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外科大成教程:主治方
来源:主治方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肿疡主治方

神授卫生汤疽发背。脑疽对口。丹瘤瘰癧。恶毒疔疮。湿痰流注。及外科一切疮症。但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能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疏通脏腑。且药性平和。功效甚速。诚外科首用方也。

羌活(八分) 防风 白芷 穿山甲(土炒研) 沉香 红花 连翘决明( 各六分) 银花 皂角归尾 甘草花粉(各一钱) 乳香(五分) 大黄(二钱酒拌炒脉虚便利者不用)
水二碗。煎八分。病在上部。先服药。随后饮酒一杯。病在下部。先饮酒一杯。随后服药。以行药势。

内消活雪汤 治发背。并五脏内痈。尻臀诸肿。大小肠痈。肛门脏毒初起。但未出脓。坚硬疼痛不可忍者并服。

青皮 陈皮 乳香 没药 连翘 黄耆 当归 甘草节 白芷 射干 天花粉 穿山甲 贝母白芍 金银花 皂角刺(各八分) 木香(四分) 大黄(二钱)
水、酒各一碗。煎至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内疏黄连 治痈疽肿硬。发热作呕。大便秘涩。烦躁饮冷。哕 心烦。舌干口苦。六脉沉实有力。此邪毒在脏也。急宜服此以内除之。使邪气不得传变经络。

木香 黄连 山栀 当归 黄芩 白芍 薄荷 槟榔 桔梗 连翘(各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二钱)
水二茶钟。煎八分。食前服。加蜜二匙亦可。

立应绀珠丹 治痈疽疔毒。对口发颐。风湿风温。湿痰流注。附骨阴疽。鹤膝风症。左痈右痪。口眼喎斜。

半身不遂。气血凝滞。遍身走痛。步履艰辛。偏坠疝气。偏正头痛伤风牙关紧闭。截解风寒。无不应效。

茅术(八两) 全蝎 石斛天麻 当归 甘草(炙) 川芎 羌活 荆芥 防风 麻黄细辛 川乌(汤泡去皮) 草乌(汤泡去皮尖) 何首乌(各一两) 明雄黄(六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药一两分作四丸。一两作六丸。一两作九丸三等。做下以备年岁老壮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六钱。研细为衣。瓷罐收贮。如恶疮初起。二三日之间。或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状若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恶心呕吐。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又治伤寒四时感冒传变疫症。但恶寒身热表症未尽者。俱宜服之。用连须大葱白九枝煎汤一茶钟。将药一丸乘热化开。通口服尽。被盖出汗为效。如服后汗迟。再用葱白汤催之。后必汗如淋洗。渐渐退下。覆盖衣物。其汗自收自敛。患者自然爽快。其病如失。但病未成者随即消去。已成者随即高肿溃脓。如诸疾无表症相兼。不必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此方原载于诸风瘫痪门。予每用之发散疮毒。其功甚捷。故移录于此。详观此方。治肿疡甚效者何也?凡疮皆起于荣卫不调。气血凝滞。乃生痈肿。观此药性专发散。又能顺气搜风。通行经络。所谓结者开之。况疮毒又乃日积月累结聚所发。苟非甘温辛热发泄以汗疏通。安能得效。所谓发散不远热。正合此方之意。无谬也。服后。避风。当食稀粥。忌冷物房事。孕妇勿服。

双解复生散 治痈疽发背。诸般肿毒。初起憎寒发热。四肢拘急。内热口干。大小便秘。宜此药发表攻里。并效。

荆芥 防风 川芎 白芍 黄 麻黄 甘草(五分)薄荷 山栀 当归 连翘 滑石 金银花 羌活 人参 白术(各八分) 大黄 芒硝(各二钱)
水二碗。如表症甚者加三片。葱头二茎。里症甚者临服加生蜜三匙和服。此发表攻里。为双解药也。

内消散 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乳花。百种无名肿毒一切歹疮。此药能令内消。化毒为黑水。从小便而出。势大者虽未全愈。亦可转重就轻。移深居浅。

金银花 知母 贝母 天花粉 白芨 半夏 穿山甲 皂角刺 乳香(各一钱)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留药渣捣烂。加秋芙蓉叶细末一两。白蜜五匙。同渣调敷疮上。一宿自消。重者再用一服。忌口效。

清热消风散 治痈疽诸毒。疮肿已成未成之间。外不恶寒。内无便秘。红赤高肿。有头 痛。宜服此药和解之。

防风 川芎 当归 黄芩 白芍 天花粉 金银花 连翘 红花 柴胡 苍术 陈皮 黄 角刺(各一钱)甘草(五分)
水二茶钟。煎八分。食远服。妇人加香附童便炒。以上七方。痈疽七日以前。疮势未成。形体壮实。表里之症相合者。宜服。病退即已。如过七日以后。情势已成。便宜用后托里等药。催毒在外以速其脓。禁前表下之药。损伤元气。致生多变矣。

内固清心散 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热甚 痛。烦躁饮冷。有此症者。可预防毒瓦斯内攻。当服此药。庶不变症。

茯苓 辰砂 人参 玄明粉豆蔻 甘草 乳香 明雄黄(各二钱) 冰片(一钱) 真豆粉(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五分。蜜汤调下。不拘时候。

护心散 治疮毒内攻。口干烦躁。恶心呕吐者。宜用此药。

真豆粉(一两) 乳香(净末三钱) 朱砂(一钱) 甘草(末一钱)上共研极细。每服二钱。白滚汤调服。早晚二次。

琥珀蜡矾丸 治痈疽发背。已成未脓之际。恐毒瓦斯不能外出。必致内攻。预服此丸。护心护膜。散血解毒。未溃能消。已溃即合。并治粉瘤、瘰癧、痰核。及遍身疮如蛇头杨梅结毒。漏鼻痔。能祛毒化脓。生肌补漏。

白矾(一两二钱) 黄蜡(一两) 雄黄(一钱二分) 朱砂(一钱二分) 琥珀(一钱另研) 蜂蜜(一钱临入)或再加滴乳石(二钱)土贝母(六钱) 麻油(二钱)
上为末。将蜡溶化。离火。候四边稍凝时。入药搅匀。乘热搓成粗条。悬火上烘软丸之。安豆大罐收。或以朱砂为衣。每服三钱。白滚水、黄酒任下。甚者早晚各进一服。

痈疽势甚者。将白矾末入蜂房孔内令满。纸包泥固。 黄色为末。和蜡为丸。热毒甚者。用嫩槐枝三十寸。分三次入蜡内。 枯去枝。取蜡和矾等为丸。痛不可忍者。加乳香、没药各一钱。脓出不干者。加苎麻灰五钱。

诸毒。先吃葱一口。随用黄酒下。或葱汤下。只疮上出汗。消肿止痛。疔毒。用菊花一两煎汤下。肺痈。蜜汤下。咳嗽。卧时淡姜汤下。虚者。人参五味子汤下。泄泻。米汤下。

托里消毒散 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服此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

