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妇幼课堂:小儿病因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小儿病因
一、先天秉赋下降,责其父母
男失乾德,女失坤德,从周易看:男为阳为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据此对男性的要求:胸怀宽广,积极进取,有理想有血性,对家庭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具有强健有力的.体魄。看我们周围的男性,或大腹便便或弱不禁风,体态匀称精干的反成稀罕,精神面貌理是堪忧,精神颓废,急功近利,稍有不顺则怨天怨地怨父怨母,心胸狭窄者多有之。依此心理生理状态则难育“良种子”。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对女性的要求是宽厚传递,壅容大度,体态比较丰腴。而我们的社会许多女性则争名夺利之心不亚于男性,瘦骨嶙峋反而为美,号称骨感。贫瘠的士地怎能孕出“麟儿”。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何?---父母。

二、出生即受伤害---接生方式有缺陷
有地区称接生大夫为“稳婆”。有一层含义是帮助胎儿平稳从母体到世间。产房布置的温暖、安静且相对昏暗是。现代的产房是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无影灯较子宫内太明亮了,带空调的手术室较子宫里太寒冷了,热闹的产房较子宫里吵杂了。换言之,现代的接生环境与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相差太大,巨大的反差有可能对初生儿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视力和听力。小学里的众多“小眼镜”可能与此不无关系。滥用剖腹产技术。剖腹产是有适应症的,难道危及母婴生命时才运用,但现在有滥用的趋势。胎儿顺着产道艰难地出生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或大夫或孕妇,许多地方很随便就用剖腹产,缩短了胎儿宝贵的适应外界环境的时间,肥猪出生前难得的历练机会。“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的生命应该是一个有序的自然过程,自然分娩,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天一地二人三,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是三生的)。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无声不成”。而剖腹产破坏了这一过程,也就少了肺的开合,而声亦难成,此处为其后天的发展没有做好充分的衔接,同时也为以后的成长埋下了隐患。另外,据现代统计显示大部分剖腹产之产妇都有缺乳现象。陈无铎《三因方》认为“产后乳汁不行有两种: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气血衰弱不行者,”《妇人大全良方》认为:“妇人乳汁乃气血所化,其或不行者,皆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剖腹产之产妇 缺乳从中医角度看大部分应属气血虚弱,元气大伤所致,乳汁乃母体气血所化生,乃人体之精微,胎儿出生,五脏娇嫩,不足以运化五谷,故依赖乳汁以养其体。《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yin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yin精于脉。脉气流行,经气归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此讲食物对人体之作用,婴儿初生,五脏娇嫩,特别是脾胃不足以运化水谷,此时此刻对气血所化的乳汁信赖性就大了。而剖腹产儿对缺乳(其他奶制品是不可以替代的)而对五脏特别是脾胃造成的损伤是不可想象的。脾胃受损则运化失常,乃至土气贫瘠,木气不得土养而不茂,故易生风。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故食亦腐而化火,阳多则易动,而小儿又为纯阳之体,故易动之,乃为多动。火之所行不同,故易循经,而为抽动。故现在多动症抽动症患儿90%乃为剖腹产儿。剖腹产本为西医学为解决孕妇难道而设,因面临手术孕妇多有恐惧感,医生为减少孕妇之心理压力而告知曰:“此能减轻临盆疼痛,而且能保持身材”不知春秋几何剖腹产反而成为一种时尚,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另外,有相关报道称:剖腹产和正常出生的儿童在生理、心理不少差异。

