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中药学 > 正文
中药学-电子教材:止血药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止血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止血药的分类,各类止血药及有关功效的含义;掌握各类止血药的性能、功效、应用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止血药在以上方面的特殊性和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仙鹤草三七茜草艾叶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槐花侧柏叶蒲黄、炮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大蓟、苎麻根血余炭、棕榈炭、灵脂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概述】

1.含义

凡以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均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能加速凝血的过程,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直接制止出血。因其兼有的作用不同,本章将止血药又分为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4类。

2.功效与主治

止血药均有止血功效,主要适用于各种体内外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

一般而言,咳血、咯血、鼻衄,多为肺络损伤,亦与肝火犯肺或虚火上炎有关;吐血多为胃络损伤,可与肝木犯胃有关;便血多发生于胃与大肠;尿血多责之于肾与膀胱。崩漏则可因肝肾阴虚、肝火内盛或脾失统摄引起。再结合其出血的色质辩证,可分别其脏腑和寒热虚实,进行合理治疗。

3.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以止血作用而论,均可标以酸、涩。因出血证是血液离经外溢,此类药可防止其血液的离经外泄,具收敛向内的作用。在药性及药味的标定上,多因其兼有功效的不同而互异,如凉血止血药药性属苦寒;而化瘀止血、温经止血药则性多辛温;收敛止血药平性居多。因血液外溢皆是肝不藏血,亦与心主血脉相关,故均主要归肝、心二经。具体药物的归经还可根据其止血部位的不同而互有差异。|

4.配伍应用

止血药的配伍应用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其一,根据辨证用药的要求,从消除出血的病因与病理出发,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如热证出血,宜选用凉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血热;瘀滞出血,或出血而兼瘀滞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瘀滞。其二,按照出血的部位,选用对不同部位出血具有专能的药物。外伤出血,或病情单纯的轻度出血,可以单味止血药治疗。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味药难以兼顾病因与病机、主证与兼证。因此止血药亦多配伍使用,如火热亢盛,迫血妄行者,多配伍清热泻火及清热凉血之品;若阴虚火旺而出血者,宜配滋阴降火潜阳之品;若瘀滞出血,宜配入活血祛瘀药;若属虚寒性出血,常配以温里药及助阳药;若属气虚出血,又常与补气药同用。

此外,前人在治疗出血证,使用止血药时,还非常重视止血药与调气药的配伍。一般来说,上部出血,宜配以降气药,所谓气降则血降;若下部出血日久,正气亏损者,又常配升阳举陷之药,即所谓治下血久不愈者,“必兼升举”。

5.使用注意

前人的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可以增强止血效果。《本草纲目》称:"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但证诸临床,又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多数药物炒炭可产生或增强止血效力,而寒凉性质的止血药炒炭,其寒凉之性减弱或消失,使其变为收敛止血药,适应范围扩大。然亦有部分药物以生品或鲜品入药,止血力更佳,并不宜炒炭入药。

应用止血药时还应注意止血而不使留瘀,尤其是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易恋邪、凉遏而留瘀。故用止血药亦不可一味止涩或清泄,在大剂量使用收敛止血药或凉血止血药时,可适当加入活血之品以止血不留瘀。

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单用止血药缓不济急,法当峻补元气,益气固脱以救其急。

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

以止血为主要功效,并兼能收涩,且性较平和的药物,称为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涩。其性多平,或虽有微寒之性,但实无清热之功,可用于多种无明显邪气的失血证。然本类药物味涩收敛,易留瘀恋邪,故应用当以出血而无明显邪气和血瘀者为宜,且多与化瘀止血药或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属正气虚衰者,当配伍补虚药,以标本兼治。对于收敛性较强的收敛止血药,有瘀血及实邪者用之当慎。

仙鹤草《本草图经》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1. 收敛止血

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本品味涩性平,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且不易敛邪,故出血无论属寒属热,均可使用。血热妄行者,配凉血止血药;虚寒性出血,配伍补气摄血药、温经止血药;瘀滞出血,可与化瘀止血药配伍;证情较轻,出血不甚者,可单用取效。