此时不可用内消泄气寒凉等药。致伤脾胃为要。

人参 黄耆 白术 茯苓 川芎 金银花 当归(各一钱) 白芷 皂角刺 甘草 桔梗(各五分)脾弱者去白芷。倍用人参。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排脓内托散 治痈疽脑项诸发等疮。已溃流脓时宜服。

人参 白术 当归(各二钱) 川芎 白芍 黄 陈皮 茯苓(各一钱) 香附 肉桂(各八分)甘草(五分) 白芷(项之上加三分) 桔梗(胃之上加五分) 牛膝(下部加五分)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乳香定痛散 治痈疽发背诸毒。疔疮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败腐脓毒。不假刀砭。其恶毒自然脱下。及治打扑伤损。筋骨疼痛。并宜服之。

乳香 没药(各五分) 黄耆 人参 甘草 归身 川芎 白芍 陈皮 熟地黄 粟壳(去筋膜蜜炒各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随病上下服之。

神功内托散 治痈疽脑项诸发等疮。至十四日后。当腐溃流脓时不作腐溃。更兼疮不高肿脉细身凉者。用当归(二钱) 人参 白术 黄 (各一钱五分) 大附子 陈皮 茯苓 白芍 川芎(各一钱) 穿山甲(八分)甘草(炙) 木香(各五分)煨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透脓散 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服之即破。

黄 (四钱) 川芎(三钱) 当归(二钱) 皂角刺(一钱五分) 穿山甲(炒末一钱)
水二钟。煎一钟。随病上下服之。或加酒一杯服。

竹叶黄 汤 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表里热甚。口干大渴者。

黄 甘草 黄芩 川芎 当归 白芍 人参 半夏 石膏 麦冬(各八分) 生地(一钱)淡竹叶(十片) 灯心(二十根) 生姜(三片)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

回阳三建汤 治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孔。孔孔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又皮不作腐。手热足凉者。俱急服之。

大附子 人参 黄耆 当归 川芎 茯苓 枸杞 陈皮 萸肉(各一钱) 木香 甘草 紫草 浓朴 苍术红花 独活(各五分) 皂角树根上白皮(二钱) 煨姜(三片)
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用绵帛盖暖疮上。预不得大开疮孔。走泄元气为要。

愚按。凡背疽属阴者。皆由脏腑先坏。而内毒不得发越于外也。旧有用鸡冠剪血滴于疽上者。有醋煮雄艾敷用者。猪脑热药敷围者。神灯火气灼照者。此数法皆阴疽之用。予虽常用。未见其实。但阴疽不起者。如树木之根坏。强力培植枝叶而终无发生之理。予常据理用药。固有得其生者十中三四。譬如先要疏其稼土。通其地脉。助其根本。回其阳气。此四者缺一不可。用苍术、浓朴、茯苓、陈皮、疏其土。川芎、当归、紫草、红花、通其脉。人参、黄耆、枸杞、山萸助其本。附子、木香、甘草、独活回其阳。如此用之。但根本内有一脉未绝之气。服之俱可得其生。又验其手足温暖。疮便发热。

渐作 肿。复生疼痛。色暗得活。坚硬得腐。胃气得回。此是药之效验。必在三服中应之为吉。外兼照法。

接助回阳。此通治阴疽之大法也。

黍米寸金丹 二名返魂丹。三名再生丸。四名追命丹。五名延寿丹。六名来苏丸。七名知命丸。八名得道丸。此方昔出异人所传。常有暴中急症。忽然卒倒者。斡开牙关。研灌三丸。其人即活。又能治发背脑疽。遍身壅肿。附骨痈疽等症。初起憎寒壮热。四肢倦怠沉重者。毋分表里老幼轻重。并宜服之。

麝香(五分) 乳香 没药 雄黄 乌金石 狗实 轻粉(各一钱) 蟾酥 砂(各二钱) 黄蜡(三钱)狗胆(一个干用) 白粉霜(三钱) 鲤鱼胆(阴干三个) 白丁香(四十九粒) 金头蜈蚣(七条全者酥炙黄色) 头胎男乳(一合)
上为末。将黄蜡乳汁熬成膏。和药为丸。绿豆大。大人三丸。小儿一丸。病重者五丸。冷病用葱汤。热病用新汲水送下。盖卧避风出汗为度。诸病如失。后食粥调理。

溃疡主治方
十全大补汤 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脓清。或自汗盗汗。及遍身流注瘰癧便毒诸疮。

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不敛。若气血不足之人。结肿未成脓者。宜加陈皮、香附、半夏、连翘。服之自消。

人参 黄耆 白术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 茯苓 肉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八珍汤 治溃疡诸症。调和荣卫。顺理阴阳。滋养气血。进美饮食。和表里。退虚热。为气血俱虚之大药也。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白术 人参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补中益气汤 治疮疡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或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痛而恶寒。或声高而喘。身热而烦。俱宜服此。

黄 (一钱五分) 甘草(炙) 人参 当归 白术(各一钱) 升麻 柴胡 陈皮(各三分)麦门冬(六分) 五味子(五分炒)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空心热服。

人参养荣汤 治溃疡发热恶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黄。岌岌短气。饮食无味。不能收敛。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若大疮愈后。多服之不变他症。

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 陈皮 黄耆 桂心 当归 白术 甘草(各一钱) 熟地 五味子茯苓(各八分) 远志(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人参黄耆汤 治溃疡虚热。不睡食少。或秽气所触作痛者。

黄耆 人参 白术 麦冬 归身 苍术 甘草 陈皮 升麻 神曲(各五分) 五味子(五分炒) 黄柏
(酒拌炒三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内补黄耆汤 治痈疽发背诸疮已破后。虚弱无力。体倦懒言。精神短少。饮食无味。自汗口干。脉涩不睡并效。

黄耆 人参 茯苓 川芎 归身 白芍 熟地肉桂 麦门冬 远志(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食远服。

托里清中汤 治痈疽脾胃虚弱咳嗽。痰气不清。饮食少思者。

人参 白术 桔梗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 麦门冬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托里和中汤 治痈疽中气虚弱。饮食少思。肿不消。溃不敛者。

半夏 白术 人参 茯苓 陈皮 煨姜(各一钱) 木香 甘草(各五分)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托里建中汤 治痈疽元气素虚。或因寒凉伤脾损胃。饮食少思。凡餐无味。或作呕泄泻等症。急服以健中气。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半夏 炮姜(各一钱) 甘草(五分) 熟附子(八分)水二钟。煨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托里温中汤 治痈疽阳弱阴寒。脉虚身冷。或疮为寒变。反致不疼。或脓水清稀。心下痞满。肠鸣腹痛

大便微溏。食则气短呕逆。不得安卧。时发昏愦者。服之。

白术 茯苓 木香 丁香(各五分) 半夏 陈皮 羌活 益智仁 干姜(炮) 人参 白豆蔻甘草(各一钱) 大附子(二钱)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方与旧不同。予制此尝治痈疽阴症。及杂症阳气脱陷与寒气逼阳于外者。发热烦躁。口干作渴。投以姜、附之类。其津液顿生。烦热顿退。其应如响。

