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常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常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药治疗的特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临床上应用不同种类的中药,治疗因免疫异常引起的各种风湿病临床症状。现将常见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人参
1)药理作用
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调节网络的活动。
(2)通过作用于垂体前叶释放ACTH,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3)促进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合成,能增强体质,改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2)临床应用
(1)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减少,补体C3、C4下降,T辅助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亢进,增强NK细胞功能。
(2)用于免疫病患者经常感冒、喘息时,但需在无内热证时方可使用,如四君子汤。
(3)自身免疫病导致白细胞减少,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气虚乏力者,如人参养荣丸
(4)慢性肠病性关节炎脾气虚者,如参苓白术散。
(5)结缔组织病出现肺间质病变,肺功能减退,肺肾两虚型气喘者,如参蛤散。
3)注意事项
(1)人参能提高体液免疫,激活抗核抗体,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不宜使用。
(2)人参能提高免疫球蛋白,已有免疫球蛋白升高者,不宜使用。
2.黄芪
1)药理作用
(1)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2)可诱导抗原刺激后的CD4+T细胞发生凋亡,诱导生成IL-2,能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IL-2活性,同时可以促进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具有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3)提高血浆内IgG、IgA、IgM、IgE的水平,提高体液免疫。
2)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病长期低热不退,证属气虚发热者,如补中益气汤
(2)自身免疫性肾损害、水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者。
(3)各种免疫病等致血细胞减少症,如当归补血汤。
(4)风湿病体虚自汗乏力者,如玉屏风散
(5)血管炎等致溃疡久不收口或慢性感染者,如透脓散
3)注意事项
(1)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活动期有实邪者,不宜使用黄芪;若虚实夹杂,应配伍祛邪药,扶正与祛邪兼顾。
(2)体液免疫亢进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抗体高滴度者,使用黄芪应与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
3.甘草
1)药理作用
(1)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增强体液免疫,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又能抑制体液免疫,降低IgE和组胺的合成,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2)类激素样作用: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皮质类固醇相似,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3)抑制关节炎症和肿胀。
2)临床应用
(1)甘草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处方中的治疗药物,而不单是作为调和药使用,因为甘草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免疫功能高、低、紊乱等情况,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均可使用。
(2)用于关节炎中有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用于过敏性疾病中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3)注意事项
合并糖尿病者不宜使用。
4.白术
1)药理作用
(1)能激活网状内皮细胞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2)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提高IL-2水平。
(3)有激活白细胞的作用。
2)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白细胞数量减少者。
(2)风湿病患者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胃肠功能损害,出现慢性腹泻者。
(3)肠病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属脾虚者。
3)注意事项
(1)急性胃肠道炎症,辨证属湿热者慎用,或与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通用。
(2)白术能抑制唾液分泌,对阴虚证型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不宜使用,阴虚兼有脾气亏虚腹满者,宜与滋阴的中药石斛麦冬等同用。
5.元参
1)药理作用
(1)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增强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的功能。
(2)具有解毒、降脂作用。
(3)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炎作用。
(4)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
2)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自身免疫病出现咽喉肿痛者,如成人still病、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等。
(2)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者,有轻微的退热作用。
(3)用于免疫性红斑皮疹、过敏性皮疹,能消斑退疹。
(4)用于血管炎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如四妙勇安汤
3)注意事项
大剂量使用有致腹泻作用,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6.白芍
1)药理作用
(1)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2)双向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3)双向调节体液免疫,既能使过低的IgM含量增多,又能使过高的IgM含量减少。
