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德馨
元·朱震亨曰:“
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确是高见。金·刘守真谓“苍术一味,学者最宜注意”,亦言其效验之广。笔者临床擅用此品。总结其用有四:
一、运脾醒脾: 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皆依赖于脾胃之转输水谷精微,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苍术燥湿而不伤阴,湿去脾自健,脾运湿自化,笔者治慢性病,以“脾统四脏”为宗旨,习以苍术为君,振奋生化之权,起废振颓,如合
升麻治疗内脏下重、低钾症、
肺气肿、冠心、肺心之消化不良者应手而效,治老年病之脾胃病独擅胜场。
二、制约纠偏: 笔者常于滋腻的大补气血方药加此一味。(如常用之
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皆辅以本品),服后从无中满之弊,曾治一“再障”,前医投大补阴阳之品,血象不见好转,乃加苍术一味,豁然开朗。用于寒凉药中,可防伤胃,均属得意之笔。
三、化阴解凝: 痰瘀俱为粒腻之邪,赖阳气以运化,苍术运脾,化湿祛痰逐饮均其所长;化瘀固须行气,笔者据痰瘀同源以及脾统脏腑的观点,在瘀浊久凝时亦常加苍术以速其效,事半功倍。又如用苍术入
泽泻汤治耳源性
眩晕;与
苓桂术甘汤防治哮喘;单味煎服治
悬饮、
消渴、夜
盲皆验。
四、治肝取脾: 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治脾以防治肝病,颇有所获,忆1962年秋,笔者肝病急发,除输液外,复投葆肝一类腻品,造致湿困成饮,白沫痰盈碗,转氨酶高至500以上,BSP试验高出10%,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苍术合
五苓散,一月痊愈。二十年来从未复发。旋悟葆肝不如健脾之义,历年来遵此旨治愈肝病多例,去年沪上“甲肝”流行,笔者对出院病人皆以“苍术片”预后,疗效满意。
苍术之施用,应善于配伍,家严亦鲁主任医师对寒湿重者常与附桂同用;湿热交重与
甘露消毒丹、
黄连并投;伤及胃阴可与
石斛、
元参、
麦冬配伍;湿热
流注经络则与
石膏、
桂枝齐施,肝阳挟湿,目糊便燥常与
黑芝麻入煎;气虚者益以
黄蓍、升麻等等,习为常度。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8/3/15 13:05 编辑 www.med126.com/rencai/]
-----------不得不说,梁知行先生贴的文章,都非常有价值。末学受益匪浅,感谢不尽。
-----------作者:颜德馨
余曾于1962年患急性
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高达500u,住院期间,除服
清热解毒方外,连续用
葡萄糖加
胰岛素冲击疗法,遂致湿困脾阳,健运失司。证见身面虚浮,
胁痛绵绵,痰多白沫,清晨须咯去盈碗后方能纳谷,精神萎顿,体重由65kg阡陡增至82.5kg。院外会诊拟为:“
脂肪肝”,疗养数月,竟无寸效,多次复查BSP试验,均高出10%,用护肝保肝,症情有增无减。自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肝无功,转以治脾,自疏方逐湿运脾饮,凡一月,浮肿先退,痰沫既消,胃纳大增,脸色红润,复查BSP已低于5%。“逐湿运脾饮”即五苓散加苍术,是仿许叔微《本事方》而制,许氏述其少年时曾患悬饮,备尝温补、逐水之剂不效,自揣脾土恶湿,水留则湿著,用苍术燥脾胜湿,连服三月而愈。从中获得启发,症因土壅侮木起,疏土则木茂矣,一月后改以苍术研末,每次吞服9g,体气健复,至今三十余年从未再发。后用此法治脂肪肝多例,亦验。并将单味苍术制成“
