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十大广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石牌藿香

拼音名:Guanghuoxiang

英文名:HERBA POGOSTEMONIS

别名: 刺蕊草、藿香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33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 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

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

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

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

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藿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

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叶片较小而厚,暗

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藿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节间长5~13cm,叶痕较

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叶片较大而薄,浅

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鉴别】 (1) 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非腺毛

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μm,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腺

鳞头部单细胞状,顶面观常作窗形或缝状开裂,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间隙

腺毛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

50μm,长约至113μm;柄短,单细胞。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草酸钙

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μm。

(2) 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分取所得挥发油,进行以下试

验。

取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石牌广藿香先褪色,继显

绿色;海南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紫色。

另取挥发油1滴,加苯0.5ml,再加5%醋酸铜溶液少量,充分混合,放置分层,吸取

上层苯液,点于载玻片上,俟苯挥发后,于残渣上加乙醇1~2滴,放置后,置显微镜下

观察。石牌广藿香可见众多灰蓝色针状结晶;海南广藿香可见少量灰蓝色结晶及绿色无

定形物。

(3) 取[鉴别](2)项下所得的挥发油0.5ml,加醋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

以5%三氧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

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炮制】 除去残根及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

与叶混匀。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 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

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原产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栽培。
  
【采制】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o alcohol),并有α-,β-和γ-藿香萜烯(α-,β-,γ-patchoulene)、α-愈创烯(α-guaiene)、α-布烯(α-bulnesene)、广藿香酮(pogostone)、丁香烯、丁香酚及广藿香吡啶碱(patchoulipyridine)等。


广地龙

概述: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 、通俗环毛蚓 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 或栉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 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别名:蚯蚓,曲蟮,广地龙等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临床应用:

1.地龙散(《圣济总录》)治风头痛及产后头痛。地龙(去土,炒)、半夏(生汁捣作饼,焙令干,再捣为末)、赤茯苓(去黑皮)各15g。上3味,捣为散,每服1g,生姜荆芥汤调下。方中地龙与诸药配伍有清热熄风的功效。

2.单味鲜品,用水洗净捣成糊状,加少量白糖及少许冰片,溶解后外敷伤口周围,治骨折

3.单味水煎服,治热结尿闭。


广巴戟


【异名】巴戟(《本草图经》),鸡肠风(《中药志》),子肠(《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植物形态】巴戟天,又名:三蔓草(《唐本草》),不雕草(《日华子本草》),鸡眼藤、黑藤钻、糠藤、三角藤。
    缠绕或攀缘藤本。
   根茎肉质肥厚,圆柱形,支根多少呈念珠状,鲜时外皮白色,干时暗褐色。
   有蜿蜒状条纹,断面呈紫红色。
   茎圆柱状,有纵条棱,小枝幼时有褐色粗毛,老时毛脱落后表面粗糙。
   叶对生,长椭圆形,长3~13厘米,宽1.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全缘,下面沿中脉上被短粗毛,叶缘常有稀疏的短睫毛;叶柄有褐色粗毛;托叶鞘状。
   花序头状,花2~10朵,生于小枝顶端,罕为腋生;花萼倒圆锥状,长3~4毫米,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或近平截;花冠肉质白色,花冠管的喉部收缩,内面密生短毛,通常4深裂;雄蕊4枚,花丝极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2深裂。
   浆果近球形,直径5~9毫米,成熟后红色,顶端有宿存的筒状萼管。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野生于山谷、溪边或山林下,亦有栽培。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采集】冬、春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6~7成干,用木糙轻轻捶扁,晒干;或先蒸过,晒至半干后,捶扁,晒干。
   
【药材】干燥的根呈弯曲扁圆柱形或圆柱形,长度不等,直径约1~2厘米。
   表面灰黄色。
   有粗而不深的纵皱纹及深陷的横纹,甚至皮部断裂而露出木部,形成长约1~3厘米的节,形如鸡肠,故土名鸡肠风
   折断面不平,横切面多裂纹;皮部呈鲜明的淡紫色,木郎黄棕色,皮部宽度为木部的两倍。
   气无,味甜而略涩。
   以条大、肥壮、连珠状、肉厚、色紫者为佳。
   条细瘦、肉薄、色灰者质次。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炮制】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
   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
   (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两)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
   (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巴戟天,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去菊花,布拭令干用。
    ②《纲目》:以酒浸一宿,判焙入药,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
   
【化学成分】 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辛甘,温。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别录》:甘,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肾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肾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功用主治-巴戟天的功效】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①《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②《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
    ③《药性论》:治男子梦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
    ④《日华子本草》:安五脏,定心气,除一切风。
   疗水肿。
    ⑤《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⑥《本草求原》:化痰,治嗽喘,眩晕泄泻,食少。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治肾虚腰脚无力,痿痹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萎遗精早泄失眠;妇女不育。
   
