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外科理例教程:109 疔疮
来源:109 疔疮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便毒一百六

内蕴热毒寒邪者。解散之。劳役而患者。补之。不遂交感。或强固精气致败而结者。解散之。湿热而致者。清肝导湿。

一人患此未作脓。小便秘涩。以八正散三剂少愈。以小柴胡泽泻、山枝、木通。二剂 而消。(此凭症也。)

一老妇肿痛。脓未作。小便滞。肝脉数。以加减龙胆泻肝东加山枝、黄柏。四剂而消。(此因症也。)

一人肿痛发寒热。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止。以双解散二剂而消。(此因寒热认作外邪处

一人脓未成大痛。服消毒托里内疏药不应。脉洪大。毒尚在。以仙方活命饮一剂痛止。又剂而消。(此因治不应而处也。)

一人肿痛。日晡发热。以小柴胡加青皮天花粉四剂。痛止。热退。以神效栝蒌散四剂 而消。(此因症也)

一人 肿作痛。大小便秘。脉有力。以玉烛散二剂顿退。更以龙胆泻肝汤四剂而消。(此因症因脉而治。)

一人溃而痛不止。诸药不应。诊之脉大。按之则数。乃毒未解也。以仙方活命饮而止。又二剂而消。(此因症因脉而治。)

一人溃而痛不止。以小柴胡加黄柏、知母、芎、归四剂少止。更以托里当归汤数剂而敛。(此因症也。)

一人服克伐药以求内消。致泻利少食。以二神丸先止其泻。以十全大补倍加白术茯苓。数剂而消。(此因症也。) 大抵此症多患于劳役之人,亦有内蕴热毒而生者。须辨虚实及脓成否。不可妄投药饵。治此概用大黄之类下之。以求内消。或脓成。令脓从大便出。鲜有见其痊者。人多欲内消者。恐收之难也。若补养气血。不旬日而收矣。若脓既成。岂有可消之理。再用克伐之剂。反

一人不慎房劳。患此肿痛。以双解散二服。其病即止。更以补中汤数剂而脓成针之。以八珍东加五味、麦门、柴胡三十余剂。(此因症也) 大抵便者血疝也。俗呼为便毒。言于不便处患之故也。乃足厥阴肝经络及冲任督脉。肝之旁络也。是气血流通之道路。今壅而肿痛。此则热毒所致。宜先疏导其滞。更用托里之 剂。此临症制宜也。

一人年逾四十。患便毒克伐太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遗精脉微。东垣云:精滑不禁 便自利。腰脚沉重。下虚也。仲景曰:微弱之脉。主气血俱虚。先以六君子(二)加破故纸、肉豆蔻煎服。泄止食进。更以十全大补汤(十三)加行经药十余剂而消。(此因脉虚也)

一人患便毒。脓稀脉弱。以十全大补汤。加五味、麦门、白蔹三十剂稍愈。更以参耆归而平。因新婚复发。聚肿坚硬。四肢冷。脉弱皮寒。饮食少思。此虚极也。仍用前药加桂、附。三剂稍可。彼欲速愈。自用连翘消毒散。泄利不止而殁。(此因症脉也)

一人年逾四十。素劳苦。患便毒发寒热。先以小柴胡加青皮一服。表症悉退。次以补中东加穿山甲二剂。肿去三四。更以托里之药五六服。脓成刺去。旬日而敛。(此因症也。)夫便毒足厥阴湿气。因劳倦而发。用射干三寸同生煎。食前服。得利一二行。效。射干紫花者是。红花者非。又方。破故纸牛蒡子(微炒)牵牛(炒)大黄(酒拌煨)等分末之。每服一两。酒调下。

又方 已成脓者。大黄连翘(各五钱)枳实(三钱)浓朴甘草节(各二钱)仁(二十一粒)姜三片。分三贴。煎服。

消毒饮 便毒初发。三四日可消。

皂角银花 防风 当归 大黄 甘草节
水酒各半煎。食前温服。仍频提掣顶中发。立效。

又方 白僵蚕槐花为末。酒调服。一方。加酒大黄。

又方 木鳖子 大黄 栝蒌 桃仁 草龙胆 咀。浓煎。露一宿。清晨温服。立愈。

又方 山栀 大黄 乳香 没药 当归(各半钱)栝蒌仁(二钱) 代赭石(一钱) 上作一服。煎。

一人肿而不溃。以参、耆、归、术、白芷、皂角针、柴胡、甘草节数剂而溃。以八珍汤加柴胡数剂愈。(此因症也。)

一人溃而肿不消且不敛。诊之脉浮而涩。以豆豉灸。(四三)更以十全大补汤(十三)月余而愈。(此因症也)

乳痈一百七

(附乳岩 无乳并男子乳痈)
暴怒或儿口气所吹痛肿者。疏肝行气。
肿 痛甚者。清肝消毒。
痛发寒热者。发散表邪。
未成脓者。疏肝行气。
不作脓或不溃。托里为主。
溃而不敛。或脓清者。大补气血。

一妇禀实性躁。怀抱久郁。左乳内结一核不消。按之微痛。以连翘饮子(二百六四)二十 剂少退。更以八珍汤(十四)加青皮、桔梗香附贝母。二十余剂而消。(此因症因情也。)

一妇发热作渴。至夜尤甚。两乳忽肿。服败毒药热反炽。诊之肝脉洪数。乃热入血室。以加味小柴胡治之。热止肿消。(此因症因脉也。)

一妇两乳内时常作痛。口内常辣。卧起若急。脐下牵痛。以小柴胡加青皮、黄连、山栀 而愈。(此因症也。)

一妇郁久。左乳内结核如杏许。三月不消。心脉涩。脾脉大。按之无力。以八珍汤(十 贝母、远志、香附、柴胡、青皮、桔梗五十余剂而溃。又三十余剂而愈。(此因情因脉也。)

一妇久郁。右乳内结三核。年余不消。朝寒暮热。饮食不甘。此乳岩也。乃七情所伤。血气枯槁之症。宜补气血。解郁结。遂以益气养荣汤(二百二一)百余剂。血气渐复。更以木 香饼灸之。嘉其谨疾而消。(此因症因情也。)

一妇脓成不溃。胀痛。予欲针之。令毒不侵展。不从。又数日。痛极始针。涌出败脓三 四碗。虚症蜂起几殆。用大补药两月余始安。(此因症也。) 夫乳者。有囊橐。有脓不针。则遍患诸囊矣。少壮者得以收敛。老弱者多致不救。

一妇肿而不作脓。以益气养荣东加香附、青皮、数剂脓成。针之。旬日而愈。(此因症

一妇右乳肿。发热。怠惰嗜卧。无气以动。致夜热尤甚。以补中益气汤逍遥散而痊。(此因症也)

