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济阴纲目教程:胎前门(下)
来源:胎前门(下)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目录
1. 伤食 15. 大小便不通
2. 中恶 16. 小便不通[转胞]
3. 伤寒 17. 子淋
4. 中风 18. 遗尿
5. 风痉[即子痫] 19. 尿血
6. 瘈瘲 20. 眼目
7. 子喑 21. 脏躁悲伤
8. 欬嗽 22. 妊病下胎
9. 喘急 23. 防胎自堕
10. 吐血衄血咳唾血 24. 胎堕后为半产
11. 疟疾 25. 胎不长
12. 霍乱 26. 先期欲产过期不产
13. 泄泻 27. 鬼胎
14. 痢疾  
 

第一节伤食

大全曰: 经云: “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又云: “阴之所生, 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 伤在五味。 ”若妊子饮食不节, 生冷毒物, 恣性食啖, 致伤脾胃, 故娠伤食, 最难得药, 惟木香白术散二方最稳捷。

薛氏曰: 东垣先生云: “脾胃之气壮, 则过时而不饥, 多食而不伤。 盖胃主司纳, 脾主消化, 五脏之本也。 ”然食倍而伤老, 乃脾气虚而不化也, 若投以峻剂, 则脾胃复伤, 而胎亦损矣, 当审其所因, 而调治之。

若饮食停滞, 或肚腹作痛, 用平胃散。 腹满泄潟, 用六君子汤。 若脾气下陷, 用补中益气汤。 凡嗳觉药气, 且戒药饵, 节饮食。 经云: 损其脾者, 调其饮食, 簻其寒温。

大凡脾胃虚弱, 饮食难化, 以白术陈皮为末等分, 陈曲糊丸, 常服最善。 枳术丸但可暂用, 枳实峻厉, 能耗真气, 治者慎之。

(验案)

一妊妇因伤食服枳术丸, 胸腹不利, 饮食益少, 更服消导宽胸之剂, 其胎下坠。
余谓此脾气虚而不能承载也, 用补中益气及六君子汤, 中气渐健, 其胎渐安。
又用八珍汤柴胡升麻, 调理而痊。

(方剂)


平胃散, 治妊娠饮食停滞, 或肚腹作痛。

苍术[米泔浸炒], 厚朴[制],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锉, 加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服。

呕吐恶心, 加枳壳砂仁。 吞酸嗳腐, 加黄连三分, 吴茱萸二分。

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 饮食难化, 或腹满泄泻。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灸, 半夏, 陈皮[各一钱],

上锉, 加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服。

停滞肉食, 加山查。 停滞面食, 倍加麦蘗。 停滞糯米食, 用白酒曲一味。 停滞米饮,
倍加榖蘗。 鱼腥所伤, 倍加陈皮。 伤辛热之物, 加黄连。 伤生冷之物, 加砂仁木香。
如不应, 更加肉豆蔻补骨脂, 再不应, 用四神丸。

木香丸, 治妊娠脾胃虚弱, 饮食不消, 肚腹膨胀, 或呕吐泄泻。
{三棱犯胎忌, 与人参并用或无妨, 亦须看人强弱。 }

木香[二钱], 三棱, 人参, 白茯苓[各三钱],

上为末, 面糊丸, 如菉豆大, 每服三四十丸, 熟水下。

白术散, 治妊娠脾胃虚弱, 气不调和, 饮食易伤。

白术[炒], 紫苏[各一两], 人参, 白芷[炒各七钱半], 川芎, 诃子皮, 青皮[各半两],
甘草炒[二钱半],
{佐紫苏白芷调和胃气妙。 }

上每服二钱,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


 

第二节, 中恶

大全云: 夫妊娠忽然心腹刺痛, 闷绝欲死者, 谓之中恶。 盖邪恶之气, 中于胎而伤人也, 所以然者, 血气自养, 而为精神之主。 若血气不和, 则精神衰弱, 故邪毒之气, 得以中之妊娠病此, 亦致损胎也。 {俗谓绞肠即此。 }

薜氏曰:前证当调补正气为善, 用金银藤一味, 煎汤饮之。

(方剂)

当归, 治妊娠中恶, 心腹疔痛。 {沪行恶气。 }
当归, 丁香, 川芎[各两三], 青橘皮, 吴茱萸[半两去梗汤泡三次炒黑],
上为细末, 温酒调下一钱, 无时。

又方
生干地黄[一两], 枳壳, 木香[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 酒调下。

又方 苦梗一两细锉略炒, 生姜半两 水煎服。

散滞汤, 治触恶冒气伤胎, 肚痛, 手不可近, 不思饮食。
青皮[三钱], 黄芩, 芍药[各二钱], 归尾[一钱半], 川芎[一钱], 木香[五分], 甘[草炙少许],
上分二帖, 水三盏, 先煮苎根两大片, 至二盏, 去苎根, 入前药同煎至一盏, 热服。

补遗方, 治妊娠中恶, 心腹绞急切痛, 如鬼击之状, 不可按摩, 或吐衄血者。 用熟艾如拳大, 煮汁频服。 {此真中恶也煮艾方极妙。 }

一方, 用盐一盏, 水二盏, 调和服, 以冷水噀之, 吐出即安。

一方, 用灶心土为末, 每服二钱, 井水调服, 白汤亦可。  

第三节, 伤寒

吴氏曰: 凡妊娠伤寒, 六经治例皆同, 但要安胎为主, 凡药中有犯胎者, 则不可用也, 如藿香正气散十味芎苏散参苏饮小柴胡汤之类。 有半夏能犯胎, 如用须去之, 若痰多呕逆必用之, 以半夏曲则可, 如无, 沸汤泡七次, 去皮脐, 生姜自然汁拌晒干, 乃可用也。 凡川岛附子天雄侧子肉桂干姜大黄芒硝芫花甘遂大戟蜀漆水蛭虻虫仁、牡丹皮、干漆代赭石、瞿麦牛膝等类之物, 皆动胎之药, 凡用必须斟酌, 仔细详之。

大抵妊娠伤寒, 合用汤剂, 必加黄芩白术二味, 能安胎也。 或与此二味煎汤与之, 或为细末, 白汤调下二三钱亦佳, 如妊妇素禀弱者, 药中四物汤佐之, 不可缺也, 且如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白术, 合四物汤用之, 可以保胎除热也, 其效如神, 余皆仿此, 用之则妙矣。

万密斋云: 妊娠伤寒, 专以清热安胎为主, 或汗或下, 各宜随其五脏表里所见脉证主治, 勿犯胎气, 故在表发汗, 以香苏散为主: 半表半里, 则和解之, 以黄龙汤为主; 在里则下之以三黄解毒汤为主, 此吾家传之秘, 活人甚多, 如古方六合汤, 虽分治详明, 犹不及此切当。 {古方六合汤, 自表虚四物汤至四物大黄汤, 共计十五方。

详见第一卷调经门四物加减条下。 } % {汗下和三法, 固成法也, 而主以香苏黄龙三黄解毒三方, 则发前人所未发矣, 妙甚。 }

(方剂)

白术散, 治伤寒热病, 先以此安胎, 但觉头痛发热便可服, 二三服即瘥, 若四肢厥逆, 阴证也, 不可用。
白术, 黄芩各等分新瓦上炒
上细切, 每三钱加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 水煎服。

安胎阿胶, 治妊娠伤寒时气, 先服此以安胎, 却以主药间服。 {先服安胎, 虽是大头脑, 然表证重者须斟酌。 } 阿胶炙, 白术炒, 桑寄生, 人参,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 每服一钱, 用糯米饮调下, 日三服。

香苏散, 凡妊妇伤寒, 勿论日数, 但见恶寒头疼此主之。
香附[炒黑], 紫苏[各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 加生姜三片, 葱五根煎服。 头痛, 加川芎白芷各一钱, 名芎芷香苏散。
假令得肝脉, 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 其三部脉俱浮而弦, 恶寒里和, 谓清便自调也,
本方加羌活, 防风[各一钱], 谓肝主风, 是胆受病也。 假令得心脉, 其外证面赤口干善笑, 其三部俱浮而洪, 恶寒里和, 本方加黄芩石膏各一钱半, 谓心主热, 是小肠受病也。 假令得脾脉, 面黄善噫善思, 尺寸俱浮而缓, 恶寒里和,
本方加白术防己各一钱半, 谓脾主湿, 是阳明受病也。 假令得肺脉, 其外证面白善嚏善悲不乐欲哭, 其尺寸脉俱浮而涩, 恶寒里和,
本方加黄耆防风各一钱, 谓肺主燥, 是大肠受病也。 假令得肾脉, 其外证面黑善恐, 其尺寸脉俱浮而濡, 恶寒里和, 本方加附子炮一钱, 谓肾主寒, 是膀胱经受病也。 {附子犯胎禁用。 吴茱萸温之可用。 } {附子虽云: 犯胎, 然仲景附子汤亦治胎寒但须真寒, 方可酌用。 } 羌活汤, 河间云: , 解利伤寒, 不问何经所受, 虽不能尽解, 亦无坏证, 尤益妊妇。
羌活[二钱], 白术[一钱半], 防风, 川芎, 白芷, 黄芩, 甘草炙[各一钱], 细辛[三分],
上锉, 水煎服, 无时, 如无汗, 去白术, 用苍术, 加紫苏亦可。

黄龙汤, 妊妇伤寒, 得之三五日后, 有恶寒发热, 内有烦渴引饮, 小挭赤涩之证, 此邪在半表半里也, 宜此方主之。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人参, 甘草[各一钱], {黄龙汤即小柴胡减半夏为少阳经药, 而此专重在和解, 故主之, 其加减法更妙。 }
上加姜枣水煎服。 如寒热往来, 无汗口干, 加葛根二钱, 去枣入葱白三根。

如头疼不止, 加川芎白芷各一钱, 去枣加葱白三根。
如发热有汗口渴加白术括蒌根各一钱半。
如脉浮大有力, 大热大渴,本方加人参白虎汤, 去姜枣。
如心烦不得卧, 加白茯苓麦冬各一钱。
如呕哕,加半夏制白茯苓各一钱, 去枣。
如胸膈满痛, 加枳壳炒香附子炒黑川芎各一钱。
如大便秘, 初加大黄五分, 得利则止, 不利, 加一钱, 以利为度。

三黄解毒汤, 妊娠伤寒五六日后, 表邪悉罢, 并无头疼恶寒之证, 止烦躁发热大渴, 小便赤, 大便秘, 或利下赤水, 六脉沉实, 此病邪在里也, 宜此方主之。
黄芩, 黄连, 黄檗, 山栀, 大黄[各等分],
上锉, 水煎服, 更随五脏脉证加减。

假令得肝脉, 其内证烦满消渴溲便难, 尺寸脉沉弦有力, 是肝经本脏受病也, 本方加当归一钱半, 甘草五分, 倍山栀。
假令得心脉, 其内证烦躁心痛掌中热而哕, 尺寸脉沉数有力, 是心经本脏受病也, 本方加麦门冬一钱, 竹茹一团, 倍黄连。
假令得脾脉, 其内证腹胀满谵妄, 其脉沉紧有力, 是脾经本脏受病也, 本方加枳实炒厚朴姜汁炒各一钱半, 倍大黄。
假令得肺脉, 其内证喘咳胸满, 尺寸脉沉涩有力, 是肺经本脏受病也, 本方加葶苈炒一钱, 桔梗五分, 倍黄连。
假令得肾脉, 泄如下重, 足胫寒而逆, 尺寸脉沉而石, 是肾经本脏受病也, 加干姜炮五分, 熟地黄一钱半, 倍黄檗。 {既寒逆矣, 又主三黄, 虽加干姜, 恐终未妥, 酌之。 }

黄耆解肌汤, 治妊娠伤风自汗。 {伤风自汗, 如头疼邪盛者, 此方用当斟酌。 }
人参, 黄耆, 当归, 川芎, 甘草[炙各半两], 芍药[六钱],
上咬咀, 每服八钱, 水煎服。 加苍术生地亦可。