圣愈汤 治溃疡脓水出多。气血虚极。脉细空而无力。以致心烦不安。眠睡不宁。或五心烦躁等症。并服。

熟地 生地 川芎 人参(各五分) 归身 黄耆 (盐水炒各一钱)
作一剂。水二茶钟。煎八分。食远服。

保安大成汤 治溃疡元气素虚。精神怯弱。或脓水出多。神无所主。以致睡卧昏倦。六脉虚细。足冷身凉。便溏或秘。胸膈或宽不宽。舌虽润而少津。口虽食而无味。疮弦不紧。肉虽微红。总由不足。大补堪题。

人参 白术 黄耆(蜜水拌炒各二钱) 茯苓 白芍 陈皮 归身 甘草 大附子 山萸肉 五味子(各一钱)木香 砂仁(各五分)水二钟。煨姜三片。去皮大枣三枚。煎八分。食远服。服至精神回。手足暖。脾胃醒。肉色红为度。上数症。

乃元气虚脱。已欲变坏之病。非此不回也。

独参汤 治溃疡脓水出多。气血虚极。或恶寒。或发热。或自汗冷汗。或手足指甲青冷。或身冷脉细。并宜。

人参(二两切片)
作一剂。水二钟。枣十枚。煎一钟。徐徐服之。若煎至稠浓。即为膏矣。作三次。用好温酒化服。亦可。

香砂六君子汤 治溃疡脾胃虚弱。恶心呕吐。或饮食不思等症。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甘草 藿香 砂仁(各五分)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清震汤 治溃疡脾胃虚弱。或误伤生冷。或气恼劳役。或入房梦遗。致火邪乘入中脘。乃生呃逆。急服之。

益智仁 陈皮 半夏 茯苓 人参 甘草 香附(各一钱) 柿蒂(二十四个) 泽泻(三分) 熟附
(手足冷者用一钱)姜三片。枣二枚。灯心二十根。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如身热口干。便燥火呃者。加黄连五分。

醒脾益胃汤 治溃疡脾胃虚弱。过伤饮食生冷。以致胸膈不宽。四肢面目浮肿。及小水不利等症。并宜服之。

人参 陈皮 茯苓 半夏 山药 白术(各一钱) 苍术 浓朴 泽泻 麦芽 木香 山楂 苏子猪苓(各五分) 老黄米(炒黄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托里定痛散 治痈疽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者。宜服之甚效。

归身 熟地 乳香 没药 川芎 白芍 肉桂(各一钱) 粟壳(泡去筋膜蜜炒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神应异功散 治溃疡阴盛阳虚。发热作渴。手足并冷。脉虚无力。大便自利。至饮沸汤而不知其热者必服。

木香 官桂 当归 人参 茯苓 陈皮 白术(各一钱) 半夏 丁香 肉豆蔻 大附子 浓朴(各五分)水二钟。姜五片。枣三枚。煎八分。不拘时服。此方痈疽阴症。凡杂症阳气脱陷与寒气逼阳于外者。发热烦躁。口干作渴。投以姜、桂、附子之类。津液顿生。烦热顿退。其应如响。人但不习而察之。

参术膏 治痈疽发背等症大脓后。气血大虚。急宜用此。

上好人参半斤(切片。用水五大碗。砂锅内慢火熬至三碗。将渣再煎汁一碗。共用密绢滤清。复熬稠浓。瓷碗内收贮听用。)云片白术六两 淮庆熟地六两(俱熬同上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瓷碗盛之。顿入水中。待冷取起。盖勿泄气。如患者精神短少。懒于言动。短气自汗者。以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地黄膏一匙。俱用无灰好酒一杯。炖热化服。如脾气虚弱。饮食减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匙、地黄膏一匙。好热酒化服。如患者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皮肤手足粗涩枯槁者。用地黄膏三匙。人参、白术膏各二匙。化服。如气血脾胃相等无偏胜负者。三膏每次各二匙。热酒化服。此膏用于清晨并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

顿生气血。新肉易生。疮口易合。任疮危险势大脓多者。可保终无变症。夏炎天热。恐膏易变。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须发变黑。返老还童。以上诸方。功难及此。

八仙糕 治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妙。

人参 山药 茯苓 芡实 莲肉(各六两) 糯米(三升) 粳米(七升) 白糖霜(二斤半) 白蜜(一斤)
上将人参等五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烊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每日清晨。用白汤泡用数条。或干用亦可。

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胃爱丸 治溃疡脾胃虚弱。饮食诸味不喜。用过开胃进食之药不效者。此脾崩之象。宜服之。食进为吉。

云片白术一两(鲜白者。米泔浸。去涩水www.med126.com/Article/。切片晒干。同麦芽拌炒。) 淮庆山药一两(肥大上白者。

切片。用男乳拌湿。候润透。晒微焙。) 上白茯苓(一两,切一分浓咀片。用砂仁二钱。同茯苓合碗内。

饭上蒸熟。只用茯苓。) 清河人参(一两,制毕晒干。共为细末) 白豆蔻(三钱) 陈皮(用陈老米。

先炒黄色。方入同炒。微燥勿焦。六钱) 莲肉(去皮心。切片。五钱) 小紫苏(蜜拌透。晒干微蒸片时。连梗叶切片。五钱) 甘草(炙三钱)上共为细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碾粉。泡荷叶汤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下。不拘时服。

二神丸 治痈疽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大便溏泄。必服之。

故纸(四两微炒香色) 肉果(肥大者二两生用)用大枣四十九枚。老生姜四两切片。水浸枣、姜。煮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汤空心送下。及治寻常肾虚脾泄俱效。

加减八味丸 治痈疸已发未发。口干作渴。舌干黄硬者。宜服。

茯苓 山药 丹皮(各四两) 山萸肉(五两) 泽泻(蒸三两) 五味子(炒三两) 肉桂(六钱) 熟地(捣膏酒煮八两)
上共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服。盐汤送下。寻常酒服亦可。此又渗湿润燥药也。

造化丹 治痈疽元气不足。软陷不起发。或已发复被风寒内外所侵。以致疮毒下陷变为阴塌不痛者。急宜服此。亦可转阴为阳。返出毒瓦斯。复肿为吉。

红铅(三钱) 人参 茯苓 山药(各一两) 甘草(炙) 枯矾(各五钱) 辰砂 寒食面(各七钱五分)麝香(八分) 冰片(六分) 乳香(二钱用头生男乳每盘内用一小钟晒干共收用之)
上各研精细。方为一处。共再细研。用白蜜二两。再同头生男乳一大杯。慢火重汤内用瓷碗炖。蜜滴水不散为度。候稍温。和入前药。软硬得宜。丸龙眼核大。金箔为衣。瓷罐收用。或以蜡固亦妙。每用一丸。好热酒一杯化药。食远服之。用浓绵帛覆暖。患上其热如蒸。疮必复起作痛。乃此丹之效也。诸症呕吐怔忡泻痢。屡药不瘥。异症并效。大率心经之病石菖蒲。肝经之病用远志。脾经之病用生姜。肺经之病麦门冬。肾经之病五味子。各随五经之症。用五引煎汤化服。其应如响。修合时务要端午天医黄道日为佳。