一产妇因乳少。服药通之。致乳房肿胀。发热作渴。状若伤寒。以玉露散补之而愈。夫乳汁乃气血行化。在上为乳。在下为经。若冲任脉盛。脾胃气壮。则乳汁多而浓。血衰则 少而淡。所乳之子亦弱而多病。此自然之理也,亦有屡产有乳。再产乳无。或大便涩滞。乃 亡津液也。三因论云:产妇乳脉不行有二。有气血盛闭而不行者。有血气弱涩而不行者。虚 当补之。盛当疏之。盛者当用通草漏芦土瓜根辈。虚者当用炼成钟乳粉、猪蹄、鲗鱼之 类。概可见矣,亦有乳出不止者。多属于虚不约束也。

一妇乳痈。愈后发热。服养气血药不应。八珍东加炮姜四剂而愈。仍以前东加黄耆香附三十余剂而安。(此因症也。)

一妇患此。脓成畏针。病势渐盛。乃强针之。脓出三碗许。脉数发渴。以大补药三十余剂而愈。(此因症也。)

一妇乳痈脓成。针刺之及时。不月而愈。

一妇产次子而无乳。服下乳药但作胀。予谓乳皆气血所化。今胀而无乳。是气血竭而津也。当补气血。自有乳矣。与八珍汤倍加参、术、少加肉桂。二十余剂乳遂生。后因劳役复竭。(此因症也。)

盖初产有乳。再产而无。其气血只给一产耳。其衰可知。闻有产后乳出不止,亦为气虚补药止之。其或断乳。儿不吮,亦能作胀。用麦芽炒为末。白汤调服以散之。若儿吮破乳头成疮。用蒲公英末。或黄连、胡粉散掺之。若乳头裂破。以丁香末。或蛤粉、胭脂末敷之。

一妇因怒。两乳肿兼头痛寒热。以人参败毒散二剂。表症已退。以小柴胡(五)加芎、归、桔梗、枳壳。四剂而痊。(此因症也。)

一妇郁久。右乳内肿硬。以八珍东加远志、贝母、柴胡、青皮。及隔蒜灸、兼服神效栝蒌散。(五三)两月余而消。(此因情因症也。)

一妇左乳内肿如桃许。不痛。色不变。发热。渐消瘦。以八珍汤(十四)加香附、远志、青皮、柴胡百余剂。又间服神效栝蒌散(五三)三十余剂。脓溃而愈。(此因症也。)患者或责效大速。或不戒七情。俱难治。大抵四十以后者尤难治。盖因阴血日虚也。况医用药不分经络虚实。未有能保痊也。

一妇乳内肿一块如鸡子大。劳则作痛。久而不消。服托里药不应。此乳劳症也。肝经血致。先与神效栝蒌散四剂。更隔蒜灸。肿少退。再服八珍汤。倍加香附、夏枯草、蒲公英。仍间服前散。月余而消。(此因症因治而处也。)

又有乳疽一症。肿硬木闷。虽破而不溃。肿亦不消。尤当急服此散及隔蒜灸。此二症乃七情所伤。气血所损,亦劳症也。宜戒怒。节饮食。慎起居。否则不治。

一妇年逾二十。禀弱。乳内作痛。头疼脉浮。与人参败毒散倍加参一剂。表症悉退。但少思。日晡微热。更以小柴胡合六君子二剂。热退食进。方以托里药加柴胡十余剂。针出脓而愈。(此因禀受、因症、因脉也。)

一妇亦患此。予谓须多服养气血解郁结药。可保无害。不信。乃服克伐之剂。反大如碗。日出清脓。不敛而殁。(此误治也。)

一妇郁久。乳内结核。年余不散。日晡微热。饮食少思。治以益气养荣汤嫌缓。乃服行气之剂。势愈甚。溃而日出清脓不止。复求治。诊之脉洪而数。辞不治。又年余果殁。

一人年逾五十。患子不立。致左乳肿痛。左胁胀痛。肝脉弦数而涩。先以龙荟丸二服。顿退。又以小柴胡对四物加青皮、贝母、远志数剂。脓成。予欲针之。仍用养气血解郁结。不从。乃杂用流气败毒之剂。致便秘发热作渴。复求治。予谓脓成不溃。阳气虚不能鼓舞也。(此因情因脉也。)

一外家。放出宫人。年四十。左乳内结一核。坚硬。按之微痛。脉弱懒言。此郁结症也。乳岩。须服解郁结益气血药百贴可保。彼不为然。服十宣散、流气饮。疮反盛。逾二年复请予视。其形如覆碗。肿硬如石。脓出如泔。予曰脓清脉大。寒热发渴。治之无功。果殁。(此因情因脉因症而处治。)

一妇因怒。左乳内肿痛。发热。表散太过。致热益甚。以益气养荣汤数剂。热止脓成。痛。针之不从。遂肿胀。大热发渴始针。脓大泄。仍以前汤百余帖始愈。(此因误治也。)

一妇因怒。左乳作痛。胸膈不利。以方脉流气饮加木香青皮四剂而安。(此因情也)

一男子左乳肿硬痛甚。以仙方活命饮二剂。更以十宣散加青皮、香附四剂。脓成针之而若脓成未破。疮头有薄皮剥起者。用代针之剂点皮起处。以膏药覆之。脓亦自出。不若及时之。不致大溃。如出不利。更 搜脓化毒之药。若脓血未尽。辄用生肌之药。反助邪气。纵早合。必再发。不可不慎。

一人因怒。左乳肿痛。肝脉弦数。以复元通气散二服少愈。以小柴胡加青皮、芎、归而消。(此因情因脉也。)

一妇年逾三十。每怒后乳内作痛。或肿。此肝火也。与小柴胡合四物汤。加青皮、桔梗壳、香附而愈。彼欲绝去病根。自服流气饮。遂致朝寒暮热。益加肿痛。此气血被损而然。予与八珍汤三十余剂。赖其年壮。元气易复。得愈。

一治妇人两乳间出黑头疮。疮顶陷下。作黑眼子。脉弦洪。按之细小。并乳痈初起亦治

升麻 葛根 连翘(各钱半) 黄耆 归身 甘草(炙各一钱) 肉桂(三分) 黄柏(二分) 粘子(半钱)
锉。作一服。水二分。酒一分。同煎。食后服。此足阳明厥阴药。(此因症也

一后生作劳风寒。夜发热。左乳痛。有核如掌。脉细涩而数。此阴滞于阳也。询之已得遂以栝蒌子。石膏干葛川芎、白芷、蜂房、生姜同研。入酒饮之。四贴而安。(此因症因乳头厥阴所经。乳房阳明所属。厥阴者肝也。乃女子致命之地。宗筋之所。且各有囊橐。其始肿虽盛受患止于一二橐。若脓成不刺。攻溃诸囊矣。壮者犹可。弱者多致不救。所以必针住院医师而后愈。皂用蒲公英、忍冬藤入少酒。煎服。即欲睡。是其功也。及觉而病安矣。未溃以青皮、栝蒌、桃仁、连翘、川芎、橘叶皂角刺、甘草节。随症加减。煎服。已溃以参、、芎、归、白芍、青皮、连翘、栝蒌、甘草节、煎服。

