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济阴纲目教程:虚劳门
来源:虚劳门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第一节, 论妇女虚劳与男子不同

准绳云: 劳倦所伤, 用补中益气汤调治, 乃暴病也。 失治而有发热潮热, 盗汗咳嗽, 诸证出焉, 谓之虚劳。 又复失治, 而有皮聚毛落, 饮食不为肌肤, 骨髓中热, 经闭不行, 诸证出焉, 谓之瘵骨蒸热。 至于传尸之疾, 别自一种, 其源不起于劳倦, 其流或至于灭门, 余于鸡病首册, 则既条分而备列矣。 然男以精为主, 女以血为主, 其致病既殊, 其施治亦异, 故应别着方法, 而陈氏良方分劳瘵.骨蒸劳.气虚劳.风劳.冷劳.热劳.客热等门, 未免惑乱, 后人靡所适从, 今厘正如左, 医者更参杂病虚劳传尸劳二门而用之, 则无道少之患矣。
{补中益气是治劳倦内伤之剂, 乃初治法非久病劳瘵骨蒸所宜。 }
{精血虽殊而虚劳形症不远, 治亦不异宜与杂症参看, 按血风劳者肝血虚而风热成劳也, 风劳冷劳因虚乘袭日久变成劳热气虚者, 气不足热劳者血不足至骨蒸劳瘵大都难治矣。 }

第二节, 论初病大法

保命集云: 治妇人虚劳, 局方中谓首尾六合, 如大圣散熟地黄丸, 是治无热虚劳也。 中道药牡丹煎丸, 空心食前; 人参荆芥散, 临卧食后, 是治有热虚劳也。

戴氏曰: 有病后血虚者, 有本体血虚者, 其人往来寒热, 或五心发热, 言语无力, 面色痿黄, 头目昏晕, 变生诸疾, 芎归汤加羊肉少许, 或十全大补汤四物汤养荣汤服之。 血虚而气旺者宜抑气汤, 即香附末。

第三节, 论无热虚劳

大全云: 妇人冷劳, 属血气不足, 脏腑虚寒, 以致脐下冷痛, 手足时寒, 月经失常, 饮食不消, 或时呕吐, 恶寒发热, 骨节酸疼, 肌肤羸瘦, 面色痿黄也。 {无热虚劳乃阳虚症其病自上而下损之, 宜温补惟东垣元礼立斋先生, 独得其治宜宗之气虚易补宜早为妙, 不比有热虚劳之难疗理也。 } {有热无热可以占气, 血虚实矣。 立斋证治方法可补前论不足。 }

薛氏曰: 前证有内外真寒, 有内外真热, 有内真热而外假寒, 有内真寒而外假热者。
若饮食难化, 大使不实, 肠鸣腹痛, 饮食畏寒, 手足逆冷, 面黄岖吐, 畏贝风寒, 此内外真寒之证也, 宜用附子理中汤以日阳, 八味地黄丸以壮火。
若饮食如常, 大使坚实, 胸腹痞胀, 饮食菖冷, 手足烦热, 面赤呕吐, 不畏风寒, 此内外真热之证也, 宜用黄连解毒汤以消阳, l;味地黄丸以壮水。
若饮食如常, 大使坚实, 胸腹痞胀, 饮食喜寒, 手足逆冷, 面黄呕吐, 畏贝风寒, 此内真热而外假寒也, 亦用解毒汤六味丸
若饮食少思, 大使不实, 昋酸暧气, 胸腹痞满, 手足逆冷, 面赤呕吐, 畏贝风寒, 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 亦用附子理中汤与八味丸, 当求其属而治之。

经曰: 益火之頨, 以消阴蘙,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 泛以寒热药治之, 则旧疾末去, 新病复生矣。 夫所谓餍者, 犹生也, 谓心肾也。 求其属也者, 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 火之頨者, 阳气之桹, 鄎心是也。 水之主者, 阴气之根, 即肾是也。 非谓火为心慷为肝, 水为肾主为肺也。

(验案)

一妇食少作呕, 囗吐痰涎, 面黄腹痛, 月经不调, 手足逆冷, 此内外俱寒之证, 以六君加香附木香治之而愈。 {以内外俱寒而不用附子理中何也}

一妇忽呕吐酸水, 内热作渴, 饮食不进, 惟喜冷水, 面色青赤, 投之以药, 入囗即吐, 此内外真热之症, 积十余日, 以黄连一味, 煎汤饮之, 徐加白术茯苓, 仍加陈皮当归炙草, 至月余, 始进米饮稀粥, 调理而愈。 {以内外真热不用三黄解毒而以一味黄连者泻火之源也, 其余加白术等药者, 抑恐苦寒伤胃耳。 }

一妇内热作渴, 大使秘结, 畏恶风寒, 手足逆冷, 此内真热而外假寒, 先用黄连解毒汤, 后用六味丸而愈。 {有热渴便秘二症故虽逆冷亦是假寒, 然亦有可下者, 后用六味丸求其属也, 然须以脉有力无力分虚实。 }

一妇初患痰喘热渴, 医以降火散气治之, 肌日削而气日索, 延至甲辰, 木旺痰盛, 身热囗腐, 腹胀神昏, 絽食几死, 此虚热无火, 投以壮火生土之剂, 随服随效。 越数岁, 夏初, 坐则头坠, 不能起祝, 卧则背冷, 觉风透体, 烦热晕眩, 陔呕痰涌, 手足麻冷, 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之证也, 遂以大补附之剂投之, 不三匹服而大势己平, 仍以前药加减而愈。 {此得热因寒用之法从之。 }

韩恚治其嫂年三十余, 十八胎, 九殰八夭, 会家难作, 骛忧过甚, 遂昏昏不省人事, 囗唇舌皆疮, 或至封喉, 下部虚脱, 白带如注, 如此四十余日, 或时少苏, 至欲自缢, 悲不能堪, 医或投凉剂解其上, 则下部疾愈甚, 或投热剂, 及以汤药蒸其下, 则热晕欲縃, 此亡阳证也, 急以盐煮大附子九钱为君, 制以薄荷防风, 佐以芎归姜桂之属, 水煎, 入井水冷与之, 未尽剂, 斢睡通宵, 觉即能识人, 或曰: 此何谓也, 日方书有之, 假对假, 真对真尔, 上乃假热, 故以假冷之药从之, 下乃真冷, 故以真热之药反之, 斯上下和而病解矣。 ﹂继以女金丹, 错综以三二方, 不但去其疾, 且调治元气, 无何, 连生二子。 {此案系重出然不删去者存之以备遗亡也。 } {明是上实下虚得热因寒用。 }

