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高血压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高血压是指临床上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是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分为原发性高血
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小儿时期的高血压多数属继发性。其病因是肾脏裨性病变,以急、慢性
肾小球肾炎为多见。肾脏血管性疾患以肾动脉狭窄为多见。神经内分泌异常也可引起高血压
。对于小儿高血压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针对性处理,同时需给予降压药控制血压。中医
称此病为风眩,指因肝肾阳亢阴亏,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
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
症状描述:  
脑部症状:头痛、头晕最常见。
心脏表现: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出现左心衰竭。全心衰竭。致冠状动脉硬化而出现冠状动
脉供血不足、型绞痛、心肌梗塞
肾脏表现:肾小动脉痉挛、硬化。晚期出现肾功能衰竭。
嗜铬细胞瘤患儿可有多汗、心悸、体重减轻。
眼底改变。
体症描述:  
心间搏动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向左扩大,A~2亢进,心尖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衰时
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P~2增强,肺低湿罗音等。
眼底检查。
发病原因:  
此病是在一定的基因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节正常血压机制的失代
尝的多因素疾病。诸如:种族、遗传、年龄、性别、饮食、气候、社会文化等相关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中医认为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但其因常与肝肾阳亢阴虚有关。素
体阳盛,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
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风眩日久不愈,可影响及心,并可导致中风、则病情危重。
诊断要点:  
以中老年发病为多。起病一般较缓慢。可有家族史。
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感,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
面赤,血压增高,成人高于21.3/12.7kPa(160/95mmHg)。
能除外症状性高血压,如风水、肾水、厥[真]头痛等所致血压增高者。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晚期出现尿比重降低,大量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尿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内生
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增高,血脂升高,血粘度增高。
血浆心纳素浓度降低。
心电图:可出现左室肥厚或劳损及心律失常
X线: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增大。主动脉弓延长弯曲。
超声心动图:切面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大,乳头肌肥大;脉冲Doppler超声心动图
: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疾病辨析:  
一过性血压增高。
技术误差。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动脉狭窄。
嗜铬细胞瘤。
柯兴氏综合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医鉴别:厥[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痛,面白汗出,恶心呕吐,血
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虚眩:以眩晕,疲乏,脉弱等为主症,血压不高反低。
耳眩晕: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治疗方法:  
肝火上炎
证候:头目胀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睡眠不安,口苦胁痛,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
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用法:
加减:便秘严重者加生大黄9g。
阴虚阳亢
证候:头痛头晕头胀,耳鸣耳聋,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烦躁易怒,口燥咽干,
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颧红盗汗,五心烦热,或见肢体麻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
主方:杞菊地黄丸加减
用法:
加减:
肝风内动
证候:实风:头痛如劈,眩晕欲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颈项强硬,烦躁不安,神志昏迷
,舌红苔黄,脉弦数。虚风:头痛眩晕,筋惕,唇舌肢体麻木,视物昏花,舌红少苔,脉弦
细。
治法:实风,凉肝熄风。
主方:羚羊钩藤汤加减
用法:
加减:痰热壅盛加川贝15g,生大黄10g,蒌仁30g。
气阴两虚
证候:头晕耳鸣,咽干口燥,失眠健忘,五心烦热,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心悸,大便
溏薄,舌淡胖,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用法:
加减:
阴阳两虚
证候:头昏眼花,耳鸣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色少华,夜间多尿,自汗肢冷,下肢
浮肿,阳痿遗精,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助阳。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用法:
加减:
血脉瘀阻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针刺,固定不移,两胁刺痛,夜间尤甚,胸闷胸痛,舌质紫或有
瘀斑,脉涩或一侧脉微细不易触及或脉结。
治法:滋阴助阳。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用法:
加减:
痰湿中阻
证候: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呕恶痰涎,神志呆钝,口语
不清,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祛湿。
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用法:
加减:若痰郁化火兼头目胀痛,心烦而悸,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加天竺黄10
g,竹茹15g,黄芩12g,黄连9g。
其他疗法:  
适当限制钠盐摄入,以每日6g左右为宜。
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减轻体重。调达情志,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体针疗法:主穴选曲池、足三里、太冲、备穴为三阴交、内关等。平补平泻法。
单方验方:
向日葵盘30g,夏枯草10g,罗布麻15g,桑寄生15g,水煎服,每日1剂。
青葙子10g,草决明15g,水煎服,每日1剂。
★ 钩藤18g,菊花12g,桑叶、白蒺、青葙子、青木香、夏枯草、地龙决明子
牛膝、桑寄生各9g,煎服,每日1剂。
★ 制半夏天麻丸6g,每日2次。
★ 鸡蛋10个,食醋适量,浸泡7天,每次1个,每日2次。
敷贴疗法:
吴茱萸川芎各半,混合研为细末,密贮备用。用时取药粉3-6g纳入脐中,外以麝
止痛膏固定,3日换药1次。
蓖麻仁50g,吴茱萸20g,附子100g,混合研为细末,加生150g,共捣
如泥,再加冰片10g,和匀,调成膏状,每晚贴涌泉穴,7日为1疗程。
西医西药:可选用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尼群地平,或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
利,或β-受体阻断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等;亦可用复方罗布麻片等。
评   介:  
治愈: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好转:血压控制较好,症状减轻。
未愈:症状、血压无改善。
相关文章
 清金散(《外科大成》卷二。)
 风痱
 丹田
 杏粉膏(《三因》卷十六)
 化水汤(《石室秘录》卷四)
 仁青常觉丸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