以上二十四方。治痈疽已溃至于收敛。正病杂病。变症坏症。此四者俱在其中。选用毋得错乱。以保终吉。若不遵此法。妄设他说。别以奇方秘法治之。终致多变。但溃后气血根本无有不亏伤者。大抵补怯扶羸。理劳续损。皆不出于前方。此外无法也。


肿疡主治方附余

神授卫生散 治痈疽发背脑疽。丹瘤瘰癧。恶毒疔疮。湿痰流注。及外科一切疮症。不问阴阳表里虚实。但未成自消。已成者即溃。将溃者余毒自去。新血自生。功效甚速。诚外科首用之方也。

羌活 白芷 穿山甲(炒) 石决明( ) 乳香 没药 大黄(生各一两) 沉香(五钱) 加防风蝉蜕 僵蚕(各五钱)各为末。和匀。每服五钱。用归尾一两。黄酒二碗。煎八分。调服。预用金银花一两煎汤一小碗,随用漱口咽下。盖卧汗下。任其自然。

此若虚家藏之密方也。非彼秘而不传。但方贵乎平易。异则触目。如兵贵用正兵。奇则骇人。然正兵常也。奇兵变也。余不敢秘。亦不混于前。另录之。用正用奇。存乎其人耳。

双解贵金丸 治背疽诸毒。木闷坚硬便闭。脉沉实者。

大黄(一斤) 白芷(十两)为末。水丸。每服三五钱。五更时。用连须葱大者十余根。黄酒一碗。煮葱烂。取酒送药。盖卧出汗。过三二时。行一二次。立效。

此宣通攻利之剂也。济之以葱、酒。力能发汗。故云双解。弱者随用生料四君子汤补之。老人虚人。每服一钱。用人参加生姜煎汤送下。过一时再一服。得睡上半身得汗。睡觉则已。

一、肿毒初起肿痛不可忍者用∶红花 穿山甲(炒各五钱) 归尾(三钱)黄酒二钟。煎一钟。调阿魏五分麝香五厘服。

一、肿疡发于阴处及乳痈等症用∶穿山甲(炒三两) 牛皮胶(炒五两)
为末。酒丸。每服三四钱。黄酒送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自敛。

一、肿疡已溃不穿及内痈等症用∶皂角刺(一两) 黄耆 (五钱) 甘草(二钱) 乳香(一钱) 黄酒煎服。

一、痈疽肿毒。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用远志酒饮之敷之则痛。有忧怒等气积而内攻则痛。饮之敷之则止。或蕴热在内。热逼人手不可近。饮之敷之必凉。或气血虚寒。溃而不敛。及七情内郁者。

治之必愈。法用远志泔水浸。去心为末。每用五钱。黄酒一钟调之。澄清饮之。渣敷患处。余每以此酒调对症药服。渣敷之更佳。

对口初起。不问偏正。用蛇蜕一条。烧灰酒服。即消。

复元通气散 乳痈腹痈。肿毒便毒。耳痛耳聋。由诸气闭塞者。

青皮(四两) 陈皮(四两) 穿山甲(二两) 甘草(三两半生半熟) 连翘(一两) 栝蒌仁(二两)金银花(一两)
或末或丸。每服二钱。黄酒调服。

越鞠丸 治牙疼齿痛。口舌生疮。或胸膈痞满。呕吐吞酸。或腹胀腿酸等症。由六郁所致者多。故用之悉效。

苍术(炒) 神曲(炒) 香附 山楂 栀子(炒) 抚芎 麦芽(炒)
等分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送下。


肿疡敷贴类方

初起时肿高赤痛者。宜敷凉药。乃扑火之义也。然亦不可太过。过则恐变为阴。漫肿不红热。似有头而不痛者。宜敷温药。乃引火就燥之义也。经云:发表不远热。敷热药亦发表之意。

凡调敷药。须多搅则药稠粘。敷后贴纸。必须 碎。则不崩裂。不时用原汁润之。盖借湿以通窍。干则药气不入。更添拘急之苦。

凡去敷药。必看毛孔有汗。意者为血脉通热气散也。反此者逆。

如意金黄散 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凡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

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随手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良便方也。

黄柏(色重者) 大黄 姜黄(各五斤) 天花粉(上白十斤) 白芷(三斤) 紫浓朴 陈皮甘草 苍术 南星(各二斤)以上共为咀片。晒极干燥。用大磨连磨三次。方用密绢罗厨筛出。瓷坛收贮。勿令泄气。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俱用葱汤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症等病。俱用葱酒煎调。如风热恶毒所生。患必皮肤亢热。红色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亦可。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引为当也。

二青散 治一切 热红肿。热痛阳毒。未成者即消。

青黛 白芨 白蔹 白薇 白芷 白藓皮 朴硝龙骨 黄柏(各一两) 天花粉(三两)大黄(四两) 青露(即芙蓉叶三两)
为末。用醋蜜调敷。如已成者则敷四围。留顶。贴替针膏。

回阳玉龙膏 治背疽阴病。不肿高。不 痛。不发热。不作脓。及寒湿流注。鼓风久损。冷痛痹风。诸湿脚气。手足顽麻。筋骨疼痛。及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鹤膝风等。但无皮红肌热者。一概用之。俱有功效。

草乌(三两炒) 军姜(三两煨) 赤芍(炒) 白芷 南星(煨各一两) 肉桂(五钱)上制毕。共为细末。热酒调敷。此药有军姜、肉桂。热血生血。既生既热。恐不能散而为害。故有草乌、南星。可以破恶气。祛风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回阳气。又有赤芍、白芷。足以散滞血。住痛苦。加以酒行药性。攻通气血。虽十分冷症。未有不愈者。诚为寒灰之焰。枯木之春。大抵病冷则肌肉阴烂。不知痛痒。其有痛者。又多附骨之痛。设若不除。则寒根透髓。寻常之药。固莫能及矣。

坎宫锭子 治 赤红热肿痛诸毒。并痔。

京墨(一两) 熊胆(三钱) 胡黄连 儿茶(各二钱) 冰片(一钱) 麝香(五分) 牛黄(三分)
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主。加生姜汁、大黄水浸取汁、酽醋各少许相兑。和药成锭。用凉水磨如墨。以笔蘸药涂之。

离宫锭子 治一切皮肉不变。漫肿无头。肿毒疔毒。

京墨(一两) 蟾酥 胆矾 血竭(各三钱) 朱砂(二钱) 麝香(一钱五分)
上为末。用凉水调成锭。凉水磨如墨。照前法涂之。

绛红膏 治一切肿毒已成。悉效。

先用加味神灯捻照毕。次用真银朱为末。以真生桐油调摊如膏。贴之。

二味消毒散 治热痱痤疥疹。风湿痒疮。

白矾(一两) 明雄黄(二钱)
上为末。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之痒痛自止。痱粟自消。