以上论及治验, 有无当于虚劳者, 而实治寒与热变通之大法尔, 不可不察也。

第四节, 论有热虚劳

大全云: 妇人热劳, 由心肺壅热, 伤于气血, 以致心神烦躁, 颊赤头疼, 眼涩厝干, 囗舌生疮, 神思昏倦, 四肢壮热, 饮食无味, 肢体酸疼, 心忪盗汗, 肌肤日瘦, 或寒热往来, 当审其所因, 调补气血, 其病自愈矣。

薛氏曰: 热劳乃壮火食气, 虚火煎熬真阴之所致也。 {肚火食气是言实火非同劳热之火可补。 } 王太仆云: : 如大寒而甚, 热之不热, 是无火也。 热来复去, 昼见夜伏, 夜发昼止, 是无火也, 当治其心。 {太仆所论乃真水真火, 此根有生中来。 故当求属以衰之, 窃谓以下诸症, 或肝或脾或肺而心肾者甚少, 总以分气分血主治却与求属之意不同。 } 如大热而甚, 寒之不寒, 是无水也。 热动复止, 倏忽往来, 时动时止, 是无水也。 当助其肾, 心盛则生热, 肾盛则生寒, 肾虚则寒动于中, 心虚则热收于内。 窃谓前证, 若肝脾血虚, 用四物参术。
肝脾郁怒, 小柴胡合四物汤。
胃气虚, 补中益气汤。
肝脾血虚, 加味逍遥散
肝经风热, 加味小柴胡汤
心经血虚, 天王补心丹
肺经气虚, 人参补肺汤。
肝经血虚, 加味四物汤。

{此下十二节分经症虚实定方确有见解。 } 大抵午前热属气分, 用清心莲子饮。 午后热属血分, 用四物汤参术丹皮。 热从左边起, 肝火也, 实则四仿汤龙胆山栀, 虚则四物参术黄蓍。 热从脐下起, 阴火也, 四物参术黄柏知母酒拌炒黑五味子麦门冬肉桂, 如不应, 急用加减八味丸。 不时而热, 或从脚心起, 此无根虚火也, 用加减八味丸, 及十全大补汤加麦冬五味主之。

(验案)

一妇经行不调, 饮食少思, 日哺热甚, 此肝脾气血俱虚, 用十全大补加山茱萸山药牡丹皮麦冬五味而愈, 吹牛秋, 寒热如疟, 仍用前药而愈。

一妇生育多胎, 月经不调, 两足发热, 年余, 其身亦热, 劳则足酸痛, 又年许, 后肿裂痛, 又半年, 后裂贝血, 形体瘦倦, 饮食无味, 月水不行, 此气血俱衰之证, 彼误用通经丸等药, 复伤气血, 遂致不起。

第五节, 论瘭骨蒸热

准绳云: 五劳六极七伤诸证治, 己见薙病虚劳门, 兹不赘叙。 妇人致此, 多因陉行胎产, 或饮起居七情, 重伤肝脾之所致。 又或矢于调摄, 或过于攻伐而成, 与男子治法, 稍有不同, 故汇集古禁, 力专治妇人者于此, 若欲究其源流, 更当稽之彼籍。

良方云: 骨蒸劳者, 由积热附于骨而然也, 亦口传尸.殗碟.伏连.无辜。 其名不一。 此病皆由脾胃亏埙所致, 其形羸瘦, 腹胀泄痢, 肢体无力。 传于肾, 则淊汗不止, 腰膝冷痛, 梦鬼交侵, 小便赤黄。 传于心, 则心神忪悸, 菖怒不时, 颊后赤色, 乍热乍寒。 传于肺, 则胸瞒短气, 陔嗽吐痰, 皮肤甲错。 传于肝, 则两目昏暗, 膀下妨痛, 闭户念怒, 五脏既病, 则难治疗。 {此至脉之病也夫肾主骨骨至于蒸真阴竭矣肠何以依。 }

第六节, 论血风劳

大全云: 妇人血风劳证, 因气血素虚, 经候不调, 或外伤风邢, 内挟宿冷, 致使阴阳不和, 经络痞涩, 腹中坚痛, 四肢酸疼, 月水或断或来, 面色痿黄羸瘦。 又有因产后未满百日, 不谨将护, 脏腑虚肿, 百麻枯竭, 遂致劳损, 久不瘥, 寒热, 休作有时, 饮食减少, 肌肤瘦瘁, 遇经水当至, 郋头目昏眩, 胸背拘急, 囚跂疼痛, 身体烦热, 足重面浮, 或经水不通, 故谓之血风劳气也。 {肝热生风故病名血风曰: 劳者病久血虚月候不行而发热不止也。 } {此是肝肾之阴不足当从至脉主治。 }

薛氏曰: 东垣云: 喜怒不节, 起居不时, 有所劳伤, 皆损其气, 气衰则火旺, 火旺则乘其脾土, 脾主国肢, 故因热懒言, 动作喘乏, 表热自汗, 心顶不安, 当病之时, 宜安心静坐存养其气, 以甘寒泻其热气, 以酸味收其散气, 以甘温补其中气。 经言劳者温之, 温之。 要略云: 平人版大为劳, 以黄蓍建中汤治之。

(验案)

一妇人劳则足踉热痛, 此足三阴血虚, 用圣愈汤而痊, 后遍身瘙痒, 误搬风药, 泼热抽搐, 肝版洪数, 此肝冢血虚, 火盛而生风, 以天竺黄胆星为丸, 用四物麦冬五殊芩连炙草山栀柴胡煎送而愈。 一妇素清苦, 勤于女工, 因感风邪, 自用表散之剂, 反朝寒暮热, 自汗盗汗, 形气虚甚, 其脉或浮洪或微细, 其面或青白或痿黄, 此邪去而气血愈虚也, 用十全大补汤三十余剂渐愈, 又用加味逍遥散, 兼治半载而痊。 {此所谓风劳也当从攒脉治此下诸方于虚损初病者宜酌用之。 }

