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中医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
中医学-电子教材临床中医学:第七章 皮肤科疾病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第七章  皮肤科疾病

第一节  荨麻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其临床特点是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本病中医学称为“瘾疹”,俗称“风疹块”。

  一、病因病机

本病因先天禀赋不耐,风邪乘虚侵袭所致;或因平素体虚,卫表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外袭,客于肌表,致使营卫失调而发病;或因饮食失节,使胃肠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也可因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血虚化燥生风,复感外风之邪而诱发。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以实证居多,病初多因风热或风寒束表,或因胃肠湿热,经久不愈常耗伤气血,出现血虚风燥。临床上可根据风疹的色与伴随症辨其寒热。

(二)治疗原则

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病发作时多因邪实,治疗重在祛邪,病久以血虚为主,以养血和祛风为要。

(三)分证论治

  1.风热犯表

【证候】多发于夏秋季,发病急骤,风团色红,灼热瘙痒,或伴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加重,得冷则减轻,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疏风清热。

【方药】消风散饮加减。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知母当归胡麻仁、生地各10克,石膏30克,木通甘草各6克。

加减:风团鲜红灼热者加丹皮12克、赤芍12克;瘙痒剧烈者加刺蒺10克、珍珠母15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皮敏消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急性荨麻疹,疗程1周;慢性荨麻疹,疗程2周。

(2)单方验方

1)麻黄3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白藓皮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2)僵蚕12克,蝉蜕6克,苦参6克,黄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粉,然后用米酒和蜂蜜调服。

(3)针灸治疗

体针取穴: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膈俞、大椎。

耳针取穴:肺、肾上腺、枕、神门。

(4)饮食疗法

1)芋头茎煲猪排骨:芋头茎50克,猪排骨100克,将芋头茎洗净切块,猪排骨洗净切块,同放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煲熟食,每日 2次。
   2)冬瓜芥菜汤:冬瓜200克,芥菜30克,白菜根30克,芫荽5株,水煎,熟时加适量红糖调匀,即可饮汤服用。
   3)醋糖姜汤:醋半碗,红糖100克,生姜30克,醋、红糖与切成细丝的生姜同放人砂锅内煮沸10分钟,去渣,每服1小杯,加温水和服,每日2-3次。

2.风寒束表

【证候】多发于冬春季,风团色白或淡,遇冷或风吹则加剧,得热则减轻,口不渴,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甘草6克,麻黄6克,杏仁6克,白芍9克。

加减:恶寒怕冷者加炙黄芪15克、炒白术15克、防风9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水丸):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2)单方验方

1)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角刺4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2)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3克,银花10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3)针灸治疗

针刺取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膈俞、风池。耳针取穴:肺、肾上腺、枕、神门。

(4)饮食疗法

1)生姜桂枝粥:生姜10片,桂枝3克(研末),粳米50克,红糖 30克,煮稀粥食,每日1-2次。
   2)防风苏叶猪瘦肉汤:防风15克,苏叶10克,白藓皮15克,猪瘦肉30克,生姜5片。将前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和猪瘦肉生姜一起煮汤,熟时去药包裹,饮汤吃猪瘦肉。

3.胃肠湿热

【证候】风疹块发作时伴有脘腹疼痛,腹胀,大便秘结或便溏,神疲纳呆,瘙痒剧烈,甚至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通腑泄热,除湿止痒。

【方药】  茵陈蒿汤合防风通圣散加减。

  茵陈蒿18克,栀子大黄、防风、川芎、当归、白芍、薄荷、麻黄各6克,白术、栀子、连翘、芒硝各9克,生石膏30克,黄芩桔梗各12克,滑石20克,甘草6克。

加减:有肠道寄生虫者,加乌梅10克、使君子10克、槟榔10克;大便稀溏者,去大黄、芒硝,加薏苡仁15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克、竹茹15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荨麻疹丸:口服,一次10克,一日2次。

(2)单方验方

樟木蚕砂、徐长卿草、核叶各30—50克,紫苏120克。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次。 

