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7) <br />
--------------------------------------------------------------------------------<br /><br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br /><br />
陕西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7)<br />
<br />
《概况》<br />
陕西省位於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兼跨汉水上游。面积1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140万,辖10个地、市,107个县、市、区。<br />
《自然环境》<br />
本省北部為黄土高原,南部為秦巴山地,中部是关中平原。秦岭横贯全省东西,它是长江、黄河流城的主要分水岭,又是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及地理上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线。本省由於秦岭的阻挡,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為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為暖温带气候;长城沿线為温带气候。秦岭以南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2~28℃,无霜期210~269天,年降水量750~1,200毫米;关中平原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3℃,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4℃以上,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550~700毫米;陕北高原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10℃,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2~24℃,无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br />
本省土壤类型较多,陜南多黄褐土、黄棕壤、棕壤;关中多褐色土、壚土;陕北多栗钙土、黄绵土、黑壚土。植被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br />
《药材资源》<br />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271种,药用动物310种,矿物药40种,其他药材47种,共计2,668种。药材资源分佈:<br />
陜南秦巴山区:有高山密林,也有丘陵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植物垂直分佈明显,药用种类达1,500种以上,素称”巴
山药乡”,是本省药材主要生產基地。家种药材主要有
杜仲、
天麻、
附子、
金银花、
党参、
黄连、
厚朴、
黄柏、
山茱萸、
桔梗、
玄参、云
木香、
白芍、
白芷、
延胡索;野生药材主要有
猪苓、
连翘、
柴胡、苍朮、
何首乌、
细辛、
海金沙、yin羊藿、太
白贝母等;动物药材有
麝香、殭蚕等、水
獭肝、
蜈蚣、
熊胆、
全蝎等。<br />
关中平原:渭河横贯中部,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家种药材主要有
黄芪、
地黄、
沙苑子、山药、
菊花、瓜蔞、
牡丹皮、
水飞蓟;野生药材主要有
甘遂、
远志、柴胡、
茵陈、
茜草、
牛蒡子、
罗布麻、
酸枣仁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
鹿茸等。<br />
陕北黄土高原:家种药材主要有
款冬花、
枸杞子、黄芪、
大黄;野生药材主要有
甘草、
蕤仁、远志、酸枣仁、柴胡、
杏仁、
桃仁、
麻黄、
龙骨、
地骨皮、连翘、
黄芩等;动物药材有全蝎、鹿茸等。 <br />
《利用现状》 <br />
栽培、养殖药材约70种。其中传统品种20种;新引种发展12种;野生变家种15种。年种植面积22万亩,年產量450万公斤。收购药材450种,年收购量2,000万公斤<br />
《主產品种》<br />
杜仲:主產嵐皋、石泉、略阳、寧强、平利、镇巴、城固等县。本有年收购量佔中国20﹪以上。居一、二位。<br />
天麻:主產城固、寧强、勉县、南郑、西乡、洋县、汉阴等县。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40﹪左右,為第一大產区。<br />
党参:分佈於秦巴山区,统称“西党参”。產於凤县者称“凤党”,產品条粗肉厚、味甜渣细。產於平利、嵐皋等地者称“八仙党” ,產品条匀较长,皮粗茬黄白,多供出口。<br />
附子:主產城固、勉县。本省為中国第二大產区。 <br />
沙苑子:主產大荔、临潼、高陵等县。大荔县沙苑地区所產沙苑子。唐时為“同州贡品”,以粒大、均匀、饱满、色绿褐驰名中外。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一位。<br />
黄芪:本省為引种发展起来的新產区,主產旬邑、宝鸡、绥德、彬县、长武等地也有种植。<br />
甘草:分佈於陕北黄土高原,主產定边县。靖边、志丹、吴旗等县亦有產。本省為中
国老產区之一。<br />
连翘:主產洛南、商南、丹凤、黄龙、韩城等县。商品瓣大、壳厚、色棕黄、显光泽。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br />
远志:主產合阳、澄城、大荔、延长、绥德等县市。商品根皮中空呈筒状、皮细肉厚、质脆易断。本有年收购量居中国一、二位。<br />
秦巴山地的中药资源及分布:<br />
秦巴山地北起秦岭北麓及伏牛山山脊,南抵大巴山脉分水岭和神农架南坡,东临豫东平原及鄂西北山地,西过甘肃的漳县武都一文县一线。秦岭山脉为我国长江和黄河中游的分水岭,山势巍峨,西高东低,全长达500公里,南北宽120一180公里,海拔高度多在1000一2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高达3767米。大巴山婉蜒于四川和陕西边线,向东延伸至湖北西北部,主峰神农架的最高峰高3105.4米。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位于东南季风区,由于秦岭对南北气流的阻挡,冬季气温较高,夏季雨水充沛,形成了温暖湿润、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中药资源的生长和发育。 <br />
秦岭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是中国两大植物亚区(即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和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交汇处,兼有中国南北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种类丰富,且含有许多种子植物的特有属及特有种。大巴山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其中华中植物区系成分很多。` <br />
秦巴山区中药资源种类繁多,素有“巴山药乡”之美誉。以陕西为例,秦巴山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占全省总数的2/3以上,达1500种以上,仅秦岭山地太自山就有中草药近千种。著名药材有党参、
当归、地黄、黄芪、
贝母、
茯苓、黄连、杜仲、天麻、白芍、菊花、
牛膝,山茱萸、枸杞子、大黄、药用大黄、红毛五加及九节
菖蒲等。民间草药种类丰富,多为本区的代表种和特有种,仅以“七”命名的就有144种,如
桃儿七,
红毛七,
长春七等;稀有药用植物有太白贝母、
太白米、凤凰草、
枇杷芋、延龄草、
祖师麻、黄
瑞香、太白美花草、独叶草、
手掌参、太白
乌头、太白黄连和
朱砂莲等。 <br />
秦巴山地的秦岭东段、武当山、荆山和神农架北坡植物区系结构相当复杂,既有华东区系成分,又有西南和西北区系成分。这里的药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代表性和特殊性的木本植物有枇杷、
山豆根、七叶树、天师栗、
密蒙花、油茶、
金樱子、武当玉兰、女贞、
银杏、杜仲、黄柏、厚朴、
三尖杉、川桂、
常山、红
茴香等;藤本有
鸡血藤、
钩藤、
凌霄花、青
牛胆、华钩藤、
木通、三
叶木通、
飞龙掌血、
大血藤、南
五味子、
猫儿屎、
猕猴桃、
唐松草、
绞股蓝、雪胆等;草本有
鹿衔草、
半枝莲、乌头、
拳参、
川牛膝、独角莲、华细辛、毛细辛、
秦艽、北柴胡、
百合、甘肃贝母、
川贝母、
珠芽蓼、
窝儿七、甘青乌头、太白
棱子芹、五脉
绿绒蒿、扣子七和鬼灯檠等。本区的栽培药材约有100种,其中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当归、天麻、杜仲、
独活、连翘、黄连、党参、
红芪、大黄、厚朴、
吴茱萸、
云木香、川贝母、附子、山茱萸及
栀子等。 <br />
药用动物种类也相当丰富,主要的有林麝、
豹、
黑熊、金丝猴、苏门羚、灵猫、大鲵,白鹳、穿
山甲、鳖、
龟,蝎、
水獭、
乌梢蛇、
乌骨鸡、獾、
土鳖虫,
蜣螂、蝉等。药用矿物则有朱砂、
水银、
密陀僧、
磁石、
自然铜、
石膏、
雄黄、信石、
炉甘石、
花蕊石、
礞石、
石燕、龙骨、
寒水石、
滑石、赭石、禹粮石、
金精石、
钟乳石、
银精石、
阳起石和
硫黄等。<br />
陕西省野生药材资源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蕴藏量较大的有商洛地区(26%)、延安地区(16%)、榆林地区(15%)和宝鸡市(10%)。栽培药材以秦巴山区和渭河平原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汉中地区(36%)、安康地区(17%)、渭南地区(13%)和宝鸡市(9%)。大宗药材有杜仲、天麻、党参、附子、沙苑子、黄芪、甘草、连翘、远志、猪苓、麝香及全蝎等。
[
本帖最后由 WANGLI 于 2007/4/25 22:28 编辑 www.med126.com]
-----------四川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四川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
《概况》
四川省位於长江上游。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590万,辖21个地、市、州,203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省地形可分為东西两大部分。以龙门山─大凉山為界,东部為四川盆地,西部為川西山地高原。全省平原佔2.6﹪,丘陵佔18.6﹪,山地佔50.3﹪高原佔28.5﹪。
由於地形的显著不同,气候类型多样,东部盆地為亚热带东南季风气侯,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两量丰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两。长江沿岸气温较高,向盆地边缘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12~18℃,≧10℃积温4,500~5,000℃以上,无霜期220~300天,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川西南横断山地区属於亚热带西南季风气侯,冬暖夏凉、春秋温和、乾湿季分明。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90﹪集中在6~10月,年平均气温12~20℃,≧10℃积温3,600~7,000℃,无霜期220~330天。川西高原高山地区,自南而北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等气候类型演替,垂直分带明显。寒冷乾燥、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年平均气温2~8℃,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600~800毫米。
土壤有黄壤、亚热带红壤、棕壤、紫色土、褐色土、山地草甸土和高原草甸土。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
《省会》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国歷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辖8区4市7县,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19万,市区人341.5万。成都歷史悠久,早在2300多年前,蜀王开明九世就在此建都,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而名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又将成都的歷史上推了一千多年。
成都位於川西平原腹地,平均海拔高度500米,年均气温15.5℃,年降雨量997mm。平原、丘凌、山地比例為4:3:3,岷江、沱江等大小40餘条河流流经全境,水资源总量為264亿m3。因此,成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旱从人,不知飢饉、谓之天府”。
成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城市50强第12位,投资环境进入全国城市40优。经济总量占四川省三分之一,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4位。2001年,全市国内生產总值1491亿元,同比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5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22.3%;全社会固定资產投资582.2亿元,增长2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2,农民人均纯收入3067元。 IB]­%3cV
《药材资源》 Dk"w &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3,962种,药用动物344种,矿物药44种,共计4,350种。药材资源分佈:
四川盆地:冬暖、春早、夏长。分佈药材800~2,000种。為本省家种药材主產区,种植面积佔全省的60﹪左右。家种药材主要有
川芎、
麦冬、附子、鬱金、
泽泻、白芍、白芷、
红花、菊花、桔梗、
丹参、
川明参、云木香、
牡丹皮、白薑、瓜蔞、
荆芥、
薄荷、
薏苡仁、牛蒡子、
补骨脂、
枳壳、梔子、
陈皮、
佛手、
使君子、
巴豆、
木瓜、
川楝子、
石斛、杜仲、厚朴、黄柏等。 oE;!/Is()
盆周山地:分佈药材约2,000种,收购量佔全省的30﹪左右,為本省家野药材主產区。主要有黄连、
银耳、党参、当归、川牛膝、金银花、云木香、玄参、白朮、川贝母、款
冬花、牛蒡子、木瓜、杜仲、厚朴、黄柏、瓜蔞、吴茱萸、天麻、红花、白薑、桔梗、枳壳、梔子、巴豆、川楝子、陈皮、
天冬、柴胡、独活、南
沙参、何首乌、
百部、
白及、
半夏、
天南星、
香附、
通草、
川木通、五味子、
辛夷、麝香、熊胆、
豹骨、乌梢蛇等。
川西南中山地区:分佈药材约2,500种,以野生為主,既有亚热带药材,又有温带药材。代表品种有
三七、茯苓、天麻、黄芩、
防风、
龙胆、半夏、
续断、川贝母、云木香、
藿香、
山柰、穿山甲、熊胆、麝香等。
川西高山峡谷区:山岭与谷底高差悬殊,气温、热量随海拔升高锐减。分佈药材约1,500种。野生药材主要有川贝母、黄芪、
羌活、大黄、云木香、秦艽、麝香、豹骨、熊胆、
冬虫夏草等;家种药材有党参、当归、川贝母、黄芪等。
川西北高原:以高原為主,草原面积宽广。分佈药材1,800种左右,為本省野生药材主產区。盛產川贝母、冬虫夏草、大黄、羌活、
雪莲花、麝香、鹿茸、熊胆等名贵药材。
《利用现状》
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药材產区。栽培养殖药材120种,年种植面积31万亩,年產量1,500万公斤。收购药材500多种,年收购量4,6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麝香:分佈於阿坝、甘孜、凉山州各县及盆周山区部分县。主產林麝,其次是
马麝。川產麝香个大皮薄,捏之有弹性,仁质柔软,油润,香气浓烈。為了保护野生资源,发展人工养麝取香,从50年代开始,在马尔康和米亚罗建立了两个养麝试验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人工养麝和活体取香”的重大成果,80年代在都江堰市又建立了养麝研究所。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一位。
冬虫夏草:分佈於石渠、白玉、色达、德格、理塘、巴塘、小金、金川、理县等县。川產虫草体粗、丰满肥壮、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气清香,畅销国内外。本省年收购量约佔中国30﹪,為主產区之一。
黄连:“
味连”主產石柱县,已有三百多年的栽培歷史;“雅连”主產峨嵋、洪雅、峨边、雷波等县。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60﹪左右,居第一位。
川芎:主產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及崇庆、彭县、新都等县。所產川芎个大、饱满、质坚实、油性大、香气浓鬱。尤以都江堰市马祖寺川芎最為著名。本省年產量佔中国80﹪以上。
川贝母:松贝和青贝主產甘孜、阿坝州,炉贝主產甘孜州北部和小金、芦山等县。川贝母颗粒均匀、质坚实、粉性足、色白有光泽。由於野生资源减少,已试验进行人工栽培生產。
附子:主產江油县。附片加工精细,片张大而匀、片面有纵向花纹、半透明状、油润有光泽、酥脆。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本省為中国第一大產区。
川牛膝:主產天全县及乐山市金口河区。以根粗壮、分枝少、质柔韧、断面色浅黄、味微甜而著称。
白芷:主產遂寧市,已有600年的种植歷史。產品头方身圆、个大质坚、外表黄白色、内呈粉白色、断面密佈棕色油点,形似菊花纹、香味甚浓。