第七节, 虚劳门汇方

治虚劳平补诸方

增损四物汤, 治妇人气血不足, 四肢怠惰, 乏力少气, 兼治产后下血过多, 荣卫虚损, 阴阳不和, 乍寒乍热。 {夫血病治血气病治气人所易也, 而血病补气气病补血人未尽知, 故四物复有增损之法, 盖以地黄滞气而损脾非四肢怠惰乏力少气者所宜, 故当损而人参甘草所以益脾也, 故当增共炮姜既能温中又能引血以归气此增损之妙也。 } 当归, 川芎, 白芍, 人参, 干姜[炮], 甘草。 上服咀, 每服四钱, 水一盏, 煎至六分, 去滓热服。 六神汤, 治脾气不和, 荣卫不足, 怠惰困倦, 不嗜饮食, 服之补养真气, 进美饮食, 充泽肌肤。 {按充肌泽肤者卫气也气不可热此方以黄氏益卫气, 而又以地骨皮清卫热, 则无壮火食气之虞, 又以四物引卫气以归四脏而生血, 则又有少火生气之用, 如是则荣卫足而困倦去矣, 其曰: 脾不和不嗜食亦为气不足之病气足则愈也宜知之。 }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黄蓍, 地骨皮。 上为粗末, 短服五钱, 水煎, 空心温服。

圣愈汤, 治血虚心烦, 睡卧不宁, 或五心烦热。 {圣愈汤重在血虚心烦四字, 然去白芍而用生地者所以凉心生血也, 川芎之用岂为火郁宜散欤不若以麦门冬易之。 } 人参, 川芎, 熟地, 生地。 上水煎服。

