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桂枝汤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桂枝

一、营卫不和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用桂枝汤
“先其时发汗则愈”。

   二、高热

   岳美中医案:张某某,女,15岁。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989:64

   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

   刘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治宜微发其汗而
调营卫,处方:

   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枣7校,生姜9克,

   水一碗煎六分。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仍照原方加黄芪15克,

   服法如前,但不吸粥,连进2剂,竞获全功。其后体渐健壮,七年未发。
   (福建中医药1964;<5):35)

   按语:病起于腠理疏松之时,水湿直浸营卫之间,卫与营分,欲“司开合”而不能,致毛孔洞开不收,故自汗不止。然病延既久,当察有无证变,所幸“汗虽多但口不褐”、“脉仍浮缓”,可知“脏气末伤”,病仍在太阳营卫之间,此所谓“病常自汗音,……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合故尔。故治仍室桂枝汤“复发其汗”,今卫与营和则愈。
四、汗出偏诅
刘渡舟医案:孙某,男,39岁。患病为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则反无汗,界限分明,余无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此左右阴阳气血不相协和,此应调和阴阳,令气血和则愈,宜桂枝场: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 2枚,炙甘草6克,3剂。
   服药后暇热粥,得微汗而愈。
   (《经方临证指南》1993:2)
   按语:《京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营卫阴阳于周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本案汗出偏沮,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例证。如不及时治疗则营卫相悖,阴阳不维,就可能导致半身不遂之“偏枯”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为此意。本病往往由外感风邪引起,用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顺复阴阳,不失为正治之法,方证相对,故三投而愈。

   五、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孙百善医案:侣某男,9岁,1985年7月5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自幼未有汗出,每至暑月则全身皮肤发红,干燥,瘙痒,经常抓破皮肤结血痂,痛苦难忍,曾多次到当地医院求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用谷维素等药不效。刻诊:全身皮肤发红、干燥,四肢、胸腹部见有条状血痂及出血痕迹,呼吸气粗,时烦躁,口鼻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患儿呈现一派热象,然审证求因,此非内有实热,乃营卫不调,汗液不得宣泄之故。治以调和营卫,开发2理,处以桂枝汤:

   桂枝5克,白芍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5剂。

   服药后,唯腋下赂有汗液泌出,肌肤较前感舒服柔和。因患者服用汤药困难,改用桂枝、白芍、甘草各等分,共研极细末,装入空心胶囊,每日两次,每次10克,用生姜、大枣煎汁送下,服用二—日,患儿遍身菜汗出,诸症皆除,如同常人,随访三个月未有发。
   (山东中医杂志1989;(5>r 45)
   按语:本案无汗,自幼即见,并无外感风寒之病史,又无恶寒脉浮紧之见,知非营卫郁滞之风寒表实证,仍为“荣弱卫强”之桂枝证也。营气内弱,不济卫阳,则卫气不营,滞于玄府而逞其“卫强”之势。荣气内弱,汗孔闭塞,则见无汗;卫气“外强”,郁于腠理,而见皮肤发红、搔痒、甚则渗血结痂、烦躁、脉浮数一派热象。但此与烦渴引饮,溲赤便结之实热内存毕竟不同本质,切勿苦寒直折,衰败营卫,又忌麻黄洞开胺理,损伤营卫。只宜桂枝汤发汗解肌,济营畅卫。待营卫相济,各司其职,则汗出肌利,烦热自除。诚信桂枝汤发
汗之功寓于解肌与调和营卫之中也。

   六、畏寒
   祝诺予医案:骆某,男,50岁,1971年8月某日初诊。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深以为苦。其人乎素纳食少,乏力倦怠。我诊为正气虚弱,营卫失调。予桂枝
汤5剂。
   五天后来诊,已不畏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
衣,汗也减少,瞩再服3剂,痊愈。
   (中级医刊1979241>,45)

   按语;营卫不和之证。卫不外因,则营不内守而汗出;汗出既多,卫阳随之外越,“分肉”无阳,必又畏恶风寒。与桂枝汤益营和卫,两相兼顾。

   

