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济阴纲目教程:产后门(上)
来源:产后门(上)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第一节, 论产后调理法

大全云: 凡生产毕, 饮热童便一盏, 不得便卧, 宜闭目少坐, 须臾上床, 宜仰卧, 不宜侧卧宜竖膝, 未可伸足, 高倚床头, 厚铺裀褥, 遮围四壁, 使无孔隙, 免致贼风, 及以醋涂鼻, 或用醋炭, 及烧漆器, 更以手从心?干至脐下, 使恶露不滞, 如此三日, 以防血晕血逆。 不问腹痛不痛, 有病无病, 以童便和酒半盏, 温服五七服, 酒虽行血, 不可多, 恐引血入四肢, 且能昏晕, 宜频食白粥少许, 一月之后, 宜食羊肉猪蹄少许, 仍慎言语, 七情寒暑, 梳头洗足, 以百日为度。 若气血素弱者, 不计日月, 否则患手足腰腿酸痛等证, 名曰: 蓐劳, 最难治疗。 初产时, 不可问是男是女, 恐因言语而泄气, 或以爱憎而动气, 皆能致病。 {吃紧语。 }皆不可独宿, 恐致虚惊, 不可刮舌, 恐伤心气, 不可刷齿, 恐致血逆, 须血气平复, 方可治事, 犯时微若秋毫, 成病重如山岳, 可不戒哉。 (陈藏器云: 渍苎汁与产妇服之, 将苎麻与产妇枕之, 止血晕, 产妇腹痛, 以苎安腹上则止。 ) 产妇将息如法, 脏腑调和, 庶无诸疾苦, 须先服黑神散四物汤四顺理中丸七宝散。 若壮热头痛, 此乳脉将行, 用玉露散。 头目不清, 是血晕, 用清魂散。 粥食不美, 是胃气虚, 用四顺理中丸。 {新产切实治法须热之。 }

第二节, 论产后大补血气为主

丹溪曰: 产后当大补血气为主, 虽有杂证, 以末治之。 产后补虚, 用参术黄耆陈皮归身川芎炙草, 如发热, 轻则加茯苓淡渗之, 其热自除, 重则加干。 凡产后有病, 先固气血。 产后一切病, 多是血虚, 皆不可发表。 新产后不可用芍药, 以其酸寒能伐生发之气故也。 {产后虽当大补亦宜审恶露有无内伤外感虚实何如, 庶为合理热轻用淡渗人所易忽, 却最妙。 } 大抵胎前毋滞, 产后毋虚。 {法言}

第三节, 论产后服热药之误

丹溪曰: 或问新产之妇, 好血已亏, 污血或留, 彼黑神散非要药乎?答曰: , 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 理之常也。 初产之妇, 好血未必亏, 污血未必积, 脏腑未必寒, 何以药为? 饮食起居, 勤加调护, 何病之有?诚有污血, 体怯而寒, 与之数帖, 亦自简便, 或有他病, 当求病起何因, 病在何经, 气病治气, 血病治血, 何用拘执此方, 例令服饵, 设有性急者, 形瘦者, 本有怒火者, 夏月坐蓐者, 时在火令, 姜桂皆为禁药。 {此论出局方发挥其血病治血, 以下尚有寒者温之, 热者清之, 凝者行之, 虚者补之, 血多者止之, 五句似不可少姑议之以便采择。 } 至于将护之法, 尤为悖理, 肉汁发阴经之火, 易成内伤之病, 先哲具在训戒, 胡为以羊鸡浓汁作糜, 而又常服当归建中汤四顺理中丸, 虽是补剂, 并是偏热, 脏腑无寒, 何处消受。 若夫儿之初生, 母腹顿宽, 便啖鸡子, 且吃火盐, 不思鸡子难化, 火盐发热展转生证, 不知所因, 率尔用药, 宁不误人。 予每见产妇之无疾者, 必教之以却去黑神散, 与夫鸡子火盐诸品肉食, 且与白粥将理, 间以些少石首鲞, 煮令甘澹食之, 半月后方与少肉。 若鸡子亦须豁开澹煮, 大能养胃却疾, 彼富贵之家, 骄恣之妇, 卒有白带头风, 气痛膈筑, 痰逆口干, 经事不调, 发秃体热等证, 皆是阳盛阴虚之病。 天生血气, 本自和平, 盛曰: 虚又乌知非此等谬妄有以兆之耶。

第四节, 论新产三病

仲景云: 问新产妇人有三病: 一者病痉, 二者病郁冒, 三者大便难, 何谓也? 师曰: 新产血虚, 多汗出, 喜中风, 故令病痉。 亡血复汗寒多, 故令郁冒。 亡津胃燥, 故大便难。 (产妇郁冒, 即今世所谓血晕也。 ) {读此则知痉症亦有外来, 不可专主气血不足而骤用补剂反致不救也。 }

第五节, 产后诸忌

千金云: 凡产后满百日, 乃可会合, 不尔, 至死虚羸, 百疾滋长, 慎之。 凡妇人患风气, 脐下虚冷, 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 {至言} 产后七日内, 恶血未尽, 不可服汤。 候脐下块散, 乃进羊肉汤, 有痛甚切者, 不在此例。 候两三日消息, 可服泽兰丸, 此至满月, 丸药尽为佳, 不尔, 虚损不可平复也。 至极消瘦, 不可救者, 服五石泽兰丸补之, 服法必七日之外, 不得早服也。 {不可服汤谓不可服补气之剂, 故羊肉汤亦俟块散后服。 }

凡妇人因暑月产乳, 取凉太多, 得风冷, 腹中积聚, 百疾竞起, 迄至于死, 百方疗不能差, 仁煎主之, 出蓐后服之。 妇人总令无病, 每至秋冬, 须服一二剂, 以至年内常将服之佳。

第六节, 脉法

脉经云: 诊妇人生产之后, 寸口脉洪疾不调者死, 沉微附骨不绝者生。 妇人新生乳子, 脉沉小滑者生, 实大坚弦急者死。 {不调字并附骨不绝字重看。 }

丹溪曰: 产前脉细小, 产后脉洪大者, 多死。 {洪数中得胃气者亦生坚强者死, 亦须审原禀脉何如乃当知。 } 又曰: 产前脉当洪数, 既产而洪数如故者, 多主死。 (此亦大慨言之, 今见产后, 岂无脉洪数而生者。 )

第七节, 胞衣不下

大全云: 夫有产儿出, 胞衣不落者, 世谓之息胞, 由产初时用力, 比产儿出, 而体已疲惫, 不复能用力, 产胞经停之间, 而外冷乘之, 则血道涩, 故胞之不出, 须急以方药救治, 不妨害于儿, 所奈者, 胞系连儿脐, 胞不出, 即不得以时断脐浴洗, 冷气伤儿, 则成病也。 旧法胞衣不出, 恐损儿者, 依法截脐而已, 产处须顺四时方向, 并避五行禁忌, 若有触犯, 多令产妇难产

郭稽中论曰: 胎衣不下者何? 答曰: “母生子讫, 流血入衣中, 衣为血所胀, 故不得下, 治之稍缓胀满腹中, 以次上冲心胸, 疼痛喘急者难治, 但服夺命丹, 以逐去衣中之血, 血散胀消, 眙衣自下, 牛膝汤亦效。 ”

薛氏曰: 有因恶露入衣, 胀而不能出; 有因元气亏损, 而不能送出, 其恶露流衣中者, 腹中伥痛, 用夺命丹, 或失笑散以消瘀血, 缓则不救: 其元气不能送者, 腹中不胀痛, 用保生无忧散, 以补固元气, 或用萆麻子肉一两, 细研成膏, 涂母右足心, 衣下即洗去, 缓则肠亦出。 如肠不上, 仍用此膏涂脑顶, 则肠自入, 益母丸亦效。 {分别有余不足。 } {萆麻法少验。 }

(验案)

家人妇胎衣不落, 胸腹胀痛, 手不敢近, 此瘀血为患, 用热酒下失笑散一剂, 恶露胎衣并下。 一产妇胎衣不出, 腹不胀痛, 手按之痛稍缓, 此是气虚, 而不能送出, 用无忧散而下, 前证余询诸稳婆云: , 宜服益母草丸, 或就以产妇头发入口作呕, 胎衣自出, 其不出者, 必死, 授与前法甚效。 {作呕者为借力出也设不能出徒伤气血。 } 一产妇产后面赤, 五心烦热, 败血入胞, 胞衣不下, 有冷汗, 思但去其败血, 共衣自下, 遂用黑豆二合炒透, 然后烧红铁秤锤同豆淬酒, 将豆淋酒化下益母丹二丸, 胞衣从血而出, 余证尽平。 {此方最佳。 }

(方剂)