加减大建中汤, 治妇人胎前产后一切虚损, 月水不调, 脐腹疳痛, 往来寒热, 自汗, 口干, 真渴。 芍药[二两], 当归, 川芎, 黄蓍, 肉桂, 白术, 炙草。 上为末, 每舨二钱五分, 加姜枣水煎, 食前服。 {按前三方一用参姜以温中一用黄脉地骨, 以益卫清热一以参脉并用, 而中外两补均以四物加减为血分居多, 此名建中又重在气也然桂之色可以通荣, 血桂之气味可以通卫气, 故本经以之通血脉又同脉术, 甘草姜枣等则建中之功尤大矣以其兼中土也。 } 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一切血气不足, 虚损羸乏。 当归[四两], 白芍[舛], 肉桂[去皮], 甘草。 右忺咀, 每服三钱, 加生姜三片, 蕞一枚, 水煎, 空心服。 双和散, 治一切大病之后, 虚劳乏力, 补血益气。 {双和者专和荣卫而非建中意也, 然即大建中汤以白术易熟地而分两亦殊, 要知古人不执方不泥法, 读之令人有言外之意。 } 黄蓍,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肉桂, 甘草。 右玖咀, 每朋四钱, 加生姜三片, 棸二枚, 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倦, 或饮食矢节, 以致脾胃虚损, 清气下陷, 发热头痛, 四肢倦怠, 心烦肌瘦, 日渐羸弱。 {夫形劳者气伤于外, 神劳者气伤于内, 饮食不节者中气受伤, 伤则水谷衰少后, 天气病而上下二焦亦无所养, 故以甘温之剂以益上中之气, 而又妙在升荣, 以举下陷之阳使荣卫和而气血益也, 气益则何病之有。 故东垣先生一生得力尽在于此, 其本方加减法更妙详之。 } 黄蓍, 人参, 白术, 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上作一服, 水煎, 食远稍热服。 八珍汤, 治脾胃亏损, 氟血俱伤, 盖人之生, 以脾胃为主, 脾胃一虚, 诸脏夫所, 百病生焉, 即四君子合四物汤, 加苣枣熊服。 归脾汤, 治脾经失血少寐, 发热盔汗, 或思虑伤脾, 不能摄血妄行, 或健忘怔忡鷩悸, 或心脾伤痛怠惰嗜卧, 饮食不思。 方见血崩门劳伤条。 黄蓍散, 治劳气食后身疼倦, 夜间盗汗, 此因失血荣卫损也。 {夫肾液入心为汗, 而汗者阳之气也。 阳气者卫气也, 卫气昼行阳则为气, 为汗行阴则为液, 为血若盗汗者为行阴之气, 反窃而外出以行阳也。 此方用黄氏益阳气而固表, 防风为之使归芍地黄引气药以归阴, 甘草从中以和荣卫, 故诸症愈矣。 } 黄蓍, 防风, 当归, 白芍, 干地黄, 甘草, 青皮。 上每服五钱, 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 食前温服。 桔梗引子, 治心不足, 解劳倦, 益血。 黄耆, 人参, 麦门冬[去心], 桔梗, 甘草[炙各一两], 青皮[半两]。 上为末, 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劫劳散, 治心肾俱虚, 劳嗽二三声无痰, 遇夜发热, 热周卲冷, 时有盗汗, 四肢倦怠, 体劣黄瘦, 饮食减少, 夜卧恍惚, 神气不宁, 睡多异梦, 比药能治微嗽有唾, 中有红线, 名曰: 肺痿, 矢治使成羸劣疾。 {人身以气血为用五脏以心肾为主, 心肾者气血之父母, 此方以三物补气, 以三物补血, 以三物止嗽消痰敛肺似矣, 然半夏性燥损血用之何, 居盖气以黄氏为君, 血以白芍为君, 而又以热地阿胶润燥五味人参生津, 则又何害于燥然, 以之治微嗽有唾则可若以之治红线则非今人所敢及也, 幸斟酌之况同人参黄氏, 尤未敢轻用。 } 白芍药[六两], 黄耆[蜜炙四两], 人参[去芦], 白茯苓, 半夏[泡汤七次], 甘草[炙], 当归[去芦酒洗], 五味子, 阿胶[炒], 熟地黄[洗净焙干各二两]。 右玖咀, 每服三钱, 生姜七片, 枣三枚, 水煎温赧, 日三。 补肺汤, 治劳嗽, 五脏亏损, 哺热接热, 盗汗皂汗, 唾痰喘嗽。 {有谓嗽忌参氏痰忌熟地而此方概用之非得知也, 此即八珍意而谏皮茯苓之取舍当思之。 } 人参, 黄蓍[炒], 紫苑, 五味子[炒各五分], 熟地黄, 桑白皮[炒各一钱]。 上锉, 水煎, 入蜜少许, 食后服。 补方丸, 治妇人虚损诸疾。 白术, 熟地[各一两], 当归, 白芍药[炒], 川芎, 黄蓍, 人参, 陈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温水下。 人参丸, 养阴生血补虚。 {此亦八珍意也以为丸故去甘草以淡渗, 故去茯苓而诸角胶之用, 非以其为气血之属, 而补督脉充脑随乎。 } 人参, 白术, 鹿角胶[炒], 当归, 芍药, 川芎, 熟地黄[各等分]。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舨三十丸, 空心米饮下。 七补丸, 治妇人气血虚弱, 冲任不和, 腹中经结, 状若怀孕, 月候尚来, 未分经脉, 宜服此方。 {四物阿胶可以补任脉之虚, 白术白芷可以调冲脉之气, 以其经结如孕经脉未分故制方如此。 }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三钱], 熟地, 白术, 白芷, 阿胶[炒各二分]。 上为细末, 炼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空心米饮下。 十补丸, 治妇人诸虚百损, 荣卫不调, 形体羸瘦, 面黄背倦, 口苦舌干, 心忪多汗, 血衰气盛, 寒热往来, 一切血崩带下, 堕胎落孕, 此药皆治, 孕妇服之, 尤有神效。 {此即十全大补汤加苁蓉也, 本草以苁蓉为黑司命能治男子绝阳不兴, 妇人绝阴不产, 故加之然丸方用甘草者甚少而此, 乃如方用之又不以蜜丸而以酒调山药为糊者, 欲使丸无太缓之能功有十全之验也。 } 熟地黄, 肉苁蓉, 人参, 黄蓍[去芦蜜炙], 当归[酒浸], 川芎, 白芍药[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洗], 白茯苓, 白术, 肉桂,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 用好酒调山药末打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 食前米汤或温酒下。 滋阴百补丸, 治妇人劳伤气血, 诸虚百损, 五劳七伤, 阴阳不和, 乍寒乍热, 心腹疼痛, 不思饮食, 尪羸乏力。 {此方不惟理气补虚而且善调经种子, 然有甘草而又以蜜为丸者, 为以香附益母为君, 故无伤于甘丸而缓也。 } 香附, 益母草[半斤], 当归[酒洗六两], 川芎, 熟地黄[姜汁炒], 白术[各四两], 白芍药[炒三两], 玄胡索[炒], 人参, 白茯苓[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短服五六十丸, 砂仁汤或酒或醋汤白滚水任下, 空心服。 羊乳, 治虚劳羸瘦。 {此方以黄氏补上焦元气而配以地骨之苦寒是补气不补火, 以熟地补下焦之水, 而配以山茱之温涩是补水而又生肝, 柴胡散结热之气, 秦艽利一身之机, 方以羊乳名者以参氏有羊肉之功也。 } 黄蓍[蜜炙], 地黄[酒浸蒸], 秦艽, 山茱萸肉, 柴胡, 地骨皮[等分]。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短服五十丸, 煎人参汤下, 不拘时候, 日进三服。 六味丸一名地黄丸一名肾气丸, 治肾经不足, 发热作渴, 小便淋闭, 气壅痰嗽, 头目眩晕, 眼花耳聋, 咽懆舌痛, 齿牙不固, 腰腿痿软, 自汗盗汗, 便血诸血失音, 水泛为痰, 血虚发热等证, 其功不能尽述。 {此方原名肾气丸为以肾中有生气也, 肾为坎命门同之命门之气, 宜藏而不宜泄, 故曰: 悭脏以其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 本方以地黄滋肾阴, 以山茱山药茯苓泽泻, 补四脏之气降而归肾, 而丹皮以泻阴中伏火火去而气生精长, 所以四脏皆有廪而生, 生不穷也。 名曰: 肾气岂无谓乎, 若八味者又温生气于阴之中以补火生土也, 故下元虚而腹痛漩溺者宜之。 } 熟地黄[半斤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上各另为末, 和地黄膏, 加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腲七八十文, 空心食前滚汤下。 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 不能生土, 以致脾胃虚弱, 饮食少思, 大使不实, 脐腹疼痛, 夜多漩溺等症。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益阴肾气丸, 治谙脏亏损, 援热哺热, 潮热盗汗, 或寒热往来, 五心烦热, 或囗干作渴, 月经不调, 或筋骨酸倦, 饮食少思, 或头目不清, 痰气上壅, 咳嗽哺甚, 胸膈痞闷, 或小便赤数, 两足热痛, 或脚足痿软, 肢体作痛等症, 此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之剂。 {按肾气丸立自仲景主作纳气归元故名之, 今加益阴二字乃添蛇足也, 岂立方之旨哉。 若五味犹能敛气生津生地尚可凉血泻火, 或少佐之。 庶几近理而当归之用殊失之矣, 或曰: 当归味辛可以润肾燥殊, 不知辛温之味, 乃流行之物非所以纳气也。 盖肾为水藏而阴生, 所谓水深土厚也。 动则气散而水溢, 所谓失藏其用也。 观水归冬旺而反涸, 长夏火旺而水行, 可想命名之义矣。 辛温之物加于纳气丸中宜乎否乎。 } 熟地黄[八两杵膏],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当归, 五味子[炒各二两], 生地黄[酒浸杵膏]。 上为末, 入二膏, 加炼蜜丸, 如桐子大, 朱砂为衣, 每舨五十尢, 空心淡盐汤下。 乌鸡煎丸, 治妇人百病, 血气虚劳, 赤白带下等证。 {鸡巽木也乌骨白毛金水相生木无火燥之义, 于妇人所宜者肝木为用, 而阴生阳长也, 但此方所配诸药虽以气血为主, 然参氏同官桂则温补太过苟非血虚气弱者不可。 } 黄蓍, 当归[各六两], 香附子[四两], 白茯苓[三两], 人参, 官桂, 熟地黄, 生地黄, 地骨皮[各二两]。 上为乌骨白鸡一只, 男用雌, 女用雄, 笼住, 将黄蓍末和暖曲丸鸡头实大, 喂鸡眼生眵, 吊死, 去肠肚及毛, 洗净挞碎骨, 入前药并纳鸡腹内, 用酒醋各一瓶, 煮一宿, 取骨焙干, 并研为末, 用汁打糊丸, 如桐子大, 短服五十丸, 盥汤下。 人参鳖甲, 治妇人一切虚损, 肌肉瘦瘁, 盗汗心忪, 咳嗽上气, 经脉不调, 或作寒热, 不思饮食。 {此方谓治虚损者为气血不足也, 故用参而肌肉瘦故用酥蜜以润之, 且酥蜜同杏仁甘桔又可润肺下气而除嗽也, 然气不足则寒而心忪血不足则热而盗汗, 故又于补气血之中一加柴胡地骨黄连以除热, 一加肉桂木香以温寒, 赤芍散血中之瘀, 杏仁破气中之滞, 胡连虌甲青蒿童便搜骨蒸之热, 而以麝香为引者, 是欲内外通而结热散也又何不足之有。 } 人参, 当归, 赤芍药, 杏仁, 甘草[炙], 桔梗[去芦], 柴胡[各一两], 地骨皮, 宣黄连, 胡黄连[各七钱半], 肉桂[去粗皮], 木香[各半两], 麝香[另研五分], 鳖甲。 上为细末, 用青蒿一斤, 研烂绞汁, 童子小便五升, 同熬至二升, 次入真酥三两, 白沙蜜三两, 再熬成膏冷, 力下众药末, 搜和令匀, 丸如桐子大, 短服五十丸, 温酒送下无时。 艾煎丸, 治妇人诸虚。 {此方调气调经行血养血凡艾附丸可以此作祖。 } 杜艾叶, 大当归[各二两], 香附子[四两]。 上醋煮半日, 焙干为末, 再用醋煮糊丸, 艾醋汤下。 蓍味丸, 补虚败。 {此补气秘方也妙在用黄氏以盐水漏炙, 用秫米以作糊丸以其能开胃也, 五味为佐, 惟虚而吸吸短气者宜之。 } 黄蓍[四两盐水浸火炙], 北五味[二两]。 上为末, 秫米糊丸, 空心盐酒下。