三、饮食不当----伤及脾胃。
中国有句俗话:要想小儿安,须得三分饥和寒。此言道出育儿真谛。但如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疼爱有加,祖父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长辈害怕孩子受到委屈,故多以“填鸭式”喂养,孩子不吃,哄着骗着追着让孩子吃,以为孩子吃的越多长的越快越结实,其实则不然。打个比方,孩子的脾胃假如能盛五斤东西,结果你非他装上十斤,这就使本来该是动力的东西成了负担,孩子的脾胃损伤了,气机不顺了,垃圾代谢不了就堆积了所谓有脂肪,继而产生其他各种疾病。临床观察,小儿体胖者多,瘦小者亦多,唯正常体型者少,下眼睑不青者亦少。原来不知其因,以为多食自然而肥,少食自然而瘦,后知其实不然。东垣先生《脾胃论》言:“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盖因脾胃先伤,不能顺畅气机故多痰多湿而肥,食多化火则善食而瘦,脾胃阳气受损,故寒气升之,不眼睑青也就 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其实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历史时期大多数人以素食为主,即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的食谱中缺乏蛋白质、脂肪和糖。按照“缺”就是好的原则,在人们心目中肉蛋奶就是好食品。但现在我们的食谱中这类食品不少反多,缺乏的是淀粉、纤维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所以现在喂养孩子应该严格控制孩子们动物蛋白的摄入量,要明白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四、西医及中医之“庸”者误治之“功”
儿科之疾,生之自然者少,医之误治者多。小儿本纯阳之体,元气充足,除其前述之因,即使偶感六yin,其自愈者多。然今之患儿以病应诊者竞有三部脉全浮且无根者,让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儿科感冒本可一剂 生葱花汤治愈,然而父母疼儿心切,想着让孩子的病赶快治好,所以立趋西医望图速效,岂不知本邪气在表,一剂西医注入体内,寒邪郁闭入肺不得宣散而成喘、哮诸症(肺炎),再输液两天,寒由太阳闭入少阴而成“肾炎”再成“心肌炎”,患儿父母乃至主治俱以为是药物不对或剂量不够,而改之加之,岂不知是这些治疗一直在摧残着孩子,即使当时感冒症状消除了,被闭入体内的邪气就成了伏邪,等孩子到青春期阳气旺盛的时候就开始抗邪,出现青春痘,痛经以及各种其他症状。如此观之,古圣贤感叹医道之不存久已,诚可见其救人之心切。
儿科有此三患不除,祖国花朵倍受摧残而不为人所知,祖国未来于此不可不慎思之也。此文出自经华卉典古中医


-----------小儿感冒
   近日小儿感冒增多临床表现反复发烧,咳嗽,厌食,口腔溃疡,疝气等。输液吃药无效。看着这么多孩子精神萎靡,家长焦急令我很是心痛。加之最近北半球流行感冒有蔓延之势,东亚地区更是重中之地。今年太阳寒水司天,上半年寒气主事,下半年湿气主事,年末正值六之终气之时,气候雨雪过多,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潮湿。(  成人易感感冒、痹症、泄泻、疝气等病。其临床表现如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喘咳,胸闷胸疼,头疼头重,身疼,腰疼,全身各关节冷疼,畏寒怕冷,胸闷脘痞,腹胀腹疼,呕吐,纳呆,大便稀溏或下痢清水等)。
    壬辰岁(2012年1月20日-2013年1月19日),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司天寒化六,木运风化八,在泉雨化五,正化度也。六之气(小雪11月22日-大寒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湣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寒湿气盛,不见天日,乃至埃昏郊野,凄惨可悲。生气不足,不宜胎孕。加之运化不足,上表现燥热阴虚,下寒气太胜寒湿无出路。

  癸巳岁(2013年),岁火不及六癸年也,今年中运为岁火不及之年,但巳在南方属火,不及之癸火得到南方巳火之助,便有不足而变为平气之年。巳年为厥阴风木司天,上半年风气主事。下半年少阳相火在泉,火气主事,运气结合,则可知风气和火气为全年气象的主要特征。
   《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六元正纪大论》:辰戌之纪也。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凝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写血热。
壬辰岁末正值六之终气之时,气候雨雪过多,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潮湿。癸巳岁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阳明燥金。运用中医辨证治疗
寒证:桂枝附子理中汤以温之
阴虚:养阴清肺丸
燥证:龙牡小建中
多动夜游:乌梅丸合理中
后期调理:金气克木气加春令当头呵护中焦。
预防:可运用小米熬粥加大枣黑豆,黄豆每日中午服用,适当吃点橘子栗子,核。减少户外运动,适当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希望家长不要焦急,运用正确治疗方法,还孩子真真正正的健康!!!
-----------回复 居水 的帖子