桂枝芍药当归汤, 治妇人有孕, 伤寒脉浮, 头重, 腹中切痛, 宜此方。 {桂能角胎宜火焙用。 }
桂枝, 芍药, 当归[各一两],
上锉细, 每服一两, 水煎服。

芍药汤, 治妇人妊娠伤寒自利, 腹中痛, 食饮不下, 脉沉者, 太阴病也, 宜此方。 {里虚者宜之。 }
芍药,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一两],
上锉, 每服一两, 水煎服。

加减当归六黄汤, 治妊妇伤寒发汗后, 汗漏不止, 胎气损者。
归身, 黄耆炙, 生地黄, 黄芩, 白芷, 胶珠, 炙甘草[各等分],
上用小麦一撮, 煎汤去麦, 下药五钱, 煎至七分温服。 {先煎法妙。 }

加味黄芩汤, 治妊妇伤寒下后, 协热而利不止, 胎气损者。
黄芩[二钱], 白芍药, 白术, 白茯苓, 炙甘草, 阿胶[各一钱],
上用水一盏半, 煎一盏, 后入阿胶再煎至八分服。

加味竹叶, 妊妇汗下后, 热不除者, 虚也, 此方主之。 {此竹叶石膏汤变法也, 以阿胶生地易知母石膏妙甚。 }
人参, 麦门冬, 生地黄, 阿胶, 炙甘草[各一钱],
上加竹叶十二片, 粳米一合, 煎服。

黄龙四物汤, 治妊妇伤寒瘥后发热者, 宜此方。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人参, 甘草, 当归, 川芎, 芍药, 地黄[各一钱],
上锉, 水煎服。 若因于食者, 本方加枳实。

加减四物汤, 治妊妇伤寒热极发斑, 状如锦纹者。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黄芩[各等分],
上锉, 每服八钱, 水煎服。

栀子大青, 治妊妇伤寒, 发斑变为黑色。
升麻, 黄芩, 栀子[各二两], 大青, 杏仁[各半两],
上咬咀, 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 细切葱白三寸, 煎服。

一方, 治妊娠伤寒发斑忽黑, 小便如血, 胎欲落。
栀子, 升麻[各四两], 青黛[二两], 生地黄[二十根], 石膏[半斤], 葱白[切一升],黄芩[三两],
上用水煎, 分三服, 忌热物。 又以井中泥涂心下, 干则易。

护胎法, 治伤寒热病护胎。
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 以鸡蛋清调, 摊于纸上, 如碗大, 贴脐下胎存处, 干则以水润之。

护胎法, 治孕妇一切有热, 内外诸证。 {护胎法妙。 }
伏龙肝为末, 以井底泥调敷心下, 令胎不伤。

第四节, 中风

大全论曰: 夫四时八方之气为风也, 常以冬至之日候之, 若从其乡来者, 长养万物。 若不从其乡来者, 名为虚邪, 贼害万物, 人体虚则中之。 {风者百病之长, 中之则随所挟而现病, 此语简明详尽妙。 } 若风邪客于皮肤, 入于经络, 即顽痹不仁。 若入于筋脉, 挟寒则挛急喎僻, 挟湿则弛纵痿软。 若入脏腑, 则恍惚惊悸。 凡五脏俞, 皆在背, 脏腑虚, 寒邪皆从俞而入, 随所伤脏腑经络而为诸病。 妊娠中风, 若不早治, 则令堕胎也。

薜氏曰: 按机要云: , 风本为热, 热胜则风动, 宜以静胜其燥, 是养血也, 治法须少汗, 亦宜少下, 多汗则虚其卫, 多下则损其营, 虽有汗下之戒, 而有中脏中腑之分。 中腑者, 多着凹肢, 则脉浮恶寒, 拘急不仁。 中脏者, 多着九窍, 则唇缓失音, 耳聋鼻塞, 目瞀便秘。 中腑者, 宜汗之; 中脏者, 宜下之: 表里已和, 宜治在经, 当以大药养之, 此中风之要法, 妊娠患之, 亦当宜此施治, 而佐以安胎之药。

(方剂)

防风散, 治妊娠中风卒倒, 心神闷乱, 口噤不能言, 四肢急强。
防风[去芦], 葛根, 桑寄生[各一两], 羊角屑, 细辛[去苗], 当归, 甘菊花, 汉防己[去皮], 秦艽[去芦], 桂心, 茯神[去木], 甘草[炙各半两],
上咬咀, 每服八钱, 水一盏半, 生姜五片, 煎至一大盏, 去滓, 入竹沥半合, 搅匀, 温服无时。

犀角, 治妊娠卒中风不语, 四肢强直, 心神惛愦。 {惟真中风而有表邪无汗者宜之。 }
生犀角屑, 麻黄[去节各一两], 防风[去芦], 赤箭, 羌活, 当归, 人参[各去芦], 葛根, 各七钱半, 秦艽, 甘草[炙各半两], 石膏[一两半],
上咬咀, 每服八钱, 煎服法如前。

防己散, 治妊娠中风, 口眼喎斜, 手足顽痹。
防己[去皮], 羌活, 防风[各去芦], 麻黄[去节], 黄松木[节], 羚羊角屑, 桂心, 荆芥[穗], 薏苡仁, 桑寄生, 炙甘草[各一两],
上咬咀, 每服五钱, 生姜五片, 水煎温服, 不拘时。

僵蚕, 治妊娠中风囗噤, 心膈痰涎壅滞, 言语不得, 四肢强直。 {急于治痰。 }
白僵蚕[炒], 天麻, 独活[去芦各一两一], 麻黄[去节两半], 乌犀角屑[七钱半], 白附子[炮], 半夏[汤洗七次姜制], 南星[炮], 藿香[各半两], 龙脑[二钱半研],
上为细末, 入研药合匀, 每服一钱, 生姜薄荷汤调下, 不拘时。 日三服。

赤箭丸, 治妊娠中风, 手足不随, 筋脉缓急, 言语蹇涩, 皮肤不仁。
赤箭, 草薢[酒浸], 麻黄[去节], 独活[去芦], 鼠黏子, 干熟地黄, 羚羊角屑[各一两], 阿胶[炒], 防风[去芦], 芎穷, 当归[去芦], 苡仁, 加皮, 秦艽[去芦], 汉防己[去皮], 柏子仁, 枣仁[炒], 丹参[去芦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 炼蜜和捣三五百下, 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豆淋酒送下, 食前服。

白术酒, 治妊娠中风囗噤, 语言不得。
白术[一两半], 独活[一两], 黑豆[一合炒],
上细锉, 以酒三升, 煎取一升半, 去滓, 温分四服, 口噤者, 拗口灌之, 得汗即愈。

醋艾熨法, 治妊娠因感外风, 如中风状, 不省人事。 {此方中寒中风俱妙。 }
熟艾三两陈米醋炒令极热, 以绵帛裹熨脐下, 良久即省。 

第五节, 风痉[即子痫]

大全云: 妊娠体虚受风, 而伤太阳之经络, 后复遇风寒相搏, 发则口噤背强, 名之曰: 痉。 又云: 厔。 其候冒闷不识人, 须臾自醒, 良久复作, 谓之风痉, 一名子痫, 一名子冒, 甚则反张。

薛氏曰: 前证若心肝风热, 用钩藤汤。 肝脾血虚, 加味逍遥散。 肝脾郁怒, 加味归脾汤。 气逆痰滞, 紫苏饮。 肝火风热, 钩藤散。 脾郁痰滞, 二陈姜汁竹沥。 若兼证相杂, 当参照子烦门。

(验案)

丹溪治一妇人, 怀妊六片发痫, 手足扬直, 面紫黑色, 合眼涎出, 昏愦不省人事, 半时而醒, 医与震灵丹五十余帖, 其疾时作时止, 无减证, 直至临产方自愈, 产一女, 蓐中子母皆安。 次年其夫疑丹毒必作, 求治之, 诊其脉, 浮取弦, 重取涩, 按至骨, 则沉实带数, 时正二月, 因未见其痫发证状, 未敢与药, 意其旧年痫发时乃五月, 欲待其时, 度此疾必作, 当审证施治, 至五月半, 其疾果作, 皆是午巳两时, 遂教以自制防风通圣散, 用甘草加桃仁红花少, 或服或呕, 至四五十剂, 疾渐疏而轻, 后发为疥而愈。

{以防风通圣散桃仁红花治之者, 为浮为风, 弦为饮, 涩为瘀血, 沉实为有余, 数为热也观发疥而愈, 知此药之妙。 }

(方剂)

羚羊角散, 治妊娠冒闷, 角弓反张, 名曰: 子痫风痉。
羚羊角[镑], 独活, 酸枣仁[炒], 五加皮, 薏苡仁[炒], 防风, 当归[酒浸], 川芎, 茯神[去木], 杏仁[各五分], 木香, 甘草[各二分],
上咬咀, 加生姜五片, 水煎服。

葛根汤, 疗妊娠临月, 因发痉, 忽闷愦不识人, 吐逆眩倒, 少醒复发, 名曰: 子痫。
葛根, 贝母[去心], 丹皮, 防风, 防己, 当归, 川芎, 官桂, 白茯苓, 泽泻, 甘草[各二两], 独活, 石膏[碎], 人参[各三两],
上咬咀, 每服八钱, 水煎服。 贝母令人易产, 若未临月者, 以升麻代之, 忌海藻菘菜酢物。 此方犯桂与牡丹, 不如羚羊角散之安。 {升麻代贝母人所未信。 }

芎活汤, 治子痫, 兼用产后逐恶血, 下胞衣。 {以风为主。 }
川芎, 羌活[各等分]
上锉, 水煎, 入酒少许, 温服。

羌活酒, 治妊娠中风痉, 口噤, 四肢强直, 角弓反张。 {此方甚佳可通杂症。 }
羌活[去芦一两半], 防风[去芦一两], 黑豆[一合去皮],
上前二味咬咀, 好酒五升。 浸一宿, 每服用黑豆一合, 炒令热, 投入药酒一大盏,候沸即住, 去滓, 分两服灌之。

 第六节, 瘈瘲

薛氏曰: 瘈者, 筋脉急而缩也。 瘲者, 筋脉缓而伸也。 一缩一伸, 手足相引, 搐搦不已, 与婴儿发搐相似, 谓之瘈瘲也。 此证多属风, 盖风主摇动也。 骆龙吉云: “心主脉, 肝主筋, 心属火, 肝属木, 火主热, 木主风, 风火相炽, 则为瘈瘲也。 ”
{此风皆本内热, 故立方亦皆从内。 }
治法, 若因风热, 用钩藤汤加柴胡山栀黄芩白术, 以平肝木, 降心火, 养气血: 若风痰上涌, 加竹沥南星半夏; 若风邪急搐, 加全蝎僵蚕。
亏损气血, 用八珍汤加钩藤山栀为主, 若无力抽搐, 戴眼反折, 汗出如珠者, 肝绝也, 皆不治。

(验案)

一妊妇四肢不能伸, 服袪风燥血之剂, 遗屎痰甚, 四肢抽搐, 余谓肝火血燥, 用八珍汤加炒黑黄芩为主, 佐以钩藤汤而安。 后因怒前证复作, 小便下血, 寒热少寐, 饮食少思, 用钩藤散加山栀柴胡而血止, 用加味逍遥散, 寒热退而得寐, 用六君子汤加芍药钩藤钓, 饮食进而渐安。 钩藤汤, 方见胎动不安。 

第七节, 子喑

大全云: 孕妇不语, 非病也, 间有如此者, 不须服药, 临产月, 但服保生丸四物汤之类, 产下便语得, 亦自然之理, 非药之功也。 医家不说与人, 临月则与寻常之药, 产后能语, 则以为医之功, 岂其功也哉。 黄帝问曰: “人有重身, 九月而喑, 此为何也?”岐伯对曰: “胞之络脉绝也。 ” 帝曰: “何以言之? ”岐伯曰: “胞络者, 系于肾, 少阴之脉, 贯肾, 檕舌本, 故不能言。 ”帝曰: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无治也, 当十月复。 ” {亦肾气之不足。 } 