一妇乳痈。气血颇实。但疮口不合。百法不应。与神效栝蒌散四剂少可。更与数剂。及豆豉饼灸而愈。(此因人因治而处也。)

又有患此未溃,亦与此散三剂而消。良甫云:如有乳劳。便服此药。可杜绝病根。如毒已成。能化脓为水。毒未成者。从大小便中散矣。

一妇乳痈。寒热头痛。与荆防败毒散一剂。更与蒲公英一握。入酒二三盏。再捣。取酒热服。渣热罨患处而消。此因头痛发热。乃表症也。故用表散。蒲公英俗呼孛孛丁。夏秋间开黄花似菊。散热毒。消肿核。散滞气。解金石毒圣药。乳因乳母不知调养所致。或忿怒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闭而汁不通。阳明之血沸腾。故热甚而化脓。或因乳子膈有滞痰。含乳而睡。口气 热所吹而成结核。初便忍痛揉软。吮令汁透可散。否则结成矣。治以青皮疏厥阴之滞。石膏清阳明之热。生甘草节行污浊之血。栝蒌子导毒消肿。或加没药。青橘叶、皂角刺、金银花、当归。或汤或散。佐以少酒。若加艾火两三壮于痛处。尤妙。粗工便用针刀。必惹崛病。(机按前条用针。以已成脓言。此条禁针。以未成脓言。未成脓而针则伤良肉。反增疮势。已成脓不针。则脓蚀良肉。延溃无休。其意各有在也。)

一妇形脉稍实。性躁。难于后姑。乳生隐核。以单味青皮汤间以加减四物汤。加行经络 之剂。两月而安。(此因情也。)

腹痈一百八

一人年逾三十。腹患痈肿。脉数喜冷。齐氏曰:疮疡肿起。坚硬者实也。河间曰:肿硬 。烦躁饮冷。邪在内也。用清凉饮(十二)倍大黄三剂。稍缓。次以四物东加芩、连、山栀、木通四剂而溃。更以十宣散(四)去参、耆、桂。加金银花、花粉。彼欲速效。自服温补药 。肚腹遂肿小便不利。仍用清凉饮。脓溃数碗。再以托里药治之而愈。(此因症因脉处治

一人腹痈 痛。烦躁作呕。脉实。河间曰:疮疡属火。须分内外以治其本。又云呕哕心 肿硬瞀闷。或皮肉不变。脉沉而实。毒在内也。当疏其内以绝其源。用内疏黄连汤。(三)利 二三行。诸症悉去。更以连翘消毒散而愈。(此据脉症而治。)

一人腹痈。脓熟开迟。脉微细。脓出后。疮口微脓如吐沫。此内溃透膜也。疮疡透膜 。十无一生。虽用大补,亦不能救。此可为待脓自出之戒也。(此据症也。) 一恭人腹内一块。不时作痛。痛则不知人事。良久方苏。诸药不应。其脉沉细。非疮也 间云:失笑散(百九)治疝气及妇人血气痛欲死。并效。与一服。痛去六七。再服而平。此药 治产后心腹绞痛及儿枕痛。尤妙。(按此凭脉处治。)

一儿十岁。腹胀痛。服消导药不应。彼以为毒。其脉右关沉伏。此食积也。河间云:食 吐。胃脘痈也。更兼身体痛难移。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皆脾病也。审之。因食粽得此。以白酒曲热酒服而愈。(按此凭脉凭症而治也。)

一人素嗜酒色。小腹患毒。脉弱微痛。欲求内消。予谓当助胃壮气。兼行经活血佐之可消 欲速效。自用败毒等药。势果盛。疮不溃脓。饮食少思。两月余复请诊。脉愈弱。盗汗不止。聚肿不溃。肌寒肉冷。自汗色脱。此气血俱虚。故不能发肿成脓。以十全大补汤(十三)三十余剂。脓成针之。反加烦躁。脉大。此亡阳也。以圣愈汤(十七)二剂。仍以前汤百剂而愈。(此凭脉症处治。)

疔疮一百九

脉浮数者。散之。脉沉实者。下之。表里俱实者。解表攻里。麻木大痛或不痛者并灸之。更兼攻毒。疔疮。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也。多因肥甘过度。不慎房酒。以致邪毒蓄结。遂生疔疮。经 膏粱之变。足生大丁是也,亦有人汗滴入食肉而生,亦有误食死牛马而生。不可不慎。初生 头凹肿痛。青黄赤黑。无复定色。便令烦躁闷乱。或增寒头痛。或呕吐心逆者是也。急于艾 炷灸之。若不觉痛。针疮四边。皆令血出。以回疮锭子从疮孔 之。贴以膏药。仍服五香连 翘汤、漏芦汤等疏下之为效。若针之不痛无血者。以猛火烧铁针通赤。于疮上烙之。令如 炭。取痛为效,亦 前锭子贴以膏药。经一二日脓溃根出。服托里汤散。依常疗之。如针不 痛。其人眼黑。或见火光者。不可治。此毒已入脏腑也。

一人足患作痒。恶寒呕吐。时发昏乱。脉浮数。明灸二十余壮始痛。以夺命丹一服。肿 起。更以荆防败毒散而愈。

一人左手臂患之。是日一臂麻木。次日半体皆然。神思昏溃。遂明灸二十余壮。始不痛 。至百壮始痛。以夺命丹一服始肿起。更用神异膏及荆防败毒散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忽恶寒作呕。肩臂麻木。手心瘙痒。遂瞀闷不自知其故。但手有一泡。此疔毒也。急灸患处五十余壮而苏。又五十余壮知痛。投荆防败毒散而愈。(此因恶寒。故用发表。)

一人脚面生疔。形虽如粟。其毒甚大。宜峻利之药攻之。因其怯弱。以隔蒜灸五十余 止再灸。片时知痛。更贴膏药。再以人参败毒散一服渐愈。至阴之下。道远位僻。药力难达 。若用峻剂。则药力未到。胃气先伤。不如灸之为宜。(此据形症而治。)

一人感痘毒。面生疔十余枚。肿痛脉数。服荆防败毒散稍愈。尚可畏。更用夺命丹(百 二四)一服而愈。(此凭脉症而治。)

一妇六十。右耳下天容穴间一疔。其头黑靥。四边泡起。黄水时流。浑身麻木。发热谵 时时昏沉。六脉浮洪。用乌金散汗之。就用铍针刺。疮心不痛。周遭再刺十余下。紫黑血出 。方知疼痛。即将寸金锭子 入疮内。外用提疔锭子放疮上。膏日贴护。次日汗后。精神微 爽。却用破棺丹下之。病即定。其疔溃动后。用守效散贴涂。红玉锭子 之。八日疔出。兹 所谓审脉症汗下之间。外治次第如此殊胜。不察脉症。但见发热谵语。便投下药。或兼香窜 之药。遂致误人远矣。世人多云:是疮不是疮。且服五香、连翘汤。然或中或否。致误者多。盖不审形气虚实 毒浅深。发表攻里。所因不同故也。此既善于驱逐。又以五般香窜佐之。与漏芦汤相间。大 黄为佐。大黄入阳明、太阳。性走不守。泄诸实热。以其峻捷。故号将军。虽各有参、耆、漏芦、甘草之补药。宁免驱逐之祸乎。

