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中药学 > 正文
中药学-电子教材:祛风湿药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祛风湿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祛风湿药、祛风湿、舒筋、活络等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熟悉祛风湿药的分类;掌握祛风湿药及各类祛风湿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祛风湿药的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独活蕲蛇木瓜防己秦艽桑寄生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川乌威灵仙豨莶草、加皮狗脊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雷公藤络石藤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概述

1含义

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由于祛风湿药在药性和主治的寒热性质互异或其兼有的作用不同,一般将其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和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2.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温或寒。主要归肝、肾经。辛能祛风,苦能燥湿,性温祛寒,肝主筋,肾主骨。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其中有的药物兼有止痛,舒筋活络,补肝肾、健筋骨功效。药性寒凉者又能清热。

3.适应证

主治风湿痹证—是指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留滞经络、肌肉、筋骨、关节等处,致使经络气血闭阻不通,继而出现肢体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甚至肿大变形的疾病。

因其风、寒、湿、热邪气的偏胜不同,临床上常分为以下几类:

⑴风痹:肢体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又叫行痹;

⑵寒痹: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则舒;又叫痛痹;

⑶着痹:肢体关节重浊、肿胀,又叫着痹;

⑷热痹:肢体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所谓祛风湿,就是祛除留滞经络、肌肉、筋骨、关节的风寒湿邪气,以减轻或消除痹证所致的各种症状的治疗作用,又称为祛风胜湿、蠲痹、宣痹、除痹等。舒筋,是辛散宣通药物舒缓筋急以解除关节拘急、屈伸不利的治疗作用。活络,是通利脉络以缓解肌肤麻木或偏瘫的治疗作用,又称通络。舒筋与活络密切相关,往往相提并论,称为舒筋活络或通经络。

4.配伍应用

使用祛风湿药,首先须注意因证选药,应根据痹证的邪气轻重、病程新久及邪正胜衰等不同情况,选择相宜的祛风湿药,并作适当配伍。

⑴如风邪偏盛,游走疼痛的行(风)痹,宜选用祛风力强的祛风湿药,并配伍祛风止痛药,痹证初起而有表邪者,尤应如此。

⑵寒邪偏盛,疼痛较剧的痛(寒)痹,宜选用散寒力强的祛风湿药,并配伍温经止痛药。

⑶湿邪偏盛,酸楚重着的着(湿)痹,宜选用除湿力强的祛风湿药,并配伍利水渗湿药、健脾燥湿药等。

⑷郁久化热,关节红肿灼热的热痹,宜选用性偏寒凉的祛风湿药,并配伍清热药。

⑸兼有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者,宜选用手祛风湿、健筋骨药,并配伍必要的补虚药。

⑹痹证一般均因邪气闭阻气血而为病,故各型痹证均宜配伍活血化瘀之药,以增强疗效,故素有“治风先治血”的经验。

5使用注意

⑴祛风湿药(尤其是祛风湿散寒药)性多偏于温燥,易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必要时须配伍滋补精血之品。

⑵痹证日久www.med126.com/shouyi/难愈,使用汤剂十分不便,历来祛风湿之方多作丸剂、酒剂或外用膏剂,以利患者使用;且酒的温通血脉和助溶作用,还可增强祛除风寒湿邪及活血止痛作用,但患有消化道溃疡者不宜选用酒剂。现代还有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等 3 种新剂型可供选择。

⑶少数有毒的祛风湿药,应避免过量或使用过久而引起中毒反应。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本类药物多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既能祛风除湿,又能散寒主要适用于风湿痹痛而属寒证,症见肢体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

多数祛风湿散寒药,还分别兼有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止痒、祛风止痉等不同功效,又主治其他疼痛证,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瘾疹、顽癣等皮肤瘙痒以及小儿惊风、伤风之痉挛抽搐等证。

本类药物,芳香温通之物较多,较宜作酒剂或硬膏剂等外用。因其性多偏温燥,热盛或阴血亏者慎用。

独活《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

用于风寒湿诸痹。

临床上凡是痹证,不论风痹、湿痹、寒痹,均十分常用。本品偏人肝肾经,性善下行,而善祛下部风湿,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⑴治风痹,可与防风羌活等药配伍。

