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张氏医通教程:七窍门上
来源:七窍门上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目疾统论

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五轮八廓盖本诸此。)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
阴阳合传而精明也。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心合脉。诸脉皆属于目。目者宗筋之所聚。上液之道也。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气脱者。目不明。目 外决于面者,为锐 。(属少阳。)近鼻上为内。上为外 。(属太阳。)下为内 。(属阳明。)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邪客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
东垣曰。经云: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又云:心事烦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故脾胃虚弱。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胜。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目者血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胞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及因邪气所并,而损其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不明正理也。
子和云:目不因火则不病,如气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医。火乘肝与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内经云:热胜则肿。治火之法。在药则咸寒。吐之下之。在针则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肿者可使立消。惟小儿不可刺囟会。为肉分浅薄。恐伤其骨。然小儿水在上。
火在下,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内经云:血实者宜决之。又云: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如目不能夜视,及内障。暴怒大忧之所致也,皆禁出血。止宜补肝养肾。目暴肿。隐涩难开者。以三棱针刺前顶百会穴。出血大妙。宜浅勿深。深则伤骨。惟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四穴。
不可轻用针灸。以多忌犯故也。目忽不见物,此相火也。太阳阳明气血俱盛。乃刺其鼻中攒竹穴与顶前五穴。大出血立明。他经出血,其病转剧,故曰:刺太阳阳明则目愈明。刺少阳阳明则目愈昏。近世有以光明草于上下胞打出血丝。往往获效,即三棱针刺血之法。惟可施之于有余暴发耳。
外障属风热上壅。上下胞 肉。蓓蕾磨荡其睛。久之生翳蔽其睛明。当消风散热。外用点药退之。
内障属虚挟气郁。黑水神光昏翳。外似好眼而不能照物。不痛不痒。惟不能睹,须分气血脾胃治。
银海精微曰。夫眼者,乃五脏之精华,如日月丽天。昭明而不可掩者也,其首尾赤 属心。
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裹撷属肝,其上下肉胞属脾,而中间一点黑瞳如漆者。肾实主之。是随五脏各有证应。然论所主,则瞳子之关系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木。肾取水。
水能生木。子肝母肾。焉有子母而能相离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眩晕。乌轮赤晕。刺痛浮浆,此肝热也。眼生新泪。枯黄绕睛,此肝虚也。瞳神开大。淡白偏斜,此肾虚也。瞳神紧小,或带微黄,此肾热也。一虚一实。以此验之。凡热冲发于眼,皆当清心补肝。又不可拘执其水生木之说。析而论之,则拘急牵飕。瞳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谓风眼。乌轮突起。胞硬红肿。眵泪湿浆。里热刺痛,是谓热眼。眼昏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
酸涩微赤,是谓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则痒而浮赤。风与气薄,则痒而昏沉。血热交聚,故生yin肤粟肉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故有眇视胞垂雀目盲障之形。淡紫而隐红者,为虚火。鲜红而赤者,为实热。两 逞露。生 肉者,此心热血旺。白膜红膜如拘轮者,此气滞血凝。热证瞳神肉壅。白睛带湿。色浮而赤者也。冷证瞳神青绿。白睛枯槁。气沉而浊也。眼热经久。复有风冷所乘,则赤烂。眼中不赤。但为痰饮所注,则作痛。肝气不顺而挟热。所以羞明。肝热蓄聚而伤胞。所以胞合,此外证之大概。然而五脏不可缺一。脾与肺独无预。何也?曰:白睛带赤,或红筋者,其热在肺。上胞下睑,或目胞间如疥点者,其热在脾。脾主味也。五味荣养诸中,则精神发于外。肺主气也。水火升降。荣卫流转。非气孰能使之。前所云五脏各有证应。于此又可推矣!虽然。眼之为患。多生于热,其间用药。大抵以清心凉肝。调血顺气为先。有如肾家恶燥。
设遇虚证,亦不过以当归地黄辈润养之。轻用温药不可也。至于退翳一节。尤关利害。凡翳起肺。肺家受热。轻则朦胧。重则生翳,如珍珠,如碎米者易散。翳状如梅花者难消。虽翳自热生。
然治法先退翳而退热。若谓热极生翳。先去赤热,则血为之冰,而翳不能去矣,其有赤眼。凉药与之过多。又且涤之以水。不反掌而水凝矣!眼特一团水,且水性澄清。尤不可拘拘于点洗。喜怒失节。嗜欲过度。穷役眼力。泣涕过多。凌寒冲风。当暑触热。不避烟火。饮啖热多,此皆患生于脏腑者也。专事点洗可乎。有能静坐澄神。爱护目力。放怀息虑。心逸目休。调和饮食以养之。斟酌药饵以平之。明察秋亳。断可必矣!五轮八廓所属。五轮者。肝属木。曰风轮。在眼为黑睛。心属火。曰血轮。在目为二 。脾属土。
曰肉轮。在目为上下胞,其上属脾,而下属胃。肺属金。曰气轮。在目为白仁。肾属水。曰水轮。
在目为瞳神,此为眼目之根本。又藉血为之胞络也。逮夫八廓。有名无位。胆之府为山廓。又名清净廓。大肠之府为天廓。又名传送廓。膀胱之府为泽廓。又名津液廓。肝之府为风廓。又名养化廓。肾之府为水廓。又名会阴廓。命门之府为火廓。又名抱阳廓。脾胃之府为地廓。又名水谷廓。小肠之府为雷廓。又名关前廓,此虽眼目之源派,而实无关于治疗也。五脏或蕴积风热,或有七情之气。郁结不散。上攻眼目。各随五脏所属而见,或肿而痛。羞涩多泪,或生冷翳障膜。
昏暗失明。治之须究其源。风则散之。热则清凉之。气结则调顺之。切不可轻用针刀钩割。偶得其愈。出乎侥幸。倘或不然。终身之害。又目不可过用寒凉。恐冰其血。凝而不流,亦成痼疾。
当量人之老少。气体虚实用药。又有肾虚者,亦令人眼目无光,或生冷翳。当暖肾经。北方之人患服,皆是目冒飞沙。夜卧热炕。二气交蒸。治宜多用凉药。禀气与南方不同也。又痘疹之后。
毒瓦斯郁于肝。气不能泻。发于眼目。伤于瞳神者。素无治法也。

开导说

开导之法。盖由阴虚火盛。经络郁滞,不得通畅而设,其处有五。谓迎香。内睥。上星。耳际左右。两太阳穴也。内睥。正队之冲锋也,其功虽迟。渐收而平顺。两太阳。击其左右翼也。
其功次之。上星穴。绝其饷道也。内迎香。抵贼之巢穴也。成功虽速。乘险而征。耳际。击其游骑耳。道远功卑。智者不取,此实极危之良术。挫敌之要机。与其闭门捕贼。不若开门逐之为良法也。若病浅而邪不胜正者。固内治而邪自退矣!倘或六阳炎炽。不若开导通之。纵使其虚。虽有所伤。以药内治,而补其所亏。庶免瘀滞至极,而有溃烂枯凸之患。

点服药说

病有内外。治各不同。内疾已成。外证若无。点之何益。外有红丝赤脉。若初发乃微邪。退后乃余贼。点亦可消。服之犹愈。内病始盛而不内治。只泥外点者。不惟徒点无功,且有激发之患。内病既成。外病已见,必须内外夹攻。点服并行。奈何人多愚拗。有喜服而畏点者。有喜点而畏服者。不知内证既发。非服不除。外疾既成。非点不退。外障服而不点者。病初发。浮嫩未定者亦退。既已结成者。服虽不发不长。所结不除。当内外夹攻。方尽其妙。

钩割针烙说

钩割针烙四者。犹斩刈之刑。剪戮凶顽之法也,如钩。先须识定何处。皮肉筋脉浮浅,而手力亦随病轻重行之,如针。先须识定内障证候可针。岁月已足。气血宁定者。方与之针。庶无差误。针后当照证内治其本,或补或泻。各随其证之所宜。若止治其标,不治其本,则气不定。不久复为害矣!割,如在气血肉三轮者可割,而大 一块红肉。乃血之英。心之华也。若误割之,则目盲。伤重者死。有割伤因而惹风,则为燥为溃烂。为漏为目枯。凡障若掩及风轮之重浓者可割,如攀睛 肉。鸡冠蚬肉。鱼子石榴。赤脉虬筋。肉睥粘轮等证可割。凡钩割见血,及针犯血络。须以绵渍墨水之。余病及在风轮之浅者误割之,则珠破而目损矣!烙能治残风溃眩。疮烂湿热。久不愈者。轻则不须烙而能自愈。若红障血分之病割去者,必须烙定。否则不久复生。在气分之白者。不须用烙。凡针烙皆不可犯及乌珠。虽有恶障浓者。钩割亦宜轻轻浅浅。披去外边,其内边障底。只点药缓伐。久自潜消。若镰割风毒流毒瘀血等证。当以活法审视。不可拘于一定。针瞳神发白。一切内障。在心融手巧。轻重得宜。须口传目见。非笔下可形容也。

金针开内障论(造金针法)