2)临床应用
(1)用于自身免疫病出现肝损害,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肝酶升高、黄疸的患者,如柴胡疏肝散。
(2)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疼痛者,如芍药甘草汤。
3)注意事项
白芍具有阴柔之性,易滋腻,故脾虚湿蕴者不宜使用。
7.当归
1)药理作用
(1)可以提高大剂量泼尼松龙所致免疫缺陷小鼠补体C3含量及单核吞噬细胞功能。
(2)对抗泼尼松龙对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使泼尼松龙抑制状态下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分泌功能改善。
2)临床应用
(1)雷诺现象,如当归四逆汤
(2)静脉炎、栓塞性脉管炎等免疫病血管炎,可与四妙勇安汤配伍。
(3)结缔组织病肺损害有小结节病灶和纤维化,或肺内小血管炎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3)注意事项
在自身免疫病中大剂量使用,对病情不利。
8.鸡血
1)药理作用
(1)能显著提高骨髓细胞增殖能力,并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2)刺激IL-1、IL-2、IL-3的分泌,增强细胞免疫。
2)临床应用
(1)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等关节肿痛者,也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有关节症状者。
(2)用于风湿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
3)注意事项
《本草纲目》载此药无毒。
9.生地
1)药理作用
(1)生地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可明显抑制巨噬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水平,降低其抗原能力,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淋巴细胞的合成,促进IL-2的产生,有免疫调节作用。
(2)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提高体内皮质激素水平。
(3)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管炎和关节炎。
(4)促进腺体分泌,抑制体温中枢,具有退热作用。
(5)有保肝作用,防止肝糖原减少。
(6)刺激骨髓造血,增加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
2)临床应用
(1)风湿免疫病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如犀角地黄汤。
(2)阴虚内热型的风湿病关节疼痛,如防己地黄汤。
(3)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出现的皮肤瘀点、瘀斑,如化斑汤。
(4)风湿免疫病发热,或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的津液亏损、口干、便秘等,如增液汤
(5)风湿病过程中出现的肺、肾损害,如百合固金汤。
(6)自身免疫病过程中出现肝损害、肝功能异常、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出现肝损害者。
(7)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出现血液系统损害者。
(8)狼疮性肾炎及其他风湿病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包括肾小球损害出现蛋白尿和肾小管损害者。
(9)长期使用激素出现的骨丢失、骨质疏松及骨坏死,如地黄饮子
(10)激素减量过程中,防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出现病情反弹,如大补阴丸
3)注意事项
可能影响食欲和大便,需根据患者体质与理气药、清热药、温里药配伍使用。
10.鳖甲
1)药理作用
(1)能提高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生成。
(2)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抗体生成。
(3)有保肝作用,促进肝内蛋白质合成,增加血浆白蛋白含量。
2)临床应用
(1)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结缔组织增生,如肺纤维化、肝纤维化、心肌纤维化等。
(2)用于风湿病导致的肝损害、肝功能异常、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肝损害。
3)注意事项
鳖甲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生成,故红斑狼疮活动期慎用。
11.
1)药理作用
(1)保护肾上腺功能:龟板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并能预防其萎缩,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束状带细胞体积增大,提高肾上腺皮质的代偿功能。
(2)促进性功能,兴奋子宫,促进生长发育。
(3)提高免疫功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对抗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对白细胞下降有保护作用。
2)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其肾上腺皮质受到免疫抑制剂抑制,导致皮质功能减退,分泌水平低下,甚至萎缩。一旦激素减量或停用,则出现病情发跳,龟板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使血浆皮质醇升高,故停用激素的同时,应使用龟板等药物,防止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及停药反跳。
(2)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者,服用龟板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常与首乌、熟地等同用。
(3)狼疮性肾炎出现低蛋白血症、浮肿、腹水,使用龟板、灵芝能减少蛋白尿,又能增加血清白蛋白,减少白蛋白分解。
3)注意事项
龟板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胶质成分,过敏体质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如有过敏反应则停用。
12.西洋参
1)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2)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提高血浆皮质醇水平。
(3)促皮质激素样作用,西洋参所含二醇苷可增强大鼠肾上腺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且与促肾上腺皮质样激素有协同作用。
(4)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梗死,保护心肌细胞,可显著增加大鼠动脉壁中前列腺素的含量,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止血栓形成,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减少其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2)临床应用
