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医话:我的大学(一)? 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 ? ? 

? ? 1973年,回城不久的我被当地政府分配去当中医学徒。我拿着卫生局给的介绍信,跨进了一家当地有名的医院。医院在县城的中心,是座深宅大院,紧贴着石板大街:石库门,青砖厅堂,落地花格长窗,天井,厢房……,可能原来有好几进,但仅剩三进,都成了挂号室、诊室、药房、化验室、注射室、供应室等,最里面是一栋别致的两层小洋楼,那是住院部。我在这个医院中度过了六年的时光。

? ? 老师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叶秉仁先生。他当时六十多岁,肤白,头发胡子花白,对人特别客气,经常点头微笑,是大家所说的“大好人”。先生与我是同乡,且与我父母是世交,一口县城东乡话,听来十分亲切。所以,与先生交往,我从未有过半点的隔生。

? ? 叶先生的医术很好。据说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长期在农村行医,在调到城里之前,是东南乡知名的好医生。他既能打针背药箱,又能开方子,是在临床上打拼过来的。叶先生最善于辨病,常常能在一般的腹痛腹泻病人中发现肝癌胃癌、肠癌等病。那时医院有个工友,恰好在唐山大地震期间,每天脓血便,按痢疾治疗未效,叶先生一看,说是肠癌,后来果然死于此病。他对疾病的转归非常清楚。他管的病人,绝对不会死在他手里。发现蛛丝马迹,他早就作出处理,或转院,或会诊,或向病人家属说清道明。所以,就是病人死了,家属还是千恩万谢。叶先生还有一手过硬的临床诊疗技术。他不仅能熟练进行胸腹腔穿刺,那些连护士都打不进的小儿头皮静脉针,老人竟然能一针见血!这都是当年在农村卫生院练出来的。后来因为手抖,也就不摸针筒了。

? ? 叶先生的医德更是感人。跟他抄方多年,从未看到他与病人红过脸。那年,先生负责创建中医病房。他不仅每天查房,晚饭后还要去病房转一转,和病人聊聊天。冬天查房,他听诊时常常先用手焐热听诊器,然后轻轻放到病人的胸口。有次,病房收住了一位老工人,大便几天不通,用药无效,先生竟然毫不犹豫,戴上手套,亲手为病人掏大便。其情其景,至今历历在目!

? ? 我跟叶先生学医的第一天,就是坐在他旁边抄方。所谓抄方,就是先生口述配方,我抄录在处方笺上。中药药名虽多,但经常抄,也就慢慢记住了。那个时候,诊室里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很多都是大病重病。这些病人都是我学中医的“教材”。先生看病时,常让我触摸病人的肝脏,那时常常发现肝脏边缘不整的肝癌患者。遇到心脏病人,先生会教我听心音。然后在纸上画一圆圈,中画一十字,给我讲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先生对方剂很熟悉。遇到比较典型的用方,他就会教我他编的方歌。先生编的方歌,一般仅两句,且不拘泥于格律,只要记住顺口就可。至今我还记得逍遥散的方歌:调肝理脾服逍遥,三白(白芍白术、白茯苓)荷(薄荷)草(甘草)当(归)柴(胡)烧(煨生)。开始我用先生的方歌,后来我也学着先生的方法自己编方歌,普通话、方言俚语,全用上了,力求形象诙谐,力求好记。比如小青龙汤方歌:黄(麻黄)白(白芍)干(干姜)细(细辛)小青龙,五(五味子)桂(桂枝)半(半夏)草(甘草)居当中。三仁汤方歌:三人(杏仁、蔻仁、薏苡仁)扑(厚朴)通(通草)滑(滑石)下(半夏)来。这样一来,兴趣大增,方剂能记住了,但是先生的方歌倒反而忘掉了,实在惭愧!