张飞畴曰。内障一证,皆由本虚邪入。肝气冲上,不得外越。凝结而成,故多患于躁急善怒之辈。初起之时。不痛不痒。视物微昏,或朦胧如轻烟薄雾。次则空中常见黑花,或如蝇飞蚁垂。
睹一成二。瞳神渐渐变色,而至失明。初时一眼先患。次则相牵俱损。能睹三光者可治。若三光已绝。虽龙树复出,亦难挽回。古人虽立多名。终不越有水无水之辨。若有水而光泽莹彻者易明。
无水而色不鲜明者难治。忽大忽小。收放如气蒸动者。针之立明。若久视定而不动者为死翳。纵水未枯。治之亦难全复。翳色白或带青,或如炉灰色。糙米色者易明。若真绿正黄色者不治。凡翳不拘何色。但有棱角。拨即难落。翳状破散,及中心浓重者。非拨可除。若犹能视物者,其翳尚嫩。不可便针。俟翳老。然后针之。又一种翳色虽正。水纵不枯。目珠软塌者,此必不治。不可轻用金针,如一眼先暗,而三光已绝,其后眼续患,亦难针治。若夫瞳神散大,或紧小,或浑黑,或变色而无障翳。至不睹三光者,此内水亏乏。不在证治。倪仲贤所云。圆翳冰翳。滑翳涩翳。散翳浮翳。沉翳横翳。枣花翳。白翳黄心。黑水凝翳。惊振内障等证。金针拨之。俱可复明。
但针后数日中。宜服磁朱消翳等药。后则常服补肾调养气血之剂。以助其光,其翳状龙木论中已悉。不暇再述。姑以针时手法言之。若江西流派。先用冷水洗眼。使翳凝定。以开锋针先刺一穴。续进圆针拨翳。
或有开孔拨翳。俱用鸭舌针者。云虽龙树真传。但针粗穴大。每至痛极欲晕。余所用毫针。细而尖锐。取穴轻捷。全无痛楚。然必择吉日。避风雨阴晦日。酷暑严寒日。令病患先食糜粥。不可过饱。少停向明端坐。一人扶定其首。禁止傍人喧杂。医者凝神澄虑。慎勿胆怯手颤。以左手大次二指。按开眼胞。使其转睛向鼻。睁目如努出状。右手大次中三指。捻正金针镶处之上。看准穴道。从外 一边。离黑珠约半米长许。平对瞳神。下针最便,必须手准力完。一针即进。切勿挠动。使之畏忍。所以开单瞽。须遮蔽好眼,方可进针。进针之后。以下唇略抵针柄。轻轻移手于针柄尽处。徐徐捻进。第一宜轻。稍重则痛。俟针进约可拨至瞳神时。以名指曲附大指次节。
承其针柄。虚虚拈着。向上斜回针锋至瞳神内夹道中。贴翳内面往下拨之。翳即随落。若不落。
再如前手法。从上往下拨之。倘三五拨不下。须定稳念头。轻轻拨去自落。惟死翳拨之不动者忌拨。有拨落而复起者当再拨之,其翳随针捺于黑珠之下。略顿起针。缓缓捻出。但元气虚人。针后每多作呕。以托养神膏者属胃气也。须预备乌梅之类。勿使其呕为妙。呕则防翳复上。上则一两月后复针。翳既尽。不可贪功多拨。多拨则有伤损神膏。呕动胃气之害。凡翳嫩如浆。不沾针首,而不能拨下,或拨下而复泛上满珠者。服补养兼消翳药自明。先与千金磁朱丸七服。次与皂荚丸。生熟地黄丸并进。否则俟凝定再针。不可限以时日。有种翳虽拨落。圆滑而捺下复滚上者。
必略缩针头。穿破其翳。捺之自下。不下,亦如前用药自消,或有目珠难于转内者。针内 亦得。
此名过梁针。取穴较外 稍远一线。针法与外 无异。但略觉拗手。然鼻梁高者。难于转针。不可强也。若针右眼外 。下针之后。换左手转针拨翳。手法亦须平日演熟。庶无失误。出针之后。令病者垂垂闭目。用绵纸五七重。量纸浓薄,及天时寒暖封固。更以软帛裹黑豆数粒。以线系定镇眼。使目珠不能动移。
动则恐翳复上。是以咳嗽之人不宜用针,亦是此意。又肝虚人时有泪出。勿用黑豆。宜以决明子代之,则无胀压珠痛之患。然觉紧则宜稍松。觉宽则宜稍收。以平适为主。封后静坐时许。然后轻扶。高枕仰卧。不须饮食。若饥则不妨少与。周时后以糜粥养之。戒食震牙之物,及劳动多言。
不可扳动露风。露风则疼痛。疼痛则复暗。不可不慎。过七日方可开封看物。切勿劳视,亦有针时见物。开封时反不见者。本虚故也。保元汤六味丸。补养自明。针后微有咳嗽。难用黄耆者。
生脉散代之。若形白气虚者。大剂人参以补之。肥盛多痰湿者。六君子加归、芍以调之。一月之内。宜美味调摄。毒物禁食,不得高声叫唤,及洗面劳神。百日之中。禁犯房劳恼怒。周年勿食五辛酒面等物。若犯前所禁诸条。致重丧明者。不可归罪于医也,其有进针时。手法迟慢。目珠旋转。针尖划损白珠外膜之络而见血,及伤酒客辈。目中红丝血缕者。虽为小过。切勿惊恐。
如法针之。所谓见血莫惊休住手是也。又进针后触着黄仁,而血灌瞳神。急当出针,而服散血之药。所谓见血莫针须住手是也。法虽若此。医者能无咎乎。又年高卫气不固。针时神膏微出者。
即与保元汤调补之。开卦时白睛红色。勿讶。以封固气闭。势使然也,其用针未熟者。量针穴与瞳神。相去几许。以墨点针上。庶指下无过浅过深之惑。凡初习针时,不得以人目轻试。宜针羊眼。久久成熟,方可治人。谚云。羊头初试。得其轻重之宜。正初习金针之要法。不可以其鄙而忽诸。

造金针法

用上赤不脆金。抽作金丝。粗如底针。约长三寸。敲作针形。以小光铁槌。在镦上缓缓磋之。令尖圆若绣针状,亦不可太细。细则易曲易断,如觉柔软。再磋令坚。不可锉击。恐脆则有伤。断入目中。为害不浅。缘金银之性。经火则柔。磋击则坚。务令刚柔得宜。以坚细中空慈竹三寸作柄,则轻便易转,且不滑指。柄中以蜡入满。嵌入大半。留锋寸余。针根用银镶好。无使动摇。针锋以银管护之。先用木贼草擦令圆锐。更以羊肝石磨令滑泽。穿肤不疼,则入目不痛,方可用之。造成后,亦宜先针羊眼。试其柔脆。庶几无失。

飞畴治画师吴文玉母。年五十四。失明数年。诸治罔效。余偶见之曰,此内障眼。可以复明。
何弃之也。曰:向来力能给药。治而不灵。今纵有仙术可回。力莫支也。予曰。无汝费。但右眼之翳尚嫩。迟半载可拨。遂先与针左眼。针入拨时,其翳下而珠尚不清。卦后因与磁朱丸七日。开封视物模糊。又与皂荚丸服而渐明,其后自执鄙见。谓一眼复明。已出望外。若命犯带疾而全疗之。于寿有阻。遂不欲更治右眼。虽是知足。诚亦愚矣!

又治孙捣。年七十。茹素五十余年。内障失明四载。余用金针。先针左眼。进针时外膜有血。针入微有膏出。观者骇然。余于膏血中进针。拨去翳障。次针右眼。出针两眼俱明。遂与封固。用黑豆包系镇眼。因向来肝虚多泪。是夕泪湿豆胀。不敢宽放。致右眼痛而作呕。明晨告予。令稍宽其系。先以乌梅止其呕。用六味丸调服。以补其肝。遂痛止安谷。至七日开封,其右眼因呕而翳复上。侵掩瞳神之半。视物已灼然矣!许其来春复拨。以收十全之功。但针时有神膏漏出。
稠而不粘。知寿源无几为惜耳。

又治徐天锡。内障十五年。三载前曾有医针之,其翳拨下复上,如是数次。翳不能下。委之不治。乃甥周公来。见余针吴之寰内障。两眼俱一拨而明。因详述其故。予曰,此圆翳也。遂同往与针,其翳拨下。果复滚上,即缩针穿破其翳。有白浆灌满风轮。因谓之曰。过七日其浆自澄。设不澄。当俟结定再针,则翳不复圆也。过七日开封。已能见物。但瞳神之色不清,其视未能了了。令多服补肾药。将三月而视清。

又沈倩若。年二十五。患内障年余。翳状白润而正。能辨三光。许其可疗。临时见其黑珠不定。针下觉软。遂止针不进。曰:风轮动。是肝虚有风。目珠软。是神水不固。辞以不治。病者恻然曰。予得遇龙树。许可复明。今辞不治,则终为长夜之人也。免慰之曰。汝姑服药。俟元气充足,方可用针。后闻一医不辨而与针治。翳韧不能拨下。终属无功。胡似不针之为上也。

又治楚商马化龙。患内障三月。色含淡绿。白珠红赤而头痛。究其根。是舟中露卧。脑受风邪而成。因其翳色低。不欲与针。复思本风而致。青绿有之,且证未久。犹为可治。遂先与疏风。次与清肝。头痛止目赤退。然后针之,其翳难落。稍用力始开。内泛黄绿沙于风轮。似属难愈。
服补肾养正药两月。翳色变正。再拨而明。

又陈彦锡夫人内障。何宇昭内障。李能九内障。陈顺源内障。俱年远一拨即明。但服磁朱消翳药。后之调治各异。彦锡夫人多郁不舒。散结养神为主。字昭肥白多痰。理脾渗湿养神为主。能九劳心沉默。宣达补血养神为主。顺源善饮性暴。开封时风轮红紫。瞳神散阔。视物反不若针时明了,此火盛燔灼。瞳神散漫。平肝降火敛神为主。凡此不能枚举。总在临证变通。非执成见之可获全功也。

又治赵妪内障。进针一拨。浆泛风轮全白。两目皆然。服消翳药。一月后能视,此属包浆内障。与圆翳似同而别。并识以晓未经历者。

目痛

目痛有二。一谓目 白眼痛。一谓目珠黑眼痛。盖目 白眼痛属阳,故昼则疼甚。点苦寒药则效。经所谓白眼赤脉法于阳是也。目珠黑眼痛属阴,故夜则疼甚。点苦寒药反剧。经所谓瞳子黑眼法于阴故也。
楼全善云。夏枯草散。治目珠痛。至夜则疼甚者神效。血热。本方加当归、芍药。虚人。四物汤生地羌活香附。下咽则疼减。风热瞳痛甚。泻青丸、洗肝散选用。

白眼痛多有赤脉。若恶寒脉浮为在表。选奇汤。脉实有力。大府闭为在里。泻青丸加薄荷甘草,亦有不肿不红。但沙涩昏痛者。 乃脾肺气分隐伏之湿热。秋天多有此患,故俗谓之稻芒赤。泻青丸加黄耆、甘草。

天行赤热证目赤痛,或睥肿头重。怕热羞明。涕泪交流。里巷老幼相传。治法前后不可镰洗。
只用童子小便煎黄连温洗。日三五遍。更用宣胡二连、白矾雄黄。共研细调。汁点大 。通其恶泪,其痛立止。先服洗心散一剂。次用洗肝散一二服,此证只气候瘴毒之染。全属外因。虽有赤丝乱脉。赤肿痛甚。终不伤损瞳神也。二七日不愈,必犯本虚之故防变他证。

暴露赤眼证

此证与天行赤热眼同,而天行能传染,此但患一人,而无传染。天行虽痛肿而无翳,此则痛而生翳。为不同耳。切不可镰洗,亦不可用补。先宜酒煎散发散。次与大黄当归散疏通血气。洗以黄连、当归、赤芍滚汤泡。乘热熏洗。冷即再温。日三五次。

暴风客热证

卒然而发,其证白仁壅起。包小乌睛。疼痛难开,此肺经受毒风不散。热攻眼中。致令白睛浮肿。虽有肿胀。治亦易退。非若肿胀如杯之比。宜服泻肺汤。肿湿甚者。稍加麻黄三四分。赤肿甚者。加黄连半钱。生地黄一钱。

火胀大头证

目赤痛而头目浮肿。夏月多有此患。有湿热风热。湿热多泪而睥烂。风热多胀痛而憎寒。普济消毒饮随证加减。若失治则血滞于内。虽得肿消,而目必变也。

羞明怕热证

热亮之处,则目痛涩。畏避不能开。火郁于上也。病在心肝脾三经。火燥血热。偏在阳分。盖己之精光弱而不能敌彼之光者。生料六味丸换生地去山萸。加决明、羌活、芩、连。
若风气攻注。眵泪羞明。密蒙花散。风痛日久。渐变作火而羞明畏热。头目胀痛。若以风药与之则火愈炽,此风火相煽。选奇汤倍加葱白。怕热皆有余证。羞明有不足证。患久不已,此风从火化也。还睛丸。若目不赤痛而羞明者,乃血不足。胆汁少也。神效黄耆汤。今人皆称怕日羞明。俗传音近之误。

睑硬睛疼证

不论有障无障。但或头痛者尤急。乃风热痰火,及头风夹攻。血滞于睥内所致。
先用香油调姜粉擦之。稍软翻睥开导。若坚硬之甚,其胀日高。虽治不退不软,此头风欲成毒也。
石膏散加羌活、全蝎。不应,用通肝散。若有障膜。绛雪膏、石燕丹选用。

赤热如邪证

眼不赤不疼。乍痛如神祟者。阴阳升降不和。气血偏胜相攻使然,或有血虚者。
下午痛。大黄当归散,或有气虚火旺者。上昼痛甚。助阳和血汤。
气眼痛 才怒气则目疼。肝火过旺也。石决明、草决明、楮实、香附、木贼、甘草、川芎蝉蜕等为末。清茶调下。