第八节, 欬嗽

大全云:夫肺内主气, 外司皮毛, 皮毛不密, 寒邪乘之, 则咳嗽。 秋则肺受之, 冬则肾受之, 春则肝受之, 夏则心受之, 其嗽不已, 则传于腑, 妊娠嗽久不已, 则伤胎也。

薜氏曰: 前证, 若秋间风邪伤肺, 用金沸草散。 杂咳嗽, 夏间火邪克金, 用人参平肺散。 杂喘, 冬间寒邪伤肺, 用人参败毒散。 杂伤湿, 春间风邪伤肺, 用参苏饮。 杂发热若脾肺气虚, 用六君芎归桔梗。 若血虚, 四物加桑白皮杏仁桔梗。 肾火上炎, 用六味丸五味子煎服。 脾胃气虚, 风寒所伤, 用补中益气加桑皮杏仁桔梗。 盖肺属辛金, 生于己土, 嗽久不愈者, 多因脾土虚而不能生肺气, 以致腠理不密, 外邪复感, 或因肺气虚不能生水, 以致阴火上炎所致, 治法当壮土金, 生肾水为善。

(验案)

一妊妇嗽则便自出, 此肺气不足, 肾气亏损, 不能司摄, 用补中益气汤, 以培土金, 六味丸加五味, 以生肾水而愈。

一妊妇咳嗽, 其痰上涌, 日五六碗许, 诸药不应, 予以为此水泛为痰, 用六味丸料及四君子汤各一剂, 稍愈, 数剂而安。

一妊妇因怒咳嗽吐痰, 两胁作痛, 此肝火伤肺金, 以小柴胡汤加山栀枳壳白术茯苓, 治之而愈。 但欲作呕, 此肝侮脾也, 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而愈。

(方剂)

桔梗散, 治妊娠肺壅, 咳嗽喘急, 不食。
天门冬[去心], 赤茯苓[各一钱], 桑白皮, 枯梗, 紫苏[各五分], 麻黄[去节三分], 贝母, 人参, 甘草[炙各二分],
一方有杏仁无贝母。
上锉, 加生姜, 水煎服。

兜铃, 治妊娠气壅塞, 咳嗽气喘
马兜铃, 苦梗, 人参, 甘草, 贝母[各五分], 桑白皮, 陈皮[去白], 大腹黑豆[水浸洗], 紫苏[各一钱], 五味子[二分半],
一方有枳壳, 无人参贝母桑白皮三味。
上锉一服,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

百合, 治妊娠风壅咳嗽, 痰多喘满。 {风壅咳嗽, 而用百合白芍恐非所宜, 必久嗽者方可。 }
百合[蒸], 紫苑茸[洗], 贝母[去心], 白芍, 前胡, 赤茯苓, 桔梗[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 水二钟, 生姜五片, 煎至一钟, 温服。

紫苑汤, 治妊娠咳嗽不止, 胎动不安。
紫苑, 天门冬[去心各一两], 桔梗[半两], 杏仁, 白皮, 甘草[各一钱半],
一方有防风五分。
上咬咀, 每服三钱, 加竹茹一块, 水煎去滓, 入蜜半匙, 再煎一二沸, 温服。 {加蜜法妙。 }

 第九节, 喘急

吕沧州治经历哈散侍人, 病喘不得卧, 众作肺气受风邪治之。 吕诊之,气口盛于人迎一倍, 厥阴弦动而疾, 两尺俱短而疾, 两尺俱短而离经, 因告之曰: “病盖得之毒药动血, 以致胎死不下, 奔迫而上冲, 非风寒作喘也。 ” 乃用催生汤加芎归, 煮二三升服之夜半果下一死胎, 喘即止。 哈散密嘱曰:“病妾诚有怀, 以室人见嫉, 故药去之。 ”众所不知也, 众惭而去。 {诊法妙绝。 }

(方剂)

平安散, 治妊娠上气喘急, 大便不通, 呕吐不食, 腹胁胀痛。
川芎, 木香[各一钱半], 陈皮, 熟地黄[洗], 干姜[炮], 生姜, 厚朴[制炒],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 水二钟, 入盐一捻, 煎至一钟, 不拘时服。

桔梗汤, 马兜铃散并见前咳嗽条 

第十节, 吐血衄血咳唾血

大全云: 妊娠吐血者, 皆由脏腑有伤。 凡忧思惊怒, 皆伤脏腑, 气逆于上, 血随而溢, 心闷胸满, 久而不已, 心闷甚者死, 妊娠病此, 多堕胎也。

薜氏曰: , 前证 若肝经怒火, 先用小柴胡加山栀生地, 次用前药合四物, 后用加味逍遥散。
肝经风热, 防风子芩丸。
心经有热, 朱砂安神丸。
心气不足, 补心汤。
思虑伤心, 妙香散。
胃经有火, 犀角地黄汤
膏粱积热, 加味清胃散
郁结伤脾, 加味归脾汤。
肺经有火, 黄芩清肺饮

(方剂)

河间生地黄散, 治吐血衄血咯血溺血下血诸见血, 无寒皆属于热, 但血家证, 皆宜服此药。 {黄氏益气, 枸杞助阳, 似于血症当斟酌, 然与诸药同用, 则又助气益血耳。 }
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 天门冬, 黄耆, 白芍药, 黄芩,
甘草各等分上咬咀, 每服一两, 水煎服。 如脉微身凉恶风, 每两加桂半钱。 如下血加地榆

局方必胜散, 治男子妇人血妄流溢, 吐血衄血呕血咯血。
{此方有人参芎归乌梅, 血症新起, 不可轻试。 }
干地黄, 小蓟并根用, 人参, 蒲黄[围炒], 当归[去芦], 芎藭,乌梅肉[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粗末, 每服五钱, 水煎温服。

 

第十一节, 疟疾

大全云: 妊娠病疟, 乃夏伤于暑, 客于皮肤, 至秋而发。 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阴阳相胜, 寒热俱作。
其发晏者, 由风邪客于风府, 循膂而下, 卫气至一日一夜, 常大曾于风府, 故发日晏。
其发早者, 卫气之行风府, 日下一节, 二十一日, 下至尾袛, 二十二日, 入脊内, 上注于伏冲之脉, 其行九日出缺盆, 其气既上, 故发更早。
其间日发者, 风邪内搏五脏, 横连募原, 其道远, 其气深, 其行迟, 不能日作也。 妊娠而发, 多伤于肺。
{疟病虐人, 症候大都相似, 但妊妇患此, 恐伤其胎故立。 }

薛氏曰: 前证因脾胃虚弱, 饮食停滞, 或外邪所感, 或郁怒伤脾, 或暑邪所伏。 审系饮食停滞, 用六君子加桔梗苍术藿香。
外邪多而饮食少, 用藿香正气散。
外邪少而饮食多, 用人参养胃汤
劳伤元气, 用补中益气汤。 若郁怒所伤, 用小柴胡汤兼归脾汤。
若木侮土, 久而不愈, 用六君子为主, 佐以安胎药, 仍参三阴三阳经而治之。

(方剂)

七窦散, 治男妇一切疟疾, 或先寒后热, 或先热后寒, 或寒多热少, 或热多寒少, 或一日一发, 或一日两三发, 或连日发, 或间日发, 或三四日一发泼, 不问块疟食疟, 不伏水土, 山岚瘴气, 似疟者并皆治之。
常山, 厚朴姜制, 青皮, 陈皮一不去白一云: 去白, 甘草炒, 槟榔, 草果去壳各等分上咬咀, 每服半两, 于未发隔夜, 用水酒各一盏, 煎至一大盏, 去滓, 露一宿, 再用水酒煎滓, 亦露一宿, 来日当发之早, 烫温, 面东先服头药, 少顷再服药滓, 大有神效。
准绳云: 尝治一妊妇六七个月患疟, 先寒后热, 六脉浮紧, 医用柴胡桂枝无效。 予曰: 此非常山不煎, 众医难之, 越数日疾甚, 乃从予治, 以七窦散一服瘥。 黄帝问曰: “妇人重身, 毒之奈何?”岐伯曰: “有故无殒。 ”帝曰: “何谓也? ” 岐伯曰: “大积大聚, 其可犯也, 衰其大半而止。”诚审药物之性, 明治疗之方, 何疑攻治哉。

(方剂)

人参养胃汤, 治妊娠疟疾, 寒多热少, 或但寒下热, 头痛恶心, 身病面色青白, 脉弦迟者, 驱邪散治证亦同。
半夏, 厚朴[制], 橘红[各八分], 苍术[一钱], 蒮香叶, 草果, 茯苓, 人参[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加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 水煎服。

清脾饮, 治妊娠疟疾, 寒少热多, 或但热不寒, 口苦舌干, 大便秘涩, 不进饮食, 脉弦数者。
青皮, 厚朴[姜制], 白术[炒], 草果, 茯苓, 半夏, 黄芩, 柴胡, 甘草[炙各五分],
上加生姜, 水煎服。

驱邪散, 治妊娠停食, 感冷发为疟疾。
高良姜[炒], 白术, 草果仁, 橘红, 藿香叶, 缩砂仁, 白茯苓[各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上咬咀, 作一服, 加生姜五片, 枣一枚, 水煎服。

柴胡散, 治妊娠疟疾。 {此大柴胡汤法也, 惟外邪未解, 而内热实甚者, 宜之然须酌用。 }
柴胡[二钱], 生大黄[二钱], 生黄芩[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上作一服, 水煎, 临发日, 五更温服, 取利为度。

又方{此方伤暑而内有痰热多烦渴者宜之。 }
常山, 石膏[各一两], 黄芩, 甘草[炙各半两], 乌梅[七个],
上细切, 以水酒各一碗, 浸一宿, 平旦, 煎至一碗, 去滓, 分二服, 临发时服。
上二方, 犯常山大黄吐下之剂, 君六脉浮紧有力, 中有顽痰积热者用之, 所谓有故无殒也。 其他疗治方法, 已备杂证疟门, 若热甚恐致动胎者, 亦如伤寒热病治方, 以白药子伏龙肝等, 涂脐上下可也。 {若果内热之极必须用药以清之。 } 

第十二节, 霍乱

大全云: 饮食过度, 触冒风冷, 阴阳不和, 清浊相干, 谓之霍乱。 其间或先吐, 或腹痛吐利是因于热也。 若头痛体疼发热, 是挟风邪也。 若风折皮肤, 则气不宣通, 而风热上冲为头痛。 若风入肠胃, 则泄利呕吐, 甚则手足逆冷, 此阳气暴竭, 谓之四逆。 妊娠患之多致伤胎也。 {论霍乱详明杂症亦不外此。 }

薜氏曰: 前证若因内伤饮食, 外感风寒, 用藿香正气散。 若因饮食停滞, 用平胃散。 若果脾胃顿伤, 阳气虚寒, 手足逆冷者, 须用温补之剂。 治当详审, 毋使动胎也。

万密斋曰: 霍乱者, 阳明胃经之病名也。 盖因平日五味肥酿, 腐积成痰, 七情郁结, 气盛为火停畜胃中, 乍因寒热之感, 邪正交争, 阴阳相混, 故令心腹绞痛, 吐利并作, 挥霍变乱, 故名霍乱。

如邪茌上胃脘, 则当心而痛, 其吐多。 邪茌下胃脘, 则当脐而痛, 其利多。 邪在中脘, 其腹中痛, 吐利俱多, 吐多则伤气, 利多则伤血, 血气受伤, 不能护养其胎。 况邪气鼓击胎元, 母寿未有不殒者矣, 此危恶之证, 不可不亟治也, 宜香苏散加窀香叶主之

(方剂)

香苏散加藿香方, 治妊娠霍乱。 {此方平正可法。 }
香附[炒], 紫苏[各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炙], 萑香叶, 缩砂[各五分],
上锉水煎服。 如转筋, 加木瓜一钱。 胎动不安, 加白术一钱半。
如夏月得之, 加黄芩一钱半, 黄连一钱, 香薷二钱。
如冬月得之, 加人参白术各一钱, 干姜炮五分。

