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转帖)跟师日记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这是几个学生在任之堂跟诊期间的日记,希望对大家学习中医有帮助,现慢慢上传。
1
我们在广州看完余老师的《传统中医》、《万病从根治》、《医间道》这三本书,收获特别大
从简单的偏方,如茴香治盆腔积液,霜桑叶子眼,二丑粉治小儿食积发热,到复杂的组方、升降、动静、散收,如麻黄大黄,治肺肠寒包火、牙疼,yin羊藿、小伸筋草配合,治腿脚肌肉抽筋,霜叶配麻黄,治肝肺郁火。
这些知识,我们意犹未尽,于是发了封邮件给老师,想上湖北来随老师临床。
我们与老师素未谋面,没想到一封邮件,老师居然来者不拒。只要是热衷于学好中医的,老师的医道大门都是常敞开的,而且老师还悉心栽培。
当天下午,我们就受到老师的邮件回复,老师说,上来吧,把中医思路理顺一下。
于是,我们就决定周六坐火车北上,到湖北十堰市任之堂大药房。
一直以来,我们都想把中医的理法方药思路理顺,自己理顺,才能帮病人理顺。
记得古人说过一句话:“与其昏昏,使人昭昭,可乎?”自己没有弄懂,想叫别人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这次北上,一方面要理顺我们的中医思路,坚定将来走好传统中医这条路,另一方面,也想在真正传统中医临床上学到些东西。
这个时代,真正传统中医,是少之又少的,我们能够有这个师缘,也是弥足珍贵的。人生能碰到良师、善知识,这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
上来之前,我们也考虑到北方那么冷,还要带些什么东西呢?该如何解决吃住的问题?最后,决定带上被子跟豆浆机,以及冬天穿的各类大衣。
准备就绪了,我们就满心期盼周六的到来。

2
周六(2月18日)早上七点,我们就做地铁到广州火车站,买好九点半的火车。我们从广州出发,一直到第二天清晨五点半,才能到达湖北十堰市火车站。这期间,一共要坐二十小时的火车。
车上我们两人吃了些泡面,还碰巧遇到了湖南的一位民间郎中。
他说,他最善治肝癌,而且专治那些大医院没治的肝癌,有救的他不救,而且他的治愈率达九成以上。
我们听得不可思议,如果真有这个本事,那在医界里,岂不是只手遮天了。
江湖话,听一半,信一半,这样我们照样跟他闲聊,听他吹水。
他说,他治疗肝癌,只用一味药,而且这秘方是他祖上传下来的。
他当然没有把秘方告诉我们。
后来,我们随余老师临床后,余老师讲课时,就特别讲到这点,果真有这么一味治肝良药,它的名字就叫做“穿破石”。
穿破石这味药,性情平和,却后劲十足,针对各种肝胆系统的癌瘤、结石、囊肿,都有良效,真乃良药也。
这民间郎中都快六十岁了,还奔波各地,替人看病,精神仍然很健旺。
他看到我们坐在火车上也盘腿打坐,就凑过来跟我们谈一些修行的东西。
他说,修学首先要学会忘记,最重要的不是学会多少,而是能够忘掉多少,人忘的东西多了,他身心灵就干净,干净的身心灵,就更容易接近道了。
他又说,他每天都要坐在那里学忘记。
之后,我们又谈到养生。
他说,养生在饮食上,健不健康,就看大便。他自己一生吃得粗粗糙糙,从不精挑细食。如果使用各类营养保健品,身体就会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这样身体就容易被营养保健品功能代替,很容易生病。
这点我们也深有体会,我们吃清淡素食的人,食物虽然粗粗糙糙,但吃后却身心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正如郑板桥所说: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盖天水菊花茶。”
这样的人生全在知足常乐啊!

3
第一天,2月19日。
火车一下来,就是周日早上五点半,已经到十堰市火车站了。
我们一出火车站,气温骤然下降,明显比广州冰冷。
路在口中,我们随口就问火车站广场上扫地的大叔,这二堰小学怎么走?
那大叔戴着耳罩,吐着白气说,就坐那五路公交车。
北方这么冷,要戴耳罩,我们是第一次见,这大概是因为耳朵是血液循环最差的地方,最容易病发冻疮吧!
一上五路公交车,问司机哪里下车可到。
司机说,盐业公司一下车,走不远就到二堰小学了。
这样,我们几分钟就下车了,走到小学门口,才六点多。今天又是礼拜天,小学没什么人,我们就先吃两碗面条,以暖暖身子。
我们反复交代面店的老板娘,别放辣的,没想到吃那面条,还是又咸又辣,从小到大,还真没有吃过这么咸,这么辣的面。
北方人口味特别重,这回算是见识了。
我们进到二堰小学里面等,怎么也找不到任之堂大药房,在操场上问了几个过往上班的人,他们都说这小学里面哪有药房啊!
由于太冷了,我们便在操场上跑了几圈,这时,太阳刚刚出来。
后来,问了一个阿姨,才知道任之堂大药房,是背靠二堰小学,朝向二堰桥头的。
当我们走进任之堂大药房时,老师已经开始坐诊了。
药房里面排着几十个病号,出出入入,好不热闹。
抓药的人也在忙,煎药、熬药的人也在忙,老师周围排满了人。
老师正忙着看病,我们也就不上前打搅,先把行李放在门口,坐在椅子上,看着老师为病人号脉看病。
来这里看病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
而十堰市周围的当地人,似乎还不知道老师的名声在外头有多响。
有个病人还风趣地说,这叫“墙里开花墙外香”。
许多病人都是看了老师写的书,慕名而来的。他们有不少是住在药房不远的车厢宾馆,特地住下来调养身子。
老师一般是上午号脉、处方,下午和晚上制药、写文章。
黄帝内经》说:“诊法常以平旦。”早上的脉比较准,西医也是在清晨饮食未进之时,抽血来检查身体代谢状况。


待到病人稍微减少的时候,我们才上去跟老师打招呼。
老师很高兴,直接把处方丢过来,要我书写,他念方药。
老师诊脉的方式比较特别,正对病人双手握脉。
老师说,这样摸脉有利于觉察人整体气血阴阳左右平衡。
这正应了买书上所说的:“架势对了,后面的都对了。”
老师的太爷也常说:“做事先做势,把式不对永远难成正果。”
上午看的病比较杂,有小柴胡汤证,有交泰丸汤证,有逍遥散汤证,我体会最深的是老师升降的思路。
老师常用龙骨牡蛎,降气收敛,引上焦阳亢之火,归入下焦,以暖腰肾之寒。
老师称这种治法为,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使寒热对流,疾病不治自愈。
现在有不少病人,都是上热下寒,阳气郁在里面,发不出来。加之生活水平上去了,身体补药、补品又吃多了,这样胸膈以上尽是郁热,而腰脚以下却是一派虚寒。
这时,单清热则伤腰肾、脾胃,单温补则助热燥火。
老师则用栀子豉汤,宽降胸中郁热,再以葛根黄芪,升清阳,牡蛎、黑豆,降浊阴。
若患者周身气机不顺,老师还常用枳壳桔梗木香,枳壳、桔梗,一升一降,木香,则理三焦之气滞。
这样利用自身之补力,来滋养自身之虚寒,令寒热虚实对流,气机活动斡旋起来,则身体会自动恢复平衡,那么虽然没有直接服用补药、泻药,却能起到比补药、泻药更好的效果。
其实人体跟国家一样,就有贫富差距,沿海跟内陆,城市跟农村,就有不同。老师这种治法,有些类似于南水北调工程,消除人身体的两极分化,是上焦的燥热能下行,下焦的虚寒能得以温暖,气机相互对流,疾病不治而自愈。