小儿发烧
  人之身体非常精密,毛孔(汗毛孔,九窍)开合是为了使人体不受外邪侵袭,等我们身体过于闭了这就是所有毛孔关闭内里不合,产生热即发烧。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的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五行调和不周,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



   1.感冒: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2.伤食: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孩子出汗太多,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



 5.出痘疹: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净,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

    6.药物中毒: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药物中毒、头痛、呕吐、发烧,西医称为"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或白血球升高至三、五万而烧不退为白血病,解毒烧即退,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复。



 7.孩子长牙齿发烧: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8.惊吓: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退烧不当的误区



 1、抗生素:发烧是体内正邪较量,抗生素好像原子弹放在战场,两败俱伤,烧虽退,后果可想而知。不是所有发烧都是有炎症,60%的发烧不能使用抗生素,乱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病情转化、体内菌群紊乱、抵抗力下降、器官粘膜受到损害等综合问题增加,最后无法治疗。而很多家长还以为是自己宝宝得了奇怪的病开始就无法治疗呢。



 2、点滴:稻草垛里的谷子太热了,是铺开散热还是用水浇谷子好?点滴就是用水降温的方法,500ml凉水加到血液里,温度降了,病却深入体内,心肝肾都要为这500ml凉水承担巨大压力,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被冲垮。温度降了,但病还是不好。



 3、冰镇:除肺的呼吸外,皮肤也在呼吸,受外邪侵犯无法呼吸的时候就发烧,汗出烧退,乱用冰镇,反而帮助外邪阻止皮肤呼吸,邪气不出,攻入五脏六腑,病情变化加重。



 4、乱服中药:中药副作用小,但用错一样造成病情恶化,发烧有很多情况,虚寒火燥都可以引起感冒发烧,虚寒用凉药,反而寒彻入骨,不可收拾,所以必须辩证施治,不要轻易用药。



 5、退烧药:退烧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下降,同时也促进汗液增加排出,这样很快降低体温,但免疫系统被麻痹,无法知道身体出现毛病,完全不抵抗,使外邪在体内积存,也增加了诊断的困难。



中医观点之小儿发烧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如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由脾胃虚弱,上咳嗽痰多,感冒发烧,下腹泻便秘,营养不足,贫血等各种小儿疾病。而使用抗生素对脾胃的伤害极大。很多宝宝经常感冒发烧,而且一病就要打点滴、抗生素才能治好,其实长此以往,反而大大损害了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小儿疾病进入恶性循环。



 案例:



 宝宝13个月,非常健壮,感冒咳嗽,上儿童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吃药不见好,后打点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发烧持续7天,后一直咳嗽,流鼻涕,迁延一个月,诊断为喉炎,其间吃消炎药,川贝止咳糖浆,小儿桔红丸一直不好,嗓子哑哭不出声,无食欲,体重急剧减轻。看中医,诊断虚寒之症,开汤药以健脾胃,促食欲为主,停止消炎药,3天后,嗓子好了,只剩流鼻涕,多喝水吃饭,1周病好。



 感冒是万病之首,要特别注意,感冒发烧开始,是体内免疫系统和外邪激烈斗争的时候,应当以增强免疫能力为主,不能随便使用抗生素将双方一起杀死,也严重破坏体内其它机能,本来没病的部位也因免疫破坏而受外邪侵害。乳珍就是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免疫力的产品。小儿感冒之初,辨别虚实寒热,正确用药,很快就能好,用药错误,迁延不好,病情还会不断复杂。其它病情严重也要想到脾胃是小儿根本,注意首先调理。



小儿发烧用药



 很多父母,看到宝宝感冒,不看医生自己找来感冒药吃,有些好了,有些却迁延不好,日趋严重,皆因为用药不当,越治越重。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为人们感受了外邪,如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的一种疾病,由于风邪是主要邪气,由此,人们又把感冒称之为伤风,或伤风感冒。感冒的症状,一般比较轻浅,在治疗中,中医多主张疏风解表,通过发散祛邪,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感冒一般分为三型: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时,表现为头痛、怕冷、无汗、发热、鼻堵、流清涕,咳嗽一般不重,但喉咙发痒。此时病人咽部一般不红,化验白血球不高。治疗时采用疏风散寒之法。中成药可以选九宝丸风寒感冒冲剂