   七、风温初起
   任继学医案:吴某,女,63岁。1987年11月21日因晨起外出跑步锻炼,汗出去衣,至晚觉头痛头晕,鼻塞流涕,咳嗽喉痒,身酸楚,肢节不舒,动则身汗放出而不达,颜面不红,口唇红润,舌谈红,咽不赤,苔薄白而润,尺肤微热,脉沉缓无力。病发于小雪前两日,
为运气正值终之气运,为顺化之季,候反温,其病温,治宜咸补,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桂枝15克,芍药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服药后吸热粥以助药力,1剂而痊。
   (江西中医药l 988;(2>:10)
   按语:本证乃风温初起之候.由正虚外感风热所致。《温病条辩》曰:“太明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盖温病初起,虽有风寒之状,亦不可“汗而发之”,但宜解肌法邪,调和阴阳。正如吴瑭所说;“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扬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汗,甘草败毒和中,姜枣调和营卫。温病初起,原可用之。”据任氏经验,桂枝汤不但善治虚人外感风寒之病,而且善治虚人外感风热之羔,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冬春两季感冒(风寒或风热侵袭),每获佳效。

   八、奔豚气
   秦伯末医案;某叟,70岁。因女暴亡,悲哀过甚,先呕吐,继又发作性腹痛一年余,小腹痞块作痛,块渐增大,痛亦渐剧,气从小腹上冲心下,苦闷欲死,继而冲气渐降,痛渐减,病为奔豚。子桂枝汤,共16剂,奔豚大为减轻。
   (《谦斋医学讲稿》1964;144)
   按语:阳虚弱,坐镇无权,则下焦寒水之气上冲,病发奔豚。桂枝汤温振心阳,平冲降逆,正为相宜。若更加桂二两.则其效更捷。

   
   九、下利

   中神琴溪医案:一妇人患下利数年,不进食,形体赢瘦,肌肤甲错,不能起卧,医时以参、附、诃、罂之类治之。先生诊之曰:百合篇所谓见于阴者,以阳法拯之者也。乃与大剂之桂枝汤,使覆而取汗,下利止。更与百合知母场,以谷食调理之,渐渐复原。
   (《呈汉医学)1956:54)
   按语;下利日久,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之证,乃营卫、气血不和之象。营卫不和,气血乖乱,传导失常,则见下利不止。用桂枝汤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以止利,乃“逆流挽舟”之又一法也。
十、重症虚劳
刘渡舟医案;刘某男,18岁。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浙浙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则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刻诊:形瘦气怯,面萎
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
处方:
   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员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肾气,半月后告曰: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
   (湖北中医杂志1992;(5>:6)
   按语:本案因早婚,纵欲伤精,渐成虚劳。观其夏天裹裘,动则汗出,舌质红嫩,脉象沉弱,乃阳虚之征;又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夜寐梦多,舌红少苔,为阴虚之象。阴阳不调,则营卫难和,法当调和阴阳为治,不然,难以奏效,前医用人参、鹿茸大补即是明鉴。刘老识证真切,巧用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正中病鹄。待阴平阳秘,精神内守,则虚劳可愈。又于病去七八,增培土健脾之品,意在培后天以养先天也,俾肾之阴阳充盈,而顽疾尽拔。

   十一、厥证(排尿性晕厥)
   金树武医案:孟某某,女,12岁,1987年6月4日初诊。近两个月来排尿时经常昏倒,不省人事,无叫声,无吐涎,晕照3—5分钟,醒后手足欠温,肢体汗出,头晕,倦怠乏力,休息片刻后,无明显不适,已经影响上学。到某医院检查无阳性体征,诊断:排尿性晕服。给服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1,静点刺五加参附汤、四昧回阳饮等药不效。查:神志清楚,面包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诊断:厥证。中医辨证周阴阳之气不能顺接,拟用和法,以平为期,调和阴阳。投桂枝汤:

   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I o克,生姜3片,大枣4枚。3剂,水煎服。

   服药后晕质次数明显减少,仅于早晚5—7点(卯、酉)发作,卯酉乃是阴阳相接之时,药中病机,效不更方,续服3剂而愈,随访二年末见复发。
   (中医药学报19915(5);41)
   按语:伤寒大论云:“凡服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桂枝汤调和阴阳,顺接上下,通达内外,故能治厥。尤见汗出脉缓者,其效更捷。