(1)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稳定期,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记忆力下降者。
(2)用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脏损害,如心肌炎、心律不齐、T波改变,或老年风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等,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者。
(3)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病情有所控制,但白细胞下降者。
3)注意事项
西洋参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加自身抗体的形成,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禁用。
13.黄精
1)药理作用
(1)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2)能保护造血功能,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
(3)能增加蛋白酶活性,提高心肌环磷酸腺苷的活性。
(4)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5)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而降低血压。
(6)能抑制肝糖酵解功能,服黄精后血糖先升后降,因为黄精含多糖成分使血糖升高,后降血糖与其所含糖苷抑制糖酵解功能有关。
2)临床应用
(1)用于自身免疫病合并结核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力。
(2)用于风湿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红细胞、白细胞减少者。
(3)用于自身免疫病有心肌损害、高血压患者。
(4)用于自身免疫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辨证属于气虚无热者。
3)注意事项
黄精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对于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其肾上腺皮质功能已经处于抑制、减退甚至萎缩状态,此时不宜使用黄精。若必须使用,应与补肾药yin羊藿、巴戟天等同用。
14.沙参
1)药理作用
(1)北沙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T细胞和B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南沙参对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增加胸腺内淋巴细胞数量,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南沙参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北沙参具有较弱的退热作用和抗炎、抗菌作用。
(3)北沙参具有抗溃疡作用,使胃液和胃蛋白酶降低,并使胃液中的PGE2含量显著提高。
2)临床应用
(1)治疗免疫病肺间质性炎症、肺纤维化,如狼疮性肺炎、结节病等出现干咳、少痰,属阴虚内热者。
(2)风湿病合并胃炎、胃溃疡、肝损害,辨证属肝胃阴虚者。
(3)白塞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口腔溃疡者。
3)注意事项
(1)剂量过大可能出现胃不适及腹泻。
(2)外感初期慎用,以防恋邪。
石斛
1)药理作用
(1)免疫增强作用:石斛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明显的免疫激活作用,提高NK细胞的活性。对免疫抑制剂导致的白细胞下降有保护作用。
(2)促进腺体分泌作用:石斛含有的黏液质能促进唾液、胃液、肠液的分泌。
(3)石斛有轻度的解热、镇痛作用,能扩张微血管,改善血循环,改善心肌收缩力。
2)临床应用
(1)治疗干燥综合征导致的口干、咽干、眼干、大便干等症。
(2)用于自身免疫疾病阴虚内热证导致的低热、口渴、关节疼痛等。
(3)用于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导致的心肌损害。
(4)用于使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导致的白细胞减少,重症者合并泼尼松使用。
3)注意事项
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不宜使用石斛,因石斛易激活抗体,对病情不利。
16.麦冬
1)药理作用
(1)免疫调节作用:麦冬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抑制抗体形成,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2)麦冬所含有的黏多糖能促进腺体分泌。
(3)具有轻微的抑菌作用,还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
(4)能促进胰岛功能,从而有轻微血糖调节作用。
(5)有强心作用。
2)临床应用
(1)因具有炎症抑制作用,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的活动期,属于阴虚内热者,常与生地配伍使用,如玉女煎
(2)用于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者,常与沙参、白芍等配伍使用。
(3)用于免疫病出现的肺系症状,如气管、支气管、肺间质改变出现低热、咳嗽等症状。
(4)用于自身免疫病出现心肌损害者。
3)注意事项
《本草纲目》载此药无毒。
17.天门冬
1)药理作用
(1)抑制体液免疫:天门冬所含的甾体皂苷对B细胞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抗体的生成。
(2)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
(3)可扩张外周血管,降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具有强心作用。
(4)具有镇咳平喘作用,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干燥综合征活动期出现口干、咽干者。
(2)用于风湿病合并心衰、高血压者。
(3)用于风湿病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如咳嗽、咳痰、喘息者。
3)注意事项
天门冬所含粘液质能促进胃液、肠液分泌,若脾虚湿滞,大便溏薄者慎用。
18.山茱萸
1)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山茱萸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淋巴细胞转化,抑制IL-2的产生。山茱萸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即高浓度时为抑制作用,低浓度时为促进作用;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2)抗炎作用: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肉芽肿增生,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
