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伍炳彩应用当归芍药散的诀窍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伍炳彩 男,1940年生,江西省吉安县人。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师承江西中医学院已故名誉院长姚荷生教授,从事金匮、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工作。现任江西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江西省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西省新药评审委员、南昌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负责人等。临床力倡辨证论治,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对气管炎、哮喘、心率失常、肝炎、胆囊炎、胃病、神经官能症、肾炎及疑难发热等有较好的疗效。主要著作有《解表法在肾炎中的运用》、《心律失常治法探讨》等30余篇。

    当归芍药散两次见于《金匮要略》,一见于《妇人妊娠病篇》,一见于《妇人杂病篇》。本方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白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活血利湿之效。本方是肝脾同治,但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治血为主。关于本方的应用,近年来报道很多,譬如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妊娠腹痛、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娠中毒症、子宫异常出血、妊娠水肿、产后小便难、闭经、子宫炎、附件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胆囊炎、慢性肝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肠梗阻痛风、心衰水肿、肾病水肿、脑外伤后综合症(眩晕)、梅尼埃病脑血栓形成、舞蹈症、冠心病心绞痛坐骨神经痛、神经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诸多疾病 ......《药鉴》谓:“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惟在人之善学善用耳。”如何灵活地运用本方,伍炳彩教授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据原文提示用于先兆流产、痛经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谓:“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谓:“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这两条原文虽很简单,但一为妊娠“腹中疠痛”,一为杂病“腹中诸疾痛”,可见其着眼于“痛”字,且痛的部位都在腹中。引起痛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其总的病机,不外虚实二端或虚实夹杂。盖实则经脉不通,血行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虚则脉道不充,筋脉失养而痛;虚实夹杂则通而不畅,养而不荣,经脉失润而痛。所以前人有“气血以流通为贵”,即是指痛证而言。本方重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又佐以当归、川芎以调肝和血,更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综观全方,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之力,是寓通于补之方。凡是肝郁血虚、脾虚湿困,以致肝脾不和、气血失调而发生的腹部疼痛,均可以此方加减治疗。据原文,本方常用于治疗先兆流产,除此之外,还可用于治疗痛经等妇科疾病。

    1.治疗妊娠腹痛

    罗某,女,25岁,1993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妊娠已2月,近日工作繁忙,遂出现腹部隐痛不适。证见腹部隐隐作痛,休息稍舒,腰酸,腹部有下坠感,口不渴,纳可,食后不胀,大便适中,小便稍黄,苔白,脉弦滑。其症状正符合“妇人怀妊,腹中疠痛”之经文,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川芎3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杜仲10g,桑寄生10g,黄芪15g,党参15g。三剂,水煎服。

    1993年5月13日二诊。药后腹部隐痛停止,腰酸亦减,腹部下坠感减轻,嘱用上方再服伍剂。药后诸症消失,足月生一男孩。

    2.治疗妊娠下血

    兰某,女,34岁,1972年2月初诊。患者停经60余天,阴道出血一周,出血量少,色暗红,淋漓不绝,无血块,伴有腰胀,少腹胀痛,胃纳尚佳,无呕吐泛酸,口不干略苦,二便正常。近半月来情绪不佳。经用黄体酮等止血之剂,血量稍少,但仍有阴道出血。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妊娠试验阳性。此为肝脾不和,湿滞内停。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川芎5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阿胶9g,桑寄生15g,杜仲10g,苎麻根10g。共服10剂,血止,随诊,足月顺产一男婴。

    按:本方可用于胎动不安,但目前临床医生多惧而不用,常用寿胎丸。据日本中田敬吾的研究,其对妊娠期服用本方的40例中有回音的27例孕妇及儿童进行了随访调查,结果:27例中未发现因服本方剂对母子健康有不良影响者,此外,在产后母体恢复和小儿发育方面未见到任何有害作用的迹象。现代医学认为,在受精卵分裂旺盛的妊娠初期服药,畸形发生率高;从本方的使用来观察,在胚胎尚未形成以前给药,改善母体内环境,使受精卵形成胚胎的发育过程获得良好影响,未见有致畸性,而且对儿童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伍炳彩教授每年均可遇类似病例,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大多数均获满意疗效,足见经方疗效之可靠。

    3.治疗痛经

    陈某,女,30岁,患痛经已半年,曾用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无效,乃来诊。诊时面色萎黄,纳佳,经期尚对期,行经时少腹隐痛便溏,月经量少,色暗红,质较稀,口稍黏,苔白微厚,舌正,脉弦细。证属肝血不足,脾虚有湿。拟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乌药10g,玄胡索10g,川楝子6g。三剂水煎服。药后腹痛止,嘱下月行经时再用3剂以巩固疗效。