【用法与用量】内服:熬汤,1.5~3钱;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沉香

【药 名】:沉香

【拼 音】:CHENXIANG

【英文名】:Chinese Eaglewood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

【功 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主 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性味归经】:辛苦,温。①《别录》: “微温。”②《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无毒。”④《纲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入肾、脾、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③《药品化义》:“入肺、肾二经。”④《本草经解》:“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磨汁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②《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③ 《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④《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药物配伍】:配木香:补气行气。配苁蓉:温肾滋阴;

【别 名】:蜜香(《南方草木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原植物白木香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儿香(《纲目拾遗》)、牙香树、莞香、六麻树

【处方名】:沉香、海南沉香、海南沉、好沉香、上沉香、盔沉、沉香粉、上沉香粉等

【商品名】:进口沉香:又名全沉香,为植物沉香的含有黑色树脂的木材。主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等国。

国产沉香:又名海南沉、海南沉香、白木香、莞香、女儿香、土沉香。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黑色树脂的木材。主产于海南岛。

伽南香:又名奇南香、琪南、奇楠、伽南沉。为植物白木香或沉香近根部的含树脂量较多的木材。

绿油伽南香:为外表呈绿褐色的伽南香。

紫油伽南香:为外表呈紫褐色的伽南香。

盔沉香:又名盔沉。进口沉香药材多呈盔帽形,故名。

以上商品均以质坚体重、含树脂多、香气浓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沉香 我国台湾、广东、广西有栽培;国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 ②白木香分布广东、广西、台湾。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国产沉香的采集:选择树干直径30厘米以上的大树,在距地面1.5~2米处的树干上,用刀顺砍数刀,深约3~4厘米,待其分泌树脂,经数年后,即可割取沉香。割取时造成的新伤口,仍可继续生成沉香。又法:在距离地面约1米处的树干上,凿成深3~6厘米,直径约3~10厘米的数个小口(俗称“开香门”),然后用泥土封好,待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分泌树脂,数年后生成沉香,即可割取。又枯死的白木香树,有时亦可觅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较久,含脂量高,品质较好,但产量不多。来得沉香后,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部分,晒干后即为成品。须贮藏于密闭的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止走油、干枯。

【拉丁名】:药材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原植物①沉香 Aquilaria  agallocha  Roxb.② 白木香(《南越笔记》)Aquilaria  sinensis(Lour.)  Gilg,

【炮制方法】:刷净,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考 证】:出自《名医别录》;①《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案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交趾有蜜香树,斡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钦取香,伐之经年,其根斡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斡为栈香;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木也。”②《铁围山丛谈》:“香木,初一种也,膏脉贯溢,则其结沉实,此为沉水香。然沉水香其类有四:谓之熟结,自然其间凝实者也;谓之脱落,因木朽而自解者也;谓之生结,人以刀斧伤之而后膏脉聚焉,故言生结也;谓之蛊漏,因伤蠹而后膏脉亦聚焉,故言蛊漏也。自然脱落为上,而其气和,生结、蛊漏,则其气烈,斯为下矣。沉水香过四者外,则有半结半不结,为弄水沉、弄水香者,蕃语名婆菜者是也。因其半结则实而色黑,半不结则不大实而色褐,好事者故谓之鹧鸪斑是也。婆菜中则复有名水盘头,水盘头结实厚者亦近乎沉水香,但香木被伐,其根盘必有膏脉涌溢,以涌溢故亦结,但数为雨yin,其气颇腥烈,故婆菜中水盘头为下矣。余虽有香气,既不大凝实。若是一品,号为笺香。大凡沉水、婆菜、笺香此三名尝出于一种而每自有高下,其品类名号为多尔,不谓沉水、婆菜、笺香各别有种也。三者其产占城则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又皆不若万安、吉阳两军之间黎母山,至是为冠绝天下之香,无能及之矣。”③《本草衍义》:“沉香,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今南恩、高、窦等州,惟产生结香。沉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俗谓之角沉。黄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药用。依木皮而结者,谓之青桂,气尤清。在土中岁久,不待?剔而成结,谓之龙鳞。亦确创之自卷,咀之柔韧者,谓之黄蜡沉,尤难得也。然《经》中止言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余更无治疗,今医家用以保和卫气,为上品药,须极细为佳。今人故多与乌药磨服,走散滞气,独行则势弱,与他药相佐,当缓取效,有益无损。余药不可方也。”