珠痛如针证

病属心经实火。若蓦然一二处如针刺。目虽不赤,亦是心经流火。宜洗心散。
然此证多有体疲目劳。营气不上潮于目而如针刺之痛者,宜养其营。若降火则殆矣!热结膀胱证

目病小便不通利而头疼寒热者方是。若小便清利者非也。宜先利其水。后治其目。五苓散车前滑石之类。血热。导赤散益元散

肝风目暗证

肝肾虚热。生风疼痛。举发无时。眼睛坠疼。颇有赤涩泪出。眼前多花发。一物如见两般。白蒺散、还睛丸选用。

大小雷头风证

不论偏正。但头痛倏疾而来。疼至极而不可忍。身热头旋。恶心呕吐。目痛便秘。若失治。祸变不测。目必损坏。轻则○ 凸。重则结白如珠而变内障。清震汤

左右偏头风证

久则左发损左目。右发损右目。有左损反攻右。右损反攻左而二目俱损者。
若外有赤痛泪热等病,则外证生。若内有昏眇眩晕等病,则内证生矣!痛从内起止于脑,则攻害迟。痛从脑起止于内,则攻害速。若痛从中发,及眉梁内上星中发者。两目俱害也。从头风例治之。

阳邪风证

额板眉棱骨痛也。发则多于六阳用事之时。元气弱者,则有内证之患。若兼火者,则有证外之病。选奇汤、清空膏、还睛丸选用。

阴邪风证

脑后枕骨痛也。多发于六阴用事之时。发则虚晕耳鸣。久而不治。内障成矣!三因芎辛汤。

巅顶风证

顶骨内痛极如锤如钻也。夹痰湿者。每痛多眩晕。若痛连及目珠而胀急瘀赤者。
外证之恶候。若昏眇则内证成矣!外证用羌活胜风汤。内证冲和养胃汤。痰湿。礞石滚痰丸。

卒脑风证

太阳内如槌似钻而痛也。若痛及目珠。珠外有赤脂纵贯及瘀滞者。外证之恶候也。
若珠不赤痛。自觉视如云遮雾障渐渐昏眇者。内证成矣!治法如巅顶风证。急早治之。以免后虑。

游风证

头风痛无常位。一饭之顷。游易数遍。若痛缓而珠赤,必变外障。痛甚而肿胀紧急者,必有瘀滞之患。久而失治。不赤痛而昏眇者。内证成矣!

邪风证

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病。内经所谓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是也。发则头痛目亦病。
目病头亦痛。轻则一年数发。重则连绵不已。先用羌活胜风汤。次与还睛丸。目中常若风吹状者。
此火气内伏。阳气不行于外也。大追风散。若无赤痛而止内胀昏眇者。内证成矣!

目赤

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二曰火盛。三曰燥邪伤肝。戴复庵云:赤眼有三。有气毒。
有热壅。有时眼。无非血壅肝经所致。属表者。羌活胜风汤。属里者。泻肝散等药。赤久生翳膜者。春雪膏、蕤仁膏选用。并用碧云散吹鼻。目赤肿。足寒者,必用时时温洗其足。并详赤脉处属何经治之。王节斋云。眼赤肿痛。古方用药。内外不同。在内汤散。用苦寒辛凉之药以泻火。
在外点洗。用辛热辛凉之药以散邪,故点药莫要于冰片,而冰片大辛大热。因其性辛甚,故借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热气。世俗不知冰片为劫药。误认为寒。常用点药。遂致积热入目。昏暗障翳。又不知忌寒凉而妄将寒凉冷药挹洗。常致昏暗者。比比皆是。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暖药暖脾则肝益甚。惟于平和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一举两得。经云:木得桂而枯。更以芍药制之。散热存阴之捷法也。人乳点眼。久病昏暗极效。
以乳与血液同源。目得血而能视也。凡赤而肿痛者,当散湿热。赤而干痛者,当散火毒。赤而多泪者,当散风邪。赤而不痛者,当利小便。先左赤而传右者,为风热挟火。散风为主。勿兼凉药。凉能郁火也。先右赤而传左者。痰湿挟热。泻火药中,必兼风药。风能胜湿也。凡赤甚肿痛。于上睥开出恶血,则不伤珠。

瘀血灌睛证

此证为病最毒。若人偏执己见。不用开镰者,其目必坏。初起不过红赤。次后紫胀,及后则白珠皆胀起。在睥则肿胀如杯。在珠则白轮涌起。失治必有青黄牒出○ 凸之祸。
凡见白珠赤紫。睥肿虬筋紫胀。传点不退,必有瘀滞在内。可翻睥内视之。若睥内色晕。泛浮椒疮,或粟疮者,皆用导之。导后服宣明丸。

血灌瞳神证

因毒血灌入金井瞳神水内也。清浊相混。时痛涩。红光满目。 如隔绢。看物若烟雾中,此证有三。者肝肾血热灌入瞳神者,多一眼先患。后相牵俱损。最难得退。有撞损血灌入者。虽甚而退速。有针内障。失手拨着黄仁。瘀血灌入者。三证治法颇同。用大黄当归散。
有翳退翳。活法治之。

赤脉贯睛证

不论粗细多少。但贯到风轮。经过瞳外接连气轮者。最不易治。细者稍轻。粗者尤重。贯过者有变证。丝粗及有傍丝虬乱者有变证。凡各障外有此等脉罩者。虽在易退之证。
亦退迟也。贯虽未连,而侵入风轮,皆不易退。起于大 者。心之实火也。宜洗心散。筋脉大者。
用小锋针挑拨。起于小 者。心之虚火也。宜导赤散。不必挑。又有暴横嗜酒之人。赤脉灌睛。乃生相也。不在此例。

赤丝乱脉证

病生在气轮白珠上。有丝脉纵横,或稀密粗细不等。有痛不痛。有泪无泪。羞明不羞明。但常常如是。久而不愈也。非若天行客风暴壅。赤脉贯睛之比。当验其大脉从何部分而来,或穿连其位,即别其所患在何经络以治之。治外者。细脉易退。大脉虬紫者。退迟,必须耐久去尽。庶无再来之患。不然。他日犯禁,其病复发。凡丝脉沿到风轮上者。病最重而能变。凡见丝脉虬紫。内服外点。点时细缩。不点即胀。久久亦然,及因而激动病变者。珠虽不紫。睥虽不肿,亦有积滞在络中幽深之处。揭开上睥深处看之,其内必有不平之色在焉。略略导之。不可过。过则有伤真血。水亏膏涩。目力昏弱之患。点以石燕丹。服用大黄当归散、酒煎散之类。

白睛黄赤证

人有白睛渐渐黄赤者,皆为酒毒。脾经湿伤。肝胆邪火上溢肺经故也。五苓散加茵陈。甚则黄连解毒加山栀胆草

目青

目之白睛变青蓝色者。病在至急。盖气轮本白。被郁邪蒸逼。走散珠中膏汁。游出在气轮之内,故色变青蓝。瞳神必有大小之患。羌活除翳汤去麻黄、川椒、薄荷、荆芥。加升麻川连、甘草、桔梗。然当各因其病而治其本,如头风者。风邪也。因毒者。毒瓦斯所攻也。余仿此。

目肿胀

肿胀如杯证

水火之邪。传脾土而为炎燥之病,其珠必疼,而睥方急硬。若暴风客邪作肿者。
必然泪多而珠疼稍缓。然风热外感。治之易愈。若水火内自攻击。重则疼滞闭塞。血灌睛中,而变证不测矣!轻则敷治而退。重则必须开导。敷治不退。开导不消。消而复发。痛连头脑,而肿愈高睥愈实者,此风热欲成毒也。洗肝散、龙胆饮选用。胀有胞胀珠胀不同。胞胀多属湿胜。治其湿热为主。珠胀多属火yin。治当去火为先,故治珠胀。虽挟风邪。不宜轻用麻黄、木贼之类。恐有乌珠胀裂之患。不可不慎。

形如虾座证

有半边胀起者。有通珠俱被胀起盖定乌珠者。又有大 内近鼻柱处。胀出一片。
如皮如肉。状似袋者,乃血胀从额中落来。不可割。为血英。在此处误割者,为漏为瞽。不可不辨。急宜开导。血渐去而皮渐缩。小 胀出如袋者亦然。在肺部是重。久则移传于肝,而风轮有害也。宣明丸。

状如鱼脬

气轮努胀。不紫不赤。状如鱼脬。乃气分之证。金火相搏所致。不用镰导。惟以清凉自消。泻肺汤。若有微红及赤脉者,略略于上睥开之。若头痛泪热,及内燥而赤脉多者。防有变证。宜早导之。庶无后患。

鹘眼凝睛证

此骤然而起。五脏皆受热毒。致五轮壅起。头疼面赤。目胀不能转动。若鹘之睛。乃三焦阳邪亢极之害。先用香油调姜粉汁。于额脸项上摩擦。急服酒煎散。覆盖出汗,其眼即活动,而用灯火烧断风路,其迎香太阳两睥上星等要隘处。并举而劫治之,此证多是小儿急惊。大人少有此患。

因风成毒证

初发时乃头风湿热。瘀血灌睛。睑硬睛疼等病。失于早治,或治不得其法。遂至邪盛。搏夹成毒。睥与珠胀出如拳。连珠带脑。痛不可当。先从乌珠烂起。后烂气轮。有烂沿上下睑并脑,及颧上肉尽空而死。若患头疼肿胀珠凸等证。治退复发。再治再发。痛胀如前者,即成此患。若已成者。虽治之胀少退。痛少止。决又发。发时再治。至于数四。终当一发。不复退矣!惟初起时。急用石膏散加羌活、细辛、川芎、薄荷、赤芍。若至珠烂。治无及矣!

旋胪泛起证

气轮自平。水轮自明。惟风轮泛起也,或半边泛起者,亦因半边火盛。火郁风轮,故随火胀起。服用凉膈散。点用石燕丹。非旋螺突起。已成证而顶尖俱凸。不可医治之比也。

旋螺突起证

乌珠高而绽起如螺。为肝热盛,必有瘀血。急宜石燕丹、绛雪膏点之,或调鳝血点尖处。若年久须用锋针对瞳神量浅深横入。放出恶水。纸封避风。忌口数日。先服守真双解散。后以六味丸加知、柏急救少阴伏匿之邪。若初起失于正治之法,则瘀虽退而气定。膏不复平矣!