2. 解毒

用于疽疮毒、痢疾等。

本品又兼苦泄之性,能解毒消肿,治疮痈可单用本品熬膏调蜜外涂,或同时内服。对痢疾或腹泻,仙鹤草既能解毒,又可收敛涩肠,因兼能止血,对痢疾便血及久痢不愈者尤宜。邪不甚者,可单用;初起邪甚者宜随证配伍黄连黄柏白头翁等清热燥湿解毒之品。

3. 杀虫

用于滴虫性阴道炎等。

以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或制为栓剂置入;或取本品制成200%浓缩液,用带尾大棉球蘸满药液放置阴道穹窿之内,24小时后取出,使用5~7次,均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在民间又名“脱力草”,常以本品与大枣各30g,同煎服,治因劳力过度所致神疲乏力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止血亦可炒炭用。

白及《神农本草经》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块茎。主产于贵州、四川等地。生用。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应用】

1. 收敛止血

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

本品质极粘而味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又因善人肺、胃二经,故肺胃出血最为多用。临床可单用为末,米饮调服;亦可因证配伍使用。如现代临床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常配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的乌贼骨,即验方乌及散,不但能止血、止痛,且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治肺阴虚而咳血者,可与阿胶枇杷叶等养阴润肺、止血、止咳之药配伍。对于外伤出血,可以白及研细末(鲜品则捣烂)外掺(或外敷)。

2. 消肿生肌

用于痈肿及手足皲裂等本品苦而微寒,略有解毒消痛作用,内服与外用皆宜;外用又有较好的生肌之效。对于痈肿,无论已溃未溃,均可应用。疮痛初起未溃,常配清热解毒消痈之品;如疮疡已溃,久不收口,又可研粉外掺。治手足皲裂,肛裂,可单用研末,以麻油调涂,其生肌之效又能促使裂口愈合。  |

【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服,每次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配伍(十八反)。

棕榈炭《本草拾遗》

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柄的加工品。主产于华南、华东及西南等地。煅炭用。

【性味归经】涩、苦,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收敛止血

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尤多用于崩漏。

本品性涩,有较强的收敛止血作用,以无瘀滞者为宜。临床可单用为末服,尤常与其他收敛止血药或补虚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服,3~6g,外用适量。

血余炭《神农本草经》

为人发的加工品。焖煅成炭用。

【性味归经】涩、苦,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收敛止血

用于尿血、崩漏以及衄血、咯血、吐血、便血等。

本品苦涩而能收敛止血,其止血之力与棕榈炭相似,但兼能散瘀,因此无止血留瘀之弊。故广泛用于多种失血证。常因证配伍;即可单用,为末服。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研末服,1.5~3g。

《药性论》

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莲根茎的节部。主产于浙江等地。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

收敛止血

用于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等。

本品味涩性平,能收敛止血而略兼化瘀之功,亦为止血不留瘀之品,故可用于寒热虚实各种出血证。又因其主归肺、胃,临床多用于咳www.med126.com血、吐血、衄血等上部出血病证。鲜品其药性偏凉,血分有热更宜;干品或炒炭则收敛止血力著。本品本为食物,药性和缓,单用力薄,故常用于出血轻症或配入复方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可捣汁服。

第二节 凉血止血药

以止血为主要功效,并兼能清热凉血的药物,称为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本类药物虽有凉血之功,但清热作用不强,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配清热凉血药物同用。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行气之品。急性出血较甚者,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小蓟《名医别录》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季花期采集。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1. 凉血止血

血热出血证。

本品性属寒凉,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无论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及崩漏等出血由于血热妄行所致者皆可选用。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生地滑石山栀、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

2. 散瘀解毒消痈

热毒痈肿。

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乳香没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大蓟《名医别录》

为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季花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1. 凉血止血

血热出血证。

本品寒凉而入血分,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尤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

2. 散瘀解毒消痈

热毒痈肿本品能凉血解毒,散瘀消肿,无论内外痈肿都可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地榆《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全国均产。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凉血止血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血痢及崩漏等各种血热出血证。

本品生用,性苦寒沉降,长于凉血止血,尤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单用或同醋煎服。复方中,如治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同用;治血痢,可配清热解毒止痢之品;治崩漏,又多与凉血止血固崩之品同用。炒后凉血之力减弱,而以收敛止血为主。其外用治疗外伤出血亦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2. 解毒敛疮