回生散, 治中气不和, 霍乱吐潟, 但一点胃气序者, 服之回生。 {此方甚良。 }
陈皮[去白], 藿香[各五分],
上为未, 水煎, 温服。

七味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 吐泻作渴不食。
白术,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木香, 蒮香[各半两], 干葛[一两],
上为末, 沸汤调服二钱, 吐甚者, 加生姜汁频频服之。

理中汤, 治妊娠霍乱腹痛, 四肢逆冷, 汗出脉虚弱者。
白术, 人参, 干姜[炮], 甘草,
上锉, 水煎服。 甚者, 加熟附子五分。

人参散, 治妊娠霍乱吐泻, 心烦腹痛, 饮食不入。 {心烦腹痛而用人参炮姜, 岂烦非热而痛属虚乎, 虚实寒热, 用者须斟酌之。 }
人参, 厚朴[姜制], 橘红[各二钱], 当归[炒],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 加生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服。

白术散, 治妊娠霍乱腹痛, 吐利不止。 {此真虚寒腹痛吐利方也勿妄用。 }
白术[炒], 益智仁, 枳壳[麸炒], 橘红[各七钱半], 草豆蔻[煨去皮], 良姜[炒各半两], 上为散。 每服五钱, 入生姜半分, 水煎, 去滓, 温服。

木瓜煎, 治妊娠霍乱吐泻, 转筋闷绝。
吴茱萸[汤洗七次], 生姜[切各七钱半], 木瓜[竹刀切一两半],
上细锉, 水二盏, 煎一盏二分, 去滓, 分三服, 热服。 {此方可常用。 } 一方有蘹香七钱半, 甘草一钱, 茱萸半两加紫苏煎。

上四方, 用干姜豆蔻茱萸, 俱大温之剂, 若发热烦渴, 脉数阳证者, 服之即死, 宜用后方。 {霍乱切忌温药, 犯者必死, 即不发热烦渴者, 亦不可轻用, 慎之慎之。 }

竹茹汤方见胎前门恶阻, 益元散, 桂苓甘露饮, 冬葵于汤并治霍乱方见胎前门子淋。 

第十三节, 泄泻

大全云: 妊娠泄泻, 或青或白, 水榖不化, 腹痛肠鸣, 谓之洞泄。 水谷不化, 喜饮呕逆, 谓之协热下利, 并以五苓散利小便, 次以黄连阿胶丸, 或三黄熟艾汤以安之。 若泻黄有沫, 肠鸣腹痛, 麻沉紧数, 用戊己丸和之。 嗳腐不食, 胃脉沉紧, 用感应丸下之, 后调和脾胃。 若风冷, 水榖不化如豆汁, 用胃风汤。 寒冷脐下阴冷, 洞泄, 用理中汤治中汤。 伏暑烦渴泻水, 用四苓散。 伤湿泄泻, 小便自利, 用不换金正气散胃苓汤。 此匹证之大略也。

薜氏曰: 泄泻若米食所伤, 用六君加榖蘗。 面食所伤, 用六君加麦蘗。 肉食所伤, 用六君加山查。 若兼寒热作呕, 乃肝木侮脾土, 用六君加柴胡生姜。 兼呕吐腹痛, 手足逆冷, 乃寒水侮土, 六君加姜桂, 不应, 用钱氏益黄散。 若元气下陷, 发热作渴, 肢体倦怠, 用补中益气汤。 若泄泻色黄, 乃脾土之真色, 用六君加木香肉果。 若作呕不食, 腹痛恶寒, 乃脾土虚寒, 用六君加木香姜桂。 若泻在五更侵晨, 饮食少思, 乃脾胃虚弱, 五更服四神丸, 日间服白术散, 如不应, 或愈而复作, 或饮食少思, 急用八味丸, 补命门火, 以生脾土为善。

(验案)

进士王征之内, 怀妊泄泻, 恶食作呕, 余曰: , 脾气伤也。 其夫忧之, 强进米饮, 余谓饮亦能伤胃, 且不必强, 俟脾胃醒, 宿滞自化, 饮食自进, 不信, 别用人参养胃汤饮之, 吐水酸若, 又欲投降火寒药, 余日, 若然则胃气益伤也。 经云: “损其脾者, 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 ”后不药果愈。

(方剂)

胃苓汤, 治脾湿太过, 胃气不和, 腹痛泄泻, 水谷不化, 阴阳不分, 此平胃散与五苓散合方也。 苍术, 厚朴, 陈皮,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一钱], 官桂, 甘草[炙各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 食远服。

不换金正气散, 治妊妇伤湿泄泻。
苍术, 厚朴, 陈皮, 蒮香, 半夏[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加姜枣煎服。

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 入客肠胃, 米榖不化, 泄泻注下, 及肠胃湿毒, 下如豆汁, 或下, 瘀血, 或下鱼脑, 日夜无度。 {此方治泻久气血两虚诚妙, 然肉桂非久虚脏冷者断不可用, 其曰: 胃风, 取其益胃而升举也。 }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芍药, 肉桂[各等分],
上锉。 每服八钱, 入粟米一撮, 水煎服。 如腹痛加木香。

加味理中汤, 治妊娠泄泻。
人参, 白术, 白芍药, 白茯苓, 干姜, 黄连, 木香, 蒮香叶, 诃子肉, 肉豆蔻, 甘草[各一钱],
上锉, 水二钟,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煎一钟, 饥时服。

加味治中汤, 治饮食过多, 脾胃之气, 不足以运化而泻。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钱], 陈皮[去白], 青皮[各七分], 砂仁[五分],

钱氏益黄散, 治妊娠泄泻, 呕吐腹痛, 手足厥逆。
陈皮, 青皮, 诃子肉[各五钱], 丁香[二钱], 甘草[炙三钱],
上为末, 每服三钱, 水煎服。

草果散, 治脏腑虚寒腹痛, 泄泻无度。
厚朴[姜汁拌炒三两], 肉豆蔻[十个面煨], 草豆蔻[十个煨],
上每服三钱, 加生姜煎服。 

第十四节, 痢疾

大全云: 妊娠饮食生冷, 脾胃不能克化, 致令心腹疼痛, 若血分病, 则色赤, 气分病, 则色白, 血气俱病, 则赤白相, 若热乘大肠, 血虚受患, 则成血痢也。

薜氏曰: 治痢之法, 当参前篇, 其下黄水, 乃脾土亏损, 真气下陷也, 当升补中气, 若黄而兼青, 乃肝木克脾土, 宜平肝补脾。 若黄而兼白, 乃子令母虚, 须补脾胃。 若黄而兼黑是水反悔土矣, 必温补脾胃。 若黄而兼赤, 乃心母益子, 但用补中益气。 若肠胃虚弱风邪客之, 用胃风汤, 或胎气不安, 急补脾胃而自安矣。 凡安胎之药, 当临病制宜, 不必拘用阿胶艾叶之类。

{重坠起于久病, 故为下元气虚, 而以补中六君治之, 若非久病者, 犹当以安胎为主也。 }

(验案)

地官胡成甫之内, 妊娠久痢, 自用消导理气之剂, 腹内重坠, 胎气不安, 又用阿胶艾叶之类不应, 余曰: , 腹重坠下元气虚也, 胎动不安, 内热盛也, 遂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又用六君子汤全愈。 壶仙翡治汤总兵夫人妊娠病痢不止, 翁诊其脉虚而滑, 两关若涩, 此由胎气不和, 相火炎上而有热, 似痢实非痢也, 乃用黄芩白术以安胎, 四物生地黄以调血, 数剂而安。

(方剂)

白术汤一名三物汤, 治孕妇下痢脓血。 白术, 黄芩, 当归[各等分],
上咬咀, 每服三钱至四钱, 水二盏, 煎至一盏, 去渣温服, 日夜三次。 嗽者, 加桑白皮, 食后服之。

当归芍药汤, 治妊娠腹中汀痛, 下痢赤白。
白芍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泽泻[各五钱], 白术[七分半],
上为细末, 温酒或米饮, 任意调服。 一方无川芎, 有条芩甘草黄连木香槟榔, 咬咀煎服。

黄连汤, 治妊娠下痢赤白, 脓血不止。
黄连[八分], 厚朴[制], 阿胶, 当归, 干姜[各六分], 黄柏, 艾叶[各四分],
上为细末, 空心米饮调下方寸七, 日三服。

姜黄连丸, 治妊娠下痢赤白, 榖道肿痛, 冷热皆可服。
干姜[炮], 黄连, 缩砂仁[炮], 川芎, 阿胶[蛤粉炒], 白术[各一两], 乳香[二钱另研], 枳壳[去白麸炒半两]
上为末, 用乌梅三个取肉, 入少醋糊同杵丸, 如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 白痢干姜汤下, 赤痢甘草汤下, 赤白痢干姜甘草汤下。 一方有木香二钱。

三黄熟艾汤, 治妊娠挟热下痢。 {以三黄汤加熟艾治热痢, 加橘皮生姜治呕俱妙。 }
黄连, 黄芩, 黄糪, 熟艾[各等分],
上锉, 每服五钱, 水煎服。 呕加橘皮生姜。

归耆汤, 治妊娠下痢腹痛, 小便涩滞。 {须审腹痛是有余否。 }
黄耆, 当归[焙各一两], 糯米[一合],
上细切, 分四服, 水煎服。

大宁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 灰色, 泄泻疼痛, 垂死者。
黑豆[二十粒], 甘草[二寸半生炙各半], 粟壳[二个去顶半生半炒],
上为粗未, 作一服, 加生姜三片, 水煎, 食前服, 神效。

厚朴散, 治妊娠下痢, 黄水不绝。
厚朴[姜汁制], 黄连[各三两], 肉豆蔻[五个连皮用],
上锉, 水煎, 徐徐服。 一方肉豆蔻止用一枚。

鸭蛋汤, 治妇人胎前产后赤白痢。
生姜年少者百钱, 老者二百钱, 重取自然汁, 鸭子一个打碎, 入姜汁内搅匀。
上二味, 煎至八分, 入蒲黄三钱, 煎五七沸, 空心温服, 立效。

二黄散, 治妊娠下赤白, 绞刺疼痛。
鸡子一枚, 乌鸡者佳, 倾出清留黄用。 黄丹一钱, 入鸡子壳内, 同黄搅匀, 以厚纸糊牢, 盐泥固济, 火上煨干。
上研为细末, 每服二钱。 米饮调下, 一服愈者是男, 二服愈者是女。 

第十五节, 大小便不通

大全云: 妊娠大小便不通, 由脏腑之热所致。 若大肠热, 则大便不通。 小肠热, 则小便不利。 大小肠俱热, 则大小便俱不通, 更推其因而药之。

薛氏曰: 前证若大肠血燥, 用四物汤加条芩桃仁。 大肠气滞, 用紫苏饮加杏仁条芩。 肠胃气虚, 用六君子加紫苏杏仁。 肝脾蕴热, 用龙胆泻肝汤。 心肝虚热, 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

(验案)

亚卿李捕汀侧室, 妊娠大小便不利, 或用降火理气之剂, 元气反虚, 肝脉弦急, 脾脉迟滞, 视其面色, 青黄不泽, 余曰: ﹁此郁怒所致也﹂。 用加味归脾汤为主, 佐以加味逍遥散而安。

主政王天成之内妊娠, 痢疾愈后, 二便不通, 其家世医, 自用清热之剂, 未效, 余诊其脉, 浮大而涩, 此气血虚也, 朝用八珍汤加桃仁杏仁, 夕用加味逍遥加车前子而痊。

(方剂)

大腹皮, 治妊娠大小便不通。
大腹皮, 赤茯苓, 枳壳[麸炒各一两], 甘草[炙二钱],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浓煎葱白汤调下。 一方锉作散, 入郁李仁去皮尖一钱半, 水煎, 空心连服, 以通为度, 如不通, 必六腑热秘, 用枳壳炒一钱半, 大黄炮二钱, 甘草炙一钱, 研为细末, 作三服, 浓煎葱白汤调下。

