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原创]学习和整理《独穴针灸疗法》~~对针灸临床医(学)生比较有启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学习和整理《独穴针灸疗法》

阴阳相随

《独穴针灸疗法》的作者是刘昭和周晨华。笔者阴阳相随近日读之,颇有感触和启发,故将其中大部分病案摘录整理,并总结其中一些针灸治疗思想,以供笔者自学和针灸临床医(学)生学习和参考。

一、独穴针灸特点

1.注重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医学的核心,也是针灸医学的关键。八纲辨证为辨证的总纲,而对于针灸医学最重要的是经络辨证。知其病在何经何络,方可知疗疾取何经何穴,不知如此,何异于子夜行。同是头痛,前额之阳明头痛,取之合谷;颞侧之少阳头痛,取之液门。同为肩痹,肩前疼痛病在阳明而针刺合谷、肩髃;肩中疼痛病在少阳而针刺液门;肩后疼痛病在太阳而针刺支正。

2.独穴施治

一病一穴,所有疾病均取用一个穴点(若是一穴两点的腧穴也只取其中一侧的穴点)。虽然独取一穴疗疾,然根据不同的病性而选用不同的针灸疗法或几项合用,诸如针刺、温针灸、隔灸 、隔蒜灸、穴位注射、拔罐等。正是由于取独穴治病,所有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都要体现在这一个穴点之中,所以对针灸医生的辩证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辩证精确,取穴准确,方可一针见效。

3.注重针效

不独言针法,也不独言针感,故曰针效。重针法,虚则补之,如“随而济之”、烧山火、加用灸法等;实则泻之,如“迎而夺之”、透天凉、点刺放血等。重针感,必有局部酸麻重胀,更多要求有循经传导,甚至“气至病所”。这也是独穴治病的关键,平医同刺其穴而不效,良医同刺其穴而速愈,异于此也。

4.疗效卓著

此书中医案,都是针灸治疗一两二次而显效,甚至一两次而痊愈,疗效可谓立竿见影。这都是需要基于以上的条件,只有辨证准确、取穴得当、行针得法,方可有此神效。

二、独穴针灸精点

1.擅用液门

作者见他医针液门治疗胃脘痛而见效,不得其解,遂深入学习后发现:手少阳为诸经之气府,总纳诸经之气,由此领悟得针刺手少阳腧穴可行气导滞、通理胃气,并发挥认为手少阳腧穴可治以气滞为主的病证,而独重液门穴。

作者在治疗风寒感冒所致少阳头痛、肺气气机紊乱所致的支气管哮喘、肝胆实热所致的少阳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风寒外袭所致手少阳所致肩周炎、气功出偏所致痞气、风热外邪阻滞咽喉局部经络所致急性咽炎、风寒壅塞耳窍所致耳鸣、高空气压变低三焦气机失利所致耳鸣耳聋、少阳经络阻滞所致牙痛等以上病证时,均取液门穴施治,其理或在疏通本经经气,或在调理全身(三焦)气机,两者而已。

2.血病取之膈俞

作者在治疗产后气血亏虚关节失养的手腕痛、注射氨苄青霉素所致过敏性皮炎、夏日炎阳热毒所致的日光性皮炎等病证时,均取膈俞穴。“血会膈俞”,故血病宜取之,血虚者,针刺合药饼灸,补之;血热者,针刺合拔罐,泻之。

3.瘾疹求治少阳

作者认为,(风热型)荨麻疹主要病机是,风热外邪侵袭肌表,客于营卫之间,致卫气郁于内难以外通透达,而营血阻于肌表难于归顺血脉之中;卫气郁结不通则难以抵御外犯风热外邪,故发为剧烈瘙痒;营血结于肌表则血瘀于肌肤腠理,故发为红色风团块。此病为人体户枢不利,营卫不合之证,治当调和营卫、开利户枢。手足少阳为十二正经中通行卫气、调和营血之户枢。故病发主要在双下肢(下部)则取阳陵泉,病发主要在双上肢(上部)则取支沟穴。