【生药材鉴定】:①进口沉香 为植物沉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棒状或片状,外形极不规则,长7~20厘米,直径1.5~6厘米。表面褐色,常有黑色与黄色交错的纹理,平滑光润。质坚实,沉重,难折断,用刀劈开,破开面呈灰褐色。能沉于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香气,味苦。燃烧时有油渗出,香气浓烈。主产印度、马来西亚等地。②国产沉香 又名:海南沉香。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多呈不规则块状或片状,长3~15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可见黑褐色的含树脂部分与黄色的木部柏间,形成斑纹,其孔洞及凹窝的表面呈朽木状。质较轻,折断面刺状,棕色。大多不能沉水。有特殊香气,味苦,燃烧时有油渗出,发浓烟,香气浓烈。主产广东海南岛,广西亦产。沉香中油性足、体质重而性糯者,经精选加工后即为伽南香,参见“伽南香”条。3、显微特征:①白木香:横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细胞呈径向延长,壁非木化至微木化,有的具壁孔,含水量棕色树脂状物质。木纤维呈多角形,壁不甚厚,木化。导管呈圆多角形至类方形,往往2 个相集成群,偶有单个散在;有的导管中充满树脂状物质。木薄壁细胞壁薄,非木化。大多数10个成群,也有少数围在导管四周;内含棕色树脂物质。切向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4-15个细胞。导管节长短不一,具缘纹孔。木薄壁细胞呈长方形。木纤维细长,直径约20-30毫微米;有壁 孔;径向切面除木射线呈横向联合带外,余与切向切面类同。② 白木香粉末:粉末黑棕色;纤维管胞多成束,呈长棱形,壁 较薄,径向壁 上缘纹孔,切向壁 上少见。韧型纤维较少见,多离散,直径25-45微毫米;切向壁上单斜纹孔。具缘纹孔管多见,直径约至于28微毫米,具缘纹排列紧密,互列,导管内含黄棕色树脂团块,常破碎脱出。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约至20个细胞。单雠孔较密,内函韧皮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壁非木化,可见菌丝腐蚀形成纵横交错的纹理,草酸钙柱晶少见。为四面柱体,长至 68微毫米;直径9-15微毫米。③沉香粉末:深棕色,与白木香粉末的区别是:韧型纤维较细,直径6-40微毫米,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50微毫米,木射线大多宽1列细胞,高以5个细胞为多见。柱晶极小,长至80微毫米。显微鉴定:(1)国产沉香(白木香)  粉末:黑末:黑棕色。①纤维管胞多成束,长梭形,直径22-29μm,壁稍厚,木化,径向壁有具缘纹孔,切向壁少 见。②韧型纤维较少见,多散离,直径25-45μm,径向壁有单斜纹孔。 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28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互列,导管内含黄棕色树脂团块,常破碎脱出,④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约至20个细胞,单纹孔较密。⑤木间韧皮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壁非木化,可见菌丝及纵横交错的纹理。⑥草酸钙柱晶少见,为四面柱体,长至68μm,直径9-18μm。此外,可见树脂团块。(2)进口沉香  粉末:深棕色。韧型纤维较细,直径16-40μm;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至150 μm;木射线大多宽1-2列细胞,高以5个细胞为多见。柱晶极少,长至80μm。饮片:国产沉香糸纵刨或斜刨的菲薄片,纵刨片表面可见淡棕色组织中密布棕黑色纵条纹;斜刨或横刨片表面,可见棕黑色斑纹。


徐闻良姜

 徐闻良姜又名山姜,也叫高良姜。以野山姜为佳品。据《宋史》记载,徐闻地的良姜是朝廷钦定的贡品。明清以后,经改良山姜品种,大面积种植,而成为名优产品。徐闻人也以种姜为主要生计。故徐闻人有谚:“一种姜,二饲羊,本短利长”。
  时至今日,徐闻已形成了以龙塘镇为中心,以曲界、前山、下洋、锦和、下桥、南山、城北等乡镇为腹地的广阔的种植区域,面积达一万六千多亩,年总产4000多吨。

  经过一百多年的垦植、发展,我县良姜已闻名遐迩,成为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出口土特产,远销新加坡、中东、东欧、美国等地,过去他们认定,用雷州半岛蒲草蓆包装的良姜才是正宗的徐闻良姜。可见,徐闻良姜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打出了自已的品牌,现在,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使徐闻良姜更加冠冕堂皇!


