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以毒攻毒类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此类药比较难控制,而且好多初入中医者知之甚少,现学现卖供大家参考
      所谓以毒攻毒,即指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之肿瘤,这类药物具有攻坚蚀疮、破瘀散结、消肿除块之效。
    本类药物大多对癌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能杀伤癌细胞,临床上多作外用。在逐步掌握了它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后也可以内服;如将有毒的蟾酥制成注射液,作静脉注射等。
    本类药物全部有毒,有些为大毒,应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其特点是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因此,必须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并适可而止,即将邪毒衰其大半后,继之使用小毒或无毒药物以扶正祛邪,以达到治疗目的。


-----------
土鳖虫(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全体。)
别  名:    地鳖虫、土元、地乌、簸箕虫。
性味功效:    味咸,性寒,有小毒。活血散瘀,通经止痛。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肝癌、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宫颈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肺癌等。
    常与莪术水蛭丹参枸橘李等配伍治疗气血瘀滞、凝结成积的消化道肿瘤。
    常与三七鸡血藤、菝葜、野葡萄藤等配伍治疗瘀血蕴结、内阻脉络的骨肿瘤或转移性骨肿瘤。
    此外,还适用于瘀血肿痛、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腰背酸痛及肝脾肿大等症。
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或制成丸利等。
注意事项:     本品破血力量较强,故孕妇忌用。

慈姑(兰科独蒜兰属植物瓶状独蒜兰和滇独蒜兰,以假球茎入药。)
别  名:    毛慈姑、茅慈姑、冰球子泥宾子
性味功效:    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主要用于乳腺癌,亦用于恶性淋巴瘤甲状腺癌皮肤癌、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白血病、胃癌等。
    常与昆布海藻、白毛夏枯草等配伍治疗痰气凝滞、痰火胶结的鼻咽癌。
    常与夏枯草、漏芦牡蛎等配伍治疗痰湿凝聚、日久郁而化火的淋巴胂瘤、甲状腺腺瘤等。
    此外,还适用于肿疔毒、淋巴结核、蛇咬伤及良性肿瘤,如甲状腺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血管瘤等。
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或醋磨涂患处。
注意事项:     用药后可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等,并有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现象。所含土里品有以及心脏毒性作用。

南星(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天南星的块茎。)
别  名:    异叶天南星(《中药志》),半边莲(四川、湖北),独足伞(四川),虎掌(四川、浙江),七角莲(广东),锁喉莲,蛇头草、转珠莲(湖北),独角莲、独叶一枝枪、青杆独叶一枝枪、天凉伞(浙江),逢人不见面、不求人、糊斑杖(广西),猪包谷(湖南),土南星(福建)。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祛痰定惊,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颅脑肿瘤、脑转移性肿瘤,或肿瘤淋巴结转移、子宫颈癌、口腔肿瘤、神经系统肿瘤。
    常与半夏茯苓枳实等配伍治疗痰湿壅滞、瘀血凝结的消化道胂瘤。
    常与昆布、浙贝母、半夏、水红花子等配伍治疗痰湿凝聚的颅脑肿瘤或其他肿瘤脑转移、淋巴结转移。
    常与陈皮佛手、茯苓、焦六曲等配伍治疗各种肿瘤经化学药物治疗后的消化道反应。
    此外还适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痼、惊风、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疠结核、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
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可以制成片剂、针剂和栓剂供临床使用。