健脾片”,施于临床治疗脾气阜敦,肝气受制者,功胜保肝护肝之品,实践证明,古人所谓“健脾不如运脾,运脾莫过苍术”,洵不诬也。
人生一小天地,呼吸升降,象法天地。脾胃中土主分清泌别,饮食入胃,精气输归行春夏之令,滋养五脏;升已而降,行秋冬之令,传化糟粕。譬之天地之气,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二气协和风调雨顺,若仅有地气上升,必令天气窒塞,仅有天气下降,必致地气淖泽,升降失职,乖舛立至。肝与春令生发之气相应,辨虚实发病传变规律,肝木为水土所湮,生机匮乏。苍术入脾胃,善解湿郁,升则健脾,降则和胃,大气一转,云翳蔽日可豁然开朗。来自众多的报道,脂肪肝因肝炎后长期应用高糖、高能量饮食,体重过度增加是一大致病根源,与中医土壅木萎的病机是相符的,逐湿运脾饮、运脾片制方之旨均立足于兹,所以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药。
-----------
附子为通十二经纯阳要药
附子辛热,有大毒,其性走而不守,功能助阳补火,散寒除湿。附子为百药之长,功兼通补,温补阳气,有利于气血复原,散寒通阳,可促使气血畅通,对经治不愈的难治病,余每在辨证基础上辄加附子而获效。
配
麻黄 温肺化饮治肺胀
附子味辛,辛入肺经,故能温肺散寒,助阳固表,与麻黄配伍,宣补并用,攻补兼施,则善治肺胀咳喘。肺胀一证,饮邪充斥,淹蔽阳气,以致阳不外卫,无能御邪,稍一冒寒触风,即可引动伏饮,挟感而发,证属本虚标实,此非一般宣肺化痰药所能胜任,
三拗汤、华盖散、
小青龙汤等之麻黄功在宣散,温阳之力多嫌不足,惟有加入附子一味,温扶阳气,庶可克敌,临床凡见咳喘频发,咯痰清稀,背俞寒冷,舌苔白腻等阳虚阴凝证者,取
小青龙汤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
高×,男,52岁,素有咳喘,近因感寒复发,咳喘不能平卧,痰多白沫,形寒背冷,脉细缓,舌红苔薄白。痰饮凝滞,脾肾阳亏,治以温阳化饮。药用:淡附子6g 炙麻黄6g 桂枝4.5g
细辛4.5g 干
姜2.4g
白芍9g
半夏9g
五味子9g
茯苓6g
甘草3g。服药1周,咳喘略平,喉间痰声已无拽锯之象,原方加麻黄、附子用量至9g 再服7剂,诸症均瘥,续以调理之品善后。
配生脉 养心温阳治
胸痹 附子主入手少阴心经,功能大补心阳,其性走而不守,善于祛除寒邪,疏通血气,用治胸痹有一举三得之妙。心居阳位,为清旷之区,凡心阳不足,阳气失于斡旋,寒邪乘虚而入,两寒相得,凝滞气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则胸痹
心痛。证见脉细而微,舌胖而淡属阳微阴弦者,当取附子汤温阳散寒;若见脉虚而数,舌红质干属气阴两亏者,则宜附子合
生脉散同用,用附子振阳,生脉养阴,共成复脉之师。
彭×,男,63岁,患
高血压、冠心病多年,近日胸闷气促,两下肢凹陷性浮肿,脉搏缓慢,心率50次/分,患者口唇紫绀,头晕胸痞,动则气促,下肢浮肿,舌紫质干,有裂纹,脉迟细。气阴两虚,血瘀水停之证,治宜攻补兼施。药用:淡附子6g 北
沙参9g 麦冬9g 五味子6g
枳壳9g
桔梗6g
丹参15g
葛根9g
决明子15g
泽兰9g 益
母草30g。服药10天,胸闷见缓,心率升至65/分,下肢浮肿见退,再服半月,诸症悉平。
配
茵陈 暖脾化湿退阴黄