麦冬:主產绵阳市和三臺县。歷史悠久,素有“绵麦冬”之称。个大饱满、色黄白、断面浸白色、明亮。本省年產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二位。
白芍:主產中江、渠县、广安、铜梁等县。尤以中江白芍根粗肥壮、质坚体重、表面粉红光滑、断面粉性足、黄白适度,内心色白,称“银心白芍”。
红花:习称“川红花”。种植始於西汉,主產简阳、垫江、平昌及资阳、安岳、仪陇、营山、宣汉、南江、达县、通江、遂寧等县、市。以花长、色红、鲜艷、质柔软為主要特徵。
天麻:全省近百个县有分佈或栽培。以盆周各县產量较大。商品体大、色黄白、质坚实、断面半透明。
杜仲:主產广元、旺苍、青川、北川、平武、城口、巫溪、万源、通江、古藺、忠县、石柱、酉阳、黔江等县。川產杜仲皮厚、块大、内表面暗紫色、断面丝多。
厚朴:主產盆周山区,以万源、通江、宣汉、城口、巫溪、开县、巫山、奉节、云阳、古藺、芦山、平武、都江堰、彭县等县、市產量较大。
川朴加工精细,内皮紫红、香气浓鬱、指甲划之有油渗出,称“紫油厚朴”。
黄柏:也称川黄柏,分佈盆周山区,主產峨嵋、洪雅、都江堰、广元、旺苍、南江、开县、巫溪、南川、武隆、古藺等县、市。
羌活:主產小金、黑水、金川、松潘、丹巴、道孚、甘孜、德格等县。商品粗壮、环节紧密如蚕、断面硃砂点多、香气浓鬱,习称蚕羌。
-----------广东---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4)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广东---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4)
《概况》
广东位於祖国最南端。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人口5,928万,辖18个市,115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广东省由大陆及沿海岛屿组成,大陆海岸线长4,314.4公里。全省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约佔总面积的2/3,臺地、平原佔1/3。横亙於北部的南岭山脉(包括大庚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等)是本省的主要山脉,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平原有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
广东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受海洋气候的调节,夏季高温湿润,冬季温暖乾燥。年平均气温在19~27℃之间,是中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省份。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从北向南為9~21℃,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9℃。除粤北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夏长无冬。年日照时数1,500~2,600小时,≧10℃积温6,000~9,000℃。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
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紫色土、
石灰岩土、滨海砂土、水稻土等。植被主要為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广东、海南省有药用植物2,500种,药用动物120种,矿物药25种,共计2,645种。两省药材资源分佈:
热带地区:包括海南岛和雷州半岛。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具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土壤以砖红壤為主。分佈的植物药材主要有檳榔、益智、
砂仁、
马钱子、
檀香、
丁香、白
豆蔻、
安息香、
儿茶、
大风子、
胖大海、
肉豆蔻、
肉桂、
天仙子、
广藿香等家种品种及
巴戟天、
蔓荆子、石斛、
青天葵、
降香、芦薈、
白木香、
龙血树、
见血封喉、高良薑、海南芙蓉木、
海南粗榧等野生品种;动物药材主要有熊胆、鹿茸等。
南亚热带地区:包括怀集、清远、佛冈、龙川、大埔等县-线以南地区。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北部,气候仍属於热带季风气候,乾、湿季明显,水分、热量丰富,全年无雪。土壤多為赤红壤。分佈的植物药材主要有砂仁、南玉桂、巴戟天、訶子、
橘红、何首乌、
白木香(
沉香)、檀香、山药、茯苓、泽泻、玄参、广藿香、
北沙参、
天花粉、佛手、使君子、
薏苡仁、紫苏、乾薑、白
扁豆、金银花、
射干、鬱金、
千年健、
芡实、山柰、
穿心莲等家种品种及木鱉子、
桃仁、蔓荆子、
草豆寇、马
兜铃、巴豆、石斛、
相思子、
葛根、槐米、棕櫚子、
海藻、
雷丸、
伸筋草、
鸡骨草、
十大功劳、
广防己、广
金钱草、鸭脚木、
夏枯草等野生品种,动物药材主要有
紫草茸、
蛤蚧等。
中亚热带地区:包括韶关市大部分县以及惠州市北部的连平、和平和梅州市北部的平远、蕉岭等县。境内以丘陵山地為主,间有大小不等的盆地和谷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20℃,霜期一个半月左右。分佈的植物药材主要有厚朴、黄柏、杜仲、三七、黄连、
玉竹、白芍、桔梗、白朮、白芷等家种品种以及
马兜铃、远志、翻
白草、
女贞子、
升麻、丹参、
黄精、玉竹、
山慈菇、石斛、
川乌等野生品种;动物药材主要有鹿茸、麝香等。
沿海及南海诸岛海域:分佈有多种海洋药材,主要有
海马、
海龙、
海龟、
玳瑁、
瓦楞子、
珍珠、石
决明、鷓鴣菜、海藻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近100种。其中传统品种20多种,变野生為家种(养)30多种,引种外省药材30多种,引种进口南药10多种。家种药材以檳榔、砂仁、益智、巴戟天為主要代表,称為“四大南药”,此外广藿香、广陈皮、沉香、高良薑、广佛手、广
地龙、金钱
白花蛇、化州橘红、
阳春砂仁、巴戟天,由於种植歷史悠久,质量优良,產量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年种植面积15万亩,年產量1,200万公斤。收购药材460种,年收购量3,4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蛤蚧:檳榔:主產於海南万寧、琼海、屯昌、琼中、陵水、保亭等县,年產量居中国首位。
砂仁:主產於阳春、信宜、高州、广寧、封开等县。以阳春县蟠龙乡所產為地道,有“密產蟠龙特色夸,医林珍品重春砂”的歷史记载。
益智:為海南岛特有,主產於澄迈、屯昌、陵中、保亭、琼海、万寧、乐东、东方、昌江、定安等县,以颗粒大,种仁饱满著称。
巴戟天:主產於高要、德庆、鬱南、五华等县。广东年產量佔中国90﹪以上。以高要、德庆所產為地道。
广藿香:按產地不同习惯上分石牌藿香(歷史上主產於广州石牌)、海南藿香(原主產於万寧等地,现主產於化州、电白等地)、高要藿香(主產於高要)。石牌藿香歷史上以茎粗结实,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鬱,药效佳而驰名中外。
陈皮:主產於新会、潮州、普寧、博罗、四会等地。以新会陈皮為地道,又称广陈皮。 T3`|+ln~l
沉香:主產於陆丰、廉江、电白及海南各县。以海南所產品质最佳,為歷史上的进贡佳品。
高良薑:主產於徐闻、海康、定安、陵水、屯昌、儋县等地,產品主要出口东南亚。
佛手:主產於高要、四会、云浮等县,又称广佛手,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鬱而著称。
金钱白花蛇:分布於汕头市和梅州市。以盘径小,色泽鲜明者為佳。广东年收购量佔中国40﹪左右,居首位。
地龙:主產於南海、鹤山、番禺、开平、惠阳、博罗、惠东、高州、兴寧等县。商品又称广地龙,以条大,肉肥而著称。
橘红:主產於化州县,质量最佳。廉江、遂溪、电白、海康等地也產。
广东及海南省的主產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德庆首乌、连州玉竹、广州
排草、海南降香以及化州、揭阳山柰等品种,种植歷史悠久,质量好,產量高,也享有一定声誉。
-----------河南---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0)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河南---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0)
《概况》
河南省位於黄河中下游。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80 万,辖17个地、市,157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省北部、西部和南部為山地丘陵,西南部由伏牛山和桐柏山环绕而形成南阳盆地,东部和中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和盆地佔55.7﹪,山地佔26.6﹪,丘陵佔17.7﹪。
本省处於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春季乾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水,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15℃,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2~2℃,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7~28℃,年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10℃积温4,700-5,000℃,无霜期200~230天。年降水量600~1,200毫米。
土壤有褐土、潮土、盐硷土、砂礓黑土、黄棕壤、棕壤、水稻土七大类。植被类型有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与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等。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963种凛用动物270种,矿物药及其他药材69种,共计2,302种。药材资源分佈:
中东部黄淮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是黄河、淮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灌溉方便,是“四大怀药”(怀地黄、 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和金银花、禹白芷等地道药材的生產基地,具有较大规模。栽培药材还有红花、
天花粉、白芍、
板蓝根、
紫菀、玄参、白朮、天南星、禹白附、薄荷、荆芥、瓜蔞、
白芥子、补骨脂、北沙参、
白扁豆、薏苡仁、
千金子等。野生药材较少,分佈零星分散,主要有
菟丝子、茵陈、
蒲公英、香附、
青葙子、益
母草、
王不留行、罗布麻、
芦根、
白茅根等。 l$Q1/A
由南向北缓弧形丘陵、岗地:海拔大部分在400米以下,低山丘陵交错,岗、沟、洼、谷相间,矮林灌丛杂草共生,野生药材资源丰富,计有800餘种,家种品种较少。草本药材有桔梗、柴胡、
南沙参、苍朮、
前胡、射干、
千里光、
白头翁、泽茧、
佩兰、
野菊花、
仙鹤草、
益母草、
徐长卿、夏枯草、半夏、防风、远志、白及、
薤白、
商陆、
车前子、
鱼腥草等;木本药材有槐米、八角枫、杜仲、
花椒、
山楂、
五倍子、女贞子等;动物药材有乌梢蛇、蘄蛇、土鱉虫、全蝎、
斑蝥、
刺猬皮、
马鹿茸、
梅花鹿茸等;矿物药材有
紫石英、阳起石、磁石、禹餘粮等。野生变家种家养和引种成功的有射干、桔梗、丹参、穿心莲、梔子、黄芩、土鱉虫、全蝎等。
豫南大别山、桐柏山区:主峰金刚臺海拔1,500米,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林下土壤深厚肥沃,有药材资源1,200餘种。主要有茯苓、桔梗、天南星、
草乌、龙胆、苍朮、金银花、
漏芦、
夏天无、
七叶一枝花、
金线草、紫金牛、天冬、百部、
威灵仙、
矮地茶、
白前、
猫爪草等;山物药材有蜈蚣、龟板、鱉甲、乌梢蛇、
灵猫香等。
豫西南部南阳盆地:周围為垄岗状倾斜平原,中心為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本省麦冬、延胡索、半夏、射干主產区。
豫西伏牛山区:峰峦起伏,山高谷深。年平均气温12.6~14.6。C,无霜期183~215天,气候湿润,雨量适中,森林覆盖率高。药材资源丰富,有2,100种。种类和蕴藏量居全省首位,有天然药库之称。木本药材有山茱萸、辛夷、杜仲、厚朴、连翘、银杏、
柏子仁、木瓜、
桑叶(枝)、
合欢皮(花)等;藤本药材有软枣、獼猴桃、葛根、五味子等;草本药材有党参、丹参、远志、黄芩、柴胡、天麻、
九节菖蒲、金釵石斛、
重楼、天冬、马兜铃、防风、拳参、贯眾、威灵仙、甘遂等;动物药材主要有豹骨、鹿茸、麝香、穿山甲等;矿物药材有
琥珀、
麦饭石、禹餘粮、
云母、石英等。
豫北太行山区: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3.6℃,无霜期198天,森林覆盖率达62﹪。山峰陡峻,交通不便。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较多,有800餘种。主要有山楂、党参、连翘、远志、
知母、酸枣仁、防风、黄精、黄芩、玉竹、
灵芝、黑
木耳、
马勃、豹骨、麝香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100多种。其中传统品种60餘种,引种发展 25种,野生变家种家养17种。年种植面积18万亩,年產量1,000万公斤。收购药材500种,年收购量1,8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怀地黄:主產於温县、武陟、孟县,其他地区也有种植。其特点是块根肥大、体质重、断面乌黑光亮、有菊花心。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以上,居首位。
怀牛膝:主產於武陟县。以根条直长、皮细肉肥、黄白色、油性大而闻名。
怀山药:主產於温县、武陟、沁阳。量大质优,加工精细、色
白粉多、甘甜可口、煎煮不烂。
怀菊花:主產於武陟县。以花瓣宽厚、层多、紧密、气清香、味浓者為佳。
金银花:主產於密县、滎阳、巩县、登封等地者称密银花,為地道產品,具有色泽绿白、花冠厚质稍硬、握之顶手、气味清香、泡之直立的特点,但收购量较小,多供出口。80年代在原阳、封丘县建立的金银花生產基地,已提供大量优质商品。
山茱萸:主產於伏牛山麓的西峡、内乡、南召、嵩县。本省為地道主產区,野生资源丰富,从70年代开始进行大面积人工垦復管理。年收购量佔中国50﹪以上,居首位。產品色红、肉厚、有光泽,畅销国内外。
连翘:主產於伏牛山区的卢氏、欒川、嵩县、西峡,太行山区的济源、辉县。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以上,居一、二位。
辛夷:主產於河南伏牛山区的南召、鲁山、卢氏县。原植物為望春花,商品朵头大而整齐,棒短而小,茸毛浓厚,花蕾光泽鲜艷,香味甚浓。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以上,居首位。
禹白芷:主產於禹县、长葛。產品表面黄白,外皮细腻,根条无分杈,木质部呈放射状,菊花心、皮层和韧皮部富含粉性,气味芳香浓鬱,為白芷中的佳品。
柴胡:野生分佈於全省各山区,家种主產於嵩县。產品供应省内外并出口。
丹参:野生分佈於伏牛山区的洛寧、卢氏、陕县、灵宝等县。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之首,畅销省内外。
河南主產的药材还有红花、桔梗、禹白附、禹南星、白芍、茯苓、酸枣仁、紫菀、半夏、射干、猫爪草、山楂等。
-----------浙江---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3)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浙江---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3)
《概况》
浙江省位於华东地区中部,东海之滨。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170万,辖11个地、市,89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
本省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较少。丘陵、山地佔陆地总面积70.4﹪,平原佔23.2%,湖泊河流佔6.4%。大陆海岸线全长1,840公里,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1,921个。境内山脉从西南向东北延伸,主要有天目山、天臺山、仙霞岭、洞宫山、雁荡山、括苍山等。 4d=AP&kj
本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气候的调节,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除少数山地比较凉爽外。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15.3~17.9℃,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7℃,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30℃。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10℃积温5,000~5,600℃,无霜期220~275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1,800毫米。
土壤有红壤与黄壤、初育土、潮土、滨
海盐土、水稻土等。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药材资源》 :,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785种。药用动物162种,海洋药416种,矿物药13种,其他9种,共计2,385种。药材货源分佈:
浙北、浙西北平原丘陵:以平原、低山丘陵為主,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肥沃,中药资源丰富。家种药材主要有菊花、
玫瑰花、
浙贝母、
丝瓜络、麦冬、山茱萸、红花、瓜蔞、百合、牛蒡子、板蓝恨、桑
白皮、
太子参、
乌梅、泽泻、荆芥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前胡、
青木香、
马齿莧、益母草、半夏、牛膝、玉竹、虎
耳草、淡
竹叶等;动物药材主要有殭蚕、乌梢蛇、土鱉虫、
蟾酥、
珍珠母等。
浙中丘陵盆地:以丘陵為主,丘陵和盆地相间分佈,气候温和多雨,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灌溉方便,是白朮、延胡索、白芍、玄参的主要生產基地。家种药材还有东贝、丹参、桔梗、厚朴、山楂、吴茱萸、薏苡仁、木瓜、杜仲等;野生药材种类较多,主要有前胡、
乌药、黄精、玉竹、
滴水珠、
垂盆草、鱼腥草、半夏、益母草、
虎耳草、
苦参、
地榆、龙胆、七叶一枝花、香附、茵陈、
枇杷叶、
野菊花、女贞子、合欢皮等;动物药材有
桑螵蛸、
蝉蜕、蘄蛇、刺
猬皮等。
浙南山区:气候温和,水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17.6℃,无霜期250~260天。家种药材主耍有厚朴、茯苓、山药、鬱金、肉桂、泽泻、枳壳钩藤、梔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金银花、鹿衔草、葛根、地榆、
淡竹叶等;动物药材主要有穿山甲、蘄蛇等。 浙东沿海:气候温暖湿润,而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17.3℃,无霜期240~260天,年降水量1,300~1,650毫米。家种药材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浙贝母、麦冬、
丝瓜络已形成商品生產基地;野生动、植物药材还有乌梢蛇、半夏、丹参、蒲公英、茵陈、垂盆草、天冬、蔓荆子、
鹤虱等;海產药材主要有海藻、
海螵蛸、牡蠣、海
浮石、
鱼脑石、海龙、海马、
昆布、瓦楞子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近100种。其中传统品种32种,新引种45种,野生变家种(养)18种。年种植面积10万亩,年產量630万公斤。收购药材500多种,年收购量1,6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浙贝母:主產鄞县、餘姚等县,以色白、个大、丰满、质实而著称。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的70﹪以上,為地道主產区。
白朮:主產磐安、新昌、天臺、嵊县、东阳等县、市。此外,仙居、永康、縉云、武义、临安、临海也有种植。以个大体重、结实饱满、
蛙形、细皮白肉、菊花心著称。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的30﹪以上,為地道主產区。
延胡索:主產东阳、磐安、縉云、永康、仙居等地。以粒匀、饱满、质坚、色黄亮而著名。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50﹪左右,居首位。
菊花:主產桐乡、海寧及湖州市郊。具有朵大、肥厚、色白如玉、花心大、气清香的特点。本省年產量居中国首位。
麦冬:主產慈溪市。栽培歷史悠久,產品粗长饱满、色泽黄白、质坚而韧、滋黏清香。
白芍:主產东阳、磐安、永康、縉云、临安、安吉、仙居等县、市,商品又称“杭白芍”,粗大条直、两端平整、皮多棕黄色、粉性足、质坚实。 igBvB |
玄参:主產磐安、仙居、桐乡等县。以根条肥大、均匀、皮细、质重、肉色乌黑而著称。
鬱金:又称温鬱金.主產温州地区瑞安县。以体长、个大肥满、外皮细、断面光亮而享誉。 ~
厚朴:也称温厚朴。主產龙泉、云和、景寧、遂昌、松阳、庆元等县;武义、开化、磐安也有少量生產。具有皮厚、断面紫色、油足气香等特点。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一位。
山茱萸:主產天目山麓的淳安、临安、桐庐三县交界地带。素称”
萸肉之乡”。產品紫红有光泽、肉厚。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左右,居第二位。
浙江省的主產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前胡、丝瓜络、钩藤、玫瑰花、
桑白皮、乌梅、蘄蛇、乌梢蛇、蟾酥、海螵蛸、蜈蚣等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山东---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6)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山东---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6)
《概况》
山东省位於黄河下游。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9万, 辖15个地、市,134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东临黄海,北接华北平原,泰沂山脉横亙中央,地形比较复杂。土地总面积中平原佔55﹪,山地佔20﹪,丘陵佔14.9﹪,洼地佔9﹪,河流湖泊佔1.1﹪。地形可分為泰沂山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和鲁西北平原区三大部分。泰沂山区多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西起泰山,东至沂山自西向东构成一断续的略呈弧形的泰沂山脉,成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脊背。其中,以泰山為最高,海拔1,532米;沂山、鲁山、蒙山等峰顶海拔也都在1,000米以上;由中山向外逐渐降低為低山丘陵和山麓的冲积、洪积平原。胶莱河谷以东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多為海拔200~300米的低山,自西向东有大泽山、艾山、
昆仑山、伟德山等,构成一东西向的断续低山区。各山顶峰海拔一般在500~800米之间。青岛市的嶗山,顶峰海拔1,133米。鲁北、鲁西、鲁西南為黄泛平原。
本省气候温和,夏季多雨,冬季晴朗乾燥,由於距海近,比华北平原其他地区较為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1~14℃,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4℃,最热月7月份(沿海為8月)平均气温24~27℃。年日照时数2,400~2,800小时,无霜期180~220天。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土壤有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盐渍土等五大类。植被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及栽培植被。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299种,药用动物150种,矿物药17种,其他4种,共计1,470种。药材资源分佈:
胶东低山丘陵、沿海:以低山丘陵、沿海和胶莱平原為主,属海洋性气候,土壤适中,水源、光热充足,自然条件好,是本省药材生產基地之一。家种药材主要有北沙参、黄芩、黄芪、蔓荆子、薏苡仁、白朮、延胡索、
西洋参、天麻、桔梗等;野生药材主要有枯梗、黄芩、遗志、柴胡、苍朮、半夏、桑螵蛸、丹参、酸枣仁、地榆、全蝎等;海產药材有海马、海龙、牡蠣、海螵蛸、海藻、鱼膘、
海带、海浮石等。
渤海平原:以滨海缓平坡地和浅平洼地為主。分佈有大面积的滨海潮硷土,在黄河两侧和三角洲,因受黄河泛滥沉积的影响,分佈有滨海潮土。土地资源较多,為本省土地后备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黄河為主要灌溉水源。海岸线平直,滩涂广阔,眾多河流把大量营养物和有机质输送入海,水质肥沃,适宜於贝类的繁衍生长。黄河三角洲主要分佈有蒺
藜、茵陈、
青蒿、芦根、
马鞭草和麻黄等。家种药材主要有地黄、菊花、牛蒡子、枸杞子、板蓝根、荆芥、
决明子等;海產药材有海马、牡蠣、瓦楞子等。
鲁西鲁北平原:属於黄河决口泛滥改道而形成的黄泛平原。土壤以潮土為主,地势平坦,水资源比较丰富,光热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3~14℃。家种药材主要有枸杞子、菊花、地黄、牛蒡子、紫苏、丹参、白芍、牡丹皮、红花、山药、麦冬、
桑椹子、天花粉等;野生药材有半夏、茵陈、罗布麻、葶藶子、
苍耳子、益母草、
蛇床子、青蒿、王不留行、马齿莧及
芒硝等。
湖东平原、洼地、丘陵:為冲积平原,包括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构成盆地及山前平原与黄泛平原的交接洼地,洼地中心形成南四湖的
南北带状湖泊群。年降水量650~900亳米,水热条件优越,土层深厚,耕性良好,肥力较高,是本省药材生產基地之一。家种药材主要有瓜蔞、桔梗、党参、丹参、白朮、板蓝根、金银花、玄参、太子参、
猪牙皂等;野生药材有
旱莲草、豨薟草、蔓荆子、茵陈、
旋覆花等;水產药材有芡实、
蒲黄、
水蛭等。
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属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650~800毫米,小气候差异较大。土壤适中,中药资源丰富,是本省药材主產区,家种药材主要有金银花、爪蔞、地黄、川芎、牛膝、延胡索、黄芪、北沙参等;野生药材主要有远志、半夏、丹参、桔梗、黄芩、王不留行、三稜、蛇床子、徐长卿、天南星、马兜铃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蟾酥、蝉蜕、土鱉虫、刺猬皮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近100种,其中传统品种12种,引种发展52种,野生变家种家养25种。年种植面积13万亩,年產量700万公斤。收购药材350种,年收购量1,5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金银花:主產临沂地区平邑、费县、苍山、日照等县、市。產品表面黄白,花蕾呈棒状,肥壮,气清香,质量较好,又称东银花,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本省收购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一位。
北沙参:主產莱阳、牟平等县、市。商品条长柱形、去净栓皮、表面黄白色、质坚而脆、断面淡黄白色、有黄色木质心而著称。本省為地道產区,以“莱阳沙参”而著称。年收购量佔中国20﹪左右。
瓜蔞:主產长清、肥城、寧阳县,临沂、泰安、潍坊、烟臺等地有野生资源分佈。以个大、色泽好、仁多、糖分足、易保管而闻名,產品畅销国内外。
全蝎:分佈於青州、蒙阴、临胊、歷城、沂源等30多个县、市。以个大体肥、身乾、完整、全体绿褐色,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本省為地道主產区,年收购量佔中国30﹪以上,居第一位。从50年代开始在栖霞县等地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
蟾酥:主產莒南、诸城、胶州等县、市。商品多加工成圆饼形,称“饼酥” ,外表茶褐色,半透明,断面光亮、角质状。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柏子仁:主產费县、平邑、沂水、苍山、枣庄等县、市。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一位。
猪牙皂:主產邹县。產品无枝刺、荚果小而肉厚、弯如新月或猪獠牙,行销中国并出口。
黄芩:野生分佈於文登、胶南、沂南、沂水等县。以文登县產的最為著名,有“文芩”、“
条芩”之称。胶南县有较大面积的种植,為本省商品生產基地。
香附:主產东明、荷泽、泰安等县、市。质优量大,供应省内外。
酸枣仁:主產沂水、蒙阴、莱芜、费县、歷城等地。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20﹪左右,居第二位。
山东省的主產药材还有太子参、蔓荆子、远志、桔梗、白芍、牡丹皮、地黄、丹参等。
-----------云南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2)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云南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2)
《概况》
云南省位於中国西南边陲。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583万,辖17个地、州、市,127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地处云贵高原西侧,西北与青藏高原相接,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成阶梯状倾斜,西北部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南部河口县海拔76.4米。以元江谷地為界,将全省分為两大地貌类型区,西部為横断山脉纵谷区,东部為滇东高原区。全省地貌类型复杂,高原、山地、坝子(山间盆地)和河谷相间分佈。山地佔全省总面积的84﹪,高原佔10﹪,坝子和河谷佔6﹪。
本省处於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光照充足,四季温差小。由於受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影响,降水充沛,乾湿季分明;立体气候差异显著,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年平均气温4.6~23.9℃,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7~22℃,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16~26℃,年日照时数2,100~2,300小时,≧10℃积温686~8,710℃,无霜期200~360天。年降水量500~2,250毫米,多集中在5~10月。
土壤类型有16种,主要為红壤和黄壤。植被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及草甸。
《药材资源》
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4,758种,药用动物260种,矿物药32种,共计5,050种。云南省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立体型特徵,动、植物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全省药材资源分為高寒层、中暖层、低热层三个层次。由於东西热量条件和寒潮入侵强度不同,各层东西海拔指标有一定差异。以北部南华的大百草岭~中部景东~南部金平以东的哀牢山脉為界。分為东西两部分。
高寒层:西部2,500米以上,东部2,300米以上,佔全省总面积的18.4﹪,以滇西北最為集中,滇东北次之,其他地区零星分佈。气候相当於寒温带至温带。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的野生品种有麝香、鹿茸、熊胆、豹骨、猴骨、灵猫香、冬虫夏草、川贝母、胡黄莲、秦艽、
珠子参、雪上
一枝蒿、羌活、三尖杉、
藁本、山慈菇、大黄、
法罗海、
三分三等。家种品种主要有云木香、当归、天麻等,為全省生產基地。
中暖层:西部海拔1,500~2,800米,东部1,300~2,300米,佔全省总面积的54﹪,以滇中、滇西南最為集中。气候相当於中亚热带至温带,光照充足,气温温和。降雨适中,土地肥沃,是云南药材主產区。家种药材主要有茯苓、三七、党参、红花、附子、白朮、山药、川芎、川牛膝、百合、泽泻、木瓜、枳壳、乌梅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龙胆、黄芩、半夏、天南星、草乌、猪苓、杜仲、防风、何首乌、茯苓、金银花、香附、天冬、贯眾、黄精、玉竹、
鸡血藤、前胡、红芽
大戟、百部、柴胡、
仙茅等。
低热层:西部1,500米以下,东部1,300米以下。主要分佈在南部边缘一带,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另外,金沙江、元江、怒江、澜沧江、南盘江等河谷地带亦有分佈。面积佔全省总面积的27.6﹪,气候属於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除元江河谷外。降水较充沛,土地肥沃。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為南药生產基地。主要家种品种有砂仁、肉桂、
草果、
白豆蔻、檳榔、
苏木、儿茶、
胡椒、檀香及吴茱萸、蔓荆子、
木蝴蝶等。野生品种主要有
红豆蔻、
草豆蔻、訶子、板蓝根、
狗脊、
骨碎补、蓽茇、马檳榔、龙血树、芦薈、千年健、大风子、乌药、紫胶、琥珀等。动物药材有蛤蚧、蘄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穿山甲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100多种,其中传统品种30餘种,引种47种,野生变家种(养)37种。年种植面积7.6万亩,年產量200万公斤。收购药材400多种,年收购量1,0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三七:主產於文山州,红河、玉溪、曲靖、大理、楚雄、昆明等地、州、市亦有栽培。歷史悠久,品质优良,驰名国内外。本省年產量佔中国的70﹪以上。
砂仁:主產於西双版纳;德宏、文山、红河、临沧等地、州亦有栽培。本省年產量佔中国60%左右。居首位。
当归:主產於丽江、中甸、德钦、兰坪、维西、鹤庆、剑川等县。商品习称
云归,以个大、结实、味浓、油性足而著称。多供出口。
云木香:地道药材。主產於丽江、迪庆、大理、保山、怒江等地、州;楚雄、曲靖、昭通等地、州亦有种植,商品根条均匀、质坚、体重、油润、味香浓、不空心。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一、二位。
黄连:主要分佈怒江州及腾衝县;维西、云龙、剑川等县有少量栽培,具有坚实、色黄、味苦、内有菊花心等特点。
茯苓:又称“