4.多用灸法

作者多用药饼灸、隔姜灸、隔蒜灸、温针灸、直接灸等灸法。药饼灸是其一大特色,辨证用药取穴,这是药性和穴性的完美结合。隔姜灸多治疗用于寒证、虚证,如风寒感冒、寒凝胃痛、风寒落枕、脾虚带下等,多配合于针刺或温针灸。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热证,如大肠实热所致的颜面疔疮、热证目疾、耳廓挫伤等,多配合于井穴三棱针点刺放血。

三、需说明的事项

(一)笔者对于书中辨证的看法

笔者对于此书作者在有些病案中的辨证不甚赞同,特别是舌脉等查体或许记录不够准确和详细,难以全面的进行辨证;另外这也许与个人经验关系较大,辨证思路也就有所差别。如针刺神门穴治疗伴有虚象的急性腰扭伤的医案,笔者难以理解,惭愧。

(二)选议精点

以上精点内容系笔者自己认为相对比较有特色和临床意义的内容作专门整理,此外仍有很好的经验望各位在医案整理部分自行体会和整理。

(三)针灸疗法操作

1.针刺:若无明文规定,多采用平补平泻法,并有较高的针感传导要求,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一次,每日治疗一次。

2.药饼灸:将配好的中药制成粉末,调和少量面粉和水,制成药饼;然后放置在施灸穴位上,点燃艾条,熏烤药饼上方30min,qd。

3.温针灸:先将针灸针常规刺入穴位,然后用点燃艾条熏烤针身(柄)和穴位。

4.隔蒜灸:将蒜片放置在需要施灸的穴位上,点燃艾条,熏烤药饼上方25-30min,qd或bid。

5.独穴应用:有些作者已经明确要求取哪一侧的腧穴,有些则说明双侧轮流使用;而有些未说明的,笔者觉得多数腧穴也应该每次轮换使用,根据病变部位决定。

四、针灸医案整理

(一)内科病证

01.风寒感冒所致的全身肌肉酸痛(上呼吸道感染),取大椎穴,先针刺,留针20min;再隔姜灸,九壮。两次而告愈。

02.风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用西药后热退而遗留风邪侵袭阳明经络,表现为前额拘痛,鼻塞不通,针合谷穴。两次而告愈。

03.风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少阳头痛,针液门穴,一次而告愈。

04.脾土亏虚为本,痰湿壅肺为标的顽咳(慢性支气管炎),取大包穴,行药饼灸(药饼配方:藿香10g,佩兰10g,冰片5g),六次而告愈。

05.肾气亏虚所致顽咳(急性支气管炎),取太溪穴,行药饼灸(药饼配方:牛膝10g,枳实5g,冰片5g,续断12g),十次而告愈。

06.肺气气机紊乱而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者年轻,无其它兼症),经氨茶碱等西药治疗无效,取液门穴,一次而告愈,嘱自服健脾丸善后。

07.脾土亏虚为本,痰湿壅肺为标的支气管哮喘,取大包穴,行药饼灸(药饼配方:藿香10g,佩兰10g,冰片5g,青皮10g,枳实10g,柴胡10g),一次施灸后不断排气而好转,15次告愈。

08.心气不舒、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取内关穴,用“迎而夺之”针法,一次而告愈,嘱自服丹参片、心血康等善后。

09.心脏阴血瘀阻、心气亢奋不安所致头昏、心慌(高血压病,病程半年,就诊时测得血压160/105mmHg),取心俞穴,用2ml丹参注射液行穴位注射,八次而告愈。

10.肾水亏虚、肝阳上亢所致头昏、头痛(高血压病,病程15天,就诊时测得血压150/96mmHg),取涌泉穴,行药饼灸(药饼配方:牛膝30g,冰片10g),15次而告愈。

