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经络学说教程:足太阳膀胱经
来源:足太阳膀胱经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脉循行路线

Urinary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1. 起于目内眦
  2. 上额
  3. 交巅
  4. 其支者从巅至耳角上
  5.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
  6. 还出别下项
  7. 循肩膊内,挟脊
  8. 抵腰中
  9. 入循膂
  10. 络肾
  11. 属膀胱
  12.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
  13. 入腘中
  14.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15. 过髀枢
  16. 循髀外从后廉
  17. 下合腘中
  18. 以下贯[足专]内
  19. 出外踝之后
  20. 循京骨
  21. 至小指外侧

注释:①交巅:当百会穴处与督脉相交会。 ②还出别下项:原文指经脉从脑后浅出,并从天柱穴分别而下。目前认为足太阳经脉在头顶至后枕部有一外行线。
③肩膊:指肩胛区。 ④膂:挟脊两旁的肌肉。 ⑤髀枢:当股骨大转子部,环跳穴所在。 ⑥京骨:即第五跖骨粗隆。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又为穴名。

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强、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 。

经穴

分布于眼、头、项、腰背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侧及小趾末端;起于晴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备注操作
晴明 于目内眦的外上0.1寸陷中取穴。 散风清热,明目退翳 目赤肿痛、见风流泪、目眦痒、目翳、目视不明、近视、夜色盲 足太阳、督脉之会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具宜细,消毒宜严。禁灸。
攒竹 眉毛内侧端,眶下切[走亦]处取穴 散风镇痉,清热明目 头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润动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眉冲 从眉头直上,入发际0.5寸,当神庭与曲差之间取穴 散风清热,镇痉宁神 痫证、头痛、眩晕、目视不明、鼻塞  平刺0.3~0.5寸。
曲差 神庭旁开1.5寸取穴 定喘降气,明目安神 头痛、目眩、目痛、目视不明、鼻塞、鼻衄、喘息、心烦满  平刺0.5~0.8寸。
五处 从曲差直上,入发际1寸,平上星穴取穴 散风清热,明目镇痉 头痛、目眩、目视不明、痫证、小儿惊风  平刺0.5~0.8寸。
承光 在五处后1.5寸,五处与通天之间取穴 祛风清热,明目降逆 头痛、目眩、烦心呕吐、目视不明、鼻塞多涕、热病无汗  平刺0.3~0.5寸。
通天 在承光后1.5寸,距头正中线1.5寸 散风清热,宣肺利鼻 头痛头重、眩晕、口喎、鼻流清涕、鼻塞、鼻渊鼻疮、鼻衄、颈项转侧难、瘿气  平刺0.3~0.5寸。
络却 通天后1.5寸,距头正中线1.5寸处取穴 熄风平肝、清心安神 眩晕、耳鸣、鼻塞、口喎、癫狂、痫证、目视不明、项肿、瘿瘤、头旋耳鸣   平刺0.3~0.5寸。
玉枕 脑户旁1.3寸,当枕外粗隆上缘之外侧 解表清热,明目降逆 恶风寒、头痛、呕吐、不能远视、目痛、鼻塞  平刺0.3~0.5寸。