附子性大热,不仅祛寒,尚能燥湿,故张元素谓:“附子温暖脾胃,除脾湿。”与退黄专药茵陈相使而用,温阳化湿,专治阴黄。黄疸发病,当以湿邪为要,所谓“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性粘滞,缠绵难祛,最易遏气损阳,故而黄疸日久不退,必然损伤阳气,加重水湿的停滞,遂成阴黄变证,症见肤色如烟熏,舌润脉沉,治此当在茵陈剂中,佐以少量附子,振奋脾阳,以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效。
李×,女,45岁,患
胆囊结石多年,近期频发,以致肤色灰黄不华,巩膜黄染,上腹胀满,右胁作痛,
呕吐不食,小便短赤,大
便秘结,舌红苔灰黄腻,脉沉细。湿困肌肤,脾阳受损,治宜温阳化浊。药用淡附子6g 茵陈30g
山栀9g
大黄(后下)9g
柴胡9g
青皮6g 广
木香6g 姜半夏10g 焦
山楂六曲(各)10g
金钱草30g
车前草30g。服药1周,黄疸渐退,呕吐亦平,胁痛腹胀见减,原方继续治疗10天,黄疸全消,其他诸症次第消失。
配石苇 温肾通淋疗尿石
附子气雄,擅补肾阳,温膀胱之气,与石苇等清利通淋之剂同用,则有温阳行气,通淋排石之力。石淋一证,肾虚气化失利为本,湿热蕴结下焦为标,肾主水,司二便,肾阳旺盛,气化有权,生化有序,湿热无以蕴结,结石无法形成,若肾阳衰弱,气化乏力,清浊泌别失司,湿浊无法下注而沉积为石,治疗若拘泥清热通淋,不但结石难以攻下,且久服攻利,反有耗气损阳之弊,而施以温肾通阳之附子,以补代通,阳气充盈,气化则能出焉。
胡×,男,46岁,右肾盂结石,腰酸伴尿频尿急,患者面浮色苍,畏寒低热,腰间酸楚,少腹拘急,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肾虚湿热凝结,治以温肾通淋。药用:熟附子9g
巴戟天9g
鹿角9g
仙灵脾30g
黄柏9g
知母9g 石苇9g
牛膝9g 金钱草30g 石打穿30,
甘草梢3g。服药3天,
腰痛加剧,随之结石从小便中排出,诸证亦见消失。
配大黄 温阳泄浊治关格
附子与大黄相配,乃取《金匮要略》
大黄附子汤之意,主治寒积实证,多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期,脾肾阳亏、寒湿内生、浊邪弥漫三焦。小便不通者曰关,呕吐不止者曰格。大黄为降浊要药,有祛浊通腑之力,惟其性寒凉,久服必伐肾阳,附子辛热,功能温散寒浊而开闭结,并能制大黄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二味同用,共成温散寒浊,苦辛通降之剂,而奏通关除格之功。
邵×,男,56岁,慢性肾炎20余年,颜面及两下肢浮肿,小便短少,口出秽气,泛恶呕吐,胸胁痞满,血压24/16kPa,肾功:
尿素氮91mg/AL,血肌酐4.4mg/aL,舌红苔垢,脉细,水浊交混,气化失司,治以温阳化浊。药用:熟附子9g
生大黄9g 麦冬10g
葶苈子30g 生
蒲黄10g
水蛭3g 珠珍母30g 生石决30g
茯苓皮30g
生地30g
将军干2.4g 泽泻15g 生
紫菀15g
冬葵子10g
羚羊角粉3g。服药3天,浮肿大势已减,呕吐止,精神见爽,血压降至17/11kPa,5天后复查肾功:尿素氮4.6ng/aL,肌酐2.7mg/aL,改予益气利水方善后。
升麻探幽
升麻气甘苦,性微寒,功能升阳解毒。四时之令,春夏之气温而升浮,则万物发生,秋冬之气寒而降沉,则万物肃杀。人肖天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之气贵乎顺,若气道不宣,升降失司,则疾病丛生,余临床常用升麻以调畅气机治疗多种疑难病证。
升麻配苍术 升清泄浊治泛恶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同居中州,是升降气机的枢纽,脾气升浮而胃气和降,则行生化之令,如脾胃失和,则清气不得宣升生发,浊气失于和降而停滞,呕恶、腹胀、