云苓”。野生分佈於丽江、维西、中甸、福贡、云龙、剑川、腾衝、禄劝、武定、富民、宣威等县。家种主產於楚雄州、昆明市和曲靖地区;维西、丽江亦有种植。商品体重、坚实、个大、圆滑、不破裂、剖面色白、细腻。供应中国和出口。
天麻:主產於彛良、镇雄、大关、威信、永善、丽江、维西、云龙、福贡、贡山等县。商品个大坚实、色泽黄白明亮,习称“明天麻”。 bd=9{Bz!;
石斛:分佈於文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临沧、曲靖等地、州。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50﹪左右,居第一位。
儿茶:主產於西双版纳。儿茶素含量40~50﹪。
訶子:分佈於保山、临沧、德宏等地、州。產品质坚、体重、肉厚。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80﹪左右。
胡黄连:分佈於德钦、维西、中甸、贡山等县,野生变家种已取得初步成功。
半夏:野生资源较多,主要分佈於昭通、曲靖、昆明、文山等地、川、市。商品个圆似珠、色白、质坚、粉质细腻、味辛辣。
秦艽:分佈於丽江、大理、迪庆、怒江等地、州。商品根条粗长、肉厚结实、色,质地优良。
猪苓:分佈於维西、丽江、寧蒗、洱源、剑川、云龙、兰坪、贡山、镇雄等县。商品个大质坚、皮黑肉白。
穿山甲:分佈於海拔2,5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甲片片大、有光泽、无腥气、不带肉油。
蓽茇:分佈於盈江、瑞丽、潞西、陇川、梁河等县及思茅、西双版纳、临沧、怒江等地、州。商品果穗肥大、质坚、饱满、黑褐色、断面稍红。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70﹪以上。
麝香:分佈於迪庆、丽江、怒江、大理、楚雄、保山、曲靖、昭通等地、州。 RSYzZbYs
草果:主產於红河、文山、思茅、玉溪、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州。商品个大、饱满、质硬、表面红棕色、内色白、香气浓、味辛辣。
冬虫夏草:分佈於丽江、中甸、德钦、贡山等县。商品以身乾、丰满肥壮、断面色白、菌座短小、无黑粗皮著称。
何首乌:分佈於玉溪、红河、文山、楚雄、昆明、昭通等地、州、市。商品个大质坚、显粉性、外表黑褐、内色黄白或红棕色、有云朵纹。
龙胆:分佈於保山、文山、大理、楚雄、昭通、曲靖、临沧等地、州。商品根条粗肥、色黄明亮、味极苦。
云南省野生药材以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和滇西南高原蕴藏较多,如怒江州(38%)、丽江地区(16%)和思茅地区(10%)等。栽培药材分布全省各地,年产量较大的有迪庆州(21%)、文山州(11%)、丽江地区(11%)、昆明市(9%)和怒江州(9%)。大宗药材有三七、砂仁、云木香、当归、黄连、天麻、茯苓、儿茶、
诃子、荜芨、石斛、草果、仙茅、鸡血藤、马
槟榔、木蝴蝶、雷丸、猪苓、麝香及穿山甲等。
-----------江苏---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5)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江苏---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5)
《概况》
江苏省位於长江下游,东临黄海。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438万,辖11个市,106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省平原辽阔,河湖眾多,水网密佈。全省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北部鲁南山地,海拔100~300米,西南低山丘陵海拔20~400米。东临黄海,有953公里的海岸线。共有大小河道2,100餘条,主要有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和太湖、洪泽湖等.故有”水乡”之称。
本省属於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2~4℃,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6~28℃,年日照时数1,900~2,240小时,无霜期210~245天。年降水量為800~1,200毫米。
土壤有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淋溶褐土、冲积平原草甸土和沼泽土。植被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384种,药用动物110种,矿物药23种,其他3种,共计1,520种,药材资源分佈:
寧镇低山丘陵:野生药材主要有茅苍朮、
明党参、桔梗、百部、威灵仙、猫爪草、夏枯草、草乌、三稜、南沙参、蜈蚣等;家种(养)药材有太子参、薏苡仁、红花、菊花、板蓝根、百合、白芍、鹿茸、
乌鸡等。
太湖流域:地產药材素以“四小”闻名。
小草药有灯
心草、半枝莲、
一枝黄花、金钱草、地丁、
白花蛇舌草等;小花果药有佩
茄花、梅花、
玳玳花、凌霄花、瘪桃乾、枳壳等;小动物药有珍珠、壁虎、龟板、鱉甲、乌梢蛇、龙衣、殭蚕、土鱉虫等;小矿物药有寒水石、
无名异、紫石英、
赤石脂、赭石等。
沿海滩涂:野生药材主要有茵陈、蒲公英、车前子、龙胆、地丁等;家种药葬主要有延胡索、浙贝母、白朮、
白首乌、玉竹、麦冬、瓜蔞等。海洋药材有海龙、海马、牡蠣、瓦楞子、
蛤壳、玳瑁、海藻等。
中部水网地区:野生药材主要有
泽兰、龟板、鱉甲、水蛭、银杏、半夏、芡实、蒲黄等,家种药材主要有红花、荆芥、泽泻、丹参、菊花、延胡索、白朮、佩兰、防风等。 3A(qHRrp
徐淮平原:野生药材主要有半夏、全蝎、酸枣仁、柏子仁、山楂、蒲黄、蒲公英等;家种药材主要有地黄、红花、白芍、牡丹皮、菊花、金银花、山茱萸、白芷、玫瑰花、玄参等。《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100多种,年种植面积6万亩,年產量550万公斤。收购药材约450种,年收购量1,3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薄荷:传统地道药材,又称苏薄荷。主產苏州市太仓县。栽培歷史悠久,质量优良,畅销国内外。
蟾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採收习惯。其中啟东县被誉為“蟾酥之乡”。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以上,居首位。
茅苍朮:地道药材。主產句容、金坛、溧阳、溧水等县。以质坚实、断面有“硃砂点”而闻名。
太子参:地道药材。主產溧阳、句容、赣榆、宜兴等县、市。以条形好,色黄
白发亮,有粉性而闻名。
土鱉虫:主產无鍚、江阴、宜兴、武进等县、市。商品多為家养。以个大、瘪肚、呈紫红色、色泽多光亮而闻名。
浙贝母:70年代引种成功。主產南通、海门、张家港等市、县。
珍珠:主產吴县、武进、无锡、高淳、江浦县和扬州、南通市。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甘肃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8)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甘肃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8)《概况》甘肃省位於黄河上游。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136万,辖14个地、州、市,85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本省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处、整体地貌為山地型高原,主体海拔高度1,000~2,000米。岷山、西倾山、祁连山等主要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最高海拔5,564米。山地之间。分佈有河谷、丘陵、盆地、沙漠、戈壁、沼泽、冰川等多种地貌。 px=sI2_ j_ 本省深居内陆,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微。主要為暖温带、温带半乾旱、乾旱气候。兼有少数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及部分高寒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乾燥,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冷,夏季短而热、春长於秋。但由於全省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气候的纬度和垂直地带性明显。年平均气温由祁连山的0℃向北递升到8℃,向东南的白龙江流域递升到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东南白龙江流域,由-14℃递升到4℃,河西走廊-10℃左右;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北和向白龙江流域,由16℃递升到26℃,无霜期,甘南高原60天,河西走廊170多天,天水一带约180天。白龙江流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由北向南為30~860毫米。 土壤主要有黄绵土、黄棕壤、灰钙土、灰褐土、草甸土等。东南部有保存较好的常绿针叶林原生植被,其餘多為山地草甸和次生林植被。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270种,药用动物214种,矿物药43种,共计1,527种。药材资源分佈: 陇南山地:东临陕西汉中盆地,南接川北山区。属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森林面积大,生物资源丰富,為本省药材主產地,有”千年药乡”之称。家种药材主要有当归、纹党参、大黄、红芪、杜仲、天麻、黄莲、连翘、云木香等;野生药材主要有猪苓、九节菖蒲、黄芪、丹参、羌活、赤勺、辛夷、何首乌、山茱萸、独活、防风、川贝母等。动物药材主要有麝香、熊胆、豹骨等。 陇东高原:东部為子午岭,西部為六盘山,中部表面平坦,川谷开阔,水热条件好。主要家种药材有大黄、柴胡、款冬花、知母、附子、黄芩、板蓝根、牡丹皮、杜仲、黄芪、荆芥等。野生药材產於东西两山区,主要有
郁李仁、蕤仁、酸枣仁、秦艽、远志、yin羊藿、苦参、独活、茜草、
桑寄生、马兜铃、地榆、
地肤子、车前子等。北部分佈有较多甘草、麻黄资源。 中部高原:為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及沟壑,气候乾旱少雨,南部高山区及马衔山、哈思山等石质山地气候阴湿。家种药材主要有党参、当归、地黄等。野生药材主要有茵陈、青蒿、蒲公英、牛蒡子、地骨皮、
赤芍、五味子、半夏、升麻、苍朮、桃仁、杏仁等。 *T G5 G1 甘南高原:属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东部山高林密,西部草原辽阔。分佈的野生药材主要有秦艽、羌活、川贝母、雪
莲花、冬虫夏草、
甘松、麝香、
牛黄、鹿茸、熊胆等。栽培药材主要有大黄、红芪,并发展人工培植牛黄。 河西走廊:南部為祁连山地。自然条件和分佈药材与甘南高原基本相似。中部农灌区主要有甘草、麻黄、红花、地骨皮、枸杞子、赤芍等药材。北部為沙漠棵岩,分佈有
锁阳、肉蓯蓉等沙生植物药材。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50餘种,年种植面积26万亩(最多达45万亩) ,年產量3,000万公斤。收购药材320餘种。年收购量3,000多万公斤。 《主產品种》 当归:主產岷县、宕昌、漳县、渭源等县。有上千年种植歷史和丰富的栽培加工技术,產品粗壮、多肉、少枝、气香,享誉国内外。本省年產量佔中国80%以上。 :p}AhBxMl 党参:纹党原為野生,分佈於陇南地区文县等地,现已进行家种,商品多供出口。白条党是60年代从山西引种成功后发展起来,主產陇西、定西、临洮、甘谷、秦安、会寧等县。本省年產量佔中国的50﹪以上。居第一位。產品供应中国和出口。 红芪:分佈於陇南地区的凉爽高山区,主產武都、宕昌等县,现已进行人工种植。產品根长条直、皮红肉紧、味道甘美,多供出口。 大黄:主產於礼县、宕昌、庄浪、华亭。经刮皮、切块、烘乾后,质坚实,气清香,断面
锦纹明显,以“銓水大黄”驰名中外。本省為中国主產区,產量佔中国50﹪左右。 甘草:主要野生药材。分佈於北部沙漠边缘的敦煌、安西、金塔、民勤、庆阳、环县、合水等县。从80年代开始,在民勤等县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取得新的进展。 秦艽:分佈於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主產碌曲、玛曲、夏河、天祝、武威、肃南等高山草地。商品分
萝卜艽、辫子艽两种。尤以甘南所產个大、色黄亮、气浓鬱、形如鸡腿。堪称质优。本省年收购量名列中国前茅。 羌活:主產甘南、祁远山区各县,根茎呈环节状。断面辐射轮纹明显,气味清香。本省為西羌主產区之一。 川贝母:又称珍珠贝或岷贝。原植物為甘肃贝母。主產岷县.临潭、迭部等县。现已开始进行人工栽培。 麝香:林麝主要分佈於陇南;马麝分佈於甘南和祁连山地。80年代在文县建立保护区,进行保护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 ` 龙骨:全省有龙骨矿点近百处。集中分佈於平凉、庆阳、天水地区。以
石化良好、质地鬆脆的五花龙骨质量最佳。 款冬花:主要分佈於静寧、灵臺、清水、天水、庆阳、卓尼、夏河等县,花蕾肥壮,色泽鲜亮,為本有主要调出药材之一。 远志:生长於海拔2,700米以下的林地草丛,主產平凉、庆阳两地区。家种生长年限长,野生资源急遽减少,需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 猪苓:分佈於以青冈、樺為主的阔叶林下,主產武都、宕昌、文县、康县等地。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已有少量人工栽培。 赤芍:分佈於岷县、漳县、渭源、卓尼、天祝、张家川等地。 丹参:分佈於康乐、和政、临夏、卓尼、临潭、合作等地。 锁阳:分佈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安西、肃南、金塔、民勤、张掖等地。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左右,為第二大產区。甘肃省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多的有武威地区(18%)、定西地区(16%)、甘南州(12%)、酒泉地区(12%)、陇南地区(11%)和庆阳地区(10%)。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中部干旱地区和陇南山区,年产量较大的有定西地区(50%)和陇南地区(34%)。大宗药材有当归、党参、大黄、红芪、甘草、秦艽、羌活、款冬花、远志、赤芍、猪苓、麝香及鹿茸等。
内蒙古---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1)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内蒙古---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1)《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面积11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83万,辖12个盟、市,100个旗(县)、市、区。《自然环境》本区以高原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构式地形的主体,草原和荒漠草原广為分佈。西部有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毛乌素、库布其等大沙漠。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本区气候呈明显温带大陆性特徵,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热短促,春季风大雨少。年平均气温-4~-8℃,自东北向西南递增,大兴安岭北段-2~-4℃,贺兰山以西及河套平原6~8℃。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2,600~3,400小时。≧10℃积温1,400~3,400℃,阿拉善西部可达3,400~3,700℃,大兴安岭北段1,300~1,800℃。气温年较差33~45℃,日较差12~16℃之间。无霜期80~150天。年降水量50~450毫米,由东向西递减,东部可达450毫米以上,西端不足50毫米,蒸发量大於降水量数倍至数十倍。土壤自东向西主要分佈有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荒漠土等。在热带性土壤中,还发育了草甸土、盐土、硷土、灌淤土和风沙土。地带性植被主要有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自东向西分佈。《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区有药用植物1,004种.药用动物120种,矿物药30种,共计1,154种。药材资源分佈:山地林区:包括大兴安岭、阴山山地、贺兰山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以森林植被和森林草原植被為主。自然条件优越,是内蒙古野生药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主要药材有苍朮、地榆、重楼、升麻、乌头、柴胡、野菊花、
穿山龙、紫菀、
手参、牛旁子、杏仁、
白鲜皮、
卷柏、五味子、贯眾、
红旱莲、白头翁、百台、黄芪、桔梗、知母、防风、赤芍、藁本、
刺五加、马勃、茜草、
石韦、山楂、
黎芦、黄芩、延胡索、秦艽、龙胆、
萱草、
满山红、
金莲花、猪苓、柏子仁、檞寄生、
石竹、郁李仁、
沙棘、
松花粉、黄精、玉竹、山豆根、
木贼、益母草、苦参、泽兰、漏芦、
石花、三棵针、
山沉香、鹿茸、
鹿角、麝香、熊胆、
野猪粪等中药材和蒙药材。 高原草原:由阴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和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组成。具有内陆乾旱半乾旱气候的典型特徵,植被以草原成分為主,野生药材资源保护良好。主要药材有黄芪、防风、黄芩、甘草、麻黄、赤勺、
银柴胡、知母、马勃、柴胡、郁李仁、远志、地榆、
狼毒、薤白、漏芦、苦参、百里香、益母草、北
五加皮、茵陈、