⑵治湿痹,可与苍术薏苡仁等药配伍。

⑶治寒痹,可与附子乌头等药配伍。

⑷主治腰膝痹痛,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证,常与桑寄生、当归、人参杜仲等补肝肾、益气血药同用。

2.散风寒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之证以风寒感冒夹湿,头身酸痛沉重者,更为适宜。常与羌活、防风等同用。

本品不似羌活之雄烈,其解表之力较为温和,作用较之羌活为弱,故常与羌活相须为用以增疗效。

3.止痛

用于多种疼痛证。

如:头痛、齿痛及瘀血疼痛证。

⑴治风寒头痛,常与细辛川芎等同用。

⑵治风热头痛及牙痛,可与石膏菊花蔓荆子等疏风清热药同用。

⑶治外伤或产后等瘀血疼痛证,可与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止痛药同用。

此外,本品兼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于风邪郁阻肌表所致的皮肤瘙痒,常与防风、荆芥白芷等药同用,内服与外用均可。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亏及实热内盛者不宜。

威灵仙《新修本草》

毛茛科攀援性灌木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前一种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应用最广;后两者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仅在少部分地区使用。秋季采挖人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通经络

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宣通,其性温燥,能祛风湿,通经络,尤长于通经络以缓解痹证之疼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等证。对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拘挛麻木,可单用,如《圣惠方》威灵仙散。但多入复方使用,属风湿寒痹之寒湿阻络,关节冷痛沉重者,常与附子、川乌、桂枝等温经散寒止痛药同用,如《普济方》用本品与川乌、灵脂同用以治之;若风湿日久,经络瘀阻,关节疼痛较剧者,常与当归、乳香、片黄等活血止痛药同用;治风湿化热,关节红肿热痛者,常与秦先、防己、薏苡仁等清热祛湿除痹药同用。

本品的通经络之功,还可用于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多与活血通络药同用。

2.止痛

用于多种疼痛证。

本品有止痛之功,可用于头风痛、牙痛及外伤疼痛等多种疼痛证的治疗,且尤以治疗下肢足疼见长。治下股足疼、脚气肿痛、腰脚疼痛者,单用有一定疗效, 如《简便单方》、《圣惠方》均单用本品和酒服。治牙痛,可用本品与鲜毛茛捣汁局部涂擦。因其止痛作用温和,亦多作其他止痛药之辅助药,且须针对病因配伍相应的药物。如治跌扑损伤,证见瘀血疼痛者,常与五灵脂、乳香、没药等活血止痛药同用;治气滞腹痛,常与乌药延胡索等行气止痛药同用。

此外,本品单用或加入砂糖、醋,煎汤,慢慢咽下,可用于诸骨刺鲠咽之轻证,能松弛局部肌肉而使骨刺易于脱落。

【用法用量】煎服,6~12g。治骨鲠可用30g。

【使用注意】本品服用量过大可引起胃脘灼热、疼痛、呕吐等反应。

 

《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主产于四川以及云南、陕西等地。夏秋二季采挖入药。制用或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

用于风湿寒痹疼痛。

本品味辛苦而性热,对风、寒、湿三气均有较强的祛散作用,为治风湿寒痹的要药。可内服,亦可局部外用。可单用,也多入复方。因其性热,其温经散寒力尤为显著,故更宜用于寒邪偏盛之痛痹。治寒痹,常与附子、肉桂、细辛等长于散寒止痛的药物同用,如《千金要方》乌头汤;治风痹,常与羌活、防风、全蝎等长于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圣惠方》用本品与全蝎同用以治之;治湿痹,常与苍术、木瓜等长于燥湿、化湿、活血止痛药同用,如《普济方》乌术丸,其与苍术、五灵脂等药同用。