泄泻蜂起。先贤李东垣创脾胃学派,发明升阳
益胃汤、
清暑益气汤诸方,倡“升清降浊”之说,余对此颇为推崇并有发挥,临床习用升麻、苍术相配,调理脾胃气机,《本草经》谓升麻“辟瘟疫瘴气邪气,中恶
腹痛”,取其轻清,以升脾气,辅以苍术味苦燥湿,以降胃气,一升一降,升清泄浊,治疗泛恶等症,颇多效验,若湿热中阻者,则佐以
左金丸、
温胆汤;寒湿内盛者,则合以玉枢丹、旋覆
代赭汤。
赵×,男,68岁,患胃脘胀痛多年,经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近2月来腹胀日甚,泛恶频频,曾先后服“吗丁啉”、“胃复安”未见好转。刻下患者脘腹饱胀,泛泛欲呕,便溏不实,脉细,舌细苔薄白腻,当从脾气不升,胃气失和立法。药用:炒升麻4.5g 苍术
白术(各)9g 姜半夏9g
枳实9g
旋覆花9g
代赭石(先煎)30g
陈皮6g
荜澄茄2.4g。服药1剂,泛恶顿失,连服7剂,诸证悉安。
升麻配
黄芪 益气升阳愈眩晕
眩晕一证,常责之于清阳不升。头为天象,诸阳会焉,阳气不到,血难上承,则目眩头晕。余临床习用升阳益气法治之,取升麻、黄芪配伍。《药鉴》谓升麻“盖阳气下陷者,可升提之,若元气不足者,升之则下益虚,而元气益不足矣”,升麻气味俱薄,轻清上升,最能引清阳上升于头,配以黄芪补益元气,则功擅升阳益气,升阳而不伤气,益气而不壅滞。临床每取
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化裁,并佐以
川芎、
红花、葛根、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气血双治,则效果更佳。
李×,67岁,眩晕反复发作2年有余,经脑血流图及眼底检查,拟诊为脑动脉硬化。患者眩晕阵作,胸闷
心悸,两臂发麻,口干口苦,神萎乏力,脉细弱,舌淡苔薄白。年逾花甲,气血日衰,清阳不升,瘀血阻滞。治以益气升阳,活血化瘀。药用:炒升麻4.5g 黄芪30g 麦冬9g 五味子4.5g 白术9g 陈皮4.5g 川芎9g 葛根9g 黄柏6g 枳壳4.5g 桔梗4.5g
通天草9g。服药20剂,眩晕渐减,其它症状次第消失,随访一年,疗效巩固。
升麻配
虎杖 活血消斑疗肌衄
升麻既走气分,亦行血分,功能凉血化瘀,为消斑治疹良药,如《本草纲目》谓升麻“消斑疹,行瘀血”。斑疹布于胸腹,或发于四肢,无高出肌肤,其表现与血液病的紫癜颇为相似。《
温疫论》谓:“邪留血分,里气壅闭,则伏不得外透而为斑。”揭示斑的形成与血热、血瘀相关,升麻治此最为合拍,若与清热活血的虎杖相须使用,凉血以消斑,祛瘀以生新,用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效验。临床每与
桃红
四物汤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功。
赵×,男,47岁,全身反复显现紫癜年余,以两腿内侧为重,查血小板计数18×109/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强的松、
辅酶A等治疗月余,疗效不显。患者有全身散在性紫癜,下肢尤甚,伴头昏乏力,口干欲饮,脉细弦,舌紫苔黄腻,血热致瘀,治宜凉血化瘀。药用:升麻3g 虎杖30g 生地12g
当归9g
赤芍9g
桃仁9g 红花9g 川芎9g 丹参15g
红枣7枚。服药1周,
紫斑现退,原方再加
龟版胶4.5g、
鳖甲胶4.5g 连服1月,全身紫斑全退,血小板上升至60×109/L。随访3月,病情稳定。
升麻配石膏 清热解毒疗口疮
升麻性凉,经归阳明,善清
胃热,主治口疮,如《本草经》谓其能治“诸毒喉痛口疮”,王好古则誉称升麻“为疮家圣药”。升麻生用有凉血解毒之功,炒用则有升提阳气之效。临床习以生升麻代