治无热虚劳

附子理中汤, 治真阳不足, 饮食难化, 大使不实, 肠鸣腹痛, 饮食畏寒, 手足逆冷。 {此方只在理中二字上体认仲景原作, 大丸为煎和渣同服理中妙处全在于此, 今矢其意深可惜也如大便不实者还宜遵之。 } 白术,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上锉, 每服四钱, 加生姜十片, 水煎服。 黄蓍建中汤,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 羸乏少力, 此药大生气血, 补益荣卫。 {理中者理土中之寒, 建中者温血中之寒, 当归建中则温荣以行血黄氏, 建中则温卫以行血曰: 大建中则气血俱温俱行矣, 用者须得此意。 } 黄蓍[三钱], 白芍药[炒四钱], 肉桂[一钱半], 甘草[炙二钱]。 右玖咀, 作一服, 加姜枣水煎, 食前服。 加味黄蓍汤, 治阳虚恶寒。 {里气足则外气充, 外气固则内气足, 此方内外相长而以肉桂通经脉于表里之间, 则阳虚之寒释矣, 其加附子又兼温内也。 } 黄蓍[二钱], 人参, 白术, 甘草, 肉桂[五分]。 上锉, 水煎服, 甚者, 加附子。 十全大补汤, 治妇人冷劳最妙。 方贝经闭血枯条。 浑身碎痛引子, 治妇人劳倦。 {主浑身之经络者肝也, 而肝所以藏血以荣周身之筝, 则一身之碎痛当以肝为主, 而生血之本以脾为主, 为脾统诸经之血也, 防风行肝气于周身, 白芷行阳明于血海, 甘术益中土以生血, 归芍荣肝木于周身, 附子温内而通所不通, 篙本行上而散至巅顶, 茯苓渗下而内达九渊, 虎骨续断其搜筋骨诸邪而定痛者, 欤其曰: 治劳倦者, 必每因劳倦而浑身痛者也。 } 虎骨[五钱], 防风, 本, 白芷, 茯苓, 甘草[炙], 白术, 当归, 白芍[炒], 续断, 附子[各二钱]。 上为粗末, 加姜枣煎, 不拘时服。 木香丸, 治妇人冷劳, 经胝不调, 脏腑气滞, 四肢疼痛, 饮食无味, 渐加羸瘦。 木香, 琥珀, 吴茱萸[泡], 当归, 牡丹皮, 赤芍药, 三棱, 附子[炮], 延胡索, 川芎, 干姜, 人参, 桂心[各半两], 北柴胡, 鳖甲, 白术, 厚朴, 熟地黄, 陈橘皮。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岳服三十丸, 空心温酒下。 戊己丸, 治新婚男子女人, 素禀虚寒滑泄, 饮食无味, 肌肉不生, 多睡少寐, 终日昏蒙, 夜多异梦, 畏寒喜热, 吃食呕吐清水, 状如翻胃, 此药养脾开胃, 滋血气, 长肌肉, 添精益髓, 补暖丹田。 {此方补气补血破气破血温气行血通气养血非真冷劳气滞血寒血凝者不可妄服。 } 茴香, 白庥苓, 香附子, 胡椒[五两], 人参, 甘草, 白术[二两], 朱砂[半两细研]。 上为细末, 生姜汁打糊丸, 如桐子大, 短服二三十丸, 空心食前白汤下, 日三服。 恟砂丸, 治妇人冷劳, 心腹积聚, 腹臃疼痛, 四肢羸瘦不食。 {此方全在破血散结, 虽曰: 治冷劳然实为心腹积聚日久以致瘦瘁也, 大概病根于冷而至于瘦, 故云: 然若非真确安敢妄用。 } 氅甲[醋炙], 仁[去皮尖], 木香, 灵脂[炒], 当归, 恟砂。 上为细末, 用恟砂膏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空心温酒下。

(治有热虚劳)