2.散寒止痛

用于寒凝所致的多种疼痛证。

本品能温经散寒,又长于止痛, 故较宜用于寒邪凝滞,经脉不通所致的头痛、腹痛、牙痛、外伤及阴疽肿痛等。治头风痛,可与白芷、川芎、细辛、南星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百一选方》用本品与天南星同用。治寒疝腹痛,可单用,如《金匮要略》大乌头煎,用本品水煎取汁,调入蜂蜜以服之;亦可与桂枝、干姜等温经、温中止痛药同用,如《金匮要略》乌头桂枝汤,其与桂枝、白芍等药同用。治疮肿痛,可单用本品外用,如《古今录验》用本品与苦酒渍之,外洗;亦可与长于解毒消痈药同用,如《僧深集方》用本品与黄柏为末,调涂之。治外伤疼痛,则可与长于活血止痛药同用,以增强其止痛之力。治牙痛,亦多外用,如《圣惠方》乌头丸,其与附子捣末和丸,以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本品外用的麻醉止痛作用,还常与蟾酥、生南星等同用,如《医宗金鉴》外敷麻药方。

【用法用量】煎服,3~6g,应先煎半小时至1小时(至入口无麻味为度)。内服宜制用。外用适量,多用生品。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配伍 (十八反)。


蕲蛇《雷公炮炙论》

为腹蛇科动物尖吻腹蛇(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主产于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夏秋季捕捉,经加工后入药使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

用于风寒湿诸痹。

本品辛温走窜,能内入脏腑,外彻肌肤,祛风湿之力颇强,前人称其能“透骨搜风”,风寒湿诸痹均宜使用。因其长于舒筋活络,故为治疗风湿顽痹,日久难愈,关节拘挛疼痛,肢体麻木不仁的要药,并常与羌活、防风、秦艽、五加皮等长于祛风湿、舒筋络、强筋骨药同用,如《濒湖集简方》白花蛇酒。

2.舒筋活络

用于中风不遂、手足麻木等。

本品亦为活络之要药,治疗中风后气血痹阻,脉络不利,肌肤失养而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语言蹇涩者,常与黄芪、当归、地龙等益气养血、通络行瘀之药配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再造丸。

3.祛风止痒

用于皮肤瘙痒。

本品亦有较好的祛风止痒之效,可用于瘾疹、顽癣等多种皮肤病的皮肤瘙痒。可单用,如《瑞竹堂经验方》白花蛇酒,以本品为末,温酒服之,主治诸风疠癣;也常与其他长于祛风止痒药同用,如《医垒元戎》驱风膏,其与薄荷、荆芥等药同用,主治遍身疥癣。临床上还须针对风、湿邪气的偏胜,或血虚等不同证型, 配伍相应的祛风、除湿或养血药物,如《证治准绳》白花蛇丸, 其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药同用,主治风癣疮、皮肤瘙痒而有湿热者。

4.

用于小儿惊风、破伤风之痉挛抽搐者。

本品有止痉之功,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及破伤风,症见痉挛抽搐者,并多与乌梢蛇蜈蚣等熄风止痉药同用,如《圣济总录》定命散。

【用法用量】煎服,6~15g 。本品尤宜入丸、散、酒剂,每次1.5~3g。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阴虚及热盛者慎用。


乌梢蛇《药性论》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捕捉,经加工后入药使用。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寒痹。

本品祛风湿,舒筋活络之功与蕲蛇相似,但功力稍逊。其性虽平,但多用于风湿寒痹,筋骨疼痛,关节拘挛,肌肤不仁, 并常与羌活、防风等祛风湿散寒药同用,如《圣惠方》乌蛇丸。

本品的舒筋活络作用,亦可用于中风不遂,口眼歪斜,并多与养血药和活血药同用。

2.祛风止痒

用于皮肤瘙痒。

本品能祛风止痒,为治风瘙瘾疹,疥癣等多种皮肤病所致皮肤瘙痒之常用药。常与蛇床子、苍术、防风等祛风、燥湿、止痒药同用。

3.