犀角而用,泛治热毒诸证,颇有疗效,可取升麻与石膏相配,专入阳明,清胃解毒,主治口疮的复发不已,口干口臭,大便燥结,舌苔黄腻等属胃热内蕴者。实火者,多合以
玉女煎,虚火者,则参入
养胃汤,辨证而施,奏效更捷。
黄××,男,44岁,因患“
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应用化疗,引起严重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月,局部灼热疼痛,言语及饮食时疼痛加剧,口臭,便秘,脉细数,舌红苔薄黄腻。从胃火上扰立法。药用:生升麻9g 生石膏30g
玄参15g 麦冬9g
北沙参9g 赤芍9g
丹皮9g
蒲公英15g
竹叶3g 生甘草3g。7剂后,口疮见减,疼痛亦轻,原方加入
七叶一枝花30g 虎杖15g 连服21剂,口疮见平,诸症消失。
血中气药推川芎
川芎味辛气温,归肝、胆、
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气血瘀滞证。“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余治疑难病证,每取川芎为君臣之品,川芎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既能活血化瘀,又可行气通滞,辨证而施,则有“气通血活,何患不除”之功。
川芎配
羌活 功擅祛风止痛
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尤能上行头目,为治疗
头痛要药。“头为诸阳之会,唯风可到”,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对风寒、肝火、痰浊、瘀血等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当取川芎为君,以活血通络,配以羌活宣发风邪,二者相使,引药上行脑络,奏止痛之效,既治表证头痛,亦疗内伤头风,故《本经逢原》谓:“羌活与芎穷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外感头痛多以川芎花调散化裁,内伤头痛则取
桃红四物汤加减,若痰湿甚头痛且重者,配苍术、半夏、升麻;肝火旺头痛且胀者,辅
黄芩、
夏枯草、
石楠叶;久痛不已者,则辅以
全蝎、
蜈蚣、
露蜂房等虫蚁搜剔之品。
宋×,女,32岁,头痛反复发作7年,多方治疗无效,拟诊为
偏头痛,头颅摄片阴性。患者自觉头痛彻巅,日轻暮甚,痛甚则彻夜难寐,每于劳累或气候变化时加剧,经事前后易诱发,脉细缓,舌苔薄腻,久痛入络为瘀,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例立法。药用:川芎15g 羌活9g 当归9g 生地12g 赤芍12g 桃仁12g 红花9g。服药1周,头痛见减,但夜间仍有小发,原方加全蝎粉、蜈蚣粉各1.5g另吞。1周后头痛痊愈,随访经年未发。
川芎配黄芪 功能引血上行
川芎善长祛风行血,黄芪功擅补气升阳,二者相配,则能补气活血,引血上行。血液上行头目,全赖清阳之气升发,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清阳之气日渐衰弱,以致气血上奉减少,血气不升,脑络失养,则头痛、眩晕、
健忘、
痴呆等症丛生,诸如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老年性痴呆等,多由清阳下陷,血瘀内滞所致,治此习用清暑益气汤、益气聪明汤、
补阳还五汤等方出入,并重用黄芪、川芎二味,收事半功倍之效。
胡×,女,67岁,有
高血压病史多年,曾大小中风数次,左侧肢体不用,头项易于下坠,口苦,舌苔薄腻,脉细弦。瘀阻脉络,阳气不行,方用