用于水火烫伤、湿疹及痈肿等。

本品既能清火解毒,外用又善收湿敛疮,为治烧烫伤及湿热疮疡之要药。可单用研末麻油调敷,或配伍其他善治烧烫伤的清热解毒药物,如大黄虎杖之类。本品对烧烫伤能使创面渗出减少,疼痛减轻,愈合加速(但不宜大面积使用)。对湿疹或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纱布浸药汁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治疮痈肿毒,可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内服或外用皆宜。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生地榆凉血解毒止血力强,炒炭后,以收敛止血为主。

【使用www.med126.com/sanji/注意】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大面积外涂(地榆制剂所含水解型鞣质被过量吸收后会引起药物性肝炎)。

槐花《日华子本草》

为豆科乔木植物槐的花蕾。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

本品寒凉而苦降,善能清泄肝、胃、大肠之热而凉血止血,尤擅长治疗痔血、便血等,并常与地榆配伍以增强凉血止血之效。

2. 清肝明目

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头胀头痛等。

本品能清肝火,对上述肝火上炎之证,可单用本品煎水代茶饮,或配伍其他清热泻肝明目之品。现代临床亦常用于高血压属于肝火炽盛者。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槐花生品长于清肝泻火,清热凉血;炒制品清热凉血作用减弱;槐花炭偏于收敛止血。

附药

   槐角  为槐的果实。性味、功效与槐花相似,止血作用较槐花弱,而有润肠之功。主要用于痔血、便血、便秘、目赤等症。用法用量:煎服,10~15g。孕妇慎用。

侧柏叶《名医别录》

为柏科小乔木植物侧柏的嫩枝叶。全国各地均产。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凉血止血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尿血等各种血热出血证。

本品生用,性寒,能凉血止血,故主治血热妄行之证,单用有效,复方中则常与其他止血药同用。炒炭则偏于收敛止血,其应用可不拘于热证。

2. 痰止咳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本品既清肺热,又祛痰止咳,治肺热咳嗽痰多者,单用或配入复方用之。近代以本品治慢性气管炎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生品清热凉血、止咳祛痰力胜,炒炭后寒凉之性趋于平和,专于收敛止血。

白茅根《神农本草经》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 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本品性味甘寒,无败胃之弊,其凉血止血之功可主治多种血热妄行之证,因其又兼清肺热、清胃热及利尿作用,故尤宜用于肺、胃有热之吐血、咳血、衄血及血淋等。可单用鲜品捣汁服,亦可单用干品或配伍相应的对证药。

2. 清热利尿

用于热淋、水肿等。

本品清热利尿通淋,治热淋、血淋,可与清热利尿通淋之品合用;治湿热水肿,可与利水退肿药合用。

此外,本品清胃热、清肺热作用还可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口渴,或肺热咳嗽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多生用。若炒炭(茅根炭),味由甘转涩,偏于收敛止血。

苎麻《名医别录》

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苎麻的根。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均有。生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1.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妄行的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及胎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本品甘寒,能凉血止血,故宜于多种血热出血证;又因其能安胎,故治胎漏下血是其特长。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凉血止血药。

2.清热解毒

用于疮痈肿痛及热淋。

治疗疮痈肿痛,本品既清热解毒,又可凉血,可收消肿之效,常与其他解毒消痈药同用,可内服,亦宜外敷。治热淋,本品略有清热利尿之效,可与利尿通淋药,如金钱草海金沙等配伍。

3.安胎

用于胎动不安。

因本品凉血而又能安胎,可用于热盛胎动不安者,发挥清热安胎之效。若因气血不足或肝肾亏损而致胎动不安者,又可以本品配伍补益气血或滋补肝肾安胎之品。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捣敷。

第三节  止血药

既可止血,又能活血化瘀的药物,称为化瘀止血药。

本类药物既能直接止血,又能活血化瘀,以使血脉通畅,最适用于因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此种出血,瘀血不去则血不归经而出血不止,故宜以化瘀止血药为主治之。亦可配伍其他各类止血药,用于各种体内外出血证,同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又因其能化瘀而消肿止痛,亦常用于跌打损伤及多种瘀滞疼痛等。根据辛能行的理论,本类药多为辛味;其性可偏温,或偏寒;主要归肝、心二经。