(3)针灸治疗

针刺取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膈俞、足三里、天枢、内庭。

耳针取穴:肺、肾上腺、枕、胃、大肠。

(4)饮食疗法

葡萄根炖猪蹄:白葡萄60~90克,猪蹄1只。将葡萄根洗净,和猪蹄一起加水炖服。

  4.血虚风燥

【证候】风团色淡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午后或夜间发作加剧;伴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口干,舌质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白芍药、川芎、生地黄、炒白蒺藜、防风、荆芥穗各9克,何首乌、黄芪各12克,炙甘草3克,生姜五片。

加减:瘙痒甚者,加首乌15克、刺蒺藜10克;心烦易怒者,加枣仁15克、小麦10克、夜交藤10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2)单方验方

1)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乌10克,荆芥9克,防风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2)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蚕10个,蝉蜕6个。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3)针灸治疗

针刺取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膈俞、太溪。耳针取穴:肺、肾上腺、枕、脾。

(4)饮食疗法

1)干荔枝14个,红糖30克。将荔枝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加入糖,喝汤吃荔枝,连用7日。

2)蛇蜕6克,鸡蛋2个。先煎蛇蜕,煮沸后打入鸡蛋,待鸡蛋熟后,吃蛋喝汤。

3)蒜苗30克,鸡蛋皮20克。共入锅中,加水煎煮,熏洗患处,每日1~2次。

三、预防与调护

(一)慎饮食

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或可能的诱发因素,饮食适度,避免食入或吸入可疑致敏物。

(二)适寒温

注意气候变化,自我调摄寒温;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三)治他病

治疗体内慢性病灶及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纠正内分泌失调。

四、研究进展

(一)治法研究

1. 专法专方治疗

王氏应用荆防四物汤(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10g,生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风热型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陕西中医 1997,18(10):452〕。朱氏等用活血祛风汤(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10g,生地黄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80.0%,总有效率98.7%〔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7,11(5):294〕。李氏等用加味过敏煎(柴胡、白术、防风、乌梅、苦参、丝瓜络、五味子、当归、赤芍各10g,茯苓20g,白鲜皮30g,甘草5g)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总有效率93.75%〔中医杂志 2000,41(6):328〕。

2. 针灸治疗

夏氏用电针配合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西药对照治疗,针刺治疗:主穴取曲池、血海、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若胃痛加中脘,腹泻加天枢,喘息加膻中,外感风邪加大椎,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连续波留针20分钟出针后在神阙穴拔火罐10分钟;西药组:西替利嗪10mg日1次口服,扑尔敏4mg日3次口服,发作时开始口服,症状消失停服。结果针刺治疗治愈2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西药组治愈12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20(1):102〕。陈氏等应用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理想疗效,并与西药对照西替利嗪治疗。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7%和76.7%,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针灸 2005,25(11):768~770〕。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席氏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予咪唑斯汀片,每次lOmg,每天1次,口服;雷尼替丁胶囊,每次0.15g,每天2次,口服。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同时予中药抗敏止痒方内服。处方:黄芪20g,生地黄15g,白术、紫草牡丹皮、白鲜皮、莪术、徐长卿各lOg,乌梅、五味子、荆芥、防风各9g,蝉蜕8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加减:风盛者加桑叶、蒺藜、僵蚕;热重者加黄芩;湿重者加茵陈;阴虚者加地骨皮麦冬;卫气不固者加重黄芪。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75.0% , 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l),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中治疗组复发率为12.9% (4/31),对照组为70.0% (7/10),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中医 2006,38(3):55~56〕。

 

第二节  银屑病

银屑病(psoriasis)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皮损为红斑、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因其皮损厚硬,状如牛皮,所以又有“牛皮癣”的俗称;因其鳞屑层层脱落,就象粗的松树皮,故中医学有“松皮癣” 之称。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遗传倾向;大多数冬季发病或加重,夏季减轻,数年后与季节变化关系不明显。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白疕、‘“干癣”、“松皮癣”范畴。

一、病因病机

本病总由营血亏损,血热内蕴,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由血分有热,或湿热蕴积,复感外邪,致营卫不和,气血失调,郁于肌表而成;病久或因邪郁化火,耗伤阴血,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或脉络阻滞,气血凝结;此外,饮食不节、肝肾亏损或冲任失调可导致营血亏虚;治疗不当,兼感毒邪,或邪郁日久,燥热成毒,热毒入于营血,内侵脏腑,可致气血两燔。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初起多由血分有热,或湿热蕴积,复感外邪;病久或因邪郁化火,耗伤阴血,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或脉络阻滞,气血凝结而致。临床可根据皮疹的各时期辨其血热、血燥或血瘀,根据伴随症状察其病性的寒热虚实。