神珠自胀证

此阴峻利害之证。因五脏毒风所蕴。热极充服。与旋螺突起不同。初起麻木疼痛泪出,其势莫测。急投大黄当归散。宜退五脏热毒。捣葱、艾熨五轮之突起。洗以白芷、细辛、麻黄、防风、羌活。未可与点,或突起高寸许者。须锋针针出恶水。疼方得止。

珠突出眶证

此乌珠忽然突出眶也。与鹘眼证因滞而漫漫胀出者不同。有因精华衰败。痒极揩擦而出者,其人不久必死。有酒醉怒甚,及呕吐极而绽出者。有因患火证热盛。关格亢极而胀出者。有因打扑而出者。凡此虽离两睑而脉皮未断者。乘热捺入。虽入。脉络损动。终是光损。须用清凉膏。若突出阁在睑中而含者易入。光不损。若离睑。脉络皮俱断者不救。


目痒

目痒因风寒者。姜粉和白蜜点之。风热。四生散,或黄耆、防风、蒺藜、羌活、蝉蜕、黄芩、甘草之类。因火者。于赤痛条求降火之剂。因血虚而痒者。四物汤加羌、防、蒺藜、黄耆。

痒若虫行证

乃痒不可忍。非若常时之小痒也。为病不一,如有障无障,皆有痒极之患。病源非一。有风邪之痒。有血虚气动之痒。有虚火入络邪气行动之痒。有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而痒。大凡有病之目不治,不治而自作痒者。痒一番则病重一番。若医治后而作痒。病必去速。
若痒极难当自觉低陷者。命亦不久。急宜温补。庶或可图。若痒而泪多者。血虚夹火。大抵痒属虚火。治宜姜粉、枯矾硼砂。津唾调如米大。时将一丸纳大 ,及盐汤蒸洗。不应。于大小旁去一韭叶许。各灸七壮,其痒立止,如睛黑翳如珠等证作痒。俱可用灸。但痛甚者,皆属实火。不可误用艾灼。反增其剧也。

外障

外障在睛外遮暗。凡赤脉翳。初起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脑项痛。治宜温之散之。赤脉翳初从下而上,或从内 出外者,皆属阳明。以阳明主里,其证多热,或便实是也。治宜寒之下之。赤脉翳初从外 入内者属少阳。以少阳主半表半里。治宜和之解之。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气盛而发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宜发散而去之。若反疏利,则邪气内陷。为翳益深。邪气未定。谓之热翳而浮。邪气已定。谓之冰翳而沉。邪气牢而深者。谓之陷翳。当以 发之物。使其邪气再动。翳膜乃浮。佐之以退翳之药自去。病久者不能速效。以岁月除之。新翳。东垣羌活除翳汤。有热。万应蝉花散犀角、白蒺藜、木贼。 发陷翳。用保命集羊角散。翳尽。至其年月日期复发者。有留积也。皂荚丸。

倪仲贤云:风热不制之病曰翳,如云雾,如丝缕,如秤星,或一二点。多至数十点,如螺盖。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服寒凉药过多。脾胃受伤。生气不能上升。以渐而致也。羌活胜风汤专主风热去翳。自内 而出者加蔓荆。自锐 而入者加胆草、 本。自上而下者加黄连倍柴胡。自下而上者加木通。热甚者。兼用治湿热之药。搐鼻碧云散。大抵如开锅法。搐之随效。然力少而锐。宜不时用之。去星。用阿魏搐鼻法。又论奇经客邪之病。经曰: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疼从内 始,故阳跷受邪者。内 即赤。生脉如缕缕俗。呼攀睛是也。拨云退翳丸、万应蝉花散选用。外用点药,如春雪膏、蕤仁膏专祛风热暴翳,如去老翳,则以石燕丹、绛雪膏、熊胆膏选用。若宿翳冰凝者,当以照水丹。蝎附散助之。

石顽曰:外障诸证虽殊。究其本。不出风火湿热内蕴,故必以涤热消翳为务。然初起者。但于除风热药中。略兼消翳,其翳自去。若去宿障。自当专力攻翳。但必兼助脾胃行其药力。始克有济。谛观外障内治之药虽多。咸以神消散、皂荚丸二方为主。外治之药不一。莫如石燕丹为最。
今之专于此者。能识斯意。守是法而行之,亦可以为中工矣!

血翳包睛证

此乃心经发热。肝虚受邪。致令眼赤肿痛泪出。常时举发。久则赤筋结浓。遮满乌睛。服泻心火破血凉肝之剂。痛时用破血药。兼硝、黄下之。

红霞映日证

眼赤涩肿痛年深。有红翳于乌睛上。浓泪如红霞映日之状。乃肝膈风热上攻所致。治宜去风散血清凉之剂。

黄膜上冲证

在风轮下际。神膏之内。有翳色黄。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
点药可去,此在膏内邪热蒸起。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此经络阻塞极甚。三焦关格。火土邪实,故大便秘。小便涩,而热蒸膏内作脓也。失治者。有○ 凸之患。神消散、皂荚丸选用。诸外障。俱可用石燕丹吹之。绛雪膏点之。碧云散搐之。

黄膜下垂证

此脾胃热结。血凝气滞。膏脂窒塞,故生是证。发歇无时。痛涩泪出。渐生黄膜下垂。发则膜长遮满瞳神。甚至满目皆黄。不辨人物。治宜蝉花散加石膏、胆草、大黄。点以石燕丹。有泪者退易。无泪者退迟。浓者宜挑剪。

赤膜下垂证

初起甚薄。次后甚大。有赤脉贯白轮而下。乌珠上半边近白际起障一片。仍有赤丝牵绊。障大丝粗。虬赤泪涩。珠疼头痛者。病急而有变。丝细少。色微赤。珠不疼。头不痛者。缓而未变,或于障边丝下。仍起星数点,此星亦是凝脂之类,皆火内滞之患,其病尚轻。盖无形之火。潜入膏内,故作是疾。非比有形血热之重也。若障上有丝,及星生于丝梢,皆是退迟之病。翳薄细。丝赤不甚者。只用善逐之。甚者不得已而开导之。若贯过瞳神者。不问粗细联断皆退迟,此湿热在脑。幽隐之火深潜在络。一有触动,则其患迸发。轻者消散。重者开导,此定法也。内服神消散去二蜕。加皂荚、石决明。外点绛雪膏。次用皂荚丸。

凝脂翳

在风轮上。有点初起如星色白。中有○ 如针刺伤。后渐长大。变为黄色。○ 亦渐大为窟者。有初起便带鹅黄色,或初起便成一片如障。又于障内变出一块如黄脂者,或先有痕○后变出凝脂一片者。所变不一。祸则一端。大法不问星障。但起时能大色黄。善变速长者,即此证也。甚则为窟为漏。为蟹睛。内溃精膏。外为枯凸,或气极有声。爆出稠水而破者,此皆郁遏之极。蒸烁肝胆二络。不过旬日。损及瞳神。若四围见有瘀滞者。因血阻道路。清汁不得升运之故。若四围不见瘀赤者,其内络深处,必有阻滞之故,此证当急用神消散、皂荚丸。晓夜治之。若迟待长大蔽满乌珠。虽救得珠完。珠上必有白障。终身不得脱。凡有此证。但是头疼珠痛。二便燥涩,即是急之极甚。若二便通畅。祸为稍缓。

花翳白陷证

因火燥络内,而膏液蒸伤。凝脂从白轮之际生来。四围高。中间低,此金克木之祸也,或就于脂内下边起一片黄膜,此二证夹攻尤急,亦有上下生起。名顺逆障,此火土郁之祸也,亦有细条如翳,或细颗如星。四散生起。长大牵连,此木火祸也。以上三者,必有所滞。轻则清凉之。重则开导之。若漫及瞳神。不甚浓重者。速救亦可挽回。但终不得如旧。止可救其○凸而已。龙胆饮去黄连。加赤芍药。

蟹睛证

真珠膏损。凝脂翳破坏风轮。神膏绽出。黑颗小如蟹睛。大则如黑豆。甚则损及瞳神。至极则青黄凸出者,此证与黑翳如珠。状类而治不同。夫黑翳如珠。源从膏内生起,此因破而出。中挟虚火。所以时时奇痒,或时掣痛酸涩。古法用小锋针。针出恶水。流尽即平。以炉甘石散。不用脑、麝点之。内服防风泻肝散。次用六味丸加蒺藜、车前调之。然终未免瘢靥之患。

斑脂翳证

其色白中带青黑,或焦黄微细。有细细赤丝绊者,则有病发之患。结在风轮边傍。
大则掩及瞳神。虽有神手,不能除去。治者但可定其不垂不发,亦须神消散、皂荚丸、石燕丹、绛雪膏内外夹攻。得气血定久。瘢结牢固。庶不再发。若治不固,或即纵犯,则斑迹发出细水泡。
时起时隐。甚则发出大泡。起而不隐。又甚则于本处作痛,或随丝生障,或蟹睛再出矣!

黄油证

生于气轮。状如脂而淡黄浮嫩。乃金受土之湿热也。不肿不疼。目亦不昏,故人不求治。略有目疾发作,则为他病之端。揭开上脾。气轮上有黄油者。是湿热从脑而下。先宜开导上睥,即与神消散、皂荚丸之类。有头风证者。石膏散兼皂荚丸。若疠风目上有此者最重。当从疠风证治。

状如悬胆证

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如悬胆。盖胆有瘀热。肝胆膏损。变证急来之候。若眼带细细赤脉紫胀者最急。头疼者尤恶。内必有滞。急向四围寻其滞而导之。庶免损坏之患。服用石膏散、皂荚丸。点以石燕丹。
玉粒分经 生于气轮者。燥热为重。生于睥者。湿热为重,其形圆小而颗坚。淡黄如白肉色。
初起不疼。治亦易退,亦有轻而自愈者。若恣酒色。嗜辛热。多忿怒,及久而不治因而积久者,则变坚大而疼,或变大而低溃,如烂疮相似者尚轻。宜神消散去二蜕。加皂荚、石决明。燥热。
苍术加当归、杏仁。若复不知禁忌,且犯戒者,则烂深而变为漏矣!不可误认为粟疮。
银星独见 乌珠上有星。独自生也。盖人之患星者。由火在阴分而生,故不能大。若能长大者,必是各障之初起也,即如凝脂一证。初起白颗。小而圆嫩。俨然一星。不出一二日间。渐渐长大。因而触犯。遂至损目。若误认为星,则谬矣!大凡见珠上有星一二颗。散而各自生。至二三日。看之不大者方是。若七日而退者。火数尽也。若连萃贯串相生,及能大者,皆非是也。凡星见青色者为风,其人必头痛。蝉花散去苍术。加白蒺藜、谷精草。并用碧云散。祛风为主。星久不退。恐其成翳。
阿魏搐鼻法。每夜搐之。星见陷下者,或小点乱生者,为肾虚,其人必因梦泄,或房劳之故。宜生料六味丸加谷精草、白蒺藜、车前子。凡去星之药。非谷精不应也。

聚开障证

其障或圆或缺,或浓或薄,或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聚散不一。来去无时,或月数发,或年数发。乃脑有湿热之故。大约治法。不出镇心火。散瘀血。
消痰饮。逐湿热而已。

聚星障证

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或联缀,或团聚,或散漫,或顿起,或渐生。
初起者易治。生定者退迟。白者轻。黄者重。聚生而能大作一块者。有凝脂之变。联缀四散。傍风轮白际而起。变大而接连者。花翳白陷也。若兼赤脉绊者,或星翳生于丝尽头者退迟,此证多由痰火之患。能保养者庶几。斫丧犯戒者。变证生焉。先服羚羊角散。后服补肾丸

垂帘障证

生于风轮。从上而下。证有数般。缓急各异。一 肉初生。一偃月侵睛。一赤膜下垂。治各不同,此只白障漫生。自上而下。为混障。间有微红。因其触犯。搏动其火。方有变证,其病从上而下。本当言顺。何以逆称。盖指火而言。火本炎上。今反下垂,是谓逆矣!生熟地黄丸、羚羊角汤选用。虚者,兼进补肾丸。

涌波翳证

障从轮外自下而上,故曰涌波。非黄膜上冲。从内向上急甚之比。白缓赤急,亦有激犯变出黄膜。宜凉膈散先去上冲。后以四物换生地、赤芍。加犀角、甘草、丹皮治之。

逆顺障证

白赤而胀,及丝脉赤乱。见于风轮际处。由白珠而来。粗细不等。周遭侵入黑睛。
障起昏涩者,即此证,必有瘀滞在内。滞于左则从左而来。滞于右则从右而来。宜先导去恶血。
后用皂荚丸、生熟地黄丸。点用石燕丹。若色浮嫩能大,或微黄者,乃花翳白陷也。若燥涩甚者,则下起一片。变为黄膜上冲。若头疼珠痛胀急者。病尤重而急。

阴阳翳证

乌珠上生二翳。俱白色。一中虚。一中实。两翳连串,如阴阳之图。若白中略带焦黄色,或有细细红丝绊者,皆不能尽去。内服蝉花散、皂荚丸。外点石燕丹、熊胆膏,此证非心坚耐久,不能得效。