逍遥散, 治血虚劳倦, 五心烦热, 肢体疼痛, 头目昏重, 心忪颊赤, 口燥咽干, 搜热盗汗, 减食嗜卧, 及血热相搏, 月水不调, 脐腹胀痛, 寒热如疟, 又主室女血弱阴虚, 荣卫不和, 痰嗽潮热, 肢体羸瘦, 渐成骨蒸。 {此治肝脾血虚木郁不达而发热者最当引用门冬, 所以除五心之烦引用滞荷, 清肌骨之热一开表一清里具见不同, 皆因病而药之也加法俱平正亦可法。 } 当归[酒洗], 白芍药[酒炒], 白术, 白茯苓, 柴胡[各一钱], 甘草。 上锉散, 水一盏半, 生姜三片, 麦门冬二十粒去心, 煎七分, 不拘时服。 一方用薄荷少许, 无麦冬。 热甚, 加牡丹皮栀子炒。 骨蒸, 加知母地骨皮。 陔嗽, 加五味子紫苑。 吐痰, 加半夏贝母瓜蒌仁。 饮食不消, 加山查神曲。 发渴加麦门冬天花粉。 胸中作热, 加黄连栀子。 心慌, 加远志枣仁吐血, 加阿胶生地黄牡丹皮。 自汗, 加黄蓍酸枣仁。 久泻, 加炒黑干姜。 遍身痛, 加羌活防风川芎, 以利关节。 手足颤掉, 加防风荆芥薄荷。 气恼胸膈痞闷, 加枳实青皮香附。 怒气伤肝, 眠目昏花, 加龙胆草黄连栀子。 小腹痛, 加玄胡索香附子。 经闭不通, 加桃仁红花苏木。 左腹血块, 加三棱蓬术桃仁红花。 右腹气块, 加木香槟榔黄蓍散, 治妇人劳热羸瘦, 四肢烦疼, 心躁囗干, 不欲饮食。 人参, 黄芩, 当归[各七钱半], 赤茯苓, 赤芍药[炒], 黄耆,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地骨皮[各一两], 柴胡[一两半], 甘草[炙一钱半]。 右取咀, 短服四钱, 水一盏, 生姜五片, 煎六分, 去滓, 温服无时。 子芩, 凉心肺, 解劳除热, 使荣卫顺, 血不绝。 {较前方少四味, 而赤芍又不同即可以得其补泻之意矣, 以竹叶小麦为引者, 重在心肺之意。 } 黄蓍[一两], 人参, 白芍药, 白茯苓, 子芩,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半两], 苦梗[二两半], 上为粗末, 先用竹叶一握, 小麦七十粒, 水三盏, 姜三片, 煎至一盏半, 入药末三钱, 重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 知母散, 治妇人劳热, 磴瘦壮热, 四肢烦疼, 咽喉不利, 少思饮食。 {此方较前黄氏散无参氏归茯地骨, 而加知母射干升麻其重在咽喉不利也, 然参氏有肺热还肺之戒, 故不用而知母射干又泻火动大便亦宜思之, 若少思饮食, 从咽喉不利来则可用从脾胃不足来则不可轻用临症自考。 } 柴胡, 生地黄[各一两], 知母, 黄芩炒, 赤芍药[炒], 射干, 麦门冬[去心], 升麻[各七钱半], 甘草[炙微赤半两]。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淡竹叶二十七张, 同煎至六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 半夏散, 治妇人热劳, 烦渴囗干, 体瘦无力, 四肢疼痛, 或时寒热, 痰逆呕吐, 不思饮食。 {今人以半夏大腹之类性燥为劳热大忌, 而古方乃以半夏立名以治热劳岂非异哉, 且曰: 治烦渴口干尤异也, 如秦艽可治肢节之疼, 半夏可治痰逆之呕, 虌甲同柴胡以治寒热, 乌梅同参麦以治口干, 若大腹皮者又监制参氏之滞气也, 虽异何疑转而思之又怪夫今之不古者多矣} 黄耆, 北柴胡, 鳖甲, 大腹皮, 半夏, 知母, 苦梗, 人参, 赤茯苓, 秦九, 赤芍药, 麦门冬, 乌梅肉, 甘草。 上为粗末, 短服四钱, 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 秦艽散, 治心经有热, 血脉凝滞, 五心烦倦。 秦艽, 麦门冬, 当归, 生地黄, 地骨皮, 郁金, 苏木。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半, 水一盏, 红花少许, 同煎至七分, 温服。 若经脉调, 不用红花, 忌酒与热物, 此方可服一年。 鳖甲地黄汤, 治热劳, 手足烦心, 怔忡悸闷, 妇人血室有干血, 身体羸瘦, 不为肌肉。 {此方以地黄当归麦门以滋荣血脉, 以四君石斛以清胃补脾, 柴胡虌甲秦艽以治骨蒸劳热, 亦八物汤之加减若然以肉桂为佐, 我不敢信以为热劳法也即以为法须审其脉症何如。 } 鳌甲[醋炙], 熟地黄, 当归, 柴胡, 白术, 茯苓, 麦门冬[去心], 石斛, 秦艽, 人参, 肉桂, 甘草[炙]。 上锉, 每服四钱, 生姜四片, 乌梅半个, 水煎温服。 胡黄连散, 治妇人热劳, 体瘦, 经脤不通, 四肢疼痛, 囗干烦渴, 不得眠卧, 饮食减少。 鳖甲, 天灵盖[酥炙黄], 柴胡, 生地黄, 地骨皮, 黄蓍, 大黄[微炒], 犀角屑, 当归, 胡黄连, 青蒿, 黄芩, 赤芍药, 木香, 麝香。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一钱三分, 桃柳心各七茎, 煎至六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 犀角散, 治妇人热劳, 心胸烦热, 不思饮食, 四肢多疼, 经脉涩滞。 {此较前方大同小异而力量自是悬别。 } 犀角散, 黄芩, 甘草[炙各半两], 赤芍药, 虎仗, 茯苓,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 枳壳, 当归[各七钱半], 柴胡, 红蓝花, 鳖甲。 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去滓, 温服无时。 红蓝花散, 治妇人热劳, 四肢羸瘦, 经脉不通。 {赤芍虎杖土瓜根皆破血通经腹皮, 枳壳宽胸理气, 其他不过清心凉血解热而已。 } 柴胡[一两半], 红蓝花, 生地黄, 赤芍药, 当归, 鬼箭羽, 虎杖, 大腹皮, 麦门冬[去心], 土瓜根, 地骨皮, 枳壳, 甘草。 上为粗散,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 去滓, 温服无时。 鳖甲散, 治妇人热劳, 发渴壮热, 四肢烦疼, 渐渐黄瘦, 心胸躁闷。 {按此四方大同小异, 而柴胡赤芍地骨虌甲则常同, 而参氏大黄枳壳大腹之类, 则互有去取靳输者自有运斤之妙临症之际宜审症。 } 鳖甲, 柴胡, 麦门冬, 知母, 川大黄[微炒], 地骨皮, 赤芍药, 黄蓍, 人参, 黄芩, 桑白皮, 甘草。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葱白五寸, 豆鼓五十粒, 煎至六分, 去滓温服无时。 阿胶丸, 治劳嗽, 出血咯血, 发热哺热, 口渴盗汗。 阿胶[炒], 生地黄, 卷柏叶, 山药[炒], 大蓟根, 五味子[炒], 鸡苏, 柏子仁[炒], 人参, 防风, 麦冬。 上为末, 炼蜜丸, 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 细嚼, 麦门冬煎汤下。 猪肚, 治妇人热劳羸瘦。 北柴胡, 赤茯苓, 人参, 黄蓍, 黄连, 地骨皮, 木香, 桃仁, 鳖甲。 上为细末, 用好猪肚一枚, 净洗, 将药末入猪肚内, 以线缝合, 蒸令烂熟, 于磁器内研如膏, 丸如梧桐子大, 食前, 粥饮下三十丸, 午食前再服。