(二)治疗原则

以祛邪护正为主,多采用清热凉血、活血及养血润燥的治法。

(三) 分证论治

 1.血热内蕴

【证候】多见于进行期。皮疹不断增多,疹色掀红,鳞屑较多,瘙痒明显;伴有怕热,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消斑。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牛角30g,赤芍药、丹皮各12g、生槐花、生地各20g、白茅根、鸡血藤各30克,石膏30g、紫草15克、牛蒡子、蝉蜕、苦参各10g。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抗银片:口服,每次 3片 ,日服 3次 ,温开水送服。

 (2)单方验方

  1)槐花炒黄后研粉,每日2次,每次3克,饭后温开水吞服。

  2)茶树根60克切片,加水浓煎,每日3次空腹服,服药至痊愈为止。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肺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百会、阴陵泉。

(4)外治法

苦参、麦冬、桃叶各200g,加水5000ml,煮沸30分钟。适温洗浴。禁用于

急性期。

   (5)饮食疗法
    茅根片:鲜白茅根20克加水4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去白茅根,入鲜藕300克(切片)煮3~5分钟,起锅后凉水浸5~10分钟,入冰糖15克(研细)拌匀服。

2.血虚风燥

【证候】多见于该病静止期,病程较长,病情稳定,无新疹出现,皮疹不再扩大,也不见消退,疹色淡红,呈钱币状或融合成片,浸润、脱屑,皮肤干燥、瘙痒,可伴有头昏眼花,面色无华,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白芍药、川芎、生地黄、炒白蒺藜、防风各12g,何首乌、蜂房、天冬、麦冬、白鲜皮各15克、炙甘草6g。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昆明山海棠片:口服,每次2片 ,日服 3次。

 (2)单方验方

  生地黄捣汁顿服,日一次。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肺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风池、太冲。

(4)外治法

小面积皮损用牛皮癣膏或肤疾宁外贴。

   (5)饮食疗法
    地黄马齿苋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用鲜生地马齿苋各30克榨汁,淋于粥中,再入白糖15克搅匀。佐膳,随量食。

3.瘀滞肌肤

【证候】多见于静止期或退行期。患者病情稳定,鳞屑斑基底暗红,鳞屑较厚,甚者为蛎壳状,肌肤甲错,自觉瘙痒,病程长,反复发作多年,经久不愈,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养血润燥。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各10g,熟地15g,鸡血藤30g。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雷公藤苷片:口服,每次 3片 ,日服 3次。

  (2)单方验方

   槐花炒黄后研粉,每日2次,每次3克,饭后温开水吞服。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肺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阿是穴。

(4)外治法

青黛麻油调搽或用黄连膏外搽。

(5)饮食疗法
  地黄丹皮粥:生地、丹皮各15g,扁豆花10g,大米50g。将生地、丹皮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扁豆花,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

4.湿热蕴结

【证候】多见于脓疱型银屑病。好发于皱襞部位(腋窝、腹股沟),浸渍糜烂,或掌趾部有脓疱,阴雨季节加重;伴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肢沉,或带下增多、色黄;舌苔薄黄腻,脉濡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萆薢15克,薏苡仁20克,黄柏10克,土茯苓30克,牡丹皮12克,泽泻12克,滑石15克,通草3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复方青黛丸:口服,每次0.5~1包,每日2~3次。

 (2)单方验方

  乌梅2500克水煎去核,浓缩成膏,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肺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水分、阴陵泉。