用于破伤风及小儿惊风,痉挛抽搐。

本品的止痉之功,可用于破伤风及小儿急慢惊风,肢体痉挛抽搐,并常与蕲蛇、蜈蚣等熄风止痉药配伍,如《圣济总录》定命散。

【用法用量】煎服,6~15g,入丸散,每次2~3g。

【使用注意】高热及阴血不足而生风者慎用。

附药

蛇蜕  乌梢蛇及其他多种蛇蜕下的皮膜,称为蛇蜕。具有祛风止痒,退翳,止痉等功效,可用于皮肤瘙痒,目翳,小儿惊风等证。

木瓜《名医别录》

为蔷薇科灌木植物贴梗海棠或木瓜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皱皮木瓜”,主产于安徽、湖北等地,应用较广;后者习称“光皮木瓜 ”,主产于山东、江苏等地,华东、西南等地使用。夏秋季果实呈黄绿色时采收,经加工后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酸,微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舒筋化湿。

1.用于风湿痹证  本品能祛湿除痹,其性微温而略有辛散之力,祛风湿之功甚为缓和,各型风湿痹证均可选用。因其长于舒筋,为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之要药。治风湿寒痹,可与川乌、独活、羌活等祛风湿散寒药同用;治风湿热痹证,亦可与秦艽、防己等祛风湿清热药同用。

本品可舒筋、除湿,尤宜用治湿邪下注,壅滞于脚踝的脚气肿胀酸痛;或筋急项强,不可转侧。治前者,可单用,亦可复方使用;可外敷,亦可内服。如《食疗本草》单用本品煮烂研作浆粥样以裹痛处,治脚膝筋急痛;《证治准绳》鸡鸣散,其与陈皮槟榔苏叶吴茱萸等温中行气、除湿、止痛之品同用,治脚气疼痛。治后者,常与乳香、没药等活血止痛药同用,如《本事方》木瓜煎。

2.用于吐泻转筋  本品辛可化浊,甘酸则入肝缓急以舒筋。治湿浊中阻,脾胃升降失司,吐泻不止,脚腓转筋,挛急疼痛等证,既化湿浊以和脾胃,又舒筋脉以除脚腓挛急,凡属此证,不论寒热,均可配伍相应的药物使用。治寒湿所致者,常与吴茱萸、茴香等温中燥湿药配伍,如《三因方》木瓜汤。治湿热所致者,常与黄芩、薏苡仁等清热除湿药配伍,如《霍乱论》蚕矢汤。

此外,本品略有消食积、止泻痢之效,又可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及泻痢腹痛。单用有一定效果,亦宜入复方,如《鸡峰普济方》木瓜汤,其与干姜、甘草等药同用,治泻不止。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胃酸过多者用量不宜过大。

蚕沙《名医别录》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粪便。主产于江苏、浙江及其他养蚕区。6~8月主要收集二眠或三眠蚕的粪便。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痹证之关节拘挛

本品性味辛温,能祛风湿,尤长于除湿,并舒筋而缓急。其作用与木瓜相似,较为温和,凡风湿痹证, 筋骨疼痛,关节拘挛者,不论寒证或热证,均可与相应的祛风湿药同用。治风湿热痹,常与防己、秦艽等祛风湿清热药配伍,如《温病条辨》宣痹汤。治风湿寒痹,宜与祛风湿散寒药配伍。

本品的舒筋活络作用,还可用于中风不遂,口眼歪斜,内服或蒸热外熨均可。

2.化湿和中

用于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

本品既化脾胃湿浊以止吐止泻;又可舒筋以缓解脚腓痉挛之转筋。治疗吐泻不止而转筋者,常与木瓜、吴茱萸同用,以增强化湿、舒筋之力。

此外,本品祛风除湿之功,还可收止痒之效。对风邪或湿邪郁于肌肤所致的风疹瘙痒,可以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6~15g;宜以纱布包后入煎,以防煎液浑浊。外用适量。

伸筋草《本草拾遗》

为石松科蕨类多年生草本植物石松的全草。主产于东北、华中及西南等地。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寒痹  本品辛苦性温,较长于舒筋活络,故宜于风湿寒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单用,煎服或泡酒服,如《岭南采药录》单用本品治风痹筋骨不舒;亦常与威灵仙、寻骨风等其他祛风湿药配伍,以增强除痹止痛的疗效。