天柱 哑门旁1.3寸,当项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缘取穴 熄风宁神,祛风散寒 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鼻塞、不知香臭、咽肿、肩背痛、痿证、癫狂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大杼 俯伏位,在第一椎脊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 解表清热,宣肺止咳 发热咳嗽、鼻塞、头痛、喉痹、肩胛酸痛、颈项强痛、癫狂 足太阳、手太阳之会斜刺0.5~0.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风门 俯伏位,在第二胸椎脊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 解表宣筋,护卫固表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多涕、鼻塞、胸中热、项强、肩背痛 督脉、足太阳之会斜刺0.5~0.8寸。
肺俞 俯伏位,在第三胸椎脊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 解表宣肺、肃降肺气 咳嗽气喘吐血、喉痹、胸满、骨蒸潮热、盗汗、腰背痛 背俞穴之一斜刺0.5~0.8寸
厥阴俞 俯伏位,于第四椎下,两旁相去1.5寸 宽胸降逆,宁心止痛 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  斜刺0.5~0.8寸
心俞 俯伏位,于第五胸椎脊下,督脉(神道)旁开1.5寸处取穴 宽胸降气,安神宁 癫狂、痫证、惊悸、心悸、健忘失眠、心烦、咳嗽、吐血、梦遗、心痛、胸引背痛 背俞穴之一斜刺0.5~0.8寸
督俞 俯伏位,于第六胸椎脊下,督脉(灵台)旁开1.5寸处取穴 宽胸止痛,理气消胀 心痛、腹胀、腹痛、腹鸣逆气  斜刺0.5~0.8寸
膈俞 俯伏位,于第七胸椎脊突下,督脉(至阳)旁开1.5寸处取穴 和血止血,宽胸降逆 胃脘胀痛、呕吐、呃逆、气喘、咳嗽、潮热盗汗、各种与血有关疾病 八会穴之一,血穴斜刺0.5~0.8寸
肝俞 俯伏位,于第九胸椎脊突下,督脉(筋缩)旁开1.5寸处取穴 疏肝利胆,安神明目 癫狂痫、胁痛满急、少腹痛、疝气、转筋、多怒、黄疸、目疾、唾血、胸满心腹积聚痞疼痛,咳逆口干 背俞穴之一斜刺0.5~0.8寸
胆俞 俯伏位,第十胸椎脊突下,督脉(中枢)旁开1.5寸处取穴 清热化湿,利胆止痛 黄疸、口苦、胁痛、饮食不下、咽痛干、呕吐、骨蒸劳热 背俞穴之一斜刺0.5~0.8寸
脾俞 俯位,第十一胸椎脊突下,督脉(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 健脾利湿,升清止逆 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完谷不化、水肿、嗜卧、羸瘦、玄癖积聚、疟疾寒热、善欠、不嗜食、慢脾风 背俞穴之一斜刺0.5~0.8寸
胃俞 俯位,第十二胸椎脊突下,督脉两旁相去1.5寸处取穴 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胃脘痛、腹胀、翻胃、呕吐、完谷不化、胸肋痛、霍乱 背俞穴之一斜刺0.5~0.8寸
三焦俞 俯位,第一腰椎脊突下,督脉(悬枢)旁开1.5寸处取穴 调理三焦、健脾利水 腹胀、肠鸣、完谷不化、呕吐、腹泻、痢疾、小便不利、水肿、腰脊痛 背俞穴之一直刺0.5~l寸。
肾俞 俯位,第二腰椎脊突下,督脉(命门)旁开1.5寸处取穴 益肾助阳,纳气利水 遗精阳痿、遗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白带、腰膝酸痛、水肿、洞泄、喘咳少气、耳鸣、耳聋、目昏 背俞穴之一直刺0.5~l寸。
气海高级职称考试网俞 俯位,第三腰椎脊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补气益肾、调经止痛 痛经漏、腰痛、腿膝不利
直刺0.5~l寸。
大肠俞 俯位,第四腰椎脊突下,督脉(腰阳关)旁开1.5寸处取穴 通降肠腑、理气止痛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腰背疼痛 背俞穴之一直刺0.8~1.2寸。
关元俞 俯位,第五腰椎脊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培补元气,通调二便 腹胀、泄泻、大小便不利、遗尿、消渴、腰痛  直刺0.8~1.2寸。
小肠俞 平第一骶后孔,督脉1.5寸,当后上棘内缘凹陷中取穴 通调二便,升举津液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痔疾、疝气、消渴、腰腿痛 背俞穴之一直刺或斜刺0.8~1寸。
膀胱俞 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清热利湿,疏经活络 小便赤涩、遗精、遗尿、淋浊、女子瘕聚、阴部肿痛、腹痛腹泻、便秘、腰脊强痛、膝足寒冷无力 背俞穴之一直刺或斜刺0.8~l.2寸。