 一、形态特征

  良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100厘米,丛生、直立,根茎横走,圆柱形,棕红色或紫红色;叶互生,为狭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线或具不明显的疏钝齿,叶两面光滑,叶鞘开放抱茎,叶舌长达3厘米,膜质,棕色;总状花序,花冠管呈漏斗状,蒴果球形,不开裂,成熟时橘红色,内有多数具钝棱角的棕色种子。以根茎入药。
  
  二、生长环境

  良姜喜温暖,湿润,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广东省徐闻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3℃,年降雨量为1100—1803毫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红壤或砂壤土种植最佳。全县以龙塘、曲界、前山、下洋、锦和、下桥、城北、南山八个乡镇为主要产区。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种植良姜宜选择排灌方便、通透性良好的坡地或缓坡地作为植地。也可在防护林下或果木林下套种。植前平整土地,挖好排灌沟,实行机耕深松土,二犁一耙。

  2、选种

  姜种的选择:应在大田收获时选择饱满、健壮、无病虫的湿姜作种苗,用刀切处理成块,每块长15厘米,带4—5个芽种植最佳。

  3、植期

  根据良姜的生长特性和徐闻县的气候特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3—9月份降雨量充足,为最佳种植期。

  4、种植

  良姜的种植采用牛犁开沟条植,沟深15—20厘米,亩植3700株左右,株行距为30×60厘米,亩需姜种450市斤。开好种植沟后,施足基肥,每亩沟施有机肥2000市斤,混过磷酸钙150市斤。下种后覆土厚度5—7厘米为宜。播种完毕,淋足定根水。坡地最好选择在雨天种植,以便减少淋水定根。

  5、追肥培土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良姜种植全生育期仍需追肥三次。

  (1)苗肥

  植后45天左右出苗,翌年春结合春雨追肥一次,采用牛犁沟施肥方法,亩追施进口复合肥80—100市斤,施后用锄头松土压实肥料。这样既达到施肥促壮苗又能及时中耕除草培土。

  (2)结姜肥

  植后的翌年秋,结合秋雨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时姜苗已封行,生长量大,需肥量大,追肥可采用撒施方法进行,亩施进口复合肥60—70市斤,钾肥50—60市斤壮苗结姜。植后第三年春,结合春雨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撒施钾肥80—100市斤,促进姜苗碳代谢旺盛,以减少姜苗早衰,保持丰产的长势,提高收获质量。

  6、除草灌溉

  良姜生长前期除草2—3次,封行后夏秋各除草一次。干旱时浇水或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长平衡。

  7、病虫害防治

  (1)虫害

  粘心虫和卷叶虫是良姜的常见虫害,为害嫩叶和茎尖,导致植株失绿,影响光合作用,防治办法用40%的
  徐闻良姜又名山姜,也叫高良姜。以野山姜为佳品。据《宋史》记载,徐闻地的良姜是朝廷钦定的贡品。明清以后,经改良山姜品种,大面积种植,而成为名优产品。徐闻人也以种姜为主要生计。故徐闻人有谚:“一种姜,二饲羊,本短利长”。

  时至今日,徐闻已形成了以龙塘镇为中心,以曲界、前山、下洋、锦和、下桥、南山、城北等乡镇为腹地的广阔的种植区域,面积达一万六千多亩,年总产4000多吨。

  经过一百多年的垦植、发展,我县良姜已闻名遐迩,成为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出口土特产,远销新加坡、中东、东欧、美国等地,过去他们认定,用雷州半岛蒲草蓆包装的良姜才是正宗的徐闻良姜。可见,徐闻良姜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打出了自已的品牌,现在,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使徐闻良姜更加冠冕堂皇!


 一、形态特征

  良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100厘米,丛生、直立,根茎横走,圆柱形,棕红色或紫红色;叶互生,为狭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线或具不明显的疏钝齿,叶两面光滑,叶鞘开放抱茎,叶舌长达3厘米,膜质,棕色;总状花序,花冠管呈漏斗状,蒴果球形,不开裂,成熟时橘红色,内有多数具钝棱角的棕色种子。以根茎入药。
  
  二、生长环境

  良姜喜温暖,湿润,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广东省徐闻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3℃,年降雨量为1100—1803毫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红壤或砂壤土种植最佳。全县以龙塘、曲界、前山、下洋、锦和、下桥、城北、南山八个乡镇为主要产区。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种植良姜宜选择排灌方便、通透性良好的坡地或缓坡地作为植地。也可在防护林下或果木林下套种。植前平整土地,挖好排灌沟,实行机耕深松土,二犁一耙。

  2、选种

  姜种的选择:应在大田收获时选择饱满、健壮、无病虫的湿姜作种苗,用刀切处理成块,每块长15厘米,带4—5个芽种植最佳。

  3、植期

  根据良姜的生长特性和徐闻县的气候特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3—9月份降雨量充足,为最佳种植期。

  4、种植

  良姜的种植采用牛犁开沟条植,沟深15—20厘米,亩植3700株左右,株行距为30×60厘米,亩需姜种450市斤。开好种植沟后,施足基肥,每亩沟施有机肥2000市斤,混过磷酸钙150市斤。下种后覆土厚度5—7厘米为宜。播种完毕,淋足定根水。坡地最好选择在雨天种植,以便减少淋水定根。