   十二、噎膈(弥漫性食管痉挛)
   俞世伟医案:黄某P5,56岁,1984年6月18日初诊。发作性咽下困难两年余。病起时因情志不舒渐感吞咽干燥食物困难,近日加重。到省医院校查诊断为弥漫性食管痉挛(食道官能症),用亚硝酸盐类药物、暗示疗法末见良效。刻诊自述失眠多梦,纳呆腹胀,头昏自汗,咽食便喳,食后胃中咽陈,呢气数声,甚时气从鼻出苔薄白,脉缓。证属阴阳失调,胃气不利。处方:
   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乌药10克,沉香1D克,水煎服,日1剂。
   服药4剂,症状改善,吞咽顺利,继服20余刑,话症皆除o
   (山西中医1992;45>;50)
   按语:吞咽困难见汗出脉缓、鼻呜干呕者,病本在于阴阳失调,气机不利,由胃气本虚,又加情志所伤形成,用桂枝场调和阴阳,舒展脾胃气机,可谓抓住了疾病的关键。
十三、风隐疹(草麻疹)刘渡舟医案:一男性患者,60岁,患等麻疹,搔痒钻心,数月不愈。切其脉浮而缓,并见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而润。证属风邪稽留肌膜,营卫不和,因发为风疹。治宜法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3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温覆取汗,则疹消痒止。
   (《经方临证指南肥993I )
   按语:痒者,阳也,风为阳邪,侵于肌肤,稽留不去而作痒疹。同时,风中令营卫不和,则汗出恶风,脉浮而缓,诸症迭现。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是不治疹止痒而疹自消、痒自止也。
十四、月经疹张伯华医案:李某某,22岁,1988年10月20日诊。l 6岁初潮后全身漫起疹子,经用抗过敏西药翌日消失。嗣后每逢经水来潮其疹自发,再用中西药不效,经净自消、周而夏始,缠绵至今。证见:全身散布红色疹块,痞痒,舌淡,苔白,脉浮而弱。辨为:阳浮阴弱,营
卫不和。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
   桂枝、白芍、生姜各10克,大枣12枚,甘草6克。3剂。
   药止痒消。嘱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周续服上方2剂.其疹未发。随访半年,未复发。
   (四川中医U895<4>;35)’
   按语:月经来潮,阴血亏虚,阳气浮动,致营卫不和,皮暖气血郁滞而发痒疹。桂枝汤有解肌作用,能调和肤废之营卫气血,消除痒疹。反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气血失调之痒疹,皆可使用本方。
十五、妊娠发热
大场敬节医案:一妇女,自妊娠七月始,每日午后热毒上升,达38℃许,历十数日而末治愈。一医诊断为结核热,乃人工流产适应证,而患者不欲手术,求余往诊。诊察所见:脉浮大而弱,并无额数,咳嗽亦不甚激烈,且有食欲,于左肺上叶证明有浸润。余投以桂枝
汤,历时三周间,热始下降,终于正常分娩。……

   按语:本案妊娠发热血亏虚,乃阳浮阴弱所致。阳气浮动则见发热,阴血亏虚故脉来浮大而弱切中桂枝证之病机,故用桂枝汤调和卫阳、益营阴而愈。(哈尔滨中医l 960;(8):71)
十六、小儿惊风
   
   吴佩衡医案:何某之长子,年一岁半。1922年阴历九月初六日晨,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指纹赤而浮,唇赤舌谈白。脉来浮缓。由于风寒阻遏太阳经气运行之机,加以小儿营卫未充,脏腑柔软,不耐风寒,以致卒然抽搐而成急惊风状。此为太阳肌表之证,以仲景桂枝汤主之,使中于太阳肌腠之邪,得微汗而解。
   桂枝10克,杭芍10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小枣7枚。

   加粳米一小撮同煎,嘱服后温覆而卧,使得微汗。一剂尽,即熟寐,汗出热退,次日霍然。
   (《吴佩衡医案》l 983:2)
   按语:小儿脏腑娇嫩,营卫未充.又加寐醒之后,肌废疏松,故突受风邪,使太阳经脉劲急不柔,而见角弓反张,手掐目吊,《索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也。所幸发热汗出,脉来浮缓,仅为太阳肌表之证.故宜桂枝汤法风解肌,使中于太阳肌腠
之邪,得微汗之后,仍从肌腠而解。