11.心气不舒、心血瘀阻致心君失养,而发真心痛心绞痛,病程半年),取内关穴,用“随而济之”针法,15次而告愈。

12.寒凝胃脘所致胃脘痛(慢性胃炎,病程半年),取脾俞穴,行温针合隔姜灸,温针qd;灸9壮,bid,六次而告愈。

13.气血不足、胃脘失养所致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取脾俞穴,用1ml黄芪注射液和1ml当归注射液行穴位注射。

14.因食气滞胃肠所致胃肠胀气,取足三里与上巨虚连线中点,用合谷刺法(提插泻法,三引三进,留针20min),施治后排气,两次而告愈。

15.因食气滞胃肠所致胃肠胀气,取天枢穴,行针刺合药饼灸(药饼配方:黄连10g,黄芩10g,青皮20g,枳实20g,冰片8g),施治后排气,三次而告愈。

16.中气亏虚而下陷所致胃下垂,用提胃法(4寸长针,取上脘穴,沿皮向下斜刺,透中脘、建里、下脘,捻转针身,使肌纤维缠绕针身,然后将针与肌肤一起向上提起,保持1-2min,然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以上操作,隔日1次),六次而临床治愈。

17.肝气亢盛,横犯中州,致胃气上逆,发为干呕(神经性呕吐),针刺太冲穴,出针时令出血少许,三次而告愈。

18.乘行舟车致气血浮动、紊乱,而发眩晕、呕吐(晕动病),取内关穴(取阴维与阳维之穴以平定浮动之气血),行针2-3min,不留针,一次而告愈。

19.胆阳亏虚,难以温煦胆府,致胆府为湿痰之邪所困阻,发为胁痛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取右侧光明穴,针刺行烧山火手法,一次而右上腹疼痛消失,嘱自行直接灸光明穴,9壮,tid,并同服附子理中丸

20.肝胆湿热内盛,致肝胆脏腑津枯血燥,而成气滞血瘀,发为胁痛(胆囊炎),取右侧阳陵泉,针刺提插泻法,针刺施术后右上腹疼痛立即消失,治疗五次,同服龙胆泻肝丸,随访未半年复发。

21.胃气上逆所致呃逆(病程两天),针刺攒竹穴(鼻根处实乃足阳明与足太阳相交汇之处,针此处穴位,如攒竹、精明,可调理气机,降逆止呃),一次而告愈。

22.阳明经气壅阻不通,阳明脏腑实热内结,发为便秘、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病程8年),针刺合谷穴,两次而告愈,嘱自服防风通圣丸善后。

23.肝胆实热,热邪循经上行,壅阻少阳经气,而发少阳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病程5年),针刺液门穴,两次而告愈,嘱自服龙胆泻肝丸善后。

24.风邪客居巅顶经络,发为头昏头痛(“头风”,血管神经性头痛,病程四年),取风池穴,行针刺和药饼灸(药饼配方:薄荷粉、冰片),六次而告愈。

25.过度劳累,致心君受扰,气血失衡,心不守神,而发入夜难眠(神经性失眠),针刺心俞穴,五次而告愈。

26.虚阳上越,扰乱清空而致失眠(神经性失眠),取涌泉穴,行药饼灸(药饼配方:牛膝30g,琥珀10g,夜交藤25g),睡前40分钟施治,15次而告愈。

27.经络壅阻,经气不通,脑中浊气难以下降,而清阳之气又难以上升,而发癫痫(发作,病程6年),针刺大椎穴,留针过程中癫痫发作停止后再行温针灸。针刺1-2分钟后,发作即停止,共治20次而告愈。

(二)外科病证

01.结石阻滞经络,下焦郁热蒸腾,致腰痛血尿(右输尿管结石),针刺右侧三阴交(提插泻法),针刺10min后,疼痛大减;15min后,排出一粒黄豆大小的结石,即已痊愈。

02.肾中伏热炼液为石,阻滞少腹及腰背经气,故发剧烈腰痛及少腹拘急(肾结石),针刺中都穴(提插泻法),嘱自服自制丸药“神效消金散”,针刺10min后,疼痛大减;30min后,疼痛尽失;共治15次,复查B超示双肾结石及肾积水已经消失,即已痊愈。