  5、追肥培土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良姜种植全生育期仍需追肥三次。

  (1)苗肥

  植后45天左右出苗,翌年春结合春雨追肥一次,采用牛犁沟施肥方法,亩追施进口复合肥80—100市斤,施后用锄头松土压实肥料。这样既达到施肥促壮苗又能及时中耕除草培土。

  (2)结姜肥

  植后的翌年秋,结合秋雨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时姜苗已封行,生长量大,需肥量大,追肥可采用撒施方法进行,亩施进口复合肥60—70市斤,钾肥50—60市斤壮苗结姜。植后第三年春,结合春雨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撒施钾肥80—100市斤,促进姜苗碳代谢旺盛,以减少姜苗早衰,保持丰产的长势,提高收获质量。

  6、除草灌溉

  良姜生长前期除草2—3次,封行后夏秋各除草一次。干旱时浇水或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长平衡。

  7、病虫害防治

  (1)虫害

  粘心虫和卷叶虫是良姜的常见虫害,为害嫩叶和茎尖,导致植株失绿,影响光合作用,防治办法用40

乐果1000倍液喷杀。

  (2)病害

  姜腐烂病是良姜的常发病害,多发生在6-7月份的高温季节。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逐渐软化腐烂,造成植株早衰。

  防治办法:种植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6小时,或种姜切开前用1:1:100倍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减少病菌浸染。发病初期可用1:1:200倍波尔多液或农用链霉素20毫克/千克,7天喷1次,连续2-3次;也可灌根,每穴灌药液0.5千克。

  8、采收

  良姜种植后三周年收获,采收时先割除地上茎叶,然后用犁深翻或锄头深翻。用刀切成5厘米长的小段晒干,晒至皮皱肉凸,表皮红棕色,质量更佳。
-----------阳春砂仁
【来 源】 为姜科豆蔻属植物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阳春砂、春砂、春砂仁。

  【原植物】 阳春砂仁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匍匐地面,直径1~1.5厘米,节上有筒状、紫褐色膜质鳞片,直立茎高80~300厘米,直径1~1.5厘米,基部膨大呈球状。叶二列,无柄,披针形或线形,长28~38厘米,宽3.5~7.5厘米,边缘波状,两面无毛,具斜出平行脉;叶鞘开放,抱茎;叶舌膜质,长5~10毫米。4~6月开花,为自根状茎抽出的球状、松散穗状花序,每穗有花7~13朵,总花梗长3~10厘米;萼白色,管长23~25毫米,顶端3浅裂;花冠白色,圆匙形;但唇瓣中央有黄、红、紫、绿色的斑点,长宽约1.6~2厘米;雄蕊1枚,花丝扁平,长约5~7毫米,花药2室,长5~6毫米,药隔附属物3裂,中裂半圆形,高约2毫米,侧裂片耳状;2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10~20颗,花柱顶端漏斗状,稍高于花药,花柱上部和柱头嵌生于雄蕊隔沟中。果实初为绿色,后渐变为红色至紫红色,充分成熟时为深紫色,近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外面有柔刺。种子15~56粒,最多达80粒,不规则卵形、长方形或多角形,长3~5毫米。主要分布于我省阳春、高州、信宜、广宁、封开等县。均为栽培。其中产品量多质好而久负盛名的阳春县被誉为“砂仁之乡”。此外,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亦有种植。

  【药 材】 产地 阳春砂仁产于我省阳春、高州、信宜、广宁、封开、新兴、佛冈、饶平、阳江、恩平、罗定、云浮、海康、徐闻、遂溪、高明、增城、从化、花县、新丰、英德,翁源、乳源、揭阳、潮州、丰顺、五华、兴宁、茂名、揭西等市县,以前八县出产较多,尤以阳春县产品质优最为著名,为我省具有悠久历史的地道药材之一。采收加工 阳春砂仁于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剪取果穗,低温烘焙至干,或低温烘焙至半干后再晒至足干。若采用下述加工方法则质量较佳,将果穗置于特制的烘具内,用鲜樟树叶盖住炭火,慢慢熏焙3次,每次约12小时,熏焙的第一次称为“杀青”,第二次称为“回炉”,第三次称为“复炉”;当烘焙至五、六成干时,趁热喷洒1次冷水,使其突然冷却,果皮收缩,然后盖上稻草,以重物加压放置1夜,使种仁与果皮紧贴。性状 阳春砂仁: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具不明显的钝三棱,长1.5~2厘米,直径1~1.5厘米,常数个着生于一条总果柄上。表面棕色或褐棕色,密生短而钝软的刺状突起,上端有花被残痕,基部常留有果柄;果皮薄而柔韧,易纵向撕裂,内表面淡棕色,纵向筋脉棱线(维管束)色浅而明显。种子团卵形或长圆形,具钝三棱,被白色隔膜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6~15粒,紧密排列2~4行。种子为类方形的多面体,直径2~3毫米,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致密不规则的鳞状纹理,略有光泽,外被淡棕色的膜质假种皮。气芳香浓烈,具有酸、甘、苦、辛、咸五味。 质量要求 均以果大而均匀、种子团饱满、气芳香、味辛者为佳。按我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本品含水分不得过15.0%;阳春砂仁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0%(毫升/克)。包装贮藏用麻袋装载,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鉴 别】 阳春砂仁种子横切面 假种皮有时残存。种皮表皮细胞1列,长圆形,径向延长,壁稍厚;下皮为1列色素层细胞,类方形,切向延长或径向延长,含棕色或红棕色物。油细胞层为1列油细胞,切向76~106微米,径向16~25微米,含黄色油滴。色素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细胞多角形,排列不规则。内种皮为1列杯状细胞,黄棕色,内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并有少数细小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含细小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阳春砂仁种子粉末 (1)种皮表皮细胞淡黄色,表面观长条形,常与下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下皮细胞含棕色或红棕色物。(2)内种皮厚壁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断面观细胞1列,栅状,内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偏外侧,内含硅质块。(3)色素层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含红棕色或深棕色物。(4)油细胞无色,壁薄,偶见油滴散在。(5)外胚乳细胞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

