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小儿急性心包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hild acute pericarditis
拚音 JIXINGXINBAOYAN(XIAOER)
别名 中医:心痛胸痹水肿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心血管系统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急性心包炎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轻者临床上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等。大致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常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在婴幼儿时期多并发于败血症肺炎、脓胸。学龄儿童多数并发于风湿热、结核病、化脓性或病毒性感染,有时并发于类风湿病及其他结缔组织病,也偶见于尿毒症或局部创伤等。
中医病因 本病的发生缘于热毒侵袭,饮食失节,劳倦过度。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机要点为邪毒犯人,痰湿内蕴,气滞血瘀,阻滞胸中。病位主要在心及心包,涉及肺、脾等脏。病性多属本虚标实。
病理 本病的病理变化可分为纤维蛋白性及渗出性心包炎。渗出性又可分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浆液血性、出血性或化脓性。起病早期心包脏层及壁层出现纤维蛋白、白细胞及上皮细胞等组成的渗出物,此渗出物可局限于一处,或满布整个心包膜。如为纤维蛋白浆液性渗液,外观多呈草绿色、清亮;如含有较多白细胞及内皮细胞而呈轻度混浊;如含较多的红细胞则为浆液血性;化脓性渗液中含大量中性粒细胞而成稠厚的浓液。风湿性心包炎产生稀薄渗出液,此液常被吸收。由化脓性细菌感染者心包积脓,结核性心包炎常引起广泛粘连,病毒性心包炎常同时有心肌炎,一般不形成缩窄。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虽表现多样,但总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为主要症状。临证之时,重在辨明标本缓急。急者来势较猛,多伴烦躁、喘息、紫绀等症;缓者起病隐匿,常见身倦乏力,自汗盗汗之症。
1.热毒侵袭
主证:身热头痛,胸痛憋气,咳嗽音哑,尿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结代。
分析:本证由热毒侵袭,肺卫失调,邪滞胸中所致。邪犯肺卫,卫阳郁遏,肺失清肃,故见发热,咳嗽。热毒内扰,阻滞胸中,脉络不畅,故见胸痛憋气。
2.痰热内蕴
主证:心悸气短,甚则喘息气逆,不得平卧,头晕目眩,咳嗽痰多,尿少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数或结代。
分析:本证由痰热内蕴,阻滞血脉所致。痰浊内盛,停于胸中,阻滞血脉,心之脉络不通,故见心悸气短,甚则喘息不得卧。痰浊蒙敝清阳,故见头晕目眩。痰热内蕴,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痰多。
3.痰血内阻
主证:心胸刺痛,痛处不移,胸部闷胀,心悸不宁,胁下痞块,舌质暗,或见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结代。
分析:本证由气滞血瘀,血行不畅所致。气机不畅,瘀血内停,心脉痹阻,故见心胸刺痛,胸闷不适。心失所养,故见心悸不宁。瘀血阻滞,故见胁下痞块。
4.气阴两虚
主证:心悸怔忡,胸闷胸痛,低热或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乏力,舌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或结代。
分析:本证由病程迁延,气阴俱伤所致。气阴两虚,心阳不振,血脉不利,故见心悸怔忡,胸闷胸痛。阴虚内热由生,故见潮热,五心烦热。气血不足,无以荣养,故见头晕乏力。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包炎的首要症状。较大儿童可自诉心前区刺痛或压迫感,平卧时加重,坐起或前俯位可减轻,疼痛可向肩背及腹部放射。婴幼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
2.尚可出现心包渗液的临床症状,常有乏力、上腹胀痛、恶心、咳嗽及呼吸困难