5
今天刚好是周日,下午老师就要去爬山,一般下午老师是不看病人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去爬山,与大自然新鲜空气相互交流,对身体健康帮助是相当大的。可当代人却很难腾出时间来锻炼身体,老师也一样,病人非常多,所以他说,爬山是件奢侈的行为。
确实,对于当今闹市生活,浮躁的现代人来说,想要闹钟取静还真不容易。所以说,最奢侈的消费,不在餐厅、超市、步行街,而是在深山老林里。
这样,老师就带我们去十堰市出名的牛头山,我们坐车到滟湖公园,公园上去就是巨大的牛头山了。
我们一开始就沿着台阶往上走,初春刚到,树木还没有完全抽芽吐绿,故而能辨识的药草不多。
我们刚写完医道系列小说第一部《初涉医林》,现在也准备写第二部《药海遨游》,正需要多识辨些药材,故而老师一路上,凡逢到有特色的药草,都停下来说一说性味功效。
我们一爬山小山坡,老师就指着一丛绿色的蔓藤,说这是忍冬藤
这忍冬藤是银花的藤,极有特色。冬季不凋,仍然油绿,故名忍冬。金银花又名双花,主要是清热解毒的,而忍冬藤由于它是藤类,植物的藤就像人体的经络一样,它还能通经活络,不仅可以治疗外感风热毒邪,还可以清经络湿热之邪而止疼痛。
所以,忍冬藤这药还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非常有效果。
山道的另一边,又有两面针,老师摘下一把给我们看,非常形象,叶子背面两边都带有针刺。
《中草药辨认秘诀》中说:“叶边有刺皆消肿。”
这两面针,两面都有刺,不用多说了,都可以消肿排脓,清热解毒、凉血。
这让我们想到两面针牙膏,用它刷牙,可以对治牙龈肿痛,这里面就有它的道理。
往上爬时,我们又看到一大片的木通,这木通可是龙胆泻肝汤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味药。八正散、导赤散中也用到木通,它可以把心肝热火往下引导,从小肠膀胱排出。
木通还可以通血脉、通乳汁,所以手脚有湿热痹痛,产后乳汁不通,都有大用。
一路上,大凡青青小草,皆可入药。比如,有像鸡尾巴一样的凤尾草,老师说它可以治疗热毒泄痢,长在石缝间,油绿油绿的。
还有已经焦枯的艾叶,我们抓上一把揉碎,然后一闻,芳香味扑鼻而来。古书上说“艾治百病”,这艾叶有如此神效,应该是跟它做成艾条分不开吧。
老师说他常用艾叶与苦参相配,一个温开,一个苦降。专治疗肠道湿度积滞,排不干净,这也是一升一降的思路。
接着,又有益母草,不过已经苦干了。老师方中也常把益母草与黄芪相配,一个升清气,一个利浊水,还能补气活血,对各类白带异常、蛋白尿都有疗效。
大路旁边还有一颗颗高大的树木,结着一串串像小葡萄籽一样的果实看,老师说这是女贞子
原来这就是女贞子,女贞子又叫做冬青子,就是冬天结果,还非常青绿。《药性赋》说:“枸杞女贞,并补肝肾。”枸杞、女贞合用,可以补肝肾,除虚热以明目。
现代人有很多事久坐电脑旁,导致肝肾阴虚、视力减退、目暗不明,眼睛还热火热火的。这时,用上这组药对来泡水喝,就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随手采摘了一大串女贞子,尝了尝,甘甘甜甜的,满嘴都是津液,相信可以生津止渴,不禁又多吃了几颗。
这女贞子是二至丸里面的两味药之一,代表冬至,冬至日采摘。另外一味药叫旱莲草,代表夏至,夏至日采摘,这两味药能交通人体心神阴阳。老师常把二至丸与交泰丸连用,治疗各种心肾不交失眠

6
下山时,我们路过十堰市的批发市场,老师买了两大袋的核,十多斤,我们两人各帮忙提一袋,老师说十堰本来就是盛产核桃的地方。
原来如此,那么好的核桃,居然十块钱一斤就买到了。在广州没有二十块钱是买不到的。核桃也是中药,而且是良药。
在著名的汤头青娥丸中,核桃跟补骨脂杜仲相配,专补命门壮元阳,治疗各种阳痿早泄遗精、腰脚酸痛。
核桃能补脑,可作食疗,治弥漫性脑萎缩、记忆力衰退。
这核桃一掰开来,里面正类似大脑的各路回沟,这正是中医以形补形的思想,故核桃转入腰髓。
不过这补骨脂不可多放,虽然说补骨脂能温肾,补精髓于劳伤。但老师说,补骨脂放太多容易恶心。
这青娥丸据说还大有来历的,即“青娥何须笑我老”,就是说吃这种丸子可以抗衰老,年轻女子都不敢笑你老。
青娥丸与唐代相国郑姻有段趣闻。
郑姻被派到岭南当节度使,因为郑相国年高体弱,加之岭南地势低湿,所以不久,他就感到寒湿之气,引起多种疾病发作,身体更衰弱,服用很多补药都没效。
这时,有人献上一药方,郑相国刚开始不敢服,后来没办法了才服下,不料药后七八天,病情大减,于是坚持服下去,效果更明显。
最后,不仅病好了,而且身体也强壮多了。
后来,郑相国回到京都,将此方抄录下来,传授给其他人。发现此方不仅对于腰痛脚气(因寒湿造成下肢肿胀或萎软),以及当代的骨质疏松都有良效,而且老人常服此药,还可以壮筋骨,活血脉,乌须发,润皮肤,使人显得年轻,具有美容美发之功,故有人赞诗曰:
三年持节向南隅,人信方知药力殊,
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青娥丸原方是补骨脂、核桃肉两味药,后世才加入杜仲。
晚上,我们认识了潘东梅,她是广东药学院的,今年刚好实习,她没有选择去大医院,而是来老师的药房。
我们三人一起去知粥味喝小米粥,小米粥是好东西,在北方又叫做代参汤。妇女产后坐月子多服小米粥,是平补之物,容易消化吸收。
后来,我们也经常到知粥味喝小米粥。
我们就住在药房旁边的集体大宿舍,十块钱一晚的。一个宿舍可以住十多个人,比较混杂。
由于十堰这地方,是东风汽车的生产基地,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穿着汽车工作服的人,在宿舍里也有,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

-------------------
7
第二天,2月20日。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先来到大药房,而药房要从八点半才开始看病,我们同样跟老师抄方,病人也特别多。
老师说中医的根在民间,民间病种繁多,用中医实践学习的机会也很多。
我边抄方边记录病人症状以及老师的诊病和医嘱,时而还号号脉,这样一直忙到将近一点,看了三十多个病人。老师看病不会草率,非常仔细认真,所以看三十多个病人,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
太忙的时候,老师便没办法多讲,只有在病人较少时,才能腾出些时间讲讲医理药性,或者在疾病比较有特点的时候,老师也会专门指出。
譬如,一个病人,经常出虚汗,手足又是凉的,容易心慌心跳,老师说,这个病人可以敛阴汗,以养心血。病人容易心慌心跳,是因为汗为心之液,汗液暴走,心失所养,则神不安。
这时,单用固表的药,只是治其标,需用小麦来煮水冲服桂附地黄丸。这样,既治汗出之标,也治心神阳虚、手脚冰冷的本。
这又是老师整体观的疗法,以自身之汗养自身之心,使阴阳调和固秘,则疾病不治自愈。
早上看完病人,然后中午我们吃完饭,又回到大药房。
老师把药商送来的一大麻袋牡蛎,都倾倒出来,我们一起用锤子敲成一小块一小块,那大块的牡蛎大得像装菜的盘子那么大,一般都有手掌那么粗大,非常坚固。
我们只有把它锤成块状,这样才方便打粉机打成药粉。
老师用龙骨、牡蛎的频率比较高,以其潜阳定惊,把肾水往下收,来治疗当今时代人心浮躁,肝火上亢,抽用肾水过度的病状。
龙骨由于比较贵,而且真货特别少,所以老师用潜阳下收的药时,偏重于牡蛎,而且是用生牡蛎。
牡蛎,是海边的大贝壳,它潜藏在大海里面,中医取类比象,用牡蛎这种潜镇的这种特性,来收人体上焦浮亢的虚火。
当代人是普遍比较浮躁的,虚火上亢的人非常多,老师治疗虚火上亢、心烦懊恼,就是多用牡蛎此药,用它潜镇安定的特色。
这种病人往往上面烦躁火旺,而下面腰脚却乏力、酸软,头重脚轻,这时如果单用附子、干白术,扶他下焦阳气的话,病人就会烦躁得更厉害。如果单用栀子、淡豆豉黄芩,来清他上焦浮火时,病人的腰肾就会更加寒凉不适。
这时,老师往往采取寒温并用、升降气机的思路,加上龙骨、牡蛎、枳壳、桔梗、木香,这样补阳壮腰脚而不上火,清热宽胸膈而不伤阳气,又能升降上下气机,使身体寒热对流,则病人心宽体舒,容易消受。