玛瑙内伤证

其障如玛瑙之杂色。是虽生轮外。实是内伤。肝胆真气清液受伤。结成此翳。
皂荚丸、绛雪膏。久久耐心医治。方得减薄。终不能除尽也。

连珠外翳证

与聚星相似。盖聚星在可治之时,此则凝定之证。虽妙手久治。难免迹滞如冰瑕之患。

冰瑕翳证

或片或点。生于风轮之上。色白而薄,如冰上之瑕。时常泪出。眵满 蔽瞳神。
发歇往来。风轮有痕○ ,如凝脂聚星等证。初发点服不得尽去,或点片脑过多,皆为此证。与鱼鳞障不殊。虽治不能速去。内与六味丸加菟丝子、白蒺藜。外点石燕丹,必须坚守。久而方退。

圆翳外障证

薄而色白。大小不同。间有浓者,亦非堆积之比。又名遮睛障。以其光滑深沉。
病最难治。治与冰瑕翳证不殊。虽坚心久治,亦难免终身之患。

水晶障证

清莹见内。但高浓满珠者。看虽易治。得效最迟。乃初起膏伤时。内服寒凉太过。
外点冰片太多。致精液凝滞。结为此病。若傍斜细看,则白透睛瞳内。阴处与日中看,其形不同。治法须分新久。若有进退。红肿有泪。发歇未定。用石燕丹则眼泪带药流出,此翳必能渐退。若发年久。无进退红肿。纵有拨云坠翳圣药。终不能取效也。服药与冰瑕同。

风轮钉翳证

乃劳伤肝经所致,其证赤涩难开。病牵头脑。泪出羞明。钉翳日深。接引黄仁。
根深不移。治宜退热去风散血。头痛熨以葱、艾。外以琥珀龙脑朱砂玄明粉点之。避风戒房室。不痛者不治。

鱼鳞障证

色虽白而不光亮。状带欹斜,故号鱼鳞。乃气滞膏凝。结如凝脂。病已甚,不得已大用寒凉及多用冰片点者。往往结为此也。用青盐黄泥固济。煨熟研细。以羽毛蘸点。一日一次。内服退翳之药。

马蝗积证

两头尖薄。中间高浓。肉红色。若马蝗状。横卧于中。乃血分之病。久久方成。
难去易来。风疾人每多此患,必先用钩割。十去五六。方用杀伐之药则有功。然割须用烙其根处。
不尔,则朝去暮生。枉受痛楚。多有激邪之祸。外虽劫治。内须平治。不然。外虽平而内心发也。

肉攀睛证

多起于大 ,如膜如肉。渐侵风轮。甚则掩过瞳神。初起可点而退。久则坚韧难消,必用钩割。以针从上边 肉中道。挑起穿过。先揭起风轮边。后揭至大 边。钩定。沿割去。留则复长。过则伤 。适当为妥。若血出。用软纸蘸墨 之则止。 肉四沿虽粘。中则浮也。有用线穿挂割,亦能去之。但延缓为累。去后用点药消其根。内服和血清火之剂。

肺瘀证

由大 而起。贯过气轮,如皮筋横带风轮。甚则掩及瞳神。初起如薄薄黄脂,或赤脉数条。后渐大浓。赤者少。白者多。虽赤者,亦是白者所致。盖先有白而不忌火毒辛热,故伤血而赤,必须杀伐。用杀伐之法。一割即烙。见其再发。大抵眼科钩割一法。惟此最为得效。

鸡冠蚬肉二证

形色相类。经络相同。治亦一法。多生睥 之间。然后害及气轮,而遮掩于目。治须用割,亦用烙定方好。宜三黄丸芒硝噙化。外用绛雪膏去麝加阿魏点之,其目大 内有红肉一块,如鸡冠蚬肉者,乃心经血部之英华。若误割者。轻则损目。重则丧命。慎之。

鱼子石榴二证

经络不异。治法亦同,其状生肉一片,如榴子绽露于房。障满神珠。血部瘀实。目疾之恶证。治用割。割后见三光者可治。服用皂荚丸。点以绛雪膏。若三光瞑黑者。内必瞳神有损,不治。

轮上一颗如赤豆证

气轮有赤脉灌注。风轮上有颗积色红。内有瘀血之故。念宜开导。血渐通。颗亦渐消。然至此十有九损。若白珠上独有颗鲜血者,亦是瘀滞。上下无丝脉接贯者。吹点自消。若有贯接者,必络中有血灌来。向所来之处寻看。量轻重导之。

睛中一点似银星证

白点一颗,如星光滑。当睛中盖定。虽久不大。傍视瞳神在内。乃目痛时不忌房事,及服渗泄下焦寒凉之药过多。火虽退而肾络受伤所致。终身之患也。

五花障证

生于神珠之上。斑斑杂杂。盖五脏经络间之气俱伤。结为此疾,其色 斓驳杂不一。若中有一点黑色者,乃肾络气伤。虽治不能尽去,此状与斑脂翳。玛瑙内伤。形略相似。斑脂翳乃破而结成瘢痕不能去者。玛瑙内伤乃小而薄未掩瞳神之轻者,此则高浓显大。生在膏外可退,故不同耳。宜神消散、皂荚丸。并用点药。

混睛障证

有赤白二种。赤者畏赤脉外绊。白者畏光滑如苔。一种白睛光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塞难开,或时无事。不久亦发。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目如凝脂赤露,如横赤丝,此毒风积热所致也。宜服补肝调血之剂。血行则风自息。外用吹点则翳渐退。

黑翳如珠证

非蟹睛木疳之比。蟹睛因破流出,此则肝气有余。欲泛起之患,故从风轮际处发起。黑泡如珠。多寡不一,其火实盛者痛。虚缓者不痛。治法用小锋针。逐个横穿破其黑翳。
中有恶水。流出即平。挑后用炉甘石散去脑、麝点之。先服羚羊角饮子去五味加赤芍药。次用六味丸。后服补肾丸。设若不谙此法。服凉剂点凉药。鲜能奏效也。


内障

内障在睛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惟瞳神里有隐隐青白者。楼全善曰。内障先患一眼。次第相引。两目俱损者,皆有翳在黑睛内遮瞳子而然。今详通黑睛之脉者目系也。目系属足厥阴足太阴手少阴三经。盖此三经。脏腑中虚,则邪乘虚入。经中郁结。从目系入黑睛内为翳。龙木论所谓脑脂流下作翳者,即足太阳之邪也。所谓肝气冲上成翳者,即足厥阴之邪也。治法。以针言之,则当取三经之俞穴。以药言之,则当补中。疏通此三经郁结。使邪不入目系而愈。
倪仲贤云。心者五脏之专精。目者其窍也。又为肝之窍。肾主骨。骨之精为神水,故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乘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上循于目。四腑一衰,则精气尽败。邪火乘之。上为内障,此六腑病也。初起时视觉微昏。常见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绿。次则视歧。睹一成二。神水淡白。可与冲和养胃汤、益气聪明汤。有热。兼服黄连羊肝丸。久则不睹。神水纯白。永为废疾也。
内障小 青白翳。大 亦微显白翳。脑痛。瞳子散大。上热恶热。大便涩难。遇热暖处。头疼睛胀。日没后天阴暗则昏。六味丸加麦冬、五味。

石顽曰:内障诸证,其翳皆生于乌珠里面,故宜金针拨之。拨后用滋养之剂以助其光,如六味丸、磁朱丸之类。气虚者佐以八珍汤、神效黄耆汤。若翳嫩不可拨者。只与用药。治法纵各不同。大意不出乎皂荚丸、生熟地黄丸,其间虚实寒热。轻重随证出入。活法在心。非笔可尽。有肚肾阴虚。绝无翳膜者。惟宜滋养真阴。切勿误与消翳等药也。有偏正头风。久而生翳。以蛇蜕炙脆为末。每服一钱。黑豆炒香淋酒一盏。入葱白三茎。同煎去葱。和滓日服效。
青风内障证

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思。忧郁忿恚。用意太过者。每有此患。然无头风痰气夹攻者,则无此证。病至此危在旦夕。急用羚羊角汤。
绿风内障证

瞳神浊而不清,其色如黄云之笼翠岫。似蓝靛之合藤黄。乃青风变重之证。久则变为黄风。虽曰头风所致,亦由痰湿所攻。火郁忧思忿怒之故,此病初患,则头旋两额角相牵。
瞳神连鼻内皆痛,或时红白花起,或先后而发,或两眼同发。肝受热则先左。肺受热则先右。肝肺同病则齐发。羚羊角散。
黑风内障证

与绿风相似。但时时黑花起。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宜先与去风热药三四剂。
如荆、防、羌活、木贼、蒺藜、甘菊之类。后用补肾磁石丸。
黄风内障证

瞳神已大,而色昏浊为黄也。病至此十无一人可救。
银风内障证

瞳神大成一片。雪白如银,其病头风痰火人偏于气忿怒郁不得舒而伤真气,此乃痼疾。金丹不能返光也。
丝风内障证

视瞳神内隐隐然。若有一丝横经,或斜经于内。自视全物亦如有碎路者,乃络为风攻。郁遏真气,故视亦光华有损。宜六味丸加细辛、白蒺藜。间与皂荚丸。延久变重。内证笃矣!乌风内障

色昏浊晕滞气,如暮雨中之浓烟重雾。风痰人嗜欲太多。败血伤精。肾络损而胆汁亏。真气耗而神光坠矣!偃月内障证

瞳神内上半边。有隐隐白气一湾,如新月覆垂而下。乃内障欲成之候。成则为如银翳。脑漏人及脑有风寒。阴气怫郁者患之。先与芎辛汤。后与消内障丸剂,此与偃月侵睛。
在轮膜中来者不同。

仰月内障证

瞳神下半边。有白气隐隐一湾,如新月仰而从下向上也。久而变满。为如银内障。乃水不足。木失培养。金反有余,故津液亏。乃火气郁滞于络而为病也。补肾丸、补肾磁石丸等选用。

如银内障证

瞳神内白色如银。轻则一点白亮如星。重则瞳神皆白。一名圆翳。有仰月偃月变重为圆者。有一点从中起而渐变大失明者,乃湿冷在脑。郁滞伤气,故阳光为其闭塞而不得发现也。非银风内障已散大而不可复收之比。血气未衰者拨治之。先服羚羊补肝散。次用补肾丸。庶有复明之理。

如金内障证

瞳神不大不小。只是黄而明莹。乃湿热伤元气。因而痰湿阴火攻激,故色变易。
非若黄风之散大不可治者。神消散、皂荚丸、羚羊角补肝散主之。

绿映瞳神证

瞳神乍看无异。久之专精熟视。乃见其深处隐隐绿色。自视亦渐觉昏眇。病甚始觉深绿。盖痰火湿热害及清纯之气也。先服黄连羊肝丸。后与补肾磁石丸、皂荚丸之类。久而不治。为如金青盲等证,其目映红光处。看瞳神有绿色,而彼自视不昏者,乃红光烁于瞳神。照映之故。不可误认为绿风,此但觉昏眇而瞳神绿色。明处暗处。看之皆同。气浊不清者。是此证也。

云雾移睛

自见如蝇飞花堕。旌旆条环。空中撩乱,或青黄黑白。仰视则上。俯则下也。
乃络间津液耗涩。郁滞清纯之气而然,其原皆属胆肾。黑者胆肾自病。补肾磁石丸,或白或黄者。
因痰火伤肺脾清纯之气也。皂荚丸。

圆翳内障

黑睛上一点圆。初患之时。但见蝇飞蚁垂。薄烟轻雾。先患一眼。次第相牵。
若油点浮水中。日中看之差小。阴处看之则大,或明或暗。视物不明。医者不晓。以冷药治之。
转见黑花,此因肝肾俱虚而得。先与皂荚丸合生熟地黄丸。次与羚羊补肝散、补肾丸。

冰翳内障证

如冰冻坚实。傍观透于瞳神内。阴处及日中看之,其形一同。疼而泪出,此因胆热攻脑而然也。皂荚丸合生熟地黄丸。
滑翳内障证

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绕瞳神。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涩翳内障证