本品舒筋活络的功效,还可用于跌打损伤,常与乳香、没药、苏木、土元等活血止痛、疗伤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附药

舒筋草  为同科植物石子藤的全草。其性能功效与伸筋草相似。

寻骨风《植物名实图考》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或全草。主产于河南、江苏、江西等地。夏秋二季采集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通经络

用于风湿寒痹

本品既祛风湿,又有较强的通络止痛作用,对于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可单用或泡酒服。治风湿寒痹,宜与独活、威灵仙、羌活等长于祛风散寒除痹药同用,可内服,亦可作酒剂或硬膏剂外用。

2.止痛

用于胃痛、牙痛或跌打损伤疼痛。

本品具止痛之功,可用于多种疼痛证。治胃痛、牙痛,可单用;但更宜因证配伍清胃或行气、温中之药。治跌打损伤,宜与活血止痛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胃脘不适,乏力,头晕,心慌等,故不可过用。本品性偏辛燥,阴血亏虚者慎用。

海风藤《本草再新》

胡椒科攀援藤本植物风藤(细叶青萎藤)的藤茎。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夏秋二季采割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通经络。

用于风湿寒痹本品辛苦微温,功专祛风湿,通经络,而以通络为主,较宜于风湿寒痹,关节疼痛,经脉拘挛,可与独活、威灵仙、寻骨风等祛风湿散寒药同用。因其微温,亦可配伍秦艽、防己等祛风湿清热药,用于湿热痹证。

本品通经络的功效,还可用以治疗跌打损伤等瘀血证,宜与乳香、没药等活血止痛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清热药的药性偏寒,味多辛、苦。主要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之证。然在本类药中,除防己等少数药外,多为微寒之品,且有的药物生用偏寒,若经适当炮制,还可成为祛风湿散寒药,实际上并不专治风湿热痹。防己等药的苦寒性虽然较强,但祛风湿、止痹痛之效亦佳,若与较多温经止痛或祛风湿散寒药配伍,亦可用于风湿寒痹证。

多数祛风湿清热药,还分别兼有止痛、舒筋活络、清热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可用于其他疼痛证,中风半身不遂、偏瘫、口眼歪斜,湿热证及热毒证的治疗。

防己《神农本草经》

为防己科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缠绕草本植物广防己的根。粉防己又称汉防己,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广防己又称木防己,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秋季采挖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止痛

用于风湿痹证。

本品长于祛风除湿,其苦寒之性较甚,既祛风湿,又止痹痛,尤能祛除经络、肌肉、关节之风湿热邪,故宜于湿热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并多与秦艽、薏苡仁、蚕沙等药同用,如《温病条辨》宣痹汤。因本品祛风湿及止痛之力均较强,治风湿痹证而有寒者,亦常选用,但应与乌头、肉桂等温性的祛风湿药或温经散寒药配伍,如《千金要方》防己汤。

2.水消

用于水肿

本品性味苦寒,能利小便而入膀胱以清泻湿热。较宜于下焦湿热壅盛所致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如《金匮要略》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其与葶苈子、大黄、椒目同用。水肿多属本虚标实, 若因于阳衰气虚者,本品亦可利水退肿以治标,但须与黄芪、白术、桂枝等温助阳气及补脾益气药同用,以扶正治本为主,如《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等。

此外,本品的止痛作用,还可用于牙痛、头痛及外伤疼痛等证。治胃火牙龈肿痛,可与升麻、石膏等清胃热药同用;治肝火头痛 可与夏枯草、菊花等清肝、平肝药同用;治外伤疼痛, 应与活血止痛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之性较强,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

秦艽《神农本草经》

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秦艽或小秦艽的根。主产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人药。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肾、胃、胆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通经络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及中风不遂。