  【药 理】 驱风作用 阳春砂仁所含的挥发油具有刺激胃肠运动的作用,有助于胃肠积气的排泄。 对豚鼠离体肠管的影响 阳春砂仁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时呈兴奋作用,高于1%浓度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则均呈抑制作用。

    【炮 制】 拣除杂质 整理洁净,用时捣碎。

    【医疗用途】 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行气,化湿,温中,安胎。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泻泄,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用法与用量3~6克,水煎服(煎剂宜后下)。


化州橘红
化州橘红是化州市之地道药材,花果绒毛柔浓可爱,气味芳香沁人,药用功效神奇,是明清两个朝代的宫廷贡品。因其具有独特的健胃行气、化痰止咳的药用效果而被确定为中医药物。近十五年来,化州市将发展橘红生产及深加工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开发出橘红制剂、橘红工艺品20多种,产品远销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东南亚、西欧等地。今年上半年,化州橘红产品开发收入3 000多万元。
  据考证,化州橘红于南朝、宋朝已有种植,隋、唐、宋、元不断发展,明清享负盛名。橘红的生产和发展“红”了一千多年。据现存的史料推测,化州橘红原为野生树,由于吸收了当地土质中所含的礞石(礞石为治顽痰、癖洁之奇药,痰去咳自除),又经历了漫长岁月,逐渐进化而成的,由于化州橘红的药效奇特,为人们所推崇。明朝时代,一衙差因偶然机会,在一棵盛开着白雪般花朵树下的金鱼池取水煎药治好化州一州官严重的支气管炎而被发现橘红的药效。后来,这位州官十分得意,便把这棵树封了据为己有。他每年采摘得花果,除了留作己用外,余下的拿去巴结上司,之后逐级上传,最后传入皇室,被皇室列为宫廷贡品,这位州官因有了这棵橘红树,后来官阶连升,大发其迹,化州橘红也由此闻名于世。清代时,化州橘红被朝廷指定为必贡品,定为御用药物。化州橘红亦由野生逐渐转为人工栽培。到了清初,出现了专门从事种植化州橘红的赖家园、李家园和潘家园,各园均种植化州橘红树数百棵,并总结了一套具体的种植、加工方法和经验。

  化州橘红的药用功效显著,是较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名“化橘红”。中山医科大学经药化试验,研究发现化州橘红含“甲”和“乙”素。《中药大辞典》曰:化州橘红“性味苦、辛、温,功能化痰、理气健脾、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关于化州橘红治行气、健胃,用于风寒咳嗽、化痰止咳的独特功效,不但很多古今药典有翔实记载,更有大量的实例证明。1921年夏秋之交,两广军阀李宗仁、陈炯明混战粤桂边境,李宗仁部队驻进化城,时值六月,温高气湿,军中士卒中暑咳嗽,肠胃不适,李宗仁也反复作呕,喘咳不止,后饮服橘红果茶,疾病消除。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回国,特到化州参观赖家园并购化州橘红作纪念。此后,人们更视其为灵丹妙药,异奇珍宝,不但自己用以防病、治病,而且还作为珍品赠送亲朋戚友。化州橘红的系列产品,特别是化州中药厂、化州中药研究所、化州凤泉酒厂、潮州宏兴制药厂选用正地道的优质橘红制成的痰咳液、橘红丸、橘红花、果保健茶、橘红晶也同化州橘红一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化州橘红不但药效显著,且其工艺品也同样倍受欢迎。其工艺加工起源于清代,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赖、李两家橘红园均开始对化州橘红进行工艺加工,李家园工艺老人黎锦嫦曾记述:清末,化州橘红工艺品参加法国巴黎工艺品展览获银奖。到今天,化州橘红的工艺加工更是百花齐放。生产的品种有瓶、罐、盒、烟斗等多种,其图案精美,手工细致,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喜爱纪念品。