微如赤色,或聚或开,而傍微光。瞳神上有凝脂色。时复涩痛而无泪出。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散翳内障证

形如鳞点。乍青乍白,或睑下起粟子而烂。日夜痛楚。瞳神最疼。常下热泪。
或生散翳。形如烂绵。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浮翳内障证

上如冰光。白色环绕瞳神。初生目小 头至黑珠上细看方见。不痒不疼。无血色相混。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沉翳内障证

白藏在黑水下。向日细视方见,或两眼相传疼痛,则早轻夜重。间或出泪。皂荚丸、生熟地黄丸。右圆翳以下七证。虽有治法。然皆难于奏效。惟金针拨之为善。

偃月侵睛证

风轮上半。气轮交际。隐隐白片。薄薄盖下,其色粉青。从膜中而来。为害最迟。
每每忽之。乃脑有风湿郁滞。火激脑脂滴下而成。羚羊补肝散。

剑脊翳证

亦名横翳。色白或如糙米色者,或微带焦黄色者。但状如剑脊。中高边薄。有似锋芒。横于风轮之外。浓薄不等。浓者虽露上下风轮,而瞳神被掩。视亦不见。薄者瞳神终是被掩。视亦昏 。纵色嫩根浮者,亦有瘢痕。若微微红丝罩绊者。尤为难退。非需之岁月,必无功耳。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枣花障证

薄甚而白。起于风轮。从白膜之内。四围环布而来。虽有枣花锯齿之说。实无正形。
初患时。微有头旋眼黑。时时痒痛。凡性躁急及患痰火伤酒湿热之人。多有此证。久则始有目急干涩。昏花不爽之病。犯而不戒,则瞳神细小。火入血分。昏泪赤痛者,亦在变证例。宜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白翳黄心证

四边皆白。中心一点黄。大小 头微赤。时下涩泪。团团在黑珠上。乃脾肺相传。停留风热。皂荚丸合生熟地黄丸。

黑花翳证

又名黑水凝翳。初患时头旋眼涩见花黄黑不定,其翳凝结青色。大小 头涩。频频下泪。口苦不喜饮食。盖肝受风寒所致。羚羊角散、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五风变成内障证

初患时。头旋偏肿。痛甚,或一目先患,或因呕吐双目并暗。瞳神结白如霜。却无泪出。乃毒风脑热所致。先与除风汤。次用皂荚丸、生熟地黄丸。

瞳神散大

瞳神散大者。风热所为也。火性散。挟风益炽。神光怯弱不能支,亦随而散漫。犹风起而水波也,亦有过服辛散而致者。治宜苦宜酸宜凉,如四物去川芎。加芩、连、甘草、五味,或六味丸加五味、石决明。大忌辛热。当泻木火之邪。饮食中常如此理。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能损胃气也。药中不可用茺蔚、青葙、川芎、蔓荆之类。以味辛反助火也。当归味亦辛甘,而不去者。
以其和血之圣药也。又有瞳神散大而风轮反窄。甚则一周如线者,乃邪热郁蒸。风湿攻激。以致神膏走散。若初起收放不常者易敛。缓则气定膏散。不可复收。未起内障。止是散大者。直收瞳神,而光自生。散大而有内障起者。于收瞳神药内量加攻内障药,如补肾磁石丸、补肾丸、千金磁朱丸之类。大抵瞳神散大。因头风攻痛者多。乃水中伏火之发。最难收敛,如他证伤寒疟疾痰火等热邪。蒸坏神膏。内障来迟,而收亦易敛。若风攻则内障即来,且难收敛,而光亦损耳,亦有常人因劳役,或触热而偶然瞳神觉大者。勿误呼为散大也。

瞳神紧小

瞳神渐渐细小如簪脚,或如芥子。又有神水外围。相类虫蚀。渐觉 臊羞涩。视尚有光。极难调理。早治可以挽住。经久则难。因病目不忌yin欲。相火强搏肾水。肝肾俱伤。元气衰弱,不能升运精汁。以滋于胆。胆中之精有亏。所输亦乏,故瞳神亦日渐耗损。甚则陷没俱无,而终身疾矣!治当抑阳缓阴。先与黄连羊肝丸数服。次与六味地黄丸换生地加二冬。兼进滋肾丸。不应。
加熊胆,亦有头风热证攻走。蒸干津液而细小者,皆宜乘初早救。以免噬脐之悔也。

瞳神欹侧

瞳神欹侧。谓瞳神歪斜,或如杏仁核。三角半月,此肝肾灼烁。水槁火炎而耗损瞳神。宜六味丸加蒺藜、当归及清火药。若轮破损。神膏流绽而欹侧者。瞳神将尽矣!急宜补肾。若轮外有蟹睛者。蟹睛虽平。瞳神不得复圆。外有脂翳。终身不脱。

目昏

经曰:肝虚则目KT KT 无所见。又曰: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坐而欲起。目KT KT 无所见。又曰:少阴所谓起则目KT KT无所见者。阴内夺,故目KT KT 无所见也,此目疾而犯房劳所致。大率于房劳后尤甚。夜光椒红丸。倪仲贤云。经曰:足厥阴肝主目。在志为怒。怒甚伤肝。伤脾胃,则气不聚。伤肝则神水散。神水亦气聚也,其证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初但昏如云雾中行。渐觉空中有黑花。又渐则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盖其神水渐散。散而又散。终则尽散也,此病勿作痰治。
但当养肝肾阴血。然必积以岁月。无饥饱劳役。七情五贼。庶几易效。若久病光不收者。不可治也。一证因为暴怒。神水随散。光遂不收。永不复治。又一证为物所击。神水散,如暴怒之证,亦不复治,俗名为青盲者也。病者始不经意,及成。医亦不识。直曰热致。竟以凉药收之。殊不知凉为秋为金。又伤肝木。往往致废而后已。

睛黄视眇证

风轮黄亮如金色,而视亦微眇。为湿热重而浊气熏蒸。清阳之气升入轮中,故轮亦色变。好酒嗜食。湿热燥腻之人。每有此疾。治其湿痰则愈。五苓散加茵陈、胆草。甚则栀子柏皮汤之类。

暴盲

暴盲者。倏然盲而不见也。致病有三。曰阳寡。曰阴孤。曰神离。乃痞塞关格之病。病于阳伤者。缘忿怒暴悖。恣酒嗜辣。久病热病痰火人得之,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多嗜色欲,或悲伤哭泣之故。患则类中风中寒之起。伤于神者。因思虑太过。用心罔极。忧伤至甚。惊恐无措者得之。患则其人如痴 病发之状。屡见阴虚水少之人。因头风痰火眩晕发后。醒则不见。能保养者,亦有不治自愈。气大虚者。急服大剂人参膏。血虚者。大剂黄耆、当归煎汤。调服人参膏。
患湿者。白术为君。黄耆、茯苓陈皮为臣。附子为佐。三者治目暴盲,皆为气病,故用参、术,即血虚者,亦须人参。方有阳生阴长之功。经谓气脱者目不明,即其证也。是忌金石镇坠之药。以其神气浮散于上。犯之必死。

青盲

青盲有二。须询其为病之源。若伤于七情,则伤于神。独参汤,或保元东加神、砂、麝香、门冬、归身。若伤于精血,则损于胆。六味丸加枣仁、柴胡,皆不易治,而失神者。尤难取效。
能保其真者。屡有不治而愈。若年高及病后,或心肾不充者。虽治不愈。世人但见目盲。便呼为青盲者谬甚。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视之。与好眼一般。只是自看不见。方为此证。若瞳神有何气色,即是内障。非青盲也。

雀盲

雀盲。俗称也,亦曰鸡盲。本科曰高风内障。至晚不见。至晓复明也。方书以为木生于亥。
旺于卯而绝于申。至酉戌之时。木气衰甚,故不能睹。至日出于卯之时。木气稍盛,故复明。蛤粉丸、煮肝散、决明夜灵散。效后常服六味丸加当归、沙参。永保终吉。按内经云:目得血而能视。血虚肝失所养,则不能视。夜属阴。人之血属阴。阴主静而恶躁扰。阴虚则火必盛。弱阴不能胜强火,故夜转剧。昏暗而不能睹。天明以阳用事。阳主动。火邪暂开,故稍明。治以补气养血为主。食以牛猪之肝即愈。益见其元气弱而阴不足也。

真睛膏损

真睛膏损。乃热伤其水。以致神膏缺损,其状风轮有证,或痕或○ 。长短大小不一,或○小如针刺伤者,或○ 大如簪脚刺伤者,或痕如指甲刻伤者,或风轮周匝有痕长甚者。凡有此等。
皆肝胆络分有郁滞。热蒸之甚。烁坏神膏之故。并宜六味丸加当归、石决明、白蒺藜及八珍、补中之类。急须早治。勿使深陷为窟。为蟹睛突出。为翳满如冰瑕等患,必久服峻补之剂。方得水清膏复。若治间怠,则白晕终身难免。

膏伤珠陷

膏伤珠陷。谓珠觉低陷而不鲜绽也。非若青黄凸出诸漏之比。所致不一。有恣色而竭肾水者。
有嗜辛燥而伤津液者。有因风痰湿热久郁而蒸损睛膏者。有不当出血而误伤经络,及出血太多。
以致膏液不得滋润涵养者。有哭损液汁而致者。大抵皆元气弱而膏液不足也。治当温养血气为主。
慎不可用清凉之剂。凡人目无故而自低陷者。死期至矣!若外有恶证。内损睛膏者不治。

神水将枯

神水将枯。视珠外神水干涩不润,如蜒蚰之光。乃火气郁蒸。膏泽内竭之候。凡见此证,必成内障。若失调理。久久瞳神紧小。内结云翳。渐成瞽疾。盖瞳神小者。肝热肾虚。瞳神大者。肝虚肾热,此为肝热肾虚。
初起珠头坠痛。大 微红。犹见三光者。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切忌吹点。若小儿素有疳证。
粪如鸭溏而目疾。神将枯者死。热结膀胱证。神水将枯者。盖下水热蒸不清,故上亦不清。澄其源而流自清矣!

辘轳转关

目病六气不和,或有风邪所击。脑筋如拽神珠。不待转运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下之不能上。上之不能下,或左或右。倏易无时。轻则气定脉偏而珠歪,如神珠将反之状。甚则翻转而为瞳神反背矣!治用姜汁调香油。摩擦目睥及迎香上星风池风府太阳等穴。若暴起者,宜用里药。
兼升补即愈,如神效黄耆汤、补中益气汤并加羌活。风热势盛。通肝散。

神珠将反

神珠将反者。谓目珠不正。虽欲转而不能转。乃风热攻脑。筋络牵急。吊偏神珠。是以不能运转。甚则其中自闻聒聒有声如响。石膏散、通肝散选用。血分有滞者。目赤肿痛。酒煎散加灵脂。失治。有反背之患。

瞳神反背

瞳神反背者。因风热搏击其珠,而斜翻转侧。通肝散加全蝎、钩藤,或黄耆建中加羌活、归身、蝎梢。虚则神效黄耆、补中益气皆可取用,或云即是瞳神发白。北人声韵相似也。盖发白即是内障,故宜金针拨之。若前所言,即神珠将反之暴者。非真反背也。安有目系内系而能反背之理。医者审之。

青黄凸出

青黄凸出者。风轮破碎。内中膏汁绽出也。有自破而胀出不收者。有因外障。以寒凉逐退内火。外失平治而凸起者。纵有妙手。不复可救。但用皂荚丸入硼砂少许。免其○ 凸而已。

珠中气动

气动者。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清烟也。患头风痰火人。
郁久火胜,则搏击其络中之气。游散飘忽。宜以头风例治之。动而定后光冥者。内证成矣!