2)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节炎症状者。
(2)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
3)注意事项
山茱萸含有有机酸和鞣酸,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活动者,用量不宜过大,每剂不超过10g。
19.鹿茸鹿角
1)药理作用
(1)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促进抗体生成。
(2)刺激肾上腺皮质,增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和合成,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肿胀及肉芽肿形成,减轻炎症。
(4)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提高白细胞、红细胞数量。
(5)促进性腺功能。
2)临床应用
(1)应用于狼疮性肾炎合并低蛋白血症,属于阳虚者,如右归丸
(2)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腔积液久不吸收者,鹿角可以减轻炎症,促进积液吸收。
(3)雷诺现象、血管炎皮肤溃疡者,属于阴寒内盛者,如阳和汤
(4)自身免疫病有血细胞减少者,自身免疫病溶血性贫血者。
(5)自身免疫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性腺抑制者,使用鹿茸可以提高性机能。
(6)免疫病需要撤减激素者。
3)注意事项
自身免疫病进展期,多属体液免疫功能亢进,不宜使用鹿茸、鹿角。
20.yin羊藿
1)药理作用
(1)促性腺作用:yin羊藿促进雄性性腺功能、促进精液分泌,但无雄激素样作用。
(2)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
(3)提高免疫作用: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免疫球蛋白。
(4)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炎性肿胀。
2)临床应用
(1)用于自身免疫病使用激素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
(2)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肾阳虚者。
(3)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雷公藤多苷后致男性性腺抑制,精子减少,yin羊藿可促进性腺功能恢复,常与仙茅同用,如二仙汤
3)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者、性腺功能亢进者、早泄者不宜使用yin羊藿。
21.巴戟天
1)药理作用
(1)促皮质激素样作用。
(2)促雌激素分泌作用。
(3)降压、镇静、利尿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使用激素患者撤减激素时,防止病情反跳。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雷公藤多苷片导致月经紊乱或闭经,使用巴戟天促进卵巢排卵,调节月经。
(3)用于女性骨关节炎或骨质疏松症。
(4)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肾阳虚者。
3)注意事项
巴戟天属补肾阳药,阴虚发热或湿热内蕴者不宜使用。
22.杜仲
1)药理作用
(1)调节内分泌功能:杜仲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有促性腺功能,促进性激素分泌。
(2)调节免疫功能:杜仲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降压作用:杜仲含有的松脂醇二葡糖苷具有降压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肾动脉,增加血流量、利尿。
(4)镇痛作用。
2)临床应用
(1)杜仲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激素水平,并能改善肾血流,故用于狼疮性肾炎,减少蛋白尿。
(2)用于狼疮性肾炎导致的高血压,或老年风湿病合并高血压者。
(3)因杜仲有促性腺功能,故用于更年期骨质疏松症。
(4)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疼痛者。
3)注意事项
药性平和,可根据中医辨证配伍用于各证型。
23.冬虫夏草
1)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增强免疫功能为主,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对T、B淋巴细胞的增殖均有增强作用,促进体液免疫功能。日本学者报道冬虫夏草有免疫抑制作用,从中分离出免疫抑制物β-干扰素启动子刺激分子1,由氨基酸和脂类物质组成,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此外,虫草菌能抗变态反应。
(2)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产生,促进红系轻度增殖。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增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促性激素作用:虫草菌丝有显著的性激素活性,只对男女性功能低下者有提高作用。(5)肾保护作用:能减少尿蛋白含量,降低血肌酐,修复肾小球、肾小管损伤。
(6)祛痰平喘作用:扩张支气管,增强肾上腺功能。
(7)抗纤维化:抑制胶原纤维增生,降低肝酶,抗肝纤维化。
2)临床应用
(1)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配伍激素及免疫药物,增效、减量和减毒。
(2)用于狼疮性肾炎、狼疮合并肺感染、支气管炎、肺间质病变、肺损害、哮喘等。
(3)长期免疫病造成男女性功能减退,血细胞减少等。
3)注意事项
冬虫夏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过敏体质者慎用,需注意密切观察。
24.骨碎补
1)药理作用
(1)调节骨代谢:骨碎补能调节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促进蛋白多糖的合成。
(2)抗药毒作用:降低肝毒性药物的肝毒作用,通过激活肝药酶,分解肝毒药物成分,并能减轻肾毒性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3)降脂、抗凝、强心作用:骨碎补含有多糖酸盐等成分,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甾体内酯能降低甘油三脂,骨碎补还能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肌收缩力。
2)临床应用
(1)用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2)防治风湿病药物所致的肝肾毒性副反应。
(3)老年风湿病合并高血脂、高凝、心功能不全者。
3)注意事项
骨碎补药性温热,宜与生地、生石膏配伍使用,佐制其温热之性。
25.银花
1)药理作用
能显著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能显著增强IL-2的产生,使受损伤的淋巴细胞抗体产生能力显著增强。
2)临床应用
应用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发热,对于免疫病缓解期病人可以起到康复和预防复发作用。
26.白花蛇舌草
1)药理作用
(1)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