 民间有用姜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热汤面后,捂汗退热等方法。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若有热症,咽红肿痛,流黄涕,舌红等,切不可滥用此法。



 风热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它的症状是发热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咽红肿痛,口渴,大便干,尿黄。中成药可以选小儿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



 发热较高时,可用牛黄清热散,或紫雪散与汤药同用此型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鱼、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为宜。并保持大便通畅。



 暑热感冒:多发生于夏季气候炎热之时。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烦闷,大汗出,头晕目昏,精神出倦,无食欲,呕吐或腹泻等等。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丸等药。 伤食发烧,孩子腹胀,多动,厌食可用附子理中丸肥儿糖浆
  淤血 发烧:孩子扁桃体发炎,舌红有点,可用血府逐瘀颗粒。虚劳发烧:自汗盗汗活动出汗,玉屏风颗粒就能调好,惊吓发烧:不安害怕,小儿七珍丸。小儿疹子,非专业不好辨别,先不介绍,以免伤害到孩子。
      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尤其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十分着急。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



  (1)不要急于退热。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



  ①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②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③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小儿发烧发热时的饮食调护



小儿在发热时一般都会食欲不振,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小儿发热时,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这时食物在胃肠道不能正常地消化吸收而长时间停留在胃肠道,使患儿产生一种饱胀感。



小儿发热时怎么进行饮食调理呢?



  发热患儿的饮食护理应以摄入充足的水分、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原则。



  如汤类:蛋花汤、鸡蛋羹、米汤、绿豆汤等,可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又可清热、解毒,也易于消化吸收。



  如水果、蔬菜类:西瓜汁,具有清热、解署、利尿作用,可促进毒素的排泄;鲜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发热伴有咳嗽的患儿;鲜苹果汁,可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还可以中和体内毒素。



  总之,小儿发热时要根据以上基本原则和小儿的生活习惯来安排,如在小儿发热时食欲不振,不要勉强喂食,要尽量补充水分。应尽量少吃肉类、巧克力和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的东西。另外,在热退初期,也不可喂食过饱,以免食积发热。

-----------谢谢老师写这么好的文章。
-----------

小儿腹泻
  今日门诊泄泻的小病号很多,由于气温突高,把本在夏天的常见病,提前发生了,今天略谈希望家长做预防工作。
(1)感受外邪:中医学认为,感受外邪及气候变化与泄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暑,秋伤湿”,明确指出了感受外邪以及温度、湿度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外感风寒暑湿均可致病,盖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所以有“湿多成五泄”之说。故泄泻虽有多种不同因素,但未有不源于湿者。
  夏秋季节,暑气当令,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小儿更易感触而发病。暑热之邪,伤人最速,易耗津气,故每致热迫大肠,骤成暴泻;湿胜而濡泻,故夏秋季节之泄泻,多见者为湿热泻。

  (2)内伤饮食:乳食不节是小儿泄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医宗金鉴·儿科积门》谓“小儿养生食与乳,樽节失宜食积成,停乳伤食宜分析,因证调治保安宁”。但种种情况泻是排除淤积,不急于治疗。