(4)外治法

石榴皮500克炒炭研末,加麻油150克,调成稀糊状,用时摇匀,用毛笔蘸药均匀外搽患处,日2次。

(5)饮食疗法
1)老茶树根茶:老茶树根30~60克切片,加水煎浓。2~3次/日,空腹服。

2)生槐花粥:生槐花、土茯苓各30克入锅,加适量水煎20~30分钟,弃渣取汁,入粳米60克煮粥,加红糖适量调匀。服1次/日,7~10日/疗程。

  5.风湿寒痹

【证候】多见于关节型银屑病。皮疹红斑不鲜,鳞屑色白而厚,抓之易脱;伴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甚至僵硬畸形;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g,桑寄生20g,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党参各15g,甘草6g,当归、白芍、熟地黄各20g。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雷公藤苷片:口服,每次 3片 ,日服 3次。

  (2)单方验方

   蛇蜕一具,烧灰,温酒服之。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肺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阿是穴、阳陵泉。

(4)外治法

楮桃叶250克,侧柏叶250克,加水5000ml,煮沸20分钟后,放入澡盆内,晾至稍温不烫手时浸浴,隔日一次。  

(5)饮食疗法
   1)二藤乌蛇汤:鸡血藤、首乌藤各30g,乌梢蛇1条,调料适量。将二药布包;乌蛇去皮、头、杂、洗净、切段、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乌蛇熟后,去药包、放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

2)当归羊肉汤:当归9克、仙茅18克、菟丝子(布包)15克加适量水煎30分钟,弃渣取药汁。将切碎羊肉60克放药汁里炖汤,食时可加调味品。

  6.火毒炽盛

【证候】多见于红皮病型银屑病。全身弥漫性潮红,皮肤灼热,大量片状脱屑;伴壮热,口渴,便干,溲黄,心烦;舌红绛,苔薄或无苔,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10g,生地、金银花各20g、野菊花15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5g,赤芍药、丹皮各12g。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复方青黛丸:口服,每次0.5~1包,每日2~3次。

  (2)单方验方

   取干蟾蜍烧灰末,以猪脂调和外涂。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肺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百会、十宣。

(4)外治法

枯矾药浴:枯矾120g,野菊花250g,侧柏叶250g,花椒120g,芒硝500g,煎水淋浴或泡洗  

(5)饮食疗法
  1)芹菜豆腐:芹菜20克切碎,与豆腐30克共炖熟,加精盐调味。作菜食,1剂/日,连用2个月。

2)赤小豆茅根牛角粥:赤小豆、大米各 50g,鲜茅根、水牛角各l00g,红糖适量。将茅根、牛角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加大米、赤豆煮粥,每日l剂。

三、预防与调护

(一)畅情志

解除思想负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慎用药

避免物理、化学和药物性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应用对血液或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时,要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三)调饮食

忌食辛辣炙,戒烟酒,少食脂肪肉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

四、研究进展

(一)治法研究

1. 专法专方治疗

张氏用九味消银散治疗银屑病120例,疗效较好。取白花蛇、乌梢蛇各60g,三七粉、苦参各50g,白鲜皮、土槿皮、赤芍、丹参、当归各30g,研末装入0.3 g胶囊备用。1~3日,1粒/日;4~6日,每次1粒,每日2次;7~10日,每次1粒,1日3次;此后每次2粒,1日3次,均饭后服,20日为1疗程,治疗1~4个疗程。结果痊愈8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4%〔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4,13(3):38〕。王氏用本品(青黛12g,锻蛤粉、锻石膏各30g,黄柏末、轻粉各15g,共研细末)适量,用香油、茶水各半调成糊状均匀涂敷于皮损部位,外裹塑料布,1日2次。治疗银屑病51例。结果:临床治愈4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四川中医1994,12(10):48〕。

2. 针灸治疗

周氏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银屑病12例,总有效率为100%。埋线穴位:主穴为曲池(双)、血海(双)、足三里(双),有时配大椎、肺俞、三阴交等。每次选4~6穴〔中医外治杂志 1995,2:17〕。张氏以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射液配伍注射治疗银屑病,主穴为肺俞、合谷、大椎、膈俞、脾俞、足二里,配穴为百会、率谷、风池、外关、曲池、肾俞、肝俞、血海、三阴交,10次为1个疗程。经3~4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9例,无效9例〔山东中医杂志 1998,17(9):410〕。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赵氏等对比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茛菪碱川芎嗪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银屑病的疗效。结果显示三种药物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均有效,其中山茛菪碱及川芎嗪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效果较好,尤其对静止期疗效显著优于进行期,钱币状、图状疗效显著优于滴状。山茛菪碱及川芎嗪加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可作为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静止期并伴有钱币状、图状皮损的银屑病,对进行期银屑病应慎用〔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34(12):69〕。杨氏等采用口服雷公藤(含甲素33mg)2 片每日3次、红霉素0.25g,每日4次和甘草甜素150mg每日3次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并与相同剂量的红霉素与甘草甜素联合、雷公藤与红霉素联合对照。结果:三药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71.4%, 红霉素与甘草甜素联合组为50.0%, 雷公藤与红霉素联合组为52.0%, 以三药联合疗效最佳,尤其对病程短的滴状银屑病更为有效〔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8):168~169〕。