03.暴力挫伤睾丸,肝经气滞血瘀,所致睾丸疼痛(睾丸挫伤),针刺中都穴(提插泻法),两次而告愈。

04.湿热下注阴器,厥阴经气壅阻不通,发为阴器肿痛(子,慢性附睾炎),取大敦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合药饼灸(药饼配方:牛膝30g,七叶一枝花25g,冰片15g,少量蒜泥),嘱自服龙胆泻肝丸,十次而告愈。

05.年老血虚,经筋失养,发为右手震颤(手指震颤),取右侧曲泽穴,针刺合药饼灸(药饼配方:当归30g,麝香1g,桂枝15g,鸡血藤50g,姜黄20g,天麻20g,地龙15g,白僵蚕25g,少许姜汁),20次而基本痊愈,生活能自理,嘱自行药饼灸。

06.风寒外邪所致手少阳经脉气滞血瘀,发为颈肩疼痛(肩周炎,病程15天),针刺液门穴,两次而告愈。

07.风寒外邪所致手阳明经脉气滞血瘀,发为肩臂疼痛(左侧肩周炎,病程3天),针左侧合谷穴,两次而告愈。

08.风寒外邪侵袭经络,壅阻经脉,发为右侧肩关节局部酸重疼痛(肩周炎,病程3天),取右侧肩髃穴,针刺合火罐,一次而告愈。

09.风寒外邪所致手太阳经脉气滞血瘀,发为右侧肩臂疼痛(肩周炎,病程31周),针刺右侧支正穴,用烧山火手法,三次而告愈。

10.足少阳经脉感受风寒外邪发为右侧臀部、大腿疼痛(坐骨神经痛,病程1年),针刺右侧环跳穴,用烧山火手法,五次而告愈。

11. 足少阳经脉感受风寒外邪发为右侧臀部、大腿疼痛(坐骨神经痛,病程七天),针刺右侧风市穴,用烧山火手法,三次而告愈。

12.左侧踝关节扭伤,取左侧丘墟穴,针刺合药饼灸(药饼配方:红花15g,川芎15g,麻黄10g,细辛10g,透骨草30g,千年健20g),三次而告愈。

13.风寒侵袭右侧手太阳经脉,发为右侧颈部酸痛、颈项僵直(落枕),针刺右侧支正穴,一次而告愈。

14.风寒之邪拘束颈部经络,发为颈部酸痛僵直(落枕),取大椎穴,针刺合隔姜灸,留针20min,灸9壮,一次而告愈。

15.腰部受暴力相挫,致经气瘀阻,发为腰部剧痛(急性腰扭伤),然患者气血亏虚而见面白无华、少气懒言,针刺神门穴(因少阴心主统摄人身所有血脉,少阴心君之气充盛,则可推动诸经气血流动,使瘀阻之气血通行无碍,故取手少阴心经之俞穴以鼓舞全身气血之通行),一次而告愈。

16.练功不当,真气行于脉道之外,成为离经之气,结为有其形而无其质的痞块(气功偏差,上腹出现包块),针刺液门穴(提插泻法),一次而告愈。

17.大肠实热火邪沿手阳明大肠经上窜,致上唇红肿溃烂(颜面疔疮),取商阳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合隔蒜灸,灸bid,施治两天而痊愈。

(三)妇产科病证

01.少腹瘀血积年未化,日积月累而成少腹之“癥瘕”,因癥瘕挤压阻塞少腹经络致少腹肝经经气不通,气机阻滞,发为剧烈疼痛(卵巢囊肿蒂扭转),针刺蠡沟穴(泻法),30min后疼痛消失,三天后手术摘除。