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 桃仁9g 赤芍9g 广
地龙6g 虎杖15g 红花9g
千年健9g 蜂房9g
菖蒲4.5g 丹参15g 炒苍术9g 扦扦活15g
防风6g 川芎9g。上方出入治疗1月,患者已能独立行走,颈项不坠,其它症状亦减,原方继续治疗半月,以竟全功。
川芎配当归 功效补血化瘀
川芎与当归合方,名曰
佛手散,众多传统名方中多含有此方。当归性润,功能补血和营,配以川芎活血行气,则补血而不滞,活血而不伐。血虚者常兼血瘀,盖血液盈余则流畅,若病久营血耗损,血脉空虚,无余以流,则艰涩成瘀,而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互为因果。故治疗再生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难治病,则取当归、川芎为君,尝谓“于补血药中加入行血药,其效益倍”。属热者则辅以虎杖、升麻等清营泄热;属寒者则佐以
补骨脂、
肉桂、鹿角、
牛骨髓等温经壮阳;兼有脾运失健,纳呆腹胀者,则加入苍白术、谷
麦芽,以鼓舞中州,促进药物吸收,寓“上下交损,当治中焦”之意。
方××,女,50岁,
乳腺癌术后化疗,导致白细胞在2100~3000/立方毫米,用西药升
白药无效,诊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口干唇燥,脉细数,舌紫苔薄,气血俱虚,瘀血阻滞,治拟养血化瘀。药用:当归9g 川芎6g 赤芍9g 虎杖30g
鸡血藤30g
何首乌30g 丹参15g。1周后精神渐振,口干见减,复查白细胞6700/立方毫米,药合病机,仍守前法治疗半月,疗效巩固。
川芎配苍术 功用疏肝解郁
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创
越鞠丸,用苍术、川芎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示后人治郁大法。余认为百病皆生于郁,《内经》虽有“五郁”之说,但总以木郁气滞为多见,肝主疏泄,斡旋周身阴阳气血,使人的神志活动、水谷运化、气血输布、三焦气化、水液代谢宣通条达,一旦肝失常度,则阴阳失调,气血乖违,气滞、血瘀、痰生、火起、风动,诸疾丛生,魏玉璜谓“肝为万病之贼”,确具至理。苍术气味芳香,不仅善长燥湿,更能行气解郁,配以川芎,气血双调,用于多种难治病,有“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效。
李××,男,71岁,中风3次后,出现神识呆滞,终日不言不语,面色苍白,皮肤干皱,小便淋漓不畅,舌胖紫苔白腻,脉弦数,脑电图示局灶性慢波,脑血流图示两侧脑血管弹性减退,CT检查示轻度脑萎缩。气虚血滞,积瘀阻于清阳之巅,治宜益气活血。药用:黄芪15g 川芎9g 生蒲黄(包)15g 白术9g 赤芍9g
川牛膝9g
川断9g
杜仲9g
海藻9g 通天草9g 菖蒲6g 水蛭3g。服药半月,神识呆滞好转,生活基本自理,续服上方半年,病情缓解。
水蛭善化瘀血而不伤正气
水蛭味苦咸而腥,性微寒,主入肝、膀胱两经,功能破血瘀,散
积聚,通经脉,利水道,而其散瘀活血之力尤强,张锡钝曾谓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伤气分。”余习用水蛭主治瘀血所致的各种疑难病证,少有心得。
应用心法