中膂俞 平第三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通降肠气,益肾健腰 痢疾、疝气、消渴、腰脊强痛  直刺 l~1.5寸。
白环俞 平第四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白带、疝气、遗精、月经不调、腰腿痛  直刺 1~1.5寸。
上髎 在第一骶后孔中取穴 调经种子、益气固脱 月经不调、阴梃、带下、遗精、阳萎、大小便不利、绝嗣 足太阳、少阳之络直刺 l~1.5寸。
次髎 俯位,在第二骶后孔中取穴 清利湿热,理气调经 腰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疝气、小便赤淋、腰以下至足不仁  直刺 l~1.5寸。
中髎 俯位,在第三骶后孔取穴 通降二便,调经止带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小便不利、便秘、腰痛  直刺 l~1.5寸。
下髎 俯位,在第四骶后孔中取穴 清热化湿,通调二便 小腹痛、肠鸣、泄泻、便秘、小便不利、腰痛  直刺 l~1.5寸。
会阳 尾骨下端两旁,督脉旁0.5寸取穴 益肾固带,通调二便 带下、阳痿、痢疾、泄泻、便血、痔疾  直刺 l~1.5寸。
承扶 俯位,在臀横纹正中取穴 消痔通便,舒筋活络 痔疾、腰、骶、臀、股部疼痛,大便难  直刺 l~2寸。
殷门 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六寸取之 疏通经络 腰脊强痛、不可俯仰、大腿疼痛  直刺 l~2寸。
浮隙 微屈膝,在腘窝上方,股二头肌肌腱内侧,委阳上一寸取穴 清热镇痉,舒筋活络 臀股麻木,腘筋挛急、不得卧、霍乱转筋、小便热,大便坚  直刺 l~2寸。
委阳 在腘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肌腱内缘,屈膝取之 通利水湿,调理气机 胸膨满、腹气满、癃闭、遗尿、腿足拘挛疼痛、痿厥不仁、腰痛引腹、不得俯仰、水肿胀 三焦之下合穴直刺 l~1.5寸。
委中 在腘窝横纹中央,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央,微屈膝取穴 清热醒脑,理血消肿 腹痛、吐泻、遗尿、小便难、中风昏迷、疟疾、癫疾反折、衄血、丹毒、叮疮、发背、腰痛、髋关节屈伸不利、腘筋挛急、下肢萎痹、发热无汗 足太阳之合穴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附分 平第二胸椎脊突下,督脉旁开3寸,于肩胛骨脊柱缘,俯位取穴 疏风散寒、舒筋活络 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不仁、风寒客于腠理   斜刺0.5~0.8寸。
魄户 平第三胸椎脊突下,督脉(身柱)旁开3寸,于肩胛骨脊柱缘,俯位取穴 肃降肺气,舒筋活络 肺痨、咳嗽、气喘、肩胛背痛  斜刺0.5~0.8寸。
膏肓俞 平第四胸椎脊突下,督脉旁开3寸,于肩胛骨脊柱缘,两手抱上肘取穴 益阴清心,止咳定喘 肺痨、咳嗽、气喘、吐血、盗汗、健忘、遗精、完谷不化、肩胛背痛  斜刺0.5~0.8寸。
神堂 平第五胸椎脊突下,督脉(神道)旁开3寸,于肩胛骨脊柱缘取穴 宽胸理气,宁神定喘 咳嗽、气喘、胸腹满、脊背急强  斜刺0.5~0.8寸。
噫嘻 平第六胸椎脊突下,督脉(灵台)旁开3寸,于肩胛骨脊柱缘取穴 理气止痛,清热宣肺 咳嗽、气喘、季胁引少腹痛、目眩、鼻衄、疟疾、热病汗不出、肩背痛、胸痛  斜刺0.5~0.8寸。
膈关 平第七胸椎脊突下,督脉(至阳)旁开3寸取穴 宽胸降逆,顺气和胃 胸中曀闷,嗳气、呕吐、饮食不下、脊背强痛  斜刺0.5~0.8寸。
魂门 平第九胸椎脊突下,督脉(筋缩)旁开3寸陷中取穴 疏肝健脾,降逆和胃 饮食不下、呕吐、肠鸣泄泻、胸肋胀痛、背痛、筋挛骨痛  斜刺0.5~0.8寸。
阳纲 平第十胸椎脊突下,督脉(中枢)旁开3寸取穴 疏肝利胆、健脾化湿 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斜刺0.5~0.8寸。
意舍 平第十一胸椎脊突下,督脉(脊中)旁开3寸处取穴 健脾利湿,和胃利胆 腹胀、肠鸣、泄泻、饮食不下、呕吐  斜刺0.5~0.8寸。
胃仓 平第十二胸椎脊突下,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腹胀、胃脘痛、水肿、小儿食积、脊背痛  斜刺0.5~0.8寸。