铁桶膏 治将溃已溃时。根脚走散不收束者。

文蛤(微炒一两) 白芨(五钱) 铜绿(五钱) 明矾(四钱) 胆矾(三钱) 轻粉(二钱)郁金(二钱) 麝香(三分)
上为末。收之听用。用陈米醋一碗。杓内文火煎至一小钟。起金色黄泡为度。待温入药一钱。搅匀炖温。用新笔蘸涂根上。绵纸盖之。自生皱纹。渐收渐紧。再不开大。

一、用石青(一两) 铜绿(五钱) 硼砂(五钱) 白灵药(五钱)
上为末。次用阿胶一两。以黑铅三斤夹碎。水四碗。煎半碗。入阿胶再煎成膏。人药成锭。重二钱。用人乳磨涂。

一、用铜绿(一两) 硼砂(一两)以阿胶膏成锭。用乳香煎汤磨浓。新笔蘸涂。初起者涂一圈。消一圈。已溃者先用椒茶汤洗。如疮口已完。皮肉未老。烧艾熏之。

马齿苋膏 发背诸毒。

苋一握。酒煎或水煮。冷服。自能出汗。一服退热去腐。三服良愈。再杵苋敷之。

杨梅愈后。遍身如癞。喉硬如管者。取苋碗粗一握。酒水煎服出汗。

多年顽疮 疮。顽痛不收口者。杵苋敷之。取虫。一日一换。三日后腐肉尽。见红肉珠时。换生肌药收口。

妇人脐下生疮。痛痒流水。连及二阴者。用苋四两、青黛一两。研匀敷之。丹毒。加蓝根捣敷。

唇紧面肿者。捣汁涂之。

湿癣白秃。取锻石末炒红。用苋汁熬膏。调匀涂之。

三十六种风疮。取苋一石、水二石。一釜煮之。澄清。纳黄蜡三两。再煎成膏。涂之服之。


洗涤类方

洗有荡涤之功。使气血疏通以舒其毒。则易于溃散而无壅滞也。凡肿四肢。 渍之。在腰腹背。淋之。在下部。浴之。如用药二两。以水二升煎升半。用布帛或棉蘸洗。稍凉再易之。日用三五次。甚者日夜不住。

以肿消痛止为度。如已溃时及拔筒后。先去旧药。用方盘靠身于疮下放定。随用猪蹄汤以软绢淋洗疮上。并入孔内。轻手捺净内脓。庶败腐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再以软帛叠七八重。勿令太干。带汤覆于疮上。两手轻盈旋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洗按四五次。流通气血。解毒止疼。去瘀脱腐。此手功之要法。大疮不可缺也。洗时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气。夏月要明窗以御风寒。若不慎此。轻则有妨收口。重则必变纯阴。

盖用猪蹄汤者。使毒闻腥而速腐耳。腐未净。敷玄珠膏。腐已净。敷玉红膏。俱以黑膏盖之。如四边根已消。则不必用箍药。更加大补得宜。其功更远。

疮一月不治则有虫。用艾煎汤投白矾三钱洗之。为艾性能杀虫也。

疮由气血冷不收口者。用艾煎汤洗之。更烧艾熏之。为艾性辛热以助阳气也。

未溃之前。及已照之后。用葱艾汤洗之。

文蛤散 治肿疡 痛。不问已溃未溃。洗之肿宽痛减。

文蛤(三五两打碎去虫) 葱白(十八根)水煎淋洗。

猪蹄汤 已溃流脓时。用此消毒瓦斯。去恶肉。回死肌。润疮口。散风消肿。腐尽则已。

当归 白芷 羌活 甘草 赤芍 黄芩 蜂房(等分)
上为粗末。先将 猪前蹄一。使水六碗煮蹄软为度。去面上油并汤下浊脚。取清汁。入药一两。煎数十沸。绢滤去渣。候温用软绢淋洗。

背疽轻易者。用此以代前汤。

当归 白芷 独活 甘草(各二钱) 葱头(五个)水二碗煎用。

一、阴疮黑陷而不痛者。用艾绒一斤。硫黄、雄黄各五钱为末。同艾水煮半日。水将干。取艾出。捣烂温敷患处。再煮再易。十余次以知痛则生。不知痛出紫血者死。然必内服大补回阳之药。助之以成功。

一、疮腐臭秽者。用蛇床子二两、皮硝一两、水煎洗之。

一用白矾四两、雄黄一两为末。用两许滚水冲洗。

军持露 治溃疡腐尽。见新肉珠时。用此洗之。以助生肌。

乳香 没药 儿茶 轻粉(等分)
为末。每用三五钱。水煎黄色洗之。或猪蹄汤煎洗尤佳。


膏药类方

绀珠膏 治一切痈疽肿毒。流注乳毒。瘰癧痰核。并跌扑损伤。风寒湿痹。骨节冷疼。再、顽 血风等疮。

及头痛牙痛。心腹痛腰腿痛。火眼咳嗽。五疳下痢等症。悉验。

制麻油四两煎滚。入制松香一斤。文火化。柳枝搅。候化尽。离火入细药末二两三钱。搅匀。即倾水内。

拔扯数十次。易水浸之听用。

跌扑肿毒瘰癧等症。但未破者。再加魏香散。随膏之大小。患之轻重。每加半分至三二分为率。已破者。则另加生肌散。然此膏贴破疮少痛。未若于黑膏内加生肌散为妙。而有毒深脓不尽者。及顽疮对口等症。虽溃必用此膏。获效。未破者。贴之勿揭。揭则作痒。痛亦勿揭。能速于成脓。患在平处。纸摊贴。患在弯曲转动处。绢帛摊贴。

跌扑肿毒疼痛等症。贴本处。 疮及臀腿寒湿等疮。先用茶清入白矾少许洗净。贴之。刻日见效。

风寒咳嗽。贴背心。头痛。贴太阳穴。牙疼。塞牙缝内。火眼。贴鱼尾。

小儿疳痢。丸绿豆大。神曲为衣。每服三二十丸。米汤下。内痈等症。用蛤粉为衣。服。便毒痰核多。

加魏香散。 疮。再加铜青。鳝攻头癣毒。验。

制油法 每麻油(一斤) 用当归 木鳖子肉 知母 细辛 白芷 巴豆仁 文蛤(打碎) 山兹菇(打碎)红芽大戟 续断(各一两) 槐枝 柳枝(各二十八寸)入油内浸二十一日。煎枯去渣。取油听用。(余察朝鲜琥珀膏多续随子。此方宜加之。)
制松香法 择片子净嫩松香为末十斤。次取槐、柳、、桑、芙蓉等五样枝各五斤。锉碎。用大锅水煮浓汁。滤净再煮一次。各收之。各分五分。每用初次汁一分。煎滚入松香末二斤。以柳、槐枝搅之。煎至松香沉下水底为度。即倾入二次汁内。乘热拔扯数十次。以不断为佳。候温做饼收之。余香如法。(此原方也。但煎膏。其色欠红艳。再加苏木同五枝煮之。)
膏内细药方乳香 没药(俱去油) 血竭(各五钱) 轻粉 麝香(各二钱) 明雄黄(四钱)
为细末。加入膏内用。