当归散, 治妊娠因怒, 肚腹胀痛, 四肢浮肿, 气急作喘, 大便难, 小便涩, 产门肿。 {便虽溺涩肿而用炮姜, 人所不敢俟知者辩。 }
当归[五分], 赤茯苓, 枳壳[麸炒], 白芍药, 川芎[各一钱], 白姜[炮], 木香[煨], 粉草[各三分],
上用姜水煎服。 气弱, 枳壳减半。 大便秘, 加蜜同煎。

一方, 治妊娠小便不通, 腹胁痞闷, 不思饮食。
大黄, 木通, 槟榔[各一两], 枳壳[麸炒七钱半], 诃黎勒[四个去核半生半煨], 大腹子[三枚],
上为末, 用童便一盏, 葱白二寸, 煎六分, 调服二钱。

一方, 治妊娠风气, 大便秘涩。
枳壳[麸炒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 每一二钱, 空心用白滚汤调服, 日三次。

又方, 车前子[一两], 大黄半[两炒],
上为末, 每服三钱, 蜜汤调服。

又方, 治虚羸大便秘。
枳壳[制], 阿胶[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 炼蜜和剂, 杵二三千下, 丸如桐子大, 别研滑右末为衣, 温汤下二十丸, 半日来未通, 再服三十丸, 止于五十丸。 {研滑石末妙。 }

葵子汤, 治妊娠得病六七日以上, 身热入脏, 大小便不利, 安胎除热。 {此利窍除热药也。 }
葵子[二升], 滑石[四两碎],
上以水五升, 煮取一升, 去渣尽服, 须臾当下便愈。

又方
葵子一合, 川朴硝一两。 {朴硝非妊娠所宜用者须慎。 }
上每服三钱, 水煎温服。

猪苓散, 疗妊娠小便涩痛, 兼治胎水
猪苓[五两去皮为末], 白汤[调方寸七, 加至二七, 日三夜二, 不瘥, 宜转下之, 服后药。 ]

甘遂散, 疗妊娠子淋, 大小便并不利, 气急, 已服猪苓散不瘥, 宜服此下之。 用泰山赤皮甘遂二两为末, 以白蜜二合和服, 如大豆一粒, 觉心下烦, 得微下者, 日一服, 下之后, 还服猪苓散, 不得下, 日两服, 渐加至半钱, 以微利为度。 此药太峻, 不可轻用。 右陈良甫氏所录诸方, 今并存之, 内甘遂朴硝, 非至实至危, 不得已而为之, 不可轻用, 其他亦宜审订用之, 仍味薛氏之说, 而参之以难病诸方, 庶无误也。 

第十六节, 小便不通[转胞]

大全云: 妊娠小便不通, 为小肠有热, 传于胞而不通耳, 若兼心肺气滞, 则致喘急。

陈无择云: 妊娠胎满逼胞, 多致小便不利。 若心肾气虚, 清浊相干, 则为诸淋。 若胞系了戾, 小便不通, 名曰: 转胞。 若胎满尿出, 名曰: 遗尿。

丹溪云: 转胞病, 胎妇禀受弱者, 忧闷多者, 性急躁者, 食味厚者, 大率有之, 古方皆用滑利疏导药, 鲜有应效。 因思胞为胎所压, 转在一边, 胞系了戾不通耳, 胎若举起, 悬在中央, 胞系得疏, 水道自行, 然胎之坠下, 必有其由, 一日吴宅宠人患此, 脉之两手似涩, 重取则弦, 左手稍和, 予曰: 此得之忧患, 涩为血少气多, 弦为有饮, 血少则胞弱而不能自举, 气多有饮, 中焦不清而隘, 则胞知所避而就下, 故喜坠, 遂以四物汤加参术半夏陈皮生甘草生姜空心饮, 随以指探喉中, 吐出药汁, 候少顷, 气定, 又与一帖, 次日亦然, 如是八帖而安, 此法果为的确, 恐偶中耳, 后有数人, 历历有效, 未知果何如耶。 仲景云: , 妇人本肌盛, 头举身满, 今反羸瘦, 头举中空减, 胞系了戾, 亦致胞转其义未详, 必有能知之者。

一妇人四十一岁, 妊孕九个月, 转胞, 小便不出三日矣, 下急脚肿, 不堪存活, 来告急, 予往视之, 见其形瘁, 脉之右涩, 而左稍和, 此饱食而气伤, 胎糸弱不能自举而下坠, 压看膀胱, 偏在一边, 气急为其所闭, 所以水窍不能出也。 转胞之病, 大率如此予遂制一方, 补血养气, 血气既正, 胎系自举, 则不下坠, 方有安之理, 遂作人参当归身尾白芍药白术陈皮炙甘草半夏生姜煎浓汤, 与四帖, 任其叫啖, 至次早, 又与四帖药渣作一帖, 煎令顿饮之, 探喉, 令吐出次药汤, 小便立通, 皆黑水, 后就此方加大腹皮枳壳青葱叶缩砂仁, 二十帖与之, 以防产前后之虑, 果得就蓐平安, 产后亦健。

{又一法以健人同病妇皆抑卧将两足直伸相对, 其健人以双足, 抵病人尾, 频频细耸, 令病人身亦细细频耸, 则胎自随耸而上, 胞不了戾, 而小便自通矣, 其无妊妇人亦有胞系了戾, 溺不出者可令令俐收生妇人, 以手法转其胞, 溺亦随出矣, 又有将病妇两足倒提血上, 如是数次, 溺亦随通并附之。 } 一妇人妊娠七八个月, 患小便不通, 百医不能利, 转加急胀, 诊其脉细弱, 予意其血气虚弱, 不能承载其胎, 故胎重坠下, 压住膀胱下口, 因此溺不得出, 若服补药升扶胎起则自下, 药力未至, 愈加急满, 遂令一老妇, 用香油涂手, 自产门人, 托起其胎溺出如注, 胀急幁解, 一面却以人参黄耆升麻大剂煮服, 或少有急满, 仍用手托放取溺, 如此三日后, 胎渐起, 小便如故。

薛氏曰: 前证亦有脾肺气虚, 不能下输膀胱者: 亦有气热郁结膀胱, 津液不利者: 亦有金为火烁, 脾土湿热甚而不利者, 更当详审施治。

(验案)

司徒李杏冈仲子室, 孕五月小便不利, 诸药不应, 余曰: , 非八味丸不能救, 不信, 别用分利之药, 肚腹肿胀, 以致不起。 儒者王文远室患此, 小腹肿胀, 几至于殆, 用八味丸一服, 小便滴沥, 再以前丸料加车前子一剂即利, 肚腹顿空而安。

仲景云: 问曰: 一妇人病, 饮食如故, 烦热不卧而反得倚息者, 何也? 师曰: “此名转胞不得溺也, 以胞系了戾, 故致此病, 但利小便则愈, 宜肾气丸主之。 ”即八味丸。 方见虚劳。 每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日再以酒服。

(方剂)

冬葵子, 治孕妇转胞。 小便不通。 及男子小便不通。 皆效。
冬葵子, 山栀子[炒], 滑石[各半两], 木通[三钱],
上锉一剂, 水煎。 空心温服, 外以冬葵子滑石栀子为末, 田螺肉捣膏, 或葱汁调膏贴脐中, 立通。

全生茯苓散, 治妊娠小便通。
赤茯苓, 冬葵子[各等分],
上咬咀, 每服五钱, 水煎, 空心服。 济生方加发灰少许, 极效。

葵榆汤, 治妊娠小便不通, 脐下妨闷, 心神烦乱。
葵子研, 榆白皮[切各一两],
上水煎, 分三服。

独圣散, 治妊娠小便不通。 {蔓荆子凉诸经之血, 其性轻扬有升一之义。 } 蔓荆子为末, 每服二钱, 食前, 浓煎葱白汤调下。

归母苦参, 治妊娠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上为末, 炼蜜为丸, 如小豆大, 每服三丸, 加至十丸。 男子加滑右半两。

杂方, 治妊娠卒不得小便。
杏仁去皮尖, 炒黄, 捣丸如菉豆大, 灯心汤吞七粒。
一方捣杏仁入滑石末, 饭丸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 白汤下。
一方滑石为末, 水和涂脐下。
一方车前子捣汁, 调滑右末涂脐周围四寸, 热易之。
一方紫苑为丸, 井华水调下二钱。
一方桑螵蛸捣末, 米饮服方寸七, 日三服。 

第十七节, 子淋

大全云: 妊娠小便淋者, 乃肾与膀胱虚热, 不能制水, 然妊娠胞系于肾, 肾间虚热, 而成斯证, 甚者心烦闷乱, 名曰: 子淋也。

薛氏曰: (前证)
若小便涩少淋沥, 用安荣散。
若腿足转筋, 而小便不利, 急用八味丸, 缓则不救。
若服燥剂而小便频数, 或不利, 用生地黄茯苓牛膝黄檗知母芎归甘草。
若频数而色黄, 用四物加黄檗知母五味麦门玄参
若肺气虚而短少, 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门。
若阴挺痿痹而频数, 用地黄丸。
若热结膀胱而不利, 用五淋散。
若脾肺燥下能化生, 宜黄芩清肺饮。
莙膀胱阴虚, 阳无所主, 用滋肾丸
若膀胱阳虚, 阴无所化, 用肾气丸。

万密斋曰: 子淋之病, 须分二证, 一则妊母自病, 一则子为母病。 然妊母自病, 又分二证, 或服食辛热。 因生内热者, 或自汗自利, 津液燥者。 其子为母病, 亦分二证, 或胎气热壅者, 或胎形迫塞者, 证既不同, 治亦有别也。 大抵热则清之, 燥则润之, 壅则通之, 塞则行之, 此治之之法也。

(方剂)

五淋散, 治孕妇热结膀胱, 小便淋沥。
赤芍药, 山栀子[各二钱], 赤茯苓[一钱二分], 当归[一钱], 子芩[六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一方加生地黄泽泻木通滑石车前子各等分。

子淋散, 治妊娠小便涩痛频数。
麦门冬[去心], 赤茯苓, 大腹皮, 木通, 甘草, 淡竹叶[等分],
上锉, 水煎, 空心服。 一方无甘草大腹皮二味。

安荣散, 治妊娠小便涩少, 遂成淋沥, 名曰: 子淋。 {此用细辛自有深意, 盖肾苦燥, 故用辛以润之, 欲便天降之阴, 沛然于阴分也。 }
麦门冬[去心], 通草, 滑右, 人参, 细辛[各二钱], 当归[酒浸], 灯草,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煎麦门冬汤调下。
一方无滑右灯心, 有车前扁蓄。 此方恐滑右太重而滑胎, 若临月可用, 若六七个月已前, 宜斟酌之。

加味木通汤, 治妊妇奉养太厚, 喜食炙博酒面辛热之物, 以致内热, 小便赤涩作痛者。
木通, 生地黄, 赤芍药, 条芩, 甘草[梢各等分],
上锉。 加淡竹叶十二片水煎服。

生津汤, 治妊妇尝病自汗, 或因下痢后, 小便短少不痛者, 此津液不足也。
当归, 甘草[炙各五钱], 麦门冬[去心], 通草, 滑右[各三钱], 人参, 细辛[各一钱],
上为细末, 每服六七钱, 灯心煎汤, 空心调服。

冬葵子汤, 治妊妇素淡滋味, 不嗜辛酸, 病小便赤涩而痛者, 此胎热也, 此方主之。 冬葵子[一两], 赤芍药, 条芩[各半两], 赤茯苓, 车前子[各三钱], 上为末, 每服二钱, 米饮调服, 不拘时。 如小便不通, 恐是转胞, 加发灰少许极效。 {发灰能使气血上行故转胞加之妙。 }