夺命丹, 治胞衣不下, 盖儿之初生, 恶血流入衣中, 为血所胀塞, 故不得下, 须臾冲上逼心即死, 急服此药。 黑附子[炮五钱], 丹皮[一两], 干漆[炒烟尽二钱五分], {此郭稽中方配制有神。 } 上为细末, 用米醋一升, 大黄末一两, 同煮成膏, 和前药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丸, 温酒下。 夺命丸, 治胞衣不下, 并治胎死。 牡丹皮, 桃仁, 茯苓, 赤芍, 桂心[各等分], 上为末, 蜜丸弹子大, 每一丸, 醋汤化下, 或葱白煎浓汤下, 尤妙, 连进两丸, 死胎腐烂立出。 牛膝汤, 治胞衣不出, 脐腹坚胀, 急痛即杀人, 服此药胞即烂下, 死胎亦下。 牛膝, 瞿麦[各四两], 当归尾, 通草[各六两], 滑石[八两], 葵子[五两], 一方有桂心二两。 上细切,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牛膝散, 治胞衣不出, 腹中胀痛, 急服此药, 腐化而下, 缓则不救。 牛膝, 川芎, 朴硝, 蒲黄[各七钱半], 当归[一两五钱], 桂心[五钱], 上锉, 每服五钱, 加生姜三片, 生地黄一钱, 水煎服。 加桂芎归汤, 有胎衣不下, 因产母元气虚薄者, 以此温之自下。 {至当之极妙在官桂四钱。 } 川芎, 当归[各二钱], 官桂[四钱], 上锉一服, 水煎服。 黑龙丹, 治难产及胞衣不下, 血迷血晕, 不省人事, 一切危急恶证垂死者, 但灌药得下, 无不全活。 {锻法丸法服法俱奇妙。 } 当归, 灵脂, 川芎, 良姜, 熟地黄[各二两锉炒, 入砂锅内, 纸筋盐泥固济, 火煆过], 百草霜[一两], 硫黄, 乳香[各二两], 琥珀, 花蕊石[各一钱], 上为细末, 醋糊丸, 如弹子大, 每用一二丸, 炭火煆红, 投入生姜自然汁浸碎, 以童便合酒调灌下。 花蕊石散, 治产后败血不尽, 血迷血晕, 胎死腹中, 胎衣不下, 至死心头暖者, 急用一钱, 化下即出, 其效如神。 花蕊石[一斤], 上色硫黄[四两各研细], 上和匀, 先用纸泥封固瓦罐一个, 入二药, 仍封固阴干, 如急用以火笼内炙干, 用炭火煆赤去火, 次日取出研细, 每服一钱, 童便热酒下。 一方, 治胞衣不出。 牛膝[一两], 葵子[一合], 上锉, 以水一升, 煮半升, 去渣, 分二服。 千金备急丸, 治产后恶血冲心, 胎衣不下, 腹中血块。 锦纹大黄一两为细末, 用酽醋半升, 同煎如膏, 丸如桐子大, 温醋汤下五丸或七丸, 须臾恶下, 即愈。 胡氏法, 治产后胞衣不下, 惟有花蕊石散一件, 最为要紧。 若乡居药局远者, 仓卒无之, 今有一妙法, 产讫胞衣不下, 稍久则血流胞中, 为血所胀, 上冲心胸, 喘急疼痛, 必致危笃, 若有此证, 宜急断脐带, 以小物系带, 必用力牢固系之, 然后截断, 使其子血脉不潮入胞中, 胞衣自当痿缩而下, 纵淹延数日, 亦不害人, 屡验。

治胞衣不下杂方

五灵脂为细未, 温酒调下二钱。 一方取小麦合小豆煮浓汁, 饮之立出。 一方皂角刺烧为末, 温酒调下一钱。 一方蛇退烧为细末, 酒下二钱。 一方黑豆一合炒熟, 入醋一盏, 煎三五沸, 去豆分三服, 酒煮亦可。 一方取灶内黄土一寸, 研细, 醋调匀, 纳于脐中, 续煎甘草汤三四合服之出。 一方墨三寸, 为末, 酒服。 一方生地黄汁一升, 苦酒三合, 暖服之。 一方灶突墨三指撮许, 以水苦酒调服, 立出。 一方鸡子一枚, 苦酒一合, 和饮之。 一方生男吞小豆七枚, 生女吞十匹枚即出。 一方浸苎水浓煮, 饮三碗立下。 一方取产母鞋底炙热, 熨大小腹上下二七次。 一方取初洗儿肠, 服下一盏, 勿令产母知。 一方瓜蒌实一个, 取子研细, 用酒童便各半盏相和, 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 如无实根亦得一方红花一两, 酒煮浓汁服。 一方以鹿角镑为屑, 研细三分, 煮葱白汤调下。 一方凡欲产时, 必先脱常所看衣以笼灶, 胞衣自下, 仍易产。 一方取夫单衣盖井上, 立出。

第八节, 血晕[厥逆附]

大全云: 产后血晕者, 由败血流入肝经, 以致眼黑头旋, 不能起坐, 甚至昏闷, 不省人事, 谓之血晕, 以细酒调黑神散最佳, 若作暗风中风治之, 误矣。 血热乘虚逆上凑心, 以致昏迷不省, 气闭欲绝者, 服童便最妙。 {一条缺用心使力过多作晕治法大都以清心凉血补益为主, 如后保命集方用童便, 或麦门乌梅之类皆可, 而薛氏用补中益气者为劳力也, 若用心则朱砂安神丸亦妙, 或疑内有黄连于产后不宜则存乎用者。 } 然其由有三, 有用心使力过多而晕者, 有下血过多而晕者, 有下血少而晕者, 其晕虽同, 治之则异, 当审详之。 下血多而晕者, 昏而烦乱而已, 当以补血清心药。 下血少而晕者, 乃恶露不下, 上抢于心, 心下满急, 神昏口噤, 绝不知人, 当以破血行血药。

古法云: 产妇分娩讫, 预将秤锤或黄石子, 硬炭烧令通赤, 置器中, 急于床前以醋沃之, 得醋气可除血晕, 产后一月内, 时作为妙。 {醋解法收其神水解法清其热烧干漆者散其血迷于上也俱妙。 }

崔氏云: 凡晕者, 皆是虚热, 血气奔送, 腹中空虚所致。 欲分娩者, 第一须先取酽醋, 以涂口鼻, 仍罝醋于傍, 使闻其气, 兼细细饮之, 此为上法。 如觉晕, 即以醋噀面, 苏来即饮醋, 仍少与解之。 (一云: 仍少与水解之) 一法烧干漆, 令烟浓熏产母面, 即醒。 (如无干漆, 取旧漆器火烧烟熏, 亦妙。 )

郭稽中曰: 产后血晕者何? 答曰: “产后气血暴虚, 未得安静, 血随气上, 迷乱心神, 故跟前生花, 极甚者, 令人闷绝不知人, 口噤神昏气冷, 医者不识, 呼为暗风, 若作此治, 证必难愈, 但服清魂散即省。 ”

薛氏曰: 产后元气亏损, 恶露乘虚上攻, 眼花头晕, 或心下满闷, 神昏口噤, 或痰壅盛者, 急用失笑散主之。 若血下多而晕, 或神昏烦乱者, 大剂芎归汤补之, 或芸苔子散, 或童子小便, 有痰加二陈汤。 若因劳心力而致者, 宜补中益气汤香附。 若因气血虚极, 不省人事, 用清魂散, 惟以芎归汤, 及大补气血之剂。 凡产可用醋漆器熏, 或用半夏末, 冷水和丸, 入鼻孔中, 并无前患。 丹溪先生云: , 血晕因气血俱虚, 痰火泛上, 宜以二陈导痰, 或加减朱砂安神丸, 以麦门冬汤下亦可。

大凡产后口眼喎斜等证, 当大补气血为主, 而兼以治痰。 若脾胃虚而不能固者, 用六君子汤, 至五个月, 当服安胎饮, 至八九个月, 再加大腹皮黄杨脑, 如临产时, 更宜服保生无忧散, 自无前患。 {保生无忧散见前临月东胎方上。 }

(验案)

家人妇产后, 小腹作痛, 忽牙关紧急, 灌以失笑散, 良久而苏, 又用四物加炮姜白术陈皮而愈。 一产妇因产饮酒, 恶露甚多, 患血晕, 口出酒气, 此血得酒热而妄行, 虚而作晕也以佛手散加干葛二钱, 一剂而痊, 酒性剽悍, 入月及产后不宜饮, 恐致前证, 产室人众喧嚷气热, 亦致此证。 {产妇不宜饮酒。 } 奉化陆严治新昌徐氏妇病, 产后暴死, 但胸膈微热, 陆诊之曰: “此血闷也”。 用红花数十斤, 以大锅煮之, 侯汤沸, 以木桶盛之, 将病者寝其上熏之, 汤气微, 复加之, 有顷, 妇人指动, 半日遂苏, 此与许胤宗治王太后之意同。