蓝刺头、香
青兰、款冬花、白鲜皮、升麻、
委陵菜、杏仁、车前子、板蓝根、髮菜、
蒺藜、旋覆花、
冷蒿、
蒙古山萝卜、
獾油、牛(羊)草结、刺猬皮、龙骨、芒硝和石牛黄等中药材和蒙药材。 高原荒漠:位於内蒙古西部,以阿拉善高原為主。气候极為乾旱,植物生长稀疏,种类较简单;主要是荒漠植被。主要药材有肉蓯蓉、锁阳、甘草、麻黄、紫草、银柴胡、
苦豆子、马藺子、
山川柳、刺猬皮、鹅喉羚角、
五灵脂、芒硝、石
盲、盐类药材。 平原丘陵:包括西辽河平原、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及其周围丘陵。土质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是家种药材主產区。栽培药材有黄芪、枸杞子、党参、板蓝根、
大青叶、杏仁、桃仁、牛蒡子、款冬花、山楂等。野生药材有
苍耳子、葶藶子、车前子、蒲公英、苦豆子、沙棘、酸枣仁、百里香、牛蒡子、薤白、益母草、赤芍、甘草、麻黄、黄芩、罗布麻、山川柳、
萹蓄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30多种。种植面积3.6万亩,年產量150万公斤。年收购药材120多种,年收购量4,700万公斤,其中甘草、麻黄佔80﹪以上。 《主產品种》 枸杞子:60年代从寧夏引种,主要栽培於乌拉特前旗、土默持右旗、抗锦后旗、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產品具有粒大、肉厚、色红、籽少、质柔、味甜等特点,產品供应国内外市场。本区年產量居中国第三位。 防风:分佈於东部草原和中部丘陵平原,主產扎鲁特旗、额尔古纳右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阿鲁科尔沁旗、突泉县、察哈尔左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武川县。以根条肥大、皮细质柔、色泽好而著称。本区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一位。 [_~~ -d/ 赤芍:分佈於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各旗及
哲里木盟北部、赤峰市北部和锡林郭勒盟南部。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一带所產為地道,习称。“多伦赤芍”,具有支条粗壮、皮松质轻、内茬粉多等特点。本区年收购量佔中国40﹪以上,居第一位。 黄芩:分佈於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各旗、县和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的部分旗、县。尤以东部草原產的黄芩根条粗长,体质坚实,内色鲜黄,质量上乘。本区年收购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一位。 郁李仁:主產於固阳县、乌拉特前旗、扎鲁特旗和乌兰察布盟各旗、县。粒小、均匀、体重、饱满。蕴藏量、收购量均居中国首位。 锁阳:分佈於西部荒漠和荒漠草原,主產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前旗。体形肥大、顏色棕红、断面肉质。本区年收购量佔中国50﹪以上,居第一位。 银柴胡:分佈於高原荒漠草原,主產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根条粗细均匀、皮细质脆、顏色黄白。本区年收购量佔中国50﹪以上,居第一位。远志:分佈於哲里木盟、兴安盟、呼伦贝尔盟、伊克昭盟和赤峰市等地。產品销国内及出口。款冬花:野生家种均有。主產於伊克昭盟的準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等地。除上述品种外,内蒙古自治区主產的药材还有知母、桔梗、秦艽、苍朮、白鲜皮.龙胆、党参、柴胡、酸枣仁、苦豆子、鹿茸、龙骨、麦饭石和多种蒙药材以及各种畜產品药材。
辽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4)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辽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4)《概况》辽寧省位於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826万,辖13个市,100个县、市、区。《自然环境》本省地势由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东西两侧為低山丘陵,约佔全省总面积的60﹪,中部為东北向西南缓倾的长方形平原,约佔30﹪,水面及其他约佔10﹪。全省可划分為东部山地丘陵、西部低山丘陵、中部平原三大部分。南面濒临黄海、渤海,海岸线长2,100公里。水系发达,主要分属鸭绿江、太子河、浑河、绕阳河及大、小凌河等流域,水利资源型富。本省属温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短促多风。年平均气温4~10℃,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5~-18℃,最热月7月份(沿海為8月)平均气温22~26℃。≧10℃积温3,400~3,800℃。年日照时数2,387~2,917小时。无霜期125~200天。年降水量400~1,200毫米,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土壤主要有棕色森林土、褐土、水稻土、砂土、草甸土、沼泽土和盐硷土等土类。植被除东部山区属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西北部属温带森林草原外.大部分地区属於暖温带落叶林。中部平原多闢為耕地,仅零星分佈著一些草甸植被。《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237种,药用动物380种,矿物药63种,共计1,680种。药材资源分佈:东部山地丘陵:长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龙岗山(海拔1,000米左右)為本区山脉的骨干。老秃顶、花脖山、牛毛大山等山峰,海拔在1,300米以上,其餘山地多在500米上下,為省内主要林区,森林覆盖率达54.6﹪。年平均气5.1~6.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野生药材主要有
人参、细辛、五味子、党参、关黄柏、
关木通、威灵仙、升麻、刺五加、
刺人参、yin羊藿、马兜铃、知母、
藜芦、
手掌参、藁本、百合、石韦.拳参、
糙苏、白头翁、野刺玫、卫茅、山楂、
树舌、
云芝、猴头、獼猴桃等。家种药材主要有人参、细辛、
平贝母、黄芪、桔梗、天麻等。动物药材主要有熊胆、蛤蟆油、刺猬皮、蜂房、蟾酥、桑螵蛸等,也是全省的养鹿基地。南部為辽东半岛,是东部山地继续向南延伸部份,直达黄海、渤海之滨,属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600毫米。野生药材主要有瓜蔞、紫草、知母、北沙参、半夏、威灵仙、山花椒、白鲜皮、莞花等。栽培药材主要有菊花、枸杞子、玄参、丹参、金银花、杜仲、连翘等。矿物药材有滑石、赭石、紫石英等。海產药材有
石决明、海马、海龙、瓦楞子、牡蠣、昆布、
海星、海螵蛸、海藻等。此外,在庄河县仙人洞地区,还残留著部分亚热带药用植物三椏乌药、海州常山、八角枫、
白檀山矾、山
紫珠等。 西部低山丘陵:与河北省东部低山丘陵连接,是内蒙古高原和潦河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7~9℃,年降水量為500~650毫米。气候较乾旱,植被覆盖率低。野生药材主要有黄芩、远志、酸枣仁、槐米、赤芍、玉竹、柏子仁、知母、柴胡、苍朮、秦艽、甘草、麻黄、威灵仙、沙苑子、沙棘、蒺藜、地构叶、漏芦、百里香、茛菪、棘豆等。家种药材主要有党参、红花、北沙参、白芍、地黄、
小茴香、决明子、王不留行、板蓝根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鱉甲等。矿物药材有龙骨、麦饭石等。中部辽河平原:北部属温带气候,南部属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6.7~8.4℃,年降水量550~750毫米。植被為草甸、草地及大面积水田和湿生草木植被佔优势。野生药材主要有罗布麻、五加皮、芦根、
地锦草、
水菖蒲、蒲黄、三稜、
莲子、芡实、
白茅根、蒲公英、茵陈、旋覆花、车前子等。家种药材主要有薏苡仁等。动物药材有珍珠、珍珠母。《利用现状》栽培、养殖药材50餘种,其中传统品种20种。年种植面积3万亩,年產量130万公斤。收购药材200餘种,年收购量700万公斤。《主產品种》人参:主產於桓仁、本溪、新宾、清原、抚顺、凤城、宽甸、开原、西丰、辽阳、绥中等县、市。本省年產量居中国第二位,供应中国和出口。特别是宽甸县石柱子村栽培的山参型人参,又称“石柱参”,已有200年的歷史。石柱参芦长、体形美、皮细、纹深、皮条鬚、鬚上有珍珠疙瘩,是中国栽培人参中的珍品。细辛:主產於桓仁、本溪、新宾、清原、抚顺、凤城、宽甸等县。香气浓、质量好.素称“辽细辛”。由於野生资源减少,已变為人工栽培。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以上,居第二位。五味子:主產桓仁、本溪、新宾、清原、抚顺、凤城、宽甸、岫岩、辽阳等县、市。果实粒大、色红、柔润有油性,质量好,有“
辽五味”之称。过去依靠野生资源,现已在昌图、盖县、大连等县、市进行栽培。黄芪:栽培於桓仁、本溪、辽阳等县。產品供应省内外。薏苡仁:主產於中部辽河平原的新民、辽中等县。质量好,栽培歷史悠久。正常年產量在百万公斤以上,供应省外和出口。鹿茸:主產於西丰、新宾、桓仁等县。饲养梅花鹿歷史悠久,建有大型国营养鹿场及集体养鹿场。鹿茸供应省内外及出口。石决明:分佈於大连、新金、庄河、兴城等地的沿海水域。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黄芩:主產於建昌、建平、喀左、凌原、朝阳、绥中、阜新等县、市。黄柏:主產於本溪、桓仁、宽甸、凤城、新宾、清原等县、市。威灵仙:省内各山区均有分佈,主產於大连、金县、桓仁、新宾、盖县、营口、朝阳等县、市。升麻:主產於桓仁、新宾、清原、本溪、凤城、宽甸等县、市。辽寧省的主產药材还有平贝母、党参、紫草、龙胆、柴胡、酸枣仁、全蝎、蛤蟆油、蟾酥以及海马、海螵蛸等。
江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7)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江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7)《概況》江西省位於華東地區西南部。面積1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633萬,轄11個地、市,100個縣、市、區。《自然環境》本省有三面環山,地勢漸次向鄱陽湖傾斜,分為邊緣山地、中南部丘陵和鄱陽湖平原三個地形區。山地佔35.8﹪,丘陵佔42.3﹪,平原佔21.8﹪。東部武夷山脈.沿贛閩省界綿延500公里,海拔1,000~1,500米。東北懷玉山脈,海拔500~1,500米,主峰高1,817米。南部有九連山脈跟大庚嶺,海拔600~800米。西南部諸廣山和萬洋山、羅霄山脈,海拔1,000~1,500米,井崗山位於羅霄山脈中段。中南部丘陵,在羅霄山脈以東,武夷山脈以西。九連山脈以北、邊緣山地內側以及鄱陽湖平原以南的廣大地區內,低山丘陵、崗丘低地和山間盆地交錯分佈,海拔50~500米。盆地有吉泰盆地、贛州盆地、興國盆地、信豐盆地、瑞金盆地、南豐盆地、弋陽盆地等。河流主要有贛江、撫河、饒河、信河、修河等,均流入鄱陽湖。鄱陽湖平原為河流沖積以及湖淤而成,湖濱地勢低平,沙洲廣闊。本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但春季多寒,夏季多旱。年平均氣溫16~20℃,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4~9℃,最熱月7月份平均氣溫28~30℃。年日照時數1,600~2,100小時,無霜期240~300天。年降水量1,340~1,930亳米。土壤共有8種土類。其中紅壤分佈範圍最廣,其次為黃壤、黃棕壤、草甸土、 潮土等。植被多為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藥材資源》據調查統計,全省有藥用植物1,959種,藥用動物155種,礦物藥15種,共計2,129種。藥材資源分佈:贛北丘陵鄱陽湖平原:主要藥材有蔓荊子、金錢草、香附、撫芎、半夏、吳茉萸、茵陳、白芍、丹參、
桂皮、天冬、前胡、黃連、白前、防己、鈎藤、辛夷、桔梗、瓜蔞、黃精、葛根、枳殼、陳皮、野菊花、金銀花、梔子、大青葉、薄荷、穿心蓮、牡丹皮、夏天無、鬱金、龜板、鱉甲、鹿茸、珍珠、土鱉蟲、蘄蛇、金錢白花蛇、烏梢蛇、穿山甲、雞內金等。贛西北丘陵:主要藥材有枳殼(實)、梔子、白朮、陳皮、女貞子、厚朴、天麻、薏苡仁、钩藤、防己、玄參、延胡索、半夏、白芍、丹參、太子參、吳茱萸、穿心蓮、茯苓、桔梗、金銀花、薄荷、地黃、木瓜、辛夷、葛根、
土茯苓、雞內金、龜板、鱉甲、土鱉蟲、蘄蛇、穿山甲等。贛東北山地丘陵:主要藥材有前胡、防己、厚朴、钩藤、浙貝母、辛夷、夏天無、腫節風、黃連、石斛、梔子、枳殼(實)、黃精、山藥、白膠香、白朮、地黃、菊花、紅花、桔梗、丹參、半夏、茯苓、野菊花、葛根、天花粉、佩蘭、玄參.、川楝子、半枝蓮、澤瀉、薄荷、何首烏、半夏、龜板、鱉甲、蟾酥、雞內金、蘄蛇、鹿茸、猴骨、穿山甲、熊膽、刺猬皮、硫黃、滑石等。贛中丘陵盆地:主要有車前子、白芷、荊芥、枳殼(實)、薄荷、陳皮、黃柏、使君子、钩藤、山藥、扣
青皮、丹參、南沙參、黃連、白朮、白前、川牛膝、延胡索、天麻、半夏、桔梗、前胡、香附、龍膽、防己、赤芍、天花粉、黃精、續斷、何首烏、藁本、射干、土茯苓、茜草、百部、白藥子、黃藥子、徐長卿、梔子、牛蒡子、木鱉子、蔓荊子、
榧子、桃仁、薏苡仁、瓜蔞、枯梗、金銀花、橘紅(光七爪)、
覆盆子、澤蘭、石韋、yin羊藿、穿心蓮、菊花、辛夷、厚朴、杜仲、茯苓、五倍子、龜板、鱉甲、珍珠母、蟾酥、蟬蛻、穿山甲、烏梢蛇、金錢白花蛇、蘄蛇、鹿茸、豹骨、猴骨、牛黃、雞內金等。贛南山地丘陵:主要藥材有梔子、茯苓、金銀花、钩藤、澤瀉、腫節風、何首烏、白前、防己,黃精、烏藥、蓮子、南沙參、土茯苓、野菊花、補骨脂、桂皮、五倍子、辛夷、菊花、山藥、麥冬、薏苡仁、穿心蓮、白花蛇舌草、三七、紅花、桔梗、香櫞、黃連、山柰、黃藥子、海風籐、石
南藤、金錢白花蛇、穿山甲、雞內金、殭蠶、蟾酥、蟬蛻、滑石等。《利用現狀》栽培、養殖藥材70多種。年種植面積2.6萬畝,年產量460萬公斤。收購藥材500種,年收購量800萬公斤。《主產品種》 枳殼:主產清江、新干、豐城、弋陽、樂平等縣。商品皮青、肉厚、色白、香氣純正。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20﹪左右,為主產區之一。
香薷:地道藥材之一。主產新餘、宜春等地區,以分宜縣產量最大。栽培歷史悠久,質量優良,具有莖細枝多、花穗緊密、香氣純正等特點,有“江香薷”之稱。梔子:全省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主產萍鄉、豐城、宜春、吉水、東鄉、安遠、弋陽、吉安等縣、市。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20﹪以上,為主產區之一。車前子:主產吉安地區泰和、吉安、吉水縣。種植歷史悠久,商品黑褐色、粒大、飽滿、光滑有黏液。本省栽培產量在中國佔有較大比重。蔓荊子:野生分佈於贛江、撫河、鄱陽湖沿岸的沙灘上。70年代在新建、都昌、永修等縣野變家成功,現已發展到2萬多畝,為中國主產區之一。烏雞;特產藥材。因發源於泰和縣,又名泰和烏雞。具有鳳冠、綠耳、纓頭、胡鬚、白絲毛、毛腳、五爪、烏皮、烏肉、烏骨等特點,是烏雞白鳳丸的主要原料。現每年提供商品雞10萬隻左右,暢銷中國和東南亞一帶。夏天無:主產餘江、分宜、蓮花、波陽、都昌等縣。野生變家種成功後,種植面積已發展到近千畝,產品多用於生產成藥。白朮:主產修水、銅鼓、弋陽、黎川、安福、上高、永修等縣。 陳皮:主產吉安、宜春、撫州等地區。栽培歷史悠久,商品皮瓣完整油潤、氣香味醇。產品銷省外並出口。澤瀉:主產廣昌、寧都、於都、南康、吉安、信豐等縣、市。商品質堅硬、斷面黃白色、細膩有粉性。厚朴:主產萍鄉、上鐃、撫州、九江、吉安等地、市。除上述品種外,荊芥、薄荷、前胡、蓮子、藁本、三稜、白前、玄參、芡實、貫眾、防己等也是江西行銷省內外的大宗藥材。
-----------广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3) <br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br />
<br />
广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3)《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於华南西部。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人 口4,088万,辖13个地、市,104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区四周山地环绕,内呈盆地状,因而有“广西盆地”之称。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佔全区面积的34.8﹪;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地带佔18.3﹪﹔海拔250~500米的山丘佔10.8﹪;海拔250以下的丘陵佔10.9﹪;臺地(包括阶地)佔8﹪;平原(包括盆地)佔14.4﹪;河流水库佔2.8﹪。 本区地处低纬地带,北回归线横贯中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湿冬乾,乾湿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17~2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0~14℃,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一般在28℃以上。年日照时数1,600~1,800小时。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桂北地区不足300天,南部沿海地区则全年无霜。年降水量1,250~1,750亳米,南北部多,中西部少,集中在4~9月,约佔年降水量的80﹪。 土壤以红壤和砖红壤為主,其次為黄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滨海盐土、水稻土等。植被北部為亚热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部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南部為季雨林。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区有药用植物4,035种,药用动物505种,矿物药50种,共计4,590种。药材资源分佈: 桂东北山地:主要包括北部的越城岭、海洋山、九万大山和南部的大瑶山,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多在1,500米左右,為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苗儿山和元宝山等主峰高达2,000米以上,山间盆地多為红土覆盖。灕江、桂江流域的岩溶地山奇水秀。生长的药材以喜温类型為主。家种药材主要有厚朴、杜仲、黄柏、