倒睫拳毛

倒睫拳毛者。由目紧皮缩所致也。久则赤烂。神水不清。以致障结涩碍泪出之苦。人有拔去剪去者。有医以竹板夹起上睥。七日连皮脱下者。得效虽速。殊不知内病未除。未几复倒。譬之草木枯槁,则枝叶萎垂,即朝摘黄叶。暮去枯枝。徒伤其本。不若培益水土,则黄者翠而垂者耸矣,此证内伏火热而阴气外行。当泻其热。眼皮缓则毛自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扳出内睑向外。速以三棱针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锋立愈。又目眶赤烂,亦当以三棱针刺目眶泻其湿热。后服防风饮子。搐鼻。碧云散,亦宜兼用。起倒睫法。
以木鳖一枚为末。绵裹塞鼻中。左塞右。右塞左。一夜其毛自直。若内边另出一层短毛撩于珠上者。镊去。以虱血涂,则不复生矣!

睥急紧小

睥急紧小。谓眼楞紧缩。乃倒睫拳毛之渐也。若不因治而渐自缩小者,乃膏血津液涩耗。筋脉紧急之故。若因治而急小者,多因睥宽倒睫。屡次夹去上睥。失于内治,或不当割导而频数开导。致血液耗而紧小者,当乘时滋养。神效黄耆汤。小角偏紧。去陈皮。加连翘、生地、当归。
若络定气滞。虽治不复愈矣!楼全善云。阳虚则眼楞紧急。阴虚则瞳子散大,故东垣治眼楞紧急。
用参、耆补气为君。佐以辛味疏散之,而忌芍药、五味之类。酸收故也。治瞳子散大。用地黄补血为君。佐以酸味收敛之,而忌茺蔚子青葙子之类。辛散故也。

睥肉粘轮

目内睥之肉与气轮相粘不开。宜服泻湿热药,如防风、细辛、胆草、苦参、蝎梢、牛蒡子之类。以风药能于土中泻水故也。

胞肉胶粘证

两睥粘闭。夜卧尤甚,必得润而后可开,其病重在脾肺湿热。当以清凉滋润为主。虽有障在珠,亦是湿热内滞之故。非障之愆。久而不治,则有疮烂之变。

睥翻粘睑证

乃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此气滞血壅于内。皮急系吊于外,故不能复转,皆由风湿之滞所致,故风疾人患此者多。宜用镰剔开导之法。

风牵出睑证

乃脾胃受风毒之证。睑受风而皮紧。睥受风而肉壅。泪出水渍于睑而湿烂,此土陷不能堤水也。治法。先用香油调姜汁粉摩散风邪。翻转睑皮。烙三五度。若眼有红筋贯上。黑睛有翳膜者。吹以丹药。 斜者。灸颊车耳门。开口取之。太阳人中承浆。 右灸左。 左灸右。近患者易退。年久者难愈。又大风人面部所牵。多受是病。难以调治。

血瘀睥泛

谓睥内之肉。紫瘀浮泛。甚则如细泡无数。相连成片。盖睥络血滞又不忌火毒燥腻。致积而不散,或碎睥出血冒风所致。宜活血为主。并用开导。

睥虚如球

谓目睥浮肿如球也。以两手掌擦热拭之。少平。顷复如故。可见其血不足,而虚火壅于气分也。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葛根、木通、泽泻


风沿烂眼

风沿眼系。上膈有积热。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顽痰痞塞。浊气不降。清气不升。由是火益炽而水益降。积而久也。眼沿因脓积而肿。于中生细小虫丝。遂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是也。服柴胡饮子。点蕤仁膏。

迎风赤烂证

目不论何风。见之则赤烂。无风则痞。盖赤者木中火证。烂者土之湿证,此专言见风赤烂之患。与后见风泪出诸证不同。川芎茶调散

赤烂证

谓目烂惟 有之。目无别病也。赤胜烂者多火。乃劳心忧郁忿悖。无形之火所伤。
烂胜赤者湿多。乃恣燥嗜酒。风热熏蒸。有形之湿所伤。病属心络。甚则火盛水不清,而生疮于边也。洗肝散加麻黄、蒺藜、川连。并用赤芍、防风、五倍子、川连煎汤。入盐、轻粉少许洗之。点用炉甘石散,及晚蚕砂香油浸月余。重绵滤过点之。


目泪不止

经云: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其目黄属热。泪出属寒也明矣!

东垣云:水乘木势。上为眼涩为眵为冷泪,此皆由肺金之虚,而肝木寡于畏也。凡目见西北二风,则涩痛泪出。乃肝虚受克之病。止泪补肝散。并灸睛明二穴。见东南二风,则涩痛泪出。
乃肝自病。菊花散。若不论何风。见则流冷泪者,乃肝肾经中有伏饮。血液不足。窍虚风入。因邪引邪之患。夜光椒红丸,或四物换赤芍、生地。加防风、肉桂、羌活、木贼。又不论何风。见则流热泪。乃肝肾经中有伏火。虚窍不密。因风引出其泪。川芎茶调散、菊花散选用。庞安常云:头风冷泪。用菊花、决明、白术、白芷、细辛、羌活、荆芥煎服并洗。若目不赤不痛。别无病苦。
不因见风,亦时常流出冷泪。甚则视而昏眇。乃肝胆气弱。肾水不足。八味丸用椒制地黄加芎、归。产后悲泣太过者。十全大补加川椒、细辛。若热泪不时常流。乃内火激动其水。因肝肾精血耗竭。阳火易动而伤其液也。六味丸加川椒、制熟地。倍丹皮哭泣太伤者。八珍汤加川椒、五味。又肺脏久冷。不时冷泪积于泪堂,此泪通于肺,难治。久流令人目昏。又有睥内如痰。白稠腻甚。拭之即有者。是痰火上壅。脾肺湿热所致,故好酒嗜燥悖郁者。每患此疾。逍遥散去柴胡、陈皮。加羌、防、菊花。若觉睥肿及有丝脉虬赤者,必滞入血分。防瘀血灌睛等变。

目疮

实热生疮。有痛痒轻重不同。重则堆积高浓。紫血脓烂,而腥臭如瘀滞之证。膏溷水浊。每每流于睥 成疮。血散而疮自除。别无痛肿证者。轻而无妨。若火盛疮生。堆重带肿痛者。又当急治。恐浊气沿入而病及于珠也。治宜泻心火。解热毒。有疮处仍用开导洗点。椒疮生于睥内。
累累如椒。红而坚者是也。有则砂擦难开。多泪而痛。今人皆呼为粟疮误矣!粟疮亦生在睥。但色黄软而易散,此则坚而难散。医者卒以龙须出血取效。甚则累累连片。疙瘩不平,不得已而导。
中病即止。若退而复来者,乃内有瘀滞,必须再导。更服祛风热药以治其内。粟疮生于两睥。细颗黄而软。若目病头疼者,必有变证。是湿热郁于土分。须服退湿热药。若睥生痰核者,乃痰因火滞而结。生于上睥者多。屡有不治自愈。有恣嗜辛辣热毒。酒色斫丧之人。久而变为瘿漏重疾者有之。

五疳证

木疳证

生于风轮者多,其色蓝绿青碧。有虚实之别。虚者大而昏花。实者小而涩痛。非比蟹睛因破而出。乃自然生者。大小不一。随其变长也。实者。泻青丸。虚者,通肝散。

火疳证

生于睥 及气轮。在气轮者。火邪克金。为害尤急。初起如椒疮瘤子一颗。小而圆如小赤豆。次后渐大。痛者多。不痛者少。不可误认作轮上一颗如赤豆。为易消之证,此则从内而生也。三黄汤、导赤散。分虚实治之。

土疳证

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有一目生又一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邪微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者。泻黄散。初起以 入大 内边泪堂窍中捻之。泪出即消。无不立愈。

金疳证

初起与玉粒相似。生于睥内,必碍珠涩痛。以生障翳。生于气轮者,则有珠痛泪流之苦。子后午前。阳分气升之时则重。午后入阴分,则病略宁。久而失治。违戒反触者。有变漏之患。泻肺汤。

水疳证

忽然一珠。生于睥 气轮之间者多。若在风轮。目必破损。有虚实大小之殊。实者小而痛甚。虚者大而痛缓。状如黑豆,亦有横长而圆者。头风人多有此患。清空膏、神芎丸选用。
此证与木疳相似。但部分稍异。色亦不同。黑者属水。青绿蓝碧者属木。久而失治,必变为漏。
以风郁久胜。精膏走散。随其所伤之络。结滞为疳。湿热相搏而为漏矣!

漏睛

漏睛者。 头结聚生疮。流出脓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仍无翳膜,此因风湿停留睑中所致。久而不治。致有乌珠坠落之患。

大 漏证

大 之间生一漏。时流血水。紫晕肿胀而痛。病在心火实毒。金花丸加羌活、蝎尾。

小 漏证

小 间生一漏。时流血色鲜红。病由心胞络而来。相火横行之候。导亦散加透风清热药。

阴漏证

不论何部生漏。但从黄昏至天晓,则痛胀流水。作青黑色,或腥臭不可闻。日间则稍可。乃幽阴中有伏火为患。四物加细辛、香附、连翘之类。

阳漏证

不论何部生漏。但日间胀痛流水,其色黄赤。遇夜则稍可。乃阳络中有湿热留着所致。人参漏芦散去当归。加羌、防、生甘草。

正漏证

生于风轮,或正中,或略偏。为肝肾风热伏陷所致。若初发破www.med126.com浅,则流出如痰白膏。
日久而深,则流出青黑膏汁。瞳神已损。急用泻肝药,如龙胆、羌活、生地、大黄之类下夺之。

偏漏证

生于气轮。痰湿流于肺经而成。较正漏为害稍迟,其流如稠粘白水。重则流脓。急用泻肺药,如贝母、桔梗、桑皮、生甘草、黄芩、山栀之类凉解之。久而失治。水泄膏枯。目亦损矣!外漏证

生于两睥之外,或流稠脓,或流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先与人参漏芦散。
后用千金托里散加葱白。

窍漏证

乃目傍窍中流出薄稠水,如脓腥臭。拭之即有。久则目亦模糊也。嗜燥耽酒。痰火湿热者。每多患此。竹叶泻经汤、千金托里散。先后收功。久不治,亦有暗伤神水。耗损神膏之患。

不能近视

东垣云: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少年穷役眼神所致也。海藏云。目能远视。知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法当补肾。加减地芝丸,或六味丸加减。秘要云。阴精不足。阳光有余。病于水者,故光华发见。散乱而不能收敛近视。治之在心肾。若贪yin恣欲。饥饱失节。形体甚劳。过于悲泣,皆斫丧阴精。精亏则阳火盛。火性炎而发见。阴精不能制伏挽回。 故越于外而远照不收。治之而反触激者。有内障之患。

不能远视

东垣云: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此老人桑榆之象也。海藏云。目能近视。
知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治当补心。加味定志丸、八味丸。早暮间服。秘要云,此证非谓禀受生成近觑之病。乃平昔无病。素能远视而忽然不能者也。盖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者,故光华不能发越于外,而偎敛近视耳。治之在胆肾。若耽酒嗜燥。头风痰火。忿怒暴悖者,必伤损神气。阴阳偏胜,而光华不能发达矣!