注意事项:     一般对症用制南星或胆南星,抗癌用生南星效好,但有毒,须谨慎,外敷用鲜品。

马钱子(马钱科马钱属植物马钱的种子。)
别  名:    番木鳖、火失刻把都(《本草纲目》),苦实(《本草原始》),马前、牛眼(《本草求原》),苦实把豆儿(《飞鸣集》),大方八(《中药材手册》)。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有大毒。散血热通络,消肿。
临床应用:    内服适用于食管癌、胃癌、肠癌、骨肿癌、肺癌等。
    与甘草等药制成丸剂,可解除癌性疼痛。
    与穿山甲紫草雄黄白芷等配伍制成药膏用于湿聚毒盛的皮肤癌。
    此外,还用于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1日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注意事项:     马钱子毒性大,内服必须炮制。番木鳖碱对骨髓有强烈的兴奋作用,如内眼未经炮制或过量中毒,会出现颈项僵直、瞳孔散大、呼吸急促与困难、抽搐、角弓反张、痉挛等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
--------------------------------------------------------------------------------
巴豆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种子。)
别  名:  刚子、大树跌打、双眼龙、猛子仁、泻果、川巴、江子仁、大叶双眼龙、巴果、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性味功效:  种子:味辛,性热,有大毒,泻下祛积,逐水消肿。根、叶:味辛,性温,有毒,温中散寒,祛风活络。
临床应用:  可用于多种癌肿,如霍奇金病、肺癌、子宫癌、皮肤癌、乳腺癌、胃癌等,以霍奇金病及胃癌缓解率高。
    用经过去毒处理的巴豆制剂治疗晚期肿瘤,多有明显的止痛、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等功效。
    此外,还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水肿。外用治冻疮,可杀除孑孓、癣、、痣等。
用法用量:  内服,去种皮榨去油(巴豆霜)0.15~0.3g,可配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

--------------------------------------------------------------------------------
白屈菜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的全草。)
别  名:  雄黄草、小野人血草(陕西),牛金花(山西),小黄连地黄连、胡黄连(山东),假黄连(东北),土黄连(山东、东北、河南、山西、甘肃),八步紧、断肠草(东北、北京),山黄连、牛金花。
性味功效:  味苦,性凉,有毒。清热解毒,止痛,止咳,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道癌、胃癌、肝胆肿瘤、直肠癌、各种中晚期肿瘤腹转移等。
    常与丁香延胡索、全蝎蜈蚣等配伍治疗气血凝滞、瘀毒内阻的食管癌、肝肿瘤。
    常与菌陈、山栀半枝莲车前子等配伍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的肝、胆肿瘤。
    常与薏苡仁、大黄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各种中晚期癌肿腹转移者。
    此外还适用于慢性气管炎、百日咳、胃痛、胃炎、胃溃疡腹痛、泻痢,外用于稻田皮炎、毒蛇咬伤、疥癣、皮疣等
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小剂量原阿片碱有镇静作用,大剂量注射可引起动物兴奋和惊厥。
--------------------------------------------------------------------------------
丰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的根茎。)
别  名:  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三叶半夏(山西、河南、广西),三步跳(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麻芋果(贵州),田虽心、无心菜、老鸦眼、老鸦芋头(山东),燕子尾、地慈菇(广西),老黄嘴、老和尚扣(江苏),三步槐(四川),药狗丹(东北、华北),三叶头草、三棱草(上海),洋犁头(福建),扣子莲(江西),半子、三片叶、三开花、三角草、三星草(甘肃),地珠半夏(云南)。
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  适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等。亦作配伍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
    常与陈皮、佛手、枳壳等配伍治疗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的消化道肿瘤。