大腹皮散, 治妊妇八九月, 胎形肥硕, 小便短少, 小腹胀, 身重恶寒, 起则晕眩欲倒, 此胎气逼塞, 膀胱之气不行也, 宜此力主之。
赤茯苓[三钱], 大腹皮, 枳壳[麸炒], 甘草[炙各一钱],
上为末, 每服一钱, 浓煎葱白汤下。

地肤子汤, 冶孕妇小便涩数, 名曰: 子淋。 {此方寓升于降妙。 }
地肤子, 车前子, 知母, 黄芩, 赤茯苓, 白芍药, 枳壳[麸炒], 升麻, 通草, 甘草[炙各三分],
上切一剂。 水煎服。

地肤大黄汤, 始妊娠子淋宜下。 {此治实热而淋者, 大便通则小便自利矣。 }
木黄[炒], 地肤草[各三两], 知母, 黄芩[炒], 猪苓, 赤芍药, 通草, 升麻, 枳实[炒], 甘草[各三两],
上锉, 每服四五钱, 水煎服。

疗妊娠数月小便淋沥疼痛心烦闷乱不思饮食方
瞿麦穗, 赤茯苓, 桑白皮, 木通, 葵子[各一两], 黄芩, 芍药, 枳壳, 车前子[各半两],
上锉, 每服四钱, 水煎服。

忘忧散, 治妊娠心经蕴热, 小便赤涩, 淋沥作痛。
琥珀[不拘多少], 萱草根[一握],
上琥珀为细末, 每服五分, 浓煎萱草根调服。

补遗方, 治胎前诸般淋沥, 小便不通。 {此可治气淋恐与热淋无与。 }
槟榔, 赤芍药[各等分],
上锉。 每服五钱, 水煎温服, 甚效。

一方, 治子淋, 小便数出, 或热疼痛, 及子烦。 地肤草四两, 以水四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或新取地肤草捣取自然汁服亦可, 不独治子淋, 凡小便淋闭, 服之无不效。

杂方, 治妊娠子淋。
葵子一升, 以水三升, 煮取二升, 分再服。
一方葵根一把, 以水三升, 煮取二升, 分再服。
一方芜菁子七合为末, 水和服方寸七, 日三。
一方猪苓为末, 白汤调方寸七, 加至二七。 

第十八节, 遗尿

薜氏曰: 若脬中有热, 宜用加味逍遥散。 若脾肺气虚, 宜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 若肝肾阴虚, 宜用六味丸。

(验案)

一妊妇遗尿内热, 肝脉洪数, 按之微弱, 或两太阳作痛, 胁肋作胀, 余以为肝火血虚, 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 寻愈, 后又寒热, 或发热或恚怒, 前证仍作, 用八珍散逍遥散, 兼以清肝火养肝血而痊。

(方剂)

白薇, 治妊娠尿出不知。 {本草谓芍药白补赤泻, 金收而火散也, 故子淋方中多用赤, 而遗尿方中则用白也。 }
白薇,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末, 每服三钱, 食前温酒调服。

桑螵蛸散, 治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炙黄二十枚],
上为末, 每服二钱, 空心米饮调下。

一方, 自矾, 牡蛎,
上为未, 每服二钱, 酒调下。

一方, 益智为末, 米饮下, 亦效。 

第十九节, 尿血

大全云: 妊妇劳伤经络, 有热在内, 热乘于血, 血得热则流溢, 渗入子脬, 故令尿血也。 {按尿血之人皆从心断丧中来。 }

薜氏曰: 前证 因怒动火者, 宜小柴胡汤加山栀。 因劳动火者, 宜补中益气汤。 因厚味积热, 宜清胃散(杂病齿门)加犀角连翘甘草。 因肝经血热, 宜加味逍遥散。

(验案)

一妊妇因怒尿血, 内热作渴, 寒热往来, 胸乳间作胀, 饮食少用, 肝脉弦弱, 此肝经血虚而热也, 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 兼服渐愈, 又用八珍汤加柴胡丹皮山栀而痊。

(方剂)

续断, 治妊娠下血及尿血。 {分两差等可法。 }
当归, 生地黄[各一两], 续断[半两], 赤芍药[二钱半],
上为末, 每服二钱, 空心葱白汤调下。

一方, 治妊娠尿血。
阿胶[炒], 熟地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 空心粥饮调下二钱。

姜蜜汤, 治妊娠小便尿血。
生姜[七片], 蜜[半盏], 白茅根[一握], 入水浓煎服。

加减五苓散, 本方去桂加阿胶炒, 同为粗末, 每服四钱, 用车前子白茅根浓煎温服。

杂方{温凉滑利不同在人自择。 } 用葵子一升, 研细, 水五升, 煮二升, 分温三服。
一方用生艾一斤, 酒五升, 煮二升, 分三服。
一方用生地黄一斤, 酒四斤, 煮二升, 分三服。
一方猪苓为末, 白汤调下一匙, 日三。
一方白茅根浓煮汤, 吞酒蒸黄连丸。
一方治无故尿血。 {止血之剂。 }
龙骨[一两], 蒲黄[半两],
上为末, 每服二钱, 酒调, 日三服。 

第二十节, 眼目

一妇将临月, 忽然两目失明, 不见灯火, 头痛眩晕, 项腮肿满, 不能转颈, 诸治不瘥, 反加危困, 偶得消风散服之, 病减七分, 获安分娩, 其眼吊起, 人物不辨, 乃以四物汤加荆芥防风, 更服眼科天门冬饮子, 二方间服, 目渐稍明, 大忌酒面煎炙鸡羊鹅鸭豆腐辛辣热物, 并房劳, 此证因怀妊多居火间, 衣看太暖, 伏热在内, 或酒面炙燇太过, 以致胎热也。 {目病大都因火, 而怀妊则胎热居多, 故以凉散之剂取效。 }

(方剂)

天门冬饮子, 治妊娠肝经风热上攻, 眼目带吊失明。 天门冬[去心], 知母, 充蔚子, 五味子, 防风[去芦], 茯苓[去皮], 川羌活[去芦], 人参[各一钱], 上作一服, 水二钟, 生姜三片, 煎至一钟, 食后服。 

第二十一节, 脏躁悲伤

仲景云:妇人脏躁, 悲伤欲哭, 象如神灵所作, 数欠伸, 甘麦大枣汤主之。 {脏躁者, 肺金燥也肺之志为悲, 胎热则火炎, 肺不能自持, 故无故悲, 哭兹治以甘缓, 佐以凉泻, 无不愈矣。 }

许学士云: 乡里有一妇人, 数次无故悲泣不止, 或谓之有祟, 祈禳请祷备至, 绛不应, 予忽忆金匮有一证云: , 妇人脏躁, 悲伤欲哭, 象如神灵, 数欠伸者, 宜甘麦大枣汤, 予急令治药尽剂而愈, 古人识病制方, 种种绝妙如此。

薛氏曰: 前证或因寒水攻心, 或肺有风邪者, 治当审察。

(验案)


一妊妇无故自悲, 用大枣汤二剂而愈, 后复患, 又用前汤, 佐以四君子加山栀而安。
一妊妇悲哀烦躁, 其夫询之, 云: 我无故, 但自欲悲耳, 用淡竹茹汤为主,佐以八珍汤而安。

(方剂)

甘麦大枣汤, 治妇人脏躁, 悲伤不止。 {悲伤肺病, 此方补脾, 所谓补母也, 且甘能生湿, 湿生则又何燥焉。 }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温分三服, 亦补脾气。

淡竹茹汤, 治妊妇心虚惊悸, 脏躁, 悲伤不止, 又治虚烦甚效。
麦门冬[去心], 小麦, 半夏汤[泡各一钱半],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 加生姜五片, 枣一枚, 淡竹茹一团如指大, 水煎服。

一方, 治胎脏躁, 悲哭, 及自笑自哭。 用红枣烧存性, 米饮调下。 

第二十二节, 妊病下胎

大全云: 妊娠羸瘦, 或挟疾病, 脏腑虚损, 气血枯竭, 不能养胎, 致胎动而不坚固, 若终不能安者, 则可下之, 免害妊妇也。

薛氏曰: 前证宜用腰腹背痛门方论主治, 其胎果不能安者, 方可议下, 慎之慎之。

(验案)

大中丞许少微公, 向令金坛时, 夫人胎漏, 疗治不止, 时迫于上计, 公欲因其势遂下之谋于余, 余第令服佛手散, 以为可安即安, 不可安即下, 顺其自然而已, 既数服, 公忧疑不决, 女科医者, 检方以进, 乃用牛膝一两, 酒煎服, 谓牛膝固补下部药耳, 用之何害, 公遂信而服之, 而胎果下。 余时有时从母之戚, 未及知此, 知而驰至, 则闻盈庭皆桂麝气, 盖因胞衣未下, 女医又进香桂散矣, 血遂暴下, 如大河决, 不可复止, 亟煎独参汤未成而卒, 公哀伤甫定, 而过余谢, 且余曰: 牛膝补药而能堕胎, 何也? 余对曰: 生则宣而熟则补, 故破血之与填精, 如箭锋相拄, 岂独牛膝哉。 鹿角亦堕胎破血, 而煎为白胶, 则安胎止血, 因其熟而信其生, 此之谓粗工, 公叹恨无已, 余故特着之以为世戒。 {生宜熟补之说似是而贫非宜思之。 }

(方剂)

桂心散, 治妊娠因病, 胎不能安者, 可下之。 桂心, 瓜蒌, 牛膝, 瞿麦[各五分], 当归[一钱], 上锉, 水煎服。 一方, 单用牛膝一两, 酒一钟, 煎七分, 作二服。 千金神造汤, 妇人脉阴阳俱盛, 名曰: 双躯, 若少阴微紧者, 血即凝浊, 经养不周, 胎即偏夭, 其一独生, 其一独死, 不去其死, 害母失胎, 此方主之。 爪[一升], 阿胶[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固胎蟹瓜破血, 甘草和中, 并行不悖奇哉。 } 上锉, 取东流水一斗, 先煮蟹爪甘草至三升, 去滓, 下胶令烊, 顿服之, 不能分再服下胎方, 治妊母因疾病, 胎不能安, 可下之。 取七月七日法面{大全作曲}四两, 水二大盏, 煎取一盏三分, 绵沥去渣, 分温三服, 立下。 {法面用碱破胎。 }

又方大曲五升, 清酒一斗, 煮二沸, 分五服, 隔宿勿食, 但再服, 其子如糜, 母无疾苦, 千金不传妙方。 又方麦蘗一升为末, 和水煮二升, 服之即下, 神效。 {麦蘗能破血。 } 又方附子二枚为末, 以淳苦酒和涂右足, 去之大良。 又方取鸡子一枚, 以三指撮医放鸡子中, 服之立出。 按陈良甫以列有牛膝汤桂心散诸方, 楼全善皆不之取, 而独取此数方, 其见卓矣。 

第二十三节, 防胎自堕

丹溪云: 阳施阴化, 胎孕乃成, 血气虚损, 不足营养, 其胎自堕, 或劳怒伤情, 内火便动, 亦能堕胎, 推原其本, 皆因热火消物, 造化自然, 病源乃谓风冷伤于子脏而堕, 此未得病情者也。 予见贾氏妇, 但有孕, 至三月左右必堕, 诊其脉, 左手大而无力, 重取则涩知其血少也, 以其妙年, 只补中气, 使血自荣, 时正初夏, 教以浓煎白术汤下黄芩末一钱, 服三四十帖, 遂得保全其生。 {单用白术补中以营出中焦土生万物也。 } 因而思之, 堕因内热而虚者, 于理为多, 曰: 热曰: 虚, 当分轻重, 盖孕至三月, 正属相火, 所以易堕, 不然何以黄芩熟艾阿胶等为安胎妙药耶, 好生之工, 幸无轻视。 {熟艾性温亦功相火若果有热或恐不宜。 }

(验案)