  由于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

  (3)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易致合污而下,成为脾虚泄泻。

  (4) 脾肾阳虚:脾以阳为运,肾寄命门真火。若小儿禀赋不足,或久病、久泻,均可伤损脾肾之阳。命门火衰,水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禁。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如肾中阳气不足,则阴寒独盛,故令洞泄不止。
  其实小儿身体没发育全,先天禀赋不足,造成孩子阳虚,加之饮食不良,很容易伤及孩子的脾胃,这样身体自我保护,需要把淤积排出体外 。早期是以正常现象,可是慢慢发展,孩子的免疫力下降,排淤积的能力下降,就排不动了。当天气突然升温,我机体的阳气足一点便开始工作了。这种情况排出比较舒服,孩子没有不适。反而精神好,愿吃饭了,所以别急于治疗,把好事变成坏事。第二种就是排出水,之中情况一定补水,防止脱水,这事寒泻,因受凉引起,用附子理中丸贴肚脐,拿热水袋热服,多喝水就好了。第三,就是排除不消化的食物,这是胃动力不行了,无法腐熟食物,使其排出,可用大山楂丸、香砂六君丸贴中脘穴,喝点肥儿糖浆,就没问题了。第四大便不成形,日三四次,这种事脾虚吸收不行,可以给孩子改善饮食,别吃肉鱼,用点参桂理中丸健胃消食片等。
  另外介绍两种食疗以做预防和调理
  一、 原料:大米50克、淮山药细粉20克


    制作方法:

    1、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备用。

    2、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加入大米烧开,再加入淮山药细粉,一起煮成粥即可。

    温馨提示:

    1、 此粥有健脾的功效,适宜于小儿慢性腹泻者食用。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2、 新鲜山药切开始会有很多粘液,不容易切,用清水加少许醋清洗,课减少粘液。
二、把馒头烧糊,用三克左右,可把孩子胃中淤积排除,促进孩子吸收
   一定要辨别好孩子的泄泻切莫急于用药 !!!

-----------小儿咳嗽
      小儿脏腑娇嫩,外感、内伤诸因均易伤肺而致咳嗽。外感寒、热、燥等表邪,侵入犯肺,肺气上逆;内有食滞,脾困生湿生痰,痰湿蕴积,肺气失宣;素体虚弱,久咳伤津,虚火上炎,更灼肺阴,肾不纳气而生。临床可分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咳嗽:如寒咳、热咳、伤寒暴嗽、肺塞咳嗽、肺热咳嗽、痰热嗽、秋燥咳嗽;内伤咳嗽:如食积咳嗽、呷嗽、涎嗽、痰血嗽、肺燥久咳、脾虚久嗽、肾虚久嗽等。
  小儿咳嗽常见易外感寒邪最为常见,这种情况伴随感冒出现,流涕,头疼,发烧等根据情况一定要分清寒热燥湿等症辨证论治,一般不超七天就好;另一种情况就是被医院所害,误诊为哮喘,乱用抗生素、激素后出现反复不好,这种情况由实转虚,一切寒凉之象,这是在调理就是少阴证,非补肾不好,用时要一段时间,桂附地黄丸、参桂理中丸等,还有阴虚的一等要辩证仔细,口臭,烦躁坐卧不安等;最特出情况食积,积食成痰,阳明不降,有肺咳出,这时晚上加重,伴有厌食,多动,口臭等症状,可用婴儿健脾散,肥儿糖浆,内金散调理

    1.用拇指推脾经、肺经各100次。

    2.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掌心内八卦处,作旋转运摩,左右手各1分钟。

    3.用中指在天突和膻中穴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各2分钟。

    4.用手指点揉肺穴、咳喘点、胸腔呼吸器区,每穴点揉2分钟。

    5.用拇指推大鱼际区100次。

    上述方法每次反复操作两遍,每日两次。

    饮食疗法

    1、风寒咳嗽: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1)紫苏粥: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2)葱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3)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核桃生姜饮:核桃肉5枚捣烂,生姜汁适量送服。

    5)家庭常备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

    2、风热咳嗽:特点是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1)二汁饮:鲜汁、梨汁等份,生服。

    2)萝卜冰糖汁:白萝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适量隔水炖化,睡前1次饮完,连用3~5次。

    3)葱白梨汁:葱白连须7根,梨1个,冰糖适量,水煎服。

    4)丝瓜花蜜饮:洁净丝瓜花10克,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盖焖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

