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胸腹胀痛用乌药 相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乡上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着红衣,一穿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名红桃,今日特来请你们去做客。”刘、阮二人随俩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药——仙药。他们彼此间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对阮说:“我俩入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专为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两位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刘、阮二人回到家乡,他们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众乡亲治病,疗效非凡。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园洞已是崖壁生苔、雾锁洞口,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乌药,又名天台乌、白叶柴、矮樟,是樟科常绿灌木。味辛,性温,入肝、脾、肾经。具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等功效。 17、祛风扶阳话乌头 相传,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冬,彭城东头雷家药铺门前,抬来一位面色苍白、呼吸缓慢、浑身抽搐的中年病人。此时,雷公正在坐堂行医,通过四诊之后,便说此乃是药物中毒之症状。病者家人称,他常下湖捕鱼,感受风寒湿邪,浑身关节酸痛,经常服中药,并说配的中药方中有乌头。于是雷公急唤伙计取来甘草、生姜、绿豆,熬成浓汁急灌下,良久,病人渐趋平稳,中毒症状随之消失。雷公叹道:“中药不经加工,能杀人也。”由于古代对乌头的炮制加工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故乌头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一天,雷公拿着一块乌头回家,路过好友开的豆腐店,他顺手将生乌头放在豆缸旁,便与好友喝起酒来,不知不觉,喝到日落西山,雷公已处在醉意之中。回到家,雷公才猛想起放在豆腐缸旁的那块生乌头,一旦掉入豆腐缸内,后果不堪设想,雷公急派人到豆腐店四处寻找那块乌头而无着落。主人说会不会混在豆腐中一起煮了呢?伙计在锅内打捞半天,果然取出了乌头,此时乌头颜色已变白许多。雷公将与豆腐同煮过的乌头,切片晒干,试用了几位风湿痹痛病人,果然毒性大减,于是,他确定了制乌头的办法。乌头,又名草乌、川乌,是毛茛科草本乌头的块根。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功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药性刚燥,为温里扶阳之要药。乌头有毒,对心脏毒性最大,炮制后才能入药。 18、散瘀止痛五灵脂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可治一切血瘀作痛的著名中医方剂,就是由五灵脂和蒲黄两味药各半组成的。古人谓用本方后,病者每予不觉之中诸证悉除,犹如一笑了然,故名“失笑散。”其实,寒号鸟并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鼯鼠科的橙足鼯鼠,外表看起来很象松鼠,身长尺余,全身长满细长好看的黄褐色毛;眼圆而大,目光晶莹;长着橙色的四足,后肢长于前肢,爪钩状,极锐利,善爬树滑翔;还有一条粗长美丽的大尾巴,惹人喜爱。主产于我国河北、山西等地,今天已由野生变为家养。它的干燥粪便即是五灵脂,多于春秋季在悬岩穴洞中掏取所得,以春采者质量为优。据现代药理研究,五灵脂中主要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树脂、尿酸等成分。动物实验证实,有较显著的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另外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五灵脂,又名药本、寒号鸟粪,是一种哺乳动物鼯鼠科的橙足鼯鼠的干燥粪便。味咸,性温,无毒。归心、肝经,是一味通利血脉、散瘀止痛的常用中药。