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心悸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心悸是指自觉心搏跳动异常,心慌不安的症状。心悸常分为惊悸、怔忡,因惊而悸谓之惊悸
,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心动悸以心悸为主
要特征。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
临床若对导致心悸的具体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以心悸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发病原因:  
心悸之病多责之于心脑神系病变,有气血阴阳之虚与痰浊瘀血之实。体质虚弱,饮食劳倦,
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心阴亏损,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气凌心;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胆气虚怯,肺气虚损;痰火内盛,扰乱心神;髓海空虚,元神不足;邪毒犯脑,神明失常;
药物中毒,心气紊乱等,均可导致心悸。
诊断要点:  
情绪过于激动,或剧烈活动等而感心悸者,一般不属病态。
除应详细询问病史、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并仔细进行体检外,一般应作心电图、血常规等
检查,必要时作超声心动图、X线胸透或摄片、抗"O"、T3、T4等检查,以助病种的
鉴别与证候的辨别。
疾病辨析:  
心悸为突出表现,而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
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心脏的所有病变几乎都可有心悸的表现,其常见病种及其诊断,一般为:
★ 青少年即心悸严重者,心痹、心瘅等病的可能性较大。
★ 中老年感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者,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尤甚,兼咳喘咯痰
者,肺心病、心衰较常见;兼眩晕头痛者,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发热、心悸为主症者,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
心郁(心神经症)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者,为支饮。
脑神或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导致心悸,如:
★ 与情绪、睡眠等关系密切者,常见于神劳、神郁(神经症)等病。
★ 善饥消瘦,急躁心悸、汗多者,常见于瘿气。嗜睡、畏冷、浮肿、脉迟者,常见于瘿劳
、黑疸等。
★ 病久体弱者,或虚劳类、厥脱类疾病,一般都可出现心悸的症状,如虚眩、血劳、血风
劳、血脱、液脱、饥厥、肺衰、晚期蛊虫病等。
★ 温热类疾病,在高热的同时也常有心悸的表现,但一般不是主症。
脚气冲心之心悸则有肢体麻萎软等脚气原发病症状。梅毒攻心之心悸则有梅毒病史。
治疗方法:  
心气虚
证候: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脉弱。
治法:补益心气。
主方:五味子
用法:
加减:心悸甚,加枣仁茯神;疲乏、气短,加黄芪升麻白术;畏冷、肢凉,去麦冬
,加附子桂枝自汗,加麻黄根小麦山茱萸乌梅;困重思睡,加茯苓泽泻、藿
香;面白、舌淡,加熟地阿胶;胸闷、胁胀,加郁金柴胡枳壳
心阴虚
证候: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
治法:滋补心阴。
主方:天王补心丹
用法:
加减:多梦易惊,加珍珠母、龙齿;潮热、盗汗,加地骨皮鳖甲青蒿、煅牡蛎;烦热、
口苦,加栀子胆草丹皮
心脾气血两虚证
证候:心悸头晕,动则尤盛,健忘,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唇、甲色淡,舌质淡红,苔薄,
脉弱。
治法:补益心脾气血。
主方:归脾汤
用法:
加减:汗出肢冷、脉结代,加附片、煅牡蛎、煅龙骨;咽干、脉细 ,加麦冬、地黄沙参
;自汗、盗汗,加糯稻根麻黄根、山茱萸;纳呆、腹胀,加陈皮神曲谷芽麦芽、山
楂;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
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烦、心悸,失眠恶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或潮热颧红,盗汗,耳鸣腰酸,舌红
绛,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黄连阿胶汤
用法:
加减:常加酸枣仁、生地珍珠母、生牡蛎;盗汗,加煅牡蛎、五味子、乌梅;遗精、腰酸
,加板、熟地、知母黄柏;心烦不眠,加栀子、淡竹叶、黄连。
心虚神怯证
证候:心悸,胆怯,因惊而悸,遇恐则甚,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舌
苔薄白或正常,脉虚数。
治法:养心安神定志。
主方:安神定志丸,或平补镇心丹,或磁珠丸酸枣仁汤
用法:
加减:痰阻心脉证
证候:心悸,胸闷,眩晕,痰多泛恶,食少纳呆,舌胖,苔滑腻,脉滑。
治法:祛痰宣痹。
主方:导痰汤
用法:
加减:常加远志薤白胸痛,加延胡索、乳香没药
痰热扰心证
证候:心悸而烦,眩晕,胸闷,吐痰黄稠,口干而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热痰、安神定志。
主方:黄连温胆汤
用法:
加减:一般加栀子、黄芩、胆南星、浙贝母、全栝楼;便秘,加大黄厚朴;心悸甚,加远
志、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火郁伤阴,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
地;食少、腹胀,加党参、白术、谷芽、麦芽。
水气凌心证
证候:心悸怔忡,胸闷,喘促不能平卧,眩晕,形寒肢冷,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渴不欲饮
咳嗽,吐痰清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滑。
治法:温补心肾、化气利水。
主方:苓桂术甘汤
用法:
加减:恶心呕吐,加制半夏、陈皮、生皮;尿少、浮肿,加泽泻、猪苓防己、前仁;咳
喘吐稀痰,加前胡桔梗葶苈子、防己;唇紫、舌暗,加当归泽兰、益母草;畏寒、肢
冷,加附子、干姜
心脉瘀阻证
证候:心悸,胸闷如窒,心胸刺痛,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宽心。
主方:红花
用法:
加减:胸胁胀闷,加柴胡、枳壳;气短、神疲,加黄芪、党参、黄精;面白、唇淡,加首乌
枸杞、熟地;咽干口燥,加麦冬、玉竹、女贞子;畏冷、肢凉,加附子、肉桂、yin羊藿;
胸部窒闷,加沉香檀香降香;吐痰、苔腻,加瓜蒌、薤白、制半夏;胸痛甚,加乳香、
没药、三七粉。
心阳暴脱
证候:心悸,气息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质淡白,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汤
用法:
加减:肢冷、脉微,可加干姜、肉桂;汗粘、口渴,去附子,加麦冬、五味子。
其他疗法: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取穴内关、间使、心俞、膻中、神门穴、巨阙、三阴交、太溪等,可采用针
刺、温针、艾炙等。
★ 耳针疗法:取心、皮质下、交感、神门穴,每次2-3穴,捻转轻刺激,留针15分钟
常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灵心宝胶囊等。
常用平悸中药:琥珀朱砂、酸枣仁、远志、桂圆肉等,可在辩病、辩证的基础上选用。
西医治疗:可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如心得安、异搏定等。
相关文章
 简易取穴法
 阴茎硬结症
 花粉散(《嵩崖尊生》卷六)
 卷十二
 代友问诊:妇科炎症,囊肿,不孕等求助。
 寒凝胞宫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