    5)橄榄萝卜饮:橄榄400克,萝卜500~1000克,煎汤代茶饮。

    6)蜂蜜萝卜汁:白皮萝卜1个,洗净,挖空中心,将蜂蜜100克装入,置大碗内,加水蒸熟服。

    7)红皮萝卜洗净(不去皮),切碎后加入麦芽糖2~3匙,搁置一夜,将溶成的萝卜糖水频频饮服。

    8)牛蒡粥:鲜牛蒡根研碎滤取汁100毫升,粳米50克,共煮粥,趁热服。

-----------小儿多动症

  孩子的天性天真活泼,调皮好动。能调皮的孩子,是由于大脑运转快  所以他会调皮,而当学校老师或朋友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好动啊时家长 就急忙去医院检查了,作出检查就要有结果,所以就多动症了 。有了病名当然就治疗,越治越多动。其实哪个孩子不爱玩,哪个孩子不调皮,哪个孩子能上课不走神,所以不要误认为孩子多动症。更有甚者心理咨询,安定药,治精神类疾病的药乱用一起,使孩子大脑发育不良,呆呆傻傻的,如此医理不明,残害祖国花朵啊
     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小儿多动症的病因的呢?在小儿多动症的病因理解上,中医认为产生小儿多动症的病因跟患者的先天禀赋不足有关系。由于小儿多动症患者母亲在妊娠期有宫内窒息病历等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或者父母精神神经系统健康欠佳,致使患儿素体虚弱,阴阳失调,从而导致了孩子出生后患上小儿多动症。症状表现为:夜间惊叫,说梦话,夜游,眼睛呆滞,胆量小,上课时不自觉的惊叫。这种情况需调理先天补肾,用点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颗粒。艾灸关元,命门,肾俞。

  在小儿多动症的病因看法上,除了禀赋不足外,还跟饮食因素大有关系。饮食中营养成分不足,或营养成分搭配不当,或过量食入生冷损伤脾胃后,容易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或者饮食中过量食入肥甘厚味的食物,产生湿热痰浊,阻滞气机,扰乱心神。晚上睡觉乱翻蹬,在床上一圈圈转,口臭,出汗多(自汗,盗汗)脾气大,说谎等这种情况可用附子理中丸,参桂理中丸,小建中颗粒大黄蛰虫丸。艾灸中脘,足三里,
     同时,外伤和其他因素也是导致小儿多动症的病因,产伤以及其他外伤,可使儿童气血阏滞,经脉不畅,以及心肝前养而神魂不安。
       除此之外一定要与小儿慢惊风癫痫鉴别。

上文中提到的这些都是中医对小儿多动症病因的理解,了解了这些导致小儿多动症疾病的病因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小儿多动症病因的掌握,做好切实有效的小儿多动症疾病预防工作,尽可能地避开导致小儿多动症疾病的诱发因素。
-----------回复 居水 的帖子

小儿病因qq群以创建号292613880欢迎大家交流,希望能给孩子们创建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童年
-----------小儿哮喘
      俗语说治病不治喘和癣,治癣和喘藏了脸。足以说明这两种病的不好治。现在小儿反复感冒,乱用抗生素,激素,导致了此病逐年加重。哮喘病治疗十分困难,尽管中西医治疗方法和药物颇多,其中大多数虽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但往往不能解决疾病复发问题。当患者在感冒、劳累和强烈精神因素等刺激下,极易诱发哮喘病发作,经常如此,疾病会逐年加重,最后导致合并肺气肿、肺心病而危及人的生命。

      中医对小儿哮喘的常见病因

  1、外邪侵袭击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以风寒或风热最多见。外感时邪,引动伏饮,壅阻肺气,宣降失职,气逆为喘。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机体抵抗力差,易感受外邪,故外侵袭是小儿哮喘的常见外因。

  2、饮食失宜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我国民间有“鱼腥哮”、“烟煤哮”、“咸哮”、等记载,认为哮喘与饮食过咸、过酸等刺激有关,重视对食品和接触物的禁忌。