主治心胸腹痛、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疝气、跌打损伤等痛证及有瘀滞的崩漏下血(多炒炭用),近年来还常将它与其他活血行气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疗效。 19、咳嗽化痰说贝母 传说,清代四川某地有一姓李的贫妇,身染肺痨,连孕三胎,均坠下死婴。丈夫与公婆唯恐断了门庭香火,终日惶惶不安。一巫婆闻说,便上门妄称有安胎神术,公婆大喜,忙将其迎入家中。巫婆装神弄鬼一通后,说:“你的儿媳属虎相,虎要吃人。”公婆听后,吓得面如土色。即问如何解救。巫婆声称:“只要服下我的驯虎桃符,将来婴儿出生后,再将母亲远远避开,方可逢凶化吉。”公婆信以为真,重谢了巫婆。次年,当李氏生下一男孩时,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凑巧遇有一名医上山采药,名医问明情由,将李氏带至家中,每日从山上挖回一种草药鳞茎,煎给她服。经半年治疗,肺痨就痊愈了。名医将她送回家时,孩子早已夭折。隔年,李氏又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全家皆大欢喜。李氏为纪念这段辛酸往事和名医治病救人之恩,便把那种草药鳞茎定名为“贝母。”贝母,又名川贝母、松贝、青贝、大贝、象贝,为百合科植物的鳞茎,有川贝和浙贝之分。两者皆味苦,性寒。能清肺散结,止咳化痰。但川贝性凉而甘,兼有润肺之功,多用于肺虚久咳或肺热燥咳,痰少咽燥之症。而浙贝苦寒较重,开泄力大,偏重清火散结,故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引起的咳嗽多,以及疮疡肿毒、肺痈、乳痈及瘰疬等症。 20、消肿散瘀用水蛭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惠王,一次他与群臣共同饮宴,当时他发现腌菜里有一条水蛭(蚂蟥),本想把它挑出来,但又担心因此会使厨官受到惩罚,于是楚惠王便把这条水蛭吞了下去。不曾想这样一来,楚惠王原来患有的冷积旧病,却因为吃了水蛭而痊愈了。由此看出,楚王的病症与水蛭的主治正好吻合,以至于在不经意间就能药到病除。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水蛭为活血的良药,他说:“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从水蛭中能提取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水蛭素,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能阻止凝血因子Ⅴ、Ⅷ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使凝血酶与血小板分离。自然干燥的水蛭粉,可治疗脑血栓、颅内血肿、脉管炎、肾炎等病症。在断肢再植和耳朵再植等外科手术中,应用活水蛭来清除瘀血,大大提高了再植手术的成功率。其原因在于,水蛭在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麻醉剂,它又向血管中注入一些有抗凝作用的物质,使伤口处的血液不易凝固。水蛭,又名蚂蟥、肉钻子、马鳖,为水蛭科软体动物蚂蟥的虫体。味咸苦,性平,有小毒。能活血,散瘀,通经。治血瘀经闭,腹痛有块。还可治疗无名肿毒,配芒硝、大黄等量,研末,醋调外敷。跌打损伤、瘀血积聚,可与丹参、桂枝、赤芍等配用。 21、通淋明目车前草 相传尧舜时期,江西雨水过多,而河流因泥沙瘀阻,致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无家可归。舜帝知情后,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干江,工程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工人们头昏发烧,撒尿短赤,而且疼痛病倒的人不计其数,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舜帝知道后,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仍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将军在帐篷前来回踱步,坐立不安。有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草要见伯益将军和大禹,禹命大爷入帐,问及其事,老大爷说:“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马群中有一些马匹撒尿清澈明亮,吃喝很好。