瘀血一证,病因众多,或新病骤成瘀血,或久病入络致瘀,或气滞导致瘀血,或气虚引起血瘀,或血热煎熬成块致瘀,或寒凝血液成块致瘀。不论瘀血是何种原因所致,均可选水蛭投之,一般新病瘀血多实,宜峻剂攻瘀,祛瘀务净,以免残瘀羁留,造成后患。故用水蛭剂量宜大,使瘀血骤化,然后渐次减量,以祛残留之瘀。久病之瘀多虚,宜峻药缓攻,缓缓治,以免攻伐太过,耗伤正气,故初用水蛭,剂量宜小,待有动静,渐次加重,使瘀结之凝血缓缓消散,达到气血调和。如治中风,每宗“头为诸阳之会,唯风可到”之说,取水蛭配菖蒲、蒲黄、川芎、通天草等以通窍活血;治胸痹,则根据其“阳微阴弦”之病机,取水蛭配黄芪、
党参、葛根、丹参等以益气活血;治
癃闭,则以“气化则能出焉”为准绳,取水蛭配
乌药,
小茴香,泽兰,
益母草等以行气活血;治
血管瘤,仿“坚者削之”之意,取水蛭配
延胡索,生
牡蛎等以散结活血。临床随证配伍,颇多效验。
余用水蛭,多以生水蛭粉吞服法,其用量少则每日1g 多则每日6g 取生用者,乃取水蛭破血逐瘀之力,若经过加热炮制,其功效大减,几无活血散瘀之力,但由于水蛭腥味甚浓,入煎剂往往令人作呕,故每用生水蛭粉装入胶囊口服,可防腥味伤胃。
治验举隅
①巨肢症案 王×,女,19岁,自幼患左侧前臂、手背血管瘤,尺骨中、下段增粗,尺桡远端
关节脱位,外科多次建议截肢。查患者左前臂周长39cm,左手背周长28cm,患处肤色紫暗,青筋暴露,疼痛难忍,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瘀热交滞经脉,气血凝结成瘤。治宜清热化瘀,软坚散结。药用:水蛭粉(吞)3g 生牡蛎(先煎)30g 丹参、赤芍、
王不留行、泽兰、
威灵仙各12g 地龙、丹皮,红花各9g 川芎、
丝瓜络各6g 炮
山甲、
地鳖虫各4.5g。头二汁内服,三汁外熏。上方出入治疗1年余,复查左前臂周长缩小至26cm,手背周长减至24cm,患肢温度正常,功能恢复。患者先后服水蛭2斤多,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血管瘤属“血瘤”、“筋瘤”范畴,其病因或内伤胎毒,或外感火毒,煎熬血液,以致血凝瘀积。成瘤由于病程年久,邪深入络,胶结不散,故非一般药物所能攻逐。水蛭为噬血之物,专入血分,善于搜剔瘀血,其攻力虽猛,但不伤正气,能使瘀血默消于无形,治疗血管瘤有破瘀而不伤新血,则不损正气之效。
②
臌胀案 曹×,女,65岁,患者面色黧黑,皮肤板滞,腹臌如鼓,右胁作痛,下肢浮肿,小溲短少,纳呆泛恶。肝功:总蛋白3.9g
白蛋白1.9g 球蛋白2g
锌浊度12单位。诊断为
肝硬化腹水合并
硬皮病。舌边尖有紫斑,脉弦细而小数。肝郁气滞,久病入络,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用:水蛭粉(吞)1.5g
香附、乌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皮、延胡索、泽兰各9g 枳壳5g 益母草30g。上方出入治疗1月,患者腹臌逐渐见退,右胁作痛亦平,浮肿消失,复查肝功能:总蛋白4.5g 白蛋白2.7g 球蛋白2.2g 锌浊度6单位。患者皮肤亦见柔软。
肝主疏泄而藏血,若肝失其常,则气血失和,初病气机郁结,久病则入络致瘀,气机受阻,津液输布无权,以致水湿停蓄脘腹则成臌胀,或津液不布肌肤则肤板如革,其证虽异,病机则均因瘀血作崇,故取水蛭合桃、红、芍、芎等活血化瘀,辅以香附、乌药疏肝,泽兰、益母草化瘀为水,异病同治而奏功。
③
狐惑病案 陈×,男,42岁,患者四肢散发大小不等红斑,手足背多处结节性深静脉炎,按之如豆,疼痛异常,口唇、舌体多处溃破,两眼伴发
虹膜睫状体炎,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迭进甘草泻心、
龙胆泻肝汤,并配以大量激素口服,但疗效不显。舌红苔黄腻,脉弦紧而数。证属湿热毒夹瘀阻于肌肤,治以凉血化瘀,清热利湿。药用:水蛭粉(吞)1.5g 生地、
金银花、
徐长卿各15g 赤芍、丹皮、水
红花子各9g 金