本品药性苦辛微寒,既祛风湿, 又善除湿热,较宜于湿 热痹证,关节红肿热痛者,并多与防己、忍冬藤、薏苡仁等长于治疗热痹的祛风湿、通经络药同用。因本品辛苦而不燥烈,被前人称为“风家润药”;且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力较佳。故风湿痹证,关节疼痛,筋脉拘挛,不论偏寒或偏热,新病或久不愈者,皆常选用。《医学心悟》蠲痹汤,以秦艽、独活、羌活为主,作为治疗风湿痹证的基础方,风邪胜 者,加防风;寒邪胜者,加附子;湿邪胜者,加防己、薏苡仁;郁久化热者,去肉桂,加黄柏。可见其应用广泛。

本品的活络之功,还广泛用于中风而致肌肤麻木,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者,多与熟地、白芍、当归等养血活血药同用,如秦艽汤。

2.清湿热

用于湿热黄疸、疮肿、湿疹等病证  本品性味苦寒,能清泄湿热。除主治湿热痹证外,还可用于黄疸、疮肿、湿疹等多种湿热证。治湿热黄疸,能除肝胆湿热而退黄,可单用,如《海上集验方》单用本品以治之。但常与茵陈、大黄等其他除湿退黄药配伍,以增强疗效。治湿热疮肿、湿疹,多与苦参、黄连、大黄等清热燥湿药配伍,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或研末搽患处,如《仁斋直指方》用本品为末搽于患处,治疮口不合。

3.退虚热

用于阴虚内热证

本品入肾经而退虚热。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者,宜与补阴药配伍,以针对阴虚之病因,共收滋阴清热之效,如《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散,其与鳖甲、生地黄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的止痛作用,还可治疗牙痛等疼痛症。如本品配伍防己,于拔牙后服用,有明显的止痛和消肿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本品具有苦寒之性,脾胃虚寒者慎用。

络石藤《神农本草经》

夹竹科攀援木质藤本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主产于江苏、湖北、山东等地。冬季至次年春季采集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痹证。

本品能祛风湿,通经络,可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等证的治疗。因其性微寒,故较宜于风湿痹证, 郁久化热之湿热痹,宜与秦艽、防己等祛风湿清热药同用。治风湿寒痹,可单用浸酒服;更宜与祛风湿散寒药同用。

2.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疮痈及咽喉疼痛。

本品能清热解毒以消肿,可用于热毒壅结所致的疮痈及 咽喉红肿疼痛。治痈肿疼痛,可与银花连翘、乳香、没药等解毒消痈、活血消肿药同用,如《外科精要》止痛灵宝散,其与瓜蒌、乳香、没药等同用。治喉痹咽部肿痛,可单用煎汤,慢慢咽下,如《近效方》单用本品以治之;亦可与其他长于清热解毒利咽药配伍,如《得配本草》则与射干栀子等药同用,以增强其清热解毒利咽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6~15g。

雷公藤《中国药用植物志》

为卫矛科藤本植物雷公藤的全株。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夏季采集叶与花,夏末秋初采集果实及茎,秋后采集根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寒。有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通经络

用于风湿诸痹

本品辛苦而性寒,能祛风湿,其通经络的作用较强,能缓解痹证所致的关节拘挛,减轻疼痛等症状。虽为苦寒之品,然各型风湿痹证均可选用,其中尤长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单用有效,内服或外用皆可。如每日取藤茎的木质部 15g煎服,或口服其苷类成分制成的雷公藤片,疗程2~3 个月,均有一定疗效。亦可入复方使用。属风湿热痹者,可与秦艽、防己、忍冬藤等祛风湿清热药配伍;属风湿寒痹者,可与独活、川乌等祛风湿散寒药配伍。

2.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疮痈、皮肤瘙痒等病证

治湿热蕴结肌肤之瘙痒,本品苦寒而燥,能清除湿热以止痒;治疮痈红肿疼痛者,则主要取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单用本品煎服、制成糖浆口服,或水煎涂搽,取叶捣敷局部, 或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苦参、自鲜皮、地肤子等解毒消肿药、祛风燥湿止痒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3~6g;除去皮部后可用 6~15g。以煎煮 1~2 小时为宜,既可降低毒性,又可确保疗效。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毒性较大,其茎、叶毒性强于根,尤其是皮部毒性较木质部强,故入汤剂内服宜用其根,并除尽其皮,且用量不可太过。其毒性作用有二:一是对胃肠的局部剌激,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二是吸收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肝、心、肾等内脏的损害。故孕妇、脾胃虚弱及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患者忌用。