    常与杏仁、昆布、海藻、白术等配伍治疗脾虚湿聚、痰涎壅滞的肺癌。
    常与陈皮、竹菇、焦山楂、六神曲、茯苓等配伍治疗各种肿瘤因化疗、放疗后出现胸脘胀闷、恶心呕吐、胃纳不佳者。
    此外,还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痰核等,生品外用消痈肿。
用法用量:  每日6~15g,水煎服。
注意事项:      生半夏有毒,内服须经炮制,抗肿瘤需用生者时,须慎用。
--------------------------------------------------------------------------------
长春花(夹竹科长春花属植物长春花的全草。)
别  名:  雁来红(广东)、日日新、日日草、三万花(广东、广西)。
性味功效:  味微苦,性凉,有毒。降压安神,清热消炎,抗癌。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肿肿瘤,如霍奇金病和绒毛膜上皮癌、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急性自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肾母细胞癌、口腔癌、肺癌、恶性黑色瘤等。
    常与猪殃殃、龙葵青黛等治疗瘀血凝滞、热毒炽盛的白血病。
    此外,还可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腮腺炎等。鲜叶加米少许捣烂外敷,治疗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  每日10~15g(干品),水煎服。长春碱注射液(vLB);每次0.1~0.2mg/kg体重,总量60~80mg。一般每次10mg加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静脉注射或在输液皮条中冲入,每7~10天1次。长春新碱:每次0.02~0.04mg/kg,总量10~20mg为1疗程,一般每次1~2m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0ml中静注,每7天1次。
注意事项:      长春碱(VLB)和长春新碱(VCR)的毒性反应大致相同,但前者主要抑制骨髓,后者对肌肉神经毒性突出。两者都有刺激性,静脉给药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坏死及持续性疼痛。反复注射可以引起血栓性静脉炎。体内主要由肝、胆道排泄到肠道,故对肝功能不良及胆道疾患亦有毒性反应。

-----------附子毛茛乌头属植物乌头的子根。)
别  名:  五根毒、草乌、鹅儿花、铁花
性味功效:  味辛,性大热,有毒。回阳救遂,散寒止痛,强心。
临床应用:  乌头注射液可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癌,并有较好的消肿止痛作用。
    此外,还用于治疗亡阳虚脱、四肢厥冷、镇痛、抗炎、强心等。
用法用量:  内服3~9g。生用毒性较大。
注意事项:   
--------------------------------------------------------------------------------
丽江山慈姑(百合科丽江山慈姑属丽江山慈姑的球茎。)
别  名:  光慈姑、草贝母、闹狗药(云南)、益辟坚。
性味功效:  味苦,性温,有毒。拔毒消肿,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皮肤癌等。临床对乳腺癌效果较好。
    本品所含的秋水仙碱含量较高,并制成秋水仙酰胺注射液用于临床。
    此外,还适用于痈肿、疮疡、瘰疠、皮肤肿块、痛风等症。
用法用量:  每次0.3~0.6g,研粉加适量蜂蜜蒸服。制剂:复方秋水仙碱(COLC)注射液:每支2ml(含秋水仙碱lmg等),每日1支,可供静、动脉及瘤内给药,以秋水仙碱总量20~40mg为1疗程。秋水内酰胺(COLM)注射液:每支lml,含COLM 10mg,静脉滴注每次10mg,每日1次,总量200~300mg。秋水仙酰胺片:每片2.5mg,每次5mg,每日4次,总量400~600mg。
注意事项:   
--------------------------------------------------------------------------------
核桃(胡桃科胡桃属植物胡桃的种仁、种膈、外果皮和叶。)
别  名:  胡桃、核桃。
性味功效:  青龙衣(外果皮):味苦、涩,性平,有毒。消肿止痒。
临床应用:  本品近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等肿瘤。
    此外,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外用治头癣牛皮癣、痈肿疮疡等。
用法用量:  内服10~30g。
注意事项:   
--------------------------------------------------------------------------------
娃儿藤(罗摩科娃儿藤属植物卵叶娃儿藤的根或全草。)
别  名:  卵叶娃儿藤(通称)、白龙须、哮喘草(广东湖南),三十六荡、三十六根(广东、广西),落地金瓜、关腰草、藤细辛土细辛(广西),竹消(广东),黄芽细辛、急解索(湖南),藤霸王、小霸王(云南),双飞蝴蝶,老虎须
性味功效:  根:味苦、辛,性温,有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止咳定喘,解蛇毒。