仲景云: 产妇郁冒, 其脉微弱, 呕不能食, 大便反坚, 但头汗出, 所以然者, 血虚而厥, 厥而必冒, 冒家欲解, 必大汗出, 以血虚下厥, 孤阳上出, 故头汗出, 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 阳气独盛, 故当汗出, 阴阳乃复, 所以大便坚, 呕不能食也, 小柴胡汤主之。 病解能食, 七八日更发热者, 此为胃实, 大承气汤主之。 今按郁冒, 即晕也。 观此则产后血晕, 有汗下和解三法, 当分表里虚实, 精而别之。

(方剂)

清魂散, 产后血晕者, 气血暴虚, 未得安静, 血随气上, 迷乱心神, 故跟前生花, 极甚者, 令人闷绝, 不知人, 口噤, 神昏, 气冷, 宜先取干漆, 或漆器烧烟, 鼻中熏之, 频置醋炭房内, 次进此药即醒。 泽兰叶, 人参[各二钱半], 川芎[半两], 荆介穗[一两], 甘草[二钱], 上为细未, 每服二钱, 用温酒热汤各半盏, 或入童便调急灌之, 下咽, 眼即开, 气定即醒。 芎归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 昏晕不醒。 芎藭, 当归[去芦酒洗焙各等分], 上咀, 每服四钱, 水煎热服, 不拘时。 如腹中刺痛, 加酒炒白芍药, 甚者加桂心。 口干烦渴, 加乌梅麦门冬。 发寒热, 加干姜白芍药。 水停心下, 微有呕逆, 加茯苓生姜。 虚烦不得眠, 加人参竹叶保命集方, 治产后血晕危困, 此下多血虚也, 补之。 当归[炒], 赤芍药[炒各钱半], 生地黄汁[一大盏]。 {当归辛温烦热者恐不投故去之。 } 上锉, 水煎三五沸, 温服, 如觉烦热, 去当归, 入童便半盏, 服之。 以上治去血过多, 昏晕之疾。 醋墨, 才产便服, 免致昏晕。 松烟墨或京墨, 不拘多少, 用炭火煆红, 以米醋淬之, 再煆再淬, 如此七次, 研极细, 才产毕即用一二钱, 以童子小便调下, 淡醋汤温酒亦可。 {酒不如醋, 醋不如童便。 } 独行散, 治产后血晕, 昏迷不省, 冲心闷绝。 五灵脂半生半炒为末, 每服二钱, 温酒调灌, 入喉即愈, 不愈更加蒲黄炒等分, 名失笑散。 一方加荆芥等分, 童便调下。 夺命散, 治产后血晕, 血入心经, 言语颠倒, 健忘失志, 及产后百病。 血竭, 没药[各等分], 上为末, 才产下便用童便与细酒各半盏, 煎一二沸, 调下二钱, 良久再服, 其恶血自下行, 更不冲上, 或只用白汤调下。 四味散, 治产后一切诸疾, 才方分娩, 一服尤妙。 当归, 元胡索, 血竭, 没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用童子小便一盏, 煎六分, 通口服。 如心膈寒, 倍当归。 气闷喘急, 倍元胡索。 恶露不快, 倍血竭。 心腹撮痛, 倍没药。 黑神散, 治产后恶露不尽, 或胎衣不下, 血气攻心, 心腹痞满, 或脐腹坚胀撮痛, 及血晕神昏, 眼黑口噤, 产后瘀血诸疾。 当归, 芍药, 熟地黄, 干姜炮, 桂心, 蒲黄, 甘草[炙各四两], 黑豆[炒去皮半升],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酒童便各半盏, 同煎调服。 楼氏曰: 黑神散寒多, 及秋冬者 宜之。 若性急形瘦, 及夏月宜审之。 红花散, 治产后血昏血晕血崩, 及月事不匀, 远年干血气。 干荷叶, 牡丹皮, 川归, 红花, 蒲黄[炒各等分], {干荷叶善破血。 } 上为细末, 每服半两, 酒煎和渣温服。 , 如胎衣不下, 榆白皮汤调半两。 立效。 鹿角散, 治产后血晕, 此乃虚火载血, 渐渐晕将上来, 用鹿角烧灰出火毒, 研极细, 用好酒童便调灌下, 一呷即醒, 此物行血。 {补方也尤妙在服法。 } 郁金, 治产后血上冲心已死, 并下胎。 郁金烧存性为未, 每二钱, 酽醋一合, 调灌之, 立活。

治血郁杂方

产后血晕, 全不省人事, 极危殆者, 用韭菜切, 入有嘴瓶内, 煎热醋沃之, 以瓶口对产妇鼻孔熏之, 即醒。 一方如觉晕, 即以醋噀面, 醒来, 仍与醋细细呷之, 又以醋涂口鼻, 并署醋于旁, 使常闻其气。 一方麒麟竭一面, 细研为末, 非时温酒调下[二钱七]。 一方红花一两, 捣为末, 分作二服, 酒二钟, 煎取一钟, 并服, 如口噤, 斡开灌之, 速效。 一方用红花三两, 新者, 无灰酒童便各半升, 煮取一盏, 服之。 一方用苏木三两细锉, 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再服瘥, 无苏木, 取绯衣煮汁服之, 亦得。 牡丹皮散, 治产后血晕, 闷绝口噤, 则斡开囗灌之。 牡丹皮, 大黄[煨], 芒硝[各一两], 冬瓜子[半合],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用到硝黄法亦极矣宜慎之。 } 上锉, 每服五钱, 水三钟, 煎至一钟半, 去滓, 入硝又煎, 分二服。 产书一方, 治产后心烦.手脚烦热, 气力欲尽, 血晕, 连心头硬, 及寒热不禁。 接骨木破之如算子大一握, 以水一升, 煎至半升, 分温二服, 或小便数, 恶血不止, 服之则痊, 此木煎三遍, 其力一般, 此是起死之方[以上二方俱重剂, 点滴不出者宜用]。 以上治恶血攻冲昏晕之剂。 荆芥散, 洽产后风虚血晕, 精神昏昧。 荆芥[一两三钱], 桃仁[炒五钱], 上为细末, 温水调下三钱。 , 微喘, 加杏仁炒甘草各三钱。 一方, 治产后血晕, 用荆芥穗为末, 童便调下二三钱。 极妙。 一方, 用多年陈荆芥穗灯烟上燎焦黑存性, 每三钱童便少酒调下, 极妙。 一方, 治产后血晕, 身痉直, 戴眼, 口角与目外眦向上牵急, 不知人, 取鸡子一枚, 去壳取清, 以荆芥末二钱调服, 仍依调治。 [荆芥气虚人不可服] {按此乃肝热生风之倾由血虚而肝急也, 然痉与戴眼俱属太阳要知之。 } 以上治风虚血晕之剂。 仓公散, 治产后血厥而冒。 瓜蒂, 芦, 白矾[各一分], 雄黄[半分], 上为末, 每用少许吹鼻取嚏, 内服白薇汤。 {取嚏治痰先通其壅后补其血也妙妙。 } 白薇汤, 治产后胃弱不食, 脉微多汗, 亡血发厥郁胃等证。 白薇, 当归[各六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一钱半], 上切, 分作二帖, 水煎服。 以上治血厥之剂。

第九节, 恶露不下

大全云: 夫恶露不下者, 由产后脏腑劳伤, 气血虚损, 或胞络挟于宿冷, 或产后当风取凉, 风冷乘虚而搏于血, 则壅滞不宣, 积蓄在内, 故令恶露不下也。

薛氏曰: 前证若恶露不下, 用失笑散。 若气滞血凝, 用花蕊石散。

(验案)

一产妇患前证, 服峻厉之药, 恶露随下, 久而昏愦, 以手护其腹, 余曰: 此脾气复 伤作痛, 故用手护也, 以人参理中汤加肉桂二剂, 补之而愈。

(方剂)