第三节  湿  疹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和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瘙痒剧烈,急性期者,以丘疱疹为主;慢性期者,以苔藓样变为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中医统称本病为“湿疮”。

一、病因病机

湿疮的发生是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外感风湿热邪,两邪相搏.阻于腠理,浸yin肌肤而发病;亚急性多与素体虚弱,脾虚不运,湿邪留恋,肌肤失养为主;慢性者因湿热蕴久,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多因素体不耐,风、湿、热蕴于肌肤所致。临床治疗可根据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特点辨证,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舌、脉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

(二)治疗原则

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应清湿热、泻火毒、调理脾肺以治其本,祛风邪、开腠理、透肌表、止痒以治其标;慢性湿疹宜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并配合活血化瘀之法,可收热清湿化、络畅结开之效。

(三)分证论治

1.湿热浸yin

   【证候】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丘疹及丘疱疹分布密集,搔痒无休,抓破渗液淋漓;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胆草9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9克,当归10克,丹皮15g,生地黄15克,柴胡9克,生甘草6克,车前子12克。

加减:发于上部者,加桑叶10克、野菊花15克、蝉蜕10克;发于中部者,重用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发于下部者,重用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泽兰10克、赤芍10克、川牛膝15克;瘙痒甚者,加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徐长卿10克;焮红热盛者,重用生地30克、加赤芍15克、丹皮15克;便溏者,加淮山药30克、焦扁豆15克;大便结燥加生大黄10g(后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穿心莲片:口服,每次 5片 ,日服 3次 ,温开水送服。如若湿疹有分泌物渗出 ,可将药片研末后撒于患处 ,日 1-2次。

 (2)单方验方

  1)黄芩30克,栀子30克,车前子20克,五倍子20克,蛇床子20克,煎水外洗患处。

  2)苦参30克,白鲜皮30克,野菊花20克,雄黄15克,明矾15克,煎水外洗患处。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水分、阴陵泉。

(4)外治法

用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温洗以清热止痒。或用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

   (5)饮食疗法

1)绿豆苡米海带汤:绿豆凹克,苡米30克,海带2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服。每日1-2次。

2)白菜根汤:白菜根200克,银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苓 20克,水煎,加适量红糖调服,每日1-2次。

3)白菜萝卜汤:新鲜白菜100克,胡萝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将白菜、胡萝卜洗净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开水后加菜,煮5分钟即可食用,饮汤时加入蜂蜜,每日2次。

2.脾虚湿蕴

   【证候】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液,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炙甘草6克,扁豆10克,莲子肉15克,薏苡仁15克,桔梗6克,砂仁6克(后下),木通10克。

加减:若渗液过多,加滑石15克、苦参10克;瘙痒剧烈加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蝉衣10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五苓片:口服,每次 6片 ,日服 3次 ,温开水送服。

 (2)单方验方

  1)苦参30克,金银花30克,地榆20克,黄芪20克,大枫子20克,煎水外洗患处。

  2)荆芥30克,防风30克,细辛20克,白芷20克,薄荷15克,煎水外洗患处。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脾俞、胃俞。

(4)外治法

用三黄洗剂、氧化油、10%生地榆氧化锌油、2%冰片外搽。

   (5)饮食疗法
1) 赤豆苡仁汤:赤小豆、苡仁各30克,煮熟烂,加糖适量,日服2次,小儿可减量或仅吃汤,可吃一段时间。

2) 苡仁荸荠汤:生苡仁5克,荸荠10枚去皮切片,加水煮服,每日1次,连服 10天。

3.血虚风燥证

   【证候】常是慢性湿疮,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烈瘙痒,或皮损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血痂、脱屑;伴口干不欲饮,头昏乏力,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四物消风饮加减。