临床应用:  适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淋巴肉瘤等,也试用于其他肿瘤。
    常与猪殃殃、青黛、凤尾草、七叶一枝花等配伍用于治疗瘀毒内阻、热毒壅盛的白血病。
    常用夏枯草、天葵子、漏芦等配伍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痰火胶结的淋巴瘤。
    此外,本品民间常用于风湿骨痛和跌打损伤,亦治疗小儿惊风痰喘、胃痛、毒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  每日3~10g,水煎服。娃儿藤总碱注射剂(每1ml含总碱1mg),成人每天15~16mg,小儿每天用量0.3~0.4mg/kg体重,皆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治毒蛇咬伤用全草鲜品30~60g捣烂外敷。
注意事项:      内服本品或注射剂用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有神经毒性,要注意肝肾损害和血压变化。

-----------

--------------------------------------------------------------------------------
信石(为天然的砷华矿石,但也有用毒砂(硫砷铁矿)或雄黄加工制成,入药有红信石(红砒)及白信石(白砒)两种,雄黄含硫化砷的矿物。)
别  名:  人言、砒石
性味功效:  味辛,性大热,有大毒。蚀疮去腐,平喘化痰,截疟。
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多种肿瘤,主要是体表肿瘤,如皮肤癌、宫颈癌、乳腺癌等。
    本品以丸、散、膏、栓剂外用。
    以外还适用于寒喘、疟疾,外用治疗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瘘管,神经性皮炎,顽癣,疮。
用法用量:  内服每天O.3g,多入丸、散剂;外用适量。不能久服,以免中毒。
注意事项:      本品能麻痹毛细血管,对人体肝、肾毛细血管的损害均较显著,可以引起急慢性中毒,可用解毒剂二巯基丙醇。
--------------------------------------------------------------------------------
常山(虎耳草科常山属黄常山的根。)
别  名:  黄常山、白常山大金刀、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蜀漆(《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有小毒。截疟,解热。
临床应用:  本品近用于消化道肿瘤。此外,还用于治疗备种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5~10g。
注意事项:   
--------------------------------------------------------------------------------
黄药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的块茎。)
别  名:  山慈姑(《植物名实图考》),黄独(《唐本草》),黄药(《本草原始》、广西),金钱币蛤蟆(浙江、江西、湖南),狗嗽、土首乌、野尿藤、土芋(福建),金钱吊葫芦(江西),毛薯、蓑衣包、苦卡拉(云南),金钱吊蛋、黄金山药、薯瓜乳藤(广东、广西),曼喃(云南傣语),零余薯、香芋、黄狗头(《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功效:  味苦,性平,有小毒。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胃癌、鼻咽癌、甲状腺肿瘤、淋巴肉瘤、肺癌、子宫颈癌、横纹肌肉瘤、肠癌及胰腺癌等。
    常与白花蛇舌草、石打穿、石见穿、摘叶等配伍治疗热毒郁结、痰壅气滞的食道癌、胃癌。
    常与夏枯草、昆布、海藻、山慈姑等配伍治疗郁火炽盛、痰火胶结的鼻咽癌、甲腺肿瘤、淋巴肉瘤。
    常与蒲公英瓜蒌皮、石韦黄芩等配伍治疗痰涎壅盛的肺癌。
    此外,还适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气管炎、百日咳、咳血吐血、瘰疠、疮疡肿瘤、毒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  每日4~15g,煎服。10%~20%黄药子酒浸液,每次20~25ml,每日3次。
注意事项:      本品久服或一次量过大可引起肝功能损害或中毒。
--------------------------------------------------------------------------------
硇砂(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
别  名:  北庭砂(《四声本草》),赤砂、黄砂(《石药尔雅》)、狄盐(《日华子本草》),气砂(《本草图经》),白硇砂(《中药志》)。
性味功效:  味咸、苦、辛,性温,有毒。消积软坚,破瘀散结。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皮肤癌、鼻咽癌、宫颈癌等。
    本品与轻粉、雄黄、硼砂、大黄配伍外用治疗皮肤癌。