起枕散, 治产后恶血不行, 心腹及儿枕作痛, 甚危。 {此产后温行正药白芍酒炒亦无妨。 } 当归, 白芍[酒炒各三钱], 川芎[二钱], 官桂, 玄胡索, 牡丹皮, 蒲黄炒, 五灵脂[炒], 没药[各一钱], 白芷, 上锉, 水煎, 入童便, 空心服。 荷叶散, 治产后恶露不下, 腹中疼痛, 心神烦闷。 {此以心神烦闷故不用热药而加童便以引下。 } 干荷叶[二钱], 鬼箭羽, 桃仁, 刘寄奴, 蒲黄[各一两], 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 以童便一大盏, 姜二片, 生地黄一分, 捶碎同煎, 至六分热服。 通瘀饮, 治产后恶露不通, 心慌昏沉, 寒热交攻。 {既用大黄复用台术岂得已之www.med126.com心加酒同煎桃仁后入又治法之妙。 } 归尾, 大黄[各三钱], 白术, 木通[各一钱], 红花[五分], 桃仁[三十个捣烂另入], 上用水一碗, 酒一小盏, 煎三沸, 入桃仁, 再煎一沸, 温服。 广济方, 疗产后恶露不下。 川牛膝, 大黄[各一两], 牡丹皮, 当归[各一两半], 芍药, 蒲黄, 桂心[各一两], {此方寒热并用逐瘀而不峻妙在为末调生地黄汁酒服。 } 上为末, 以生地黄汁调, 酒服方寸七, 日二服, 血下愈。 保命集方, 治妇人恶血不下。 当归, 芫花[炒等分], {芫花大毒用须斟酌。 } 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 酒调下。 又用好墨醋淬末, 童便酒下。 没药丸, 治产后恶露方行, 而忽然断绝, 骤作寒热, 脐腹百脉皆痛, 如锥剌非常, 此由冷热不调, 或思虑动作, 气所壅遏, 血畜经络。 {荒虫水蛭非万不得已不敢用。 } 当归[一两], 芍药, 桂心[各半两], 桃仁[去皮尖炒研], 没药[研各二钱半], 虫[去翅足炒], 水蛭[炒焦各三十枚], 上为末, 醋糊丸, 如豌豆大, 醋汤下三丸。 黑龙丹 见前胞衣不下。

治恶血不下杂方

一方用蒲黄三两炒, 水三升, 煮取一升, 顿服。 一方用益母草捣绞汁, 每服一小钟, 入酒一合, 温服。 一方用麻子五升, 酒一升, 浸一宿, 明旦去滓, 温服一升, 不瘥, 再服一升。

第十节, 血露不绝

大全云: 夫产后恶露不绝者, 由产后伤于经血, 虚损不足, 或分解之时, 恶血不尽, 在于腹中, 而脏腑挟于宿冷, 致气血不调, 故令恶露淋沥不绝也。 薛氏曰: [前证] 若肝气热而不能主血, 用六味地黄丸。 若肝气虚而不能藏血, 用逍遥散。 若脾气虚而不能摄血, 用六君子汤。 若胃气下陷, 而不能统血, 用补中益气汤。 若脾经郁热而血不归源, 用加味归脾汤。 若肝经怒火而血妄行, 用加味四物汤。 若气血俱虚, 用十全大补汤。 若肝经风邪而血沸腾, 用一味防风丸。 {以下诸方失载当考立斋良方。 }

(方剂)

芎归加芍药汤, 治产后血崩眩晕, 不知人事。 {产后忌芍药而此方用之亦血崩者无忌耳。 } 川芎, 当归, 芍药[各等分], 上咀, 每服四钱, 水煎热服。 一方加黄芩白术。 加味四物汤, 治产后血崩如豆汁, 紫黑过多者。 {有谓如豆汁者湿紫黑者热又日寒过多者虚此方不寒不热不燥故可通用。 } 川芎, 当归, 芍药, 生地, 蒲黄, 阿胶, 蓟根, 白芷, 上水煎服。 一方, 疗产后七八日, 恶露不止。 {败医治多年凝血产后诸病腹痛, 则此亦去故生新药也。 } 败草, 当归[各六分], 芍药, 续断[各八分], 川芎, 竹茹[各四分], 生地黄[炒干十二分], 上细锉, 以水二升, 煮取八合, 空心顿服。 以上补虚之剂。 加味四物汤, 合产后月余, 经血淋沥不止, 此陷下者举之也。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自芷, 升麻[各一钱], 血余灰[另入], 上锉, 水煎服。 族弟妇产后半月, 离蓐过劳, 下血倾盆, 急以求救, 余用此药一服立止, 其效如神。 千金方, 治产后恶血不尽, 或经月或半岁者。 升麻三两, 清酒五升, 煮取二升半, 分温再服。 以上升提之剂。 乌金散, 治产后血迷血晕, 败血不止, 淋沥不断, 脐腹丐痛, 头目昏眩, 多汗无力, 及崩中下血不止。 {诸症皆从败血不止来此方之妙不在止而在行, 行则归经而止矣, 治崩者要得此旨。 } 麒麟竭, 男子乱发灰, 忪墨[煆醋淬], 百草霜, 当归, 肉桂, 赤芍, 延胡索, 鲤鱼鳞[烧存性各等分], 上为末, 每服二钱, 空心温酒调下。 一方, 治产后恶血不绝, 崩血不可禁, 腹中绞痛, 气息急。 乱发[烧一两], 阿胶[二两], 代赭石, 干姜[各三两], 干地黄[四两], 马蹄壳[烧一个], 牛角鳃[五两酥炙], {妙在地黄为君。 }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 空心米饮下, 日二服。 豆淋酒, 治产后犹有余血水气者。 {余血瘀血也故用行法。 } 黑豆五升, 熬令烟尽, 投磁器内, 以酒一斗淬之饮, 盖豆淋酒治污血, 又能发表也。 蒲醋饮子, 治新产压血, 逐败滋新, 此药治血神效, 又非黑神散之可比也, 月内每日一二服尤良, 及疗一切恶露与血积。 真蒲黄不拘多少, 熬米醋令稠, 和药成膏, 每服一弹子大, 食前醋汤化开服。 {二味有且战且守之能。 } 一方, 用蒲黄二两, 水煎顿服。 一方, 疗产后泄血不止, 无禁度, 及治腹痛胸膈闷。 姜黄为未, 酒服方寸七, 日三四服。 胡氏曰: 姜黄治恶露不止。 以上行污血之剂。 牡蛎, 治产后恶露淋沥不断, 心闷短深, 四肢乏弱, 头目昏重, 五心烦热, 面黄体瘦。 牡蛎粉[煆], 川芎, 熟地, 茯苓, 龙骨[各二钱], 当归[炒], 续断, 艾叶, 人参, 五味子, 地榆[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 分二帖, 加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 食前服。 此收涩之剂, 虚脱者宜用。

第十一节, 血崩不止

陈氏曰: 产后血崩者何?

答曰: “产卧伤耗经脉, 未得平复, 劳役损动, 致血暴崩, 淋沥不止, 或因酸验不节伤蠹, 荣卫衰弱, 亦变崩中。 若小腹满痛, 肝经已坏, 为难治, 急服固经丸止之。 ”

陈无择评曰: 血崩不是轻病, 产后有此, 是谓重伤, 恐不止酸咸不节而能致之, 多因惊忧恚怒, 脏气不平, 或产后服断血草早, 致恶血不消, 郁满作坚, 亦成崩中, 固经丸自难责效。 不若大料煮芎藭汤加芍药, 侯定, 续次随证诸药治之为得。

薛氏曰: 前证若血滞小腹胀满, 用失笑散。 血少小腹虚痞, 芎藭汤。 肝火血妄行, 加味逍遥散。 脾郁不统血, 加味归脾汤。 脾气虚不摄血, 补中益气汤。 厚味积热伤血, 清胃散槐花。 风热相搏伤血, 四君子加防风枳壳

(验案)

一产妇血崩, 小腹胀痛, 用破气行血之剂, 其崩如涌, 四肢不收, 恶寒呕吐, 大使频泻, 余用六君子加炮黑干姜, 四剂稍愈, 又以十全大补三十余剂而痊。 一产妇血崩因怒, 其血如涌, 仆地, 口噤目斜, 手足抽搐, 此肝经血耗生风, 余用六味丸料一剂, 诸证悉退, 但食少晡热, 佐以四君柴胡牡丹皮而愈。 {见症在脾胃故六君加炮姜。 }

(方剂)

芎归加芍药汤, 治产后血崩, 眩晕不知人事。 方见前恶露不绝。 加味四物汤, 治产后血崩如豆汁, 紫黑过多者。 方见前恶露不绝。 奇效四物汤, 治产后血崩, 素有热者。 方见血崩。 干熟地黄散, 治产后崩中, 头目旋晕, 神思昏迷, 四肢烦乱, 不知人事。 {崩久虚脱者宜之。 } 干熟地黄, 黄耆, 伏龙肝, 赤石脂[各一两], 当归[七钱半], 川芎, 阿胶, 艾叶, 白术, 人参, 甘草[各半两], 上咀, 每服四钱, 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 阿胶丸, 治产后崩中, 下血不止, 虚羸无力。 {一派固血不用补气尤妙在鹿茸谓其能引血上升也。 } 阿胶, 赤石脂[各一两半], 续断, 川芎, 当归, 丹参, 甘草龙骨, 鹿茸酥[炙], 乌贼鱼骨, 鳖甲[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空心温酒下二三十丸。 瑞莲散, 治产后恶血崩漏, 状如涌泉。 瑞莲[一百枚烧灰存性], 棕榈[烧存性], 当归[各一两], 官桂[半两], 槟榔[二枚], 川芎, 鲤鱼鳞[各七钱半亦烧灰存性], 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 煨生姜酒调服, 如未止, 更进一服, 或非时血崩, 无药可治, 但进三服即止。 固经丸, 治产后血气未复, 而有房事, 及劳役伤损, 致血暴崩, 或淋沥不止。 {温涩之剂固脱以暖下元。 } 艾叶, 赤石脂[煆], 补骨脂[炒], 木贼各[半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为细末, 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温酒或米饮下。 千金方, 治产后崩中, 下血不止。 {此方惟心气郁者宜之。 } 菖蒲一两半锉, 酒二钟, 煎一钟, 去渣, 分三服, 食前下。