一人胸患遍身麻木。脉数而实。急针出恶血。更明灸数壮始痛。服防风通圣散得利而愈 。(此凭脉症而治。)

一夫人面生疔。肿 痛甚。数日不溃。脉症俱实。治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稍愈。彼以为 乃服托里散一剂。势盛痛极。始悟。再用凉膈散(二六)二剂。痛减肿溃。又与连翘消毒散(二六)十余剂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唇生疔疮已五日。肿硬脉数。烦躁喜冷。此胃经积热所致。先以凉膈散(二六)一服 。热去五六。更与夺命丹(百二四)二粒。肿退二三。再以荆防败毒散四剂而愈。(按此先攻里。因其脉症而施。后发表。不言脉症。当时必有所见。)

一人患之。发热烦躁。脉实。以清凉饮下之而愈。(此凭脉症而治。) 一郑氏举家生疔。多在四肢。皆食死牛肉所致。刺去恶血。更服紫金锭(百二十二)悉愈。

一人唇下生疔。脉症俱实。法宜下之。反用托里。故口鼻流脓而死。是谓实实之祸也。

一老妇足大指患疔甚痛。令灸之。彼不从。专服败毒药。致真气虚而邪气愈实。竟不救 盖败。毒药须能表散疮毒。然而感有表里。所发有轻重。体段有上下。所禀有虚实。岂 可一概而用之耶。且至阴之下。药力难到。专假药力则缓不及事。不若灸之为速。故下部患疮。皆宜隔蒜 。不痛者宜明灸之。及针疔四畔去恶血。以夺命丹一粒入疮头孔内。仍以膏药贴之。若患在 手足。红系攻心腹者。就于系尽处刺去恶血。宜服荆防败毒散。若系近心腹者。宜挑破疮头 去恶水,亦以膏药贴之。如麻木者服夺命丹。如牙关紧急。或喉内患者。并宜噙一二丸。疔疮丹溪用磁石为末。苦酒和封之。根即出。又方 巴豆十粒。半夏一大颗。附子半个。蜣螂一枚。各为末。用麝香和。看疮大。小 以纸绳子围疮口。以药泥上。用帛贴敷。时换新药。以瘥为度。活人甚多。

漏一百十

(附便血脱肛) 大便秘涩或作痛者。滋躁除湿。下坠肿痛或作痒者。祛风胜湿。肛门下坠或作痛。泻火导湿。肿痛小便秘涩者。清肝导湿。

一人患痔。大便燥结。 痛作渴。脉数。按之则实。以秦艽苍术汤一剂少愈。更以四 物加芩、连槐花、枳壳四剂而愈。

一人素不慎酒色。患痔 痛。肛门坠痛。兼下血。大便干燥。脉洪。按之则涩。以当归 、郁李仁东加桃仁。四剂少愈。更以四物加红花、桃仁、条芩、槐花。数剂而愈。大抵醉饱入房则经脉横。解则精气脱泄。脉络一虚。酒食之毒乘虚流注。或yin极强固。精气遂传大肠。以致木乘火势而毁金。或食浓味过多。必成斯疾。夫受病者燥湿也。为病者湿热也。宜以泻火和血润躁疏风之剂治之。若破而不愈。即成 。有串臀者。有串阴者。有串阳者。有秽从疮口出者。形虽不同。治法颇似。其肠头肿成块 者湿热也。作痛者风也。大便燥结者火也。溃而为脓者热盛血也。当各推其所因而治之。

一人患痔成漏。登侧则痛。以秦艽防风东加条芩、枳壳。四剂而愈。以四物加升麻、芩 、连、荆、防不复作。

一人患痔漏。登侧则肛门下脱作痛。良久方收。以秦艽防风汤数剂少愈。乃去大黄加黄芩、川芎、芍药而痛止。更以补中益气汤二十余剂。后再不脱。

一妇患痔漏 痛甚。以四物加芩、连、红花、桃仁、牡丹皮。四剂少止。又数剂而愈。

一人便血。春间尤甚。兼腹痛。以和血除湿汤而愈。

一人素有湿热。便血。治以槐花散而愈。

一人粪后下血。诸药久而不愈。甚危。诊之乃湿热。用黄连丸二服顿止。数服而痊。

一妇素患痔漏而安。因热则下血数滴。以四物加黄连治之而愈。后因大劳疮肿痛。经水。脉洪大。按之无力。此劳伤血气火动而然也。用八珍加黄芩、连、蒲二剂而止。后去蒲、黄、芩、连、加地骨皮数剂而安。

丹溪曰: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血气俱虚故也。二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 外循经络。内营脏腑。若气血调适。经下依时。若劳动过极。脏腑俱伤。冲任之气虚。不能 约制其经血。故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暴下。治宜大补气血之药。举养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 药治其心。补阴泻阳。经自止矣。

一人因饮法酒。肛门肿痛。便秘脉实。用黄连内疏汤而愈。

一人便血。过劳益甚。饮食无味。以六君子加黄耆、地黄地榆而愈。

一人粪后下血久不愈。中气不足。以补中益气汤数剂。更以黄连丸数服。血止。又服前 汤月余。不再作。

一人脏毒下血。服凉血败毒药。不惟血不止。且饮食少思。肢体愈倦。脉数。按之则涩 以补中益气汤数剂。少止。更以六君子加升麻、炮姜。四剂而止。乃去炮姜加芎归。月余脾 胃亦愈。常治积热。或风热下血者。先以败毒散散之。胃寒者。气弱者。用四君子或参苓白 术散补之。并效。

一人脏毒下血。脾气素弱。用六君子加芎、归、枳壳、地榆、槐花而愈。后因谋事。血复下。诸药不应。予意思虑伤脾所致。投归脾汤四剂而痊。大抵此症所致之由不一。当究其因而治之。丹溪云:芎归汤调血之上品。热加茯苓、槐 冷加茯苓、木香。此自根自本而论也。盖精气生于谷气。惟大肠下血。以胃气收功。或四君 子。或参苓白术散。或枳壳散。小乌沉汤以和之。胃气一回。血自循经络矣。肠风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人惟坐卧。风湿。醉饱。房 生冷停寒。酒面。积热。以致荣血失道。渗入大肠。此肠风藏毒之所作也。挟热下血。清 而色鲜。腹中有痛。挟冷下血。浊而色黯。腹内略痛。清则为肠风。浊则脏毒。有先便而后 血者。其来也远。有先血而后便者。其来也近。世俗粪前粪后之说。非也。治法先当解散肠 胃之邪。热则攻毒散。冷则不换金正气散加芎归。后随其症冷热治之。河间云: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而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 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转。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经云:肠癖下脓血。脉弦绝者死 。滑大者生。血溢身热者死。身凉者生。诸方皆谓风热侵于大肠而然。若饮食有节。起居有 时。肠胃不虚。邪气何从而入。