8
打完牡蛎碎块,我们就在思考着老师何以用牡蛎那么频繁?一定有他的道理,哲学说,存在即是合理。每样存在的东西、现象,都有它背后的道理。
那这背后的医理药性又是什么呢?
吾师机说过:“医理药性无二。”这牡蛎的药性对应的医理又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药证相合,效如桴鼓。”牡蛎这味药对应的病症又是什么呢?
想到早上抄方时,老师直接叫我用龙胆泻肝汤打底,再加牡蛎、葛根。
这病人是胆火重,有胆囊炎,口苦、口渴,容易着急,阴囊还潮湿。
口苦是浊阴不降,以牡蛎收敛降下,口干、阴囊潮湿,是清阳不升,以葛根升清疏精。
这方子就活了,泻肝火的同时,还调理升降,病人还说他容易着急、心慌,特别胆小。
用牡蛎不正是重镇潜阳、安魂定志吗?
《汤头歌诀》说龙胆泻肝汤是“肝经湿热力能排”,而里面却没有重镇潜阳、收敛浮火的药,老师加入牡蛎这味药,在这里就有它极其独特的意味。
它针对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浮躁、着急心态的一类人群。容易担惊受怕,经常被各类交通工具、电脑、电视、电话,各种机器惊扰到,故气机不定。
这个道理,从古代农民养鱼中就可以得到印证。
据说,有经验的渔农,他会在鱼塘里面放些类似于牡蛎的贝类,这样春天打雷时,鱼塘的鱼就能潜到水底,不会受惊。
没有受到惊吓的鱼,就可以长得又肥又大。
而没有放牡蛎之类贝类的池塘,鱼儿很容易因为惊雷而吓破胆子,四处逃窜,甚至跳出池塘。这样,受到惊吓的鱼群,在喂养起来,就比较难长大,即使用上好的饲料,也未必有理想的效果。
我们反观当今年时代的人群,有不少人是营养充足,确长不壮大,这是为何呢?
是真的缺钙吗?还是缺却铁?
都不是,是人的神魂不安、心浮气躁,这时在中药辩证汤剂中,加点牡蛎,敛敛神志,安安魂魄,比吃十全大补、人参养荣,还有好处。
因为气能沉降到丹田下来,即老师常说的把肾水往下收,这样人身体就更能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所以,当我们发现老师建议病人用龙牡壮骨颗粒,来调养瘦弱的身体时,我们再次明白了这个道理,心中非常欢喜。
这次上来学习,学到这点,就相当足够了。
人先要神魂安定,饮食营养才能真正补养身体,若心浮气躁,吃东西再好的营养,也只能变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难以彻底潜降吸收,转为身体能量。

9
牡蛎有如此独特的功效,接着就有这样一个病人,他头重脚轻,胆固醇偏高,口苦、口臭。却老觉得气不足,还心浮气躁,容易生气。
一般碰到这种虚实夹杂的病人,按照我们以前的思路,都比较难理顺。
这病人说他服了不少补药,都没效果,反而经常腰酸,腿脚不利索。
老师说,他这脉象是往上越,尤其是寸脉上行,是明显的金不生水,这时,只需要降降肺气,令肺金能生肾水,补药就更有效了。
这样,老师就直接重用枇杷叶与牡蛎,加入当归补血汤中,这正是牡蛎的有一大功效,能够帮助补药补进肾中。
《药性赋》说:“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这是指牡蛎不仅能涩精止遗,治疗遗精,还可以让身体精华物质固涩藏到骨头里去,譬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这些都不是人身体的废物啊!都是人的精华物质,只是人体不能固涩藏进肾中骨头里面,用来造血啊!
这时,牡蛎的功用就出现了。
遗精病只是精华外遗,而各类血糖、血脂偏高,切是精华内遗啊!
至于枇杷叶,老师也常用善用。用得好,可以补肾,这种补肾并不是说枇杷叶能直接补益精血,而是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生克的思想。
枇杷叶按《药性赋》书上说:“能下逆气,秽呕可医。”由于肺气上逆,金不生水,这样的肾虚,一用枇杷叶降肺气,腰肾的问题便解决了。这也是《黄帝内经》中“下病上取”的思路。
老师把它比喻成,地上干旱了,是因为天上不下雨的原因。肺主天气,肾主地气,天上一下雨,地上精水就充满了,所以降肺气,就可达到金生水,补益腰肾的功效。
很快我们就与药房的周师傅还有潘东梅认识了。
潘东梅广东韶关人,老师说她智商很高,外柔内刚,人也很能吃苦,自强上进。她在药房里主要负责抓药。
周师傅是老师的好搭档,负责管理中药以及煎药,与老师配合得非常默契。性格平和,生性乐观。这样质朴的人,应该生活得很踏实、安心。
记得一位高人说过,这个时代并不缺乏聪明才辩的人,而是缺乏质朴踏实的人。质朴踏实的人,生命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广。
这两天抄方时,方药我就能基本写好,只是一些细节上,还做得不够到位,老师和周师傅都帮我纠正了一些。
譬如处方笺上,一行要写四味药,因为老师的方子,药物一般比较多,这样一张单子才可以写得下。
字要写得工整,不要糊涂。鬼画符不是医生的专利,字迹清晰才容易看懂不会弄错,这才是根本。
老师说,特别病人要带走的方子,更要写得工整清楚,我们是拿药房救人,不能让人家猜。看不懂用猜,就很容易出错。
古代有句俗话说:“药单抄三遍,就会毒死人。”
还有,写剂量时,克数不要与文字黏在一起,以防抓药时出错。
今天,也有几个小孩来看病。很多是食积纳差的,平时非常容易感冒发烧,老师首先交代他们千万不要吃水果,然后一般建议用小柴胡颗粒午时茶冲剂,这是疏解肝胆加消食化积。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小柴胡颗粒解表疏肝有余之气,午时茶冲剂消食化积,补脾胃不足之动力,这样肝脾调理,气机升降正常,则外感邪气,内伤食积,呕吐泄泻,都可以治愈。

10
第三天,2月21日。
今天第一个病人,就是小儿纳差没胃口的,平时还老冒虚汗。
老师说,不能吃水果。
家长很吃惊,完全不解,还说经常给小孩吃水果,很关心小孩,怕小孩维生素不够。
老师说,小孩越吃水果,越冒虚汗,这是人体自解功能,它要排解人体的阴寒之气。
许多家长不知道,四处求医没效果,也很苦恼。小孩老是反复生病,却不知道这病从口入的道理。
生冷水果,伤了脾阳,脾胃升降失常,立即周身不适。外面容易感冒、发烧,里面则容易便秘、泄泻、腹痛,默默不欲饮食。
老师这时以鸡矢藤为君药,重用五十克,以消食化积。再配上一个药对,枳壳、桔梗,一升一降,令中焦气机开通。然后再加上焦三仙与四君子,一边消食健胃,一边还补益脾气。
老师治疗小儿食积没胃口的方子,与寻常的汤方最大的不同,便在于重用鸡矢藤这味药,还用枳壳、桔梗这对药来升降气机。
再一次与东梅一起吃饭时,我们说,今天又在老师那里学到了一招小儿食积的。
东梅好奇地问,那是什么啊,说来听听?
我们说,小儿食积一二三四,记住这句话,就记住了老师的方子。
什么一二三四啊?
一就是以一味消积的鸡矢藤。
二就是两味升降气机的桔梗、枳壳药对。
三就是焦三仙。
四就是四君子。
这样治疗小儿食积的思路,就基本理顺了。我们还编了首顺口溜方歌,歌曰:
一味鸡矢藤消积,二药枳桔调气机,
三仙消食开胃气,四君补养脾中虚。
后来,我在老师手中借来《太氏药谱》这本书,看完后,才恍然大悟,老师重用鸡矢藤治疗各类积滞疾病,是大有来头的。
鸡矢藤消食化积之力极佳,而且药性平和。
《太氏药谱》里面提到,有位老中医非常善于治疗小儿积滞病痛,远近闻名。他的疳积秘方谁也不轻传,凡小儿积滞不适,到他那里只需哪些药末,吃后便没事了。
这老中医把他的秘方藏得稳稳的,视为枕中秘。形容连睡觉时,也放在枕头底下,从不轻传。
后来,太树人非常真诚地请他喝酒,这老中医才酒后吐真言,仅一味鸡矢藤研末就是。
如此则知,一味鸡矢藤就可以解决一半以上小儿食积纳差的问题,这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啊!难怪古人有秘方,绝不肯轻传,因为那可是吃饭的法宝啊!
而老师好的经验、心得,却从未私藏,有问必答,绝无隐瞒,我们才来两天,便得到老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读书多年的宝贵心得。
  在食客天下吃饭,老师点了很多菜,很开心,最后还有两大盆菜吃不完,我们则坚持不要浪费,要打包回去。而昨天吉敏也谈到这个问题。
她说,饭桌上不浪费,经济怎么发展。就是要把楼房建起来,然后推倒再重建,经济才会越来越活。
其实这种大吃大喝,大浪费就是一种经济病态。是经济学上的高血糖高血脂。当今不少人经常苦闷物价上涨得那么快,手中的钱怎么贬值得那么厉害。原因何在呢?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就在于全民的铺张浪费。
本来可以吃少吃清淡,把身体吃得好好的,还不用花钱卖药吃苦。相反,人们却猛吃猛喝,最后还要把身体搞坏,付药钱,吃药苦。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病都是吃喝病、应酬病,人体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吃进肚子里的过多。
而老师药房中最常用的也有这三味药,鸡矢藤、穿破石、火麻仁,这些可是专门消积化滞、润肠通腑的。放在当今时代,人们普遍大腹便便,不论男女老少。老师选择这三味药,是完全有其时代背景特征意义的。
饭桌上,我们还谈到广东十大名药。比如陈皮巴戟天、菖蒲砂仁等,其中有一味化橘红,就是化州的橘皮,是广东乃至全国都非常出名。为什么化州的橘皮祛痰的效果就那么好呢?
这跟当地的土质含有大量的礞石有关,而礞石在汤头礞石滚痰丸中非常重要,专治老痰、顽痰。所以化橘红里面就因为含有礞石药力,祛痰的效果就特别好,堪称广东十大名药之一。
老师还提到养生,他说与常人相反,就是养生就是修道。即《道德经》所说的:“道者,反之动也。”别人吃多喝多,我们就吃少喝少;别人胡吃海塞,我们就清淡简朴;别人大鱼大肉,我们就青菜萝卜;别人都郁在办公室里玩电脑,我们就跑到山里做运动;别人心机重思虑多,我们就随随和和,不计较是非得失;别人话多心急,我们便话少心静……
然后,我们也想到道家正有一句话,也正在说这个道理,这是修仙道的人基本都知道的,即: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这凡圣之别在这里,疾病与健康之别也在这里。老师常说医道通仙道,大概就是这个理吧。
这里面就是一个顺大流,还是一个保持自己本色的问题,老师吃饭时,也跟我们反复讲到,我们学医做人要常葆自己心头一片净土。
什么是心头净土?
大概很多修行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吧?按我们浅薄的理解,那就是做人做事要有自己主张原则,不能随大流跟风。