02.暴力顿挫乳房,局部气血流动骤然受挫,致经气瘀滞,发为乳房疼痛(右侧乳房挫伤),取右侧厥阴俞(乳房乃妇人厥阴经气之大汇也,其生发消长皆与厥阴经气之盛衰息息相关),针刺(泻法)合拔罐,三次而告愈。

03.经水来潮后护养不当,剧烈运动而扰乱全身气血运行,发为痛经,针刺中都穴(泻法),两次而告愈。

04.长期受寒湿之邪侵袭,寒湿邪气客居胞宫,发为痛经,取关元穴,针刺(补法)和药饼灸(药饼配方:续断15g,仙茅15g,牛膝20g,当归15g,肉桂30g,川芎15g,少许姜汁),月经来潮前治疗五次,治疗两个周期而告愈。

05.产后气血亏虚,难以收摄胞宫,瘀血停留于厥阴经脉,致厥阴经气瘀阻不通,发为少腹疼痛(产后子宫复旧不全),针刺中都穴(先用平补平泻使出现震感传导,后以先泻后补、泻中有补的阴中隐阳手法),一次而疼痛消失,嘱其注意疗养。

06.产后气血亏虚,血行不畅,关节经络失养,发为关节疼痛(产后手腕痛),取膈俞穴,针刺合药饼灸(药饼配方:当归30g,麝香1g,鸡血藤50g,少血姜汁),十次而告愈。

07.妇人逾七七之年而天癸已绝,肝肾之阴大衰而不及濡养肝阳,致肝阳亢盛,乘脾扰心,出现胸闷心慌、腹胀恶心(妇人脏躁更年期综合征), 取大包穴,行药饼灸(药饼配方:黄芩10g,黄连10g,冰片5g,牡丹皮20g,枳实10g,柴胡10g,青皮10g,生地20g),治疗后不断排气,八次而告愈。

08.脾气虚弱,固摄无力,而成带下(带下病),取太白穴,针刺合隔姜灸,十次而告愈。

09.脾气虚弱,统摄无力,而成漏下(功能性子宫出血),取隐白穴,行药饼灸(药饼配方:党参30g,三七20g,冰片5g),八次而告愈。

10.人流术后胞宫脉络破损,耗伤气血,致气血两虚,发为漏下(人流术后功能性子宫出血),取隐白穴,行药饼灸(药饼配方:党参30g,三七20g,冰片5g),五次而告愈。,络.

(四)儿科病证

01.风热外感,热极生风,上犯神明,发为神昏抽搐急惊风,高热惊厥,患儿3岁),针刺涌泉穴,强力捻转行针,10s后患儿停止抽搐,嘱服桑菊饮五剂。

02. 风热外感,热极生风,上犯神明,发为神昏抽搐(急惊风,高热惊厥,患儿6月),重掐商阳穴,数秒钟后抽搐停止,转儿科继续治疗。

03.肾元不足,固摄无力,难以固摄小便,发为遗尿(小儿遗尿症,病程2年,患儿5岁),取关元穴,针刺合药饼灸(药饼配方:肉桂10g,乌药15g,麻黄15g,益智仁15g),六次而告愈。

(五)皮肤科病证

01.肝气郁结,肝血郁热所致黄褐斑,取肝俞穴,针刺合拔罐,此患者每逢春天发病,故发病前治疗12次,嘱自服逍遥丸,此后未复发。

02.注射氨苄青霉素后颜面部出现斑丘疹(过敏性皮炎,病程半年),此为药毒入血化火,循血脉流窜经络之中,取膈俞穴,针刺合拔罐,12次而告愈。

03.每逢夏日炎阳,热毒直入血脉,血热生风,发为全身剧烈瘙痒(日光性皮炎),取膈俞穴,针刺合拔罐,五次而告愈。

04.阴血虚而阳气偏盛,发为全身瘙痒(皮肤瘙痒症),针刺外关穴(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且外关穴通阳维,维系一身之阳气,故当泻之以调和全身气血),用泻法,一次而瘙痒消失,嘱自服当归丸善后。