一妇年三十余, 或经住, 或成形未具, 其胎必堕, 察其性急多怒, 色黑气实, 此相火太盛, 不能生气化胎, 反食气伤精故也, 因令住经第二月, 用黄芩白术当归甘草, 服至三月尽, 止药, 后生一子。

一妇住经三月后, 尺脉或涩或微弱, 其妇却无病, 知是子宫真气不全, 故阳不施阴不化精血虽凝, 柊不成形, 至产血块, 或产血胞。

一妇腹渐大如怀子, 至十月求易产药, 察其神色甚困, 难与之药, 不数日, 生白虫半桶盖由妇之元气太虚, 精血虽凝, 不能成胎而为秽腐, 蕴积之久, 湿化为热, 湿热生虫理之所有, 亦须周十月之气, 发动而产, 终非佳兆, 其妇不及一月而死, 湿热生虫, 譬之沟渠污浊, 积久不流, 则诸虫生于其间矣。

汪石山治一妇长瘦, 色黄白, 性躁急, 年三十余, 常患堕胎, 已七八见矣。 诊其脉, 皆柔软无力, 两尺虽浮而弱, 不任寻按, 曰: 此因胎堕太多, 气血耗甚, 胎无滋养, 故频堕譬之水涸而禾枯, 土削而木倒也。 况三月五月, 正属少阳火动之时, 加以性躁而急发之, 故堕多在三五七月也, 宜大补阴汤, 去桂加黄檗黄芩煎服仍用研末, 蜜丸服之, 庶可保生, 服半年, 胎固, 而生二子。 钱仲阳治一孕妇病, 医言胎且堕。 钱曰: 妊者五脏传养, 率六旬, 乃更候其月, 偏补之何必堕, 已而母子皆全。

陈斗岩治一妇有胎, 四月堕下, 逾旬腹肿发热, 气喘脉洪盛, 面赤, 囗鼻舌青黑, 陈诊之曰: “脉洪盛者, 胎未堕也: 面赤, 心火盛而血干也; 舌青, 口鼻黑, 肝既绝而胎死矣。 ”

内外皆曰: “胎堕久矣”, 复诊, 色脉如前, 以蛇脱煎汤, 下平胃散加芒硝归尾一倍, 服之, 须臾腹鸣如雷, 腰腹阵痛, 复一死胎随下, 病亦愈。 程仁甫治一妇, 年近四十, 禀气素弱, 自去其胎, 五日内, 渐渐腹胀如鼓, 至心前, 上吐不能食, 用补药不效, 诊六脉微弱, 但只叫胀死, 此乃损伤脾气而作胀。 然急则治标若泥丹溪法, 恐缓不及事, 用桃仁承气加枳实厚朴倍硝黄, 煎服四分, 吐去其一, 次早仍不通, 事急又服琥珀丸三钱, 至申时大通, 胀减, 但体倦, 四肢无力, 囗不知味, 发热, 再用参耆归芍查术陈皮八剂而安。 江应宿治汪镐妻三十五岁, 厌产, 误服打胎药, 下血如崩, 旬余, 腹痛一阵即行, 或时鼻衄, 诸药不效, 诊得六脉数而微弦, 乃厥阴之火泛逆, 投四物换生地黄加阿胶炒黑山栀蒲黄一剂愈。 薛氏曰: 大抵治法, 须审某月曷某经育养而药之。

(方剂)

芎藭补中汤, 治怀妊血气虚弱, 不能卫养, 以致数月而堕, 名曰: 半产。 每见妇人孕不满十月而损堕, 得服此遂安全。 芎藭, 五味子, 阿胶[蛤粉炒], 干姜[炮各一钱], 黄耆[去芦蜜炙], 当归[酒浸], 白芍药, 白术[各一钱半], 人参, 杜仲[去皮], 木香[不见火], 甘草[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 水二钟, 煎至一钟, 不拘时服。

阿胶汤, 治妊娠数堕胎, 小腹疔席不可忍。 阿胶[炙燥], 熟干地黄[焙], 艾叶[微炒], 芎藭, 当归[切焙], 杜仲[去粗皮炙锉], 白术[各一两], 上咬咀, 每服四钱, 枣三枚, 水煎, 食前温服。 千金保胎丸, 凡女人受孕, 经三月而胎堕者, 虽气血不足, 乃中冲脉有伤, 中冲脉, 即阳明胃经, 洪应胎孕, 至此时, 必须节饮食, 绝欲戒怒, 庶免小产之患, 服此可以保全。 {三月虽手心主养胎, 而实十二经皆受气于阳明, 阳明属中冲, 故中衡伤胎亦堕也, 此方极稳当。 } 白术土炒, 熟地黄姜汁炒, 杜仲姜汁炒各四两, 当归酒洗, 续断酒洗, 阿胶蛤粉炒, 香附米四制, 益母草, 条芩炒各二两, 陈皮, 川芎, 艾叶醋炙各一两, 砂仁炒五钱, 上为细未, 煮枣肉为丸, 如桐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米汤下。

杜仲丸, 治妊娠三两个月, 胎动不安, 防其欲堕, 宜预服之。 {胎系于肾, 故用杜仲补肾, 若云: 胎动不安, 则有脾虚气虚血虚有寒有热之不同, 又当因病而孳之不可执也。 } 杜仲[去粗皮], 姜汁[炒去丝], 上为末, 枣肉杵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米饮下。

删繁方, 治妊娠怀胎, 数落而不结实, 或冷或热, 百病之源。 黄耆, 人参, 白术, 甘草, 川芎, 地黄, 吴茱萸[各等分], 一方有当归, 干姜。 上为末, 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忌菘菜桃李肉醋物。 楼氏曰: 按丹溪论, 俱是虚热而无寒者, 今姑存此一方, 以俟施之于千百而一者也。 {此言宜玩。 } 

第二十四节, 胎堕后为半产

夫妊娠日月未足, 胎气未全而产者, 谓之半产。 盖由妊妇冲任气虚, 不能滋养于胎, 胎气不固, 或颠扑闪坠, 致气血损动, 或因热病温疟之类, 皆令半产。 仲景谓寒虚相搏, 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是也。

又云: , 半产俗呼小产, 或三四月, 或五六月, 皆为半产, 以男女成形故也。 因忧恐悲哀暴怒, 或因劳力打扑损动, 或触冒暑热, 忌黑神散, 恐犯热药, 转生他疾, 宜玉烛散和经汤之类。 便产须知云: 小产不可轻视, 将养十倍于正产可也。 又云: 半产即肌肉腐烂, 补其虚损, 生其肌肉, 益其气血, 去其风邪, 养其脏气, 将养过于正产十倍, 无不平复, 宜审之。

薛氏曰: 小产重于大产, 盖大产如粟熟自脱, 小产有如生采, 破其皮壳, 伤其根蒂也, 但人轻忽致死者多, 治法宜补形气, 生新血, 去瘀血。 若未足月, 痛而欲产, 芎归补中汤倍加知母止之。 若产而血不止, 人参黄耆汤补之。 若产而心腹痛, 当归川芎汤主之。 胎气弱而小产者, 八珍汤固之。 若血出过多而发热者, 圣愈汤。 汗不止, 急用.独参汤。 发热烦躁, 肉润筋惕, 八珍汤。 大渴面赤, 脉洪而虚, 当归补血汤。 身热面赤, 脉沉而微, 四君加姜附。 东垣云: 昼发热而夜安静, 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昼安静而夜发热, 是阳气下陷于阴分也。 如昼夜俱发热者, 是重阳无阴也, 当峻补其阴。 王太仆云: 如大寒而甚, 热之不热, 是无火也。 热来复去, 昼见夜伏, 夜发昼止, 时节而动, 是无火也。 如大热而甚, 寒之不寒, 是无水也。 热动复止, 倏忽往来, 时动时止, 是无水也。 若阳气自旺者, 四物二连汤。 阳气陷于阴者, 补中益气汤。 重阳无阴者, 四物汤。 无火者, 八味丸。 无水者, 六味丸。

(验案)

一妊妇五月服剪红丸堕胎, 腹中胀痛, 服破血药益甚, 手按之愈痛。 余曰: 此峻药重伤脾胃受患, 用八珍倍参耆加半夏乳没, 二剂痛止, 数剂全愈。 {倍法加法俱有独见。 } 史仲子室, 年甫二十, 困疫眙堕, 时咳, 服清肺解表, 喘急不寐, 请视。 余曰: 脾土虚不能生肺金, 药重损之, 与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五味炮姜四剂渐愈, 再往视, 又与八珍加五味及十全大补汤而全愈。

东垣云: 妇人分娩及半产漏下, 昏冒不省, 瞑目无所知觉, 盖因血暴亡, 有形血去, 则心神无所养, 心与包络者, 君火相火也, 得血则安, 亡血则危, 火上炽, 故令人昏冒, 火胜其肺, 瞑目不省人事, 是阴血暴去, 不能镇抚也。 血已亏损, 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类乃甘辛大寒之药, 能泻气中之热, 是血亏泻气, 乃阴亏泻阳, 使二者俱伤, 反为不足医.学全在线

{所谓有两死而无两生也。 }虚劳之病, 昏迷不省者, 上焦心肺之热也, 此无形之热, 用寒凉之药, 驱令下行, 岂不知上焦之病, 悉属于表, 乃阴证也, 汗之则愈, 今反下之, 幸而不死, 暴亏气血, 必夭天年。 又不知内经有说, 病气不足, 宜补不宜泻, 但瞑目之病, 悉属于阴, 宜汗不宜下。 又不知伤寒郁冒, 得汗则愈, 是禁用寒凉药也。 分娩半产, 本气不病, 是暴去其血, 亡血补血, 又何疑焉。 补其血则神昌, 常时血下降亡, 今当补而升举之, 心得血养而神不昏矣。 血若暴下, 是秋冬之令太旺, 令举而升之, 助其阳, 则目张神不昏矣。

{妙在升阳。 }今立一方, 补血养血, 生血益阳, 以补手走厥阴之不足也, 名全生活血汤。 {生产后诸证, 更于产后方论中参用之。 }

(方剂)

人参汤, 治半产后, 血下过多, 心惊体颤, 头目运转, 或寒或热, 脐腹虚胀疼痛。 {别录谓人参能治心腹鼓痛, 故此用之, 盖虚痛也, 若实痛则不宜矣。 } 人参, 麦门冬[去心], 生干地黄, 当归[洗], 芍药[炒], 黄耆,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 上咬咀, 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七分, 食前温服。

人参黄耆汤, 治小产气虚, 血下不止。 {牌统血气载血此方最妙。 } 人参, 黄耆[炒], 白术[炒], 当归, 白芍药, 艾叶[各一钱], 阿胶[炒二钱], 右作一剂。 水煎服。 龙骨散, 疗因损娠下, 恶血不止。 {此重在恶血不止故姜及之用也。 } 龙骨, 当归, 地黄[各二两], 芍药, 地榆, 干姜, 阿胶[各一两半], 艾叶[一两炒], 蒲黄[一两二钱半], 牛角鳃[炙焦二两半], 上为细末, 食前用米饮调下二钱。

全生活血汤, 治妇人分娩, 及半产漏下, 昏冒不省, 瞑目无所知觉, 此因血暴亡, 心神无所养也, 用此补血升阳。 {阴从阳升故用药如此。 }{三阴三阳之气俱升。 } 升麻, 白芍药[各三钱], 当归[酒洗], 葛根, 柴胡[去苗], 羌活, 独活, 防风, 甘草[炙各二钱], 川芎, 槁本[各一钱五分], 生地黄[见月加], 熟地黄[各一钱], 蔓荆子, 细辛[骼五], 红花[三分], 上咬咀, 每服五钱, 水二盏, 煎至一盏, 去滓, 食前稍热服。 已上治血下过多之剂。

生地黄汤, 治妊娠胎气损动, 气血不调, 或跌扑闪坠, 以致胎堕, 堕后恶滞不尽, 腹中疥痛。 {妙在桂与大黄同用然须认病真切方可。 } 生干地黄[一两], 大黄暴[煨], 芍药, 白茯苓, 当归, 细辛, 黄芩, 甘草[炙], 桂[去粗皮各半两], 上咬咀, 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 入生姜大枣拍碎同煎, 至一盏, 去滓, 不拘时温服。