  近15年来,化州市大力发展橘红的深加工业。由广东化州中药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痰咳液橘红痰咳煎膏橘红梨膏橘红痰咳颗粒、橘红枇杷片等18种产品(以化橘红为主要成份,配以百部、半厦、白前、川贝田、天冬枇杷叶等多种中药)远销上海、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30个多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去年,化州市橘红制剂、橘红工艺品产值5 000多万元,销售收入4 000多万元,比1990年建厂初期增加了50倍。橘红的深加工增值显著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橘红的种植及其深加工项目已被市政府列为“双百工程”。日前,记者在化州市南郊3公里处看到,一座由广东化州市中药厂制药有限公司投资6 000多万元、面积87亩的现代化橘红深加工厂房拔地而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厂房于去年6月21日动土兴建,目前,橘红各制剂生产线已安装调试完毕,公司已于今年6月23日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公司的奋斗目标是GMP认证后5年内争取成上市公司,销售目标为5.6亿元。化州橘红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该市现已动员群众在河西、平定、丽岗、官桥等地种植橘红近2万亩;橘红干果每公斤收购价达40至50元。化州市部分群众正瞄准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橘红种植业。


肇庆佛手
佛手又称香椽,高要市特产药材之一,高要北部山区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且有极其优越的佛手生产发展条件。种植佛手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佛手属芸香橘属,其性状与柑橘、柚等果木类似。佛手不仅有较高观赏价值,而且药用价值极高。根、叶、茎、果均可入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云:“佛手柑。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下气,除心头痰水;煮酒饮,治痰多咳漱;煮汤,治心下气痛。”现代医学分析,佛手干果中含70PPM柠檬油素,微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以及多种维生素,叶苦含辛,温而无毒,气味芳香,有醒脾开胃,快膈化滞,顺气宽胸,疏肝解郁,治呕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


新会陈皮

 新会著名特产——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小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中医中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气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如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金钱白花蛇

【药 名】:白花蛇
【拼 音】:BAIHUASHE

【英文名】:蕲蛇Long-nosed Pit Viper白花蛇Little Multibanded Krait

【来 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

【功 效】: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

主 治】: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抽搐,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 ①《雷公炮炙论》:“治风。”②《药性论》:“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疹。  ”③《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④《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溺,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⑤《本草汇》:“治癞麻风,白癜风,?眉脱落、鼻柱塌坏者;鹤膝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者。”⑥《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①《开宝本草》:“味甘咸,温,有毒。”②《本草图经》:“有大毒。”

入肝、肺\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②《本草再新》:“入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者忌用。①《本草经疏》:“中风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定缘阴虚血少内热而发,与得之风湿者殊科,非所宜也。”②《本草从新》:“唯真有风者宜之,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③《得配本草》:“虚弱者禁用。”④《本草求真》:“忌铁。”

【药物配伍】:配乌梢蛇,搜风通络;配麻黄,通络止痛;配蜈蚣,祛风解毒;配天麻,平肝息风、通络定惊。

【别 名】:褰鼻蛇《开宝本草》、蕲蛇《本草纲目》;①五步蛇又名:褰鼻蛇(《开宝本草》)、蕲蛇(《纲目》)、百步蛇、盘蛇、棋盘蛇、五步跳、龙蛇、尖吻蝮。②银环蛇 B,又名:银报应、寸白蛇、多条金甲带、白节蛇、手中蛇、断肌甲。药材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花纹而色白,故名。

【处方名】:白花蛇、蕲蛇肉、金钱白花蛇、蕲蛇

【商品名】:大白花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为白花蛇正品。以条大、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

小白花蛇:又名金钱白花蛇、花蛇、小花蛇、百节蛇、银环蛇、金钱蛇、金钱蕲蛇。为眼镜蛇科银环蛇(银报应、寸白蛇、白菊花、断肌甲、多条金甲带、百节蛇、白节蛇、手巾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内脏,盘成圆形如钱大。功效与白花蛇相似,但用量较轻。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非白花蛇正品。以头尾齐全、干燥、色泽明亮、盘小者为佳。