一人痔漏。每登厕脱肛。良久方上。脉细而微。用补中益气汤(十六)三十余剂。遂不再

丹溪曰:脱肛属气热气虚。血虚血热。气虚者补气。参、耆、芎、归、升麻。血虚者四 。(九)血热者凉血四物东加黄柏。肺与大肠为表里。故肺脏蕴热则肛闭结。肺脏虚寒则肛脱 出。○有妇人产育用力。及小儿久痢,亦致此症洽宜温肺腑肠胃。久自然收矣。人痔者。贫富男女皆有之。富者酒色财气。贫者担轻负重。饥露早行。皆心肝二血。喜 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风血侵于大肠。致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出血生乳。各有形用 。妇人因经后伤冷。月事伤风。余血在心经。血流于大肠。小儿痢后。或母腹中受热也。治 水登膏 治痔护肉 郁金 白芨(各一两) 一方加黄连 上二味为细末。如内痔。候登厕翻出在外。用温汤洗净。侧卧于床。用温水调令得中。谷道四边好肉上。以纸盖药。留痔在外。良久方用枯药搽痔上。时时笔蘸。温水润之。不令 药干,亦勿使四散。好白矾(四两) 生信石(二钱五分) 朱砂(一钱生研极细)
上各研细末。先用砒入瓷泥罐。次用白矾末盖之。 令烟断。其砒尽随烟去。止借砒气 中耳。用矾为极细末。看痔大小。取矾末在掌中。更以朱砂少许。以唾调稀。篦挑涂痔上 周遍。一日三五上。候痔颜色焦黑为效。至夜有黄水出尽为妙。至中夜上药一遍。来日依然 上药三次。有小痛不妨。换药时以碗盛新水或温汤。在痔边用笔轻洗去痔上旧药。再上新药 。仍用护肉膏。次用荆芥汤浇之。三两日后黄水出将尽。却于药中增朱砂减白矾。则药力缓 矣。三两日方可增减。渐渐取之。庶不惊人。全在用药人看痔头转色。增减浓薄敷之。此药 只借砒气。又有朱砂解之。有将此二方在京治人多效。一富人痔漏。口干。胃脉弱。此中气 不足。津液短少。不能上润而然。治以黄耆六一汤。(三十)七味白术散。(三十一)或曰:诸 痛疮疡。皆属心火。宜服苦寒以泄火。因致大便不禁而殁。夫诸痛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始热终寒。则反常矣。

一妇粪后下血。面色痿黄。耳鸣嗜卧。饮食不甘。服凉血药愈甚。右关脉浮而弱。以加 味四君子汤。加升麻、柴胡数剂。脾气已腥。兼黄连丸数剂而愈。大凡下血服凉血药不应。必因中气虚不能摄血。非补中益阳之药不能愈。切忌寒凉之剂 有伤湿热之食成肠癖而下脓血者。宜苦寒之剂以内疏之。脉弦绝涩者难治。滑大柔和者易治

一人年五十。每至秋。脉沉涩而粪后下红。饮食少进。倦怠无力。面色痿黄。夫病每至 作者。盖天令至此。肃气乃行。阳气下降。人身之阳气衰不能升举。故阴血亦顺天时而下 陷矣。盖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自然天地和而万 物育。则无以上之症矣。其原盖因饱食筋脉横解。则脾气倦甚。不能运化精微。故食积下流 于大肠之间。而阴血亦下陷矣。或欲用凉血清热之剂。予曰:不惟胃气重伤。兼又愈助降下 之令。理宜用升阳益胃之剂。则阴血自循经隧矣。数十剂后不复作。

一人痔疮肿痛。便血尤甚。脉洪且涩。经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盖风气 。肝生风。风生热。风客则yin气伤精而成斯疾、与黄耆、黄连、当归、生 、防风、枳壳、白芷、柴胡、槐花、地榆、甘草渐愈。次以黄连丸(九四)而瘥。又有便血数年。百药不应。面色痿黄。眼花头晕,亦用黄连丸而愈。

一人患痔。脉浮鼓。午后发热作痛。以八珍东加黄耆、柴胡、地骨皮稍可。彼欲速效。以劫药蚀之。痛甚。绝食而殁。夫疮之贵敛。气血使然也。脉浮鼓。日晡痛。此气血虚也。丹溪曰:疮口不合。补以大 剂参、耆、归、术。灸以附子饼。贴以补药膏是也。

一人年逾四十有痔漏。大便不实。服五苓散愈加泄泻。饮食少思。予谓非湿毒。乃肠胃 。宜理中汤。彼不为然。仍服五苓散愈盛。复请治。以理中汤及二神丸月余而愈。(此因治 而知中虚。)

一人因痔疮怯弱。以补中益气汤(十六)少加芩、连、枳壳稍愈。后因怒加甚。时仲冬脉 大。予谓脉不应时。乃肾水不足。火来乘之。药不能治。果殁。火旺之月。常见患痔者肾脉 不足。俱难治。

一人有痔。肛门脱出。此湿热下注。真气不能外举。其脉果虚。以四君子加芎、归、黄耆苍术、黄柏、升麻、柴胡治之。更以五味子煎汤熏洗。彼以为缓。乃用砒霜等毒药蚀之而殁 。夫劫药特治其未耳。能伐真元。鲜不害人。戒之。

一人因痔。气血愈虚。饮食不甘。小便不禁。夜或遗精。此气虚兼湿热。非疮也。用补 中益气汤(十六)加山药山茱萸、五味子。兼还少丹(九四)治之而愈。

一人痔漏。脓出大便。诸药不应。其脉颇实。令用猪腰一个切开。用黑牛末五分线扎。用荷叶包煨熟。空心细嚼。温温盐酒送下。数服顿退。更服托里药而愈。

卷四

鬓疽一百十一

痛或发热者。祛风清热。痛发寒热或拘急者。发散表邪。作脓 痛者。托里消毒。脓已成作痛者。针之。不敛或脓清者。宜峻补。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者。并用托里。

一人患此。 痛作肿。发热。以小柴胡东加连翘、金银花、桔梗。四剂而消。(此因症

一人因怒后鬓际肿痛。发热。以小柴胡东加连翘、金银花、天花粉、四剂根畔俱消。惟 疮头作痛。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脓熟。针之。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此因情也。)