42
今晚在食客天下吃晚饭后,还是回到大药房做药丸,而且做两料。我们四五个人做完一料,一般也要一个多小时。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一个人做的时候,那得一个晚上啊!
我们边做,老是边将他的故事。
老师说,梦到鬼压床怎么办?手脚都动不了,连气都喘不过来?
东梅说她以前也有这种经历,晚上讲这个心里怕怕的。
老师说,没什么好怕的,最好是熟背那《金刚经》的四句偈,熟背后,就算是在梦中也可脱口而出,那便可以化解了。
老师说他以前也有那种经历,一念完那四句偈就化解了。
老师又说,以前宿舍跟他头靠头的舍友,也有这种经历。而且那时每晚都有,就是一睡下去,手脚都动不了,好像被压到连气都难以喘过来。老师说,最重要的是,念诵时要把生死放开,人真正把生死放开,是决定不会死的,这点就放心吧!
其实鬼压床,也没有那么可怕,就是人阴气重了些,阳刚之气不太足。《金刚经》就是至阳、至刚、至大的佛门经典,诵里面的偈子,人完全可以把里面的浩然正气发出来,所谓“邪不压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做完第一料药丸时,已经九点多了,老师便叫王蒋先送东梅回去,别太晚了。而我们则继续做第二料药丸。
这药丸木香量放很大,老师非常重视用木香,来理三焦气滞。连做药丸里面都透发出浓浓的药香味来,而中成药中正有一种叫木香顺气丸的。那天也正好有一个病人过来,说气不顺老打呃,吃汤药又不方便,老师就直接叫她去买木香顺气丸。只要顺顺气,那呃气便下去了。
接着老师又讲他的经历。老师说他,有接近一年时间,每晚都梦到重新回学校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然后有重新回到小学,每天晚上都梦,循环往复,一个循环下来,就差不多一个月。老师说,这大概是考验吧!
老师说他平时看病也有这些考验,老师说别小看我们平时看病。有些病人与你很投缘,一用药就对上了,他们也很信任你。而另外有些病人,却会来跟你扯皮,如果这样想的话,跟病人有抵触、较劲、抗拒,一有这种气横的想法,就不利于领悟医道了。我们如果反过来想,这病人是仙佛菩萨化身,前来考验你呢?这样不是白白错过机会吗?
而印光法师也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医生学医治病领悟医道,就跟唐僧上西天取经一样,是要经历过重重磨难考验的。没有考验的心理,就很容易放弃,医道就会在原地踏步。这时我们正想起,宣化上人最常用的偈子,叫:
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
对面若不识,还须从头练。
是啊!正如经历过军训的人,都知道教官有句口头禅:“好的就是锻炼,不好的就是磨炼。”
关于磨炼考验,我们刚开始读佛经时,就感到这样一个典故。
据说,以前有两个人,一起结伴,朝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希望能见到菩萨。
这两人,带了很多东西,一路上也碰到很多贫病的人,出于佛门居士的慈悲之心,他们两人一直把身边的财物布施给身边更需要的人。
当他们到山脚下时,他们已经各剩下一套衣服了。突然有位老头,前来向他们索要衣服,而且蛮不讲理。
他两人不停的解说,说自己一路上该送人的东西都送人,唯有身上剩下的这套衣服,还要留着去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萨。
老人更加蛮横的说,你们两人可以穿一件衣服,轮流穿啊!
那两人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不给。
那老头子,又笑着笑说,你们不要后悔啊!
两人再次坚定地摇了摇头,想这怎么会后悔呢?
突然,老头化作文殊菩萨,破空而去,两人才后悔莫及。
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在说考验,就像病人也是在不断考验我们行医者,菩萨也是不断在考验众生。
老师常说,医道通仙道,当然也同佛道。正如孙思邈《大医精诚》所说:“行医者,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并誓愿要普救天下含灵之苦。”
医者的这份慈悲胸怀,是时时处处的,没有分别的。越是碰到越难缠的病人,这就告诉我们行医者,越需要忍耐,越要把他当做考验,就像考试一样,考过了,你就升华了。没考过,那还得留级、复读、补考。
佛家有六波罗蜜,就是指得到智慧要经历过六种阶段修行,其中第三种就是忍辱,而第四种就是精进。这就说明一个人面对考验,能不断忍辱,那么你的后面就是不断的精进。
这正是《金刚经》上说的“得成于忍”。一个人的收获所得,都是要在忍辱当中考验的。
老师最后给我们今晚总结说,我们行医者,看病人千万不要太傲气,不要自以为功高而强势,医生的气势太横了,反而不容易体察细微的病机,也难以领悟医道看好病。