罗汉果、黄连、延胡索、白芷、白芍、白朮、乌头、藁本、薄荷、荆芥、天麻等;野生药材主要有桔梗、
红根草、猫爪草、白前等;动物药材有熊胆、麝香等。 桂西北山地丘陵:位於大明山、都阳山的东麓以西,右江河谷以北。山地海拔500~1,000米。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天冬、黄精、百部、石斛、通草、
地枫皮、金银花、青天葵、
艾纳香、龙胆、厚朴、杜仲、黄柏、独活、广豆根等;家种药材有川楝子、薏苡仁等。 桂中岩溶丘陵平原:大部分海拔200米以下,平原均分佈在岩溶盆地或岩溶谷地中,為主要农业区。分佈药材以喜暖类型為主,兼有部分喜热和喜温药材,是大宗家种药材的生產基地,主要品种有山药、
水半夏、天花粉、葛根、鬱金、茯苓、佛手、麦冬、香櫞、肉桂、金银花、黄柏、杜仲、厚朴等;野生药材主要有石斛、半夏、何首乌、鸡血藤、广豆根、通草、青天葵、百部、黄精、龙胆等;矿物药材有滑石、炉甘石等。 桂西南岩溶低山丘陵:位於右江谷地以南,左江谷地以西。左江沿岸海拔200米以下,其他地区大部分海拔500~1,000米,岩溶石林密集,山间盆地不宽。分佈药材以喜热类型為主,家种药材主要有三七、八
角茴香、鬱金、山楂等,野生药材有千年健、白木香、龙血树、梔子、鸡骨草、草豆蔻、
广金钱草、天冬、木蝴蝶、广豆根、苏木、山楂等,动物药材有蛤蚧、穿山甲等。 桂东南低山丘陵:主要包括四方岭、十万大山、六万大山、云开大山和大容山。海拔1,000米左右,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尖峰壁立,谷地开阔,有不少盆地,河流眾多,珠江干流為最大河流,水量丰沛,為主要农业区,也是发展进口南药的生產基地,引种的南药几乎全部集中在本区。家种药材主要有肉桂、砂仁、巴戟天、益智、胡椒、蔓荆子、山药、天花粉、葛根、鬱金、水半夏、麦冬、梔子等;野生药材有草豆蔻、安息香、高良薑、鸡骨草、
鸦胆子等;动物药材主要有珍珠、海马、牡蠣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约80种。其中传统药材7种,野生变家种28种,区外引种25种,南药引种10种,动物药10种。年种植面积6.4万亩,年產量750万公斤。收购药材500多种,年收购量1,6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蛤蚧:地道药材。主產於南寧、百色、河池等地区。本区年收购量佔中国80﹪以上。 罗汉果:主產永福、临桂等地,金秀、融安、桂平等县也有栽培。商品有长、圆两种规格,各分為特大果、大果、中果、小果、等外、等外外六个等级。 肉桂:也称桂皮。栽培於防城、平南、桂平、岑溪、苍梧等县、市,以防城、平南县產的最為著名。以皮细有彩皮、油性足、味甜辣、嚼之少渣而闻名。本区年收购量居中国首位。 山药:主產於玉林、桂平、平南、陆川、博白、浦北、灵山等县、市。本区年產量居中国第一位,產品供应中国并出口。 三七:主產靖西、德保、那坡、天等、田阳、凌云、贵县等县、市。本区為中国第二大產区。 天花粉:主產平南、金秀、蒙山等县。產品以肥壮饱满、洁白、粉足而著称,畅销国内外。 葛根:习称”粉葛”。主產平南、横县、灵山、桂平、浦北等县。具有块根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等特色。销外省及出口。 钩藤:地道药材。主產兴安、全州、龙胜、资源.、永福等县。以双钩形似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珍珠:主產合浦县,有“南珠之乡”的美誉。所產珍珠以颗硕圆润、沉重结实、色彩艷丽、宝光宝韵而扬名中外,素有“东珠”(日本珍珠)不如西珠(波斯湾珍珠),西珠不如南珠(合浦珍珠)之说。 穿山甲:各地均有分佈,其中南寧、百色、柳州等地区较多。商品以货乾、片大、无爪甲、色鲜明、无肉附著、无死甲者為优。 木蝴蝶:主產百色、河池、南寧地区各县、市。 鬱金:主產於横县、邕寧、钦州、上思、桂平等县、市。以货乾、整个、肥壮结实,直径0.8釐米以上,表皮灰白色、无鬚根者為佳。 水半夏:主產於天等、贵县、上林、来宾、上思、宾阳等县、市。以个大、粉足、结实、外表淡黄色、内白色者為佳。1977年开始供应出口。 草果:生產於那坡、靖西、田林、凌云、乐业等县。商品成个、饱满,外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味辛辣。
八角茴香:主產防城、龙州、寧明、凭祥、凌云、百色等县、市。商品成朵、无梗枝、无黑子、乾爽、色红、肥壮肉厚、味芳香,除药用外,多作调料用。 石斛:主要分佈於隆林、西林、凌云、天峨、南丹、凤山等县。本区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 广西主產药材尚有广防己、广豆根、地枫皮、
桂圆肉、青天葵、金银花、千年健、鸡血藤等。<br />
贵州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6) <br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br />
<br />
贵州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6)《概况》贵州省位於云贵高原东部。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144万,辖9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自然环境》全省统称贵州高原,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海拔约1,000米,地势西部较高,中部稍低。高原山地佔全省总面积的87﹪,丘陵佔10﹪,盆地佔3﹪。境内北有大娄山脉,南有苗岭山脉;东有武陵山脉。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等。本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绝大部分地区四季不甚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温和,阴雨天多。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4~6℃,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0~28℃。≧10℃积温2,700~5,520℃。无霜期260~280天;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土壤以黄壤為主,依次為石灰土、红壤、黄棕壤、紫色土、山地灌丛草甸土、赤红壤、红褐土及水稻土。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北部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部為半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及次生针叶林,南部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為湿润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次生针叶林。《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市有药用植物3,927种,药用动物289种,矿物药78种,共计4,294种。药材资源分佈:黔东北低山丘陵:武陵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其主峰梵净山為著名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热量充足,降雨较多,森林资源丰富。家种药材主要有吴茱萸、杜仲、天麻、厚朴、半夏、白朮、麦冬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金银花、百合、天冬、白及、黄精、钩藤、续断、五倍子、何首乌、金果欖等;动物药材有鱉甲、乌梢蛇、蘄蛇、灵猫香等;矿物药材有硃砂、雄黄等。黔东南低中山丘陵:以低中山為主,东部西部起伏较小,森林覆盖面积达33﹪以上,中部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家种药材主要有茯苓、杜仲、厚朴、菊花、山药、瓜蔞、黄柏、桔梗等;野生药材主要有何首乌、南沙参、龙胆、白及、天冬、黄精、天麻、前胡、钩藤、通草、山慈菇、射干等;动物药材有穿山甲、乌梢蛇、蘄蛇等;矿物药材有硃砂、石膏等。黔南山原山地河谷:以中低山、河谷為主。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砂仁、艾纳香、通草、木蝴蝶、乌梅、木瓜、桔梗、三七、木鱉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马檳榔、通草、木蝴蝶、石斛、何首乌、续断、黄精、五倍子、南沙参、桔梗、龙胆、薑黄、金银花、桃仁、百部、白及、仙茅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穿山甲、乌梢蛇等。黔西高原山地:高原破碎、地貌切割,相对高差大。气候悬殊,河谷温暖、山地温凉、高原寒冷,植被呈多样性。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天麻、党参、川牛膝、薑黄、乌梅、桃仁、三七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天麻、天冬、黄精、茯苓、续断、天南星、黄芩、何首乌、五倍子、独活、半夏、南沙参、龙胆、白及、草乌、玉竹、赤芍、秦艽、防风、山慈菇等;动物药材主要有麝香、穿山甲、牛黄、乌梢蛇等。 黔西北中山山地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地形地貌复杂,形成多种生态环境和多样局部小气候。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黄柏、党参、吴茱萸、云木香、薏苡仁、白朮、乌梅、泽泻、
火麻仁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天麻、黔党参、雨沙参、天冬、白及、何首乌、金银花、五倍子、石斛、山慈菇、续断、黄精、茯苓、独活、川牛膝、天南星、玄参、猪苓、防风、前胡、钩藤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牛黄、乌梢蛇等;矿物药材有石燕、硫黄、滑石、寒水石等。黔北山原山地:北部以中山峡谷较多,南部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较长。气温较高。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白芍、白芷、黄连、桑白皮、玄参、梔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五倍子、天冬、续断、百合、石斛、葛根、白及、何首乌、南沙参、雷丸、黄精、天花粉、夏枯草、草乌等;动物药材有
九香虫、乌梢蛇、蘄蛇、土鱉虫、麝香等;矿物药材有硃砂、水银、雄黄.石膏、芒硝等。黔中山原山地:位於本省中部。地形起伏较大,间有山间平原。气候湿润温和、水热资源丰富。家种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西洋参、鱼腥草、乾薑、木瓜、山药;野生药材主要有何首乌、草乌、威灵仙、南沙参、续断、半夏、天冬、射干、五倍子、
石菖蒲、白及、前胡、梔子、桔梗、大黄、夏枯草、苍耳子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穿山甲、牛黄、乌梢蛇等;矿物药材有石燕、石膏、滑石、花蕊石、
鹅管石、赭石等。《利用现状》栽培、养殖药材近百种。年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產量50万公斤。收购药材350种。年收购量1,100万公斤。《主產品种》天麻:地道药材。主產遵义、毕节、贵阳等地、市。以个大体重、质坚实、色黄白、半透明。享有“贵天麻” 之美誉。省内已建成多处生產基地。杜仲:地道药材。50年代就在遵义县建有国营杜仲林场,全省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產遵义、湄潭、正安等地,以片张厚大、平整、色泽暗紫、无粗皮、断面胶丝如棉而著称。吴茱萸:主產铜仁、遵义地区。栽培歷史悠久。商品表面绿褐、气香浓鬱。本省年產量佔中国20﹪以上。居首位。 五倍子:地道药材。全有广泛分佈,主產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州。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首位。 硃砂:地道药材。主產万山特区。具有纯净无杂质、顏色鲜红、具金刚石般光泽的特色。產量、质量均為中国之冠。 天冬:地道药材。主產遵义、毕节、黔西南等地、州。商品个大、体重、肥壮、去皮净、色黄白、油润、呈半透明状。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南沙参:大部分地区有分佈。以遵义、铜仁、黔南等地、州為多。收购量大,多销省外。 通草:主產望謨、罗甸、兴义、务川等县。商品加工精细,色白、体轻,分通方、通片、通花等规格。天然
冰片:本省特產。係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经加工精製而成。主產罗甸、望謨两县。以片薄如羽、色白如雪、透明加冰、气味辛凉而浓烈、捏之成粉、烧后无渣者佳。石斛:主產兴义、安龙、罗甸、赤水、习水等县。习称黄草,乾货分大、中、小三类,亦有鲜石斛供应市场。 除上述品种外,黄柏、桔梗、半夏、黄精、茯苓、续断、钩藤、马檳榔、木蝴蝶、何首乌、白及、草乌、雷丸、金银花、白芍、天南星、麝香、穿山甲、雄黄等药材也有一定的优势。<br />
新疆---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9) <br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br />
<br />
新疆---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9)《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於中国西北边疆。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426万,辖15个地、州、市,96个县、市、区。《自然环境》本区边境多山,盆地广大,北部有阿勒泰山,南部有帕米尔高原、喀喇崑崙山、崑崙山、阿尔金山。天山山脉横贯中部,东西绵延1,700多公里,将新疆分成南北两部分。天山山脉与崑崙山脉之间是塔里木盆地,著名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於其中。準喀尔盆地在天山山脉与阿勒泰山脉之间,这裡有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山系中山间小盆地眾多,地势复杂,既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也有中国内陆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於海平面154米。本区地处亚洲内陆,大陆性气侯非常明显。气温变化剧烈,年较差、日较差均大,四季变化明显。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天山南北气温差异甚大。北疆年平均温0℃,南疆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7.5℃;北疆无霜期150天左右,南疆200~220天。年降水量少,分布不均,北疆比南疆大,山地比平原多。北疆平原年降水量200毫米,南疆平原50毫米。《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014种,药用动物153种,矿物药43种,共计2,210种。药材资源分佈: 阿勒泰山区:位於新疆最北部,属欧亚草原的一部分,这裡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山地植被呈垂直带分佈。主要药材有赤芍、麻黄、
伊贝母、
岩白菜、
阿里红、新疆冬虫夏草、
马鹿茸(角)、五灵脂、云母等。 準喀尔盆地西部山地:包括塔城的和布克赛尔、额敏、裕民、托里、博尔塔拉州的博乐、
温泉七个县、市的大部分。地形复杂,气候比较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降水量适中,春季气候多变。分佈的药材主要有伊贝母、芦根、甘草、紫草、
雪莲花、新疆党参、
阿魏、杏仁、马鹿茸、石膏等。 天山山脉:是新疆野生药材的主要分佈区。天山南麓海拔高,寒冷乾旱,植物种类少,但生长有~些特有品种,如蓝麻黄、阿魏、紫草、乌恰贝母等。伊犁河谷位於天山西部,坦荡舒展,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场丰美,人称“塞上江南”。地带性差异突出,土壤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佈明显。是新疆最富有的药材產地,主產伊贝母、紫草、甘草、麻黄、牛蒡子、秦艽、阿魏、肉蓯蓉、红花、柴胡、
新疆羌活、新疆独活、雪莲花、延胡索、马鹿茸(角)、龟板(四爪陆龟)、自然铜等,人工饲养马鹿居全疆之首。天山中段山体较西部宽厚,冰川积雪较丰厚,气候较湿润,是新疆药材较丰富地区。享有盛名的新疆一枝蒿、雪莲花、秦艽分佈於此,还有伊贝母、狭叶红
景天、阿魏、赤芍、麻黄、豹骨等。东部有较大面积的森林,主要药材有雪莲花、秦艽、龙胆、黄芪、紫菀、新疆党参、
瞿麦、乌头、麻黄、沙棘、马鹿茸等。 崑崙山、阿尔金山地区:山势险峻,乾旱高寒。分佈有紫草、麻黄、新疆党参、心草(库日不提)、景天、雪莲花、新疆独活、熊胆、鹅喉
羚羊角、滑石、
玉石(民族药)等。 準噶尔盆地:气温偏低,降水少,多為乾草原或半灌木荒漠。蕴藏量较大的有甘草、肉蓯蓉、麻黄、鹅喉羚羊角和牛蒡子、苍耳、