第十二节, 心痛

大全云: 产后心痛, 为阴血亏损, 随火上冲心络, 名曰: 心胞络痛, 宜大岩蜜汤治之。 若寒伤心经, 名曰: 真心痛, 朝发夕死, 夕发朝死, 无药可救。 {心痛曰: 产后则与寻常之病不同矣当于血分求之。 } 薛氏曰: 前证若阳气虚寒, 用岩蜜汤温之。 瘀血上冲, 用失笑散散之。 血既散而痛仍作, 用八珍汤补之。 大凡心腹作痛, 以手按之却不痛, 此血虚也, 须用补养之剂。

(验案)

一产妇患前证, 昏愦口噤, 冷汗不止, 手足厥逆, 用六君子加附子一钱, 以回其阳二剂顿苏, 又以十全大补汤, 养其血气而安。 一产妇患前证, 手不敢近腹, 用失笑散一服, 下瘀血而愈, 次日复痛, 亦用前药而安。 一产妇患前证, 用大黄等药, 其血虽下, 复患头痛发热恶寒, 次日昏愦, 自以两手坚护其腹, 不得诊脉, 视其面色青白, 余谓脾气虚寒而痛也, 用六君子汤加姜桂而痛止, 又用八珍汤加姜桂而安。

(方剂)

大岩蜜汤[一名桂心汤], 治素有宿寒, 因产大虚, 寒搏于血, 血凝不散, 上冲心之络脉, 故作心痛。 {书病绿明甚。 } 熟地黄, 当归[酒浸], 独活, 吴茱萸[炒], 白芍[炒], 干姜, 桂心[不见火], 远志[各一钱], 细辛, 甘草[各五分], 上锉, 水煎服。 , 或云: 熟地黄泥膈, 安能去痛, 合用生干地黄。 失笑散, 治产后恶血上攻, 心腹? 痛欲死, 及儿枕痛, 或牙关紧急, 一服可愈。 {果验} 蒲黄[炒], 五灵脂[各一钱], 上为细末, 作一服, 用酽醋调膏, 入水一盏煎服。 金黄散, 治恶血上冲, 心腹作痛, 或发热作渴。 延胡索, 蒲黄[各一钱], 桂心[二分], 上为末, 酒调服。 火龙散, 治产后气滞心痛。 茴香[炒], 川楝子[炒各一两], 艾叶[盐炒半两], 上为末, 水煎服。 伏龙肝散, 治产后恶物不出, 上攻心痛。 赤伏龙肝研细, 每服三五钱, 温酒调下, 泻出恶物立止。 一方, 治产后恶血冲心痛, 气闷欲绝。 用桂心三两, 捣为细未, 狗胆汁和丸, 如樱桃大, 每服二丸, 热酒调下, 不拘时。 {狗胆能破瘀血同桂心更治绝闷妙。 } 一方, 治产后血不尽, 心腹痛。 荷叶炒令香为末, 水煎下, 方寸七。

第十三节, 腹痛[并小腹痛]

薛氏曰: 产后小腹作痛, 俗名儿枕块, 用失笑散行散之。 {按腹痛原文尚有数症曰: 因气滞, 用玄胡索散因外寒用五积敝, 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柴胡, 因阳气虚弱用四君当归炮姜, 因脾虚血弱用六君当归炮姜。 } 若恶露既去而仍痛, 用四神散调之, 若不应, 用八珍汤。 若痛而恶心, 或欲作呕, 用六君子汤。 若痛而泄泻, 用六君子汤送四神丸。 若泄泻痛而后或后重, 用补中益气汤送四神丸。 若胸膈饱胀, 恶食吞酸, 或腹痛手不可按, 此是饮食所致, 用二陈加山查白术以消导; 若食既消而仍痛, 或按之不痛, 或更加头痛, 烦热作渴, 恶寒欲呕等证, 此是中气被伤, 宜补脾胃为主。 若发热腹痛, 按之痛甚, 不恶食, 不吞酸, 此是瘀血停滞, 用失笑散消之。 若止是发热头痛, 或兼腹痛, 按之却不痛, 此属血虚, 用四物加炮姜参术以补之。 如发渴用白虎, 气弱用黄耆, 血刺痛则用当归, 腹中痛则加芍药, 宜详察脉证而用之。 {发渴恐属血虚用白虎宜慎东垣云: 血虚忌白虎。 }

(验案)

一产妇腹痛发热, 气口脉大, 余以为饮食停滞, 不信乃破血补虚, 反寒热头痛, 呕吐涎沫, 又用降火化痰理气, 四肢逆冷, 泄泻下坠, 始悔, 问余曰: 何也? 余曰: 此脾胃虚之变证也。 法当温补, 遂用六君子加炮姜二钱肉桂木香各一钱, 四剂, 诸症悉退, 再用补中益气之剂, 元气逐复。 {因实成虚因虚投补当与勿当医者病者两责之幸勿误也。 } 一妇人产后腹痛后重, 去痢无度, 形体倦怠, 饮食不甘, 怀抱久郁, 患茧唇, 寐而盗汗如雨, 竟夜不敢寐, 神思消烁, 余曰: 气血虚而有热, 用当归六黄汤内黄芩黄檗炒黑一剂, 汗顿止, 再剂全止, 乃用归脾汤八珍散兼服, 元气渐复而愈。 {茧唇因虚宜以脉症参之。 }

一产妇小腹作痛, 服行气破血之药不效, 其脉洪数, 此瘀血内溃为脓也, 以瓜子仁汤二剂痛上, 更以太乙膏下脓而愈, 产后多有此病, 纵非, 用之更效。 一产妇小腹痛, 小便不利, 用薏苡仁汤二剂痛止, 更以四物加红花桃仁下瘀血而愈, 大抵此证皆因荣卫不调, 或瘀血停滞所致。 若脉洪数, 已有脓, 脉但数, 微有脓, 脉迟紧, 乃有瘀血, 下之即愈, 若腹胀大, 转侧作水声, 或脓从脐出, 或从大便出, 宜用蜡矾丸太乙膏及托里散。 一产妇小腹作痛, 有块, 脉孔而涩, 以四物加元胡红花桃仁牛膝木香, 治之而愈。 一妇产后小腹患痛, 服瓜子仁汤下瘀血而痊。 凡瘀血停滞, 宜急治之, 缓则腐化为脓, 最难治疗, 若流注关节, 则患骨疽, 失治多为败症。 一妇人寒月中, 产后腹大痛, 觉有块, 百方不治, 一人教以羊肉四两, 熟地二两, 生姜一两, 水煎服之, 二三次愈。 {曰: 觉有块想是寒气乘虚而聚非真实症也, 不然何以羊肉熟地愈哉。 }

大全云: 儿枕者, 由母胎中宿有血块, 因产时, 其血破散, 与儿俱下, 则无患也。 若产妇脏腑风冷, 使血凝滞在于小腹不能流通, 则令结聚疼痛, 名之曰: 儿枕。

金匮云: 产后七八日, 无太阳证, 少腹坚痛, 此恶露不尽, 不大便, 烦躁发热, 切脉微贾, 再倍发热, 日晡时烦躁者, 不食, 食则谵语, 至夜即愈, 宜大承气汤主之, 热则裹结在膀胱也。

大全云: 产后恶血, 虽常通行, 或因外感五邪, 内伤七气, 致令斩然而止, 余血壅滞, 所下不尽, 故令腹痛, 当审其因而治之。 {既曰: 恶露不尽不大便而躁热矣, 然不用桃仁承气而用大承气者, 何盖热结在膀胱故宜大承气也。 } 以上数段, 言恶露不尽。 余按金匮所治, 重在伤寒里实, 不重在恶露, 故其脉证皆指实热言, 当以无太阳证句, 及热结膀胱句玩之, 便得其意, 后案专主恶露言, 故与前方不同, 不可一律看也。

(验案)

一产妇小腹痛甚, 牙关紧急, 此瘀血内停, 灌以失笑散, 下血而苏, 又用四物加炮姜白术陈皮而愈。 一妇人经水来, 比常度过多不止, 遂用涩药止之, 致腹作痛, 此乃气血凝滞也, 用失笑散二服而愈。