豨莶草《新修本草》

为菊科草本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各地均产。夏秋季开花前或花期采割入药。生用或制用。

【性味归经】辛、苦,生品性寒,制后性温。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诸痹

本品辛可祛风,苦可燥湿,生用或制用,均可法风湿,舒筋活络 。但其祛风湿作用较为缓和,制用则辛散温通作用稍强。治风湿痹证,骨节疼痛,或麻木拘挛者,须较长时间坚持服用本品,方有疗效,如《活人方汇编》豨莶散,单用本品治风湿诸诸痹。若入复方,则可增强其祛风湿、舒筋活络之功,如《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其与臭梧桐同用。治风寒湿痹,应制后入药,并常与羌活、防风、川乌等祛风湿散寒药同用,如《张氏医通》豨莶丸;治热痹多用生品,并常与秦艽、防己等祛风湿清热药同用。

2.生用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疮痈及湿疹。

本品生用能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故生用于疮痈肿毒以及湿疹瘙痒的治疗。内服外用均可,如《乾坤生意秘韫》用本品与乳香、白矾等同用,治发背疔疮、一切恶疮等。

此外,本品的活络作用,还可用于中风之麻木、偏瘫或口眼歪斜。近代以其降血压而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生用与制用,其药性与功效有别,应根据主治证的寒热而选择使用。

臭梧桐《本草图经》

马鞭草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海州常山的嫩枝和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夏季结果前或开花前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通经活络

用于风湿诸痹

本品性能功效与豨莶草相似,亦能祛风湿, 通经活络。治疗风湿痹证,关节疼痛拘挛,肢体麻木,不论偏寒或偏热, 均可选用,如《纲目拾遗》单用本品,加白蜜为丸以治之。亦常与豨莶草相须为用。还可根据其偏寒或偏热之不同,配伍相应的祛风湿散寒药或祛风湿清热药。

本品的通经活络功效,亦可用于中风后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现代研究发现本品能降血压,又用以治疗高血压病

2. 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疮痈及皮肤瘙痒、湿疹等证

治热毒疮肿,本品能清热解毒,宜与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等长于消痈肿的清热解毒药同用。治皮肤瘙痒、湿疹,亦因其本品辛散苦燥而能祛除风热或湿热之邪。可内服,也可煎汤外洗。亦宜与其他祛风燥湿止痒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桑枝《本草图经》

为桑科乔木植物桑的嫩枝。全国各地均产。春末至夏初采收入药。生用或炒至微黄用。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通经络。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  本品性平,能祛风湿、通经络以消除痹痛而利关节,其作用较为缓和,故治疗风湿痹证,不论寒热,均可选用,尤以上肢之湿热痹证最为适宜。可单用,如《本事方》单用本品内服以治臂痛。若热邪偏盛者,宜与秦艽、防己等祛风湿清药同用; 寒邪偏盛者,宜与独活、桂枝、防风等祛风湿散寒药同用。

此外,本品能利小便, 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又因其有降血压作用,现代临床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性味多为辛苦甘温,主要归肝、肾二经。主治风寒湿痹日久未愈,肝肾不足,痹痛不止而兼筋骨不健者。

祛风湿强筋骨药,还兼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还可用于肝肾亏虚,小儿行迟。成人筋骨痿软、腰膝酸痛以及妇女冲任不固之胎漏下血诸证。但仍以兼有风湿痹证者,最为适宜。

五加皮《神农本草经》

为五加科灌木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主产于湖北、河南等地。秋季采挖。剥取根皮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

用于风寒湿痹诸证。

本品性偏温燥,宜用于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证。因其又能强健筋骨,对风寒湿痹日久未愈,正气受损而筋骨软弱,腰膝无力者,更为适合。可单用浸酒服,如《本草纲目》五加皮酒。亦尤常与独活、杜仲、牛膝等祛风湿药及补肝肾、强筋骨药同用,如《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其与杜仲同用,以治腰痛。  