-------------------
43第十天,2月28日。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拍打之法吧,因为每天都拍打不少病人,少则三五个,多则十来个。
拍打之法,对于肌肉粘连、肩关节痹痛、腰膝酸软、下肢静脉曲张等各类疑难杂病,都有立竿见影的之效。大部分病人被拍打过后,都会觉得身体病痛,好转缓解不少,手脚也利索了,头颈也灵活多了。
最明显的就是那种手脚有些屈伸不利的,是属于那种寒湿淤血阻在血管里,拍打后,居然病人能主动屈伸,这样,病人对治疗自己疾病也有信心,医生也增长信心不少。
今天,我们就亲眼看见,老师把一个病人上下气机拍通。
有个慢性咽炎的病人,这妇女诉苦说,咽喉长期有东西堵在那里,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现在头经常都晕晕沉沉,尝试吃过各类中西药,觉得越吃越重,平时只要稍微大力吞口水,或用手按在喉咙里都觉得不舒服,连眼睛看东西也开始模糊。
老师叫她少吃花椒辣椒,不可吃生冷水果,这是因为阳气郁在里面,升不上来,老师不准备直接给她开方子,而是叫病人放松坐正。然后老师用一只手扶住病人后颈,一只手用暗力,慢慢地点揉病人的天突穴。
刚开始病人觉得怕怕的,好像很痛的样子,皱着眉,咬着牙忍着。
老师安慰她说,放松没事的。
老师一直揉了有五分钟左右,病人痛得鼻头上都有些出汗,出于对老师的信任,所以没有打搅。
我们在旁边看着,肯定也能感受到病人的痛。
五分钟后,老师揉完,叫病人吞吞口水怎么样?
病人松了一口气,由于天冷口中吞着厚厚的白气,显然是气血通利了不少。
老师说,好点了吗?
病人吞了吞口水,明显气顺了不少,然后说,是好些了。
老师又问,那脖子呢?
病人又说,脖子还有些僵僵的。
老师便直接叫病人放松坐稳,拍打病人的百会穴,由轻到重,同样拍打了五分钟左右。
周围的其他待诊病人都拭目以待。
拍打完后,老师问病人觉得咋样了?
病人舒了一口气,转了转头颈,说好多了。
老师说,这头顶百会为诸阳之会,病人的阳气是郁在里面,才会导致咽喉与颈部不舒服。
我就想,老师这样拍打,不就直接给病人服用一剂葛根汤了吗?帮助病人把阳气生发出来,病人微微出汗后,头颈自然松解不少。
而老师按那病人的天突穴,把病人的咽中的痰气揉散开,不正是给病人服用一剂半夏厚朴汤吗?
这病人阳气郁在里面,痰湿交结,聚在颈中而为梅核气,可以用中药宽胸化气化散开,也可以手法或点揉或拍打,以顺气降逆,最终的目的都是把病治好。
这中医的推拿按摩拍打手法,对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事实也正摆在我们面前,那些对中医不是很有自信的人,只需看了这个场面,以及病人接受拍打按摩后的反应,便绝对能对中医生出大自信来。
  
44
早上,拍打完后又继续看病,老师摸到脉象偏郁涩,看到舌下静脉曲张显露,一般这种病人都会交代给我们拍打。拍打部位宜手上肘窝、心包经,与脚下腘窝、膀胱经为主。
心包经宽胸散结,以散烦躁郁火,膀胱经引热下行,加强机体排浊机能。
接下来,第七个、第八个病人,都是明显的肝经湿热患者。第七个病人,口苦胁胀,以及阴囊潮湿,头还有些晕沉。
老师说阳气郁在关脉迟脉,所以有脚汗,而且腿脚不利索,腰也有些酸胀。
老师直接叫我开龙胆泻肝汤,我写完后,老师还是以他升降的理论,特别加了两组药对,两升两降,而且重用。即:
两升,黄芪五十克,葛根四十克。
两降,苡仁二十克,牡蛎三十克。
这黄芪与葛根重用,把下焦郁在那里的清阳之气往上升,则头脑好像被阳光一照一样,立即轻松不少。苡仁、牡蛎把湿浊之气往下降收,使郁结化散,则胁痛阴臭可除。
老师说这升清降浊的思路,可以对治绝大部分疾病。
我就想,《内经》说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这句话的意味应该也在这里。不管人是有病无病,还是大病小病,恢复正常的气机升降过程,都是最重要的,也是医生与病人一生要追求的。
第八个病人,也是明显的肝经湿热。大腹便便,肥臃懒动。
一坐在这里,我在旁边都可以闻到病人口中浊气的味道。老师同样专心的摸脉,然后说,你小便黄,口苦头晕晕沉沉。
病人问这是什么问题呢?
老师说,这是肝脾湿困,清阳不升。
病人又指着胁肋,诉苦说,这里痛,晚上像针刺一样的痛。
老师说,你饮食要注意,要少荤多素,不要吃水果。
然后老师又叫我开龙胆泻肝汤打底,很明显这个病人肝经湿热,要比前面那个严重。而且还有积滞堵在肝经上,所以才会胁肋刺痛。
老师除了加葛根、黄芪、苡仁、牡蛎,两升两降外,还特别又加了两升两降,而且重用。即:
两升,苍术、白术。
两降,竹茹冬瓜子。
这苍术、白术,把清阳往上一升,竹茹、冬瓜子,把浊阴往下一降。
这湿浊郁积在肝胆脾胃上,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血脉,所以才会刺痛,故老师特别加强升降的药对。
病人大腹便便,这苍术、白术,可以健运脾气,令堵在腰腹中的湿浊化散开,即“脾主大腹”,脾经拥堵,大腹肥满。在我们这个吃喝应酬的年代,不少人都患了吃喝病,把脾经都拥堵了。
病人口苦,乃秽浊之气上逆,且烦躁难眠,《药性赋》说:“竹茹治虚烦除秽呕需用竹茹。”秽浊之气上逆,可选竹茹以降气,而冬瓜子更能够引浊气下行,自膀胱排出,且性味平和,不易伤人。
老师说,这病人血脂还偏高,血脂乃饮食积滞所化,所以治疗血脂,以化食消积为主。这样老师最后又加入鸡矢藤、穿破石两味药。
鸡矢藤消积之功至伟,穿破石专走肝胆经,最善治疗肝胆部积滞、囊肿、结石。
鸡矢藤,消胃肠积,穿破石,化肝胆积。
一般轻微的积滞会引起病人一时的不适,可长久没有把积滞消散化开,就会形成肿块。
《黄帝内经》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可见,治疗肝经疾患,不能局限在只疏肝治肝上,而是应该肝脾并调。
鸡矢藤健脾胃以消积,以强壮脾土功能,就是为了防止肝木克犯脾土。
穿破石穿破结滞令气机上下通达,而不至于使结滞留滞在胁肋作痛。
这两味药是防止疾病恶变的。
  
45
中午我们和王蒋东梅四人忙完后,就到东风汽车厂的大饭堂里去吃饭。东风汽车是中国老牌,小时候就经常听到过,没想到产地就在这十堰市。
我们边吃饭,边聊今天的所得。我说今天我得到两个民间有效的偏方,是患者反复尝试都很好的方子,他拿来我们任之堂里叫老师转方抓药,老师叫我把方子转抄了下来,我也顺便录用了一份。
这方子,其实说秘密也不秘密,古医书里就有。
第一个方子是患者说治疗心脑血管梗塞的,吃后就会好转。患人当然不知道怎么辩证论治,只知道什么药方治什么疾病。所以往往有些有效,有些没效,有些还有反作用。这个方子就是血府逐瘀汤为底,再加生脉饮,还加入黄芪、丹参、砂仁、白蔻仁这四味药。
这血府逐瘀汤是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医林改错》中的传世名方,专治疗各种血瘀梗阻的。老师曾经跟张至顺老道人一起座谈,老道人治病最推崇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并且说,这《医林改错》就几块钱一本,真正把它弄懂后,绝大部分的病都可治了。
而老师也对《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中用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的思路领悟颇深。
老师也说,医生有从形体上治疗的医生,有气机上治疗的医生,更有从神志上治疗的医生,当然能够从神志上治疗的医生是最高明的。能够用枳壳、桔梗从气机升降上治疗的,也是相当不错的。而从形体上看到各种包块肿瘤,就用清热解毒攻坚破积的思路,把身体变成战场,那这样的医生又是次之了。
我说出来后,东梅马上用笔记下来。然后我们又说这病人能够信任的方子,那一定是有效的方子。我们大药房,可以多加留意,平时有些病人拿自己药方来抓药时,可留底备份,收集起来,再问病人这药方主要是用来治疗哪些疾病,以前他们用过后,效果又如何。如果效果很不错,就立马可以集结成偏方秘方。
而第二个方子,是一个妇人拿来的。由十二味药组成,分别为:
黄芪六十克,当归十五克,乳香十克,末药十克,
鸡血藤十克,海风藤十克,络石藤十克,青风藤十克,
牛膝十克,秦艽十克,杜仲十克,川断十克。
老师看了这方子,没什么剧毒或相反的药物,便允许转方抓药,我就抄完方子,便想了一下这方子是治什么病的,看了一下对方是个妇人,然后我便说,这方子应该是治疗风湿病,而且是生完小孩后,感受到风寒湿邪,手足麻木痹冷,腰膝酸软,也有良效吧?
病人点了点,然后说,她正是用这个方子来治疗风湿,而且说是秘方不轻传。
我就说道,这是很平常的方子,一般学医的人都能以方测证,知道这方子是做什么的。
这方子以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为底,明显有气血亏虚在里。再用四藤以通经络,是经络为风寒湿痹阻不通。还用乳香、末药,病人还有血瘀刺痛在里面。加入杜仲、川断、牛膝,是解决肾虚的问题,补肾以造血。而秦艽一味药,《用药传心赋》上说:“秦艽治骨蒸之劳热。”这是因为产妇气血不足,拼命的要骨髓造血,骨髓超负荷造血,就会发热,就像汽车发动机在爬坡不够力时,会发热得很厉害,中医叫做“血虚生热”,那种热是从骨髓里部透发出来的。
生完小孩,或者更年期的妇女,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那来抓药的妇人,有些奇怪,她在想,怎么看一张药单,就知道这药单是治什么病?其实这对于学中医的人来说,并不是件难事,这叫“以方测证”,或叫“以方测病”。
这方中放了乳香、末药,比较难喝,可以放入姜枣下去调和。
以前,我们当地有药童,就是经常在药店抓药的。长大后,就叫药工
一直在药店帮忙抓药,抓了几十年。每当有人拿些特别的方子来抓药时,他便会问问,然后把方子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他就收集了不少民间当地的偏方验方,所以久了他也开始可以看病治病,后来效果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
他最善治疗的就是那种妇人经期碰到凉水,或者男子干活劳累,房劳伤肾后受到风寒,这种疾病在民间非常常见,西医检查不出任何异常,就是功能失调,病人浑身不适。那就是简单的几味药,微微发汗,病就好了。
他把这种药叫做“伤水方”,后来我看了那方子,原来是以九味羌活汤为底方,加上藁本蔓荆子这类的风药。秘方很神秘,可一经道破,却很平常。
所以我们也跟东梅、王蒋说,病人拿药方来抓药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因为只有好方子,病人才会信任,才会保存。只有方子有效,病人才会自己抄下来,然后拿来抓药煎服。
这时,如果能与病人多加交流,探讨他这方的来龙去脉,服用效果,也可增长见识,开通思路。
老师说,中医的根在民间,从这点来看,许多民间家庭,他多保存有一定的秘方效仿,而且是常用活用,经久有效的。
甚至我们老师开出来的一些方子,病人服用有效后,也会传抄下来,保存起来,成为偏方秘方,虽然说中医主要是要辨证论治,但也有一些专病专方,有是病用是方的,正如老师长期摸索实践后得到,yin羊藿与小伸筋草这两味药,专治抽筋一样,见一个治一个。
  