而有一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来那匹吃喝很好的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而的这种草。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马全好了。我又用这种草熬成水给有病的士兵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大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没生病的士兵都扯这种草。结果病害士兵喝了这种草熬成的水后,不到两天就痊愈了。因为马匹是在马车前面吃的这种草,所以就命这种草为“车前草。”车前草,又名车轮菜、蛤蟆衣,为多年生草本。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可治痰热咳嗽。其子研粉用米汤送服,对于暑湿泄泻和湿热痢疾,尤有良效。 22、解毒白花蛇舌草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咳吐秽脓,众医无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子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而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在蜿蜓,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来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他们来到户外,果见田埂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偶尔的发现使他激动不已,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传人间。”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二叶葎、竹叶菜、蛇利草,蛇针草。味微苦、甘,性寒。入大肠、小肠和胃经。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传统中医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它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3、止血生肌用白及 在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编著的《夷坚志》中,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台州有个狱卒因为善待牢中某死囚,囚犯很是感动。为表感激,有次与狱卒闲聊,告诉了他一则秘方。囚犯说:“我一生中曾七次犯罪入牢,每次遭拷打后,都会因肺中受伤而咳血。后来有人传我一方,只需将白及研末,每日米汤送服,疗效如神……”后来,此囚犯被除死后,行刑者见其肺部旧伤数十处,但皆有愈合痕迹……据《中国防痨》等防治结核病专业杂志介绍,经抗结核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患者,配合服用中药白及后都能收到较好效果。医学研究人员曾观察了60例久治不愈的患者,用药3个月后,42例临床治愈,X光片显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或纤维化,空洞闭合,血沉正常。白及,又名白芨、白根、地螺丝、扣子漆、连及草、白鸡娃、白及子、白鸡儿、甘根,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味苦、甘、涩,药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此外,现代研究发现:白及还可广泛用于多种病患的治疗。比如职叶病矽肺、胃肠出血、小儿百日咳、肛裂、肛瘘手术后换药等,甚至能促进烧伤后皮肤肉芽组织的生长,以利于疮面愈合。既能内服,又可外用。为一种古老的中药,早被我们祖先广泛应用,是著名的止血药之一。 24、祛风止痛话白芷 相传古时候苏州一位李秀才,家境虽然贫寒,仍争分惜秒,埋头苦读经书,可为废寝忘食。时间一久,经常头痛目眩。一日傍晚,头昏脑胀的李秀才外出散心,行至屋后山中,正欲赋诗,忽闻一阵嘈杂声,李秀才循声搜寻,发现前方一老鹰正在捕食白兔,眼看那白兔遍体鳞伤,敌不过老鹰,李秀才拾起一根竹杆朝老鹰打去,老鹰弃兔而逃。李秀才救下白兔,带回家中细心为它包扎伤口。为报救命之恩,临别前交待李秀才,日后若有难事只需在后山连呼三声“白兔仙女”道出情由定予帮助,但不可违例。白兔仙女走后不几日,李秀才头痛发作,实在难忍。他想起白兔,赶忙跑至后山连呼三声“白兔仙女”,未候片刻,又急呼数声,却不见白兔仙女踪影,只好回到家中,空自叹息。