蕲蛇片:为五步蛇用竹片撑开后焙干者。

蕲蛇棍:为五步蛇直接焙干者。

【药用部位】:①五步蛇:本动物的头部(白花蛇头)、眼睛(白花蛇目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五步蛇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②银环蛇 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①五步蛇:多于夏季捕捉,一般用长竹竿和铁丝做成套索捕取。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撑开后焙干,或不用竹片撑开,直接焙干。商品统称为“大白花蛇”。撑开焙干者又称为“蕲蛇鲞”;直接焙干者称为“蕲蛇棍”。②银环蛇 于夏季捕捉幼蛇,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签撑开后焙干。商品称为“金钱白花蛇”。

【拉丁名】:药材蕲蛇Agkistrodon白花蛇Bungarus Parvus原动物①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nther),②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

【炮制方法】:大白花蛇:砍去头尾,温水润软,切成方块,晒干;或用黄酒润透后除去皮骨,晒干。(每白花蛇10O斤,用黄酒50斤)金钱白花蛇:刷去灰屑,除去头尾即可;或用适量黄酒润透后晒干。①《本草图经》:“白花蛇,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断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不复蛀坏。”②《纲目》:“按《圣济总录》云,凡用花蛇,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干。如此三次,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火气,去皮骨,取肉用。”

【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①《开宝本草》:“白花蛇,白花者良。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之,火干。”②《本草图经》;“白花蛇,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具文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治风速于诸蛇,然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③《本草衍义》: “诸蛇鼻向下,独白花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④《纲目》:“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按元稹《长庆集》云,巴蛇凡百类,惟襄鼻白花蛇,人常不见之,毒人则毛发竖立。然今蕲蛇亦不甚毒,则黔、蜀之蛇虽同有白花,而类性不同,故入药独取蕲产者也。”“黔蛇长大,故头尾可去一尺,蕲蛇止可头尾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而已。久留易蛀,惟取肉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坏也。”⑤《本经逢原》:“凡疬风曾服过大风子仁者,服白花蛇无效。”

【生药材鉴定】:①大白花蛇:干燥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盘径18~25厘米,蛇体直径约3厘米。头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较宽大,俗称“龙头虎口”,上颚有长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鳞片,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色花纹,习称“方胜纹”。腹部白色,鳞片较大,杂有多数黑斑,习称“念珠斑”。尾渐细,末端呈三角形,角质,习称“佛指甲”,腹内部黄白色,脊椎骨突出显著,两侧具多数肋骨。气微腥,味微咸。以身干、个大、头尾齐全、花纹斑点明显者为佳。主产浙江、江西、福建等地。②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干燥体甚小,亦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细,纳于口内。盘径约3.5厘米,蛇体直径仅4毫米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气微腥。以身干、头尾齐全、色泽光亮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此外,广东、广西尚以游蛇科百花锦蛇 Elaphe moellendorffi(Boettger),除去内脏的全体作白花蛇入药。蕲蛇:显微鉴定:粉末:淡黄色或黄白色。①角质鳞片近无色或淡黄色,表面观呈类圆型、卵圆形或类多角形隆起,覆瓦状排列,散布有淡灰色或淡棕色细颗粒状物。侧面观呈半圆形或乳头状突起。②表皮表面观细胞界限不清楚,密布暗棕色色素颗粒,多聚集成不规则网状或分枝状。③横纹肌纤维侧面观呈薄片,边缘较平直,横纹细密、平直或微波状,有的不清晰;横断面圆形或类椭圆形,有小孔或裂隙。④骨碎片呈不规则碎块,骨陷窝类圆形或梭形,大多呈同相排列,骨小管较细。有的可见表面有细密的斜向排列的纹理。

中药化学成分】: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3种抗凝血物质。凝血酶样物质是一种糖蛋白(含 13%糖),分子量约为33500。银环蛇蛇毒中的 a一环蛇毒素(a一Bungarotoxin),是一种神经毒,已分离提纯;分子量约8000;是74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有5个双硫键。毒液中尚含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5一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等酶,但与毒性没有联系。 主含蛋白质、脂肪及鸟嘌呤核甙(guanoside)。头部毒腺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并含溶血成分及血球凝聚成分(不含出血性毒),被咬伤中毒后,常麻痹而死。胆汁中含胆酸。蕲蛇:干的蛇体主含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等。尖吻腹头部毒腺中含多量的血液毒,少量神经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强烈的出血性的血液毒,被蛇咬伤中毒后,内脏广泛出血。干燥蛇的毒牙仍然有毒。肌肉中含精胺(spermine)、蛇肉碱(ophidine)、δ-羟基赖氨酸、硬脂酸、棕榈酸、胆甾醇等。肾的中性脂舫为甘油三酸脂。
相关文章
 各位弟兄,我现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两条手胳膊
 中医引经药顺口溜
 圣济总录 13 漏风 上课笔记
 中医对人的体重有什么看法?
 伤寒总病论 卷第一 上课笔记
 我的运气,如何调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