,有必要对恙螨潜在的传播疾病能力和潜在威胁作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章
 内科学图片库:造血干细胞移植图片16
 生理学作业习题:第五章
 妇产科学习题集:多胎妊娠与巨大胎儿
 健康评估电子教材:正常心电图
 病原生物学教学组织:教学管理
 口腔组织病理学基本资源:第十五章涎腺疾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