次日,一老郎中踏入门来,从药囊中取出三粒药丸。嘱其连服三天。李秀才问:“此乃何药?汝是何人?”郎中只答:“白芷一味,以清汤咽下。”便拂袖而去。是夜,李秀才从梦中得知。因违例呼唤,错过了白兔仙女结为夫妻的良机。秀才后悔不已,为感念白兔仙女,遵嘱服药,药到病除,此后更加发愤读书,这些姑且不提。白芷,又名香白芷、川白芷,。味辛,性温。能祛风止痛,解表发汗。治感冒头痛,鼻塞流涕,月经疼痛,毒蛇咬伤。因含白当归素,对冠状动脉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可用其治疗各种痛证,每能收到疗效。 25、凉血止痢白头翁 相传,秦朝有一个农夫名叫王商,因吃了一碗馊饭而腹痛下痢。村里没有郎中,他只得手捂着肚子到村外找人医治。不料,走出村子不远,便因腹痛腹泻加剧而栽倒在路边。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杖走来,见他躺在地上,急忙将他扶起。王商呻吟着将病情叙述了一遍,然后摇了头说:“老人家,我怕不行了,求您给我家捎个信吧!”老翁一边安慰王商一边用拐杖指着路旁那些长着白毛果实的野草,说:“这草的根茎能治好你的病。”说完老翁便匆匆离王商半信半疑,拨了一把草咀嚼起来。说不也怪,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他感觉腹痛减轻,拉痢次数减少。随后,他支着身子,采了捆药草踉踉跄跄背回家,每天用其根和茎叶煎汤服用,5天之后病便痊愈了。第二年夏天,村子里闹痢疾。王商想起白头老翁指点的药草,为自己治愈腹痛下痢的事儿,便扛着锄头来到原来的地方,挖了几大捆草药,煎汤给村里人治痢,结果确有奇效。此后,人们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便给这种药草取名为“白头翁。”白头翁,又名白头、毛姑朵花、老公花、老翁花、奈何草,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之根。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药用成分主要是皂甙、白头翁素等。 26、益阴护心用玉竹 相传,唐代有一个宫女,因不堪忍受皇帝的蹂躏逃出皇宫,跺入深山老林之中。无食充饥,便采玉竹为食,久而久之,身体轻盈如燕,皮肤光洁似玉。后来宫女与一猎人相遇,结庐深山,生儿育女,到60岁时才与丈夫子女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她依然是当年进宫时的青春容貌,惊叹不已。现代研究分析,玉竹含粘液质、维生素A和生物碱等成分。药理实验表明,玉竹有双相调节血糖作用,还有加强心肌收缩力、提高抗血氧能力、抗心肌缺血、降血脂及减轻结核病变的作用。故可治疗糖尿病,又能适用于心力衰竭的心脏患者。实验用玉竹水煎液(0.2克/毫升)浸泡桑叶半小时,拭干后喂家蚕,能明显延长家蚕的幼虫期和延长其寿命,说明玉竹确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玉竹,又名葳、山姜铃铛菜、黄蔓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之根茎。味甘,性平微寒。生用:养阴润燥;制熟:补中和胃。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功。属滋阴养气补血之品,古人称玉竹平补而润,兼有除风热之功,故能驻颜润肤,祛病延年。常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等症。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同用。玉竹味甘多汁,补阴而不留邪,故对热邪伤阴者亦可使用。但它毕竟味甘多脂,故脾虚痰湿偏重者需慎服。 27、化痰止咳用半夏 传说,很久以前,赣南有个姓胡的樵夫,一日卖柴返回家中,饥饿难忍,捧起饭碗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谁知一碗饭尚未下肚,突然口吐白沫而死。樵夫之妻胡氏见状,放声大哭。邻居闻讯赶来,对于樵夫的死因,议论纷纷,猜疑很多。地保说:“樵夫早上还在卖柴,怎么顷刻而死,分别是这个yin妇有了奸情,狠心投毒!”众人觉得有理,遂将胡氏扭送县衙。何知县见胡氏长得很漂亮,心想:“这女人有这般姿色,自然不甘作樵夫之妻,看来是通奸杀夫无疑。”于是一拍惊堂木,喝令招供,胡氏大喊冤枉。知县大怒,吩咐用刑,把胡氏打得死去活来,终于是 屈打成招,押入死囚牢中。案子呈到府里,王知府觉得疑点甚多。那胡氏既是通奸杀夫,奸夫是谁?又为何夫妻感情融洽?莫不是另有原因,想到这里,王知府决定重审此案。经过他仔细审问,原来胡氏家境贫寒,那日下饭的菜是十三岁的女儿挖来的“野小蒜。”。于是王知府要小孩又重挖来一篮,却发现是一种比野小蒜叶子稍宽,根茎略大的野草。