体检 1、体格检查可闻及心包摩擦音,以胸骨左缘下端最明显,特点为声音粗糙,似在耳边摩擦皮革,和心音一致而与呼吸节律无关,摩擦音来去不定,且常出现于疾病早期,当心包积液增多时往往消失。 2.心脏体征还可出现心界向两侧扩大并随体位变动而改变,坐位时下界增宽,卧位时心底部增宽。心尖搏动不清楚,心音遥远。 3.大量积液压迫肺及支气管,可在左肩胛角下出现浊音,语音振颤加强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Ewart阳性。 4.当心包积液迅速或大量积聚时,可发生心包填塞现象,致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出现心动过速或休克状态。 5.心包积液逐渐积聚时可有肝脏肿大伴触痛、腹水、颈静脉怒张及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同时还有动脉收缩压降低、脉压差减小,并出现奇脉等。 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电诊断 心电图检查:由于心包渗液可产生QRS低电压,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可引起ST段及T波改变。病初可见除aVR、V1导联ST段下降外,其余各导联ST段均呈弓背向下型的上升,持续数日ST段恢复到基线,T波呈普遍低平,继之由平坦变为倒置,可持续数周或更久。
影像诊断 超声心动图检查:积液少时即可在左室后壁和心包间出现液性暗区,积液增多在右心室前壁心外膜前方也出现液性暗区。并可估测积液量及帮助心包穿刺的定位。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扩张性心肌病:有体循环淤血或肺循环淤血的体征,但无心包摩擦音,心界扩大不随体位变动而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腔扩大、室壁运动弱、心脏收缩功能异常而见不到心包积液。
2.限制性心肌病:也有循环淤血的表现而无心包摩擦音,X线心内膜可见钙化点,超声心动图见心腔变小、心内膜增厚、室壁运动减弱而无心包积液。
3.纵隔肿瘤:可有循环淤血的表现,可压迫上腔静脉、气管或支气管等,X线检查应拍摄后前位及侧位片,必要时CT检查可见结节状肿瘤,超声心动图可以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在于治疗原发病,并佐以对症治疗。
一、病因治疗
(一)病毒性心包炎
1.卧床休息。
2.因病毒性心包炎常合并心肌炎,故常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及辅酶Q10治疗,以改善心肌代谢。
3.皮质激素与其他抗炎药物对渗出的吸收有较好的疗效。一般病例可用阿司匹林每日40~70mg/kg,分3~4次口服。重症常选用泼尼松每日1~2mg/kg,分3~4次口服,总疗程6~8周。 4.若有心包填塞征象时,应行心包穿刺抽液进行减压处理。
(二)化脓性心包炎
1.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针对病原菌有效的足量抗生素,宜采用杀菌剂,静脉给药,疗程1~3个月为宜。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2.每隔1~2天配合心包穿刺排脓,目前多主张及早进行开放引流手术以防心包后遗缩窄。
(三)结核性心包炎
1.多采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联合抗结核治疗。
2.加用泼尼松口服,剂量为每日1~2mg/kg,疗程6~8周,可加速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
3.形成缩窄性者应施行手术治疗。
(四)风湿性心包炎
1.按风湿热处理。可予泼尼松每日2mg/kg,分3~4次口服,疗程6~8周。
2.风湿性心包炎一般渗出液不多,很少粘连,不需心包穿刺或手术治疗。
二、对症治疗
1.出现心包填塞时,应紧急施行心包穿刺排液减压。穿刺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用部位为胸骨剑突与左肋缘所形成的夹角处,穿刺针与胸壁成30~50度角,向上稍向左,边抽吸边刺入。
2.有体循环淤血表现时,可应用利尿剂。
3.如有胸痛或烦躁,给以适量的镇静剂,呼吸困难者采取半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安适,保证完全休息,注意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较重患儿应给予支持疗法,多次小量输血或血浆。
中医治疗 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在本为心气不足,阴血内亏,在标为瘀血、痰浊阻滞。临证治疗应首先辨明轻重缓急,急则治标,逐痰化瘀;缓则治本,益气养阴。虚实夹杂,诸症并重者,则宜标本兼顾。