魏香散 膏面掺用。

乳香 没药(俱去油) 血竭(等分) 阿魏 麝香(减半)
为末罐收听用。

生肌散 俟腐尽生肌用此。

人参 龙骨 赤石脂 乳香 没药 血竭 轻粉(各二钱) 贝母(三钱) 珍珠(一钱) 冰片(一钱)一加白蜡(二钱)
为末。罐收听用。

亚圣膏 治一切破烂诸疮。并杨梅粉毒。

象皮(一两) 蛇蜕(二钱) 驴甲(一块) 穿山甲(六钱) 血余(三钱) 蝉蜕(四钱) 木鳖子(七个)鸡子清(三个)
艾、柳、榆、槐、桑枝各二十一寸。麻油三斤。浸七日。煎如常法。滤去渣。每净油一斤。入黄丹七两。煎成膏。入黄蜡五钱化匀。再加乳香、儿茶、没药各三钱。灵脂五个。 牡蛎五钱。血竭五钱。

成膏。出火毒。任用。

绛珠膏 治溃疡去腐定痛生肌。

麻油(十两) 鸡子黄(十个) 血余(五钱) 天麻子肉(八十一粒) 白蜜蜡(三两) 黄丹(飞二两)乳香 没药 轻粉 珍珠 血竭 儿茶(各三钱) 朱砂(二钱) 冰片(一钱) 麝香(五分)乳岩加银朱(一两)
上将油 血余化。麻子肉枯。去渣入蜡。候化离火。少时入黄丹搅匀。再加细药。和匀收用。

莹珠膏 治溃疡去腐。定痛生肌。并梅疮杖疮。 疮下疳。

猪脂油(十两) 白蜡(三两) 溶化离火。俟温。入 轻粉 樟冰(各一两五钱)
上为末。搅匀。俟稍凝。再入冰片一钱末。搅匀成膏。罐收听用。先用甘草、苦参各三钱。水煎洗净贴膏。

杖疮用荆川纸摊极薄贴之。热则易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之。其疔瘀即散。疼痛立止。

杨梅疮。加红粉三钱。顽疮乳岩。加银朱一两。 疮。加水龙骨三钱。或龙骨四钱。

生肌玉红膏 此膏专治痈疽发背。诸般溃烂棒毒等疮。用在已溃流脓时。先用甘草汤。甚者用猪蹄药汤淋洗患上。软绢挹净。用抿脚挑膏于掌中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亚圣膏盖之。大疮早晚洗换二次。内兼服大补脾胃暖药。其腐肉易脱。新肉即生。疮口自敛。此乃外科收敛药中之神药也。

白芷(五钱) 甘草(一两二钱) 归身(二两) 爪儿血竭 轻粉(各四钱) 白蜡(二两) 紫草(二钱)麻油(一斤)
先用当归、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杓内慢火熬药微枯色。细绢滤清。将油复入杓内煎滚。下血竭化尽。次下白蜡。微火亦化。先用茶钟四枚。预炖水中。将膏分作四处。倾入钟内。候片时。

方下研极细轻粉。每钟内投和一钱。搅匀。候至一伏时取起。不得加减。致取不效。

玄珠膏 治肿疡将溃。涂之脓从毛孔吸出。已开针者。用捻蘸送孔内呼脓。瘀腐不净。涂之立化。

木鳖子肉(十四个) 斑蝥(八十一个) 柳枝(四十九寸) 或加驴甲片(三钱) 草乌(一钱) 麻油(一两)浸七日。文火 枯。去渣入巴豆仁三两。煎豆黑。倾于钵内。研如泥。加麝香一分搅匀。入罐内收用。

碧螺膏 治下部湿疮疥癣。并结毒痰串 疮。

松香(取嫩白成片者佳。为末。筛过。用铜盆以猪油遍擦之。入水至滚。入香。不住手搅之。以香沉底为度。

即倾冷水内。拔扯百十次。以不断为度。) 麻油(三两)煎滴水成珠。入松香一斤。文火溶化。看老嫩取起。离火住滚。徐徐入糠青、胆矾各净末五钱。以柳枝左搅。以匀为度。如老加熟猪油二三钱。用绿纸薄摊。

此方灶用土。柴用桑。器用银。煮用水。煎用火。取五行之理也。

贝叶膏 治痈疽发背一切溃烂诸疮。

麻油(一斤) 入血余(鸡子大一团)
文火 化。去渣离火。入白蜡二两溶化。候温。用绵纸剪块。三张三张于油蜡内蘸之。贴瓷器帮上。用时。揭单张贴患处。日换八九次。力能定痛去腐生肌。其功甚速。希勿忽之。


麻药类方

琼酥散 服之开针不痛。

蟾酥(一钱) 半夏(六分) 闹羊花(六分) 胡椒(一钱八分) 川乌(一钱八分) 川椒(一钱八分)荜茇(二钱)
上为末。每服半分。黄酒调服。

如欲大开。加白酒药一丸。

整骨麻药 开取箭头。服之不痛。

川乌 草乌 胡茄子 闹羊花(倍用) 麻黄 姜黄(等分)
上为末。茶酒任下。甘草水解。


麻药类方

川乌尖 草乌尖 生南星 生半夏(各五钱) 胡椒(一两) 蟾酥(四钱)一加荜茇(等分) 一加细辛(为君)
共为末。用烧酒调敷。候麻木。任割不痛。


去腐类方

书云:腐不尽不可以言生肌。若误用生肌药。则反增溃烂。但溃而不痛者。乃其征也。又云:毒尽则肌自生是知有腐不可不速去也。

肿毒已成。皮浓不穿者。内服透脓散。外涂玄珠膏。仍以黑膏盖之。则脓从孔窍中渗出。三五日毒顶分界。成片而落。其大脓已尽。而内肉已平。神妙莫测。阳症立验。而必赖内托之功。

毒深不能收敛者。以纸捻蘸玄珠膏送入疮口内。易于收敛。不致成漏。

杖疔涂之。瘀腐立化。治癣。加天麻子同 。调芦荟末涂之。秃疮。加花椒数粒。牙皂杏仁各七个。艾少许。同煎如法。


去腐类方

水银(一两) 火硝(二两) 食盐(三钱) 枯矾(三钱三味炒燥) 朱砂(八钱) 雄黄(三钱) 白砒(三钱) 硼砂(三钱) 一加 砂(三钱)
共为末。入泥固罐内。盖盏封口。架三钉上。砌百眼炉。先底火二寸。点香一枝。中火一枝。顶火一枝。随以水擦盏勿住。香毕去火。次日取升上者用。

发背未破加花粉。已破加乳香、没药。疔疮初起加蟾酥。肿毒加鹅管石。醋调敷。烂疮加黑附子。囊痈烂加贝母。瘰癧破加发灰、皂角、白芨。水调敷。疳疮加滑石。鱼口加皂角。结毒加光粉滑石。 疮加轻粉、黄丹。跌扑盖文蛤、百草霜乳蛾、走马疳、耳腮等。俱用茶调。蛇咬加南星、川椒。虫咬加雄黄。