肓门 平第一腰椎脊下,督脉(悬枢)旁开3寸处取穴 理气解郁,清热消肿 上腹痛、痞块、便秘、妇人乳疾  斜刺0.5~0.8寸。
志室 平第二腰椎脊下,督脉(命门)旁开3寸处取穴 益肾固精,清热利湿 遗精、阳痿、阴痛下肿、小便淋沥、水肿、腰脊强痛  斜刺0.5~0.8寸。
胞肓 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清热利湿,通降二便 肠鸣、腹胀、大小便不利、阴肿、腰脊痛  直刺 l~1.5寸。
秩边 胞肓直下,在骶管裂孔旁开3寸,俯卧取穴 清利湿热,消肿平痔 痔疾、阴痛、大小便不利、腰?痛、下肢痿痹   直刺1.5~2寸。
合阳 委中直下2寸,腓肠肌二头之间,当委中与承山连线上取穴 散寒导气、调经止崩 疝痛、崩漏、腰脊引腹痛、下肢酸痛、阴暴痛  直刺 l~2寸。
承筋 在合阳与承山连线之中点,腓肠肌肌腹中取穴 调理中焦,清泄肠胃 痔疾、霍乱转筋、小腿痛、腰惫拘急  直刺 l~1.5寸。
承山 在腓肠肌两侧肌腹交界下端,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角处取穴 理气止痛,消痔舒筋 痔疾、便秘、疝气、腹痛、癫疾、鼻衄、腰背痛、腿痛转筋、脚气  直刺1~2寸。 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飞扬 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取穴 祛风清热,宁神却痔 痔篡痛、癫狂、头痛、目眩、鼻塞、鼻衄、腰背痛、腿软无力   直刺 l~1.5寸。
跗阳 在足外踝外上方,昆仑穴直上3寸取穴 祛风化湿,疏经活络 头重、头痛、腰腿痛、下肢瘫痪、外踝红肿  直刺0.8~1.2寸。
昆仑 在跟腱与外踝高点之间凹陷处取穴 清热截疟,镇痉止痫 小儿痫证、难产、疟疾、头痛、目眩、项强、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 足太阳经之经穴,妊妇刺之落胎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仆参 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当跟骨凹陷处,赤白肉际处取穴 调和中焦,镇痉舒筋 霍乱转筋、癫痫、下肢痿软、足跟痛、脚气膝肿 足太阳、阳跷直刺0.3~0. 5寸。
申脉 外踝正下方,赤白肉际处取穴 镇静止痫、安神宁心 痫证、癫狂、失眠、目赤痛、项强、头痛、眩晕、腰痛、足胫寒、不能久立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直刺0.3~0.5寸。
金门 外踝前缘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中取穴 安神止痫、疏通经络 癫痫、小儿惊风、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 隙穴直刺0.3~0.5寸。
京骨 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 镇静止痫、明目舒筋 癫痫、头痛、善摇头、目翳、鼻衄、项强、膝痛脚挛、腰腿疼 原穴直刺0.3~0.5寸。
束骨 足小指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后,赤白肉际处取穴 宁心安神,清热消肿 癫狂、目黄、耳聋、项强、头痛、目眩、痔疮、腰背痛、下肢后侧痛、疽、背生疔疮 输穴直刺0.3~0.5寸。
足通谷 足指外侧,当第五跖指关节前凹陷处之赤白肉际中取穴 宁神安神,清热截疟 癫狂、头痛、项疼、目眩 、鼻衄、善惊、痎疟 萦穴直刺0.2~0.3寸。
至阴 足小趾外侧,距爪甲角约分许的爪甲角根处取穴。 通鼻疗目,舒筋转胎 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足下热、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小便不利,转筋。 井穴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相关文章
 桂枝汤
 浙江温岭“神水”实为污水 包治百病纯属谣
 远志丸(《三因》卷十。)
 得甲流的服用大青龙汤效果特好
 草本水杨梅
 金狗汤(《竹林女科》卷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