一、辩证选方
1.热毒侵袭
治法:清热解毒,泻火散结。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芩山栀连翘各15g,黄连、公英、地丁各12g,瓜蒌桔梗杏仁各10g。身热不扬加竹叶、意苡仁;憋气明显加苏梗、制香附
2.痰热内蕴
治法:清热泻痰,通络散结。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葶苈子、瓜蒌各12g,薤白、橘皮菖蒲各10g,半夏、天竺黄竹茹各6g。气短乏力加茯苓山药;肢体浮肿加泽泻防己
3.痰血内阻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赤芍各12g,仁、牛膝柴胡各10g,红花郁金枳壳各6g。胸痛甚加丹参元胡;兼痰浊者加瓜萎皮、菖蒲。
4.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兼以活血。
方药:生脉饮人参养荣汤加减。太子参黄芪白芍各15g,麦冬、茯苓、当归各12g,丹参、郁金、五味子各10g。潮热盗汗加鳖甲地骨皮;咳嗽有痰加半夏、远志、瓜蒌皮。
二、专方验方
1.温阳利水汤获苓10g,白术12g,桂枝6g,薏苡仁15g,麻黄3g,车前子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适于心包积液属心阳不振,复感风寒,水饮内停者。
2.活血宁心散:丹参30g,琥珀15g。共研细末,每服3~5g,日服2次。用于本病属血脉瘀阻者。
3.菖蒲、远志各5g,水煎,用药汁冲朱砂1.5g。每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本病症见心悸不宁者。
4.银花、连翘、公英、红参须、麦冬、薏苡仁、茯苓。水煎服,每日1剂。同服安宫牛黄丸。适于本病属暑湿化热者。
中药 1.安神温胆丸:功能化痰降逆,理气安神。适用于化脓性心包炎。3~6岁每服1/3丸,6~9岁每服1/2丸,9岁以上每服1丸,日服2次。
2.茯苓导水丸:功能健脾行气利水。适用于本病属水湿内停,气机不利者。3~6岁每服1/3丸,6~9岁每服1/2丸,9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3.济生肾气丸:功能温阳利水。适用于本病属肾气不足者。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2/3丸,9岁以上每服1丸,日服2次。
4.益心复脉冲剂: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适于本病属气阴两虚者。3~6岁每服3g,6~9岁每服5g,9岁以上每服8g,每日2~3次。
针灸 1.体针:取穴内关、膻中、神门、合谷、后溪、心俞、水泉、阴陵泉等。每次选3~4穴,
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休息2~3天,可开始下1疗程。
2.耳针:取穴心、小肠、交感、肾、内分泌、神门、皮质下等。每次选3~4穴,毫针浅
刺或王不留行籽按压穴位。选单侧耳,3~5天后更换另耳。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急性心包炎,关键在于针对病因治疗,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疗效。如化脓性心包炎,西药通常给予敏感、足量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予心包穿刺排脓及心包腔内注入抗生素等。中药治以清热涤痰为主,常选用葶苈子、瓜蒌皮、半夏、胆星、天竺黄、丹参等到药;对结合性心包炎,西药多采用异烟肼、链霉素等积极抗痨,中药则应辅以蠲饮扶中之品,如半夏、干、五味子、茯苓,泽泻等。对风湿性心包炎,西药目前一般采用水杨酸类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中药则以清热利湿化瘀为冶疗方法,可酌情选用黄苓、黄连、栀子、薏苡仁、泽泻、防已、丹参、红花等。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通常一经诊断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中医典籍对很多类似本病的症状曾有记载。如《医宗金鉴》言:“心下筑筑惕火,怔怔忡大,……饮水多而小便少,水停心下之悸也。”
相关文章
 太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
 运用桂枝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治疗一例静脉炎
 外甥喝了桂枝二陈汤,怎么出现那么多情况?
 侠溪
 髌骨脱位
 证治准绳类方 霍乱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