蝎蚣散 疮口紧硬。贴膏无脓者。风毒所胜也。

全蝎 蜈蚣 木香 为末掺之。膏药盖之。


生肌类方

凡大毒溃烂。内毒未尽。若骤用生肌。则外实内溃。重者逼毒内攻。轻者反增溃烂。虽即收口。其于旁处复生大疽。是知毒未尽。不可骤用生肌药也。只以贝叶膏贴之频换。俟生肉珠时。方用生肌药。如元气弱者。须当大补以培其元。

生肌定痛散 溃烂红热肿痛有腐者。用此化腐定痛生肌。

生石膏(为末用甘草汤飞五七次每两加) 硼砂(五钱) 辰砂(三钱) 冰片(二分)为末掺之。

定痛生肌散 溃烂红热肿痛无腐者。用此定痛生肌。

石膏( 一两) 乳香 血竭 轻粉(各五钱) 冰片(一钱)有水。加白芷 龙骨(各一钱) 不收口。加内金(炙一钱)为末掺之。

冷疮不收口者 干姜为末掺之。觉热如烘。平肌易愈。

诸疮发痒 用枯矾、干姜末掺之。

细茶 食盐 煎汤洗之。


生肌类方

乳香 没药 血竭 儿茶 三七(各二钱) 冰片(一钱) 麝香(二分)热。加黄连(一钱)腐。加轻粉(一钱)有水。加龙骨(一钱)欲速收口。加珍珠(一两)或加黄(二钱法取团脐蟹蒸熟取黄晒干收用) 为末掺用。

或以前七味。加猪油半斤。黄蜡两许。稍温。用绵纸拖膏。贴痈疽破烂等疮。若杖伤。则三七倍之。

一用鲜鹿腿骨纸包。灰火内煨之。以黄脆为度。如黑焦色则无用矣。为细末掺之。生肌甚速。

月白珍珠散 新肉已满。不能生皮。及下疳腐痛。并汤火伤痛。

珍珠(一钱) 青缸花(五分) 轻粉(二两)为末掺用。下疳腐烂。猪脊髓调搽。

一用鸡子清倾新瓦上。晒干取清为末。掺用。


生肌类方

黑铅六钱溶化。入水银二两。结成砂子。枯白矾、枯皂矾、火硝各二两。食盐五钱。同炒干研细。入铅汞再研。不见星为度。入泥固罐内。封口。打火三香。不可太过不及。冷过宿。取出。罐口上灵药。其白如雪。

约有二两。为火候得中。如打紫者。加硫黄五钱。黄者。加明雄黄五钱。红者。用黑铅九钱。水银一两。枯矾二两。火硝三两。辰砂四钱。雄黄三钱。升打火候如前。

凡升打灵药。硝要炒燥。矾要 枯。

一方共用烧酒煮干炒燥。方研入罐。

一法凡打出灵药。加石膏倍之。和匀。复入新罐内打一香。任用不痛。

生肌白灵药家传密诀歌。铅粉易山铅。官硼易皂矾。硝矾汞不易。火候亦如常。(固罐法封口法见四卷末)
倒打灵药法 先将硝、矾、水银共研。以不见星为度。次用泥固罐子。煨微热。入药一角。文火顿化。勿令起泡。至干。又下一角。少时。又下至完。下食盐少许。慢火煨至矾枯成陀为度。将罐倒合于平底大碗内。以罐底高碗沿二指为度。用纸条封口。次用泥固二指许。又次以沙填满。以碗口平为则。取碗坐于大水盆内。水与碗口平为则。次取红炭砌罐底四围及底上。 一香。去火。冷定。取出罐四旁及碗底灵药。约有一钱五六分听用。此法始终全在慢火。性燥有误。

红粉 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等。立验。

水银 白矾 火硝(各一两一钱) 朱砂(三钱三分)以锅煨热取起。入白矾一沸。见清。入硝。一沸。见清。入朱砂。一沸。见定。取出研末。入锅内。

下水银。盖碗。

封打如法。

一方用∶水银(一两) 焰硝(一两炒干为末用四钱五分) 白矾(一两 枯四钱五分)朱砂(一钱为末)次用筛过净香炉灰二三斤。盐卤水四五斤听用。取中样新铁锅一口。以砖架起。安朱砂末于锅中。

莲子大为度。次取硝、矾末研匀。盖朱砂上。用等盘轻轻按硝矾如银底样。周遭如茶钟口大。次将茶钟盖之。如口外有硝矾。即吹去之。将钟揭起。用筷子在硝矾中间轻轻点一小窝。用茶匙挑水银入窝内。仍将先覆茶钟盖之。次取前香灰。用盐卤水调。干稀得所。先将手按茶钟勿令动。随将湿灰周遭涂过。只留钟底在外。用石压之。次锅下发火。烧三香。二文一武。不时视香灰。如稍有白色。即用棕蘸卤水。于灰上刷之。为浇水三香完。离火过宿。用斧从旁轻轻凿开。取茶钟。用黄纸包收。临时刮用。

粉霜必以朱砂色为度。如红黄为嫩。上疮必疼。须再封打一香。

一、先用朱砂末、急性子各一钱五分。于锅内炒烟尽。去药拭净入硝、汞。升打如法。为之净锅。

一、用 石膏、赤石脂各二两为末。盐水调之封口。次以香炉灰盖之。更佳。

一、初打出红粉。用绵纸包好。入小南青布袋内。用绿豆水或槐花八两、甘草一两煎汤。悬胎煮一二百沸。取袋埋黄土内一日夜。去火毒及硝矾之气。

下疳。嚼细茶罨三次。次掺之即愈。杨梅痘子。点之即愈。杨梅喉疳。用新笔蘸粉点之即愈。杨梅粉毒。用麻油四两、黄蜡一两溶化成膏。离火候温。入红粉一钱搅匀。绵纸摊贴。一日一换。立验。


溃疡外治附余

肿疡初溃。或已开针。恐针口易合。随用绵纸捻蘸玄珠膏插之。或用黄蜡化开入香油少许作捻。如疔须裹线一条为心。将蜡捻插入针口内。留线头在外。以膏盖之。次日换插如前。

疮口腐肉不出者。用绵纸做捻。取捻毛头于腐上绞之。绞住瘀肉。徐徐拔出。如未净。再取之。次涂玄珠膏。如腐已净。涂绛珠膏四围肿处。贴绀珠膏。瘀脓壅肿不出者。捣大蒜调松香末敷之。

疮已溃烂。中有黑疔。突兀如筋头。坚痛不可忍者。用紫绛真香。锉豆大炒焦黑为末。掺疔上。其四围溃处用兰雪散掺之。黑膏盖之。三二次则疔尽去次换生肌药。

顽腐不去。壮实者用生南星末加冰片掺之。膏盖过宿。去腐如井。随换生肌等药。虚弱者用人参末掺之。过宿洗之。三二次腐肉自脱。且易收敛。

疮口 出如蛇头者有四。着风、着水、着怒、着手挤。皆能致之。风邪乘袭者。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十宣散加羌活、天麻。肝火血燥生风者。加味逍遥散加羌活、天麻。如小儿。其母肝火生风者。