大全云: 以恶露不尽腹痛, 及儿枕心腹刺痛, 小腹疼痛, 寒疝分为四门, 由母胎中宿有血块, 产后不与儿俱下, 而仍在腹作痛, 谓之儿枕, 其恶露下不快而作痛者, 胎中原无积聚不为儿枕也。 若恶露已尽, 或由他故腹痛, 如仲景枳实芍药散证, 或由血虚腹痛, 如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证, 自当别论, 故复胪列诸名方于后, 若服枳实芍药散不愈, 仍当求责瘀血也, 故下瘀血诸方附焉, 而补虚诸方终之, 不复立寒疝条。 {寒疝大全云: 产后脐腹痛乃冷气乘虚, 用当归建中汤无择日产当寒月入门脐下痛, 手不可近者羊肉汤音斋曰: 前症, 若脾胃虚寒邪侵者蟠葱散若肝经湿热小便不利者, 泻肝汤亦所当知毋胶一也。 }

(方剂)

加味四物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各一钱], 香附[炒], 五灵脂[炒, 二味另为末, 各一钱, 临服调入]。 上锉一服, 水煎服。 , 痛甚者, 加桃仁泥四分。 海藏方, 四物汤加玄胡索没药白芷, 治产后败血作痛。 {此所加几种药少有差等在自择之。 } 一方, 四物汤加苦楝。 一方, 四物汤加元胡索。 一方, 四物汤加蒲黄。 当归蒲延散, 治产后血瘕作痛, 脐下胀满, 或月经不行, 发热体倦。 当归[八分], 桂心, 芍药[炒], 血竭, 蒲黄[炒各六分], 延胡索[炒四分], 上为末, 每服二钱, 空心酒调下。 {桂心血竭治血瘕妙。 } 元胡索散, 治产后恶血攻刺腹痛, 及一切血气刺痛, 不论新旧虚实, 皆可服之。 当归[酒浸], 元胡索, 赤芍, 蒲黄[隔纸炒], 桂皮, 乳香, 没药[各等分], 上研为细末, 每服三钱, 温酒调, 空心服。 延胡散, 治产后儿枕腹痛。 {更加红蓝琥珀治儿枕尤妙。 } 延胡索, 当归[各一两], 赤芍[五钱], 肉桂[七钱半], 蒲黄[炒], 琥珀[各二钱半], 红蓝花[二钱], 上为末, 每服三钱, 童便合酒调, 食前服。 乌金散, 治恶露败血走刺心腹, 儿枕痛, 坐卧不得, 余血不快。 {用烧川芎黑附者温血海之里也。 } 川芎[七钱半烧燃盖瓶中存性], 黑附子[半枚炮去皮脐], 上为细未, 每三钱, 童便和酒调服, 痛止血下, 方住服。 地黄散, 治产后恶血不尽, 腹中痛。 生地黄[炒], 当归, 生姜[五钱, 切碎, 新瓦上炒令焦黑], 上为细末, 姜酒调下二钱, 空心服。 , 一方加蒲黄为丸。 四神散, 治产后瘀血不消, 积聚不散作块, 心腹切痛。 当归, 干姜[炮], 川芎, 赤芍[炒各等分], 上为末, 每服二钱, 温酒调下。 黑神散, 治产后血块痛。 熟地黄[一斤], 陈生姜[半斤], 上二味拌匀, 同炒干为末, 每服二钱, 乌梅汤调下, 常服酒调。 丹溪方, 治产后血块痛, 发热。 五灵脂[四钱炒], 牡丹皮, 没药, 滑石, 上研细, 分五帖, 豆淋酒下之, 食前服。 卷荷散, 治产后血上冲心, 血刺血晕血气腹痛, 恶露不快, 并皆治之。 初出卷荷, 红花, 当归[各一钱], 蒲黄纸[炒], 牡丹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 空心盐酒调下。 荷叶散, 治产后恶露不下, 腹中疼痛, 心神烦闷。 {均是破疝药而治烦闷之症则童便生地尤佳。 } 干荷叶[二两], 刘寄奴, 蒲黄[各一两], 桃仁[去皮尖麸炒半两], 上咀, 每服四钱, 童子小便一盏, 生姜三片, 生地黄一分.煎至六分, 热服, 不拘时。 方有鬼箭羽。 隐居泽兰汤, 治产后恶露腹痛, 或胸满少气。 {泽兰理血气圣药。 } 泽兰[炒], 生地黄, 当归, 芍药[炒], 生姜[各一钱], 甘草[五分], 大枣[四枚], 上锉, 水煎服。 又方, 治产后下血不尽, 腹内坚痛不可忍。 当归, 芍药, 桂心[各三两], 桃仁[一百二十粒制], 上水六升, 粪二升, 温分二服, 未差, 加大黄。 {妙在加大黄然以醋制者佳。 } 又方, 治产后恶露不尽, 结聚小腹疼痛。 当归[七钱半], 香附子[制一两], 赤芍, 青皮, 木香, 桂心, 琥珀, 没药[各半两], 上为细末, 以乌豆淋酒, 调服二钱。 产宝汤, 治产后余血作痛, 兼块者。 桂心, 姜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 酒调方寸七, 血下尽妙。 延胡索散一名三圣散又名如神汤治产后脐下痛, 并腰疼。 延胡索, 桂心[各半两], 当归[一两], 上为细未, 热酒调下二钱。 香桂散, 治产后脐下疼痛不止。 当归, 川芎[各二钱半], 桂心[半两], 上为细末, 分为三服, 每服酒一盏, 煎三五沸, 更入童便少许, 煎至七分, 温服, 甚者不过再服, 即瘥。 当归血竭丸, 治产后恶露不下, 结聚成块, 心胸痞闷, 及脐下坚痛。 {破血为主。 } 当归, 血竭, 芍药, 蓬术[炮各二两], 五灵脂[四两], 上为细末, 醋糊和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前温酒送下。 当归养血丸, 治产后恶血不散, 发渴, 心腹疼痛, 及恶露不快, 脐下急痛, 连及腰足疼痛。 {凡产后脚腰疼痛属瘀血流注者多今人不知, 往往误治而以大补为主, 遂至日久不治, 又或有风寒袭之者亦不可骤补也, 此方行瘀最良去风未善别宜简择产后瘀血, 要药即失笑散之变法。 } 当归, 赤芍, 牡丹皮, 延胡[各二两], 桂心[一两],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空心酒下三四十丸, 痛甚者, 细嚼下。 紫金丸, 治产后恶露不快, 騕腹小腹如刺, 时作寒热头痛, 不思饮食; 亦治久有瘀血, 月水不调, 亦可疗心痛。 五灵脂水淘去土石焙干炒为末真蒲黄各等分 上以好米醋调五灵脂, 慢火熬成膏, 次以蒲黄末搜和丸, 如樱桃大, 每服一丸, 水与童便各半盏, 煎至七分, 令药化温服之, 少顷再一服, 恶露即下, 久有瘀血成块, 月信不利者, 并用酒磨下。 玉烛散, 治产后恶露不尽, 脐腹疼痛, 大便燥结, 时发寒热。 {此河间法也四物合大承气主之盖咸走血之意。 } 当归, 川芎, 赤芍, 熟地, 大黄, 朴硝, 甘草[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 水煎, 食前温服。 , 诸方治败血痛, 皆是温剂, 热则流通之理, 惟此一方 却是凉剂, 盖为败血凝滞发热, 大便燥结者设也, 非大便燥结者, 慎不可用。 枳实芍药散, 金匮云: , 产后腹痛, 烦满不得卧, 此方主之。 {一贵内产后脉沉小如丝腹痛不能食, 闻药则呕以此方三服而愈。 } 枳壳[炒令黑勿太过], 芍药[各等分], 上杵为散, 服方寸七, 日三服, 并主痈脓, 以麦粥下之。 下瘀血汤, 产妇腹痛, 法当以枳实芍药散, 假令不愈者, 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 宜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虫[二十枚炒去足], 上三味末之, 炼蜜和为四丸, 以酒一升, 煎一丸, 取八合, 顿服之, 新血下如豚肝。 保命方, 治血晕血结, 或棸于胸中, 或偏于小腹, 或连于胁肋, 四物汤四两, 倍当归川芎, 加鬼箭羽红花延胡各一两, 同为粗未, 加下四味, 煎调没药按服。 虻虫[二钱去翅足炒], 水蛭[一钱炒], 麝香[少许], 没药, 上为末, 入前药调服, 血下痛止, 则服一服。 千金桃仁芍药汤, 治产后腹痛。 桃仁, 芍药, 川芎, 当归, 桂心, 干漆[碎炒], 甘草[各二两], 上细切, 水八升, 煮二升半, 分三服。 以上治瘀血腹痛之剂, 皆重剂, 宜斟酌用之。 增损四物汤, 治产后阴阳不和, 乍寒乍热, 恶露停滞, 亦令寒热, 但看小腹急痛为异。 当归[酒浸], 白芍, 川芎, 人参[各一两], 干姜[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咀, 每服四钱, 姜三片, 水煎, 无时热服。 独圣散, 治产后血虚腹痛。 当归一味为细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当归散, 治产后阴血虚弱, 或气滞血凝, 以致发热腹痛, 或腹胁胀满。 当归, 干姜[各等分], 上锉, 每服三钱, 水煎服。 定痛散, 治产后恶血不止。 当归, 芍药[炒各二钱], 肉桂[一钱], 上切作一服, 水酒各一盏半, 加生姜五片, 煎一盏服。 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 虚羸不足, 腹中刺痛不止, 吸吸少气, 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 不能饮食。 当归[四两], 芍药[炒六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一日令尽。 若大虚, 加饴糖六两, 汤成, 内于火上暖令饴消。 若去血过多, 崩伤内衄不止, 加地黄六两, 阿胶二两, 合八味汤, 内阿胶服之。 羊肉汤, 治产妇脾虚, 为寒邪所乘, 以致腹痛, 及寒月生产, 寒气入于产门, 脐下胀满, 手不可犯。 精羯羊肉[四两], 当归, 川芎[各半两], 生姜[一两], 上以水十盏, 酒三盏, 煎至四盏, 分四次, 空心服, 加葱盐亦可。 衍义云: 一妇人产当寒月, 寒气入产门, 脐下胀痛, 手不得犯, 此寒疝也。 医当治之以抵当汤, 谓其有瘀血耳。 予教之曰: , 非其治也, 可服张仲景羊肉汤少减, 作二服愈。 千金方, 治产后余疾, 腹中绞痛, 瘦乏, 不下食。 当归, 黄耆, 芍药[各六钱], 干地黄, 白术[各八分], 桂心, 甘草[各四分], 大枣[十枚四], 上咀, 水二升, 煮八合, 空心服, 忌生冷。 以上治虚寒腹痛之剂。 生料五积散, 治产后内有余血, 外感寒邪相搏而腹痛。 苍术[二钱四分], 麻黄[去根节], 橘红, 枳壳[各六钱], 桔梗[一钱二分], 厚朴, 干姜[炮各四钱], 当归, 白芍, 川芎, 白茯苓, 法半夏, 白芷, 肉桂, 甘草[炙各三分], 上加姜葱水煎服。 上方治寒邪腹痛之剂。 非真受寒气者不可轻用。