? ?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全国大搞中草药运动。先生积极响应,研究草药。他常用马兰根、板蓝根治疗感冒,用白槿花、马齿苋、望江南治疗痢疾,用马兜铃鱼腥草治疗咳嗽吐痰;用白花蛇舌草、虎杖根治疗肝炎,用仙鹤草墨旱莲治疗出血,用合欢皮夜交藤治疗失眠,割人藤、爪草治疗结核,夏枯草、稀莶草治疗高血压金钱草海金沙治疗结石,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八月扎、蜀羊泉治疗肿瘤,鱼腥草、墓头回治疗带下等。先生说,政府有号召,我们必须响应。他一生谨慎,所以他的家庭成分虽然比较高,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均未遭大难,这和先生的政治反应敏捷有关。说实话,这些草药的效果平平,但先生还是老老实实地在临床使用,并不断摸索。后来,他竟然创制了几首草药方,代表者有银蝉玉豆汤:用银花蝉蜕玉米须赤小豆连翘浮萍白茅根、冬瓜皮、车前草,水煎服,主治急性肾炎。还有治疗乙型脑炎的银翘青板汤,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他也用来治疗流行性感冒

? ? 叶先生家与我家住得很近,下班后,我俩常常一路走,一路聊。路上先生和我讲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和病人交流。他说当医生不要将话说绝,因为临床情况复杂多变,要多长心眼。他说周总理说过,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医生,就是要不断学习,学到老,还学不了。他也常夸我聪明,但同时又告诫我不能骄傲。我常常晚饭后就去叶先生家。他会让我看他的笔记本。内容大多是按病种摘抄的临床报道和经验介绍,中医西医均有,分门别类,用钢笔圆珠笔抄写,如蝇头小楷,非常秀美。

? ? 叶先生健谈,尤其是他高兴的时候,常常谈他的往事。这些往事,几乎都与医有关。他讲过当年在上海读书时,有位调皮的学生将巴豆塞进糕点“壳黄”中,结果让误食的同学大泻不止,说到此,他常常像孩子般地笑起来,好像回到当年。在说他对他学术思想影响比较大的事情,莫过于传染病的治疗。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他刚从学校毕业返乡行医,适逢霍乱大流行,踌躇满志的他立即按张锡纯先生介绍的卫生防疫宝丹配制后分发病员,但收效不理想,后来采用补液才活人很多。后来,又遇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行,他先用白虎汤葛根汤等治疗,但都效果不如磺胺类药,更不如青霉素。这对他的触动很大。后来,叶先生笃志于中西两法治病。最让先生骄傲的,也是他反复提起的,是60年代中期参与苏州地区乙型脑炎抢救小组工作的经历。当时,他不仅熟练使用酒精擦浴、冬眠灵等物理及药物疗法,同时,他配制了抗病毒退热的验方银翘青板汤,并成功地使用平胃散解决了患儿的胃液潴留,用白虎汤治疗过高热等。因此,叶先生受到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表扬,并将他调入县中医院。他常常对我说,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这是先生一生行医经验的总结。先生是极力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也是一生进行中西医结合实践的。

? ? 我在先生身边学了三年。满师的那天,叶先生笑着说:从今天开始,要叫你小黄医生了!从此,我开始独立行医。我将先生的诊余医话整理成文,以《杂谈偶记》为题发表在当时声名显赫的《中医杂志》上。先生十分开心。后来。我考上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每年回家,总去叶先生家看望他。1988年,先生不幸被撞股骨颈骨折,从此卧床未起。经常高热,尿路感染,他开始消瘦。记得1993年春节,我回去看他。他思维有点乱了,但还能认识我。他喃喃地说要去深圳,还要干番事业。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当医生!

? ? 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医生。

  图为本文作者与叶秉仁先生合影于1987年在江阴市召开的曹颖甫先生学术讨论会上。
[ 此贴被黄煌在2008-07-06 17:30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我想起恩师说的,要么不学,要么就认真学,认真干。。。
深有感触。。。。。。。
老师的老师真令人敬佩……

-------------------
很多的近代中医都是说西医在治疗急性病特别是传染病中比中医强出太远,但也可以看出不少中医的医案疗效非凡,倒底是个案的成功?还是适应症未能为大多数医生掌握呢?我一直存有这个疑问。

-------------------
比如小青龙汤方歌:黄(麻黄)白(白芍)干(干姜)细(细辛)小青龙,五(五味子)桂(桂枝)半(半夏)草(甘草)居当中。三仁汤方歌:三人(杏仁、蔻仁、薏苡仁)扑(厚朴)通(通草)滑(滑石)下(半夏)来。这样一来,兴趣大增,方剂能记住了

对于药物多而不易记的方子,我也是用类似的法编。比起那教材的好记多了

-------------------
文章谋篇得法,语句精练,见文字功力.更见尊老敬师的优美感情!为吾辈学习的榜样!