三七《本草纲目》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主产于云南、广西。多为栽培品。夏末秋初开花前采者称"春三七",秋冬果熟后采收为"冬三七",以前者为佳。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微涩,温。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

1.止血

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本品微涩能止血,又辛散而善化瘀止痛,药效卓著,有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对出血兼有瘀滞肿痛者尤为适宜。单味内服或外用即可奏效,亦可配伍入复方用。于收敛止血、温经止血等方中酌加本品,既可助其止血之效,又可防其留瘀之弊。

2.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所致的外科瘀血疼痛证。

本品活血化瘀而且止痛力强,治疗跌打损伤,不论有无出血,均有良效,故为伤科要药。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配伍活血疗伤止痛之品。现代还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其他多种内科、妇科瘀血证,均有一定疗效。

此外,三七还有较好的滋补强壮作用,《本草新编》称其“止血而兼补”,《本草纲目拾遗》引刘仲旭云“其功大补血”。民间常以之与母鸡或猪肉同炖,可收补气益血之效,尤多用于产后或久病体虚者。

【用法用量】多研末服,每次1.5~3g;亦可入煎剂,3~12g。外用适量。

茜草《神农本草经》

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等地。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涩,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止血化瘀,凉血

1.用于各种内外伤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

本品苦寒降泄,专入肝经血分,一药兼具化瘀、凉血、止血三效,用于出血证,适宜于瘀血或血热所致者,尤其适宜于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可单用,多人复方。其外用亦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2.用于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本品能活血祛瘀,通经脉,尤多用于妇科之瘀滞证。治血滞经闭,可与当归红花等活血调经之品同用;治痹证或跌打损伤,可单味泡酒服,或与祛风湿止痛、活血疗伤止痛之品合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生品以活血祛瘀、清热、止血为主;炒炭后寒性减弱,性变收涩,以止血为主。

蒲黄《神农本草经》

为香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花粉。主产于江苏等地。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辛、涩,平。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

1. 止血

用于各种内外伤出血证,如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

本品性平,既善止血,又可化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对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瘀无瘀均可应用,然尤宜于出血而夹瘀者,可发挥止血及化瘀双重功效。现代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出血亦有效。临床应用可单味冲服,亦可配伍其他止血药。若外伤出血,可单味外掺。

2.

用于产后血瘀腹痛及瘀血阻滞的痛经、心腹疼痛等。

本品活血化瘀而止痛,多用于胸、腹瘀血疼痛证,并常配伍五灵脂同用,即《和剂局方》失笑散。现代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等。

3. 利尿通淋

用于淋证本品利尿通淋,又可化瘀止血,故多用于血淋,症见小便淋涩疼痛而有尿血者,并常与小蓟、栀子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纱布包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止血多炒用,散瘀止痛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能收缩子宫,故孕妇慎用。

五灵脂《开宝本草》

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粪便。主产于河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醋炙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辛、苦、咸,温。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1. 活血止痛

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出血证。

本品有止血、化瘀及止痛作用。临床多用治妇人崩漏、月经过多而见色紫多块,少腹刺痛者。可单用炒研末,温酒送服,亦可再配入活血调经之品,如《女科百问》以之与当归同用。

2. 止血

用于瘀血阻滞所致胸、胁、脘、腹刺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

本品辛温能通,既可活血化瘀,使瘀散痛止,又有止痛之功,为治血瘀诸痛的常用药物。且常与蒲黄同用,亦可与其他活血调经、疗伤止痛之品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还用于蛇、蝎、蜈蚣咬伤,可内服外敷。   l

【用法用量】煎服,3~10g,包煎;或入丸、散用。本品生用有腥臭味,不利于服用,制后可矫臭矫味,醋炙增强其散痰止血作用,酒制后增强其活血止痛之力。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人参配伍(十九畏)。

血竭《雷公炮炙论》

为棕榈科常绿藤本植物麒麟竭的树脂。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国广东等地亦有种植。打碎研末生用。

【性味归经】辛、咸,平。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1.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用于外伤出血或疮疡不敛等。