菟丝子、阿魏等。据调查曾有赛加羚羊栖息。这裹是新疆主要的药材种植地,质优量大的有红花、枸杞子。马鹿是主要的饲养药用动物。 I} II+wR s 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山前平原:气候温暖而乾旱,降水量少。分佈的药材主要甘草、肉蓯蓉、罗布麻、芦根、锁阳、马鹿茸等。这里还是索索
葡萄、
孜然、
鹰嘴豆、驱虫斑鳩菊等维吾尔药材主要种植地。 东疆盆地:药用植物约200种,最负盛名的是索索葡萄、
刺糖及甘草、麻黄、肉蓯蓉、锁阳和引种成功的枸杞子。 《利用现状》 新疆药材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由於新疆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形成了特有的药材品种,与歷代本草同种的药材少,而同科属的近缘种类较多,且有许多独特品种,如阿魏、赛加羚羊及民族药。新疆药材载入药典的仅百种,载入地方标準的56种。栽培、养殖约20个品种,年种植面积1,000亩,年產量10万公斤左右。收购药材150餘种,年收购量1,5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甘草:新疆大宗药材,年收购量估中国的50﹪左右,居首位。广泛分佈於天山南北的82个县、市,以南疆蕴藏较多。近年因开荒造田,截流储水,採挖过量等原因,资源有所下降。為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沙化,提供稳定药源,已採取人工种植、围栏护育等多种措施,并初见成效。 伊贝母:新疆特產药材之一,主要分佈在天山、阿尔泰山区。野生资源丰富。1976年推广人工栽培,现已初具规模。 肉蓯蓉:新疆传统药材之一。為
列当科肉蓯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寄生於荒漠或半荒漠的梭梭属和檉柳属植物根部。具滋补作用,享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分佈於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昌吉、博尔塔拉等地、州。本区年收购量佔中国60﹪左右,居第一位。 红花:新疆栽培產量最大的药材品种,种籽用於榨油食用,花作药材入药。70﹪以上的县有种植。本区年產量佔中国30﹪以上,居第一位。 阿魏:新疆特產药材之一。為伞形科阿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树脂。主產於伊犁、阜康、乌恰等地,生长在乾旱少雨、夏热冬寒、气温变化剧烈的荒漠地区。 马鹿茸:新疆產量最大的饲养动物药材。主產於伊寧、焉耆、沙雅、新源、尼勒克等县。茸干粗壮、角质嫩、嘴头饱满,单產高,质量好,销国内市场,并出口血茸。 紫草:主產於和静、阿克陶、塔什库尔干、温泉、昭苏等县。本区年收购量佔中国50﹪以上,居首位。 枸杞子:主產於精河县。產品粒大肉厚、甜度高,多供应出口。 麻黄:主產於和硕、托克逊、轮臺、柯坪、吐鲁番、拜城、都善等县。除上述九种之外,还有牛蒡子、赤芍、小茴香、杏仁、桃仁、锁阳、罗布麻、鹿角等中药材和索索葡萄、刺糖、水莲花、
黑种草籽、雪莲花、一枝蒿等丰富的维吾尔药材资源。<br />
山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2) <br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br />
<br />
山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2)《概况》山西省位於华北平原以西、黄河中游地区。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731万,辖11个地、市,118个县、市、区。《自然环境》 本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又称山西高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平原、臺地、丘陵、低山、中山、高山互相交错,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的五臺山主峰海拔3,058米,最低处在垣曲县黄河谷地,海拔仅245米,高低相差2,800米。境内由北往南有
恒山、五臺山、繫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大多海拔超过1,500米,山地佔全省总面积70﹪以上。省内河流属海河与黄河两大水系,主要有汾河、涑水河、昕水河、滹沱河、桑乾河、漳河等。本省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春季较长多风沙,夏季短而多雨,秋季短暂温和,冬季寒冷乾燥,且南北差异突出,垂直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4~1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2~-12℃,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2~27℃,≧10℃积温2,500~4,500℃,无霜期北部110~140天,中部170~190天,南部200~220天。年降水量400~650毫米。本省土壤,南部為森林草原褐土,北部為乾草原栗钙土,中部為森林草原向乾草原过渡的灰褐土。植被南部和东南部以落叶阔叶林和落叶灌丛為主,中部以次生针叶林及落叶灌丛為主,北部及西北部属温带灌草丛和半乾旱草原。 《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953种,药用动物133种,矿物药30种,共计1,116种。药材资源多分佈在六大山脉:中条山山脉:本省药材主要分佈区。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针阔叶混交林区生长有金莲花、秦艽、祖师麻、九节菖蒲、
瑞香狼毒、
马先蒿、太白贝母、连翘、伸筋草等。在海拔800~2,000米阳坡的阔叶林区,分佈的药材近300种,主要有五味子、杏仁、桃仁、穿山龙、玉竹、连翘、山楂、五倍子、黄精、九节菖蒲、天冬、藁本、独活、yin羊藿、石韦、天南星、七叶一枝花等。在海拔800米以下分佈有远志、防风、苍朮、茜草、柴胡、桔梗、酸枣仁、地榆、丹参、金银花、瓜蔞、茵陈、益母草、香附、柴胡等。动、矿物药材主要有豹骨、鹿茸、麝香、石膏、龙骨、芒硝等。 吕梁山脉:在海拔1,200~1,400米的平川丘陵区,主要分佈有甘草、远志、地骨皮、桃仁、杏仁、
艾叶、麻黄等170多种药材。在海拔1,400~1,800米的林牧区,分佈有190多种药材,主要有黄柏、酸枣仁、金银花、黄芩、柴胡、苍朮、赤芍、黄精、玉竹、知母、丹参等。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灌丛疏林区.分佈有
侧柏叶、柏子仁、卷柏、秦艽等。动、矿物药材主要有麝香、鹿茸、全蝎、鱉甲。滑石、蒙石、龙骨、紫石英、鐘乳石、磁石等。五臺山、恒山山脉:森林、草场丰富,有野生药材生长的良好环境,分佈有300多种药材,主要有党参(臺党)、黄芪、柴胡、黄精、羌活、黄芩、甘草、远志、玉竹、独活、麻黄、升麻、苍朮、藁本、桃仁、桔梗、知母、薤白、白头翁、王不留行、夏枯草、地榆、苦参、银柴胡、
地肤子、
铁线莲、猪苓、豹骨、麝香等。 太岳山脉:森林覆盖率高,雨量充足,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分佈有390多种药材。其中植物药材有连翘、地黄、玄参、知母、柴胡、丹参、酸枣仁、远志、黄芩、荆芥、苍朮、赤芍、黄精、山叶、菟丝子、威灵仙、木通、槐米、草乌等;动物药材有豹骨、牛黄、麝香、鹿茸、全蝎、鱉甲、五灵脂等;矿物药材有花蕊石、
蛇含石、鐘乳石、硫黄、龙骨等。 太行山脉:分佈有中药材460多种,主要有黄芩、连翘、柴胡、酸枣仁、知母、地榆、仙鹤草、侧柏叶、独活、苍朮、苦参、益母草、茵陈、桔梗、丹参、五灵脂、玉竹、远志、苍耳子等。 《利用现状》 栽培和养殖药材近70种。其中传统品种49种,野生变家种(养)20种。年种植面积12万亩,年產量1100万公斤,收购药材185种,年收购量1,3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党参:主產晋东南、忻州地区的平顺、黎城、陵川、壶关、武乡、襄垣、屯留、五臺、静乐、寧武等县。五臺山区分佈的野生党参习称“臺党”,以芦头大(狮子头)、根茎粗长、环生横纹而独具一格,视為珍品;平顺等地栽培的“潞党”為地道药材,质量颇好。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 黄芪:野生分佈雁北地区,现多為栽培。主產浑源、应县、繁峙、代县等县。所產黄芪以主根粗长、分枝少、豆腥气浓、粉性大、品质优异、加工精细而闻名中外。本省為中国地道主產区。 连翘:分佈於中条山和吕梁山区,主產浮山、安泽、翼城、闻喜等县。本省年收购量约佔中国的40﹪,居第一位。 款冬花:全省各地均有分佈。主產原平、榆社、寿阳、阳曲、兴县、忻县、汾阳、静乐等县。以花蕾大、色泽鲜艷而畅销省内外。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地黄:主產於运城、临汾、晋东南等地区。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黄芩:全省90多个县有分佈,主產交城、娄烦、忻州、和顺、寿阳、五臺等县、市。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20﹪左右,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远志:全省各地均有分佈,主產芮城、稷山、闻喜、夏县、乡寧、蒲县、忻县、临县等地。以条粗、肉厚畅销国内外。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 知母:主要分佈在榆社、孟县、稷山、沁县、阳曲等地。以色白肉厚质密而畅销省内外。 酸枣仁:全省大部分山区有分佈,主產石楼、永和、浮山、吉县、沁县、盂县、武乡、黎城等县。以粒大饱满、有光泽,质地优良畅销省内外。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柴胡:主產阳高、天镇、应县、朔县、车武、神池等县。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九节菖蒲:主要分佈在中条山区的舜王坪、絳县、垣曲、翼城、阳城等地。 . 猪苓:分佈於吕梁、中条、太岳山区,主產安泽、古县、垣曲、介休、沁源、沁水、寧武、神池、交城、左权等县。野生变家种研究成功后,已有少量种植。 藁本: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分佈。主產交城、灵谷、平陆、夏县、翼城.屯留等县。 龙骨:分佈於临县、陵川、壶关、平顺、长子、安泽、沁源等县。 @zM-E }M?b 山西主產药材除以上品种外,尚有麻黄、甘草、山药、山楂、山茱萸、桔梗、丹参、五灵脂等也享有一定的声誉。<br />
西藏---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5) <br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br />
<br />
西藏---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5)《概况》西藏自治区位於中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0万平方公里。人口212万,辖7个地、市,78个县、市、区。《自然环境》本区為喜马拉雅山、崑崙山、唐古拉山脉环抱。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在境内流域广泛。本区气候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具有气温低、降水少、空气稀薄、日照充足的特点,且南北差异很大。藏北高原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一年中约有半年时间冰雪封冻;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0~ -20℃;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10℃;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7月夜间可出现霜冻。藏北高原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但日照充足,一年中仍有几个月适宜植物生长。藏南谷地北有丛山阻挡寒流,沿河谷又吹来印度洋湿润季风,气候比北部温和湿润,如拉萨年平均气温8℃左右;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16℃;无霜期120~150天。藏南谷地年降水量从西往东南為200~2,000毫米。年降水量的90﹪集中在6~9月份,為西藏的雨季,从10月份到次年5月,高原上多為西风和偏南风,一连几个月都是晴朗少云的天气。《药材资源》西藏為中国重要的野生药材產区之一。据调查统计,全区有药用植物1,460种,药用动物240种。矿物药4种、共计1,704种。药材资源分佈:寧镇低山丘陵:野生药材主要有茅苍朮、明党参、桔梗、百部、威灵仙、猫爪草、夏枯草、草乌、三稜、南沙参、蜈蚣等;家种(养)药材有太子参、薏苡仁、红花、菊花、板蓝根、百合、白芍、鹿茸、乌鸡等。太湖流域:地產药材素以“四小”闻名。小草药有
灯心草、半枝莲、一枝黄花、金钱草、地丁、白花蛇舌草等;小花果药有佩茄花、梅花、玳玳花、凌霄花、瘪桃乾、枳壳等;小动物药有珍珠、壁虎、龟板、鱉甲、乌梢蛇、龙衣、殭蚕、土鱉虫等;小矿物药有寒水石、无名异、紫石英、赤石脂、赭石等。沿海滩涂:野生药材主要有茵陈、蒲公英、车前子、龙胆、地丁等;家种药葬主要有延胡索、浙贝母、白朮、白首乌、玉竹、麦冬、瓜蔞等。海洋药材有海龙、海马、牡蠣、瓦楞子、蛤壳、玳瑁、海藻等。中部水网地区:野生药材主要有泽兰、龟板、鱉甲、水蛭、银杏、半夏、芡实、蒲黄等,家种药材主要有红花、荆芥、泽泻、丹参、菊花、延胡索、白朮、佩兰、防风等。徐淮平原:野生药材主要有半夏、全蝎、酸枣仁、柏子仁、山楂、蒲黄、蒲公英等;家种药材主要有地黄、红花、白芍、牡丹皮、菊花、金银花、山茱萸、白芷、玫瑰花、玄参等。《利用现状》西藏大多数农牧区都有採挖药材的习惯。目前从事药材研究的有自治区药品检验所和高原生物研究所,从事药材生產经营的有区医药公司和各地、州医药公司,药材经营多委託县贸易公司及供销社代购代销。收购的药材主要有麝香、川贝母、冬虫夏草、胡黄连、大黄、牡丹皮、秦艽、龙胆、党参、柴胡、桃仁、全蝎等。可供开发的品种较多。如藏龙胆、
铁棒锤、江孜乌头、类乌齐乌头、窄竹叶柴胡、细花滇紫草、长花滇紫草、法罗海(阿坝当归)、珠子参、竹节羌活、宽叶羌活、甘松、多花黄芪、塘古耳黄芪、西藏木瓜、甘西鼠尾(丹参)、黄苞南星、欧洲
兔丝子、
水母雪莲花、三指雪莲花等。此外.西藏特有、并為藏医所用的藏药有
洪连、
塔黄、莪大夏、
雪灵芝、
绵参、珠芽蓼、船形乌头、束矩翠
雀、绿绒蒿、角茴香、
紫花黄华、乌奴龙胆、角嵩、
甘青青兰、
肉果草、西藏
鬼臼、伞梗虎耳草、川西獐芽菜、苇叶
獐牙菜、湿性萹蕾、藏糙苏、沙棘、
刺参、
翼首草、
结血蒿、大籽嵩、马先蒿、
石榴、蜀季等。此外还有使用不广、高原生长极多的品种,如
红景天、唐松草、高山
杜鹃、高山
小檗、铁线莲、
香茶菜、紫菫等都是多来源品种;瑞香狼毒、山
莨菪、
曼陀罗成片生长。加强对这些藏药和高原药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将為藏医用药和丰富祖国医药学宝库做出新的贡献。《主產品种》冬虫夏草:生长於海拔4,000~5,400米之间气候寒冷、空气湿润、植被茂盛、土壤肥沃、向阳的高山灌丛草甸、山坡或河滩草旬。主產於念青唐古拉山以北,怒江、澜沧江上游,以比如、索县、巴青、丁青、类乌齐、察雅等县為多,雅鲁藏布江沿岸和喜马拉雅山东端也有少量分佈。 川贝母:商品分青贝、知贝(炉贝)两大类。青贝原植物有川贝母、甘肃贝母、喜马拉雅黄花贝母(未定种)。生长於海拔3,500~5,000米高山灌丛下、草丛中有自然遮荫的环境。知贝原植物為稜砂贝母和高山贝母,生长於海拔4,500~5,400米的高山砾石带或流砂滩。高山灌丛和高山砾石带遍佈全境,适合於川贝母生长的自然环境较為广阔,西藏东部、中部大部分地区有分佈。青贝以边坝、八宿、丁青、嘉黎、比如、桑日、加查、朗县為多;知贝以丁青、左贡、江达、类乌齐、洛隆、错那、隆子、浪卡子、措美、巴青、索县、比如、嘉黎、当雄、南木林、康马為多。大黄:种类较多,资源丰富。其中药用的掌叶大黄生长於海拔3,900~4,500米的山坡灌丛、草地、山谷湿地、河滩。主要分佈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巴青、索县、比如、类乌齐、丁青、江达、八宿、昌都等县,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佈。麝香:有林麝、马麝、黑麝三种。在海拔3,000~5,000米高山原野的大部分地区有分佈。林麝生活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马麝生活在高山草甸、灌丛或岩石山地,黑麝生活在针叶林茂盛灌丛和高山砾石带。由於面积大,人口少,為麝的生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西藏是中国麝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麝香蕴藏量居中国首位,特别是怒江上游的边坝、丁青、索县、比如等县,是麝资源密集区。 胡黄连:60年代在西藏发现有野生分佈,成為西藏的特產药材。胡黄连耐寒喜湿。要求特殊的自然环境。沿喜马拉雅山山脉分佈。以聂拉木、定日、定结、亚东、洛扎、错那為多。<br />
安徽---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8) <br />
字体: [大 中 小] 进入论坛参加讨论<br />
<br />
安徽---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8)《概况》安徽省位於华东地区西北部,兼跨长江、淮河流域。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5,377万,辖17个地、市,107个县、市、区。《自然环境》本省以丘陵、山地為主,兼有平原。长江、淮河横贯南北,将全省划分為淮北、江淮和江南三个自然区域。北部平原坦荡,中间丘陵起伏,黄山、九华山逶迤南陲,大别山脉耸峙於西缘。平原、丘陵、山地各佔1/3。本省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4~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4℃,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7~29℃,年日照时数1,800~2,500小时,≧10℃的积温4,600~5,300℃,无霜期200~250天,年降水量750~1,800毫米。土壤有棕壤、黄棕壤、黄红壤、砂礓黑土、黄潮土、灰潮土及水稻土。沿长江、大别山北麓和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南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药材资源》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2,167种,药用动物291种,矿物药45种,其他类5种,共计2,508种。药材资源分佈:淮北平原:以家种药材為主,主要有亳菊花、白芍、红花、白芷、紫菀、牛膝、地黄,桔梗、板蓝根、麦冬等;野生药材主要有远志、罗布麻、茵陈、白头翁、蛇床子、地榆、玉竹、百合、半夏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蟾酥、土鱉虫、鱉甲等。江淮丘陵地区:家种药材主要有滁菊花、桔梗、丹参、明党参、延胡索、射干、白扁豆、金银花、酸枣仁、杜仲等;野生药材主要有葛根、南山楂、夏枯草、