-------------------
引用第2楼罗本逊于2008-06-05 23:18发表的  :
很多的近代中医都是说西医在治疗急性病特别是传染病中比中医强出太远,但也可以看出不少中医的医案疗效非凡,倒底是个案的成功?还是适应症未能为大多数医生掌握呢?我一直存有这个疑问。

诚然西医治疗传染病疗效肯定,但中医也决非仅是个案的成功.解放前我乡霍乱流行,死亡者甚多,曾祖父运用王清任的方药治愈了大量的病人,曾经轰动一时.,1958年,我国很多地区流行肠伤寒,祖父运用六经辩证,以经方为主治疗了206例病人,死亡者仅四例,得到了卫生部郭字化副部长,吕炳奎先生的肯定,并在保定召开全国中医药会议,向全国推广此经验,此成功经验有力的说明了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疗效,我市市志里亦有记载.

-------------------
王凤仪老先生倡导做人要 各正本位、各行其道!
黄师堪为楷模!
对尊师的敬重,学子之道!
对学生的爱护,为师之道!
对病人的负责,为医之道…
令人尊敬!
见贤思齐,与己自勉!

-------------------
从这篇文章中看出黄老师尊师重道的美德,数十年感恩不忘,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38岁时,朱老破格的把我收下了,(当时他带研究生)第一天就讲了朱丹溪大器晚成的典故,看来我要让他老人家失望了.
.

-------------------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令人感叹,感动!

-------------------
不是人人都可以幸运地有师傅传授的,不知我什么时候有缘结识一个师傅呢?...

-------------------
引用第9楼wanner于2008-06-09 22:51发表的  :
不是人人都可以幸运地有师傅传授的,不知我什么时候有缘结识一个师傅呢?...

我也有同感同愿。很为黄老师的师生情谊所感动。

-------------------
我第一次见到黄老师是在老门诊部的诊室,那是1988年,算起来他三十多岁,可是当时我以为他有四十多,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样子.
那是一个好的年代.

-------------------
引用第11楼keke于2008-06-11 13:33发表的 :
我第一次见到黄老师是在老门诊部的诊室,那是1988年,算起来他三十多岁,可是当时我以为他有四十多,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样子.
那是一个好的年代.


不知黄师如何保养的?
可否与后学分享!
期盼…

-------------------
看到此文,竟然泪湿眼眶,
黄教授不仅医术高明,文章也写的非常好,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恩师的怀念,
因为感恩,故有此博大胸怀吧!

-------------------
我把此文交给叶老的女儿——江阴市儿科名医叶鉴芬老师,当时她很忙,当知道是老师写叶老的文章,她急切的浏览了老师的文章,那种感动之情溢于颜表,她红着脸,眼中似带泪花,连声道谢!我想,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

-------------------
师恩如天,终生难忘,令人百感交集.......................

-------------------
师恩浩荡

-------------------
银蝉玉豆汤  和  银翘青板汤  介绍剂量,我们好用

-------------------
感谢恩师`

-------------------
有幸见到叶老照片

-------------------
敬佩

-------------------
认同
像倪海厦一味的排斥西医也不必
各有所长 必要时长长联合才好(当然这很难)

向叶先生及黄先生致敬

-------------------
感动! 向黄老师学习!

善知识可遇不可求啊!是缘分也是福分。

-------------------
引用第2楼罗本逊于2008-06-05 23:18发表的  :
很多的近代中医都是说西医在治疗急性病特别是传染病中比中医强出太远,但也可以看出不少中医的医案疗效非凡,倒底是个案的成功?还是适应症未能为大多数医生掌握呢?我一直存有这个疑问。

我也感到很疑惑.

-------------------
自编除烦汤方歌
除烦汤舒(苏)服(茯)下(夏)
黄侄(栀)叫(翘)吉(桔)普(朴)

-------------------
哎  

-------------------
学习心得:中医也要权变  廉价高效低风险的治疗才是王道

-------------------
象叶老师这样的医生,在今天已经不多了.

-------------------
名师出高徒!

-------------------
名师出高徒

-------------------
呵呵,尊师重道应该,也让人感动!但是中西医结合,天方夜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一花一草尽嫣然!那些想中西医结合的“英雄们”,愿你们死得其所!

-------------------
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
相关文章
 小儿乳食停滞
 清风散(《古今医鉴》卷七。)
 无辜疳伤疮
 滋阴清膈饮(《准绳·类方》卷三引《医学统
 一奇散(《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黄柏止泻汤(《千金》卷二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