    二、据肝经循行用于治疗胁腹疼痛

    当归芍药散是肝脾两调之方,而肝脾两调之中,又以治肝为主,因此可治肝脾不和,以肝经为主的病变。附件炎、阑尾炎、慢性肝炎等疾病在临床上常见胁腹疼痛,此属肝经循行部位,故可考虑用本方治疗。

    1.治疗附件炎

    李某,女,35岁,2002年1月20日初诊。诉少腹胀痛,腰骶部酸痛已半年余,近月来感少腹胀痛加剧,伴带下量多白稀,经妇科检查,诊为慢性附件炎。舌淡,苔薄白,脉弦。证属肝脾不和,湿邪内停之少腹痛,治以调肝和脾化湿,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杜仲10g,桑寄生15g。服5剂少腹疼痛减轻,白带减少,连服20剂,少腹痛除,白带大减。

    2.治疗阑尾炎

    李某,女,20岁,1983年10月1日初诊。患者自觉右侧少腹隐痛不适已3日,过去亦有类似发作史,此次发作较剧,至某西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害怕开刀,乃求治于余。就诊时除右下腹持续性隐痛外,按之不适,纳可,口黏,大便偏软,小便黄,脉弦。辨为肝脾不和,湿邪内停,用当归芍药散加败草15g,红藤20g,服5剂疼痛完全停止。以后曾多次碰到其父,云多年未发。

    3.治疗慢性肝炎

    黄某,男,32岁,患慢性乙型肝炎多年,经常右胁隐痛不适,休息不好时加剧,纳佳,食后不胀,口稍黏,精神尚可,大黄偏稀,苔白略厚,舌质红,脉细弦。拟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黄10g。服7剂后,患者曾来诊数次,因效果明显,效不更方,服35剂疼痛止,口黏除,苔厚转薄白,脉稍弦,嘱用逍遥丸继续调理。

    此外还可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少腹疼痛脉弦者、慢性前列腺炎亦有效。结石疼痛发作向输尿管放射者,用本方亦效佳。

三、根据肝脾之间的关系应用本方治疗内脏下垂

    肝脾之间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二脏在生理上有密切的关系。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若肝之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若肝之疏泄失职,就可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从而形成“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之证候。反之,脾病也可影响于肝。若脾气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则血无生化之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累及于肝,形成肝血不足;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则肝胆疏泄不利,可形成黄疸。由此可见,肝病传脾,脾病传肝,肝脾二脏在病变上相互影响。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肝痹……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这是肝病传脾之例。《素问·气交变大论》:“殆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晕巅疾”,这是脾病传肝之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1条即专论肝病传脾,从此条可知,脾病不愈可从肝论治,反之肝病不愈亦可从脾论治。当归芍药散是肝脾两调之方,主要是从肝入手,兼入血分,可利湿。根据脏腑之间的关系,本方可用于内脏下垂。内脏下垂,根据“陷者举之”的原则,以补气升提为主,教科书和新近出版的各种专著一般主张用补中益气汤。伍炳彩教授在临床中体会到,补中益气汤不能尽愈此病,有些患者服后有不舒之感。这是因为病情是千变万化的,执一方以治此证自然不会奏效。此类使用补气升提类方剂不效的患者,究其原因,往往与肝病传脾有关,当从肝论治,故可使用当归芍药散(当然也包括逍遥散之类方剂)。

    1.治疗子宫下垂

    子宫下垂虽与带脉有关,但带脉又属脾,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言:“带脉下系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属于脾经”,故补中益气汤用于子宫下垂属脾虚中气下陷者多效。子宫下垂虽与脾关系密切,但脾之病变,又可由肝传来,故治脾不应,应考虑治肝,当归芍药散用于子宫下垂,就是由此推衍而来。此乃发前人之未发。俗话说“十女九带”,带下多与湿有关,故一般用逍遥散不效,而当归芍药散则较对证。

    梅某,女,26岁,1989年10月5日初诊。自诉已分娩2月,分娩后即觉子宫下垂,站立时于阴道口外约半寸,自以为满月后可自动收上去,但满月后仍下垂,伴小腹隐痛不舒、喜按,口渴面红,大便软,小便偏短色黄,带多色白偏稀,纳佳睡眠好,舌正红,苔淡黄,脉细弦。在某医院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5剂,药后自觉不适,口干舌苦,子宫下垂依然。腹隐痛、小便偏短、大便软、面色偏红、精神尚可、脉弦细等肝脾不和,湿滞内停之象,故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2g,川芎5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枳壳10g。