    此外,还用于经闭、痰饮、喉痹、积痢、目翳、息肉、疣赘、疔疮、痈肿、恶疮等。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3~1g;9卜用:研未点、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帖,或化水点涂。
注意事项:  

-----------
--------------------------------------------------------------------------------
野百合(豆科猪屎豆属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入药。)
别  名:  兰花野百合(河南、江西),野花生、羊屎蛋(山东),龙吉利(北京、广西),山芝麻(广西),猪铃草(广东、贵州),山油麻、野芝麻、芝麻响铃铃(浙江),农吉利,鼠蛋白,细叶芝麻铃。
性味功效:  味苦、淡,性平,有毒。解毒,抗癌。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皮肤癌、食管癌、宫颈癌、急性白血病等。
    本品中分离出的抗癌有效成分,可制成注射剂、片剂、糖浆等不同制剂。
    治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可用局部敷贴配合电离子透入治疗。取新鲜野百合全草适量,捣成糊状,或干品研成细粉用水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2次,直至疮面愈合为止。
    治食道癌,肌肉注射农吉利甲素盐酸盐乐菌溶液,每次4ml,每支2ml中含农吉利甲素50mg,每日2次,或口服片剂与糖浆,片剂每次4~10片,每日3次,糖浆每次Z0~50ml,每日3~4次。
    治官颈癌,局部注射农苦利甲素盐酸盐灭菌溶液,每日或隔日在病灶边缘注射1次,每次2~4ml;或配合口服糖浆、片剂,或肌肉注射治疗。
    此外还适用于疔疮、耳鸣、头目眩晕、病后虚弱、热淋、白带、痢疾、小儿疳积等。
用法用量:  注射剂(50mg/2ml),每次50~200mg,稀释后静脉注射,1疗程1.5~2.5g;肌肉注射每次4ml,每天2次,1~2月为1疗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较大,农吉利甲素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325mg/kg,亚急性实验主要对消化道、肝、肾方面有损害。现已半合成维生素丙农吉利甲素,其毒性较农利甲素为低。
--------------------------------------------------------------------------------
喜树(珙硐科喜树属植物軎树的根、果及树皮、树枝、叶。 )
别  名:  旱莲(《植物名实图考》、江西、四川),旱莲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天梓树(湖南),水桐树(广东、广西),干张树、千杖树、秧青树、水粟子(四川),园木、土八角(贵州)。
性味功效:  味苦、涩,性寒,有毒。抗癌,散结,清热杀虫。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肠癌、肝癌、膀胱癌、卵巢腺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常与石打穿、蒲黄、丹参、枸橘李等配伍治疗瘀毒内阻、气滞血凝的消化道肿瘤。
    常与漏芦、狗舌草、青黛、夏枯草等配伍应用治气滞血瘀、痰火抑郁的淋巴肉瘤、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  每日3~9g,水煎服。注射剂(每支5mg)10~2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隔日静脉注射,200~300mg为1疗程;混悬剂(每支5mg),每次2.5~5mg,(适用于肝癌与白血病),瘤内注射,溶于20ml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3次;片剂5mg,每次5~10mg,每日或隔日口服,60~120mg为1疗程。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主要是泌尿道反应,如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也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其他有食欲下降、呕吐、腹泻和脱发。一般剂量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但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10-羟基喜树碱的不良反应较轻而少。喜树碱耐量实验建议每日10mg或隔日20mg。
--------------------------------------------------------------------------------
雄黄(含硫化砷的矿石。)
别  名:  明雄黄、黄金石、石黄。
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有毒。燥湿,杀虫,解毒。
临床应用:  适用多种肿瘤,如皮肤癌、脑肿瘤、白血病、子宫颈癌等及肿瘤引起的疼痛。