当归酒, 治妊娠堕胎后, 血不出。 {产后忌芍药, 而此以血不出者用之, 要知与当归同用, 以无灰酒生地汁同煮, 则不收敛, 而入肝行血矣。 } 当归炙令香, 芍药炒各二两 上咬咀, 每服三钱, 无灰酒一盏, 入生地黄汁一合, 银器内慢火煎至七分, 去滓温服, 以恶血下为度。

乌金散, 治妊娠堕胎后, 血不下, 兼治诸疾血病。 好墨[二两, 折二寸挺子, 烧通赤, 用好醋一升醮七遍, 又再烧通赤放冷, 另研为末], 没药[研], 麒麟竭[各二钱半], 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 每服温酒调下一钱七, 如血迷心, 用童便加酒调下二钱七。

红蓝花散, 治堕胎后血不出, 奔心闷绝, 不识人。 {二方俱宜合之以备缓急。 } 红蓝花[微炒], 男子发[烧存性], 京墨[烧红], 血竭[研], 蒲黄[隔纸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 以童便小半盏调二钱, 服之立效。

白蜜酒, 治堕胎后, 恶血不出。 {妙在缓肝行血。 } 白蜜[二两], 生地黄[取汁一盏], 酒[半瓮], 右汁与酒, 共入铜器中煎五七沸, 入蜜搅匀, 分两服, 服三剂, 百病可愈。 已上治恶血不出之剂。 {以上诸方攻补不同, 所谓寒热温凉, 各从其事也, 用者审之。 }

当归汤, 治妊娠堕胎, 胞衣不出。 {此方活血滑利催生下胞俱可用。 } 当归[切炒], 牛膝[酒浸各一两半], 木通, 滑石[研各二两], 冬葵子[炒三合], 瞿麦穗[一两], 上咬咀。 每服三钱, 水煎服, 未下, 再服, 以下为度。

地黄汤, 治胞衣不出。 {方法俱妙宜详之。 } 蒲黄[炒], 生姜[切炒各二钱半], 生地黄[半两以铜竹刀切炒], 上以无灰酒三盏, 于银器内同煎至二盏, 去滓, 分三服, 未下, 再作服。

泽兰, 治胞衣不出。 泽兰叶[切研], 滑石末[各半两], 生麻油[少许], 上以水三盏, 先煎泽兰至一盏半, 去滓入滑石末并油更煎三沸, 顿服之, 未下更服。

蒲黄酒, 治胞衣不下。 {一方一变巧似化工。 } 蒲黄炒[一合], 槐子[十四枚为末], 上以酒三盏, 煎至二盏, 去滓, 分温二服, 未下更作服。 已上治胎衣不下之剂。

当归川芎汤, 治小产后瘀血, 心腹痛, 或发热恶寒。 {平正久方可法可法。 } 当归, 川芎, 热地黄, 白芍药, 玄胡索[炒], 红花, 香附, 青皮, 泽兰, 牡丹皮, 桃仁[各等分], 上水煎, 入童便酒各小半盏服。 {尤妙。 } 若以手按腹愈痛, 此瘀血为患, 宜此药, 或失笑散消之, 若按之不痛, 此是血虚, 宜四物参苓白术。

芎藭汤, 治堕胎, 心腹冷痛。 {既曰: 冷痛, 则不宜芍药, 又曰: 腹痛则不宜白术用者详之。 } 芎藭, 芍药, 白术, 阿胶[炒令燥], 甘草[炙各一两], 一方无白术有人参。 上咬咀。 每服三钱, 入艾叶糯米生姜同煎, 食前服。

当归散, 治产后气血虚弱, 恶露内停, 憎寒发热。 {此方以气血虚弱而用则可, 以恶露内停而用芩芍白术恐不宜。 } 当归, 白芍药[炒], 川芎, 黄芩[炒各二两], 白术[五钱] 上为细末, 温童便调下二钱。

当归补血汤, 治肌热躁热, 目赤面红, 烦渴引饮, 昼夜不息, 脉洪大而虚, 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 若误服白虎汤必死。 {病似阳明症象白虎故云: , 然此东垣神方也, 病真药当一服如神。 } 当归[三钱], 黄耆[一两], 上作一服, 水煎服。

四物二连汤, 治血虚发热, 或口舌生疮, 或昼安夜热。 {此河间方后二味非实热心火不用。 } 当归, 川芎, 芍药, 热地黄, 胡黄连, 宣黄连[各一钱], 上作一服, 水煎服。 

第二十五节, 胎不长

大全云: 妊娠不长者, 因而宿疾, 或因失调, 以致脏腑衰损, 气血虚弱, 而胎不长也, 当治其疾疚, 益其气血, 则胎自长矣。

薛氏曰: 前证更当察其经络, 审其所因而治之。

(验案)

一妊妇胎六月, 体倦懒食, 面黄晡热, 而胎不长, 因劳欲坠, 此脾气不足也, 用八珍汤倍加参术茯苓三十余剂, 脾胃渐健, 胎安而长矣。

一妊妇因怒, 寒热往来, 执业兽医内热晡热, 胁痛呕吐, 胎至八月而不长, 此因肝脾郁怒所致, 用六君加柴胡山栀枳壳紫苏桔梗病愈, 而胎亦长矣。

(方剂)

安胎白术散, 治妊娠宿有冷, 胎痿不长, 或失于将理, 伤胎多堕, 此药补荣卫, 养胎气。 {天地以大气春生夏长, 人身以心肝应之, 若有宿冷者春气不温也, 以吴茱萸温之, 胎癈不长者, 夏气不大也, 以川芎大之, 白术甘草乃培土, 以补其母也, 以此为法, 思过半矣。 } 白术, 川芎[各一两], 吴茱萸[汤泡半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食前温酒调下, 忌生冷果实。

黄耆汤, 治妊娠胎不长, 安胎和气, 思食, 利四肢。 {此方悉以补气为主, 而前胡散结气, 川芎行结血, 皆所助其生长也, 观其主治, 乃得其妙。 } 黄耆[炒], 白术[炒], 白茯苓, 前胡, 人参[各七分半], 川芎, 甘草[炒各五分], 上咬咀, 加生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 食前服。

长胎白术丸, 治孕妇宿有风冷, 胎痿不长, 或将理失宜, 伤动胎气, 多致损堕, 常服益血保胎, 调补冲任。 {此方以风冷而用川椒川芎, 以伤动而用白术牡蛎阿胶生地, 凉血固胎, 不多用者, 提其凉也, 当归一两其血中之主药, 欤故以为君。 分两奇。 } 白术, 川芎, 阿胶, 生地[各六分], 当归[一两], 牡蛎[一分], 川椒[三分], 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米饮下。

人参丸, 治妊娠胎不长, 宜服养胎。 {此方助生气宽中育胎又是一法。 }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柴胡, 刺蓟, 厚朴, 桑寄生[各一两], 枳壳[七钱半],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 炼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 食前温水下。 

第二十六节, 先期欲产过期不产

大全云: 妇人怀胎, 有七月八月而产者, 有至九月十月而产者, 有经一年二年, 乃至四年而后产者, 各依后治法。 楼氏曰: 先期欲产者, 凉血安胎, 过期不产者, 补血行滞。 薛氏曰: 一妊妇八个月, 胎欲坠, 似产, 卧久少安, 日晡益甚, 此气血虚弱也, 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随愈, 更以八珍汤数剂而安。

(方剂)

知母丸, 治妊娠日月未足而痛, 如欲产者, 兼治产难及子烦。 {治子烦胎热妙剂。 } 知母不拘多少, 为细末, 炼蜜丸, 如鸡头实大, 温酒嚼下, 日三服。 一方丸如桐子大, , 粥饮下二十丸。

槐子丸, 治妊娠月数不足, 而似欲产腹痛者。 {此方与治胞衣不下蒲黄酒同, 而一以酒煎作汤, 一以蟹丸酒下, 煎丸分两虽殊, 而其药则一也, 宜致思之。 } 槐子, 蒲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 蜜丸, 如桐子, 温酒下二十丸, 以痛止为度。 又方取蒲黄筛过, 如枣核大, 以井花水调服。 又方捣菖蒲根汁一二升, 灌喉中。 又方梁上尘灶突墨, 同为末, 空心温酒服方寸七。

加味四物汤, 治过月不产者, 用此补血行滞。 四物汤, 香附, 桃仁, 枳壳, 缩砂, 紫苏, 上用水煎服, 即生。 

第二十七节, 鬼胎

大全云: 夫人脏腑调和, 则血气充实, 风邪鬼魅, 不能干之, 若荣卫虚损, 则精神衰弱, 妖魅鬼精, 得人于脏l, 状如怀娠, 故曰: 鬼胎也。

薛氏曰: 前证因七情相干, 脾肺亏损, 气血虚弱, 行失常道, 冲任乖违而致之者, 乃元气不足, 病气有余也。 若见经候不调, 就行调补, 庶免此证, 治法以补元气为主, 而佐以雄黄丸之类行散之。 若脾经郁结气逆者, 用加味归脾汤调补之。 若脾虚血不足者, 用六君芎归培养之。 肝火血耗者, 用加味逍遥散滋抑之。 肝脾郁怒者, 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兼服。 肾肝虚弱者, 用六味地黄丸。

(验案)

一妇人经闭八月, 肚腹渐大, 面色或青或黄, 用胎证之药不应。 余诊视之曰: 面青脉涩寒热往来, 肝经血病也。 面黄腹大, 少食体倦, 脾经血病也。 此郁怒伤脾肝之证, 非胎也, 不信, 仍用治胎散之类不验, 余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 各二十余剂, 诸证稍愈, 彼欲速效, 遂服通经丸一服, 下血昏愦, 自汗恶寒, 手足俱冷, 呕吐不食, 余用人参炮姜二剂渐愈。

(方剂)

{下三方皆治诸虫怪疾之假气血而成形者, 又何独论鬼胎之有。 }

斩鬼丹, 治鬼胎, 如抱一瓮。 吴茱萸, 川乌一方作川芎, 秦艽, 柴胡, 白僵蚕, 巴戟, 巴豆不去油, 芫花醋煮各二两上为未, 炼蟹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七丸, 蜜酒送下, 即出恶物而愈。 轻者, 去芫花巴豆巴戟。 斑玄丸, 治鬼胎惑于妖魅, 状如症瘕, 一切气血痛亦效。 {斑蝥宜慎用。 } 班螫[去头足翅炒], 玄胡索[炒各三钱], 上为末, 糊丸, 酒下, 或为末, 以温酒调下半钱, 以胎下为度。

雄黄丸, 治鬼胎瘀血腹痛。 {虽曰: 有故无殒, 然大毒之药亦须慎也。 } 雄黄[细研], 鬼臼[去毛], 莽草, 丹砂[细研], 巴豆[去油], 獭肝[炙黄各半两], 蜥蜴[一枚炙黄], 蜈蚣[一条炙黄], 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二丸, 空心温酒下, 日两服, 后当利, 如不利, 加至三丸, 初下清水, 次下虫如马尾状无数, 病极者, 下蛇虫或如虾蟆卵鸡子, 或如白膏, 或如豆汁, 其病即除。

枳实槟榔丸, 治妊娠症瘕癖块, 及二者疑似之间, 久服安养胎气, 消散症瘕, 兼宽膈进食。 {此方甚平, 何以能治症瘕痞块惟疑似者, 庶乎可。 } 枳实, 槟榔, 黄连, 黄柏, 黄芩, 当归, 阿胶[炒成珠], 木香[各半两], 上为末, 水和丸, 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 温米饮下, 不计时, 日三服。

相关文章
 苜蓿内酯
 各位同学老师,快来探讨一下“鼻渊”吧,谢谢
 [转帖]电脑办公族防衰老锦囊
 肝胆湿热证
 柿子叶功用
 眩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