    五剂水煎服。

    服药5剂,腹痛减轻,站立时子宫上缩至阴道口。原方有效,守方续服5剂,诸症逐渐消失。之后又守方服药10剂,诸症全消。随防未见复发。以后用此方治疗数例子宫下垂临床表现如上者,均有效。

    2.治疗肾下垂

    刘某,男,44岁,干部,2001年11月29日初诊。自觉左侧腰部胀痛,左胁部亦不舒2年余,肝区亦时不适,精神好,睡眠欠佳,口干口黏,咽喉有梗阻感,不怕冷,纳食可,大便质中,小便不黄,夜尿一次,舌质红,有齿印,苔薄黄偏厚,脉沉弦。某院B超提示:左肾下垂7.2cm。证属肝脾不和、湿邪内停,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5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银花10g,玄参10g。

    上方连服50剂,于2002年1月20日复查B超,左肾位置正常,症状亦大为减轻,遂停药观察,于2002年7月患者因血精来诊,询知上病未复发。

    3.治疗肛门下坠

    陈某,男,56岁,干部,2002年3月7日初诊。患者觉肛门下坠感4月余,大便成形,无黏液便,纳食正常,睡眠欠佳,口不苦稍黏,但神疲乏力,腰不酸,夜尿多。有脑梗塞病史,曾在某院肛肠科治疗月余无效,甚以为苦,乃来诊。舌淡苔薄黄,脉沉右关弦。关弦为肝病,拟以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5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枳壳10g。

    七剂水煎服。另服肾气丸

    2002年3月16日二诊,肛门下坠感大减,夜尿仍多,脉舌同前,守方再服7剂。药后肛门下坠感消失,右关弦亦平,遂停服当归芍药散,因夜尿仍较多,肾气丸继服。7月患者因偏头痛来诊,询知上病未复发。

4.治疗少腹下坠

    谢建国,男,47岁,理发师,2002年4月10日初诊。少腹下坠感一月余。诉1995年腰部曾有外伤史,后常出现腰痛,经按摩治疗稍好转。现腰酸胀怕冷,少腹、小腹下坠不适、怕冷,常头昏,服藿香正气散有用,口稍干稍黏,胸不闷,饮食睡眠正常,二便调。脉弦寸稍浮,舌质红,苔薄微黄。方药如下: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杜仲10g,桑寄生15g,乌药10g,枳壳10g。

    五剂水煎服。

    服药有效,此后继续以上方加减,共服32剂,诸症消失。

    此外,如肝胃下垂,见证如上者,亦有效。

    以上古方新用,医家可能起疑窦,但只要辨证精确,确能应手起效。

    四、根据水血互结的理论应用本方治疗水肿

    中医理论认为,在生理上,水血本同源,相济并倚行。在病理上,《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又指出:“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指出了水血并病先后辨证的关系。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根据“血积既久,其水乃成”、“水虚则血竭”的病理基础,强调“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的病理关系。日本长尾善治通过研究认为“瘀血形成不单血循环的障碍,同时也有水代谢障碍。”这些古今研究,说明血和水在病理上具有“瘀阻则水停,水蓄则血凝”的关系,此水血相关病理在妊娠病中累见不鲜。从活血与利水的关系上看,活血促利水,利水促活血,前者如大黄甘遂汤、当归芍药散,后者如桂枝茯苓丸。现代研究证明,利水药能消除水肿或腹水,减轻心脏负荷,有助于纠正心衰,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瘀血消除。活血药具有溶解血凝块,吸引水解物入血和降低血黏度等作用。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白术6味药组成,其中当归、川芎、芍药为血分药,有补血活血之功,泽泻、茯苓、白术为气分药,有健脾化湿利水之作用,故《方函口诀》云:“此方主治妇人腹中疠痛而兼和血利水之效”。本方有活血利水之功,故可用于血不利则为水之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肝肾囊肿、卵巢囊肿、血栓性静脉炎等病。