一老肿痛发热。脓清作渴。脉软而涩。此气血俱虚也。欲补之。彼见作渴发热。乃服降 剂。果作呕。少食。复求治。投六君子汤四剂。呕止食进。仍用补药。月余而愈。(此因症 与脉也。)夫患者脏腑气血上下虚实。(详见溃疡作痛第十三条。)况阴症似阳。阳症似阴。(治论见外科心法)岂可以发热作渴而遂用寒凉之剂。常治患者正气虚。邪气实。以托里为主 。消毒佐之。正气实。邪气虚。以攻毒为主。托里佐之。正气虚。邪气实。而专用攻毒则先 损胃气。宜先服仙方活命饮。托里消毒散。或用灸法。俟邪气退。正气复。更酌量治之。大抵正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盖邪正不并立。一胜则一负。其虚不待损而自虚矣。若脑疽疔毒。及患在四肢。必用灸法。拔引郁毒以行瘀滞。尤不可专于攻毒。诊其脉而辨之。庶不有误。一官肩患毒。发热恶寒。大渴烦躁。症似有余。脉虽大而无力。却属不足。用当归补血 汤治之。(此凭脉也。)

一人脓熟不溃。胀痛。针之而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而愈。凡脓熟不溃。血气虚也。若不 托里。必致难瘥。www.med126.com/yishi/

一人作脓 痛。发呕。少食。以仙方活命饮一剂而止。以六君子加当归、桔 梗、皂角刺溃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脓清不敛。以托里散加五味麦门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嗜酒与煎爆。年五十余。夏初左丝竹空穴忽努出一角。长短大小如鸡距而稍坚。予 此少阳所过。气多血少。未易治也。须断肉味。先解其食毒。针灸以开泄其壅滞。彼不听。以大黄、朴硝、脑子等冷药盒之。一夕豁开如。径三寸。二日后蚶中溅血高数寸而死。因冷外逼。气郁不得发。宜其发之暴也如此。(此凭症也。)

一人肿痛寒热拘急。脉浮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表症悉退。更以托里消毒散溃之而安

一人 肿痛甚。发寒热。服十宣散愈炽。诊之脉数而实。此表里俱有邪也。以荆防败毒 散加芩、连、大黄二剂少愈。更以荆防败毒散四剂而消。俞黄门年逾三十。冬患鬓毒。肿 烦躁。便秘脉实。此胆经风热壅上也。马氏曰:疮疡 不利者。大黄汤下之。一剂便通疮退。更以荆防败毒散(七)二剂。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 银花数剂而愈。(此凭症脉也。)

一人头面 肿作痛。时仲冬。脉弦紧。以托里温经汤汗之而消。赵宜人年逾七十。鬓疽已溃。 肿痛甚。喜冷。脉实便秘。东垣云:烦躁饮冷。身热脉 精神昏闷者。脏腑实也。以清凉饮(二六)肿痛悉退。更以托里药三十余剂而平。(此凭脉症

机按。前疽虽出少阳血少之分。然症与脉皆属于实。故年壮者用泻剂之重。老年者用泻 剂之轻。若拘以年老。或守其经禁。而投补剂。实实之祸杂免矣。

卷四

胁疽一百十二

一人年逾五十。腋下患毒。疮口不合。右关脉数而渴。此胃火也。用竹叶黄耆汤(二九)而 止。再用补气药而愈。尝治午后发渴或发热。用地骨皮散效。

一人性急。味浓。常服躁热之药。左胁一点痛。轻诊弦重芤。知其痛处有脓。与四物加、香附、生姜煎十余帖。痛处微肿如指大。针之。少时屈身脓出。与四物调理而安。(此因脉而处治。)

一夫人左胁内作痛。牵引胸前。此肝气不和。尚未成疮。用小柴胡(五)加青皮、枳壳四 剂少可。加芎、归治之而愈。

一人连年病疟。后生子。三月病热。右胁下阳明少阳之分生一甫平。左胁下相对又一脓血淋漓几死。医以四物汤败毒散数倍人参。以香附为佐。犀角为使。大料饮乳母两月而愈逾三月忽腹胀。生赤疹如霞片。取剪刀草汁调原蚕砂敷随消。又半月移胀入囊为肿。黄莹裂开。两丸显露水出。以苏叶盛麸炭末托之。旬余而合。此胎毒症也。

一妇因忿郁。腋下结一核二十余年。因怒加肿痛。完谷不化。饮食少思。此肠胃虚也。君子(二)加砂仁、肉桂、干姜肉豆蔻。泄虽止而脓清。疮口不合。用十全大补汤(十三)月余而愈。(此凭症也。)

机按。前项二条胁疮。一因其性多躁急。故用四物汤阴柔之剂以安静之。一因其肝气不平。故用小柴胡疏理之剂以和解之。此又因其性情为治。不特专于攻毒也。张通北人年逾四十。夏月腋下患毒。溃后不敛。脓出清稀。皮寒脉弱。肠鸣切痛。大便食下即呕。此寒变而内陷也。宜大辛温之剂。遂以托里温中汤一二帖。诸症悉退。更以六君子(二)加炮干姜、肉桂数剂。再以十全大补汤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胁肿一块。日久不溃。按之微痛。脉微而涩。此形症俱虚也。经曰:形气不足。病足。当补不当泻。宜用人参养荣汤。彼不信。乃服流气饮。虚症悉至。方服前汤月余少愈。但肿尚硬。以艾叶炒热熨患处。至十余日脓成。以火针刺之。更灸豆豉饼。(四三)又服十全大补汤(十三)百帖而愈。(此凭脉症也。)

盖流气饮通行十二经。诸经皆为所损。况胆经之血本少。又从而损之。宁不伤生。东垣 凡一经受病。止当求责其一经。不可干扰余经。苟泛投克伐之剂。则诸经被戕宁无危乎。

一人年三十。素饥寒。患右肋肿如覆瓢。转侧作水声。脉数。经曰:阴虚阳气凑袭。寒热。热甚则肉腐为脓。即此症也。及按其肿处即起。是脓成。遂浓煎黄耆六一汤。令先饮二钟。然后针之。脓出数碗。虚症并至。遂用大补三月余而愈。(此凭脉症也。)

大抵脓血大泄。血气俱虚。当峻补之。虽有他病。皆宜缓治。盖元气一复。诸病自退。老弱之人。不问肿溃。尤当补也。

一人因劳发热。胁下肿痛脉虽大。按之无力。此气血虚。腠理不密。邪气袭于肉理而然 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以补中益气东加羌活四剂少可。去羌活又百余剂而愈。(此凭脉也

一人面白神劳。胁下生一红肿如桃。教用补剂不信。乃用流气饮十宣散。血气俱惫而死

一人年逾二十。腋下患毒。十余日肿硬不溃。脉弱时呕。予谓肿硬不溃阳气虚。呕吐少 气弱。宜六君子东加砂仁、藿香。彼谓肿疡时呕。毒瓦斯攻心。溃疡时呕。阴虚宜补。予曰:此丹溪大概言也。若肿赤痛甚。烦躁脉实而呕为有余。当作毒瓦斯攻心而下之。以疮属心火故 也。肿硬不溃。脉弱时呕为不足。当补之,亦有痛伤胃气。或感寒邪秽气而呕者。虽肿疡尤 当助胃壮气。盖肿疡毒瓦斯内侵作呕。十有一二。溃疡湿气内伤作呕。十有八九。彼不信。饮 攻伐药愈甚。复请诊。脉微弱而发热。予谓热而脉静。及脱血脉实。汗后脉躁。皆难治。果 殁。(此凭脉症也。)