当归、白芍药、川芎、黄芪、炒白蒺藜、何首乌、防风、荆芥穗各12克,生地黄20克、炙甘草6克。

加减:瘙痒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25克、牡蛎25克、枣仁10克、夜交藤15克;皮损粗糙肥厚者,加丹参10克、益母草15克、鸡血藤15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丹参酮胶囊:口服,每次 4粒 ,每日 3次 ,温开水送服。

2)马应龙麝香疮膏:将膏涂于患处 ,每日 1- 2次 ,至症状消失时止。

 (2)单方验方

  1)艾叶30克,花椒30克,地肤子20克www.med126.com/shiti/,白鲜皮20克,煎水外洗患处。

  2)白芍30克,黄芩30克,蝉蜕30克,生地20克,蛇床子20克,煎水外洗患处。

(3)针灸治疗

  针刺多取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

(4)外治法

选用青黛膏、5%硫黄软膏、2%冰片等外搽。

(5)饮食疗法
1)芹菜汤:芹菜250克,煎汤,吃菜饮汤,连续服用。

2)苍耳子防风红糖煎:苍耳子60克,防风60克,红糖25克。将苍耳子、防风加水浓煎熬膏,加红糖,每次二汤匙,开水冲服。

三、预防与调护  

(一)慎饮食

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和鸡、鸭、牛、羊肉等食物。

(二)治原发病

治疗全身性疾病,发现病灶应及时积极清除。

四、研究进展

(一)治法研究

1. 专法专方治疗

熊氏以凉血清热除湿汤(生地、白茅根、马齿苋、生石膏、车前草六一散各30 g,丹皮、大青叶、黄芩、苦参、徐长卿各15g)内服,并用部分煎液冷敷治疗急性湿疹60例,湿盛加泽泻、木通、茵陈,发于上肢加姜黄,下肢加牛膝、木瓜,总有效率为96.7%,痊愈时间5~20 d〔江西中医药 2002,33 (1): 25〕。王氏以祛风止痒汤(秦艽、炒黄柏各15g,白鲜皮、地肤子、干地黄威灵仙各12g,槐花、苍耳子、陈皮、甘草、苦参各9g)加减治疗45例慢性湿疹,热盛者加龙胆草9g、黄芩12 g,湿盛者加癔苡仁、炒白术各15g,每日1剂,外用青黛散调麻油外敷,3次/d,结果治愈57.8%,显效24.4%〔黑龙江中医药 2000 (2): 27〕。

2. 针灸治疗

黄氏等采用火针治疗慢性湿疹,与派瑞松进行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火针,首先在局限性皮损周围用碘伏消毒,用0.5cm粗的盘龙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或发白,迅速刺入皮损,深度以不超过皮损基底,间隔1cm左右进行围刺,针完再次消毒,24小时禁沾水,然后取背部腧穴双侧肺腧、脾腧速刺1次,深度不超过1cm,隔2天治疗一次,治疗3周评定疗效;对照组使用派瑞松外涂患处,每日2次,治疗3周。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川中医 2004,22(12):86~87〕。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汪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7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赛庚啶2mg,每日2次,外用明定康乳膏,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紫消疹汤: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栀子10g,黄柏12g,苍术12g,薏苡仁20g,怀牛膝12g,牡丹皮12g,白鲜皮30g,地肤子12g,土茯苓10g,每日1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2):30〕。王氏等用益气利湿汤(黄芪50g,白芍20g,党参20g,甘草15g,茯苓20 g,银柴胡15g,蝉蜕20g,白鲜皮20g,黄柏15g,陈皮15g)内服,配合外用皮康王软膏治疗112例慢性湿疹,痊愈88例,总有效率达到95.5%〔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9, 22 (2):76〕。

(二)用药研究

甘草中含有甘草新木质素、甘草西定以及一种非甘草次酸的甙元糖蛋白,具有抗过敏、非特异免疫增强以及类似盐皮质激素去氧皮质酮的作用。临床上甘草制剂对多种皮肤炎症和皮肤过敏性疾患有一定疗效,如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37(1):115~119〕。