(2)抗炎、抗感染作用。
2)临床应用
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热毒证者。
3)注意事项
白花蛇舌草性凉,脾胃虚弱者不宜久用,应配伍温胃药同用。
27.生石膏
1)药理作用
(1)清热作用:生石膏退热作用强,起效快,但不持久,可能通过抑制体温中枢而达到降温作用。知母退热作用弱,起效慢,但较持久,两药配伍使用产生协同作用,如白虎汤、玉女煎等。
(2)抗炎作用:减少血管通透性,故具有抗炎作用。
(3)补钙作用:生石膏为硫酸钙结晶,与其他中药的有机酸结合成为有机钙,成为最佳的钙剂。
(4)生石膏与含有多糖成分的中药同用,其硫酸根离子与多糖结合为硫酸多糖,能明显加强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对自身免疫病如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引起的发热,肿瘤引起的发热,过敏性发热等有良好的疗效。但生石膏退热为中枢性降温,还需配合治疗病因的药物。
(2)补钙:用于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导致骨质疏松者,自身免疫疾病使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者。
(3)生石膏生津止渴,用于干燥综合征口干、咽干,属热盛津伤者。
(4)生石膏具有类似胰岛素増敏剂的作用,应用于风湿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3)注意事项
生石膏性寒,阳虚者不宜使用,治疗热性病,热退后不宜久服,久服致食欲减退,大便稀溏。
28.水牛角
1)药理作用
具有抗内毒素、抗炎、镇静、强心作用,并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免疫。
2)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风湿病具有血管炎表现者,也可用于红斑狼疮轻度的中枢神经损害者,激素减量时亦可使用。
3)注意事项
水牛角退热时先煎半小时,治疗血管炎时无需先煎。
29.天花
1)药理作用
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促进免疫球蛋白产生,增强体液免疫;诱导能分泌Th2型细胞因子的CD8+T细胞亚群,从而阻断Th1细胞介导的增殖反应,抑制细胞免疫。
2)临床应用
应用于免疫病继发呼吸道感染后,拮抗激素引起的轻度血糖升高。
3)注意事项
需注意花粉并无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对某些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患者具有抗原性,可能对病情不利,应慎用。
30.黄芩
1)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黄芩苷、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但无毒副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芩黄酮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3)抗变态反应作用:黄芩对各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最强,能抑制肥大细胞酶激活系统对组胺的释放,治疗过敏性哮喘
(4)保肝、利胆作用:黄芩黄酮能降低升高的转氨酶,黄芩苷、黄芩素能促进胆汁分泌,使血中过高的胆红素降低。
2)临床应用
(1)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细菌、病毒感染。
(3)风湿病出现肝损害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肝酶升高、黄疸者。
3)注意事项
黄芩性苦寒,脾胃虚弱者不宜久用,需配伍健脾和胃药使用,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31.黄连
1)药理作用
(1)抑制细胞分裂,与秋水仙碱有协同作用。
(2)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脾细胞产生IL-2,抑制免疫反应。
(3)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作用。
(4)具有保泰松样抗炎、解热作用。
2)临床应用
(1)免疫病引起的发热,如清营汤
(2)应用于肠道免疫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病性关节炎,如半夏泻心汤
(3)治疗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红斑狼疮等引起的口腔溃疡,如黄连解毒汤。(5)拮抗服用激素引起的血糖轻度升高。
(6)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呕恶,如左金丸
3)注意事项
用于大便干结的病人会加重大便干结。
32.苦参
1)药理作用
(1)细胞毒作用:苦参生物碱具有丝裂原样细胞毒作用,能抑制细胞合成周期S期,对癌细胞、正常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可作为免疫抑制药使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结核杆菌、真菌、滴虫及多种细菌、病毒。
2)临床应用
(1)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皮肌炎等出现蛋白尿、皮疹、血管炎、溃疡等表现者。
(2)药物性皮疹。
(3)风湿病合并细菌、病毒感染。
(4)各种免疫性肝损害、病毒性肝损害。
3)注意事项
苦参苦寒应配伍护胃药、甘味药使用,以防止苦寒伤及脾胃。
33.青蒿
1)药理作用
(1)免疫调节作用:青蒿素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皮质激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青蒿琥脂能提高补体水平,蒿甲醚能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促进Ts细胞增殖功能。总之,青蒿对非特异性免疫有增强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2)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3)抗疟作用:影响表膜-线粒体功能,直接杀伤疟原虫。
(4)抗癌作用:有细胞毒作用。
2)临床应用
(1)治疗发热:用于感染性、免疫性发热。
(2)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3)免疫性血管炎:红斑、皮疹、血管炎等。
3)注意事项
青蒿苦寒,长期使用应配伍健脾药云苓、清半夏等,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34.赤芍
1)药理作用
(1)抑制体液免疫,调节淋巴细胞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
(2)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
(3)保肝作用:降低转氨酶,减少肝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损伤,抗肝纤维化。
(4)保心、降脂、镇痛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发热、皮疹、口腔溃疡者。
(2)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肝损害、黄疸、肝硬化等。
(3)用于血管炎出现皮疹、红斑、溃疡者。
3)注意事项
常规剂量,水煎服,无不适反应。
35.