目妄见

素问云: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人之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精神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如神光自见,则每如电闪。黑夜精明,则晦冥之中。倏忽见物。视正反邪,则物本正而目见为邪。视定反动,则物本定而目见为动。视物颠倒,则观物皆振动倒植。视一为二,则一物而目视为二。视瞻有色,则常见萤星云雾及大片青绿蓝碧之色。视赤如白,则视物却非本色,或视粉墙如红如碧,或看黄纸似绿似蓝之类。光华晕大,则视日与灯烛皆生红晕而大,此阴精亏损。阳光飞越之候。总补养为主。
如加减驻景丸、益气聪明汤之类。久而不治。不无内障之虞。
报国澄和尚患眼疾二年。服祛风清热药过多。www.med126.com/sanji/致耳鸣嘈嘈不止。大便常苦燥结。近来左眼上有微翳。见灯火则大如斗。视月光则小如萤。尝询诸方家。俱莫能解。因以质之石顽。石顽曰:此水亏而阴火用事也。试以格物之理参之,如西洋玻璃眼镜。人但知宜于老人。不知原为望气者而设,其最精者。咸以十二镜编十二支为一套。无论老少,其间必有一者。能察秋毫,则知人眼有十二种偏胜,故造眼镜者,亦以十二等料配之。取铅以助阴精。料以助阳气也。少年气血本旺。原无藉此。若铅料之轻重。与眼之偏胜不相当,则得之反加障碍矣!老人气血皆衰。但借此以笼住其光。不使散漫。不必论其铅料之孰重孰轻也,即如所言视月甚小者。月乃至阴之精。真水内涸,不能泛滥其光。所以视之甚小。设加之以铅重者,则视月必大矣!见灯火甚大者。灯本燃膏之焰。专扰乎阴,不能胜其灼烁。所以见之甚大。设加之以料重者。灯火必愈大矣!合脉参证。知为平昔劳伤心脾。火土二脏过燥。并伤肾水真阴也。遂疏天王补心丹与之。他如中翰徐燕及。见日光则昏眯如蒙。见灯火则精彩倍常,此平昔恒劳心肾。上盛下虚所致。盖上盛则五志聚于心包。暗侮其君,如权党在位。蒙蔽九重。下虚则相火失职,不能司明察之令。得灯烛相助其力。是以精彩胜于常时,此与婴儿胎寒夜啼。见火则止之义不殊。未识专事眼科者。能悉此义否。

目闭不开

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热则筋纵目不开。助阳和血汤。然又有湿热所遏者,则目胞微肿。升阳除湿防风汤。真阳不能上升者,则喜暖怕亮。补中益气汤。肝虚者则闭目不欲见人。金匮肾气丸。各求其本而治之。

目为物所伤

被物撞损者,或打跌撞破伤胞睑也。积血紫青。撞破白仁。伤其硬壳,此不为害。惟撞破黄仁风轮。血灌瞳神。与水轮混杂。是为利害,或虽不破,而泪多苦如柏汁者难治。急宜酒煎散去防己、牛蒡。加羌活、木贼。熨以葱、艾。护以清凉膏,或专以生地黄捣烂作饼。烘热贴太阳穴及眼胞上。一日一换。以散其血,如无生地黄。用芙蓉叶捣烂烘贴。干者用鸡子清调之。若眼眶青黑。捣生莱菔护贴。切宜避风忌口。痛甚。酒煎散加没药。渐生翳障者。犀角地黄汤换赤芍。
加大黄、当归、柴胡、连翘、甘草。若至血散。变生白翳不痛。为不治也。

惊振外障证

目被物撞触而结为外障也。与伤在膏上急者不同。初撞目时,亦有珠疼涩胀之苦。为其伤轻,而瘀自潜消,故痛虽止而不戒禁。有所触发其火。致水不清。气滞络涩而生外障者。神消散去苍术。
加石决明。兼皂荚丸。凡外障结而珠疼。致头疼及肿胀者,皆是恶证。防变。急宜治之。

惊振内障证

因病目再被撞打。变成内障。日夜疼痛。淹淹障生。赤膜绕目不能视三光,亦如久病内障。皂荚丸合生熟地黄丸。

物损真睛证

谓被物触打在风轮。伤有大小。色有黄白。黄者害速。白者稍迟。若触膏及破者,必有膏汁,或青黑,或白如痰者流出。为患最急。纵然急治。瞳神虽在,亦难免欹侧之患。如草木刺。金石屑。苗叶尖。针尖。触在风轮,必晓夜疼痛难当。急宜取出。迟则结成黄白颗。
如粟疮银星之状。绿膏水结滞而障生。先去物而治障。若伤在气轮皮内。取迟者必有瘀血灌睛。
取去物而先导之。后治余证。若视昏者。瞳神有大小欹侧之患。久而失治。目必枯凸。大凡此病,不论大小黄白。但有泪流赤胀等证者。急而有变。珠疼头重者尤急。素有风热痰火斫丧之人。病已内积。因外伤激动其邪。乘此为害。痛甚便涩者最凶。

飞丝入目证

谓风扬游丝。偶然触入目中而作痛也。若野蚕蜘蛛木虫之丝患尚迟。若遇金蚕老鹳丝,其目不出三日迸裂。治飞丝入目方。用头垢点入眼中。柘树浆点过。线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火麻子一合。杵碎。井水一碗浸搅。却将舌浸水中。涎沫自出神效。一方。用茄子叶碎杵,如麻子法亦妙。飞丝入目。目胀如眯。痛涩不开。鼻流清涕。用京墨浓磨。以新笔涂入目中。闭少时以手张开,其丝自成一块。看在眼白上。用绵轻轻卷下。未尽再涂。

物偶入睛证

谓偶然被物落在目中而痛也。切不可乘躁便擦。须按住性。待泪来满而擦,则物润而易出,如物性重,及有芒刺而不能出者。急令人取出。不可揉擦。擦则物愈深入而难取。
至若入深。轻翻上睥取之。不取则转运阻碍。气滞血凝而病变。芒刺金石棱角之物。失取碍久。及擦重者,则坏损轮膏,如痕○ 凝脂等病。轻则血瘀水滞。为痛为障等病。有终不得出而结于睥内者,必须翻之寻看。因其证而治之。

眯目飞扬证

因出行间。风吹沙土入目。频多揩拭。以致气血凝滞而为病。初起泪出急涩。渐重结为障翳。常辨形证施治。初起将绵卷簪脚。捻拨出尘物。久者翻转睥睑。看有积处。镰洗至平。不须吹点。物落眼中。用新笔蘸缴出。治稻麦芒入眼。取蛴螬以新布覆目上。待蛴螬从布上摩之,其芒出着布上。又法。以鸭倒悬。取涎滴入目中,其芒自出。

伤寒愈后之病

伤寒病愈后,或有目复大病者。以其清阳之气不升。余邪上走空窍也,其病瘾涩赤胀。生翳羞明。头脑骨痛。当助清阳上出则愈。最忌大黄、芒硝。苦寒通利。犯之不可复治。

经逆赤肿

女人逆经。血灌瞳神。满眼赤涩者,乃血热经闭。过期不行,则血逆行于上,如有 肉。切不可钩割。只用四物加行气破血通经药。经行则血翳自退。势甚,必加酒大黄下夺其势。去火所以存阴。正为肝虚血少,不得不以退火为急务。火不下夺,则凌烁真阴。阳愈亢而阴愈竭矣!人但如四物之补血。孰知大黄为补血哉。若因其虚而用补药。非徒无益。真是抱薪救焚矣!

妊娠目病

妊娠目病,须分气分血分。气分则有旋胪泛起。瞳神散大等证。血分则有瘀血凝脂等病。盖其阴阳涩滞。与常人不同。内伐恐伤胎泄气。不伐则病又不除。然必善施内护外劫之法,则百发百中矣!

产后目病

产则百脉皆动。邪易以乘。肝部发生之气甚弱,而胆失滋养。精汁不盛,则目中膏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病者多皆内不足所致。大抵产后。病宜早治。莫待其久。久则气血定而病深。治亦不易,其外证易知者。人皆知害而早治,其内证害缓者。人多忽之。比其成也。悔无及矣!

痘疹余毒证

痘疮入眼,其痘疮初生。眼闭不开。眼上即有痘疮。点在黑暗上者。急取益母草煎汤熏洗。
日三度。更以鳝血点之。忌口及夜啼。乳母亦忌口。须痘疮痊可,其眼渐开。眼中之痘亦愈矣!初起痘疮入眼。决明散、密蒙散。痘疮入眼成翳者。谷精散、神功散选用。

丹方。用望月砂末。生鸡肝研烂。饭上蒸熟。每日空心食之效。大抵治之早,则易退而无变。迟则退迟。今人但见痘后目疾。便谓不治。不知但瞳神不损者。纵久远,亦有可治之理。惟久而血定精凝。障翳沉滑涩损者为不治耳。倪仲贤云:斑疹余毒所害者。与风热不制之病。稍同而异。总似羚羊散主之。便不硬者。减硝、黄。未满二十一日而病者,当消毒化斑为主。斑后风热翳膜。气晕遮睛。泻青丸泻之大效。痘疹疮痂落尽。
肌体肥壮。眼中忽然红色。乃余毒郁结而发出,此证最剧。失治多能害目。只用车前草擂水。频频灌之。涤却肝经之热毒。洗以益母草。点以鳝鱼血

胎风赤烂证

此证有三。一为血露入眼。洗不干净而赤烂。生莱菔捣汁点之。
一为在母腹中时其。母多食壅毒辛热。生后百日而赤烂。犀角地黄东加黄连。母子俱服。
一为乳母壮盛。乳头胀满。乳汁洒射儿眼中而赤烂。黄连汤拭净。一味 过炉甘石吹点。

小儿疳眼证

皆由过食伤脾腹胀。午后发热。至夜方退。日久发稀作泻。泻甚则渴。食积发热既久,则肝胆受伤。白仁红色。渐生翳膜。遮满黑珠。突起如黑豆如香菇之状。决明鸡肝散
或羊肝蘸夜明砂食,或绿矾一两。馒头去馅裹煨,外黑尽。内通红。取出用陀僧 。夜明砂等分为末。煮枣肉捣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量儿大小。空心米汤下。切宜忌口。膜用人乳频点自去。若至声哑口干。脚手俱肿。十难救一。

因风证

因风者。谓患风人病目也。风在五行为木。在脏为肝在窍为目。本乎一气,故患风人。未有目不病者。然必因其故而发。有日浅而郁未深。为偏 歪斜者。有入脾而睥反湿胜赤烂者。有血虚筋弱而振搐者。有不禁而反伤精神,及恣燥嗜热。蕴郁而为内障者。有风盛血滞。结为外障。
如肉等证者。各因其证而伐其本。内外治法不同。大抵风病目者,当去风为先。风不去。目病终无不发之理。

因毒证

因毒者谓人生疮疡肿毒累及目病也。若病目在病毒之时。治毒愈而目亦愈。若毒愈而目不愈者,乃邪入至高之深处。难以自退。当浚其本。澄其源。因而触激甚者。有瘀滞之变。

因他证

因他证而害及目。所致不同,如伤寒阳证热郁。蒸损瞳神。内证也。热盛血滞。赤痛泪涩者。外证也。阴证脱阳目盲。内证也。服姜、附温热之剂多而火燥赤涩者,外证也。疟疾之热损瞳神,内证也。火滞于血而赤涩。外证也。泻利后昏眇。为谷气乏。气伤不能发生。内证也。山岚瘴气目昏者。邪气蒙蔽正气,外证也。蛊胀中满赤痛者,阴虚难制阳邪,内证也。气证多郁,弱证多昏花,皆内证也。痰证之腻沫。火证之赤涩,皆外证也。当寻其源而治之。

时复证

目病不治。忍待自愈,或失其宜。有犯禁戒。伤其脉络。遂至深入。又不治之。致搏夹不得发散。至其年月如期而发。当验其形证丝脉。别何部分。然后治之。

相关文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类型的患者饮食宜忌有差
 加味太乙膏(《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槲皮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加减瓜蒌散(《外科大成》卷四)
 20岁的小孩有高血压该怎么办?
 怎么自学中医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