接着,王知府叫胡氏烹调后让一个犯死罪的办徒吃下。果然那犯人很快就口吐白沫,满地乱滚,不一会也死掉了。至此,案情真相大白,胡氏无罪释放。半夏,又名三叶头草,老鹳根、地巴豆、鸦芋头,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有毒草本。味辛,性温,有毒。能化痰,止咳,止呕。 28、缓和药性是甘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知道乔国老这个人物吧,他是孙策和周瑜的岳父,曾不遗余力地调和孙权与刘备两家的矛盾,从而促成孙刘结盟,共同抗击曹军入侵。无独有偶,在祖国医药学宝库里有味号称“国老”的中药,那就是甘草。唐朝名医甄权说:“甘草能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因调合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称。目前,甘草也仍是中医常用药。它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一位老医生医术精湛。一次,他应邀到外地赴诊,临行前给徒弟留了几包事先开好的药,嘱托他以此药可应付一般的诸如感冒咳嗽、腹泻腹痛、头痛脑热等小毛病患者。不料老医生一去多日未归,徒弟眼看那几包草药快用完了,情急之下便将师傅常泡水喝的一些干柴样的药物切碎,混进药包充数。谁知很多患有咳嗽痰多、咽喉肿痛、气短乏力,皮肤疮疖的病人吃了这些甜丝丝的草药,很快就痊愈了。这种药物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本草王国里的“国老”,最甜的中药之一——甘草。甘草,又名国老、甜草、蜜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甙、有机酸等成分,有解毒、抗利尿作用,并可抗炎症、抗过敏。 29、发汗解表话生姜 传说很久以前,天宫神医吕纯阳曾装扮成游方道士到人间采药。一天,他路过一村庄,见路边一老婆婆手捂着肚子翻滚呻吟,即从葫芦里倒退出3粒药丹给老婆婆服下。不料,老婆婆服药后不但不见效,反而病情更加恶化,吕纯阳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这时,一白头老翁赤脚闻声而至,伸手摸摸老婆婆的额头,又搭脉说:“是风寒攻心,我取点药马上就来。”说罢拿起锄头到屋后挖起一枝绿叶小草,将其根部黄色块状的物体切片加水,煮开后放上红糖,让老婆婆喝下。老婆婆喝下后顿时周身汗出,腹痛消失。老婆婆称赞说:“姜老头,你真行,药比天上的吕仙翁还灵!”吕纯阳看老婆婆把姜老头捧得那么高,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对姜老头报复。他把一条火赤练毒蛇变作一只大鳖,令其爬向姜老头。姜老头打死大鳖,回家煮熟后下酒。吕纯阳心中得意,等待着姜老头中毒的消息。谁知姜老头不但没有中毒,反而越活越精神。吕纯阳按奈不住,去问个究竟。姜老笑着说:“鳖毒最怕什么,三片黄姜解百毒。”说完摸出一片黄色的东西,正是给老婆婆吃过的药。吕纯阳折服了,把自己葫芦里的药倒退了个精光,发誓再不来人间显示他的医术,人们为了感谢姜老头即把黄姜叫老姜或生姜。生姜,又名老姜、姜、疆,味辛,性微温。是药食两用之佳品。能发汗解表,散寒健胃,温中止呕,解半夏、南星、蟹鳖之毒。 30、气血双补仙鹤草 乾隆45年,皇帝二次下江南。来到浙江海宁县,他微服在城中游转。突然,他被一块题有“天下第一家”的牌匾吸引住了。走进去见是一家中药铺。心里便想,小小店铺岂敢如此狂妄自大?于是要弄个明白。他看见堂上有个老人在柜前,便上前行礼,自称是北方来的药商,问道:“贵店何以敢称天下第一家?”老人摇头说不知,让他进去问他父亲。皇帝走进侧门,见一位面目清癯,肢体健壮的老人正在捣药,又问原来的问题,老人同样摇摇头指指后门:“请先生问我的父亲吧。”皇帝纳闷:老人还会有健在的父亲?但当跨过后门,确见一老人正在旁若无人的举笔抄写《石渠宝笈》。好一会儿,老人才发现他,连忙让座。皇帝问:“请问老人高寿?”老人谦逊答道:“不敢,不敢,我年岁尚轻,刚满九十九。”皇帝惊奇:“人过七十古来稀,老人年近百岁,耳聪目明不以为老,过谦矣。”谁想,老人又指指后院笑着说:“家父还在那里吟诗作画呢。”皇帝的劲头来了,急忙走入后院,果见厅堂内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正聚精会神地挥毫泼墨。正堂上挂一副画,画上有只仙鹤栩栩如生扶摇欲飞,一轮红日沉烟海,气势磅礴。皇帝连忙作揖叩问老人高寿,答曰:“我常服仙鹤草煮红枣,迄今已有两个花甲。”皇帝此时才悟出这“天下第一家”名字的涵义。仙鹤草,又名龙芽草、黄牛尾、蛇疙瘩,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味苦、涩,性平。能止血凉血,强心健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