卷四

胸疡一百十三

一夫人性刚多怒。胸前作痛。肉色不变。脉数恶寒。经曰:洪数脉。应发热。反恶寒。也。今脉洪数则脓已成。但体丰浓。故色不变。似乎无脓。以痛极始肯针。入数寸。脓数碗 。以清肝消毒药治之而愈。设泥其色而不用针。无可救之理。(此凭症脉也。)

一人年逾四十。胸患疮成漏。日出脓碗许。喜饮食如常。用十全大补汤。(十三)加远志 、贝母、白蔹、续断。灸以附子饼。脓渐少。调护岁余而愈。(此凭症也。) 一少妇胸膺间溃一窍。脓血。与口中所咳相应而出。以参、耆、当归。加退热排脓等药 而愈。一说此因肺痿所致。

一人胸肿一块。半载不消。令灸百壮方溃。服大补药不敛。灸附子饼而愈。(此凭症也

一百户胸患毒。肿高 赤。发热脉数。大小便涩。饮食如常。齐氏曰:肿起色赤。寒热 。皮肤壮热。头目昏重。气血实也。又曰:大小便涩。饮食如故。肠满膨胀。胸膈痞闷。肢 节疼痛。身热脉大精神昏塞。脏腑实也。进黄连内疏汤(三)二剂。诸症悉退。更以荆防败毒 散。加黄芩、山栀四剂少愈。再以四物加芩连、白芷、桔梗、甘草、金银花数剂而消。(此 凭脉症也。)

机按此项治法。虽因脉症皆实而用泄法。然泄法又有前后次序。先攻里。后发表。最后 又用和解。前贤治病。不肯孟浪如此。学人可不以此为法哉。

卷四

脑疽一百十四

肿痛未作脓者。宜除湿消毒。黄连消毒饮之类。
大痛或不痛。或麻木者。毒甚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药。
肿痛便秘者。邪在内也。泄之。
不甚痛。或不作脓者。虚也。托里为主。
脓成胀痛者。针之。更以托里。
不作脓。或不溃者。托里药为主。
脓溃或不敛。或多者。大补气血。
烦躁饮冷。脉实而痛。宜泻火。

一人素不慎起居饮食。 赤肿痛。尺脉洪数。以黄连消毒散一剂。湿热顿除。惟肿硬作 以仙方活命饮二剂。肿痛悉退。但疮头不消。投十宣。去桂。加金银花、 本、白术、茯 、陈皮。以托里排脓。彼欲全消。自制黄连解毒散二服。反肿硬不作脓。始悟。仍用十宣散 。加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肿少退。仍去桂。又四剂而脓成。肿势亦退。继以八珍东加 黄、五味子、麦门。月余脓溃而愈。(此凭脉症也。)

夫苦寒之药虽治阳症。尤当分表里虚实次第时宜。岂可始末悉用之。然 肿赤痛。尺脉 按之则濡。乃膀胱经湿热壅盛也。故用黄连消毒散。以解毒除湿。顾肿硬作痛。乃气血凝滞 不行而作也。遂用仙方活命饮。以散结消毒破血也。其疮头不消。盖因热毒熏蒸。气血凝滞 而然也。宜用甘温之剂补益阳气。托里以腐溃之。况此症原属督脉经因虚火盛而出。若不审 其因。专用苦寒之药。胃气以伤。何以腐化收敛。几何不致于败耶。凡疮易消散。易腐溃。易收敛。皆气血壮盛故也。

一人耳后漫肿作痛。肉色不变。脉微数。以小柴胡东加芎、归、桔梗四剂。肿少起。更 里消毒散数剂。脉活数。此脓已成。宜针。彼畏不从。因痛极始针。出脓碗许以托里药两月余始安。(此凭脉症也。)

一人脑疽。肿痛脉数。以黄连消毒散二剂少退。与仙方活命饮二剂而止。再以当归、川 芎、芍药、金银花、黄柏、知母而溃。又以托里药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人头项俱痛。虽大溃。肿痛益甚。兼作泻。烦躁不睡。饮食少思。其势可畏。诊其 毒尚在。与仙方活命饮二剂。肿痛退半。与二神丸及六君子汤。加五味、麦门、枣仁四剂 。诸症少退。食颇进睡少得。及与参苓白术散数服。饮食颇进。又与十全大补汤。加金银花 、白芷、桔梗。月余瘥。

一老患此。色赤肿痛。脉数有力。与黄连消毒散二剂少退。更与清心莲子饮。四剂而消 。(此凭脉症也。)

一人肿硬不作脓。惟疮头出水。疼甚。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而脓成。针之。更以托 里药而愈。

一妇脑左肿痛。左鼻出脓。年余不愈。时或掉 如坐舟车。许叔微曰:肝虚风邪袭之然 以川芎一两。当归三钱。羌活、旋复花细辛、防风、蔓荆子、石膏、 本、荆芥穗、半夏 曲、干地黄、甘草各半两。每服一两。姜水煎服。一料而愈。

机按此条认作肝虚风邪袭之。而治以去风清热养血祛痰之剂。因其掉 。痛偏于左也。。诸风掉 。皆属肝木。又病偏左。乃肝胆所主。又曰:风从上受之。又曰:无痰不成 运 。又曰:肝藏血。又曰:风乃阳邪。故方以风热痰血为主治者。理也。

一人脑疽已十余日。面目肿闭。头 如斗。脉洪数。烦躁饮冷。此膀胱湿热所致。用黄 毒饮(百二一)二剂。次饮槐花酒二碗。顿退。以指按下。肿则复起。此脓已成。于颈额肩颊 各刺一孔。脓并涌出。口目始开。更以托里药。加金银花、连翘三十余帖而愈。(此凭脉症

一儿头患白疮。皮光且急。诸药不应。名曰脑疳疮。乃胎毒挟风热而成。服龙胆丸。(百十五)及吹芦荟末鼻内。兼搽解毒散 而愈。若重者。发结如穗。脑热如火。遍身出汗。腮肿胸高。尤宜此药。

机按龙胆丸芦荟末。皆凉肝胆杀虫之剂。盖肝胆主风。又风木自甚则生虫。故治疳多此

一人素饮酒。九月患脑之下项之上出小疮。后数日脑项麻木。肿势外 。疡医处五香连且云不可速疗。俟脓出用药。或。砭刺。三月可平。四月如故。予曰:凡疮见脓。九死一生。果如医言。则束手待毙矣。且膏粱之变。不当投五香。当先火攻。然后用药。以大艾炷如两核许者。灸至百壮乃痛。次为处方。足太阳膀胱经其病逆。当反治。脉得弦紧。按之洪大而数有力。必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以时言之。可收不可汗。经与病禁下。法当结者散之。咸以 之。然寒受邪而又禁咸。遂以诸苦寒为君。甘寒为佐。酒热为因。用大辛以解结为臣。三辛三甘。益元气而和血脉。淡渗以导酒湿。扶持秋令。益气泻火。以入本经药通经为引用。故以羌活、独活、防风、 本、连翘以解结。黄连、芩、柏、知母、酒制以泻火、生甘草泄肾火。补下焦元气。参、耆、橘皮以补胃。但参、耆、甘草配