第十四节, 胁胀痛

大全云: 产后两胁胀满气痛, 由膀胱宿有停水, 因产后恶露下不尽, 水壅痞与气相搏, 积在膀胱, 故令喘肋胀满, 气与水相激, 故令痛也。 {元胡索散见前腹痛条。 }

薛氏曰: 前症若肝经血瘀, 用元胡索散。 若肝经气滞, 用四君青皮柴胡。 若肝经血虚, 用四物参术柴胡。 气血俱虚, 用八珍柴胡。 若肾水不足, 不能生肝, 用六味丸。 若肺金势盛, 克制肝木, 用泻白汤, 仍参前论主之。 {俱属肝轻而有胜克喇制之异哉治不同。 }

(验案)

一产妇因怒, 两胁胀痛, 吐血甚多, 发热恶寒, 胸腹胀痛, 余以为气血俱虚, 用八珍加柴胡丹皮炮姜, 而血顿止, 又用十全大补汤, 而寒热渐退, 此症茍非用姜桂辛温, 肋脾肺以行药势, 不惟无以施功, 而反助其胀矣。

(方剂)

干地黄汤, 治产后两胁满痛, 兼除百病。 {世谓木得桂而枯故用之以治胁痛, 然不可不审寒热虚实也, 此方以桂心为君, 而以血孳为辅, 用之以温肝, 家血寒之痛则可用之以治, 肝火作痛则不可须详辨之, 生萎亦然。 } 干地黄, 芍药[各二两], 当归, 蒲黄[各二两], 桂心[六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五两], 大枣[二十枚], 上咀, 以水一斗, 煮取二升半, 分服日三。 经效方, 治产后肝经气滞不平, 胁肋胀痛, 或寒热往来, 内热晡热。 {气滞二字尽之。 } 当归[一钱半], 芍药[炒], 苦梗, 槟榔, 枳壳[麸炒各八分], 桂心, 青木香, 柴胡[各六分], 上锉, 水煎服。 苏葛汤, 疗产后恶露不下, 血气壅痞, 胁胀痛不下食。 苏木, 紫葛[各十二分], 芍药, 当归[各八分], 桂心, 蒲黄[各六分], 生地黄汁[三合], 上咀, 以水二升, 煎七合, 下蒲黄, 分两服。 经效方, 理血气烦閟, 胁胀满及痛。 {行血为主。 } 芍药[八分], 当归[六分], 延胡索, 蒲黄[各四分], 荷叶蒂[炙三枚], 上水二升, 煎取七合, 后入蒲黄, 空心分二服。 当归散, 治产后腹痛, 胁肋胀满。 当归, 干姜[各等分], 上为末, 酒服三钱, 水煎入盐醋少许, 食前热服。 一方酒煎 广济方, 疗产后腹痛, 气胀, 胁下闷, 不下食, 兼微利。 {此方治气血虚滞脾胃不足者尤宜。 } 厚朴[八分], 人参, 当归, 茯苓, 甘草[各六分], 陈皮, 生姜[各四分], 上咀, 以水二升, 煎取八合, 去滓, 分温服。 抵圣汤, 治产后腹胁闷满, 或呕吐者。 {以上七方并无川芎岂伤痛者, 不宜嗽要知此窍此理。 } 赤芍, 半夏, 泽兰叶, 陈皮, 人参, 甘草[各等分], 上咀, 每服四钱, 姜五片, 水煎, 温服。

第十五节, 腰痛

大全云: 肾主腰脚, 产后腰痛者, 为女人肾位系于胞, 产则劳伤, 肾气损动, 胞络虚, 未平复而风冷客之, 冷气乘腰, 故令腰痛也。 若寒冷邪气, 连滞背脊, 则痛久未已, 后忽有娠, 必至损动, 盖胞络属肾, 肾主腰故也。 薛氏曰: 前证真气虚, 邪乘之者, 用当归黄耆汤, 或十全大补汤为主, 佐以寄生汤, 如不应用十全大补加附子。

(验案)

一产妇腰痛腹胀, 善噫, 诸药皆呕, 余以为脾虚血弱, 用白术一味炒黄, 每剂一两, 米泔煎, 饮时匙许, 四剂后渐安, 百余剂而愈。 {诸药皆呕但用白术而分两煎法服法皆妙。 }

(方剂)

当归黄耆汤, 治产后失血过多, 腰痛身热自汗。 当归[二两], 黄耆, 白芍[炒各二两], 上咀, 每服六钱, 加生姜五片, 水一盏半, 煎至一盏, 温服不拘时。 玄胡四物汤, 治血癖腹痛, 及血刺腰痛。 当归, 川芎, 白芍, 热地[各七钱半], 玄胡索[酒煮二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 酒调下。 如神汤, 治产后瘀血腰疼。 延胡索, 当归, 桂心[各等分], 上水煎服。 又如神汤, 逐败血, 去风湿。 即生料五积散加桃仁。 五积散方见前腹痛条 广济方, 治产后虚冷, 血气流入腰腿, 痛不可转。 {血凝者宜之惜败酱之难觅也。 } 败酱, 当归[各八分], 川芎, 芍药, 桂心[各六分], 上咀, 水二升, 煮取八合, 分温二服, 忌葱。 寄生防风汤, 治产后风邪头眩, 腰痛不可转侧, 四肢沉重, 行步艰难。 {此方治久痛之因外感者。 } 独活, 川芎, 芍药[炒黄], 桂心, 续断, 生姜, 桑寄生[各六分], 当归, 防风[各八分], 上锉, 水煎服。 桃仁汤, 治产后恶露方行, 忽然渐少, 断续不来, 腰中重痛, 或流注两股, 痛如锥刺, 此由血滞于经络, 不即通之, 必作痈疽, 宜桃仁汤, 恐作痈者, 预服五香连翘汤。 桃仁[去皮尖], 苏木, 生地[各半两], 虻虫[炒去翅足], 水蛭[炒各三十个], 上每服三钱, 水煎, 空心热服, 恶露下, 即住服。 五香连翘汤, 治产后瘀血, 腰痛作痈。 {既为瘀血何以只用五香行气盖为病血于气也。 }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麝香, 升麻, 独活, 桑寄生, 连翘, 木通[各二两], {麝香分两恐误。 } 上为粗末, 每服五钱, 水煎, 入竹沥少许服。