2.强筋骨

用于肝肾不足之筋骨痿弱者。

肝藏血而主筋,肾藏精而主骨,若精血亏虚,肝肾不足,则小儿发育不良,牙齿生长及坐立行走迟缓,囟门久不闭合;成人腰膝软弱、筋骨不健。治此类病证,本品可与熟地黄甲、牛膝等补肝肾、益精血之药同用,如《保婴撮要》五加皮散,其与牛膝、木瓜同用,以治小儿行迟等。

3.利尿退肿

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

本品兼能利水退肿,可用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证。若因脾虚气滞所致,常与茯苓皮橘皮等健脾、行气、渗湿利水药同用;肾阳虚所致,常与桂枝、杜仲、附子等温阳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6~15g。

桑寄生《神农本草经》

为桑寄生科小灌木植物桑寄生或槲寄生的带叶茎枝。前者主产于华南、西南地区,后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南地区。冬季至次年春季采集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甘、辛、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通经络

用于风湿痹证

本品性平,虽辛苦但不燥烈,能祛风湿,通经络以除痹痛,其祛邪之力较为缓和。因其长于补肝肾以强健筋骨,故尤宜用于风寒湿痹日久不愈,损及肝肾而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且多与独活、杜仲、当归、牛膝等祛风湿、补肝肾及益气血之药配伍,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2.补肝肾健筋骨

用于肝肾不足之www.med126.com/zhicheng/胎动不安,胎漏,崩漏下血,肝阳上亢,中风不遂等证。

本品补肝肾之功,可收固冲任以安胎、止血,补肝肾而健筋骨之效,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多种病证。治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补肾、安胎之品同用,如《圣惠方》用本品与阿胶艾叶同用。治冲任不固,胎漏或崩漏下血,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滋补肝肾药和止血药配伍,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治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常与天麻钩藤等平肝熄风药同用,如《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治肝肾不足,筋骨不健之软弱无力,常与续断、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之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狗脊《神农本草经》

为蚌壳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毛狗脊的根状茎。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等地。秋季采挖入药。生用或砂烫去绒毛用。

【性味归经】辛、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湿

用于风寒湿痹。

本品辛苦而温,辛能祛风,苦能燥湿,温能散寒,可散关节筋骨等处之风寒湿邪;又能补肝肾以健筋骨,强腰脊。故宜用于风寒湿痹以及风寒湿痹兼有肝肾不足,筋骨软弱、腰脊疼痛之证,且常与杜仲、川牛膝、木瓜、苏木等祛风湿药及补肝肾药配伍, 如《普济方》四宝丹,其与川乌、萆薢、苏木等药同用。

2.补肝肾强腰脊

用于肝肾不足腰痛脊强,俯仰不利以及肾气不固诸证。

本品长于补肝肾而强腰脊,利俯仰。对肝肾不足, 腰脊失养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不论有无风寒湿痹,俱宜用之,并常与菟丝子苁蓉、杜仲等补肝肾、强腰膝药同用,如《圣惠方》狗脊丸,其与菟丝子、萆薢同用。本品略兼收涩之性,能补肝肾、温肾气、固冲任,故亦可用治肾气不固所致的尿频、遗尿带下等证。治肾虚不固之遗尿、尿频者, 宜与温肾缩尿的桑螵蛸益智仁等药同用。治冲任虚寒,带下清稀量多, 宜与鹿茸鹿角霜等补精血、固冲任的药物配伍,如《普济方》白蔹丸,其与鹿茸、白蔹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因兼固涩之性,肾虚有热、小便不利等证不宜。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祛风湿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2. 临床应如何因证选用祛风湿药?祛风湿药的常见配伍应用有哪些?

3. 祛风湿药有什么使用注意?

4. 蕲蛇、木瓜、秦艽、桑寄生的功效与应用各是什么?

5. 独活与羌活在性能、功效与应用方面有何异同?

6. 选用川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关文章
 内科学作业习题: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
 护理学基础教案:实验十八
 护理管理学作业练习题:《护理管理学》试卷
 内科学讲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教学大纲:神经外科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验指导: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