05.风热外邪入于肌表,客于营卫之间,发为瘾疹(急性荨麻疹,双下肢明显,病程2天),针刺阳陵泉(根据张仲景六经辨证,少阳乃人身疏通卫气,调和营卫之关键,故三焦及胆府实乃人身之户枢,而手足少阳经脉多气少血,乃十二经中通行卫气,调和营血之户枢,故当取少阳经脉腧穴施治),用泻法,10min后,红色风团块全部消失而痊愈。

06.肌表素有风热之邪,客于营卫之间,发为瘾疹(慢性荨麻疹,双下肢明显,病程6年),针刺阳陵泉,用泻法,七次而告愈。

07. 肌表素有风热之邪,客于营卫之间,发为瘾疹(慢性荨麻疹,双下肢、前胸、后背明显,病程6年),针刺支沟穴,用泻法,十次而告愈。

(六)眼科病证

01.风热客袭手太阳,发为眼睑肿痛、瘙痒(急性结膜炎),取少泽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合隔蒜灸, 1次后痒痛消失,嘱自行在未时(约13:00-15:00,手太阳经气最旺盛时来宣泄太阳经之气滞血瘀)再灸一次,方法如上,如此而痊愈。

02. 风热客袭足太阳,发为眼睑肿痛(睑腺炎),取至阴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合隔蒜灸, 1次后疼痛消失,嘱自行在申时(约15:00-17:00,足太阳经气最旺盛时来宣泄太阳经之气滞血瘀)再灸一次,方法如上,如此而痊愈。

03.暴力挫伤(右)眼部,致经气郁滞,血瘀不行,故爆发眼睛剧痛(眼外伤)。(眼部结膜及内外眦等处,均为手足太阳经气之所积聚之处,系太阳之根结。根结者,经脉之所起止也,维系一经经气之循行,根主经气之生发,结主经气之汇聚,相依相系,遥相呼应,盛则同盛,衰则同衰。)取右侧少泽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合隔蒜灸,1次后剧痛立即消失,嘱自行在未时(约13:00-15:00,手太阳经气最旺盛时来宣泄太阳经之气滞血瘀)再灸一次,方法如上,如此而痊愈。

(七)耳鼻喉科病证

01.风热侵袭咽喉,致咽喉局部经络气滞血瘀,发为咽痛(急性咽炎),针刺液门穴,出针时令出血少许,一次而告愈。

02.咽喉脉络长期受风热火邪或因长期发生过度,致咽喉津液干涩,失于濡养,发为咽喉干痒及疼痛(慢性咽炎),针刺太溪穴,用“随而济之”针法,然后直接灸10壮,五次而告愈。

03.风寒所致耳鸣、耳痛(神经性耳鸣),针刺液门穴,三次而告愈。

04.长途飞行时,高空气压变低,三焦气机失利,气府内外失衡,致耳鸣耳聋(非感染性中耳炎),针刺液门穴,一次而告愈。

05.因食酸物,致少阳经络阻滞,经气循行不利,发为牙痛(右侧神经性牙痛),针刺右侧液门穴,一次而告愈。

06.平素体内积有痰浊湿邪,清阳之气难以升入脑,而混浊之气亦难以下降,发为头昏眩晕耳鸣(梅尼埃病),取涌泉穴,针刺(强刺激)合药饼灸(药饼配方:半夏20g,牛膝20g,冰片6g),针刺3-4min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吐毕立感清爽,如此行药饼灸qd,八次而告愈。

07.痰火郁结于咽喉,发为咽喉涩痒、异物感(梅核气,咽喉部神经官能症),针刺列缺穴,五次而告愈。

08.外力挫伤耳廓,致(右)耳廓肿痛(耳廓外伤),取关冲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合隔蒜灸,灸bid,两次而告愈。

相关文章
 二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一○)
 从一味药医案学中医
 芩连枳梗汤(《医学入门》卷六)
 攻逐水饮
 黄柏止泻汤(《千金》卷二十。)
 求杏林箫客先生的联系方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