第十六节, 头痛

大全云: 夫头者诸阳之会也, 凡产后五脏皆虚, 胃气亏弱, 饮食不充, 榖气尚乏, 则令虚热, 阳气不守, 上凑于头, 阳实阴虚, 则令头痛也。 又有产后败血头痛, 不可不知, 黑龙丹言之甚详。 薛氏曰: 前证若中气虚, 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 若血虚, 用四物加参术。 血气俱虚, 用八珍汤。 若因风寒所伤, 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 {以风寒所伤而用补中益气尚须斟酌。 }

(验案)

一产妇患头痛, 日用补中益气汤不缺, 已三年矣, 稍劳则恶寒内热, 为阳气虚, 以前汤加附子一钱, 数剂不发。

一妇人产后头痛面青二年矣, 日服四物等药, 余谓肾水不能生肝木而血虚, 用六味丸加五味子, 两月而瘥。

郭茂恂嫂金华君, 产七日不食, 始言头痛, 头痛已, 又心痛作, 既而目睛痛, 如割如刺, 更作更止, 相去无瞬息间, 每头痛甚, 欲取大石压, 良久渐定, 心痛作, 则以十指抓臂, 血流满掌, 痛定, 目复痛, 又以弱手自剜取之, 如是十日不已, 众医无计, 进黑龙丹半粒, 疾少间, 中夜再服, 乃瞑目寝如平时, 至清晨下一行, 约三升许, 如蝗虫子, 三疾减半, 已刻又行如前, 则顿愈矣。 {此虫咬痛也, 不如用杀虫药, 更神效。 } {黑龙丹见胞衣不下条。 }

(方剂)

一奇散即芎归汤, 治产后血虚头痛 当归, 川芎[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芎乌散, 治产后气滞头痛。 天台, 乌药, 大川芎[各等分], 上为细未, 每服三钱, 烧红秤锤淬酒调服。 {服法佳。 } 芎附散, 治产后气虚头痛, 及败血作梗头痛, 诸药不效者。 川芎[一两], 大附子[一枚, 去皮脐, 切四片, 拌酽醋一碗, 炙附子, 蘸醋尽为度]。 上为末, 每服二钱, 清茶调服。 加减四物汤, 治产后头痛, 血虚, 痰癖, 寒厥, 皆令头痛。 {产后头痛至于血虚正治也, 求之瘀血实法也, 似瘀血而非瘀血反下如蝗虫子者怪也, 若痰癖寒厥气虚则又寻之杂症矣, 经曰: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岂可执一哉, 知常知变斯为上工矣。 } 苍术[一两六钱], 羌活, 川芎, 防风, 香附炒, 白芷[各一两], 石膏[二两半], 细辛[一两半], 当归, 上锉, 每www.med126.com服一两, 水煎服, 无时。 如有汗者, 知气虚头痛也, 加芍药三两, 桂一两半, 生姜煎。 如热痰头痛, 加白芷三两, 石膏三两, 知母一两。 如寒厥头痛, 加天麻三两, 附子一两半, 生姜三片, 煎服。

第十七节, 遍身疼痛

大全云: 产后遍身疼痛者何?答曰: ﹁产后百节开张, 血脉流散, 遇气弱, 则经络肉分之间, 血多流滞, 累日不散, 则骨节不利, 筋脉急引, 故腰背不得转侧, 手足不能动摇, 身热头痛也。 若医以为伤寒治之, 则汗出而筋脉动愓, 手足厥冷, 变生他症, 但服趁痛散除之。 {气弱血滞之痛不可作伤寒治是矣, 而血虚风寒之痛乃不论及何耶, 详后五积散方即是。 }

薛氏曰: 前证若以手按而痛甚, 是血滞也, 用四物炮姜红花桃仁泽兰补而散之。 若按而痛稍缓, 是血虚也, 用四物炮姜人参白术补而养之。 {按法甚妙。 }

(验案)

一产妇身腹作痛, 发热不食, 烦躁不寐, 盗汗胁痛, 服解散祛血之药, 不时昏愤, 六脉洪大如无, 用补中益气加炮姜半夏一剂, 顿退二三, 又剂, 寝食甘美, 但背强而痛用八珍散大补汤, 调理而安。

一产妇遍身头项作痛, 恶寒拘急, 脉浮紧, 此风寒之证也, 用五积散一剂, 汗出而愈, 但倦怠发热, 此邪风去而真气虚也, 用八珍汤调补而痊。

一妇六月产后, 多汗, 人倦, 不敢袒被, 故汗出被裹, 冷则浸渍, 得风湿疼痛, 遂以羌活续断汤, 数服而愈。

(方剂)

趁痛散, 治产后气弱血滞, 筋脉拘挛, 腰背强直, 遍身疼痛。 {此方根气弱来故用氏术, 若外怠重者不可轻用。 } 当归, 官桂, 白术, 黄苠, 独活, 牛膝, 生姜[各五钱], 甘草[灸], 韭白[各三钱半], 上咀, 每服五钱, 水煎服。 , 加桑寄生半两尤佳。 五积散, 治产后身痛, 兼感寒伤食。 方见前腹痛条。 , 与四物汤各半服之稳当。 加味四物汤, 治产后血虚身痛。 当归, 川芎, 人参, 芍药, 熟地, 白术, 干姜[炮各一钱], 上锉, 作一服, 水煎服。 大全方, 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及众疾。 {此专治血流诸经青肿作痛。 } 牛膝, 大麦蘗[各等分], 上为细未, 以新瓦罐子中, 填一重麦蘗, 一重牛膝, 如此填满, 用盐泥固济, 火煆过赤, 候冷, 研为散, 但是产后诸疾, 热酒调下二钱。 {只此四方类集有法目之令人心赏。 }

第十八节, 脚气

大全云: 产后热闷气上, 转为脚气者何?答曰: “产卧血虚生热, 复因春夏取凉过多, 地之蒸湿因足履之, 所以着为脚气, 其状热闷掣瘲, 惊悸心烦, 呕吐气上, 皆其候也, 可服小续命汤, [方见后中风条], 两三剂必愈, 若医者误以逐败血药攻之, 则血去而疾愈增矣。 ”

陈无择评曰: 脚气固是常病, 未闻产后能转为者, 往读千金, 见产妇多有此疾之语, 便出是证, 文辞害意, 盖可见矣。 设是热闷气上, 如何便服续命汤, 此药本主少阳经中风, 非均治诸经脚气, 要须依脚气方论, 阴阳经络调之, 此涉专门, 未易轻论, 既非产后要病, 更不繁引。

准绳云: 陈无择虽有此论, 然小续命汤加减与之, 用无不效, 故百问云: 寒中三阳, 所患必冷, 小续命汤主之。 [加生姜汁更快], 暑中三阴, 所患必热, 小续命汤。 [去附子减桂一半]大烦躁者, 紫雪最良, [予取中加减法, 庶使百问后人均得治疗。 ]如无紫雪, 用真薄荷煎冷水嚼下。 [楼云: 诸方必与四物汤各半服之。 ]

薛氏曰: 前证当补气血为主, 佐以小续命汤寄生汤, 如不应, 用大防风汤。

(验案)

一产妇患前证, 或用独活寄生汤而痊, 后复作, 服前汤, 其汗如水, 更加口噤吐痰, 余用十全大补汤, 倍养血气渐愈, 后饮食日少, 肌体日瘦, 吐痰如涌, 此命门火衰, 脾土虚寒, 用八味丸, 及加味归脾汤, 诸症渐退, 肌肉渐生。

(方剂)

独活寄生汤, 治肝肾虚弱, 或久履湿冷之地, 或洗足当风湿毒内攻, 两胫缓纵, 挛痛痹弱, 或皮肉紫破, 足膝挛重, 又专治产后脚气。 川独活[三两], 桑寄生[如无以续断代], 杜仲[炒], 牛膝[去芦酒浸], 细辛, 官桂[不见火], 白茯苓, 防风, 川芎, 当归, 人参, 熟地黄[酒洗], 芍药, 秦艽[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咀, 每服四钱, 姜五片, 水煎, 温服。 大防风汤, 治阴虚邪袭, 腿膝肿痛等证。 {按二方俱小续命汤变法, 但去麻黄而佐四物是不舍产后二字。 } 防风, 附子[炮], 牛膝[酒浸], 白术[炒], 羌活, 人参, 肉桂, 黄耆[炒各一钱], 川芎, 熟地[各一钱], 芍药[炒], 杜仲[姜汁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锉, 水煎服。

相关文章
 补真能助邪吗?
 中医特色问题
 关于望闻问切之“闻”的论述
 放疗后腹泻案
 加减左归饮(《不知医必要》卷三)
 伤寒桂林古本的问题
  2019閸栬顒熼懕宀€袨閼板啳鐦0妯虹氨
  閸忓秷鍨傜拠鏇犳暏>>
 
  85514娴滃搫鍑$拠鏇犳暏
  鐎广垺婀囬崪銊嚄閿涳拷13588130315
缁斿宓嗙拠鏇犳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