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天麻。更外兼熨法。或用乌梅 存性。加轻粉少许掺之。即收。

有番花如石榴者。用银针于朱上刺去黑血。三五次。即收平复。

顽疮、疔疮、 疮、杖疮。久不生肌者。疮有膜也。用玉簪花根于石臼内杵烂敷之。扎紧。三日一换。五七次愈。

疮不收口。因于虚者。须大补之。外用人参、珍珠等分为末掺之。即痂。凡生肌药。必用人参汤浸过。晒干。

再用人乳浸过。其功神捷。

疮虽收口而皮嫩外恶风寒者。用小米煮饭。乘热盛碗内。以绢帛罩之。覆于患处。蒸之三五次。愈。

疮溃时误入毒水。或误入刺至骨肿痛者。用皂角子七个。大干虾蟆一个。胡椒十五粒。入锅内瓦盖。文火烟尽。取出为末。先用温水洗净。拭干掺之。膏盖良久。毒水尽出。有刺者自见。一用黄丹、蛤粉等分炒变色掺之。误入一切毒水。及皂角水。驴马尿粪以致疼痛者。用糯米粉、砂糖各三两。生甘草一分。为膏贴之。毒水自出。

马汗入疮肿痛者。用马鞭子取手执处烧灰存性为末。和诸膏涂之。或猪脂和涂。或用冬瓜皮阴干为末敷。

疮久臭烂生蛆者。海参为末掺之。或皂矾为末掺之。则蛆化为水。

背疮绷缚法 已溃流脓时。不问冬夏。宜绢帛四五层罨膏上。外再用绵布见方八寸。四角以蛇皮细带贮之。盖绢上。将带扎在前胸。绷实疮上。庶暖气不泄。易于腐溃。洗时预备二绷更换。

内肉不合法 腐尽结脓痂时。内肉不粘连者。用软绵帛七八层放患上。以绢扎紧。将患睡实。数次自粘一片如生成者。如患口未完。搽玉红膏自平。


家传西圣膏方

家传西圣膏 治男妇小儿。远年近日。五劳七伤。左瘫右痪。手足麻木。遍身筋骨疼痛。咳嗽痰喘。疟疾痢疾。痞疾走气。遗精白浊。偏坠疝气。寒湿脚气。及妇人经脉不调。赤白带下。血山崩漏。并跌打损伤。

一切肿毒瘰癧。顽疮结毒。臭烂。筋骨疼痛不能动履者。贴之悉验。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 熟地 白术 苍术 甘草节 陈皮 半夏 青皮 香附 枳壳 乌药何首乌 白芷 知母 杏仁 桑皮 金银花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白蒺 栀子 柴胡 连翘薄荷 威灵仙 木通 桃仁 玄参 桔梗 白藓皮 猪苓 泽泻 前胡 升麻 加皮 麻黄 牛膝杜仲 山药 益母草 远志 续断 良姜 本 青风藤 茵陈 地榆 防风 荆芥 两头尖 羌活独活 苦参 天麻 南星 川乌 草乌 文蛤 巴豆仁 芫花(以上各五钱) 细辛 贝母 僵蚕 大风子穿山甲(各一两) 蜈蚣(二十一条) 苍耳头(二十一个) 虾蟆(七个) 白花蛇 地龙 全蝎海桐皮 白芨 白蔹(各五钱) 木鳖子(八两) 桃、柳、榆、槐、桑、楝、或杏、楮、(或椿七枝各三七寸) 血余(四两)
用真麻油十三斤浸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半月。日数毕。入大锅内。慢火煎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片时。用布袋滤净药渣。将油称准。将锅展净。复用细绢滤油入锅内。要清净为美。投血余。慢火熬至血余浮起。以柳棒挑看似膏溶化之象方美。熬熟。每净油一斤。用飞过黄丹六两五钱。徐徐投入。火加大些。夏秋亢热。每油一斤加丹五钱。不住手搅。俟锅内先发青烟。后至白烟。叠叠旋起。气味香馥者。

其膏已成。即便住火。将膏滴入水中试软硬得中。如老加熟油。若稀加炒丹少许。渐渐加火。务要冬夏老嫩得所为佳。掇下锅来。搅挨烟尽。下细药搅匀。倾水内。以柳棍搂。成块再换。冷水浸片时。乘温每膏半斤拔扯百转。成块又换冷水投浸。用时。取一块铜杓内溶化摊用。细药开后乳香 没药 血竭(各一两) 轻粉(八钱) 潮脑(二两) 龙骨(二两) 赤石脂(二两)海螵蛸(五钱) 冰片 麝香(三钱) 雄黄(二两)共为末。加入前膏内。

五劳七伤。遍身筋骨疼痛。腰脚酸软无力。贴膏肓穴、肾俞穴、三里穴。

痰喘。气急咳嗽。贴肺俞穴、华盖穴、膻中穴。

左瘫右痪。手足麻木。贴肩井穴、曲池穴、三里穴。

遗精白浊。赤白带下。经脉不调。血山崩漏。贴阴交穴。开元穴。

痢疾水泻。贴丹田穴。疟疾。男贴左臂。女贴右臂。

腰疼。贴命门穴。疝气。贴膀胱穴。

头风。贴风门穴。心气疼。贴中脘穴。

走气疼。贴章门穴。寒湿脚气。贴三里穴。

胸腹胀闷。贴中脘穴。噎食转食。亦贴中脘穴。

痞疾。先用面作圈。围痞块上。入皮硝两许。纸盖。熨斗熨热去硝。贴膏再熨。出汗至腹内觉热方止。

跌打损伤及诸毒诸疮。俱贴患处。

凡内外诸症。贴之必用热布熨之。疥癣疹癞等症。贴脐熨之。汗出为度。

血瘕痞疾。加阿魏、马齿苋膏各二两。贴之立验。(阿魏化腐去滞。须以水顿化。倾入膏内。离火搅之。

煎去水气。次下细药。)绢摊膏。用鸡子清浆过。布摊膏。用松香、黄蜡涂过。狗皮摊膏。用水洗去硝气。油纸摊膏。用甘草汤或加槐枝煮过摊用。

表绵纸法。用杭州毛头。每麦面一斤。加白矾核桃大一块。打稀糊。量加小粉表之。则软白而且不荫。

油油纸法。用天麻子仁数粒、铅粉钱许研烂。入桐油碗许。打匀。绵花蘸刷令遍。与不油纸相间。铺之压之。须频揭换不粘。一以生桐油、熟猪油。平兑如法。

相关文章
 甘露饮(《玉钥·续编》)
 黄师肺火怎么治疗的
 全身不适.
 关于伤寒论的一条疑惑,“发于阳者七日愈,发
 四君子汤
 治疗多汗应首选黄芪还是白术?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