(治骨蒸劳瘵)

加味四物汤, 治妇人骨蒸。 {此方以四物生四脏之阴, 以地骨牡丹解骨蒸之热, 其加白术者以土为万物之母也, 大意如此。 } 当归, 白芍药[炒], 川芎, 生地, 地骨皮, 牡丹皮[各等分]。 上咬咀, 每服六钱, 水煎服。 一方加白术。 黄连散, 治妇人骨蒸劳热, 四肢昏沉, 背膊疼痛, 面色痿黄, 渐渐无力。 {夫肾之余气结而成骨, 心火上烁久则为蒸, 此方以黄连木通犀角麦门导心热`, 柴鳖地骨清骨热, 知芩救肾之母, 龙胆泻心, 知母白术甘草和诸药而保脾, 如是则壮火去而少火生, 水日旺而骨蒸去矣, 又何劳热之有。 } 黄连[去须], 知各[一两], 鳖甲, 柴胡, 木通, 麦门冬[去心], 白术, 地骨皮, 黄芩, 犀角屑, 龙胆草[去藤], 甘草。 上为粗散,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生姜一钱, 淡竹叶二七片, 煎至六分, 去渣, 温服无时。 青蒿散, 治妇人骨蒸劳热, 四肢烦疼, 日渐羸瘦。 {前方有茷通犀麦, 此方有氏蒿桑栀, 此又何也, 然栀连龙胆所以清水火之热, 桑地知母所以泻肺金之热, 柴胡虌甲青蒿解骨蒸劳热, 然肺写则气伤于上, 火去则土无以生, 故用黄氏白术甘草者, 所以发巨桥之粟以保赤子于干戈之地也。 } 青蒿, 鳖甲, 柴胡[一两半], 黄连[去须], 黄耆, 桑白皮, 白术[各一两], 栀子仁, 知母, 地骨皮, 甘草[炙各半两], 龙胆草。 上为粗散, 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一钱三分, 煎至六分, 去渣温服。 柴胡散, 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 胸膈痰壅, 腹胁妨闷, 不欲饮食。 {此方重在咳嗽痰壅腹胁妨闷上, 故用大黄半夏。 然大黄半夏为今人所摈, 岂古人之不如今人欤, 善用者当自得之, 嗟乎阅古人之方我于今人之病深有慨焉。 } 柴胡, 桑白皮, 麦门冬[去心], 赤茯苓[各一两], 川大黄, 枳壳, 百合, 秦久, 紫苑[洗], 黄芩, 赤芍药, 知母, 木通[各七钱半],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甘草[炙各半两], 鳖甲。 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一钱三分, 煎至六分, 去渣, 温服无时。 河车丸, 治劳嗽, 一切劳瘵虚损骨蒸等疾。 柴河车, 拣参[一两], 白茯苓, 干山药[二两]。 上为细末, 入河车汁, 加曲糊为丸, 如桐子大, 以少麝香末为衣, 每服三五十丸, 米饮温酒监汤任下, 空心服, 嗽甚者, 五味子煎汤下。 www.med126.com/wszg/蓍丸, 治妇人骨蒸烦热, 四肢赢嗽, 疼痛, 口干心躁, 不得眠卧。 {此方补气益精养血安神清肺热解劳热宽胸阳为主, 而郁李杏仁虽能润燥, 然大便滑者不宜。 } 黄耆, 麦门冬, 茯神[去木], 北柴胡, 生地黄, 甘草[各一两], 酸枣仁[炒], 郁李仁, 枸杞子,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人参[去须], 黄芩[各七钱半], 百合, 枳壳, 赤芍药, 知母, 秦久[各半两], 鳖甲[制二两]。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清粥吞下三十丸, 无时。 地黄煎丸, 解劳生肌进食, 活血养心。 {按骨蒸方中未有不用柴胡虌甲者, 而此方以诸汁熬膏以润肺除热消痰为主, 然恐滞膈损脾, 故又佐以参术山孳茯苓麝香之类以疏启中气, 而柏子远志又所以养脾之母而润心也, 如肌肤燥涩而气血两虚者请尝试之何如。 } 生地黄汁, 杏仁汁, 生姜汁, 汁[各五升], 薄荷汁, 鹅梨汁[各一升], 法酒[二升], 沙蜜[四升, 上共合一处, 慢火火熬成膏, 入后药。 ] 北柴胡[三两], 木香, 人参, 茯苓, 柏子仁, 山药, 远志肉, 枳实[麸炒], 白术[各一两], 秦九, 苦梗[各二两], 麝香[半两研], 熟地黄[洗焙酒蒸四两]。 上为细末, 以前膏和丸, 如桐子大, 食后甘草汤下二三十丸。

(治传尸劳)