46
吃晚饭后,由于东梅由车厢宾馆,搬到如家酒店同吉敏一起暂住几天,中午要走回去比较远,所以她打算到我们车厢宾馆五楼宿舍里来看书打坐,而我们则抓紧写跟诊日记。
为何要抓紧把跟诊日记写好?因为我们原计划是在这里待半个月,买三月三号的火车票,就准备南下了,今天二十八号,还有三四天,非常紧迫,所以我们忙起来,连下午都不能腾出时间去跟老师学炒蛋黄油。
原本打算去龙泉寺,请些佛经回来读的,现在也只能搁浅了。本来中午还有休息的,现在也都用来写跟诊日记。
我们把第一本跟诊日记拿给老师时,老师看后,非常高兴,说写得很好,学习就要善于总结,这样做学问才会深刻,这样学的东西才会扎实。我们也一向秉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宗旨,要勤动脑与勤动笔,劳逸结合,学起东西来比较耐久。
我们也在吃饭时,一起跟东梅、王蒋说,除了老师交代的药性赋要背好,我们还要写好跟诊日记。把跟诊日记写好,可以让后来来老师这里学习的学生,都知道既然要来这里学习,就一定要留下些东西。留下最宝贵的知识、记忆、心得、体会。
而我们写的这些东西,也正好给其他后来到老师这里学习的医子们,作为垫脚石,更方便快速进入老师的医道大门,登堂入室。
来到我们宿舍,东梅就打坐看书,我们刚吃完饭也不急这些跟诊日记,就稍微聊一下早上的心得。
我们跟东梅说,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自己一有想法,或听到别人的好想法,可以立即记录下来,灵光灵感这种东西,稍纵即逝,而且你当时或许知道,如果没记录下来,过后很快就会忘掉。
我们又说,要学习朱良春老先生做学问的态度,就是每天起码都要有一个新的心得,没有的话,都不允许自己松懈睡觉,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越来越充实。
东梅马上说,那你今天就给我说一个新的心得,我好记下来。
我们就想起早上,老师谈到的一个病患,即鼻不闻香臭的。这种病人拍打过后,鼻子也灵敏多了,眼睛本来有些模糊的,也变清楚多了。
老师说,鼻子不通,不闻香臭,是清阳不升,要重用葛根,起码五十克,立即可见效。
我们想了一下,这正是《伤寒论》中葛根汤的思路。寒邪郁在肺表,或膀胱经,肌肤毛窍便为之闭塞,阳气郁在里面,不能很好的升发。故而这种病人,不单鼻子不利,颈项还转动不灵,眼睛也不清利。
这时,重用张仲景《伤寒论》的葛根汤,效果非常好。这一周以来,也碰到不少这样的病人,老师都用葛根汤加减。
可如果病人是少气懒言,一派虚象,这时就不是简单的外感了,而是属于内伤脾胃的。这时,就要用到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并重用葛根。因为《黄帝内经》说:“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不单是头痛,就算是九窍不通利的病变,如眼睛模糊,鼻子不闻香臭,口中尝食物没什么味道,耳朵听东西不怎么清楚,甚至脱肛,小便尿白,这些都要从脾胃来治疗。以补中益气为底方,辩证加减。
也难怪有经验的老中医常说,补中益气汤,如果用得好,可以治疗上百种疾病。
当然,九窍也包括,尿道与肛肠,《黄帝内经》也说了:“中气不足,溲尿为之变。”所以治疗蛋白尿,也需要从脾胃中气来调。
我们再想一想,这九窍不利,九是阳数之极,不局限于九窍,也包括人体八万四千个汗毛孔窍,以及身体骨节脏腑间孔窍。故治疗皮肤病皮窍的问题,也需要注意兼顾到中气脾胃。我们发现老师治疗这方面的疾病都会重视用到黄芪与白术,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就是为了帮助脾胃健运升清啊!
老师提到黄芪、白术时,说到脾主升清的功能,以前我们只是狭义地理解到,脾升清,不就是把清气往头顶上升吗?老师说,脾的升清不单是往上升,脾脏是肝胆脾胃中最特殊的一个。
肝升,胆胃降。而脾的升清,却是向四周辐射的,也向上,也向下,也向内,也向外,也向脏腑,也向四肢。故病人四肢无力,都要从脾上找问题。
所以老师治疗用补中益气汤时,都会重用黄芪跟白术。
今天,我们就说这个心得,就是鼻不闻香臭这种症状,一是有可能外感风寒郁住孔窍。二则有可能是内伤脾胃,精气不能上升,九窍不利。这时,该怎么办呢?
也是两个思路,外感法仲景,用张仲景《伤寒论》的葛根汤。内伤从东垣,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
像葛根、白术、黄芪这些药,老师都经常重用而且善用,容易取效。
不时更新,请待后续!
  