本品能化瘀止血,生肌敛疮。治外伤出血,多研末外用;对疮疡不敛者,可与其他生肌敛疮之品配伍或单用本品研末外敷。

2. 生肌敛疮

用于跌打损伤及其他瘀血疼痛证。

本品入血分而散瘀止痛,为伤科常用之品,既可内服,又可外敷。治跌打损伤,多与三七、苏木、红花等活血止痛疗伤之品配伍。治产后瘀滞腹痛、痛经以及瘀血心腹刺痛,则与活血调经、止痛之品合用。

近代临床还单用本品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每次1~2g,每日2~3次。外用适量。

花蕊石《嘉祐本草》

为变质岩类岩石含蛇纹大理岩的石块。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全年可采。多经火煅,研末,水飞后用。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化瘀止血

用于吐血、咯血及外伤出血等。

本品味酸、涩,“其功专于止血”,又略兼活血化瘀之效,其止血而不留瘀,故可治各种出血证。因其性平,对出血证有瘀无瘀,有寒或有热均可使用。治内出血,可单用研末,或与其他止血药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味研末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先煎;研末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降香《海药本草》

为豆科小乔木植物降香檀树干和根的心材。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止血化

用于瘀滞性出血证。

本品气香辛散,能主治咳血、吐血及外伤等多种瘀滞出血。《本明纲目》言其“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故多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内外伤出血,为伤科常用之品。外伤出血,可以本品研末外敷,亦可与其他化瘀止血之品同用。

2.理气止痛

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等多种疼痛证。

常与活血行气止痛之品配伍应用。近年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既可止血,又能温里散寒的药物,称为温经止血药。

本类药药性温热,既能温通血脉,消散凝滞,促进血液循经运行,并扶助阳气,统摄血液,而有利于止血,又具独立的止血作用。主要适用于脾阳虚不能统血或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且有全身虚寒表现者。本类药物又是温里之药,尚能温中以止泻、止呕,或温经散寒以调经、止痛等,故又可主治多种里寒证。

治疗脾胃虚寒,血失统摄之出血证,或呕吐泄泻、食少、胃痛等证,本类药当与温阳益气健脾药同用。治下焦虚寒,出血不止,或少腹冷痛、痛经、月经失调等证,本类药当与温肾、暖肝、固冲药同用。并注意配伍相应的温里固涩之品。

本类药药性温热,故热盛及阴虚火旺之热性出血应忌用;但有时根据凉血不留瘀的组方需要,将少量温经止血的药物配入大队凉血止血药中,意在防寒凉太过,并可加强止血之效。

炮姜珍珠囊》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老根茎(干姜)的炮制品。主产于四川等地,多为栽培。以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或炒炭至外表色黑,内呈棕褐色入药。

【性味归经】苦、涩、微辛,温。归脾、肝经。

【功效应用】

1. 温经止血

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如吐血、便血、崩漏等。

本品主入脾经,可温脾而助其统血之能,又有直接的止血作用,故尤宜于因脾阳虚,脾不统血的多种出血证。可单味为末,米饮下,或配伍温阳益气药和其他止血药使用。治下焦虚寒性出血证,亦可与艾叶等药同用。

2. 温中

用于虚寒腹痛、腹泻等。

本品从干姜炮制而来,有类似干姜之温中之效,而温散性弱于干姜。可用于中焦受寒,或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呕吐、胃脘冷痛等症。如治中焦有寒的腹痛常与功用类似的高良姜同用,即《和剂局方》二姜丸。治中焦虚寒的腹泻,可与温止泻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服。

艾叶《名医别录》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

1. 温经止血

用于月经过多、崩漏及妊娠下血等虚寒性出血证。

本品辛温,主归肝肾,其温里散寒,能温经脉,暖胞宫;制炭后则具涩性,可温经止血,故尤善治虚寒性的胞宫出血证,可与其他止血药和温肾固冲药配伍,如《金匮要略》胶艾汤,以本品与阿胶、当归、芍药等配伍。若配入大队凉血止血药,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于方中既可加强其他药物止血作用,又可防大队寒凉药致凉遏留瘀之弊,如《妇人良方》之四生丸,以本品与生侧柏叶、生地黄等同用。