诸苦寒药三之一。多则滋营气补土湿邪也。苏木归尾去恶血。生地黄补血。酒防己除膀胱 留热。泽泻助秋去酒湿热。凡此诸药。必得桔梗为舟楫。乃不下沉。服之投床大鼾。日出乃 寤。以手扪疮。肿减七八。至疮痂敛。都十四日而已。

机按脉之紧弦主疮痛。按之洪数主内热。大阳寒水而受阳热。故曰其病逆寒水之经。而用寒凉之药。故曰反治。此因脉因经因其所嗜而制此方也。

一人患脑疽。势剧脉实。用黄连消毒散不应。以金银藤二两。水二钟。煎一钟。入酒半 服之势去三四。再服渐退。又加黄柏、知母、栝蒌、当归、甘草节。数剂而溃止。加黄耆、川芎、白芷、桔梗数剂而愈。(机按此条凭脉而治也。)

一人脑疽。其头数多。痛不可忍。服消毒药不应。更以金银花服之。即鼾睡。觉而势去。再四剂而消。一人所患尤甚,亦令服之。肿痛顿退。但不能平。加黄耆、当归、栝蒌仁、白芷、桔梗、甘草节数剂而愈。

前条因治不应而变法。后条因症而处治。

一人脓将成。微痛兼渴。尺脉大而无力。此阴虚火动之症。彼谓心经热毒。自服清凉降。愈炽。复求治。乃以四物东加黄柏、知母、五味、麦门、黄耆。及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更以托里药兼前丸而愈。(此凭脉也。)

一妇脓成不溃。胀痛欲呕。饮食少思。急针之。与托里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脑疽不甚痛。作脓。以托里消毒。脓成针之。补以托里药亦愈。(此凭症也。)

一老人脓清兼作渴。脉软而涩。予以为气血俱虚。用八珍东加黄耆、五味。彼不信。乃 火之剂。果反作呕少食。始信。服香砂六君子汤四剂。呕止食进。仍投前汤。月余而愈。(此脉凭症也。)

一人未溃兼作渴。尺脉大而无力。以四物东加黄柏、知母、黄耆、麦门四剂而渴减。又与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更用托里药兼前丸而愈。(此凭症也。)

一夫人年逾八十。脑疽已溃。发背。继生头如粟许。脉大无力。此膀胱经湿热所致。脉 。血气衰。进托里药消毒数服。稍可。更加参 。虽起而渴。此血气虚甚。以参、耆各一两 。归、各五钱。麦门、五味各一钱。数服渴止不溃。加肉桂十余剂。脓成针之。瘀肉渐腐 。徐徐取去。而脓清不敛。投十全大补汤。(十三)加白蔹、贝母、远志三十余剂。脓稠而 愈。设不峻补。不去腐肉。以渴为火。投以凉药。宁免死哉。疮疽之症。虽属心火。当分表 里虚实。果元气充实。内有实火。寒剂或可责效。若寒凉过度。使胃寒脾弱。阳症变阴。或 结而不溃。或溃而不敛。阴阳乖戾。水火交争。死无日矣。(机按此凭形凭脉凭症而治之也

一人肿痛。脉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痛止。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消。(此凭脉也。)

一人 肿。疼痛发热。饮冷。脉洪数。与凉膈散二剂而止。以金银花四剂而溃。更以托 里药而愈。(此凭症脉也。)

一老妇禀实。溃而痛不止。脉实便秘。以清凉二剂而止。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此凭脉

一妇年逾七十。冬至后脑出疽如瓯面大。疡医诊视。候熟以针出脓。因怒笞婢。疽辄凹韭叶许。面色青黄不泽。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时呕吐。脉极沉细而迟。盖缘衰老之年。严寒之时。病中苦楚。饮食淡薄。肥脓之气色涤。瘦悴之形独存。加之暴怒。精神愈损。故有此寒变也。病与时同速。制五香汤一剂。加丁香附子各五钱。剂尽疽复大发。随症调理而愈

经曰:治病必察其下。谓察时下之宜。诸痛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也。固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之。不可执一。

机按此条年老冬寒。理宜温补。兹用五香东加丁附以辛散。何也。盖因其怒气郁结。阻气。不得营运。致疽凹陷。且脉极沉细而迟。其为气郁可知矣。故用五香以开结。丁、附以助阳。则郁散阳复。疽乃大发。此亦因其性因其脉而为治也。

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予 咀加减八味丸与之。彼不信。自用滋阴等药。并至而殁。精要曰:患疽虽云有热。皆因虚而得之。愈后作渴。或先渴后疽。非加减八味丸

一妇年将七十形实性急。好酒。脑疽才五日。脉紧急又涩。急用大黄酒煨细切。酒拌炒末。又酒拌人参炒。入姜煎调一钱服。过两时再与。得卧而上半身汗。睡觉病已失。此亦内托之意。

机按此治。因性急。因好酒。兼因其脉而制此方。脉紧急且涩。由其性急嗜酒。以伤其血而然。故用大黄以泄酒热。人参以养气血也。

一人便血数年。舌下筋紫。午后唇下赤。胃肺脉洪。予谓大肠脉散舌下。大肠有热。故筋紫而又便血。胃脉环承浆。唇下即承浆。午后因火旺。故承浆发赤。盖胃为本。肺为标。乃标本有热也。用防风通圣散(六)为丸治之而愈。后每睡觉惊跳而起。不自知其故。如是者年余。脑发一毒。 痛。左尺脉数。此膀胱经热。而然。服黄连消毒散数剂少愈。次服金银花、栝蒌、甘草节、当归。月余而平。

机按便血之后。睡觉惊跳者。由失血阴虚。心失所养而然。阴虚阳必亢。头为诸阳之首。故亢阳上从于阳。疽发于脑。此条治法。因经因脉而制方也。

杜清碧病脑疽。疗之不愈。丹溪往视之。曰:何不服防风通圣散。(四十)曰:已服数剂。

丹溪曰:合以酒制之。清碧乃自悟以为不及。(此因症也。)

一举人年逾四十。患脑疽肿 。其脉沉静。此阳症阴脉。断不起。果殁。

相关文章
 整日昏沉,眼皮抬不起来。
 除瘟化毒散(《时疫白喉捷要》。)
 固冲汤(《衷中参西》上册。)
 20110005黄师柴归汤案二则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素食治疗糖尿病效果好(转
 脱肛大小总论合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