47
第十一天,2月29号。
产后因坐不好月子而得病的很多,所以妇人产后,要特别注重保养。许多类风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都可把原因追到产后坐月子那时。
今天,第六个病人就是产后受风寒的。她诉苦说,以前碰到冷水,觉得皮肤有些凉而已,后来碰冷水就觉得麻,到现在一碰冷水,好像觉得骨头都会痛。
老师摸她的脉象,说她是产后受风寒,加上悲伤郁气,寒湿郁在里面。老师说她肝脉、肝气明显上越,说现在春天了,阳气会往上拔,所以肾虚的人特别难受,腰腿会酸胀。
那病人也说她腰腿酸胀,而且眼睛昏花,容易流泪。
这是因为肝气上越后,肺气不能很好的肃降。本来是金克木的,现在木旺却反侮金。老师又叫她伸出舌头,看了下舌下络脉,粗大淤青,然后直接叫我开血府逐瘀汤。当我开到柴胡时,老师叫我把柴胡换成木香。
他说,现在春天,而且病人肝气上越,柴胡用了会加重肝气上越的趋势。
老师不仅用木香,而且还重用四十克。老师说这个病人,气滞是因,血瘀是果,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之后,老师又加入龙骨牡蛎,把上越之肝气往下收。病人因为悲伤郁气,乃中焦肝胆脾胃有积,老师再重用穿破石与鸡矢藤。由于这些积滞郁久了,有化热的趋势,所以病人夜卧不宁,故又加入了栀子、淡豆豉两味药,以宽胸膈去郁热。
基本方路就这样。
经常都会碰到腰椎间盘突出或滑脱的病人,今天第七个病人就是腰脚特别酸胀的,而且凉飕飕。
这时,董xx就问老师,该如何治疗腰椎间盘出现问题的各类腰腿痛。
老师说,所有病都要从五脏六腑、气血阴阳来思考,腰腿的问题也一样。腰为肾之腑,肾是腰的老板,肾住在腰里,腰就是肾的宅家。
董xx又问,五脏怎么与腰肾相关呢?
老师说,五脏之中,与腰肾相关最密切的有三脏。腰椎间盘的正常时肌肉、骨头与韧带相互维系的。脾主筋肉,肾主骨,肝主筋韧带。这三脏,功能失调引起的腰椎肩盘问题最为常见。而心主血脉,肺主皮毛,就用得少了。所以治疗腰椎间盘问题,主要还是要从脾肾肝三脏入手。
接着,老师又说,脾主肌肉主湿,脾气虚,则肌肉为湿浊所困,故腰部为之板硬重浊。又因为脾主四肢,腰脚行走也不利索。《伤寒论》说:“腰以下如带五千钱,用肾着汤。”这肾着汤完全是由脾入手,把腰府湿浊之气搬运走。
老师喜欢苍白术连用,而且重用。这也是肾着汤中,肾被湿浊困阻的用方心得。老师说白术去腰部死血,能疗死肌,这时,白术要用到五十到八十克,比三七去死血瘀血还强。这白术调脾,脾能化生万物,白细胞力量增强,就可以吞食大量湿浊瘀血,并搬运走。
老师又说,这类病人走久了,酸痛会加重,这是因为就行伤筋,是肝的问题,这时要重用枣仁,养肝血,令肝能主筋。还有,肾精不足,小便清长的,腿也容易抽筋,这时老师就直接以补肾精为主,用五子衍宗丸,以五子补精子之故。老师常把车前子易为黑豆,因为黑豆也是通补之物,通利湿浊同时,还可以补肾,不比车前子一味利湿。
腰与督脉相连,还要加入走督脉的药引子,严重的可加入动物药,因为虫类药善于走动搜刮。比如蜈蚣鹿角片、土元、乌梢蛇。蜈蚣类似脊椎,又名百节虫,善搜刮背脊、椎间盘之间的死血。鹿角片,乃巅顶元阳所汇,能通督脉,所以说:“蜈蚣入背脊,鹿角痛督脉。”
如果碰到剧烈寒痛的,老师就说非川乌草乌威灵仙不能除。尤其是痛入骨髓,要用到南星五十克,三十克以下都很难见效。而且用天南星时,为克制它猛烈之行,还要备用一百克生姜,并且要久煮,久煮辣味减。
我还看到老师用过几次马钱子,心想马钱子是非常可怕的药,怎么老师有时候居然用到三到五枚。
老师说,马钱子入汤剂,难溶于水,所以三到五枚并不所多,也不过是三到五克而已。但如果入散剂,就必须要制过,一般不能超过一克。凡是胃蠕动不了的,或顽固性的肌肉板结,马钱子乃有助于神经恢复。
关于椎间盘出现问题的调理,还必须靠病人配合,老师说,人放松休息了,椎间盘自然就会慢慢缩回。好事不在忙中求,治病康复也一样,是急不来的。越急经脉它就在越打结,所以放松宽缓,才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老师又举了个例子说,人体的手被刀划伤了,它会自愈,这种自愈机能非常强大。手术都不可能想它那样愈合得那么完美,人的精神心理越放松,它自愈得越快越好。所以老师每每都交待病人治病期间,要少思虑要放松。
记得《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接受灭绝师太强悍的掌力,不致被打死,遂而悟道:
它自狠来它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可见疾病再怎么凶恶猛烈,我们只要能恬淡虚无,放松身心,则真气自足。多些精神内守,少些玩手机看电视,则病安从来。

48
中午,我们准备下班后一起去吃饭,老师又特别借给我一本书,叫《重剂起沉疴》,让我回去好好看。
乱世用重典,重剂起沉疴。
大概老师也希望我们以后临床治病,碰到当用大剂量的,要敢于用大剂量。正如李翰卿说过:
“欲起千斤之石,必用千钧之力。”
他还打比方说,大温大毒,大积大聚,宜用大剂量急救之。因为此时已有火盛燎原之势,杯水难救车薪。
书中也举了历代医家用大剂量达到“力专效宏”的效果。
如吴又可治瘟疫用大剂量大黄。
余师愚治热毒疫症,重用石膏
王清任治偏瘫中风后遗症,用超大剂量黄芪。
张锡纯治疗脱证,用巨额药量,山萸肉、山药
当代方药中,治疗病毒性肝炎,重用升麻至四十五克以解毒。
岳美中治疗鹤膝风,用《奇效良方》中原方原剂量,黄芪二百四十克,远志九十克,石斛一百二十克,川牛膝九十克,而且一剂药煎成汤剂后,一次顿服。这药下去,脚都会出汗。
邓铁涛治疗截瘫患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补中益气汤,皆重用黄芪一百二十至两百克而凑效。
汪承柏用活血凉血之法,治疗瘀胆型肝炎,重用赤芍一百二十克,取得显著疗效。
而吴鞠通也说过,如果药物剂量不够,即便是药方与病症相符,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比如吴鞠通他自己曾在六月患病,恶寒不解,大汗如雨,他先服桂枝汤一剂,桂枝用到二两都没效果,第二天,用到八两后,服用半剂,病就好了。
又如半夏,吴鞠通说:“一两降逆,二两安眠。”所以用半夏治疗失眠,不用大剂量,很难有效果。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叫“轻舟速行”,也叫“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是武术太极拳中的术语,太极拳打手歌越:
“任它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这样说,小剂量也同样可以达到大效果。中医也叫做“轻可去实”,什么情况下,用小剂量呢?
《重剂起沉疴》这书中,也做了下总结。
一是上焦风火之邪,上泛清窍,这时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这时如果药量太重,药过病所,反而无效。
二是各类慢性病、调理病、胃肠病,因为久病或过服苦寒攻伐之药,导致中气亏虚,脾胃收纳困难。这时,如果药量偏重,非但不能治病,反而会重伤胃气,制造新的疾病。古人称这种情况为“慢病轻治”。、
慢病轻治,一方面是因势利导,不伐无辜。另一方面则是少量平服,不伤胃,还能渐渐地苏醒脾胃,振奋中气。
三是妇科杂病,属于功能性的疾患,大多是月经不调,气机升降失常而得来的。这时往往小剂量,轻轻拨动气机,令月经正常通调,其他病症也就随着告愈。
至于小剂量用药时,还有哪些特点呢?
引火归元,宜用小剂量,如肉桂
反佐药物,宜用小剂量,如左金丸,用少量吴茱萸
升提气机,宜用小剂量,如补中益气汤,用柴胡、升麻。
疏通气血,苏醒脏腑,宜用小剂量,如归脾汤中,用小剂量当归、木香。
所以说,中药有用霸道剂量,过关斩将,也有用微小剂量,轻舟飞渡。这剂量是不传也难传之秘。国医大师任继学说过:“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传方传药不传量,等于没传。”

49
中午我们去买了火车票,是三月三号晚上七点的火车。今天二月二十九号,我们还有三天的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必须要把跟诊日记做好,同时还要把中医思路理顺。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是分秒必争的。根本不可能分身、分心去游玩、闲聊。连车厢宾馆的老板娘,她是道家的皈依弟子,说是不用怎么花钱,就可以带我们去拜见一些道人。这十堰市去武当山很近,我们一直都很喜欢游山,可这回也只好婉言谢绝了。
用佛家的“克期取证”很能形容我们现在的心态。什么是“克期取证”呢?就是在规定的日期时间内,一定要把事情做好,要证到觉悟的果位,这也是源自于佛陀。
佛陀苦行多年,却一直还没有完全彻悟,有一天,他走到恒河边菩提树下。结了个双跏趺坐,说:“不证菩提果位,誓不起此坐。”就是说不能够彻底觉悟,就不起来。
这样,一天天过去,知道第七天,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感慨地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这是说所有人心中都有觉悟的大光明,只不过被诸多杂念妄想、是非分别、我执法执,这些乌云障蔽住了,所以才不够自信阳光,不能觉悟如来本性。
有佛陀的这段经历,后世的寺院,就开始有打禅七、坐佛七的规矩。这种禅七的修行也叫做“克期取证”。就是说要在七天的禅坐之中,还有讲经法师在旁讲经说法,在这期间一定要取得一些根本的觉悟,从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性,达到断恶修善的效果。
这十多天来,一直跟老师抄方,听老师讲医理、病理,然后写成跟诊日记。就是为了在这短时间内把中医思路理顺。
老师说,你要花很多年时间,才能形成自己的医学体系。
我们也开玩笑地说,我们只需要把老师形成的体系,接过来,就像不是良种的龙眼树,因为嫁接了两种的龙眼,它也可以结出美味的果子来。
所以说,我们学医不怕起步晚,不怕资质浅,只需要认准某一位大医家的良种枝条,直接嫁接过来。譬如学张锡纯的,就一门深入他的《医学中衷参西录》,学黄元御的,就一门深入地读他的《四圣心源》,这也是净空老法师经常强调的修学八字诀: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人果能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地认准某位医学大家的学术思想,一门深入,长期熏修,决定有番大成就。老师也很推崇《医学中衷参西录》,他也说,这本书读久了,读深了,在字里行间里就可看到张锡纯的再现,可以看到他的性情、发心,他的内心世界,他的酸甜苦辣,甚至在梦中也可与他交流,得到他的真传。
这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我们还以为老师在说着些神秘呢,这些东西是完全信而有之的。一本书,他就像一个DNA,它装载着医家的全部灵魂,和他生平的所有信息。至于能不能够沟通,大概就要看个人的机缘、善根、福德了。