    此外还适用于惊痫、久疟、咳喘、痈疽疮毒;外治虫蛇咬伤、神经性皮炎、黄水疮、带状疱疹蛲虫病
用法用量:  每日0.3~1.2g,口服以丸、散入药;外用适量,制以散、膏、栓剂。
注意事项:      本品不宜多服或久服,以免引起中毒。如急性中毒可致血压下降及心力衰竭、肠壁细胞变性坏死;慢性中毒则引起内脏器官变性、末梢神经炎、皮肤及粘膜营养障碍,可及早使用解毒剂二巯基丙醇。
--------------------------------------------------------------------------------
掌叶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虎掌的块茎。)
别  名:  虎掌(神农本草经),半夏、绿芋子(北京),南京半夏(南京),大三步跳(湖南),天南星(河南、江苏),南星、麻芋子、半夏子、独败家子、狗爪半夏(四川),麻芋果(贵州),真半夏(广西南宁)。
性味功效:  味苦,性温、微寒,有大毒。祛风痰,散瘀结。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子宫颈癌、消化道肿瘤、口腔肿瘤、皮肤癌、肺癌等,也适用于子宫颈癌前期病变。
    此外,还适用于湿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惊风癫痫、破伤风等。
用法用量:  每日3~9g,治肿瘤用量宜大。煎剂:鲜品每日初用15g,后渐增至每日60g,饭后服。片剂:每片含生药10g,每次2~3片,每日3次,饭后服。注射剂:每支2ml含生药10~20g,每日1~2次,肌注,或作子宫颈局部注射,或作贴敷病灶用。栓剂或棒剂:每日1次,每次1枚(条),塞入子宫颈内。
注意事项:  

-----------
--------------------------------------------------------------------------------
斑蝥(鞘翅目芜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体。)
别  名:  花斑蝥、花壳虫。
性味功效:  味辛,性寒,有大毒。破血散结,攻毒。
临床应用:  适用于消化遭肿瘤,如肝癌、食管癌、胃癌等,尤常用于肝癌。
    本品治肺癌、结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疗效。
    此外还适用于迁延性及慢性肝炎骨结核、颈淋巴结核、风湿病;外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顽癣、女阴白斑等。
用法用量:  炮制后水煎或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治肿瘤多用斑蝥素或羟基斑蝥胺。斑蝥素片:每片0.23mg,开始每日0.5mg,后增至每日2~4mg,疗程总量240mg;斑蝥素注射剂:每支0.5mg,静脉推注,开始每日0.25mg,以后递增至每日2mg,1~3月为1疗程;羟基斑蝥胺注射液:每支80mg,每次80~160mg;每日或隔日1次,静脉滴注或动脉插管给药。
注意事项: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忌。
--------------------------------------------------------------------------------
蜈蚣(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全虫。)
别  名:  百足虫、干足虫、金头蜈蚣、百脚
性味功效:  味辛,性温,有毒。镇痛,息风,解毒。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颅脑肿瘤、肿瘤脑转移、骨肿瘤、软组织肿瘤,亦适用于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皮肤癌等。
    常与全蝎、自芷、乳香没药等配伍,治疗痰湿凝聚、瘀血阻络的颅脑肿瘤术后,或肿瘤脑转移。
    常与僵蚕、地鳖虫、菝葜等配伍治疗阴寒凝滞、经络痞塞的骨肿瘤,或肿瘤骨转移及各种癌肿晚期出现疼痛。
    此外,还适用于小儿惊风、破伤风、颜面神经麻痹、慢性骨髓炎及骨结核、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  每次1.5~3g,水煎服,或研粉0.6~lg。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能伤正堕胎,故非重症,不宜应用。
--------------------------------------------------------------------------------
琵麻子(大戟科蓖麻属植物蓖麻的种子。)
别  名:  兢麻(《本草纲目》),大麻子(《东北草本植物志》、《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河南),红天麻子(《云南药用植物名录》),山东黄豆、洋黄豆(江苏、浙江),草麻、红蓖麻(广东、广西),丹渣(藏语、《西藏常用中草药》),红天麻、红天麻子果(《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功效:  味甘、辛,性寒,有毒。消肿,排脓,拔毒。
临床应用:  主要适用于肺癌、肠癌、宫颈癌、皮肤癌等。
    此外,还用于子官脱垂、脱肛难产、胎盘不下、面神经麻痹、疮疡化脓未溃,淋巴结核等。