    1.治疗肝硬化腹水

    熊某,男,37岁,干部,2002年6月26日初诊。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于3月份行脾切除术,术后仍有腹水,伴腹泻、肠鸣,时有腹痛,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泛酸,嗳气,纳可,脘胀,时有低热,无汗,怕冷,口干不黏不苦,尿短少,曾先后用半夏泻心汤厚朴大腹皮,或中满分消丸加减,药后大便次数减少,但腹水无明显消退,仍觉下肢沉重而肿,腹胀,精神差,乏力,嗳气,纳可,腰酸,大便偏稀,小便短少而频,舌红苔薄黄,脉弦关旺,拟当归芍药散加减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云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神曲10g,谷麦芽各10g,陈皮10g,竹茹10g,杜仲10g,大腹皮10g。

    七剂水煎服。

    药后浮肿减轻,嗳气减少,腹胀减轻,纳欠佳,稍恶心,不吐酸,不厌油,大便日1~2次,舌红,苔薄黄,脉弦但关旺减。上方加山楂再进10剂。

    药后腹胀又减,下肢肿消,腹中不痛,大便偏稀,纳一般,眠安,小便较长,口干稍黏,舌红,苔薄黄,脉稍弦关稍旺。上方白术改为12g,加太子参10g。药后尿长,腹胀除,B超示腹水消。原方继服。

    2.治疗慢性肾炎水肿

    胡某某,女,45岁。1990年9月12日初诊。自诉患肾炎多年,现全身水肿半年余,头面部先肿,后肿及全身,但肿势不甚,晨起颜面肿,午后脚肿,纳食尚可,面色萎黄,精神一般,大便软,小便短少,色黄,无灼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尿蛋白+++。曾在外院治疗无效,而来我处求治。先后用发汗利尿等法治疗近三月,水肿及蛋白尿均无好转,后思其面色萎黄,脉弦细,浮肿不甚,拟诊为血虚水湿内停,用当归芍药散原方: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泽泻10g,白术10g,茯苓10g。

    服药七剂,水肿略减,尿蛋白减为++,原方再服七剂,水肿又减,尿蛋白减为+,继服七剂,水肿全消,尿蛋白阴性。为巩固疗效,嘱原方再服一月,至今未复发。

    3.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徐某,女,46岁,干部,2002年7月27日初诊。左下肢肿,以左踝上约6寸及踝关节下最明显,局部色红,有热感,月经量较少但应期,二便如常,西医疑诊为血栓性静脉炎,曾用活血化瘀利水之药近2月,少效,乃来诊,舌红苔黄,脉沉寸旺。先予桂枝茯苓汤加当归、连翘赤小豆,药后无效,加服大黄

    虫丸仍无效,改投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泽泻10g,白术10g,茯苓10g,益母草10g。

    七剂水煎服。

    药后肿减,坚持用上方服至9月22日,左踝以上肿全消,足背稍肿,红已退,坚持用上方继服。

    此外,妊娠后,胎体逐渐长大,阻碍母体气机升降,影响水血的运行,水血互结则导致各种妊娠病的产生,诸如妊娠胎位不正,妊娠中毒症,妊娠水肿,小便难,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妊娠腹泻等疾病,均有可能出现当归芍药散证,均有使用本方的可能,故临床遇到以上疾病,要想到应用本方。

    结语

    当归芍药散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谓是难病奇方之一,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本方,主要思路不外乎根据以上四点。

    如要以八纲来分类,从表里来说属里证,从阴阳来讲属阴证(足厥阴肝、足太阴脾),从虚实来看属虚实夹杂,从寒热来谈偏于寒证。病因为肝郁脾虚,湿邪内停,病位在肝脾,症状可出现血虚(面色萎黄、头昏、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等),脾虚有湿(大便软而不爽、小便不利、口黏),脉弦等。从气血而言,是湿邪兼入血分的方剂。其应用的重点在腹部疾病,除此之外,只要是肝脏所居、肝经所循和肝脏所主器官出现异常,辨证属肝脾不调,湿邪内停,兼入血分者,就可使用本方。至于文献报道用本方治疗舞蹈病、眩晕,亦属治肝,因肝主动摇,肝为风木之脏之故,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云:“肝在天为风,……其用为动”。至于妊娠,因可出现水血互结的病理,故妊娠多种病均可使用本方而取效。
-----------现代研究常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老年痴呆(Alzheimer"s病),大家能探讨下其机理吗?
-----------好文章,对中医人来说是个理论及临床的好经验,太好了!
相关文章
 伤精导致容貌毁沮
 八正神明论篇
 回乳汤(《外科大成》)
 二陈羌防汤(《症因脉治》卷二)
 相生与生是不是一个概念
 请教射干麻黄汤的煎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