天灵盖散, 治妇人传尸骨蒸, 四肢无力, 每至晚间即热, 两颊红色, 饮食不下, 心神烦躁。 {传尸者彼此传染相续而亡其症亦大相类, 然以为传尸有虫形变不一故多难治, 此方以天灵盖祛伏尸, 安息香逐邪崇, 阿魏桃仁槟椰祛虫, 其余诸药则补气血, 清骨热消痰而已别无所奇, 而其妙则在童便桃枝柳葱姜而已。 } 天灵盖[酥炙], 安息香, 地骨皮, 当归, 人参, 山栀子仁, 贝母[去心], 黄连, 桃仁, 槟榔[各一两], 生干地黄, 氅甲[醋炙], 北柴胡, 赤茯苓, 麦门冬[各一两半], 阿魏[半两]。 上为粗末, 短服四钱, 以童子小便一大盏, 柳桃枝各七寸, 生姜五片, 葱白五寸, 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 益母草, 治妇人骨蒸劳瘦, 月候不通, 心神烦热, 四肢疼痛, 不能饮食。 益母草, 青蒿[各二斤], 桃枝, 柳枝[各一握长一尺]。 以上四味锉细, 用童子小便一斗, 于银锅内煎至三升, 绞去滓, 煎成膏。 柴胡, 赤芍药, 犀角屑, 鳖甲[制三两], 桃仁[制净五两], 天灵盖[酥炙微黄], 朱砂[细研水飞过], 木香, 甘草[炙各一两], 麝香[半两细研]。 上为末, 用前膏和捣五七百忤, 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煎乌梅甘草汤下, 无时。 獭肝, 治妇人骨蒸劳热, 体瘦烦疼, 不欲饮食。 {与前方小异而此重在獭肝。 } 獭肝[一具], 鳖甲[醋炙], 北柴胡[各一两半], 川升麻, 桃仁[制], 天灵盖[酥炙], 犀角屑, 栀子仁, 地骨皮, 知母[各一两], 黄耆[七钱半], 甘草[半两], 麝香[二钱半研], 朱砂。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温水下, 无时。 治妇人骨蒸传尸劳瘦方。 麝香[七钱半], 犀角屑, 木香, 白术, 鬼箭羽[各一两], 虎头骨[酥炙黄色], 天灵盖[醋炙黄色], 雄黄[另研], 桃仁[去皮尖麸炒黄], 朱砂。 上为细末, 入研药和匀,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温水下, 此药辟疫亦可。

(治血风劳)

人参荆芥散, 治妇人血风发热, 身体疼痛, 头昏目涩, 心忪烦倦, 寒热盗汗, 颊赤口干, 痰嗽胸满, 精神不爽。 {血风劳者若血虚肝热生风而成劳者乃内热劳症, 其有外邪乘者又为外致之病, 当两分看此方以十全大补去黄氏白芍而加荆芥防风, 盖荆芥乃行散肝中结血, 即火郁发之之意, 而桂心之用乃古方之常当自斟酌。 } 人参, 荆芥穗, 生地黄, 北柴胡, 鳖甲[醋炙], 酸枣仁[炒], 枳壳[制], 羊角[别镑], 白术[各七钱半], 当归, 川芎, 防风, 桂心, 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 每服五钱, 生将姜三片, 水煎热服。 地骨皮散, 治妇人血风, 气体虚弱, 寒热发渴。 {前方兼治心此方兼治肺, 而官桂之用意非气热所宜于血风二字不知将何以解。 } 地骨皮, 桑白皮, 枳壳, 前胡, 黄耆[各一钱半], 人参, 白茯苓, 白芍药, 加皮[各一钱], 柴胡[二钱], 官桂,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 水二钟, 生姜三片, 煎至一钟, 不拘时服。 大效油煎散, 治血风劳气, 攻注四肢, 腰背疼痛, 呕逆醋心, 不思饮食, 日渐羸瘦, 面色痿黄, 手足麻痹, 血海冷败, 神效。 {此方以川乌姜桂等药为主是真治血中有风也, 故其出症皆属之风冷攻注等病也, 其煎法以生麻油漏钱岂非入肝润燥欤, 若谓煎不可搅吃不可吹又不知其深意也。 } 五加皮, 乌川炮, 芍药, 海桐皮, 牡丹皮[各一两], 川芎, 桂心, 干姜[各半两]。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生麻油浸钱一文, 同煎至六分温服。 常服以油浸二钱, 煎药时不可搅, 吃药时不可吹。

(治血风劳方)

{此又治在风热清而血自旺也可为良法第恐人不自悟耳。 } 荆芥穗[二两], 白芍药, 牡丹皮, 防风, 地骨皮, 白芷, 黑豆, 甘草[各一两], 川芎[二钱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水一中盏, 姜三片, 枣一枚, 葱白一寸, 煎至八分, 温服无时。 万全逍遥散, 治血风劳, 五心烦躁, 心多怔忡, 恍惚忧惧, 头目昏重, 夜多盗汗。 人参, 黄蓍, 白术, 白茯苓[去皮], 柴胡[去苗各等分]。 {既治血风何为尽用气药, 况以气药而欲治以下诸症似亦不能, 愚谓此方非治血风劳乃治气虚症也用者审之。 } 上为散, 每服三钱, 入甘草一寸同煎, 温服。 熟干地黄散, 治妇人血风劳, 冷气攻心, 心腹疼痛, 四肢不和, 饮食减少, 日渐羸瘦。 {既治冷气当同前方入无热虚各条内, 然以风名而有风药, 以冷名而有热药, 以劳名而有治劳药, 以血药补血散血, 以气药补气行气, 用平胃以和脾胃, 而除心腹之疼, 用羌桂以通经而除四肢之病, 盖以错杂之邪而用错杂之药, 今之所谓良医概如此。 } 熟干地黄, 柴胡, 黄蓍, 苍术, 牛膝[各一两], 鳖甲[醋炙黄二两], 白芍药, 当归, 姜黄, 琥珀, 厚仆, 川芎, 陈皮[去白各七钱半], 木香, 羌活, 桂心[各半两]。 上为散, 每服四钱, 加生姜半分, 水煎热服。
相关文章
 天麦二冬散(《保命歌括》卷八)
 赤茯苓汤(《医学金针》卷三)
 湿病流于经络,发脓痈当采用何法治疗?
 邪毒在表证
 世卫”公布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下巴经常长痘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