雀根30g 牛膝6。服药2周,患者四肢静脉结节逐渐消失,疼痛亦除。继续用上方出入治疗3周,诸证均见明显好转,门诊仍以原方加减治疗年余,病情稳定。
狐惑一证,方书皆谓湿热为患,初病投清利湿热之剂即可奏功,若病久不愈,湿热弥漫,侵气入血,湿邪最易阻遏气机,热邪每能煎熬血液,气阻则滞,血熬则瘀,瘀随脉络上下窜流,故而病证此起彼落,状如狐惑。方用水蛭意在活血化瘀,调畅气血;配以银花、生地、赤芍、丹皮凉血清热;徐长卿、金雀根祛逐湿毒,湿、热、瘀同治而获效。
④中风案 甄××,男,77岁,患者素体肥盛,有高血压十余年。入院当日因恼怒而突然昏厥跌仆,不省人中。经
苏合香丸鼻饲苏醒后,出现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左侧肢体不用,喉间痰声曳锯。CT检查诊为缺血性中风,舌紫红苔白腻,脉细滑。证属肝阳夹瘀浊蒙蔽清窍,横窜经脉,治当平肝逐瘀。药用:水蛭粉(吞)1.5g 生
石决明(先煎),
山羊角(先煎)各30g 丹参,生蒲黄(包)15g
石菖蒲、
远志、赤芍、法半夏、通天草各9g 枳壳、桔梗、陈皮各6g。上方连服半月,患者已能扶杖行走,出院后继续用上方出入治疗月余,诸症悉除。
经谓“血菀于上,则为薄厥”。中风成因,或曰气,或曰风,或曰痰,其病因虽多,但病机则一,即血瘀上蒙脑络,阻滞经脉,则昏厥,肢体不遂丛生,故活血化瘀当属中风的治本之法。本例取水蛭合通天草引药上行,以除脑络之瘀;佐以石决明、
山羊角以熄风;半夏、远志以祛痰;枳实、桔梗以调气,标本同治,守法不变,而获气通血活之效。
车前子疗高血压
高血压为常见病,而较理想的降压药尚缺少。余早年受“双氢克尿塞”利尿降压作用的启发,遂选择茯苓、泽泻、车前子作实验研究,动物实验和25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茯苓,泽泻基本无效,而发现车前子疗效确切,作用温和,有效率达82.5%,尤其是在改善浮肿、眩晕、头痛、目糊、
失眠等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而且,车前子不降低正常血压,对于血压偏低者还能起到升压的调节作用。这些特点是其它降压药物所不能比拟的。
服法为每日9g 经治一月不效,则加至30g 水煎服。三个月为一疗程。其中对舒张压降低特别具有临床意义。
车前子降压原理经实验研究认为:第一,车前子利尿作用能减少细胞外液体及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这一作用与“双克”相似。第二,临床发现其止咳化痰平喘作用颇佳,引起对其降压作用与组织胺有关的认识,车前子酸、
琥珀酸、车前甙、胆碱这些成分,能引起某些组织释放组织胺或直接作用于组织胺受体,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在用抗组织胺药
苯海拉明后,降压作用明显减弱,说明其降压作用是通过组织胺受体来实现。第三,车前草素能兴奋副交感神经,阻抑交感神经,由此使末梢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另外,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血脂,对血小板的解聚,镇静等作用,亦是车前子降压作用的部分原因。中药疗效奇妙之不可思议者甚多,正有待发掘。单味车前子水煎服治疗高血压的报道尚未见之,颇堪作进一步探讨。
-----------学习了
-----------真乃大家,多传授一些 致谢
-----------好貼!
謝謝分享!
-----------梁知行先生为发扬中医孜孜不倦,着实让我感动.谢谢先生所发颜老之文,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