50
今天晚上,我们边做药丸,老师也边讲他的体会。
老师说,人的身体有两个我,一个是肉体上的,一个是神灵上的。即形与神。有些人肉体很强大,经常锻炼很强壮,却并不长寿。有些人,肉体并不怎么强悍,却活得很命长。可见,生病的长短,跟神是有很大关系的。
老师很喜欢道家经典《清静经》,这《清静经》就好像是佛门中的《心经》,养生长寿的道理都在这《清静经》里面。为什么人能长寿健康,因为心神清静啊!老师引《清静经》中的经文说: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清净是心神的清静,长寿也在心神的清静。
原来《黄帝内经》也很推崇清静,人为什么经常感冒、发热、中毒,心不清静啊!《黄帝内经》说: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不能害也。”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神能常清静,他的肌肤是固秘的,即使有各类毒邪,六yin之气,也伤不到他。
老师又送给我们一本书,他说是从武当山上请下来的,书名是《道佑苍生》。这本书是道教经典的集萃。我们看《清静经》最后一句,就这八个字了: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就是那些修行、修心、修仙道的人,心都是非常清静的。而且这种清静不是一时半刻的,而是时时处处。道家的清静就类似于佛家的定,修行有句话叫“定为百功共法”。这个修定、修清静,不仅局限于佛道门派,是任何工艺技术,达到巅峰状态的人,都会共同做到的。所以,佛门形容佛头悟道者是:
“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接着,老师又讲道家的人鬼神,经常有些修道的人,心中有疑问,说真有神仙吗?老师说,不相信有什么好修的,正因为相信才修,才入道门。不信如来,就不修佛道。所以,我们学中医的,要信心坚固,深信不疑。
今晚吉敏的妹妹吉林也一起来老师这里,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帮老师做药丸。吉林她就问同性恋,中医可不可治。
老师说,不要被病吓住,万病不离气机。让该升的气往上升,该降的气往下降。
我们立即想到,《黄帝内经》所说的:“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是说,气机各按自己的轨道走,就像公路里的车一样,往左走的往左走,往右行的往右行。又像九大行星一样,各有各的轨道,互不相干扰,就和谐太平了。
我们又谈到佛像的塑造,同性恋是不健康的,而佛像造得无男女欲求,却是健康的。观世音菩萨可男可女,随处应化示现。真正塑造的佛像,是要塑造得看不出男女,没有男女,拜佛者就不会起欲念,就容易生恭敬庄严。
这也是塑造佛像的一大特色来的。
接着老师又谈到艾滋病,老师治疗一个睡在床上等死的艾滋病患者,用了八剂药,这人就能生活自理,还可以搬椅子到外面晒太阳。老师自己也想象不到中医中药的效果有这么好。
老师把那药物都跟我们说了,都是那非常常见的药物,而且是老师常用的,比如枳壳、桔梗、木香、栀子、淡豆豉,这是理气清热的,还有附子、白术、干姜、龙骨、牡蛎,这是补阳潜阳的。还有黄芪、当归、红参,这是补壮气血的。
这些药物,都是老师等闲用之的,这再次印证了那句话:
世界上没有神奇的方法,只有平淡的方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
老师再次提到,形与神中,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形体肉身都是一样的,最关键不同的是神。神就像车的方向,开往天堂与地狱,都是神的作用。
是啊!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狱。《菜根谭》说:“吉凶祸福,都在于当下念想所致。”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
又有一个少精弱精,难以生育的病人,想来求子。
老师摸了他脉,然后又看他舌象,见他懒动寡言,便对他说,你累了,精子也累了,你动得了,精子他也动得了。你要少郁在家里,多做些户外活动,爬爬山,只要你有活力了,它也就有活力了,你生气烦躁,它也生气烦躁。
然后老师直接叫我开四君子、五子衍宗丸合方。五子衍宗丸即五种中药种子,取其以子通子之义,分别为: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
因为病人还是以虚底为主,车前子偏利,故老师用黑豆来代替,黑豆入肾,通中带补,不会滑利肾精。老师还加入杜仲、川断、加皮,古书说杜仲入腰肢,这三味药就是专门引药入腰肢的。可引五子衍宗丸入腰肾,补肾精。
最后老师还加了蜈蚣两条、yin羊藿、鹿角片,老师说这药吃下去,病人能正常晨勃,再调养一段时间,便能够生育。
这yin羊藿就是仙灵脾,补肾之力平和持久而极佳。记得一位老药工说过,中药里面凡药名称,沾仙带灵的,或者有神的,都必须特别注意,它功效都非同凡响,比如仙灵脾、威灵仙、灵芝茯神仙茅仙鹤草等。古人起药名都是慎之又慎的,决不会随随便便。这些沾仙带灵有神的药物,用好了,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病。
老师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类脊椎病变,也非常喜欢用这三味药,这三味药是有兴阳成勃的功效的。为何呢?这鹿角片乃鹿巅顶助阳之会长出来的,极通督脉,故云“鹿角通督壮元阳”。
而蜈蚣又称败节虫,体型多节,类似由一个个脊椎构成。又以其善走动,四川产的为道地,故又称为川足。所以能搜刮脊椎腰背久伏之寒湿以通络。用它在此病人身上,是取其灵活之力,促进精子活力增加。
而民间有个经验方,就是直接把逍遥散加蜈蚣一起打成粉,治疗各种肝郁络脉引起的阳痿。这种阳痿但用补药是没有效果的,疏肝解郁通络,令肝经能够“下络阴器”,则萎者可振。
这里还要说一下yin羊藿这味药,老师非常善用而且常用。记得古书上说yin羊藿是有它来源的。即:
“西北有yin羊,日食此藿,一日交合数十次而不倒。”
这就是说,有一种藿草,那羊吃了,能加强繁衍生育能力,故名yin羊藿。
古人是不轻易把这其中的道理言明的。因为其心不正,用了良药,恐怕也会坏事。即《黄帝内经》“以欲竭其精”,靠药物来纵欲,之会加速身体的败亡,这会让身体半百而衰啊!
《黄帝内经》称这样的人为:“不知节欲,不思御神。”
我们反观要达到年百岁而动作不衰,且能有子,不也在这句话中吗?就是要知道节欲,要知道御神。节欲是淡泊寡欲,御神就是少思虑,令神志能安逸,这可是道家清净的修为。
老师最常交代病人的医嘱,就是少思虑,多运动。这也是养生的宗旨,即:“养心宜静,养身宜动。”现代人懒动好吃,没有节制,又思虑计较非常多,所以才与疾病痛苦长期相伴。

-------------------
这里说的是论坛里面的哪位老师吗?

-------------------
是任之堂主人

-------------------
任之堂主人余浩老师,在湖北十堰,让人敬佩啊

-------------------
高人,年轻人,呵呵

-------------------
写得好啊,看得也有收获

-------------------
说的很有见解!

-------------------
这样的跟诊日记写得真好,真实无私的奉献。

-------------------
学习了,这样的跟诊日记写得真好
相关文章
 《陇上中医传承集》即将出版
 祛风燥湿
 七宝丸(《直指》卷二十五)
 这症状是风热还是风寒,用啥药?
 皮痛
 拍击疗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