2. 散寒止痛

用于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或腹部疼痛等。

本品辛散温热,能温经脉而调经,又有止痛之效。既可单用内服,又可制成艾条,用作穴位烧灸,能使热气内注,温运气血,透达经络。亦可配伍温经散寒止痛之品内服。

此外,本品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等。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本品炒炭辛散之性大减,温经止血力强;散寒止痛宜生用。

灶心土《名医别录》

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全国农村都有。拆修柴火灶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

【性味归经】辛、涩,温,归脾、胃、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

1. 温中止血

用于脾阳虚不能统血之吐血、便血、崩漏等。

本品主归胃与大肠,尤其对吐血、便血更宜。本品能温中焦,收摄脾气。可单味煎服,亦可与其他温中散寒止血之品同用,如《金匮要略》黄土汤,以本品配伍附子白术、阿胶。

2. 止呕

用于脾胃虚寒,胃气不降所致的呕吐等。

本品能温胃止呕,可以单用研末,米饮调服。亦可配入复方应用,常与补气健脾温中之品同用。

3.  止泻

用于脾胃虚寒之久泻。

本品能温脾涩肠止泻,常与补气健脾止泻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布包煎。或用60~120g煎汤代水。

小  结

重点难点】

1.在性能方面 收敛止血药,药性多为平性,其中白及微寒,是因其外用对痈肿略有清泄之力,但并无明显的凉血作用。药味以涩为主,以表示其收敛之作用特点,各药所兼苦味,主要与滋味有关,其中仙鹤草与白及之苦,可理解为表示此二药略可清泄之作用特点。凉血止血药,其药性皆偏寒。根据苦能清泄的理论,其药味以苦为主,但小蓟、白茅根等药的滋味本无苦味,习惯上多标以甘味,此类甘寒药相对于地榆等苦寒药来说,不易伤胃,用量亦较大。地榆外用可敛疮,且炒用又可收敛止血,所以除苦味之外,尚有涩味。化瘀止血药,药性无规律性,其中三七具温通和温养之性而药性偏温;茜草可凉血而性寒,蒲黄性平。根据辛能行的理论,化瘀止血药可有辛味,但习惯上更重视其真实滋味,故三七有甘、(微)苦之味,亦可将甘味理解为与滋补强壮有关;茜草味苦,则可理解为其有清泄之性(蒲黄味甘)。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灶心土),具有温经散寒作用,多为辛温之品。止血药,各药除归肝(心)经外,应注意理解白及归肺胃二经,地榆又归大肠经,白茅根又归肺、胃、膀胱经。

2.在功效方面 收敛止血药具收敛止血功效,仙鹤草收敛性不强,但长于止血,兼能止痢杀虫;白及收敛止血作用强,尤能消肿生肌。凉血止血药,均有清热凉血及止血双重功效,其中地榆、槐花、侧柏叶三药又常炒炭用,则成为收敛止血之药。在清热方面,小蓟、大蓟、地榆、苎麻根还可清热解毒(消痈),槐花可清肝热,侧柏叶可清肺热,白茅根可清胃热、清肺热并清利湿热,苎麻根可清热安胎。此外,地榆外用敛疮,侧柏叶祛痰止咳,白茅根利尿等功效,则须留意。化瘀止血药,具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重功效,三七还有止痛及滋补强壮(或补益气血)的作用,茜草还可清热凉血。温经止血药,具有止血和温里祛寒双重功效,其中艾叶除温脾胃之外,更能温经散寒止痛;而炮姜为干姜炒炭而成,主要偏于温中止痛。