第四节 痤疮

痤疮(acne)又称青年痤疮,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颜面、前胸、后背等处,常伴有皮脂溢出,主要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类型的皮疹为特征。

中医学称本病为“粉刺”或“肺风粉刺”。

一、病因病机

本病因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上蒸颜面而致;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湿凝结,致使粟疹、结节日渐扩大,结成囊肿。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以实证居多,多从风、热、湿、痰论治。临床根据皮疹的特点及伴随症进行辨证。

(二)治疗原则

疏风清热,化痰除湿为主,活血散结为辅。

(三)分证论治

  1.肺经风热

【证候】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肺散风。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枇杷叶1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生石膏30克。

加减:热盛者,加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脾胃湿热者,加生苡仁15克、苦参1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克(后下)、当归10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金花消痤丸:口服,成人1次4克,1日3次。

(2)单方验方

1)新鲜芦荟60克捣烂取汁,涂擦患处,1日2-3次,10日为1疗程。适用初发期。

2)外搽方:白芷、枯矾、轻粉各10克,附子7克,僵蚕5克,共研末,调入珍珠粉搽擦患处。

3)果菜防痤汁:取苦瓜黄瓜、芹菜、梨、橙、菠萝各适量。将苦瓜去籽,菠萝去皮,切块;将黄瓜、芹菜、梨、橙及苦瓜、菠萝同搅汁,调入蜂蜜饮服。每日1~2次。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功效。

(3)针灸治疗(见第九章)  

(4)饮食疗法

1)枇杷叶膏:将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ml,煎煮 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贮存备用。每次服用10克~15克,每日2次。功效清解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痤疮、酒糟鼻等。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

2)雪梨芹菜汁:芹菜100克,西红柿1个,雪梨150克,柠檬半个。洗净后同放入果汁机中搅汁,饮用,每日1次。

2.湿热蕴结

   【证候】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皮损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18克,栀子9克,大黄6克。

加减:脓疱多者,加蒲公英25克、紫花地丁25克、金银花15克;冲任不调者,加益母草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当归苦参丸:口服,成人1次1丸,1日2次。

(2)单方验方

1)在丝瓜藤生长旺盛时期,在离地1米以上处,将茎剪断,把根部切断部分插入瓶中间(勿着瓶底),以胶布护住瓶口,放置一昼夜,藤茎中有清汁滴出,即可得丝瓜水,涂擦患处。

2)大黄、硫磺等份,共研末调入甘草汁搽患处。  

3)白丑黑丑等份,浸酒,酒浸物干燥为末外搽。

(3)针灸治疗(见第九章)

(4)饮食疗法

1)果菜绿豆饮:取小白菜、芹菜、苦瓜、柿椒、柠檬、苹果、绿豆各适量。先将绿豆煮30 分钟,滤其汁;将小白菜、芹菜、苦瓜、柿椒、苹果分别洗净切段或块,搅汁,调入绿豆汁,滴入柠檬汁,加蜂蜜调味饮用。每日1~2次。

2)海带绿豆汤:海带、绿豆各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红糖适量。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各药同煮后,去玫瑰花,加红糖食用。每日 1剂,连用30日。

3.痰湿凝结

【证候】 皮损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治法】 健脾,化痰,渗湿。

【方药】 海藻玉壶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海藻15克,陈皮10克,浙贝母10克,连翘15克,昆布10克,半夏10克,川芎12克,当归10克,甘草6克,党参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

加减:结节、囊肿多者,加夏枯草15克、牡蛎30克;病程长,加丹参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清热暗疮丸:口服,成人1次2-4丸,1日3次,连续14日为1疗程;片剂1次2-4片,1日3次。

 (2)单方验方

  1)外搽方(见前)。

  2)丹参30-60克,生地30克,甘草30克,土大黄30克,川军3-15克,水煎服。

(3)针灸治疗(见第九章)

(4)外治法

1)皮疹较多,可用颠倒散茶调涂患处,每日2次,或每晚涂1次,次晨洗去。

2)脓肿、囊肿、结节较甚者,可外敷金黄膏,每日2次。

   (5)饮食疗法
1)海藻薏苡仁粥: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海藻、昆布、甜杏仁加水适量煎煮,弃渣取汁液,再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每日 1次,3周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消炎软坚,适用于痤疮。