1)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姜黄挥发油和姜黄素能抑制肿胀性炎症,有抗炎作用。
(2)保肝作用:促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分泌,并能增进食欲、促进胆盐、胆固醇、胆红素分泌。
(3)镇痛、降脂、降压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疼痛者。
(2)老年风湿病合并血质紊乱、高血压者。
(3)免疫性肝损害、黄疸者。
3)注意事项
姜黄性温,用量过大易导致内热,如口干、咽痛等,应配伍白芍、麦冬等同用。
36.川芎
1)药理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解聚作用;抑制淋巴细胞DNA合成,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成和增殖,可用于治疗结缔组织病。
2)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血管炎、血管栓塞,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双手瘀点、多动脉炎、静脉炎、无脉症等,治疗各种关节炎出现的关节酸痛,拮抗使用激素引起的血压升高。
3)注意事项
上盛下虚及阴虚火旺之人忌服。
37红花
1)药理作用
减少脾特异性玫瑰花形成细胞,对人血T、B细胞转化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小鼠IL-2的产生及活性。
2)临床应用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雷诺现象、抗心磷脂综合征等风湿病的血瘀证。
3)注意事项
红花用于雷诺现象一般用3g,剂量大易引起恶心反应。
38.丹参
1)药理作用
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补体系统、增强吞噬系统功能,促进IL-1、IL-6、IL-8、TNF分泌。
2)临床应用
用于过敏性紫癜、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的瘀血闭阻证。
3)注意事项
《本草纲目》载此药无毒。
39.独活
1)药理作用
(1)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
(2)抗炎镇痛作用:通过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加速肿胀消退。
2)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关节炎。
(2)用于银屑病关节炎、白癜风
3)注意事项
独活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胃脘不适,原有胃炎或溃疡病史者,应配伍护胃药,如半夏、陈皮等。
40.羌活
1)药理作用
(1)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大鼠白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
(2)抗炎作用: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
(3)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而改善心肌缺血。
(4)解热镇痛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风湿病合并风寒感冒者。
(3)风湿病出现心律失常者。
3)注意事项
羌活性温,有发汗作用,体虚或阴虚内热者不宜久用,并注意控制用量与配伍,使用量不致太过为宜。
41.豨莶
1)药理作用
(1)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血清溶菌酶的活性。
(2)扩张血管而降压,改善微循环。
(3)抗凝、抗菌、降脂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免疫病、代谢病引起的关节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
(2)用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的高球蛋白血症。
(3)用于风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
3)注意事项
豨莶草既有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作用,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
42.肿节风
1)药理作用
(1)肿节风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抑制T细胞的活性。
(2)抗胃溃疡作用:保护和修复胃黏膜。
(3)促进骨折愈合。
(4)抗菌、抗病毒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用于治疗骨关节炎、骨质疏松。
(3)用于风湿病合并胃炎、消化道溃疡者。
(4)用于风湿病合并细菌、病毒感染者。
43.防风
1)药理作用
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2)临床应用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病性关节炎、狼疮癫痫抽搐多发性硬化症抽搐。
3)注意事项
常规剂量水煎服无不适反应。
44.白芥
1)药理作用
抑制浆膜层血管通透性,加速血流,能使积液重吸收,且具有抑制炎性渗出的作用。
2)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浆膜炎、关节腔积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双手肿胀僵硬。
(2)白芥子捣泥外敷,治疗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病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及过敏性哮喘。
3)注意事项
(1)白芥子内服过量引起呕吐,外敷时间过长引起水肿,故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2)白芥子性温,阴虚内热者慎用,若使用应与清热药配伍使用。
45.茯苓
1)药理作用
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血清中IgG含量,抑制IV型超敏反应,增强免疫功能。
2)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病中出现的浮肿、体虚乏力等症状者。
3)注意事项
常规剂量水煎服无不适反应。
——摘自刘维主编《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 此帖被肖鹏在2011-04-14 16:29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多谢分享

-------------------
关于免疫病,我觉得沈丕安先生的《现代中医免疫病学》也非常值得参考。《现代中医**学》是一套丛书,但相比于同书系中其他专科的泛泛而谈,这本免疫病学全是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经验之谈,且学汇中西。

沈先生还有一本《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一改药理研究著作罗列药理研究成果的陋习,结合临床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也很值得推荐。

-------------------
好东西,肿瘤病人用的着!
相关文章
 肩膀痛怎么治?精彩纷呈的针灸!
 藿香叶
 阿胶地黄汤(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
 返阴丹(《圣惠》卷十一。)
 龙宫救苦丹(《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金匮要略方论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