  3、劳倦过度

  疲劳也是小儿哮喘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多见于虚喘

  4、情志影响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忧惊或暴怒可引起哮喘发作,在年长者较多见。《证治心得》中说:“夫肺居具焦而司气化,或暴怒所加,肝气上升,上焦闭郁,肺气失降,则呼吸奔迫而为喘。
  《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其实我们的气随阴(液)入,随阳(气)出。树生长冬天时气在根部,气温回暖气慢慢上升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变黄,冬天降入土下根部。根部为吸收营养的源泉。我们吸入的气要降到最下面(肾纳气)然后在缓慢升起。如果不能深入便是真喘,由于无根,冬藏不足(过多发汗,过多的消耗)小孩根本不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天冷时汗毛孔关闭严。而小孩感受不到外界的冷(穿得衣服不当,暖气空调应用不当),毛孔关闭功能下降,毛孔的对外呼吸没有关闭,反复感冒,鼻子不通这便是假喘,孩子往往随天气变化出现喘证。孩子中间的脾胃运化超负荷(饮食不当)痰湿在中焦。脾开窍口,痰湿在口中或咽喉,这时易听到哮鸣音,这也是假哮喘,随外界刺激而变化,也就是传说中的过敏性哮喘
      热水可以在暖瓶中保温,热气确保不住温,人体恒温由于我们肾中有元阴元阳,我们的水中藏气,我们没有哮喘,水不足气不降这时抬肩动身是为喘,我们补肾水用引火汤,炙甘草汤。水多泛滥气上浮,小便多,哮鸣音,我们利水补气桂附地黄汤,真武汤,补中益气汤。毛孔关闭不全求太阴小青龙,中焦运化不足附子理中汤。
       小儿哮喘一定辨别真假,适当饮食,合理增减衣物,不要乱用抗生素激素,保住孩子的根。

-----------小儿过敏性鼻炎
  近日春温升高,春暖花开,好多小朋友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流泪等症状。医院一般按过敏性鼻炎处理有效者有不效者。鼻炎属中医学鼻渊范畴,鼻渊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特征。或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内肌膜红赤或淡红肿胀,鼻根或颧部疼痛等症状。“渊”即深水之意,在此形容鼻涕量多,长流不止。鼻之上为安更,颂之上为脑,因涕从上向下流,故又名“脑崩”、“脑漏”、“脑渗”、“脑泻”、“历脑”、“控脑砂”等名称。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热毒浊涕阻闭鼻窍而成。慢性者多因脾肺虚弱,肺气不足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脾虚则运化失职,痰湿滞留,困结鼻窍,浸yin鼻窦黏膜而成鼻渊。因此慢性鼻炎应清肺益脾,可用等方剂从根本上进行调理。
  而现在的小儿为什么爱过敏呢?感冒了大人急于求好,别耽误上学,用点消炎的(抗生素),好得快的(激素 ),药店为了回头率,为了说明药效好,当然不告诉你这是什么成分,只告诉吃了就好,正确的治病是什么呢?一、解除病因(风寒、风温、暑热或西医病毒、细菌)二、控制症状(当然做广告的80%,其实让自身传导系统不再传导)三、预防复发,增强免疫力。我们只去控制症状,我们身体没有了排泄毒术的出路,当自然环境变好时,也就出现了排病反应,这是其一也就是脾肾虚了。其二,我们与大自然相处,气温变化不定,春如四季,冬天孩子在20多度的环境中度过,汗毛空没有关闭(冬藏),有没有按照民间谚语春捂秋冻做,受了风寒深入少阴,也就出现了假太阳病(感冒)。其三,孩子反复感冒,不敢增减衣物,天天肉鱼补身体,不让户外运动,淤积成痰,湿热一生,孩子也就春天病假鼻炎了。
  病因明白了治疗就简单了,当然生活的建议就不啰嗦了,治病排毒可用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桂枝汤辩证加减和健脾补肾的。春捂秋冻一定要给孩子敛根,补肾桂附地黄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去湿热当然就选苓桂术甘汤了。除此之外一定要用点参苓白术丸善其后。这个道理我还是看 下面的杂志所获
摘 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多涕症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之汤药,对照组口服小儿鼻炎片,两组均7d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多涕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分 类】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五官科 > 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小儿多涕症 参苓白术散 疗效
【出 处】        《河北医学》2010年 第2期 254-255页 共2页

相关文章
 颞后线
 脑干
 经方中有无治脾肾不足的方?
 卷二十二(短集之一)
 痢后呕哕
 捻五指背皮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