用法用量:  外敷适量。
注意事项:   
--------------------------------------------------------------------------------
壁虎(守宫科动物天疣壁虎的干燥全体。)
别  名:  守宫、爬壁虎、蝎虎、天龙
性味功效:  味咸,性寒,有小毒。祛风,活络,散结。
临床应用:  适用于食管癌、胃癌、肺癌等。
    常与石见穿、枸橘李、水红花子等配伍治疗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凝结成积的食管癌、胃癌等。
    常与姜半夏、参三七、瓜蒌皮等配伍治疗痰瘀凝滞的肺癌。
    此外还适用于中风瘫痪、风湿关节痛、骨髓炎、淋巴结结核等。
用法用量:  每日2~5g,水煎服。研粉吞每次1~2g,每日2~3次。
注意事项:      用量不超过5g,一般无明显毒性反应。

-----------
--------------------------------------------------------------------------------
藤黄(藤黄科藤黄属植物藤黄的树脂。)
别  名:    海藤、玉黄、月黄。
性味功效:  味酸、涩,性凉,有毒。杀虫解毒。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皮肤癌、淋巴肉瘤、阴茎癌、头颈部癌等、帕床试用均以本品分离的藤黄酸制成注射剂,用藤黄外敷,具有缩小恶性肿块的效果。
    此外,还适用于治疗蛀牙、龋齿、官颈糜烂等。  
用法用量:  每次内服极量0.5mg。
注意事项:   
--------------------------------------------------------------------------------
蟾酥(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或其同属它种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劝所分泌的自色浆液,经加工而成。)
别  名:  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性味功效:  味苦、辛,性温,有毒。解毒消肿,通窍止痛,强心利尿。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肝癌、肺癌、胃癌、恶性淋巴癌、肠癌、食管癌、白血病等。
    此外,还适用于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每次15~30mg,常制成丸、散吞服,也可加乳糖或其他赋形剂制成片剂(每片含蟾酥5mg)。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以后可逐渐加量,如自血病,有用至每天90~120粒。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过量能致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全身麻痹。蟾酥经煮沸后则毒性大减。
--------------------------------------------------------------------------------
干蟾皮(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同种它种蟾蜍之皮晒干而成。)
别  名:  
性味功效:  味甘、辛,性凉,有小毒。消肿解毒,止痛利尿。
临床应用:  本品及制剂适用于多种肿瘤,如肝癌、肺癌、胃癌、恶性淋巴瘤、肠癌、食管癌、白血病等;外治皮肤癌、宫颈癌、乳腺癌等。
    此外,用提取的脂蟾毒配基(又名来苏精,Resibufogein,C24H32O3)治疗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用法用量:  每次9~15g,入汤剂。另可制成各种制剂。
注意事项:   
--------------------------------------------------------------------------------
露蜂房(膜翅目胡蜂科昆虫大黄蜂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
别  名:  马蜂窝、蜂房、蜂巢、野蜂窝、黄蜂窝、百穿之巢。
性味功效:  味甘,性平,有毒。祛风,杀虫、解毒。
临床应用:  常用于热毒壅滞的乳房肿核、子宫癌及食管癌等。与其他抗癌药组成复方剂,对肺癌、大肠癌胆管癌、结肠癌、睾丸肿瘤均有疗效。
    此外,常用于治疗皮肤顽癣、疮疡肿毒、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结核、牙痛、头风痛、百日咳、蜂螫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3~4.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转载的共有二十八页之多,但能显示的就七页我全数转载过来了,供大家参考。要是还有别的,大家写出来,我再想法下载,转过来。
相关文章
 请教大家,小女孩14岁类似短暂失忆是什么情
 老年人银杏叶茶服用  需要注意些什么
 上清丸
 破伤风
 拔罐后,可以热敷吗
 移植好的阴茎也会飞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