3.在主治(或应用)方面  收敛止血药,均可广泛用于多种内外出血的病证。仙鹤草广泛用于寒热虚实之出血证。白及善人肺胃,内服尤宜于肺出血及胃出血证,现代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最常用,消化性溃疡虽无出血,本品可促进病灶愈合,亦颇适宜,本品用于外伤出血,其效亦颇佳。血余炭虽收敛止血,但兼可散瘀,并无止血留瘀之弊,故应用较广。棕榈炭性较敛涩,宜于失血而无瘀滞者,过用有留瘀之弊。此外,还应认识自及消肿与生肌作用有不同的主治证,消肿宜于疮痛初起未溃,局部肿痛者,多与解毒消痈之品同用,外用和内服均可;生肌则为外用,宜于疮肿已溃,久不收口,并可用于手足皲裂。仙鹤草用于痢疾,有热毒者可解毒,无邪者可收敛,故虚实皆可。仙鹤草杀虫,主要指杀灭阴道滴虫,宜外用,治滴虫性阴道炎阴痒带下等。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以主治各种血热妄行之证。其中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更宜于尿血及血淋之热证。又因其可收缩子宫,亦宜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之出血。地榆苦寒沉降之性较强,尤多用于便血、血痢及崩漏等下焦血热妄行之证。槐花亦有寒凉苦降之性,亦多用于热迫大肠之便血、痔血等。白茅根因其兼有功效而宜于肺、胃有热的出血证及尿血、血淋。苎麻根以主治血热胎漏下血为特长。本类药多炒炭用,又可主治出血日久而无明显血热之证,其应用同于收敛止血药。除血证以外,还应注意本类药所主治热证的区别,如小蓟、地榆主治热毒痈肿、白茅根主治热淋及肺胃热证。化瘀止血药,尤宜于出血而兼瘀滞者,若与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同用于其相应的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效,故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其中三七药效卓著,内服与外用的作用均强。茜草生用化瘀止血,又凉血止血,炒炭则收敛止血,故瘀滞出血、血热妄行及出血日久不愈者,均可选用,但以血热夹瘀者最为适合。蒲黄性平,其适应证可不论其寒热。同时,各药的活血化瘀功效,又都可用于多种瘀血证。三七化瘀、止痛与止血之效俱佳,为伤科要药,治跌打损伤,不论有无出血,均常使用,其对冠心病心绞痛亦颇有效。茜草活血而能通经脉(络),治血瘀之月经失调及痹证较为多用,治跌打损伤则不及三七。蒲黄主要用于妇女产后腹痛、痛经及冠心病心绞痛等胸腹瘀血证,较少用于肢体瘀滞作痛之证。温经止血药,宜用于虚寒性失血证。其中艾叶较宜于虚寒性的月经过多、崩漏或妊娠下血。而炮姜较宜于脾气虚寒之吐血、便血等。生艾叶与凉血止血药同用可防寒凉止血药留瘀之弊,又可增强止血之功,此外,温经止血药又可主治中、下焦里寒证。

4.在药物比较方面  注意比较小蓟与大蓟、地榆与槐花、棕榈炭与血余炭、炮姜与艾叶在性能、功效与应用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在用法用量方面  地榆生用凉血解毒力强,槐花生用清肝凉血力强,侧柏叶生用凉血及祛痰力强,此三药炒炭用,其清热作用减弱,主要用以收敛止血。三七是较为名贵的中药,故多研末服。蒲黄为花粉类药材,质地轻浮,故入汤剂应包煎;止血多炒用,活血宜生用。茜草生用长于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炒炭用寒性减弱,宜作收敛止血药用。艾叶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6.在使用注意方面  白及不宜与乌头配伍(十八反)。大面积烧烫伤者,应慎用地榆,因地榆含较多水解型鞣质,易被吸收而引起药物性肝炎,故不宜于大面积烧伤者。化瘀止血药均兼有活血化瘀功效,孕妇均应慎用。其中蒲黄能明显收缩子宫,所以孕妇尤为不宜。五灵脂不宜与人参配伍(十八反);入汤剂应包煎,以免汤液浑浊;用醋、酒炙既可矫味,又可助其入肝止血或活血止痛之功。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白及的功效与应用。

2.地榆在止血的功效和应用方面有何特点?

3.凉血止血药与化瘀止血药的含义各是什么?

4.在治疗血热出血的凉血止血方中为何配入艾叶?

5.试述止血药的分类,各类止血药在性能、功效与应用方面的特点。

6.试述止血药的配伍应用原则和使用注意。

7.简述三七的功效与应用。

8.试述止血药炒炭的意义。

相关文章
 内科学图片库:消化性溃疡图片39
 内科学图片库:冠心病平板运动第2级别心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复习测试:下载打印[P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一节 病因和分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二节 发病机制
 内科学图片库:上消化道大量出血MRI2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