翻白草、
百蕊草、猫爪草、益母草、龙胆、南沙参、苍耳、百部、三稜、地榆、芡实等;动物药材主要有龟板、鱉甲、蜈蚣、珍珠等;矿物药材有石膏、
明矾、雄黄等。皖南及大别山区:野生药材主要有防己、前胡,乌药、黄精、合欢皮、夏枯草、野菊花、
断血流、石韦、霍山石斛等;家种药材主要有贡菊花、茯苓、牡丹皮、天麻、宣木瓜、太子参、白朮、厚朴、山茱萸、辛夷、蔓荆子、梔子、皖贝母等。动物药材有麝香、豹骨、鹿茸、蘄蛇、乌梢蛇等。《利用现状》栽培和养殖药材近80种。其中引种24种,野生变家种(养)26种。年种植面积6.5万亩,年產量570万公斤。收购药材400多种,年收购量1,200万公斤。《主產品种》 茯苓:主產大别山区的岳西、金寨、霍山等县,以质地坚实、色白细腻、久煎不烂而闻名。本省為中国地道產区之一,產品畅销国内外。白芍:主產亳州、涡阳等地。以色白如玉、质地坚实、粉性足而著称。本省年產量佔中国30﹪左右,居首位。牡丹皮:主產铜陵、南陵等县。尤以铜陵凤凰山所產“凤丹”,体粗长直、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储不变色而久负盛名。本省年產量佔中国30﹪左右,居首位。 菊花:歙县產贡菊,滁州、全椒產滁菊,亳州、涡阳產亳菊。贡菊玉瓣、翠蒂、朵小、气香、味甘;滁菊绒球形,金心、玉瓣,翠蒂、幽香、味甘微苦;亳菊朵大、瓣长、色白、气香。本省菊花品类多,质量优良,產品畅销国内外。宣木瓜:地道药材。主產宣州市。(原宣城县),瓜只均匀,色鲜带紫,外皮皱缩,质地坚实。桔梗:主產太和、滁州、广德、来安、亳州、定远、含山、怀寧、樅阳、宿县等县、市,根条粗长均匀.质坚实。除上述品种外,板蓝根、紫菀、半夏、皖贝母、前胡、太子参、明党参、南沙参、断血流、霍山石斛、蘄蛇、蜈蚣、
龟甲(板)。鱉甲、也是安徽享有声誉的药材。
青藏高原哺乳动物资源的现状
发表日期:2005年4月22日 有365位读者读过【字体:大 中 小】
青藏高原哺乳动物资源的现状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 冯祚建
70年代以来,我国动物学工作者对自然资源的调查日益重视,近年还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学者合作,在青藏高原进行了科学考察。笔者据历次亲自考察的材料以及国内外文献资料,拟对本区哺乳动物资源的现状予以综述。
一、资源种类与数量估计
青藏高原哺乳动物计有210种,隶属于9目29科104属,其中珍贵稀有或有较大经济意义与科研价值的资源动物约94种,占本区总种数的44%。据统计,灵长类5种,即猕猴、熊猴、短尾猴、长尾叶猴和金丝猴。鳞甲类仅1种。食肉类35种,如
棕熊、黑熊、小熊猫、大熊猫、石貂、小灵猫、兔狲、荒漠猫、金猫、
猞猁、云豹、金钱豹、虎和雪豹等;有蹄类27种,其中有藏野
驴、野骆驼、麝(含4种)、赤麂、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
野牦牛、藏
原羚、普氏原羚、
藏羚、鬣羚、红斑羚、斑羚、喜玛拉雅塔尔羊、北
山羊、
岩羊和
盘羊等;啮齿类动物计26种,如草兔、高原兔、云南兔、
鼯鼠、
松鼠、喜玛拉雅旱獭、长尾旱獭、豪猪及麝鼠等。
现依前述几个类别,将资料较多的资源动物的数量动态予以概述。
灵长类高原东部地区的猕猴为西藏亚种,1973年在西藏东南部见过3群,较大群体约30余只(总数70多只)(冯祚建、蔡桂全、郑昌琳,1986);1984年在青海玉树、果洛两地发现12群,计987-1098只,其中30-130只有6群,而130-200只左右的有4群(王玉学、郑杰,1986)。本区滥捕猕猴的现象不严重,估计境内数量在1万只以下。
金丝猴在我国有3个亚种(有的学者主张划作3种),现悉四川亚种在甘肃白水江保护区摩天岭栖息着300余只,在四川卧龙保护区见到6群,约1700多只(胡锦矗、邓其祥,1980),估计高原范围内6000-7000只左右。分布于高原东部横断山脉的云南亚种,1981年调查遇见2群,分别为40-50只和120只,现估计该亚种的资源数量为800-1000只(马世来等,1988)。
长尾叶猴仅分布在西藏南部边境喜玛拉雅山南麓的少数河谷地带,由于本种在高原的分布区狭窄,人为活动频繁,故种群数量有限。在60-70年代的4次考察中,共见过3群及少数单独个体,累计遇见80只左右。笔者认为西藏境内的叶猴储量不到600-700只。
食肉类该类群包括许多珍稀动物。大熊猫在高原东部的分布总面积为29500km2,而栖息地面积约5900km2,即不及总面积的20%。据1974-1977年统计,本区大熊猫有900-1000只左右,平均密度为0.11只/km2(朱靖等,1983;胡锦矗等,1985)。
雪豹栖息在中亚及青藏高原各高大山脉。在青海以祁连县、天峻县、都兰和杂多县的数量较多。雪豹在青海的分布面积约65000 km2,而每只豹约占面积100 km2,故该省的雪豹总数可能有650只。它在西藏的分布面积至少为青海之两倍,雪豹数量不会少于1000只,若把横断山及新疆境内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考虑在内,估计该种种群的总量可达2000只左右。
虎已濒临灭绝。从50年代始,西藏昌都地区共收购过虎皮7-8张,另于1977年在墨脱县山区目睹过虎尸1只,从而证实西藏目前仍有虎的分布。笔者估计西藏境内的虎不足10只。
有蹄类对藏
野驴已进行调查12次,其中在阿尔金山保护区观察到1402只,种群密度为0.91只/km2(谷景和,1987);笔者等人于1987-1988年夏季在中西昆仑山地区共见256只,密度为0.60只/km2。累计历次考察共见3511只,最大的群体达200只以上。现估计昆仑山地区的野驴储量有35700只(冯祚建,1990),而整个高原可能少于70000只。
麝在我国计5种,本区占4种:林麝、马麝、喜玛拉雅麝和褐麝。据调查,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林麝在原生林和次生乔木林的密度分别为3.94±1.57只/km2及1.55±0.23只/km2,且个别最佳生境可达9.88只km2(王会志等,1988)。麝在青海海西地区的分布面积为1000km2,平均密度4.2/km2(李德浩等,1988)。60年代西藏昌都地区每年捕获雄麝4000-5000多只,表明以前麝资源比较丰富。本区东部、南部和东北部均有麝的分布,储量约有10万只左右。
白唇鹿系青藏高原特有种,从1979年始,国内外学者先后在青海和四川横断山作过7次考察,共见21群,每群6-92只,总数为636只。因过去人们为获取鹿茸而肆意滥杀,目前数量锐减,资源总量约有2-3万只。
野牦牛主要分布在羌塘高原北部无人区、昆仑山地区及可可西里山地区。由1975年起已查过11次,共见3786头,其中100头以上的群体有7群。据统计,东昆仑山库木库勒盆地的种群密度先后为0.067只/km2(1982,1984年调查,见谷景和,1987)、0.74头/m2(1988年调查,见冯祚建,1990);在西昆仑山地区的密度为0.11头/km2;在青海海西地区的平均密度为0.6头/km2(李德浩等,1989)。笔者推算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的储量约为3.5万头,而高原全境估计有6-7万头。
藏羚已被调查过12次,累计遇见数达12510只,比见到的其他有蹄动物的数量都多,有人估计青海五道梁地区的20000 km2面积内有3500--4000只。笔者据1987-1988年的野外考察及谷景和(1987)的材料,估计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的藏羚羊有90000余只,本高原的种群总量可能超过10万只。
藏原羚俗称黄羊、山黄羊,一般以10只以下的小群为主,从1966年至今共调查过11次,遇见数量不及800只。种群密度较低,如在珠穆朗玛峰北麓地区为0.11只/km2;羌塘高原北部为0.16只/km2;库木库勒盆地为0.017只/km2;在青海阿尼玛山及玉树、杂多等地区的密度为0.034只/km2。鉴此,本高原藏原羚的储量大概不足1万头。
北山羊见于西昆仑山西段及喀喇昆仑山南翼,据夏勒等人报道,该种在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和毗邻地区的最高密度为1.30只/km2,平均密度为0.37只/km2,他们估计保护区内的北山羊不足1000只。笔者估计整个高原可能生存着1000只左右。
岩羊群体一般为30-60只,最大达100只以上,种群密度可达1-5只/km2,似是密度最高的有蹄动物。现以调查12次,共见5720头。估计本区的岩羊储量至少为100万头以上。盘羊一般为数只或10多只结群,最大种群40只左右。1976-1990年间调查过9次,共见30群357只。本种在塔什库尔干保护区的密度为0.05只/km2,在青海海西地区为0.003只/km2,其密度明显低于岩羊,生存量恐不足2万头。
啮齿类包括兔形动物和啮齿动物两大类。本区野兔有草兔(青海东部农业区及西昆仑山西段)、云南兔(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区)和遍布高原的高原兔。后一种野兔在隐蔽条件好的生境中数量甚多,在一面山坡往往能见到10-20多只。由于它们分布范围广,栖息生境类型多,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若以平均4只/km2的密度来推算,青藏高原野兔总量至少可达1000万只。长尾旱獭产于本区西北端(东帕米尔西昆仑山及喀喇昆仑山西段),喜玛拉雅旱獭广见于上述地区以外的所有山地。据60-80年代动物学工作者的调查,喜玛拉雅旱獭适宜生境中的密度为0.78-1.89只/公顷,最适生境达2.95-3.16只/公顷(王振华、曾国庆等1983;黄孝龙、王治军等,1986)。郭聚庭等(1988)估算青海省的旱獭资源为508万只。若把西藏、四川西部(甘孜、阿坝)、云南西北部和新疆境内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旱獭的资源估算在内,其储量会超过1200万只。现将上述诸种动物资源的估计储量整理于表1。(略)
二、开发利用与破坏情况
40年来,青藏高原野生兽类资源在肉用、毛皮用、药用、饲养繁殖、展览和文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及支缓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肉用与毛皮用肉用狩猎动物主要以有蹄类为主,其中野驴、野牦牛、羚牛、藏羚、岩羊在以往更是倍受欢迎的肉用动物,特别是野牦牛的体形大,每头净肉达500㎏以上,产肉量约为家牦牛的两倍,所以过去常被猎捕。岩羊作为野味在青海省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出口野味肉100-200t,最高年份为500 t,岩羊则是出口野味的主体,为此,该省都兰县洪水川一带每年需猎1500多只)。
皮毛生产包括灵长类、食肉类、有蹄类及啮齿类,但以食肉猛兽的毛皮价值最高,也最为珍贵,如石貂、水獭、小爪水獭、金钱貂和雪豹等的毛皮均为佳品。另从产业意义上看,旱獭毛皮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例如,本区平均年产野生毛皮58-60万张,而旱獭毛皮占有30-35万张,为毛皮总产量的1/2强。
药用与驯养本高原可供入药的动物性药材约计50余种(家畜除外),过去除
虎骨、金钱貂骨被视作珍品而予收购外,其它药材当推麝香和鹿茸最为贵重,以麝香为例,四川甘孜和阿坝两藏族自治州年产400-600㎏(施白南、赵尔宓等,1982);青海在60-80年代年均产香60㎏;西藏仅昌都地区于60年代中期年均收购85多公斤,而藏南地区的产量尚未包括在内(以往多被走私外流)。据了解,全国的麝香年产量在20余年前平均约2000㎏,青藏高原的产量约占全国的40%左右,无疑是我国的重要产区之一。
鹿茸在包括马鹿、白唇鹿、梅花鹿以及水鹿的茸角。往年全区产量700-850㎏,近年产量可能有所下降。除收购茸角外,脱落的解角或枯角用来熬制鹿角糕,供作强身滋补剂。
为进一步扩大动物性药材的来源,从1958年始,在高原地区已先后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养麝场和养鹿场,如四川马尔康养麝场、若尔盖唐克养鹿场(梅花鹿、马鹿)等;青海现有鹿场50余处,养鹿7000多只,其中一半为白鹿唇。四川诸鹿场年产鹿茸共75多公斤,而青海鹿茸产量已由数年前的1000余公斤增加到1500㎏左右。
展览与文化交往本区特有或珍贵稀有的兽类具有较高的展出价值,如金丝猴、大熊猫、小熊猫、金钱豹、雪豹、藏野驴、白唇鹿、野牦牛、羚牛、藏羚等。青海西宁市人民公园为饲养雪豹并供国内动物园展览,从1968年起,先后在省内共收购活豹73只,并于1984-1985年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获得繁殖成功。目前国内15个动物园已有雪豹展出。
迄今国内较大动物园的所展出的白唇鹿、野牦牛、羚牛和藏羚等,其祖代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不仅是展览动物中的佼佼者,而且还是国际友好交往和象征友谊的“使者”,从1957-1983年已有24只大熊猫分别赠给朝鲜、日本、美国、墨西哥、英法国和德国等许多国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资源利用方面,青海地区近年另辟途径,在都兰县设立了国际猎场,美国、加拿大、法国等的狩猎爱好者已踊跃参与此项活动,每猎1只岩羊支付美金2500-3500元,每年限捕40只。
据张孚允等于1982年的调查,甘肃玛曲县西科河一带,由于过去乱捕滥猎,现已很难见到藏野驴的足迹;祁连山洪水坝地区残存的5头野牦牛已于80年代初被全部杀光。
再如青海省内,1958-1961年间,一支队伍庞大的牧民狩猎队在纳赤台野牛沟、东大滩、西大滩和乌图美仁等地区共捕杀野驴、野牦牛、藏羚、藏原羚、岩羊和盘羊40000余头,迄今这些中大型兽的种群数量仍未恢复到以前的最佳水平。
总的来说,自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政府加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并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因而大规模的滥捕滥杀现象已经很少发生,但偷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如金丝猴、雪豹、金钱豹、野牦牛、羚牛、藏羚和野驴等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是今后不容忽视并要坚决制止的。
三、保护现状与保护措施拟议
中国政府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从1962年起曾多次指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其中,1985年的条例涉及青藏高原哺乳动物的有40-43种(因分类观点不同,种数的多寡会有出入),而1988年的条例则增至49种,内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种,二级计30种(表2,略)。
除上述措施外,目前高原境内保护野生哺乳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有15处,面积达707万余公顷,重点保护高原特有或珍贵稀有的物种(表3,略)。
除表3列示的保护区外,另以保护森林和其他植物类型为主,但资源动物又能得助于保护的自然保护区还有多处,如西藏的墨脱保护区(国家级,保护虎、羚牛等)、下察隅保护区(金钱豹、金猫、小爪水獭、红斑羚等)、
樟木口岸保护区(长尾叶猴、熊猴、小熊猫、塔尔羊等)、吉隆江村保护区(长尾叶猴、羚、斑羚等)……。
笔者认为,本区的自然保护区在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现有40%的保护区都有居民定居,其中有2000-10000左右人口的占5个。阿尔金山保护区在建立后反而出现了新的放牧点。为减少牧业活动及人类其他活动的干扰,对于居民过多的保护区似应适当迁出部分人口,但要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
(2)多数保护区管理水平偏低,同时尚未配备专职的科研人员。应设法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借以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应逐步配备专职科技人员,并与科研单位或教育部门合作,进行区内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及其他生物学问问题的调查,为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3)截至1988年,仍有少数人在保护区内盗猎雪豹、羚牛、野牦牛、藏羚、野驴等保护动物,违法者竟逍遥法外,未受到任何制裁。今后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制教育,增强当地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凡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而再次偷猎者,应依法惩处。
另外,在保护区外围应当规划出一定面积并控制生产活动的缓冲区,使珍贵动物在保护区的边缘地带少受人为干扰并能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有利于以后开展旅游活动,增加经济效益。
青藏高原北部无人区被誉为得天独厚的“天然动物园”,栖息着数量较多的特有物种,而且是高原上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故有必要增建一些保护区,使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能够永久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
本帖最后由 WANGLI 于 2007/4/26 07:57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