   十七、小儿尿频
   程卫东医案:刘某某,男,5岁,1986年5月19日初诊。其父代诉:半年前因患“尿路感染”而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经服中药治疗后,尿急、尿痛消失,而尿频尚存,近一月逐渐加重,每小时达3—5次。息几平素畏寒、自汗、有尿床史。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细。查尿常规阴性。治以补肾因涩,投缩泉九加昧。服药3剂阁效。虑有自汗,故改投桂枝汤以调和营卫。方药:
   桂枝4克,白芍6克,生姜3克,甘草4克,大枣3枚。水煎服,1日l剂。
   服6剂,畏寒、白汗消失,尿频减半,效不更方,继服原方10剂而愈。
   (国医论坛19884(4):50)
   按语:《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膀胱不藏,起因较多,虚实皆有。本案尿频兼有自汗、畏寒等太阳表证,乃卫气不与营和之征。盖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膀理,司开合”,开合失司,太阳经气不约.则外而自汗.内而尿频;又温养不得,自感畏寒。当此之时,缩固无用,唯调和营卫是为正法,投桂枝场则使营充卫固,协调互用,是为方证相对,果获佳效。

   十八、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魏承朴医案:高某,女,36岁。右眼干涩两周,有感冒史,曾在他院治疗无效,l 990年3月20日就诊。检查:右眼远视力o.6,近视力o.6/30cm。球结膜混合充血(十十),角膜中央见点状灰白色浸润,2%荧光素染色(十十),角膜知觉减退,KP(一),房闪(一)。兼见鼻塞流涕,恶风汗出,舌质谈红,苔白滑,脉浮缓。诊断:右眼单疤病毒性角膜炎。证属:右眼聚星障。治宜琉风祛邪,调和营卫,退翳明目。处方,

   桂枝、白芍各9克,生姜3片,炙甘草3克,大枣5枚,蝉衣6克,每日l剂,水煎服。

   服6剂,远视力o.8,球结膜充血减轻,角膜轻度混浊,2%目光素染色(十),鼻通涕止。又服5剂,远视力1.o,球结膜充血失,角膜透明,2%荧光染色(一)。追踪观察2年以上未见复发。

   按语:聚星障属目障范畴,病变复杂,病情缠绵且易复发,严重者可致失明,临床尚无特效疗法。本案由感受风邪所致,其辨证眼目在于伴有汗出恶风、脉来浮缓等症。故用桂枝汤加蝉衣以祛风明目。若因其他原因所致目障者,则又当据证而论,灵活用药,不必拘泥。

   十九、目

   彭履样医案:某男,20岁。初患眼病,红肿疼痛。经西医治疗肿痛消退,但逐渐弱视失明,而外观双目圆睁,毫无异感,身无不适,经久不愈。查以前所服方药,均以“目为火户”作依据,多系清热泻火之剂。分析其初病时目虽红肿疼痛,尚能视物如常。肿痛消失反而不明,愈治而视力愈弱,此必苦寒阴柔过剂,损伤中气,以致营卫紊乱,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故目盲不能视物,此医药不当,非目疗所为。拟以调和营卫之法,处以桂枝汤全方: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8克,甘草9克,6剂。

   服3剂后,目有光,模糊能视物。6剂服完,视物比较清楚,守上方,再服6剂。半月后来诊,询及目力,已能看字读报,一年是随访,未复发。
   (《经方应用)l 981;4)
   按语;《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本案目疾,误治所为,因屡用苦寒,损伤脾胃,化源不充,营卫失调精气不能上注于目,渐至目视不明。投桂枝汤则使脾胃得补,营卫获充,精气上注,而目渐光明。
-----------辨证论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桂枝汤如此应用于临床,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学习了。
-----------好呀,很需求这样的医案,感谢提供!!!!!!!!!!!!!!
相关文章
 谢谢
 遗传性ATⅢ缺陷症
 
 饮食伤脾论
 漏睛脓出歌
 拟用诸法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