2)山楂桃仁粥:山楂、桃仁各9克,荷叶半张,粳米60克。先将前三味煮汤,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剂,连用30日。适用于痰淤凝结者所致的痤疮。

3)醋姜木瓜:陈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将3味共放入沙锅中煎煮,待醋煮干时,取出木瓜、生姜食之。每日1剂,早晚2次吃完。连用7日。对脾胃痰湿所致的痤疮有效。

三、预防与调护

(一)常清洁

经常用温水、硫黄香皂洗脸,不要滥用化妆品,有些化妆品会堵塞毛孔,造成皮脂淤积而形成粉刺。

(二)勿挤压

禁止用手挤压粉刺,以免炎症扩散加重皮损。

(三)慎饮食

忌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类食物,如辣椒、酒类、牛肉、虾类;少食油腻、甜食;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四、研究进展

(一)治法研究

1. 专法专方治疗

刘氏等采用贝甲汤(散)治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疗痤疮患者88例,药物组成:浙贝母20g,穿山甲10g,土茯苓30g,薏苡仁30g,连翘20g,菊花30g,丹参2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20g,生牡蛎30g,瓜蒌20g。便秘者加大黄;血热明显者加牡丹皮、槐花。结果总有效率为90.91%〔天津中医药 2004,21(6):458〕。吴氏用痤疮Ⅰ号治疗并设西药对照。治疗组口服痤疮Ⅰ号(枇杷叶15g,元参30g,桑白皮15g,浙贝母15g,黄芩15g,黄柏1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0,外用本院自制复方硫磺洗剂,每日3次。对照组用四环素0.5g/次,安体舒通20mg/次,维生素B6 20mg/次,外用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70.27%(P<0.05)〔皮肤病与性病2004,26(3):17~18〕。

2. 针灸治疗

魏氏等用散刺法于患者面部局部取穴,在粉刺、结节、脓疱等处下缘取之。治疗120例,结果有效率为100%〔中国针灸 2002,22(8):517〕。陈氏用自血疗法治疗痤疮80例,取双侧肺俞、足三里穴。抽取患者肘静脉血4ml后,分别刺入上述穴内。每穴注入自血 1ml,3天1 次。结果治愈72 例,显效 6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97.5%〔江苏中医药 2004,25(5):57〕。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任氏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痤疮,并与单独应用中药或西药治疗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中药组内服中药汤剂,基本方:牡丹皮10g,桑白皮12g,黄芩12g,金银花12g,赤芍10g,连翘12g,紫花地丁12g,栀子12g,重楼12g,防风10g,川牛膝10g,甘草6g;西药组口服美满霉素片,每次0.25g,每天2次。甲硝唑片,每次0.2g,每日3次。维生素B6,每次20mg,每日2次;;中西医结合组;以上2组治疗药物合用药物、剂量、用法。治疗结果西药组治愈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中药组治愈2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2.22%;中西药结合组治愈115例,显效4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94.59%〔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6,27(1):7~8〕。李氏用中西医及皮肤美容结合治疗痤疮3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中药以枇杷清肺饮为基本方加减,方为枇杷叶 10g、桑白皮10g、黄芩10g、生地15g、栀子10g、野菊花10g、苦参10g、生石膏30g、玄参 10g。结果痊愈220 例,占88%;好转29例,占11.6%;未愈1例,占0.4%:总有效率99.6%〔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5(6):58〕。

(二)用药研究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治疗感染性疾病与青霉素钠对照,证实了白花蛇舌草的清热解毒,利湿消痛的功效。通过动物实验阐明,其具有抗炎功效,是外因通过内因,动员机体的防御机制,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加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促进抗体形成,同时刺激嗜银物质倾向致密而转变,达到消炎目的〔药学学报,1966,13(3):181〕。

相关文章
 内科护理学授课讲义:支气管扩张症
 药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教学3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二节 孕妇监护
 医学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人体寄生虫 第六版)
 内科学作业习题:第六章 溶血性贫血
 康复医学考核办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